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部门学期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回顾这一学期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失去与所得,我从中学会了许多,感悟了许多。从刚刚开始的一事不懂到现在的的稍有几分成熟稳重。我觉得我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些进步是进入校学生会工作之后从无形中所收获的,是实践部给了我这样一个发展平台。它磨炼了我的毅力,锻炼了我的意志。我一直告诉自己:选择了就不放弃,选择了就要坚持到底!
从我加入校学生会那天起,我一直在努力,严格地要求自己。通过严格的面试,我顺利进入了实践部。从那一刻起,我就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责任的重大。实践部是一个非常锻炼人的部门,部内成员互相团结,互相督促,我们组织了许多有意义的活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下面是我的个人工作总结:
在这学期,我们一起参加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活动。
“暑期社会实践评比大会”
这项活动完全由我们部门负责,从会场的布置到人员的分配,每个人认真负责,积极完成任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使活动顺利进行,最终圆满结束。作为此次大会的主持人,我不仅有学到,有提高,还有反思,有成长。从这次活动中,我明白了无论做任何一件事,哪怕是很小很小的一件,自己都要用心把每一个细节做到。从扫地、擦桌子、以及人员的分配,会场布置等工作,每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要我们用心去做,不仅办事速度要快,而且办事质量要高。从每个细节中都表现出我们校学生会成员的高素质和高标准。
“小挑战杯”
这项活动仍由我们负责。小挑站杯开始之际大家的勇跃报名,人员的选拔到最后的校内总决赛,这每一个环节我都参与了进去。在林雅部长的带领下,认真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从比赛的初选,复选,我们都是非常认真地对待,终选出优秀者参加最后的总决赛。从整体来说,效果是非常好的,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甚至得到了北京市有关负责人的好评。结束后,我们实践部内认真做了总结,肯定了大家的成绩。
在为我们的勤苦工作欣喜的同时,我们也有需要反思的地方,其中出现了一些错误,比如最近的一次例会,却因为我们是失误而旷过了,我们并不是有意旷过了。也写了反思书,希望学姐理解。
以上,就是我对这几项活动所做的简单总结。我再说一下我加入学生会的一些感受:加入学生会会占用一定的时间,但我认为从另一方面是可以促进学习的。假如你对工作有责任心,还想在学生会里锻炼,那你就会去努力,因为你学习太差会被淘汰的。只要你有了这紧迫感,你就会好好学习,更何况大学本来学习的时间不多。而且你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这将比你的学习更加重要,这对你人生的影响也更加深远。
大学部门干事总结范文二
站在岁末,透视过去一学期,工作的点点滴滴时时在眼前隐现,回眸望去过去的一幕慕,在不知不觉中充实眼睑。似乎初进学校的记忆依然就在心头展现!但我已深深地感觉到新一年的工作重担已向我们无情地压来,为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我必须在过去的基础上对相关知识、能力进行进一步学习,加深认识。
首先,很荣幸加入学生会,我自己认为在一年以来不断学习,建立好的人际关系,以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执行能力,沟通能力。但在这一年中生的事情太多了,也存在很多遗憾,为了更好的指导我今后的工作,现在进行下总结。
我工作负责,态度认真。每次面对部门的工作我都会充满热情,依稀记得在开展趣味运动时,早上5点多就准备,下午从布置到开展到收场,手头的工作是一个都不敢懈怠。
但是我工作不够积极,有很多活动本来要选择策划人负责人,我都没能在第一时间勇敢的承担,让我对自己很失望。
在此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所成长:
1.提高领导能力,在师兄师姐的带领下,我要通过各种活动来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让我更清楚干事们的工作,而且让我学习到如何领导同伴们更好的协调和开展工作。
2.保持好的执行能力,培养自己的行动能力,身边的每个人都认为我做事很积极,但却觉得我只是听从被人的意愿,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于是,我深刻的理解到我是一个会用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人,可是这一特征让别人认为我是一个没主见的人。因此,我今后会做到在听取别人意见的同时,及时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并坚信自己的意见是有意义的。实现理想是自己所争取。
在学生会一学期的学习,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在组织、沟通协调、表达、决策能力方面提高了很多。意识到在工作中有效地沟通,必须承认自己的局限,学会换位思考、尊重别人、倾听别人的意见、接受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了解自己的盲点,从别人中看清自己。
一学期的学习,一学期的收获,自己付出些许,还是很感动组织部的所有,愿组织部的各位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大家在一起玩得开心,各项工作也有序顺利的进行。
大学部门干事总结范文三
随着时间的步伐,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走进了大学校园,往事悠悠,对于那些蹉跎的岁月,我们虽无法释怀,然而我们可以托起自己梦想,畅想未来,激扬我们的青春!过去的一学期,在学院团委的指导下,在团总支老师和院学生会的具体指导下,我认真贯彻服务同学,锻炼自我的宗旨,围绕本部的工作中心,积极开展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回顾一学期的工作和学习,从成熟到不成熟,从充满激情到稳重冷静,我成长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
作为一个团体,我身在其中,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不管是部门内部或是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让我懂得一座大厦不可能只由一根柱子建成,而一个优秀的团体不可能靠单方面的努力去完成各项任务的。所以在工作中,我学会了与别人进行合作,相互配合的去完成,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收获。工作期间,我与同事一起合作,彼此由陌生到熟悉。就单说,我在为人处世方面就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且同时对我们部门以及整个学校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如今,我想,我们已经可以很有默契地共事,很熟练地做好手头的部门工作了!
回首看来,我们的工作就从每次会议开始。我们全体干事和部长不只是同事还是感情深厚的好朋友,大家在这里相互帮助,共同学习,团结一致的完成上级分配下来的任务。在每次的例会上,我们都能深切地体会到院会整体的会议,不会有素来会议呈现的死板僵硬,取而代之的是大家各述己见,是生动。部长和主席同志除了就我们最近工作的表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外,也会同我们讨论今后工作的方法等,有时,更对我们平时的处事学习提出建议。但这也不是说我们的会议效率低,相反,会议的内容十分丰富,我们从中得到的也绝不会少于任何所谓的严肃的会议!
对于一个部门的发展而言,实际上就是每一个个人的发展,而发展需要总结和激情,短期的激情维持需要欢快向上的气氛,而长期的激情维持则需要让每一个人在其中切实感觉到有所提高,付出后有收获。而大家在一起,本来就是一种珍贵的缘分,所以和部门人员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上下级关系,更是亲密的`伙伴和战友。
有了良好的关系和明确的分工,干起工作来自然斗志昂扬。这学期我们主要举办了一下几个活动:院女生部的服装秀,社团部的拓展活动,还有最重要的院元旦晚会。
这些工作中有些看上去好象有点简单,可是当我第一次做的时候,我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但是,我都会不断尝试直到很好解决这些问题,当然,这里我必须感谢我的部长以及和我一起努力的好同事们的帮助!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并在这些同事帮助下,我才能顺利完成我的工作,才能从中学得的工作方法,培养了更好的工作的能力!
几个月的工作下来,我也发现了自己很多不足,业务的熟悉程度、个人工作效率还有待提高针,考虑问题不太全面。针对这些不足,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应当为自己做好一份详细的计划,合理安排自己工作,继续以精力投入学习工作中,并积极向学长学姐们好好学习!
一、现行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现状和问题
职业指导的主要内容是给予大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技巧和职业道德,了解就业形势,学习就业法规,掌握职场技巧,根据个人条件和求职意愿,按照用人单位要求,实现入职合理匹配的咨询和服务指导过程,包括职业点位、职业规划、职业辅导、职业指导等各方面。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受到国家、社会和特定群体等广泛的关注。全国各高校都设置了专门的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以海南大学为例,海南大学于1993年成立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多渠道分层次地开展学生职业指导工作。这包括,一是对毕业生采取授课、讲座、报告会等途径进行集中指导,帮助大学生了解当前社会就业形势,学习就业政策和掌握求职技巧,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确定合适的就业定位,确定适合自己就业目标;二是每年定期收集求职和用人单位两方面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及时处理和。每年学校均组织人员通过实地走访座谈、问卷等形式进行毕业就业状况调查并收集就业信息及岗位用工需求。在《海南日报》等报刊及海南在线等网站上刊登毕业生就业信息广告,宣传优秀毕业生,扩大需求信息源;三是开展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个体分析。2005年学校购买了“北森学生职业测评系统”、“北森职业规划系统”等软件,通过校园学工网,由学生自行注册进入系统测评,通过测评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和兴趣爱好,并通过一系列方法进一步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四是坚持为大学生就业服务,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提高就业成功率和就业质量。从2001年起我校每年在校?@举办大型毕业生双选洽谈会。并适时进行用工企业专场招聘会,较好地推动了我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尽管如此,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职业指导工作仍需继续加强和改进。
(一)职业指导的管理规范化不够
由于近年来多数高校扩招,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在不断增加。以海南大学为例,2013年、2014年和2015年毕业生人数均在7900人以上,在当前海南省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就业的压力非常大。近几年来,学校一次性就业率平均只有70%左右。这都给大学生职业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当前高校实际来看,大多数高校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职业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以主管学生工作的书记(副书记)、辅导员为主。他们工作业务繁杂,又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使得高校职业指导缺乏战略规划,大部分是疲于应对。
(二)提供就业信息的不对称性
大学生职业指导模式是以提供就业信息为平台的。据职业信息获取渠道的有关统计,42.5%的大学生通过宣传媒介获取市场职业信息,排在第二位的是通过亲戚朋友获得职业信息,通过学校途径获取职业信息列在第三位。结果表明,当前高校的职业指导模式的信息平台还没有完全发挥作用,职业指导工作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若没有充分的就业信息指导,社会媒体关于某些行业的不当宣传和过分炒作,容易诱导大学生盲目追求一些所谓的热门职位,使社会需求与大学生的个人理想、个人特点不能很好的匹配。
(三)职业指导服务的单一性
目前,高校职业指导的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具有大众化,普遍化的特点。主要形式就只有讲座 、集中辅导, 主要内容也仅仅是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可能碰到的情形或者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但对不同层次、类型、要求、情况的学生, 特别是非常需要帮助的特殊弱势群体(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缺乏有针对性的职业辅导方案,更别说个性化辅导和差异化的生涯设计辅导、职业心理辅导等。大部分高校没有案例教学、就业市场模拟、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生动有趣的个案咨询方法。此外,许多高校迫于学校就业率的压力,临近学生毕业时才对毕业班的学生开展职业指导。职业指导不能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不能切实提升学生求业技能。
(四)指导教师专业化建设滞后
从理论上讲,要有效地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指导教师应具备多领域知识,主要涵括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但从实际来看,指导教师主要是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没有专职人员,而且人员配备也严重不足。许多高校将职业指导看成是行政管理活动,就业指导中心更多彰显的是行政管理职能。但实际上,职业指导应该是一个系统的教育辅导活动, 并非单纯的行政管理;更多是指导服务,并非简单的数据统计和信息。此外,许多职业指导教师和工作人员对职业指导的理论和实践还缺乏比较客观与系统地了解,甚至自身都没有求职的实践经验,难以胜任学生职业教育工作。
二、新形势背景下推动和发展高校职业指导的对策
面对当前高校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总结历史经验和借鉴国外有关职业指导措施,笔者认为在新形势背景下推动和发展高校职业指导,有以下对策。
(一)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理念
当前经济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关键原因是什么?是就业岗位和就业人事的供求性矛盾,还是就业岗位要求和就业人员的匹配性矛盾?从全国看,就业岗位与就业数量的供求不对称的问题确实存在,但就海南省毕业生与劳动力市场需求来看,供求不对称的矛盾并不突出。最近几年,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数据分析显示,各大高校年平均未就业人数不超过总数的10%。究其原因,并不是没有合适或比较合适的岗位,而是求职者本身的观念问题。每年都说就业难,“找不到工作”、“工作不好找”,然而就业市场依然“工作找不到人”。为此,高校必须从端正就业观念的教育与引导上下大功夫,努力扭转陈旧的就业观,其一,逐步引导大学生避免理想主义,找准自己的就业定位。应通过邀请相关就业成功人士深入校园现身说法等方式,使大学生认识到要成功就业就必须摒弃“精英”意识,低姿态进入社会;其二,引导大学生降低就业的薪酬期望值。应该使大学毕业生有共度难关的心理准备,不要在岗位薪酬上计较;其三,转变大学生就业中狭隘的“地域”观念。帮助大学生树立从自身个人条件和实际情况出发的意识,不盲目跟风,到能够最大发挥个人才能和有最大发展空间的地方去;其四,转变大学生就业中狭隘的“行业”观念。在传统产业逐渐被新型产业所替代这样的背景下,过分偏好某一行业或者一味强调专业对口,“短板效应”就有可能限制个人职业发展。高校应当引导大学生转变狭隘的“行业”观念,引导其将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二)成立全方位的职业指导机构
目前,在高校里虽已设立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如就业指导中心、就业处等),但缺乏院系级的就业指导机构,就业指导人员缺少;当然更缺乏全方位的”职业指导机构”,其性质与作用与“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有所不同。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专职人员一般只有1~3人,院系的就业指导人员仅限于辅导员。然而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专职人员基本忙于处理诸如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就业协议书的签订等事务性工作,很难潜心于职业指导的研究和开展具体的指导工作;而院系辅导员也是整天忙于琐碎的学生日常的事务性工作,缺乏系统的业务技能培训,职业指导的专业水平很难得到保证。因此,高校要进一步健全职业指导系统,设立院级的就业指导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卓有成效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同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应加强协调,将职业指导职业资格化、职业化和专业化,要求做到持证上岗,并能及时更新知识体系,不定期进行评估和考核,确保能够胜任职业指导工作。
(三)搭建一体化的就业创业平台
目前高校根据来校举办宣讲会、招聘会的企业来判断需求,是“守株待兔”的做法。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网络建设,组建全国范围统一的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络;并广泛开展人才培养合作,积极探索符合大学生实际需求的社会实践以及社会实习(见习)。依此做好录用备案、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等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地区间高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例如非典期间,一些高校主动到“长三角经济圈”城市“推销”大学生,既有效解决学生“就业难”问题,同时也缓解企业“用工难”问题,高校就业率也上去了,有效?解就业紧张局面。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极低,不足3%;在大学生创业的群体中,98%的大学生在创业失败后,不得不重新回到劳动力市场上找工作。这就要让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学会寻找投资,并利用好国家的扶持政策,也需要知进退。此外,社会和高校也可以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成立相关的创业基金和企业赞助以及智力资助等,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四)形成全程化教育指导模式
职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也绝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就能够完成的。职业指导应针对大学生从大一到大四全过程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始终贯穿整个大学期间。职业指导绝不仅限于对毕业班学生就业时常识性面试技巧的传授,或是提供有限的就业资料和信息,而在于大学四年的全程化教育、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整个过程的职业指导。因此,高校必须树立全程化教育的职业指导理念,从大一入学就应该讲授职业自我了解,记录学生个人特征、职业兴趣,分析学生职业能力倾向,讲授职业自我探索,提高人际沟通能力;二年级帮助大学生认识职业,明确适合职业特征,探索日后职业方向;三年级着重强化讲授“职业素质拓展”,明确适合职业,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就业信息;四年级讲授“求职面试技巧、技能指导、择业心理辅导”。各个年级应当由浅至深地划分不同内容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规划让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到完整的职业指导与规划教育。此外,在开展学生职业指导的时候,要加强“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结合。立足于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中,掌握企业对人才需求的主动权,走出校门主动“推销”大学毕业生,“引进”企业到高校招聘人才。
(五)注重特色和优势专业引导
比如海南大学部分专业(如农学、植物保护、旅游管理)具有热带特色和地域性特性,应使具有热带特色的专业大学生毕业后能尽可能学以致用,加强引导。积极联系相关企业到我校吸纳专业人才。我校部分优势专业如园林、法学等,应抓住优势,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质量人才。应大力加强对该部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以保证高就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