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秦兵马俑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了解和掌握史学家司马迁和《史记》;《史记》的价值和影响;乐府和乐府诗;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等知识

通过对司马迁写《史记》的史实学习,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

通过欣赏和想象秦陵的地下军阵,感受当年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威武,树立起开拓进取的精神。通过欣赏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成就,认识到这是中华祖先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学生的文物鉴赏力,增强文物保护的意识。

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秦汉时期在史学、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时它也是秦汉时期文化极度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史学方面的《史记》,文学方面的汉赋、乐府诗,雕塑艺术秦兵马俑,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秦汉时期,我国史学、文学、艺术的大发展主要表现在: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著有不朽的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史记》,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乐府诗的名篇《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气势磅礴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重点分析:

1.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写史十分注重史料的真实性,文笔生动,体例完备。司马迁严谨治史的精神也为后世的史家所效法。《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成为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

2.秦皇陵兵马俑

这组大型艺术群像,气势磅礴,艺术表现手法高超,人物形态逼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地下艺术宝库,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这些文物古迹也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高超的科学技术、分析水平。学生应该重点掌握。

难点分析:

1、对纪传体这种史书体例的理解

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于史书的接触较少,没有完整地读过几本史书,很难体会其中的差别;甚至连这些名称都没有听说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2、司马迁写成《史记》的主观客观因素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政治稳定,文化也有新发展,为司马迁编写《史记》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另外,司马迁出身于史官家庭,从小耳濡目染,对他后来成为一个伟大的史学家有一定的影响,加之他本人具有坚韧的意志品质。为了写成《史记》,司马迁忍辱负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史记》一书。通过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成才意识及顽强的意志品质。

教法建议

一、司马迁和《史记》

1.教师讲解纪传体体例和通史的含义,并注意其与编年体体例和断代史的区别。

2.学习运用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通过小组讨论“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说出从中受到的启示和感想。

3.《史记》的价值和影响,要从《史记》的写作特色入手,并引用鲁迅的话:《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秦兵马俑

1.建议运用一些图片或音像资料展示,使学生感受到地下军阵的壮观,并通过语言描述出来,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提问:“秦始皇为什么把如此规模巨大的军阵埋在地下、他的陵墓附近呢?”学生发挥想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学设计示例

昌盛的秦汉文化(三)

--史学、文学和艺术的大发展

教学重点:司马迁和《史记》;秦兵马俑

教学难点:纪传体史书体例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1.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著作?2.佛教传入的时间?3.道教兴起的时间?总结引入史学、文学和艺术。

一、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西汉人,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著作《史记》。其体裁纪传体,纪指皇帝的传记,传指将相和名人的传记。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二三千年的历史。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让学生阅读书上内容,然后进行总结。)司马迁编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巨著是多方面原因促成的。要深人探究司马迁著《史记》成功的原因。①时代的呼唤。西汉从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经"文景之治",到汉武帝统治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进入极盛时期。这是汉朝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怎样才能长治久安,避免秦亡的悲剧重演,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时代呼唤一部能总结前人经验,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的历史巨著问世。②家庭的影响。司马迁的父亲是汉朝的太史令,即汉朝的史官,很想写一部历史著作,遗憾的是他的愿望还没有实现就病逝了。司马迁著《史记》,也是为了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③丰富的历史知识。司马迁20岁时,到全国各地游历,收集到大量流传在民间的珍贵史实,为他著书立说提供了丰富的资料。④发愤著书。司马迁因为得罪了汉武帝被处以重刑,面对严酷的现实,他不仅勇敢地活了下来,而且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著作。

在史书体例中,最常见的是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它们的特点是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纪事本末体以记事为中心。注意区分通史和断代史。

二、乐府诗

"乐府"为汉武帝时期始设的音乐机构,搜集各地民歌,经加工配乐,称为"乐府?quot;,其特点是形式朴素,语言清新活泼,感情真挚。西汉时乐府搜集各地民歌共有138篇,流传至今的只有三四十篇。代表作有《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

三、秦兵马俑

秦汉时期艺术成就中的雕塑以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代表。

让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以下的内容:第一,秦陵兵马俑的发掘;第二,秦陵兵马俑的壮观和宏大;第三,秦陵兵马俑的价值和发现意义。秦始皇陵位置:陕西省临潼县;规模:大(骑、步兵俑7000多件,陶马600余匹,战车100多辆)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月光如银 双目失明 委婉连绵 

月光似水 卖艺度日 升腾跌宕 

静影沉璧 经历坎坷 步步高昂 

月光照水 热爱音乐 舒缓起伏 

水波映月 向往光明 恬静激荡 

第一遍让学生横着读,读正确读流利。第二遍让学生竖着读,发现每一竖行分别是写“月亮”、“阿炳的身世”、“《二泉映月》的旋律”,读出感情读出理解。孙老师有意识地将文中的词语分组出示,变换形式朗读,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词语是词和语的合称,是构成文本的基本单位。教师应打破常规,将文本中的词语进行提取、重组,构建有效词语序列,引导学生读、品、悟,体会作者遣词用句的精妙之处。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六个方面谈谈构建词语序列对阅读教学的作用: 

一、构建词语序列,优化文本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它能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更为课文的学习打好基础,而构建合理的词语序列能帮我们做到以上两点。 

如教学苏教版第七册课文《九色鹿》,揭示课题后,呈现第一组词语:挣扎、气愤、残害、无辜、皇榜、发财、浩浩荡荡、斥责。这组词语是本课的生字词,在学生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理解“挣扎”“残害”“无辜”等词的意思。第二组词语:救命之恩、郑重起誓、千恩万谢。第三组词语:恩将仇报、见利忘义、灵魂肮脏、背信弃义。 

朗读两组词语后,让学生思考这些词都和谁有关?(调达),再讨论为什么调达的变化这么大?这其中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从而顺利导入课文的学习,使课堂学习更为有效。 

二、构建词语序列,提炼文本内容 

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平时练习,我们发现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较弱,为此失分也较多。概括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教师精选文本的关键词语,通过构建词语序列,提炼文本的主要内容。 

如教学苏教版第八册课文《祁黄羊》,笔者出示了两组词语,第一组为:祁黄羊、解狐、祁午;第二组为:准许、辞职、郑重、举荐、慎重、出以公心。先让学生知道文中三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然后选择第二组的词语说说文章的内容。通过词语序列的构建,学生正确地提炼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构建词语序列,点亮文本朗读 

高水平的朗读有助于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感悟、表达的完整、写作的提高。教师可以构建词语序列,引导学生寻找与文本的理解交织点、与作者的情感交融点,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如教学苏教版第八册课文《黄河的主人》第一自然段:师:1961年,作者袁鹰到兰州去,站在黄河边,看到了这样的景象,读读第一自然段,哪些词语描写了黄河雄伟的气势?出示词语:黄河滚滚、万马奔腾、浊浪排空。师:哪位同学来读一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1:我感受到黄河的波涛翻滚而来。生2:我感受到黄河壮阔的气势。生3:我感受到那气势都要将天推开了。师:把这种感受融入句子中,谁来读?(多名学生朗读)师:黄河令作者震撼不已,更让作者震撼的是这置身于滔天巨浪中的羊皮筏子?那究竟是怎样的筏子?学习课文2~5自然段。 

这篇课文的环境描写对刻画艄公勇敢、机智的人物形象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为此,笔者抓住表现黄河风浪险恶的关键词语,构成词语序列。让学生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开始,渐次深入体会艄公的勇敢、机智,最终在朗读中加深情感体验。 

四、构建词语序列,加深文本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细读,对文本深层含义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构建词语序列,抓准文本理解的切入点,提升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苏教版第十册课文《秦兵马俑》,笔者出示过渡段: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让学生交流秦兵马俑的特征。指名朗读。凸显词语: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具体表现在哪里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词语序列:久经沙场、肩负重任、威武凝重、勇猛善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张弓搭箭、神情专注、形体健壮、肌肉丰满、跃跃欲试。并进行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其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还表现在哪里呢?根据学生回答,再次出示词语序列:微微颔首、若有所思、眼如铜铃、神态庄重、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凝视远方。在此基础上,还交流补充了其他神态的兵马俑,加深学生的理解。 

这部分教学以“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为核心选取了本语段的关键词,构建、组合了词语序列,以词解词,让学生感受到了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五、构建词语序列,纵深文本研读 

一节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对文本准确的理解和深入的研读。教师可以通过构建词语序列,引导学生对文本深入研读。 

如苏教版第十一册课文《轮椅上的霍金》,初读课文后,笔者让学生就“联系课文内容,说说霍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一问题进行交流,并将学生回答的内容有效整合、概括,出示如下:第一组:命运、成就、人格;第二组:残酷、辉煌、伟大。 

学习第一序列词语时,笔者让学生知道课文从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霍金。而学习第二序列词语重在引导学生潜入课文,划出感受最深的词语,小组间相互交流感受,适时出示:第一组:完全瘫痪、长期禁锢、彻底剥夺、彻底变形;第二组:黑洞的蒸发性、黑洞的大爆炸、科学的宇宙模型、皇家协会会员;第三组:勇敢顽强、乐观向上、富有理想、常怀感恩。通过朗读来体会霍金命运的残酷、成就的辉煌、人格的伟大。 

六、构建词语序列,拓宽习作空间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词语序列,以此来拓宽学生的习作空间。 

如苏教版第十二册课文《渔歌子》,为了让学生想象这首词描绘的美景,笔者适时构建了三组词语序列:第一组:青山、白鹭;第二组:桃花、流水、鳜鱼;第三组:渔翁、斜风、细雨。学生利用三个词语序列,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分别描绘出了三幅美丽的画面,然后将这三幅画面连成一幅江南水乡图,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要善于将关键词语进行提取、重组,构建词语序列,达到优化文本导入、提炼文本内容、点亮文本朗读、加深文本理解、纵深文本研读、拓宽习作空间的作用,从而使语文教学更为有效。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出版社,2011. 

[2]苏教版小学语文(7-12册).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3]贾燕敏. 妙用词串,让课堂生辉[J].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23:79-90.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语文;细节教学

如果想让文学作品更加具有高质量,就需要对个性鲜明的细节进行充分的借助,用语句、段落以及整篇文字将这些细节进行支撑。细节描述形象化是文学作品中得到普遍运用的一种手法。细节在文学作品中往往具有“点睛之笔”的重要作用,如果作者可以对细节的设计设置的非常巧妙,就可以在教学中感染到每一个学生的神经,进而达到高质量的教学。

一、自由、开放的课堂氛围急需建立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学课堂中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在现代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学生取代教师成为教学课堂中的主人。比方说,在学习课文《黄果树瀑布》的时候,教师应该构建出轻松的课堂氛围,首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在不断的引导中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发言,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咱们同学中有没有去参观过黄果树瀑布啊?”“参观过黄果树瀑布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教师可以让去过啊黄果树瀑布的学生对黄果树瀑布进行描述,在学生描述之后,请没有去过的学生讲一下自己对黄果树瀑布的想象。课堂可以用“黄果树瀑布到底值不值得去?”的讨论作为课堂的结尾。这样就制造了一种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中学生可以对自己的情感和见解进行充分的表达,学习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二、要对课堂教学的导入过程进行强调

根据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身心方面的总体需要提出了重点要求,学生对语文课的情绪和爱好要得到相应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中,学生要学会学科之间知识的转换。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然状况,按照学生的性别、年龄等对课堂导入方式进行设计,要在课堂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为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奠定相应的基础,比方说,在学习《秦兵马俑》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一段相关的战争场面,使学生沉浸到激烈的战争场面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关兵马俑的图片,让学生产生对课文的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后才可以更加深入的介绍有关兵马俑的知识。

三、教师要大胆的用口语来讲课

讲课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最重要的环节,教师要懂得用语言与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交流与沟通,进行有效的互动。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是默读课本的过程,并没有进行创造性的开发。比方说,在学习《大自然的文字》的时候,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整堂课都是用散文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不含一丝的灵动性。这样的教学中,文章中优美的语句和灵动的自然现象只是起到了点缀的作用,没有丝毫的新意,不利于高质量的教学效果的形成。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老师的讲课要做到亲切、灵动、自然、易懂。

四、师生之间的互动要加强

在课堂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想到哪里就说哪里,并没有事先对语言进行组织,这样的效果往往就是学生发言的时候会结结巴巴的,还可能会出现卡壳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一定的指导,比方说,在学习《负荆请罪》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的阅读,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然后派出代表进行发言,最后找学生谈谈对负荆请罪的感想和收获。在这样的互动中,学生潜移默化的学习到了很多语文知识。

五、在语文教学中注重灵活性与丰富度

在语文课堂还没有开始之前,学生往往是抱着希望课堂能够充满趣味性的,语文课堂学生做受不了的就是枯燥。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出现在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具有主体地位,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一些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重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各个教学内容进行课程的设置过程中,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实际动手以及竞赛等方式来教学,在活动中使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得到相应的激发,使学生产生对语文知识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六、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度教学内容的设计

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小学语文进行细节性教学,这就需要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在教材基础上在教学内容中加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内容,这些添加进来的内容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这种趣味性要足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了解和学习基础上对教学知识进行由浅到深的学习,这样的教学设计会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容易。

七、教师要注重对学习效果的考察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回顾,并且做好相关的记录,及时的对课堂内容进行归纳与总结,这样的过程也是对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进行发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的相关细节做及时的调整。整个教学活动是用多个不同的教学细节组成的,对教学效果的考察也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细节。通过对教学效果的考察,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对自己的工作与学习的方向进行更加充分的了解,应该发扬那些有点,规避那些缺点等等。这样,教师和学生就可以通过细节上的改进达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教学效果的考察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得到优化,这样会更加有利于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更加注重细节教学,积极的创造一种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趣味性和知识性。同时,教师还要增加课堂中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用互动化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从而使语文细节教学的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另外,整个教学过程结束以后,教师还要积极的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考察,在不断的考察和反思中对教学中的不足进行把握,使课堂教学得到优化。

参考文献:

[1] 杨希.浅谈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9).

[2] 黎凤华.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3(21).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略读课文时存在问题:有的教师忽视学段目标或单元教学目标,忽视略读课文在单元整体中的地位与联系,中段和高段教学模式一样;有的教师教学目标意识不明确,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粗浅理解就课教课。随意性很强。导致课时任务无法完成;有的教师没找准略读课文教学的起点,低估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频繁提问学生已经知道(或理解)的问题,挤占了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有的变略读为泛读,放任学生自读,最终了无实效;有的“精”“略”不分,对略读课文过度精雕细琢,教师的强势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细碎频繁的问答,制约了学生活泼的个性、生命独特感知、体验和解悟。

那么,教师在略读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如何设计,采用什么策略呢?

一、领会内涵 把握尺度

人教版教参对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有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略读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要求。一般是“不求甚解”,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读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这说明精读课文给学生以“知”。而略读课文是学生通过阅读实践,由“知”向“行”转化的训练基地。教师教学略读课文时,要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相关的目标和要求、学段特点;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接受水平;编者意图一;文本、单元训练重点、单元导语,略读课文导语等,制定教学目标,强化目标意识。

二、注重预习 历练自学

教师的预习引导应体现梯度:三年级起可设计安排课内预习,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读顺课文,然后参照“阅读提示”自主阅读,初步体会文章内容;四年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文章想画面、质疑问难、领会表达方法,初期教师宜多方启发,注重示范,还可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预习;五六年级让学生课外自主预习,可用“审题、读文、画生词(关键旬)、质疑解难(自能发现和自能索解)、查阅相关知识、摘抄”等方法长期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培养自学能力,缩减课堂读文时间,赢得“精讲品读、适度拓展、积累运用”的良机,形成良性循环。

三、板块推进 因文而异

“略读课更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建议采取几遍读的方法:一读,读对读通,口诵心惟;二读,画画批批,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收获(可以是受到的教育启发、好词佳句、文章写法、读书方法),积累语言。”(崔峦语)此语在阐明略读课文教学基本步骤的同时说明:一是略读课堂教学结构要“简”:二是课文只是作为教学“语料”,要明晰不是课文的精读和略读,而是课型上呈现的方式为精读和略读,不同的课文,其教学目标、方式、形态方面也不一样;三是略的是教师的教,改“圈养”为“放养”。教师在精读课文教学中授之以“法”,学生在略读课文中循法学习;四是要“略”中求“精”,选准着力点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其倾吐、吸收。因此,依据文本的题材、体裁、类型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1、简化结构,板块推进。与流线式教学相比,以板块推进方式进行教学,开放学生学习的空间,更能遵循“以学论教。顺学而导”的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将会更加关注“生成资源”。采用诸如“整体感知一自读自悟一交流点拨一积累拓展”板块设计方式,给学生留足自主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辨析、历练,培养学生潜心会文、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以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形成或调整教学思路,再引导学生质疑解难、交流点拨,落实语文能力训练。

2、因文而异,选择教法。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关注文本的题材、体裁特点,精心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第三学段叙事性文章、诗歌、说明文三种文体教学的共性要求是:(1)推敲重点词句,体会其感彩和表达效果;(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3)以读书为主线,加大思维力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4)注重语言积累和运用。落实到说明文教学的要求是:(1)引导学生在获得科学真知中得到乐趣;(2)揣摩说明文的知识理趣,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新鲜而富有新意;(3)注意课堂教学的生发,要开拓与课文有联系的知识;(4)注意读写迁移,学以致用。其教法也不一而足。

(1)比较读。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比较。如人教版四上第四组中《猫》和《母鸡》同为老舍写的,其写法和情感表达有什么不同?《白鹅》和《自公鹅》同写鹅,各写了鹅的哪些特点,写法有哪些异同?略读课文与略读课文比较。如教学人教版六上《跑进家来的松鼠》时,可以让学生从五上《松鼠》人手,温敬知新,再从内容、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弹性设置深入(多角度)对比阅读环节,完善认知结构。

(2)迁移读。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往往含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教师如果找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共生点,依据阅读提示(含单元导读、课文导学提示语、插图、泡泡提示语等)设计教学目标,选好切入口,给学生指明自主学习课文的途径,将能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

(3)重点突破法。如人教版五上有《慈母情深》、《学会看病》两文,《慈母情深》是让学生学会感恩母亲无私的爱,同时告诉贫困家庭的孩子,读书是改变命运的重要方式。这篇文章文学性较强,如果采用一般记叙文的教学方法,分析时间、人物、地点、事件,会割裂文章的整体气韵。因此,教师可让学生勾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辛劳、深情和对“我”的支持的;体会短句成段快节奏的写作形式。《学会看病》是另一种母爱的表现方式(母亲鼓励“我”独立),侧重揣摩描写母亲矛盾的心理变化,让学生带着“母亲到底是不是冷漠、狠心”这个问题去感受母亲的矛盾、担心、焦急。而后对比两篇文章:同是写母亲、写母爱,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3、“略”中求“精”,选准训练着力点。教学内容宜少而精,教师应选准训练的者力点(结构、语言、情感、方法),精讲品读。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如王春燕老师执教《猴王出世》时从“形式”入手,引导学生将着力点放在研究语言形式、感悟经典名著的语言魅力上,取得了成功。

4、研读交流,多元解读。阅读的过程就是鉴赏评价的过程,“从阅读中的心智活动来看,吸收和倾吐是相互联系、交互作用的”。教师可设计讨论、争辩、交流等对话形式让学生畅所

欲言,唤起他们阅读的心理体验,同时要善于捕捉真切的个性体验,对学生独特的理解、感受和体验加以鼓励性的评价。

四、适度拓展 积累运用

一是拓展阅读。大量阅读有助于阅读能力、阅读水平的快速提升。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总结时也指出:“应当在读好课文的前提下,让学生尽可能地多接触一点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如《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人教版四上)涉及许多深奥的地理知识,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观察世界地图,了解七大洲、四大洋。查找大陆漂移说的相关资料;在课中,教师可补充魏格纳去实地考察的一些情况、医生的劝阻及他为地质事业献身的资料;课后让学生阅读魏格纳或其他科学家关于科学研究的故事并交流。此外,选读课文也可以按内容分别插入相关专题单元,让学生在学完略读课文后拓展阅读。

大量的课外阅读,能帮助学生构筑厚实的语文基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提升文化品位。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接触名著,领略经典的魅力,享受“名著之旅”:人教版四上《昆虫记》、《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五下《水浒传》、《西游记》;六下《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可采用定时、随机指导两种方式,关注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效率,落实“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课标要求。

二是拓展实践。略读课文教学还应该考虑给学生自我拓展的空间,留下举一反三的天地。如教学《学会看病》,教师可以这样设计:让学生阅读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让学生到医院去一趟,搞清楚看病的程序,再让学生以儿子的口吻描述到医院后的经过,也学着文章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变化;描写一件发生在医院的事情,注意叙述和心理活动描述,促进读与写的有效迁移。教师还可考虑为学生搭设实践的平台,让其展示才能、张扬个性。如教学《索溪峪的“野”》,可让学生介绍索溪峪,评选“优秀小导游”;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后欣赏(或学唱)带藏族民歌风味的《天路》;教学《小木偶的故事》后,让学生改为剧本,小组合作表演;学完《大瀑布的葬礼》,让学生参照资料将课文改写成演说稿,进行演讲;模仿《蒙娜丽莎之约》、《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一幅名画……教师要尽可能使略读课文教学有声有色,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语文能力。

三是积累语言。纵观人教版教材,许多略读课文出自名家之手:《母鸡》(老舍)、《祖父的园子》(萧红)、《我的“长生果”》(叶文玲)、《桂花雨》(绮君)、《松鼠》(布封)、《珍珠鸟》(冯骥才)、《慈母情深》(梁晓声)、《学会看病》(毕淑敏)……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累经典规范的优美语言、精彩句段。做好读书笔记,便于自己习作时“厚积薄发”。如,《珍珠鸟》的开头“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冰心曾经评点:“这个‘真好!’开头起得很带劲,这劲中有着无限的喜悦。”这是绝佳的语言训练点,教师可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后,也尝试在习作中将表达情感的简短词语放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

四是积累方法。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不仅授学生以渔,更应“授学生以渔场”(肖川)。课堂教学设计要有侧重于阅读知识和方法技巧的指导环节,一课一得,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方法又在阅读实践中运用。如《秦兵马俑》可以“保存世界遗产基本资料”为名,引领学生自主搜索有效信息,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渗透整理信息的方法,再通过制作“秦兵马俑基本资料卡”,让学生运用跳读、扫读、选读等略读方法读懂全文(计时训练),让学生明白,对于有效的信息,可以用资料卡的形式及时保存,初步懂得资料卡的内容及制作方法,也培养学生及时积累资料的习惯。

五、及时评价 激励巩固

课标指出“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内容、过程及效果进行口头(或书面)评价,激励、巩固阅读兴趣。香港教师非常重视设计课堂阅读练习和及时评价反馈,他们的相关阅读练习有填空、选择、简答三种类型的题目。填空题,往往要求学生在新的语境中运用文中的词语;选择题,大多选择课文中的一个语段检查学生的理解、概括、分析能力;简答题,要求学生对某一个现象作出判断和阐释。另外,教师也应对教与学目标有效达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反思采取何种补救措施来继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我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蔡伦改进造纸术;《九章算术》;《神农本草经》;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张衡的地动仪。

通过归纳秦汉时期我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学技术成就,提高学生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并能从中感受到我国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激发民族自豪感,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秦汉时期许多科学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特别是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贡献巨大。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秦汉时期文化是秦汉时期历史的重要内容,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又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这一时期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医学和数学的成就和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在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当时的世界科技领域中也处于领先地位。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时期,秦汉时期的科技成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先进的科学技术又是与秦汉时期的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和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密切相关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是这一时期先进科学技术的代表,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它毫无疑问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秦汉时期的先进科学技术,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在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发明创造的,这些科技成果运用于生产劳动后又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

重点分析:

1.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造纸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它不仅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而且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数学和医学方面的成就

成书于东汉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九章算术》的思想方法对我国古代数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自隋唐之际,《九章算术》已传入朝鲜、日本,现在更被译成多种文字。

这一时期中国的医学水平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地位。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书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对以后中国医药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华佗也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医生,他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又具有救死扶伤的精神,被人誉为“神医”。华佗制成的全身剂“麻沸散”,此项发明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

3.张衡发明地动仪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在东汉时期,地震更加频繁,给人们带极大的痛苦,由于当时对地震现象还不能做出科学地解释,以为是神灵主宰,造成了人们的恐惧。张衡冲破神学迷信思想的束缚,制造出地动仪,通过实际检测,宣扬了他的科学观念,具有进步意义。地动仪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此类的发明早1700多年,显示出我国古代科学家非凡的创造力。

难点分析:

初一的学生对于地震的知识只是初步了解,物理还没有学习,而地动仪的工作原理无论是地震学知识,还是物理上的力学知识,都是学生难以深刻理解的;对于地动仪的作用学生容易误以为只有预报、预测地震才有用,而对及早了解地震的意义认识不足,这些都会对学生学习和理解产生一定的障碍,因而将这一部分内容定为难点。

重点突破方案

一、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1.请学生阅读课文和有关图片,找出造纸术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陶器、龟甲、青铜器、竹木简或帛。

2.请学生阅读课文和有关图片,了解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制成“蔡侯纸”。

3.请学生结合书上造纸术外传示意图,制作我国造纸术外传时间表,并搜集史料,讨论造纸术的发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

4.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可简单介绍纸的生产原理和过程,或课外带领学生参观造纸厂,了解纸的生产工艺,亲身感知历史。

二、“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

1.请学生阅读课文和小字内容,了解张仲景和华伦的主要医学成就。

2.请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张仲景和华伦的故事,感受他们身上的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

本课难点突破方案

张衡和地动仪的发明

1.利用PowerPoint演示地动仪的工作情况,使学生感受动态效果。

2.搜集有关张衡在科学方面的贡献的资料,感受张衡的科学精神。

教学设计思想

以电脑课件演示,使科技成就能够让初一的学生初步理解,科技成就的发明过程和简单工作原理。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造纸术、数学、医学

教学难点:地动仪的工作原理和一些科技名词的理解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1.秦汉时期的起止年代,经历过哪几个朝代?(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共440年。秦、西汉、新、东汉)2.这一时期内,我们学过的哪些内容是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秦的统一、秦长城、秦兵马俑、汉丝绸之路等)然后总结,这一时期,国家统一、人民生活安定、经济迅速发展、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加强,秦汉时期文化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演示板书)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我国劳动人民已经掌握了造纸技术,今天已在许多地方出土了汉代的纸张,大家请看屏幕。(演示纸出土的地点)

纸在今天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最主要是用作书写材料。大家想一下,古今中外,在纸发明以前,人们用什么作书写材料呢?(学生回答略)

这些书写材料同纸相比,有什么缺点呢?

(演示纸同其他书写材料优缺点对比,停在汉纸)

竹木简在纸发明以前是人们的主要书写材料,但由于竹木简很笨重,带来许多不便。据说,秦始皇一天批阅的竹木简奏章重120多斤,到了汉武帝时依然难免其苦,大家教材,这是文人东方朔给汉武帝上的一个奏本,用了3000片竹简,两个人吃力地抬进宫,汉武帝看了一个月。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一种轻便、实用、经济的书写材料,于是造纸术应运而生。大量的考古发掘都发现了属于西汉前期的纸,从而证明了纸的发明是在西汉。人们最先造出来的纸叫絮纸,后来发展为麻纤维纸,再改进为植物纤维纸。(演示纸的改进)

纸是人们受到什么的启发而造出来的呢?大家看这个"纸"字的偏旁,对,与丝织有关。人们用上好的蚕茧抽丝织物,一些劣质的茧只能制成丝棉。制丝棉要把蚕茧煮烂,再放在水竹席上打烂做成丝棉,这时竹席上会留下一些丝,干后形成薄丝棉片,揭下可以用来书写文字,由此受到启发人们制成了丝絮纸,后来,人们又用麻做原料制成麻纤维纸。但无论是絮纸还是麻纸,其原料来源少,纸的质量还有一些欠缺,真正使我国造纸术名扬世界还是在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以后。

105年,宦官蔡伦总结以前人们的造纸经验,经过反复试验,改进了造纸术。我们看屏幕。(演示蔡伦像、汉代造纸过程)

造纸术后来传遍了世界各地。(演示造纸术传播图)造纸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大家看英国大科学家培根对包括造纸术在内的四大发明的评价。(演示弗兰西斯·培根的一段话,返回主菜单)

秦汉时期数学方面的成就主要是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全书分九章,故称《九章算术》,这是我国第一部古代数学专著,奠定了我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返回主菜单)

秦汉时期的医学成就主要有:(演示医学成就表,让学生划书)1.《神农本草经》2.张仲景。3.华佗(返回主菜单)

秦汉时期还有许多成就在世界上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看一下大科学家张衡。(演示张衡像)他制造了演示日月星辰运行的浑天仪,还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演示地动仪的工作情况)地动仪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惯性原理,哪边发生地震中间的都柱就倒向哪边。这就好像大家坐公共汽车时有这样的感受,当汽车启动时,我们倒向后边;当汽车刹车时,我们倒向前边,这就是惯性现象。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比欧洲同等的地动仪早1700多年。张衡除制造地动仪、浑天仪外,还在文学、史学、数学、天文、历法、地理、机械制造等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所以我们应称其为伟大的科学家。为了纪念张衡在天文学方面的杰出贡献,国际天文组织以他的名字命名了月球上的一座山。(演示返回主菜单)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大家要注重掌握有哪些发明创造、有哪些人物、他(它)们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的地位。

板书设计: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一、纸的发明、改进和传播

1.从竹木简、帛到纸

2.蔡伦改进造纸术

二、《九章算术》

相关期刊更多

简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

临床肿瘤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无锡联勤保障中心卫勤处

生物技术进展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