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建设论文

文化建设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化建设论文

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能使广大人民群众身心感到愉悦,陶冶情操,从而使人民的文化生活更加充实,更有品位,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的物质生活得到不断改善,人们就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提高,文化活动已经成为人们中无法缺少的内容了。人们参与文化活动,能从中学到很多的知识,得到精神层次的提高,有利于人民身心健康的发展。由此可见,群众文化生活对人民群众自我的发展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群众文化是我国先进文化的中的重要部分,是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在建设现代社会公共文化事业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群众文化和现代公共文化建设的发展困境

现代公共文化建设在发展过程中,目前还存在一定困境,首先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其文化系统机构相对比较少,不能够满足当前群众文化和现代公共文化建设所需。另外在群众文化建设中,无论是建设政策和经费投入目前均存在一定的不足。群众文化事业经费具有技术小、增长慢以及投入总量少的特点,虽然说目前其经费投入呈逐渐上升趋势,但是在国家财政总支出和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支出中,所占有的比重依然比较小,对其建设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最后现代文化建设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相对偏低,文化骨干不稳定,同时在加上人员流失比较严重,因此导致群众文化站多出现人员不足、无转业干部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现代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群众文化在现代公共文化建设中的发展

无论是图书馆,文化馆还是纪念馆,这些公共文化都是为了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服务的,公共文化要真正转变思路,面对大众要突出“服务”,事业单位性质不变,工作思路必须改变。我们要从过去的人民群众上门转变到文化工作到农村、社区,到最基层服务,坚持将服务面向群众,走入基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之中广泛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大力发展城乡文化和校园文化以及军营文化等等,为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来服务广大社会。例如妇女家务劳动繁重,没有时间也没有经费去发展自己的爱好,则可以适当的依照当地的实际情况组织妇女进行一些文化活动,以丰富她们的生活;少年儿童在进行学习的同时,也应该积极鼓励其去参加各种体育活动、阅读不同书籍,以增强自身兴趣爱好等等。我国拥有多个民族,文化底蕴十分丰富。由于民族种类繁多,使我们的群众文化也各种各样丰富多彩,各种文化的发展也是参差不齐。为了加快群众文化与公共文化共通过发展的步伐,就要进行全面的改革规划,建设富有特色的群众文化和公共文化体系。要想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进入基层,建设富有发展特色的模范村。比如相关的文化政府部门可以定期的组织当地文化宣传活动,加大文化宣传力度,引起人们对群众文化和公共文化的重视程度,鼓励建设新文化模范村的快速发展,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带动群众文化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全面建设发展。其次要充分利用好群众广场文化活动,让其带动更多的文化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形成一个繁荣发展的和谐局面。想要更好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资源共享就是一条合理而且经济的途径,比如说由资源共享理念推动的公共图书馆联盟。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体系中一个重要的部分,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文化日益增长,仅仅一个图书馆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使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的共享已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建立公共图书馆联盟是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实现互惠互利,把若干个图书馆的相关信息资源系统联合起来,以便能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另外还可以在各区县大力推广“社区影视厅”项目,将公益电影引入到社区文化中心、村居委活动室,丰富中老年人文化生活,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创建示范区(项目)正发挥着“积累经验、探索示范”的领头羊作用。构建公共文化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以及文明程度的保障。公共文化体系的建立是为了确保人民群众都能够平等的享受到文化的基本权利,不仅仅是城市公民,还要包括基层甚至偏远地区的农村群众。

四、结语

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1.1开展中心核心价值体系提炼活动疾控中心领导高度重视,意识到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全员参与共同提炼,在启动提炼之初就发动广大职工参与。具体实施方法是先通过中心团支部,在思想最活跃的团员、青年中采取不设预定关键词的“头脑风暴”的方式开展核心价值观的讨论,通过发散式的广泛讨论形成核心价值观的一系列关键表述。在以上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凝练,初步形成中心的宗旨、目标和核心价值观,再通过智能办公系统发到全部科室每个职工进行广泛讨论,再由中心领导办公会扩大会议对讨论结果进行再研究和深入探讨,综合拟订形成中心宗旨、目标和核心价值观征求意见稿。将提取的核心价值观关键词通过智能办公投票系统让全体职工来投票确定。最后,通过投票和党政联席会专题会议研究,确定中心核心价值观为“诚信、团结、敬业、奉献”,服务宗旨是“一切为了人民健康”,工作目标是“提高综合能力,建设一流疾控”。

1.2开展名言警句氛围布置活动在科室中开展了疾控文化名言警句征集活动,各科室根据自己的职责和工作特点,提供2条以上与疾控工作内容相关或围绕构建和谐疾控理念的名言警句。各科室的积极响应,共征集到的124条名言警句。由职能科室将名言警句整理后通过智能办公投票系统,由全体职工投票选出50条自己认为最为优秀的名言警句。中心党政联席会参考投票情况,研究确定60条最适合中心价值理念的名言警句,交给专业的设计公司采用多种字体进行设计制作后,根据内容与区域功能适配、尺寸大小适宜、与局部环境和谐的原则布置到中心大楼办公区域的走廊和门厅。布置完成后,中心办公环境的文化氛围得到显著地提升,通过日积月累的熏陶,对职工的道德修养、文化价值观、健康观念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1.3其他疾控文化元素布置作为以技术服务为主要职能的机构,服务宗旨的确立及宣传周知尤为关键。为了凸显服务宗旨,中心在一进门的院内设立了文化墙,上面刻毛体“一切为了人民健康”,职工一进门就自觉树立这种服务意识。同时利用宣传栏、电子宣传屏的常规化宣传提升文化环境。中心领导意识到文化对构建和谐疾控的重要引领作用,要求各科室统一风格,以科室为单位打造具有科室特点、反映奋发向上精神面貌的科室文化宣传栏。让群众上门前就一目了然了解科室的职能及工作成绩,也让新职工更快地融入到中心的团队。并在中心使用频率最高的会议室墙上设立了荣誉墙,在中心成立以来获得的近百余个集体荣誉中精选30块布置上墙,充分发挥这些奖牌的激励和鞭策作用,鼓励职工团结一致,奋发向上,在平凡的疾控岗位上创造新的辉煌。

1.4加强品牌建设与宣传大力凝聚和发挥中心长期发展形成的技术优势,大力加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培训建设,争取重大科技平台项目支撑,提高中心的硬实力。继续加强对外宣传,编印科普读物,把健康和爱心送到城市社区和农村。设计制作中心宣传画册和中心专题宣传片,开展援疆等对口支援工作。通过以上一系列举措扩大知名度,树立良好形象,提高民众对中心的美誉度,有利于群众积极参与到疾控工作中,提升工作效率及工作的有效性。

1.5与时俱进,打造疾病预报平台充分发挥疾控机构的人才和专业优势,组织30余名高职称、高学历、高素质、多学科的技术人才,建立了健康预报新媒体平台,将专业的监测数据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转化成政府需要和老百姓迫切需求的健康预报信息,被电视台、广播电台、日报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并通过微信、微博、短信和网站等新媒体,及时传递给市民,让市民享有更加便捷高效的疾控技术服务。在文化建设中充分引入信息技术,将平台作为宣传疾控的重要窗口,每个工作日更新微信信息,每月作一次疾病预报,切实提高服务水平。此项工作被市卫生局评为医德医风精品项目,相关新闻被评为省级新闻二等奖。

1.6打造富有疾控特色的道德讲堂道德是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疾控文化的重要方向。在文化建设中,中心结合文明创建将“道德讲堂”活动作为一项促进道德水平提高的生要举措,通过职能科室统一组织,科室分期承办的方式,搞活和丰富了“道德讲堂”活动,调动了职工参与热情,切实引导了职工省心修身,崇德向善。通过“道德讲堂”平台,组织向盖军衔、最美的乡村医生、林巧稚等先进典型学习,学习更多的医学人文知识,营造“讲道德,做好人,树新风”的浓厚氛围。

2疾控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2.1疾控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疾控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原则,要坚持对内以疾控职工为中心,对外以社会群众等服务对象为中心。既要坚持以疾控的职工为中心,关心职工的“生活质量、身心完好和技能提高”,缔造适合不同职工发展的差异化可选择性平台,也要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开拓创新,提高满足群众需求的疾控技术服务;把为职工服务和为社会服务同时列为疾控文化建设重点考虑的内容,两方面一起抓,两方面都要抓实抓好。

2.2疾控文化建设的管理要不断创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一直处于发展变化的状态,职工和群众的认知和偏好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疾控文化建设应该树立动态文化管理的理念,并随着以上因素的改变持续发展创新,更重要的是创新动态文化管理的保障机制。对于以技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疾控机构,在新的形势下,文化建设重点要紧密结合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势和建设目标,不断创新疾控文化建设、完善和管理运行机制,才能充分发挥疾控文化的引领作用。首先要健全和创新文化建设的推进机制,改变单独由职能科室主力推动的模式,确立疾控文化建设应由疾控机构共同承担的理念,将文化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要点和目标考核体系,形成全体职工参与、上下齐抓共管管理机制,形成疾控文化建设强大凝聚力,走出疾控文化建设“表面化、形式化、过程化”的泥潭。同时,也要创新文化建设的经费保障机制,保障每年都有持续性的投入。更要健全疾控文化建设的评价反馈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激励机制,以保证疾控文化建设的持续科学发展。

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法院文化是指以法官为主体的法院工作人员在较长时期的审判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有的精神、行为准则、作风及其特有的行为方式和物质表现的高度概括。通过建设法院文化,有利于法官的职业化进程,有利于彰显法律的公平正义,有利于使民众信法、守法,有利于促进我国的法制化进程。而近年来,在司法领域中兴起了法院文化建设之风,最高人民法院对此也颇为重视,各地法院也逐渐展开了法院文化建设,但是在具体的运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有的领导和法官不够重视,在建设的过程中过于重视修建审判大楼等物质层面的建设,忽略了如法官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等等精神层面的建设,也有一些法院认识有误差,认为通过书画展等的方式来展现法官的风采就足够了。笔者认为,法院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审判文化,因此法院文化应以审判文化为中心展开,在进行法院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物质层面的建设,同时也要注意精神层面的建设,在法院的管理上,要去行政化,实现法官的真正的独立,法官是法院文化建设的主体,因此要注重培养法官的独立人格,通过建立学习型法院,调动法官的积极性,加强对法官的培训,结合考核制度,激发法官努力工作的热情,鼓励法官积极的开展调研活动用以指导实践活动,同时在审判中,充分利用司法礼仪,通过对案件的公正公平的审理,向民众彰显法律的价值。全文共6073个字。

法院文化建设发端于上个世纪的90年代,被当作是法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最高人民法院对此也颇为重视,几乎每年都要召开相关的工作会议,并表彰一批先进的法院。应该说,法院文化建设对于培养良好的司法精神、凝聚法官工作人员的力量、建设高素质的法官队伍以及推进我国的法制进程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各个法院在进行法院文化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力图从厘清法院文化的概念和内涵以及功能开始,对如何进行法院文化建设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 法院文化的概念的功能

(一)什么是文化

“文化”一词最早见于我国《易经》:“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文”是指行为举止、行为模式以及行为的礼仪,“化”则是将其变成具体的行动,由此可以看出,文化在我国的最初含义是一种生活方式或者是模式,近代的在《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化的态度》中指出“文化是文明社会形成的生活方式”。在国外学者眼中对文化又是如何定义的呢?1871年,享有“人类学之父”之称的英国学者泰勒对文化作了如下定义:文化或者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1)其后来的学者对文化的定义亦没有超出泰勒的观念,故此可以看出,中西方学者对于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看法大体是一致的。

(二)什么是法院文化

什么是法院文化?对此,国外的法院同中国的法院一样,也热衷于法院文化这样的提法,但是同我国不同,他们对于法院文化的关注点并非在于审判环节,反而更多的是关注法院组织文化环节,即法院的行政管理对于促进法院审判环节的作用。而我国的学者认为,“法院文化也包罗广泛,既有物质形态的法院文化,也有精神形态的文化,但就法院文化的本体而言,是后者。法院的文化精神是内在的,其展示需要载体,包括人员、组织、建筑、设施、装饰、制度、规范、惯例、文字、标识等各种有形和无形的事物,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表意系统。因此,‘法院文化建设’必然是一项构建外部表意系统的工作。没有基本的表意条件和手段,法院的文化精神无法彰显,就不可能被认为‘有文化’。”(2)张教授把法院文化的重点放在了阐释精神文化上,但是却将有文化的法院等同了法院文化。

上海高级人民法院组织各级法院也对法院文化进行了讨论,并归纳出“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法院文化是指以法官为主体的法院工作人员在较长时期的审判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有的精神、行为准则、作风及其特有的行为方式和物质表现的高度概括。”(3)笔者对此概念持赞同态度。

(三)法院文化的功能作用

1、引导功能。法院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其也具有一定的价值导向功能。通过法院文化的建设,能够增加法官的职业道德修养,引导法官树立我们倡导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引导法官运用先进的司法理念去指导审判活动,选择适当的方式去解决讼争,以此使得审判结果达到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同时也能够增加法官对这个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这个行业的工作人员的凝聚力,更加有利于法官的职业化进程。

2、实现公正公平的功能。公平公正,是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人们所追求的崇高理想、价值和目标,也是法治的灵魂与核心。法院的主要工作则是通过对案件的审理来化解社会纠纷,以达到定纷止争的目的,任何一个来到法院解决纠纷的当事人,都有得到法院公平公正审理的权利,他们也都有权得到公正的审理结果,司法公正作为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最后一道防线,法院通过对案件的审理,可以体现出法院文化公平正义的理念,也可彰显法律的公正公平的价值,这也是社会公众希望通过法院得以实现的,更是法院文化建设的应有之意。

3、示范崇法的功能。法官是法院文化建设的主体,法院通过每一个法官对案件的公正公平的审理,一方面彰显了法律的公平正义的理念,展现了法律的价值导向,树立了法官这一群体在公众心中的良好个人形象,获得社会公众对法官这一群体的尊重和信任,另一方面也促使法官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醒他们做到廉洁自律、忠于法律、自觉捍卫法律的尊严并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同时,社会公众也从这一个个案件的审理中,产生敬畏法律的心理,努力的调整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来符合主流的社会价值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可遏制犯罪,也可以促进纠纷的解决。

二、现行法院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及问题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法院,自上而下都在进行法院文化建设,许多地区诸如像河南巩义、山东东营、上海等地的法院文化建设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由于缺少统一的规划和领导,导致在法院文化的建设过程

中存在着不同的问题,笔者认为法院文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一)对法院文化的认知比较片面。有一些法院对于法院文化的认知比较片面,对法院文化不甚了解,以致于不同的法院对法院文化建设的做法也不尽一致,如有的法院比较重视法院的图书馆建设,而有的法院则强调通过文化强化对法官的领导等,而有一些领导对此也不够重视,不主动,也没有紧迫感,甚至认为耗时耗力耗钱意义不大,导致法院的文化建设无法同审判活动配合以形成合力,影响了法院的长足发展。

(二)在法院文化建设当中,简单化倾向明显。法院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特点是它强烈的审判色彩,这是法院文化建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法院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也是应该为审判工作而服务的。但是在实际中,许多法院往往简单认为法院文化建设就是多办几次文体活动,多组织几次书画展览,或者在审判大楼以及办公室里装饰一些名言警句即可的事情,将文化建设做成了“形象工程”、“花瓶工程”。然而法院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是短期即可实现的,也不是多举办几次法官文化体育活动,多举办几次学习活动就可以做到的。

(三)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法院文化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但是许多法院往往有意无意的把法院文化建设的精力放在物质层面这个最易见成果的地方,诸如修建新的审判大楼、购置新的办公设备、改善办公环境、更新公务用车等等上,这固然不错,但是许多法院却因此而忽略了诸如法官精神的塑造、法官心态的建设等等法院文化建设中更重要的精神层面的建设,导致法院文化建设的精神层面的缺失。

(四)忽略法院文化物质层面的个性。各地法院在进行物质层面建设的同时,忽略了将法院文化物质层面的建设同本地的实际结合起来,各地法院雷同性也较强,往往出现照搬照抄其他法院的一些做法,导致物质文化建设的无特色。

(五)法院文化建设的泛政治化。目前一些法院在进行法院文化建设的时候,还只是停留在政治宣传的层面,甚至有些还认为思想政治建设就等同于法院文化建设,加上一些法院的法官思想认识存在局限性,认为法官只是办好案子,抓好案件质量就好了的观点不占少数,这样就直接导致无法调动起法院文化建设的主体即法官进行法院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无法由法院的各个部门携手合力共建法院文化的良好局面。

以上只是在法院文化建设中比较突出的表现,实际上远非如此,但是仅从上也可以看出,目前的一些法院进行法院文化建设,仅仅是建设法院文化的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的一小部分,而并非是最重要的部分。法院文化是以审判活动为中心的文化,法官才是法院文化的主体,法官的听讼方式、对待当事人的态度、如何做出判断以及是否能够独立的做出判断等等一系列的活动,这才是法院文化的内核。诚然,各个法院以建设法院文化为契机提高法院的硬件质量,以及开展各种文体娱乐艺术活动,展现法官在书画、体育方面的特长,确实也能体现出法官个人修养的一部分,但是法院文化显然不止这些。

三、 对法院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综上,我们探讨了法院文化的概念、内涵、功能以及我国目前法院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之后,可以这样说,法院文化是将法官们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是树立司法权威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是提高法院法官的素质的重要途径,那么现在应该如何进行法院文化建设呢?

(一) 在审判活动中,要合理运用结案方式

审判活动当是法院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管是在西方国家,还是中国,尽管法院还有其他的工作要做,但是分清事实,依据法律规则做出裁决,都是法院的最重要的工作。

1、重视调解工作,将调节工作贯穿审判活动的始终。我国同西方国家不同,西方国家的审判意义更多的是在于判出是非曲直,而我国一直追求社会和谐、稳定,导致司法的功能在更多的意义上的功能是“定纷止争”,追求的是“案结事了”,而我们所提出的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统一这一司法政策,并不是凭空提出来的,这是深深的根植于我国的法律文化传统的,由于我国自古以来一直都认为应该在审判案件当中顾及道德和情理,因此,直至现而今,在具体的案件当中,仍然要求法官在严格适用法律的同时,也要考虑道德、情理、“礼俗”社会的传统影响,同时也不能为了追求法律价值而忽略其他的社会价值,也必须要考虑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等问题,而通过贯穿审判过程中的调解工作,避免了当事人之间的激烈冲突,有利于纠纷以更和平的方式解决。

2、当调解不能的时候,也应该当判则判。虽然说,调解这一东方经验,可以在更大的限度内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司法效率,节约司法资源,但是目前仍然有一些法院将调解率作为对法官的考核目标之一,这固然体现了对调解的重视,但是调解的成功往往是以当事人相互之间达成妥协所致,而并非所有的案件当事人都能达成和解,因为有的案件,当事人进法院来进行诉讼往往只是求得一个说法,对于这样的案件,当事人往往并不愿意通过让步来解决,所以必须要通过判决来分清是非。由于调解要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因此如果在当事人不愿意调解或者是调解需要付出较高的司法成本的时候,还是应当当判则判。

(二)在法院的管理上,去行政化

法院的管理和相关工作的执行等问题,是法院的制度管理文化问题,然而我们的法院却是行政管理权与审判权不分,相比较而言,西方国家是一直强调法官的独立以及法院之间的相互独立,他们认为,法院是专事审判的机关,行政化的管理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法院的审判工作,行政化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率的利用司法资源和提高司法效率。而我国的传统法院文化强调司法与行政的合二为一,法院实际上是行政机关,并无单独的序列,法院和行政机关一样分级别,不同级别的法院,其法官的级别也不同,低级别法院的法官不仅行政级别低,承办的案件数量也远高过高级别的法院,导致许多法官精神压力都非常之大,其次,我国的司法管理体制也是行政化管理体制,地方政府掌握了法院的经费,导致法院从经济上依附于地方政府,再者,我国法院审判活动并非个人的裁判行为,而是整个法院系统的裁判行为,在这样的管理机制之下,要求法官以独立、超脱的姿态来参与法院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显然是不大可能的,在这样的管理机制之下,也不可能培养出遵循独立自由的精神的保持中立的法官,只可能培养出依赖性强的法官。

司法与行政合一显然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但是现实表明,正是由于长期的司法行政化,才导致司法权没有独立的地位,司法权设立的目的是为行政权提供保障,其只是行政权的附庸,这种特色直接加剧了司法的官僚化,并直接影响了司法的效率。这样并不利于司法工作的展开,也不利于我国的法制化进程,因此,法院管理的去行政化势在必行。

(三)创建学习型法院

法院是维护法治、做出公平正义判决的机构,对于法院来说,最重要的资源是法官,法官的素质关乎到审判的质量,关乎到法院乃至法律制度的整体形象,因此法院文化也必然是围绕法官而进行,法官的素质包括法官的正义感、社会责任感、判断技巧和逻辑思维能力等等,通过学习型法院的建设,可以培养和提高法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可以更好的为审判服务,为司法服务。

1、树立学习的理念,不管是新进的预备法官,还是老法官,都要树立

终身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理念,现在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矛盾纠纷层出不穷,法官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结构,实现知识更新,才能提高自己的法学能力和审判业务水平,也方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法院发展的需要。2、完善考核制度。法院可以结合各种考核制度,将法官的学习成果、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等量化并计入年度考核,并且将这些考核指标同法官的考评任用挂钩,激发法官努力学习、不断上进的热情。

3、为法官提供培训的机会。目前我国法官培训分为任职、晋级、续职资格培训及其他培训,当前的培训当中,更多的是注重对新的法律的普及以及对审判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总结上,对于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培训却没有系统的涉及,而授课方式也是传统的老师坐堂施教的形式,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即便有新的方式如案例讨论等,由于培训人员众多,也并非个个都能参与进去,这样直接导致培训的形式化,许多法官通过培训,并未在技能上得以提升。由此,法官的培训应该从培训的目标、方式方法等进行总体把握,抛弃把法官培养成为法学家的观点,仅仅围绕法官职业化的特征进行培训,使法官能够更好的掌握审判技巧,提高庭审的能力。

4、围绕法院的审判活动,积极开展调研。调研工作是法院的一项极具重要性的工作,对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促进和指导审判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由于调研工作是为审判工作服务的,因此,要紧紧围绕着审判工作来进行调研,各业务庭室在日常案件的审理中,应该就审判活动中出现的热点、难点、疑点展开充分的研讨,同时积极运用已经取得的调研成果来指导审判工作,对于一些法律尚无规定的前沿问题,也可组织各庭室进行研讨,并将其运用到审判实践中。

(四)重视司法礼仪

司法礼仪包括法庭布置、法官的穿着、开庭退庭的仪式等等,是法院文化的外化、直观和感觉形象,在庭审中通过庄严的司法活动仪式,可以对庭审活动的参加者造成一种心理冲击,使他们对法律产生敬畏、尊崇之情。通过强化司法仪式,譬如法官必须着法袍上庭,法槌的使用等等,可以增强法官对自己的角色的认同感以及自豪感,这些仪式都提醒着法官在庭审中,他不是普通人,而是一个超脱的人,他必须善用自己手中的权利,慎重的履行职责。虽然这些仪式看似比较形式化,但是正是这样才产生和体现了司法权威,才让民众信服法官的裁决。在现实中,一些法院的法官不注重司法仪式,在开庭时不穿制服、随意走动、接听手机、不按规范使用法槌等现象,不仅损害了自身和法院的形象,更损害了司法权威。

四、结语

作为审判机构的法院,其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纠纷,而我国的法院,目前而言,仍然是行政官僚机构的一部分,法院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对推进法院的发展对推动我国法制化的进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个法院来说,通过修建新的审判大楼、盖图书馆收藏上万册图书以供法官查询亦是在一种法院文化建设,但是这只是法院文化中物质建设的很小的一部分,法院文化更重要的部分,却是在于培养法官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锻造法官们的职业品格,以做出公正的裁决,体现司法的公平和公正。

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公路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事业不断发展的产物,是公路人在公路养建收管等实际工作中所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其有力地凝聚、激励、约束公路管理者和职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抓好公路文化建设,必须不断探索,使其成为推动公路事业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全面提高公路行业的整体素质。公路事业的发展,如果离开了公路文化的发展,就会失去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随着公路养护机制的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塑造公路文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公路行业的活力,成为今天的公路人所关注的焦点。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公路文化健康发展。

公路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建设公路文化的重要保证和必要措施,而建设公路文化又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基础和必不可少的条件,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有搞好公路文化建设,才能为公路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二、完成标准定位,提升单位软实力。

在公路文化建设中,必须准确地完成单位与社会关系的定位和单位内部职工与单位关系的定位,使职工明确认识到个人价值是不可能离开单位单独去实现的,只有融入到单位之中,在实现单位整体价值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在解决好两者关系定位的基础上,强调政治、思想、道德情操的引导,从而使单位职工的凝聚力在公路文化的建设上得到提升和加强。

三、以人为本,提高职工素质。

单位根据自己的发展要求,实施文化型管理,培养学习型职工。从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给职工提供充分发挥自身水平、展现自我的舞台,充分挖掘职工潜力,把职工个人成长与单位发展结合起来,制订提升职工素质的规划,提高职工对单位的归属感,促进职工思想政治文化和专业技术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工作。

以机制建设为保障,通过思想教育引导和规范职工的行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职工教育,调动公路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公路文化。

五、培养职工职业道德,增强敬业爱岗爱路意识。

通过进行行业责任教育、传统教育和对公路行业先进模范的学习,继承和发扬公路人无私奉献的光荣传统,营造良好的“学、比、赶、帮、超”氛围,增强每个职工爱路、爱岗、敬业和顾全大局的责任意识,凝聚职工道德,使每个职工认识公路文化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六、加强学习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以创建学习型单位为载体,采取会议、座谈会、培训、举办学习班、技能比武等各种方式开展文化、技术、专业知识、管理知识、职业道德、普法知识等教育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培养一批有理想、有文化、有技术的适用型人才,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增强干部队伍的反腐倡廉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

七、大力弘扬“铺路石”精神,搞好公路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1.1油田社区建设实践

油田社区文化在发展成熟过程中,主要是文化精神的培育与发展过程,同时也是思想教育成熟的一个过程。想要让居民能够不由自主的享受文化产业的娱乐,并体现出自我的价值,需要在居民互动过程当中将自我文化与内涵的培养,通过互动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还能够使居民成为社区文化中的一员,并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自我教育的升华,从而不断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提升,使所有居民具有团结精神,为良好文化的发展做贡献,共建美好、和谐的家家园。因此,社区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开展社区文化宣传及教育活动,培养职工干部的教育知识及素质,积极改革与创新职工观念,同时有助于社区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有助于社区活动的顺利开展。

1.1.1努力搞好阵地文化。阵地文化是指利用俱乐部、电影院、少年宫、电视台、体育馆、职工之家等大型文化设施开展的文化活动。这是开展文化活动的基础,具有多功能性,其突出特点是适应面广、形式多样、层次高雅。通过系统、广泛地开展一些教育性强、内容典雅、群众喜闻乐见且参加热情高的电影周、艺术节、知识竞赛,组织音乐、舞蹈、书法、美术、器乐、曲艺等活动,陶冶人们的情操,启迪人们的思想,教育群众,丰富广大居民文化生活。

1.1.2努力搞好家庭文化。家庭文化是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最基础的一部分,社区是所有居民群众居住的地方,家庭文化的是尤为重要的一项,在开展社区文化的同时应该积极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以及勤俭持家等中国优良传统美德,积极团结邻居,将佳通美德作为家庭文化的重点文化进行宣传与教育,并积极倡导健康、积极、乐观、文明的一种生活方式。同时,社区文化管理人员还应该进行定期活动的开展,不断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娱乐性与知识性,用及其吸引居民的方式引导居民将家庭文化的理解与学习,促进居民文明生活,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

1.1.3努力搞好油田社区文化。油田社区文化建设所形成的强大内聚力和发散力表明,企业文化可以使居民、社区和社会(市场)的需要从根本上一致起来,并互为推动,形成良性循环。

1.2油田社区的发展方向

1.2.1组建社区文化摇篮,向素质人才基地方向发展。社区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居民文化素质和文明意识,增强社区居民凝聚力和认同感。社区阵地属于居民,让每个居民都成为阵地的主角,采取多种形式组建老年门球队、锣鼓队,成立曲艺爱好者协会,利用假期成立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培养社区居民“用双手呵护社区家园”的思想观念,将居民的生活与社区、社会融为一体。社区文化建设还应满足居民对学前素质教育、学生特长教育、居民终身教育的需求,发挥校外教育培训基地的作用。一个企业不仅需要专业人才,更需要高素质员工,作为油田社区加强文化建设重点就是让居民有更多的接受素质教育、文化教育、艺术教育等高层次、高品位教育的机会,使油田职工子女不出工业区就可获得较为完善的学前素质培养、特长教育,甚至第二职业技能培训。因此,社区文化建设的关键是打造人才培养基地,建立完善的、连贯的,能够使居民终生受益的素质教育网络,依靠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良好的文化环境,最大程度营造社区与居民的“人企合一”的氛围。

1.2.2完善社区文化服务功能,向群众化、多元化、精品化方向发展。不断丰富文化内容,使之群众化,充分考虑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居民的需求,安排趣味性、知识性、团体性较强的文化广场活动,诸如广场电影、广场晚会、广场健身及节假日广场游园等老少皆宜的活动,吸引居民走出家门,共同参与,繁荣社区文化。不断发掘文化形式,使之多元化,油田社区居民是随石油开发会战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婚丧嫁娶、语言习惯等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围绕油田社区行业特性和地域特点,社区文化组织部门应从了解居民习惯、体验群众生活、搜集文化生活信息入手,让居民参与创作,凝炼、培育出令群众耳目一新、喜闻乐见、民风淳朴多元的社区文化成果。不断探讨文化实践,使之精品化,社区文化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居民对文化的需求,发挥油田社区特色和优势,以“扩大视野、增长知识、锻炼能力”为目的,组织专题策划、群体实施,统一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培养居民家园意识,依靠群众集体智慧和实践,共建社区精品文化奇葩。

1.2.3突出文化产业建设,向打造优势品牌方向发展。社区管理作为服务行业,品牌是生命。在创建优势品牌过程中,文化建设是不可缺少的利器。优势品牌拥有强大的内聚力和发散力,作为社区经营管理的一个关键元素,品牌的重要性在抢占市场份额和保持企业凝聚力上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可以说竞争的背后是品牌,而打造品牌的支撑是企业文化。通过品牌的文化力去赢得市场和社会的认同和亲和,已经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深层次、智慧型的竞争。对油田社区而言,把社区文化作为产业做实、做优、做精,可以使全体职工的价值观与社区精神一致,使职工变被动管理为个人价值自觉实现,使居民变被管理群体为社区发展的当家人,实现变无形的文化教育为有形的企业效益,最终依靠社区文化力的提升,促进社区管理各板块在油田内外市场打造各自的强势品牌,使社区的对外形象和生存竞争力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得到加强。

1.2.4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仙河社区的实践证明,一种集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娱乐、休闲、购物及多元经济等于一体的,基本设施完备、服务功能齐全、发展机制灵活的工业社区模式正在发展成熟,其多功能的组织和多元化的服务,将油田社区真正建设成为大庆石油人物质丰富、民主文明的“小康”社区。

2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