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艺术创作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这种儿童心态说的不是幼稚,而是突出艺术创作时的心无旁骛,忘怀放达。无论美术、书法、音乐、舞蹈乃至写作等,大凡艺术创作领域甚至其他学科专业都应有这种“童心”,这是一种单纯,一种无瑕,一种情随事迁、入景入情的创作心态。在我看来这种“童心”时而虚静,时而炽情。在进行不同类型的创作时,表现为不同的心理状态。书圣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提出:“天欲书者,先于研墨,凝神静思,意在笔前,然后作家。”王羲之此言,正是表达一种虚静的创作心态。在书画艺术中,在创作山水工笔、小楷隶篆时多为虚静之态。如在书法创作中静品字意,绝虑凝神,心无旁骛,若有一颗童心般干净。剔去杂念,通过贴与碑的结合识得相互启迪的灵犀和联袂的彩翼,这就达到了虚静若孩童,交心达心开的意境。所以要入“jing”,这个“jing”,首先是“干净之净”,以一颗童心去杂念。其次,是“宁静之静”,凝神而绝躁;之后是“悟境之境”,此性灵而达心。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专在神应,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沦五脏,澡志精神。”当今的时代,不同于古人之所在,物质世界的丰富,让人们面对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各种各样的虚假,各种各样的浮华。名利的诱惑使得很多人对艺术创作失去了耐心,而是急功近利。但是从事艺术工作,是要坐得住冷板凳的。比如书法,要不是用数十年的功力去研习古人经典碑帖,怎能日后信笔铺毫。所以搞艺术的,正是需要一颗天真而纯洁的心,远离世间的浮华,功利。但也不可闭门造车,用一颗简单干净的眼和心去观察这个世界,潜心踏实地钻研练习,用此上文所言之三个“jing”,去探求一个干净、安静、充满意境的艺术世界。
2“童心创作观”是自由无羁绊,放达而多感
另一种童心创作心态则表现为炽情心态。因孩童易动,而此动则不拘约束,往往都是动达自然,自由无羁。喜怒、窘迫、忧伤、愉快、思索、无聊、不平,甚至哭闹、嬉笑……诸无常而于一身。往往,书画家的炽情心态却极类于此,即情燃如炽,激情奔放,欲罢不能,一吐为快,意犹未尽的心态。在书画领域中,尤其体现在行书、草书、魏碑、泼墨和大写意时常常而狂发。唐人怀素在《自亲又贴》中就有:“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川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就是如此,不吐不快,所以要一吐为快,更是要一挥而就。当代书法家李孝椿曾常说:“每每草书创作时,仿佛口饮陈酿,心醉沉迷,几乎忘怀之尔我。在笔线问游走,在点画之中寄插跳荡,酣畅淋漓,快而绝世!”这一时刻,书家画家好似一个不谙世事的稚子孩童,忘怀身边之任何,只注于挥洒自己的意气。笔者常常静静观察多位书家、画家创作时的状态,每于草书、泼墨、大写意时果然非于常态,神采远离,眉眼之光剔透非常,若迷醉、若脱于俗世,只于书画相融,仿佛酒醉而迷神,又似太白舞剑而豪情放溢。我常希望能有此感,然技艺不精,勿谈炽情了。上文中,笔者谈到了艺术家在创作时的童心之观意义所在。但儿童的情绪是多变的,而艺术家作为人,当然也有七情六欲,各种情绪。艺术家的作品,正是来源于这些情绪的表达,所谓写“悲”则悲,写“忧”则忧。再如王羲之写《乐毅》则情多忧郁,书《书赞》则意境瑰奇,《黄庭经》则怡释虚无,《太师箴》又纵横广阔。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趋,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兴,言哀已叹。创作内容对书写情绪有着一点影响作用,真要完成一幅真正的书画作品,“情感事迁”很是重要。
3“童心创作观”是多彩而富有创造力
中国文化流传至今,中国艺术繁衍千年而生生不息,不断地创新,不断在继承中发展是不可缺少。中国艺术史上很多留名千载的古人大家,不论是经历几何,往往内心深处就是单纯的“孩子”。竹林七贤也好,扬州八怪也罢,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狂傲不羁仗剑行天下的李太白,都有着一颗干净单纯的心。离我们最近的齐白石先生,他一生作画不计其数,而他的作品很多都是来源于他的所思所想。这位被称为老顽童的大画家,在1930年左右,也就是老人早过了花甲之年的时候画过一张人物画。一位白胡子、白眉毛的老者盘腿而坐,右手二指指向右侧,而眼睛却看向左方,神情好似有些不屑,却还略带一些笑意和顽皮。更觉得是老人的提款:“人骂我,我也骂人”。一见这几字,再配上如此画面,直叹妙绝。这一提款和画面在质朴的同事,不失文化的和经典的意义,可谓是返璞归真,复得返自然之意。而画出如此作品,离不开老人自己童年的故事,也正是有了这通天达地的童稚、无拘无束的童心,让他有着多彩的想象力,无限的创造力,这些都出现在他的一笔一画之间。北京奥运会奥运福娃的设计者,被称为东方毕加索的画家韩美林,他画小动物的灵感来源于他对动物的爱。他家养的小猫、小狗虽然品种名贵,却被冠以“秀英”“富贵”“二锅头”等等这些最土不过的名字。在他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一份份童趣,这颗童趣也让韩美林有了一颗温暖的童心,这可童心往往就表现在了作品中。不论是白石老人,还是韩美林,很多艺术家都有着这颗童心,这就好比儿童的心理,孩子们的想象力都是不可捉摸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在孩子们的眼里都是与众不同、天马行空的,每个人的眼里都有着自己的一幅画面。所以就如同艺术创作,艺术不是人云亦云,不是鹦鹉学舌,有自己的特点,有着无穷的想象力,正也是童心创作观众的一个方面。
4结语
素材是社会和大自然中人或事物的具体形象,是作者进行创作的源泉;而灵感则是艺术生命的闪光点,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活动,是一种直觉的顿悟,是一种突然发现的心灵奇迹。素材和灵感在绘画创作中缺一不可。例如,山水画是表现画家对山水的气象、色彩、光影等具有特殊的敏感,从而引发起特定的情感而在头脑中形成色彩斑斓的图画。如果画家不到大自然中搜集素材,不了解山水的结构和气势,不被大自然中山水所呈现出的一幅幅或壮观或秀美,或雄浑,或恬淡的景色给打动,又怎么会有在头脑中形成色彩斑斓的图画这种创作灵感呢?山水画是这样,其他人物画、花鸟画也是如此。我们要创作出绘画精品就要到大自然中和社会各阶层中,去搜集素材,寻找灵感。现代知名画家贾又福不就是为此,十年登十九次太行山吗?在家闭门造车,有什么灵感可言,更谈不上有什么好的创作。在有了素材和灵感的基础上进行绘画创作,还要求创作者有一个好的构思,才能创造出一幅完美的作品。构思,顾名思义就是创造者对将要进行的绘画作品中要表达什么意念、思想情感或趣味而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中心思想。也就是说当我们拿起画笔进行绘画之前,首先要考虑到的是这幅画作品的题材,表达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要对其造型特点、色彩关系、意趣与结构的关系,还有构图等一系列的问题都要做到胸有成竹。创作一幅作品,思想上、艺术上的构思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构思是个纲、纲举目张。形神兼备的艺术形象,成型与构思,展现于笔端,这是关键的一步。构思艺术形象要善于表“情”达“意”展现事物的“内心世界”。例如,人物画是直接表达人物的各种形态,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花鸟画、山水画等,是靠赋“形”写“意”、借“体”发挥,以它形之体,藏人心之魂,婉转地反映社会生活和创作者对于社会生活的态度,这是绘画艺术构思的要领。也就是说创作者通过精巧的艺术构思而赋予绘画作品之精髓、生命、风采、感情,这就如同展现人物的表情和内心一样来展现出作者的思想境界,理想追求,文化素养,从而折射出大千世界社会文化的多彩多姿。
2创作中的艺术欣赏与审美体验
艺术欣赏的提高与丰富的审美体验,是绘画创作中另一条途径。艺术欣赏之说以被称为再创造,是因为它和艺术创作同样,是人类高级的、复杂的、特殊的精神生活。艺术创作不仅生产了艺术品,同时也生产了艺术品的欣赏者;另一方面,欣赏者最终又实现着艺术品的再创造。艺术欣赏的总体程序则有对作品的审美观照,把握物态化意象,转形为和创作者心灵化意象相重合又相移位的再造性心灵意象,在审美心胸经受震荡和净化的过程中,回返自然。这一欣赏过程的完成,也是精神上一次飞升和自我超越过程的完成。因此,艺术欣赏给人带来新的审美体验、审美愉悦和审美,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所能达到的审美认识、审美体验和精神状态有着一定的共同性,所以艺术欣赏能力的提高会使自己在创作上更上一个台阶。绘画艺术,通过艺术的特定材料,凝聚着艺术家对自然现实中美的发现,传达其个人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从而唤起创作的欲望。法国十九世纪中叶的农民画家、现实主义巨子米勒,以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体验,才创作出了《拾穗者》《倚锄男子》等作品再现法国农村田园生活的美丽图画。其作品让人感受到劳动生活的真谛、诗意和艺术家心中淡淡的哀愁。因此,对社会生活,大自然中物象的审美体验丰富程度如何,直接影响着艺术创作的提高。
3结语
(一)用音乐形象激发想象
音乐和美术一样,都是艺术,是人类想象的产物。音乐能够通过声音调动人们的思绪,感染人的情绪,由此激发出人类的创作欲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画出优秀的作品。比如,当《小夜曲》响起时,优雅的旋律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繁星点点、夜莺鸣唱,风中带着花香轻抚着孩子的脸。学生心中汹涌着创作的热情,只想用手中的画笔画下这美好的时刻。当《命运》铿锵有力的响起时,悲壮的交响乐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柔软的线条都不足以表达心中的激情,只有用画笔通过点、线、面互相结合,画出强劲有力的音符,才能宣泄心中的激情。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当学生闭着眼睛,优美的旋律在耳边流淌,艺术创作之路就向他们铺开。教师要恰当地引导学生互相讨论音乐带给自己的感受,让学生自己选择绘画工具,如水粉、水彩等,画出心中的图画。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作品进行肯定的评价。
(二)用文学作品激发想象
文学家用文字打动人心,画家用画笔勾勒世界。两者都是对社会真善美的艺术展示,优美的文字能激起画家作画的欲望。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引入传统文化的精粹,让文学语言展现魅力,激起学生的想象力。比如,马致远的经典诗文《浣溪沙》一系列场景构成了一副优美的图画:古藤旁的老树、小桥、潺潺的流水、茶马古道、一匹瘦马、昏黄的落日,这些元素组成了一幅唯美的图画,虽然是生活中常见的,但每一组都有其自然风景的特点,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三组的审美形象的画面,艺术再现了三维自然风光之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从语言的字里行间感悟生活之美,把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形成自己的艺术创作,通过各种形式记录下来,帮助他们开启艺术创造的大门。
二、开发潜在意识,创造想象
每个人都会做梦,梦也是人的一种生理现象。大家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的实质就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潜意识反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画笔画出梦的场景,尽管里面的人物、事件、场景不是那么清晰,但是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象自由发挥。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颇有自由浪漫和梦幻般的作品,共同分析一些艺术家的表现手法,如夏加尔的《我和村庄》与梵•高的《星夜》,然后用艺术的手段把梦境进一步完善。虽然学生因为年纪小,生活阅历不足,很多作品比较生涩,但梦境的创作过程,正是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的过程。
三、积累生活素材,促发灵感想象
对于艺术创作来说,其融入了创作者的个人情感与认知,并从题材的丰富上与其感受进行统合,进而塑造出艺术作品的人物形象及情节。《巫山神女》在创作上选自三峡的自然景观神女峰为背景,从故事情节的渲染上,以浪漫的爱情故事为引线,从险礁的化身九妹与船工的化身水旺一系列感人的艺术演绎中,在民族文化特色的表现中,将勇于与天险抗争,敢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在悲壮的爱情演绎中进行了生动展示。《巫山神女》在主题构思上,颠覆了传统仙女的唯美形象,以危害百姓的礁石为喻,将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上升为爱情的生死高度,并从大悲剧的结局中表现崇高的牺牲精神。以古老的传说立意,从人性的挖掘与生命的价值追求上,将峡江内的险滩注入了人文主义精神内涵,这种将爱情作为恒久不变的艺术主题,与鲜明的时代特征建立关联,全剧在跌宕起伏的情感矛盾交织中,以人物的情感脉络为发展,借助于音乐的艺术表现,抒写了浪漫主义悲情歌剧的艺术震撼力。《巫山神女》在剧本描法上,以故事化风格来彰显诗性感悟,将神话传说还原于真实的人情故事,在浓郁的诗情画意中凸显民族主义精神意境,更是从浓墨重彩中构建了一幅“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凄美画卷。诗意化的艺术表达在于对浪漫主义意识题材的渲染,歌剧《巫山神女》在继承浪漫主义色彩中,更加注重对人物情感冲突的展现,包括对远古神话的引入,特别是对于神女九妹形象的塑造,以违背天意而与水旺用生命来换取峡江的平安,然而在亲情与爱情之间,神女九妹在十二姐妹的连理亲情中,经历痛苦的挣扎后决心消除险滩。
这一艺术创作风格不禁让我们想起了莎翁的爱情悲剧情结。在音乐艺术创作上,歌剧《巫山神女》的音乐表现在多种元素的融合,更是借助于舞台视觉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其音乐创作上:一方面融入了当地音乐元素,如在剧中融入重庆本地的“号子”音乐,以川剧、清音为特征的本地戏曲艺术形式及演唱风格,更使得该剧的地域音乐色彩浓郁,强化了对民族传统音乐的抒情性。刘振球在音乐素材整合中,大量运用主题音乐来贯穿剧情,同时在表现戏剧冲突中,将旋律、音色、节奏及和声等方面,更以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来塑造富有趣味的音乐旋律。歌剧语言的作为建立在文学艺术基础上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内容的选择对于歌剧剧情及故事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巫山神女》的歌词编写上,以重庆本地的方言为重要来源,在剧情场景的变换中,更让观众从熟悉的歌唱中感受歌剧的艺术之美,也从中展现了纯朴的本土气息。声乐表现是歌剧艺术的重要构成要素,对于《巫山神女》的声乐表现上,主角有女高音、花腔女高音、次女高音、男高音、男中音等,从而体现了歌剧声乐艺术的多样性。同时,在戏剧剧情发展及剧情矛盾冲突中,又通报对各类声乐的交织与融合,凝练成一部感人的浪漫戏剧作品。如在该剧中的合唱,以船工等群体角色来进行烘托艺术背景,一方面强化了歌剧的情感,另一方面从人物内心的塑造上获得了升华。在第三幕中合唱“奈何桥……”一段,对于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表达,也将观众的情感推向了。同时,水旺与九妹的二重唱《天长地久》部分,其相知、相爱、相守的爱情誓言,在难舍难分中表达忠贞的爱情;在合唱《人间走》中,“竹篱茅舍风光秀,短笛一声么牯牛”,“月儿害羞妹害羞,爱在心头颤悠悠”……,不同唱腔所激发的不同心理情愫及人物性格,更是从语言艺术、声乐艺术的表现力上,渲染了剧情,升华了整个歌剧的艺术水平。歌剧艺术离不开精心构设的舞台,独特的舞台艺术转换更能够推动剧情的跌宕起伏,实现动静相宜的艺术效果。在《巫山神女》舞台艺术展示上,从有限的舞台到无限的艺术空间,在诗意化的场景转变中,把握了对歌剧主题及歌剧情节的全面发展。对于峡江中险滩的表现上,利用大屏幕在拓展舞台空间的艺术效果上,也从水幕的融入上增添了舞台视觉感,使得整个场景获得了立体化呈现。在第三幕献血场景设置上,对于阴森森的鬼域,借助于玫瑰花来暗喻“还阳血”,增添了该剧的浪漫主义色彩。在九妹升峰时,对于五彩云幕的使用,更使得舞台画面气势恢宏,视觉震撼力所带来的全剧的,既给观众带来视觉赏析,又给人物留下了充分的艺术空间。总的来看,对于全剧舞台艺术的处理上,在整体写意上凸显局部写实、动静融合。
二、结语
关键词:动画电影;创作素材;再挖掘;整合;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2005年科研立项项目《玩具设计理论及其应用》,项目编号05C653
原文发表于电影评介2007.14期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自古以来,流传许多优美的故事和历史典故,加之现代涌现出的众多优秀文学作品,应该说有着非常丰富的题材可供选择,可是国产动画除了早期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和《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能成功引用历史名著和文学作品外,目前的动画好像无题可选,导致部分动画企业进行创作时居然要将已经拍过的传统题材重新翻拍和续拍。当然根据现在的社会环境和市场需求将作品改观是无可厚非的,但题材选择的局限性问题在当今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动画电影艺术创作素材的再挖掘和整合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中国文化丰富的民间传说、民谣、神话、民俗都是动画电影艺术创作的源泉。
中国的动画艺术一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特色。自从1935年万氏兄弟创作的我国首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诞生后,继而在1957年上海电影美术电影厂长特伟提出了“探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从此就开始了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建设。中国动画艺术家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汲取营养为己所用,力求表现出中国独有的风格。此后诞生了《骄傲的将军》、《猪八戒吃西瓜》、《鹬蚌之争》、《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大闹天宫》等一系列具有中国文化、民族特色的优秀动画片。这些动画在表现上分别借鉴和采用了传统戏曲、水墨画技法,民间剪纸、皮影和木偶等艺术形式,体现出了强烈的东方文化气息并成功地塑造了一批批动画形象。如:《骄傲的将军》中将军的形象和表情便借鉴了京戏的风格,影片的背景音乐恰到好处地运用民乐,使画面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大闹天宫》主角的造型设计更是成功地融合了庙宇艺术、民间年画的特色,塑造出了英姿飒爽的主角,甚至可以说奠定了孙悟空在文化领域和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基础。这些优秀的动画片充溢着浓郁的民族化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对当时民族化探索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从此,中国动画文化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时期,并奠定其在世界动画艺术领域的重要地位。
当代动画电影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革新、中国文化的丰富内容和多样形式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动画电影事业的兴旺发达,也为动画电影的民族化、现代化提供理论依据。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全国五十六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俗、民歌、民间故事和英雄,都有津津乐道的人和事,几千年来的中华文明为动画电影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和源泉。中国拥有的丰富文化资源,将成为动画题材的最大滋生土壤。藏族的格萨尔王,蒙古族的成吉思汗,回族的伊斯兰宗教故事,云南的阿诗玛,广西的刘三姐,历史上传诵的四大美女……;从艺术技巧上,汉代的砖刻、北魏的石雕、敦煌、永乐宫的壁画和民间版画……;从艺术形象上,各地的戏曲中造型多变的人物,如:京剧中的小丑、花脸,川剧中的变脸,宁夏作唱、江西的傩戏、湖南的花鼓戏,其戏剧形式和戏剧人物对动画电影创作和发展都是诱发创作、令创造者感动的思路。
中国动画前辈创作的水墨、剪纸、皮影、木偶等最具中国特色的动画制作技术深深地影响着世界动画艺术的创作。直到现在还有国外的动画作品沿用这些特殊技术。而在国内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作品,我们这些传统技术却少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电脑制作二维、三维动画和动画电视片。虽然产能提高了许多,但是比起精美的传统工艺画则在显得粗糙和低劣。我们在拾取京剧、刺绣、印染等艺术精华,并将这些艺术品成功地推向世界时,为什么不能将同为国粹的中国动画艺术结合高科技和新理念的同时,将传统的生产技术保留、发展和深化呢?
剧本的创作和改编是制约我们动漫发展的一大弱项,动画电影设计人员就需要不断地挖掘设计新素材,创作新题材,才能吸引观众。要将中国的文化宝库认真地整理研究,规划利用。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科幻作品、历史名著以及现代的优秀作品,哪些适合拍成动画片?哪些适合拍成短篇、中篇、长篇动画片?哪些更适合鸿篇巨制?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整体规划,循序渐进。这样,才能使我们丰富的文化资源既不浪费,又不会流失,在经过动画艺术工作者的精心加工后,焕发出璀璨的民族之光,创作出世界公认的动画电影精品。
有很多人都很喜欢日本的动画大师宫崎峻。因为他所设想出来的世界是近乎完美的。他的触觉是敏锐而纤细的。他总是在向你讲述一个遥远的、不可思议的、但却“真实”的故事。而这一切都应该是与他本人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积极的思考所分不开的。而丰富的生活经验又来源于他对现实世界的耐心观察,善于把高度的理性化解为丰满的形象和强调的情绪,其作品蕴涵着突出的表现力与创造精神。宫崎峻曾说“中日韩三国的动画人只要将自己的艺术传统表露出很少的一部分,就能让世界惊叹不已”。但是如何为这些民族特色披上具有时代特征的外衣才是当务之急。
二.动画电影艺术创作素材的搜集要紧密关切、融合流行艺术形式。
现在越来越多的动画片在故事题材和角色设计方面紧追时尚热点,力图融入主流文化圈。美国2004年的动画电影《超人总动员》就是在“超人热”的大背景下出现的,而其中最受欢迎的角色——神经兮兮的超人服装设计师又诡异又时尚,正符合时装界的流行趋势,放映之后,立即成为炙手可热的动画明星,甚至被邀为奥斯卡的颁奖嘉宾。日美动画还善于利用明星体制,造成时尚聚焦效果,比如《鲨鱼黑帮》请到黑帮片著名导演马丁.西斯科塞以及罗伯特·德尼罗和安吉丽娜·朱丽等著名影星为片中的角色配音,连影片的造型也仿照这些大明星的外形,仅此一点,就大大提升这部影片的流行指数。另外,宫崎峻去年的新片《哈尔的移动城堡》请日本第一美男子木村拓栽为片中男主角配音,为影片带来无数木村迷。成人动画中的常青树《辛普森一家》充分挖掘流行与名人效应,英国首相布莱尔、好莱坞玉婆伊丽莎白.泰勒、甚至姚明都曾经为那部影片担任过配音与造型。相比之下,我国的动画从业者在对流行文化的把握和演绎上还很不成熟。
把握流行趋势,是动画电影艺术创作的重要方面。流行源头可有以下形式:影视片、畅销书籍、时尚杂志、卡通形象和故事、网络内容、重大的事件和社会热点、流行思潮和色彩、电视节目、时装、流行领导者所在地的新动向等等。
美国和日本的动画电影在对待流行文化上,漫画先行的做法应当给我们很好的成功启示。事实上,无论日美还是欧洲,很多动画作品都是由漫画改编过来的。特别是日本动画,几乎无一例外以连环漫画作为开路先锋和试金石。由于漫画的制作和发行成本很低,非常有利于自由原创创作,而漫画的人气基础又是动画成功的试金石。反观我们由于动漫脱节,多数动画作品从历史故事直接进入动画市场,甚至是迎合领导意识的盲目投资,市场风险可想而知。
美国是动画电影的流行领导所在地。美国动画电影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夸张的动作、奇妙的构思、幽默的情节和感人的故事深深打动了观众。相比中国动画一味的强调教育性和寓意性,美国动画电影具有更广泛的观众群体,而这和美国动画电影注重流行文化分不开的。在电影制造前针对观众群落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始终把观众放在第一位,而且,在影片开始运作时就运用媒体来炒作,以提高其知名度,以保证其收视率和投资的回收。同时开发动画片的周边产品,如:娱乐,玩具,文具、服装、餐饮等各行业的产品,拓宽动画电影的外延,使动画电影成为一种话题,成为一种时尚,使动画在市场上树立品牌。
事实上,动画电影除了传统的音像、玩具、服饰、食品、饰品等传统周边产品之外,有实力的动画企业还应该立足内容资源,大力开发新业务、新市场,如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媒体业务,以增加盈利来源。
这就要求动画艺术创作者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深入到生活中去发现创作灵感,确立创作思路。没有生活,便没有艺术,这一真理永远具有意义。
三.动画电影的文化沟通性是我们要下大力气去研究开发的。
动画电影也要处理好民族性和国际性的关系,让传统和现代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在今天世界经济一体化、社会日益网络化、高科技化、交通日益便利化、以及文化经济贸易全球化的历史大背景下,一地所拥有的资本、科技、知识、文明会迅速传遍全球,一国所制造的动画片,不仅属于该国所有,而且会借助其他的传播媒介迅速传播,为全人类共享。跨国资本的相互渗透,跨国动画公司的相互协作,动画人才的相互流动,各国动画片及其附属产品在异域的销售发行。国际动画节如火如荼的举办,动画文化交流的增多,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各国动画的魅力。动画的形象化、通俗化、大众化也易于被不同地域的人们所理解,它所蕴涵的人类共同的情感追求、对真爱的渴望、对亲情的珍惜、对人类命运的探求、对童趣的留恋、对生命价值的叩问……,都是普遍存在的。可以相互沟通的,冲破了语言的隔阂、种族的偏见,最易和人产生共鸣。
与此同时,不同的国家之间也是在不断地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美国迪斯尼大兴“拿来主意”,许多动画片都取材于他国的文学名著、文化和历史,进而商业化改造。一方面为主流的美国电影文化带来异域情调,注入文化营养。另一方面,也为美国动画进入外国市场带来文化亲同感和共鸣。1990年以来,埃及王子、金字塔中的木乃伊、中国的花木兰、阿拉伯的阿拉丁、巴黎圣母院里的钟楼怪人、圣经里的摩西出埃及的故事等题材纷纷出现在美式动画电影中,由此可知,动画艺术创作的素材选择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融通。
中国动画电影走国际化道路势在必然。具体体现在学习国外动画先进的制作、营销、发行方式和各种科学制度的同时,充分通过动画电影这一载体展现中国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展现中国特有的民族精神和民族风格。同时,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融通时代特征,吸收异域人才,引入海外资金,消化国外题材,海纳百川,迅速提高自己的动画电影水平。高科技的实现,仅仅是购买技术和高水平训练的问题,是花钱可以实现的,以我们劳动力成本的优势,甚至可以少花钱实现。但关键所在并不是动画的高科技含量,也不是巨额投资,更不是塑造“中国迪斯尼”的豪言壮语,而是对动画电影产业的高度理解。
任何一种艺术都是“由美而求真的生命感悟过程,是将真理置入艺术作品的同时赋予世界和人生全新意义的创作活动”,动画电影中自然也包含了创作主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表现了他们对美和丑的审视和审美价值观念的表达。其中,文化传承与社会现实都对创作过程施加了影响。综观世界动画强国的优秀作品,都从不同角度来表现本民族的、社会的精神面貌,从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动画强势,归根到底都有一个强大的民族文化背景作为支撑,民族精神弥漫在动画作品之中。如:美国式大工业支持下的开放与自由的精神,日本式的对生命和人生的盛之如樱花般的凄婉之美的理解和感悟……。动画的民族风格是由本民族特定的地理环境、社会状况、文化传统、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语言心理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在内容、形式、格调、表现手法上,体现出本民族的审美理想与审美需要,尤其是本民族的文化心理需要,体现出与其他民族迥异有趣的特质,当然,这一切都深深根植于这个民族的社会基础于经济生活之中。
《天书奇谭》中蛋生和狐狸精的斗法,还有《金猴降妖》里孙悟空和白骨精的周旋,构图、形式与节奏都表现出生命内部最深的动。“一切的艺术都是趋向音乐的状态。”可以说,中国动画就艺术性来说,是远远胜过美国动画的。但是曲高和寡,需要欣赏者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才能感受到这份美。而且,文化的差异也妨碍了全球观众的欣赏能力。
虽说动画是信息时代文化语境中新兴的优势种群,虽说中国当代动画是“全球化”的季风吹撒下孳长的,但关键问题还是它在中国本土能否扎下深根。中国动画电影能否随着国家经济、文化的崛起而崛起。国际参展、获好评、乃至获奖其实还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标志在于它是否能创作出正确调动和充分满足中国人,以及有冲击世界的精神文化需要的作品。因此,广泛吸收世界各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必需探索出这个时期所需要的“中国模式”,充分消化和发展多种先进技术手段,利用各种有效的经济管理途径,展现与培育一种新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品味,应是中国现代动画电影发展的一条主轴,国内大学生毕业作品中显得过多私人化或偏重形式与技术的小格局倾向、以及表现粗野、暴力、恶作剧、极端自私和娇柔造作,以及一些媒体关于国外动画赛事及奖项的炒作都应引起我们反思。我们应积极探索中国本土文化中的智慧、幽默、隽永与深厚。在认真研究经济、技术、风格的同时,必须精心研究人本、文化、内容和精神。关注和占据中国动画文化的上游高地,寻求和把握那种能总合艺术与商业、人文与科技、教养与娱乐、理论与试验的发展契机。
在动画电影这个假定的空间世界里,表现手法可以不受缚于现实世界的规则。而这种悖离产生的张力则比任何一种影视形式更具视觉冲击力,是一种极为风格化和个性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例如:美国动画是讲究动作捕捉的,也就是完全的仿真动作,中国动画反其道行之,从再现的一端走向表现的一端。气韵生动是中国画的首要特点,也是中国美术片人物动作的要决。动画艺术承担着与影视作品同样的功能,它可以表现影视剧可以表现的一切主题内容。因此,动画片的创作题材也应该与影视剧一样,甚至比之更包罗万象。
动画和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提供了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低的制作成本,而且为动画市场提供了如互联网,移动媒体(如手机)等新传播媒体平台。中国在这些新媒体平台上既有巨大的创作基础,又有巨大的市场消费空间,再加上有逐步科学完善的政策机制,相信中国动画的腾飞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朱和平,世界现代设计史.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8:36页
[2]潘鲁生.民艺学论纲.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8,10:38页
[3]王宁宇.从文化生态看中国现代动画的发展契机.美术观察,2004,(6):10页
ExcavationandIntegrationofMaterialinCartoonFilm
PENGJian-xiang(HunanUniversityofTechnology,ZhuzhouHunan421008,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