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户外活动研究

户外活动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户外活动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户外活动研究

户外活动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字:幼儿;户外活动;指导和对策

G613.7

幼儿或外活动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让学生有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愉悦的心情。并且在参加课外活动的同时,协调他们的动作、增强他们的体质,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是他们学习其他和良好发展的基础。所以在幼儿时期,我们要采用积极有效的方式开展户外活动,从而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幼儿在进行户外活动前要做好准备工作

在现代的城市生活中,大多数的家长都忙于工作,对孩子的成长关心不够或者就是过分的溺爱孩子,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关于幼儿户外活动的开展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活动开展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是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

(一)心里准备工作

在幼儿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做到全面而有效的提醒,从而帮助幼儿做好活动的心理准备,并且让他们在活动中注意安全。有关户外活动的安全教育,比如告诉幼儿在活动中要遵守秩序,大家若是不遵守秩序的话会有怎样的后果。在游戏中不要横冲直撞,要遵守游戏规则,注意保护自己。在上下楼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拥挤。从各方面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思,让他们做好运动前的心理准备。

(二)物质准备工作

适当的着装对于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来说非常中要。所以在进行活动之前,教师要提醒幼儿检查自己的着装,看自己的衣服是否太过紧、厚等不适合运动。再检查一下自己的鞋带是否系好。从而保证幼儿在活动中的安全。老师要鼓励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活动前,可以对一些幼儿进行个别的检查,从而帮助他们做好准备工作。

(三)身体准备工作

在进行户外活动前,老师一定要带领幼儿进行热身运动,这样可以让他们的身体更适应接下来的户外活动。而且根据幼儿酷爱模仿的特点,在热身活动中可以加一些动物或者动画人物里的动作,使嵘碓硕更具趣味性在运动中,还可以配上有趣的、节奏轻快的儿歌。从而可以让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来做热身运动。

二、有效的幼儿户外活动要有丰富有趣的内容

(一)让幼儿掌握户外活动的主动权

在户外活动中,为了激起幼儿的兴趣,玩他们爱玩的游戏,一定要让幼儿掌握主动权,在确保游戏健康安全的前提下,让他们来决定游戏的内容,自己来布置游戏场景等。比如小孩子很喜欢《小老鼠上灯台》这首诙谐的儿歌,老师可以就此把它设计成一个有趣的活动项目。比如让一些小孩子扮演小老鼠,一些孩子扮演猫咪。在设计场景的时候,他们可以根据周围的轮胎或者竹竿啊等自己来设计灯台。从而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而在小孩子从灯台上滚下来的时候,有的可能翻跟头、有的可能是匍匐着,这更增添了游戏的趣味性。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不但开心,而且也锻炼自己的身体能力。老师在旁边只是协助,从而充分体现幼儿户外活动的自主性和有效性。

(二)为幼儿找到好的玩伴

在户外活动中,一个好的玩伴对于其开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老师要指定幼儿的活动场所并为提供足够多的玩具。其次就是要鼓励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进行玩耍。比如当一个年龄较小的孩子在看到大哥哥姐姐玩的游戏的时候,也想玩。像小推车的游戏之类,当较小的孩子需要帮助时,大哥哥姐姐可以在旁边帮忙。这样可以起到以大代小的作用,既让小孩子有了安全感,而且也让年龄大点的孩子有了成就感和责任感。

三、角色的互换在幼儿户外活动中非常重要

老师在参与户外活动的时候,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者。而应该时时刻刻保持一颗童心,积极的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比如在玩“老鹰抓小鸡”游戏的时候,老师一般会扮演老鹰这个角色。但是当有的孩子提出想换换角色的时候,老师这是就可以扮演小鸡这个角色,而当老师被小孩子抓到的时候会说:“哎呀!被你抓到了,你真厉害!”之类的,通过夸张的表情和孩童式的语言,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从而做到真正成为幼儿玩伴,和他们一起成长,体验其中的童趣与快乐。

四、总结:

综上所述,有效的幼儿户外活动可以让他们学会和人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比如在活动结束后意犹未尽的心情,以及回家后急不可耐的告诉父母自己今天玩了什么、和谁玩的、在玩耍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这样大大的提高他们的各方面的积极情绪。所以在幼儿的户外活动教育中,只要有爱,就必能和他们产生共鸣,只要用心,也必将会有收获。幼儿处在人生最初的时期,同时也是身心发展最快的时期,我们有效的开展户外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让他们身心健康,更是为了给他们一个美好的童年。

参考文献:

户外活动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户外活动;现状;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7-0320-083

现行的《幼儿园工作章程》指出:“幼儿每日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应不少于一小时。”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要求幼儿园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增强体质,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国家对幼儿户外活动的重视程度。但纵观当前幼儿户外活动现状却不容乐观,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师不够重视,缺乏管理,户外活动场地、时间、器材有限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进一步观察、调查和研究,我总结了几点解决策略。

一、农村幼儿园户外活动开展现状

(一)幼儿教师对户外体育活动指导少,组织形式单调

开展户外活动的主要目的是给幼儿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活动空间,但在实际的开展中,大多数教师对户外活动缺乏应有的重视,他们总是完全放任或者让幼儿单调地玩大型玩具,而主要精力则放在幼儿的生命安全上,认为玩不玩不重要,只要幼儿不受伤即可。这种思想的存在,让教师一直致力于扮演“观察者”的角色,即使有的幼儿不知如何玩时,教师也没有引起重视,更没有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导致户外活动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价值。

(二)时间安排有限,活动量不足

农村孩子多、幼儿园场地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让本来就不受重视的户外活动的开展更加举步维艰,一些幼儿园干脆以缩短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来应对这一难题,不是让各个班级轮流进行户外活动,就是让其他活动占用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结果每次户外活动的开展都会因为时间少导致幼儿运动量不足,无法充分活动。

(三)幼儿动作及技能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由于先天条件、生活环境、性格差异等现实因素,很多幼儿的自身素质也存在较大差异,这一点在农村幼儿身上更为明显。比如在一次幼中班的户外活动中,我组织了一次“跛脚狼”活动,让幼儿练习单脚跳技能。结果只有三分之一的幼儿跳跃姿势比较规范,三分之二的幼儿单脚、双脚夹杂着跳,无法达到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一部分幼儿缺少锻炼机会,自身的素质水平与经常锻炼的幼儿差距较大,另有一部分幼儿性格内向,他们不愿也不敢参与活动,更有一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体质弱,参加户外活动容易生病,不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异,对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开展形成了不小的阻碍。

二、农村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开展策略

(一)加强幼儿教师的理论学习,丰富活动形式

幼儿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将户外活动真正落实到位,帮助幼儿解除大脑疲劳,使其在必要的户外活动中提高自身素质。具体到农村幼儿园,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丰富幼儿户外活动的形式。诚然,农村幼儿园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活动器械无法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但农村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乡土资源,幼儿教师完全可以就地取材,自制体育活动,丰富活动形式。如春天开展“亲亲小草”“植树造林”等活动;夏天开展“可爱的青蛙”“追赶树荫”等活动;秋天开展“摘果子”“树叶分类”等活动;冬天开展跳绳、踢毽子等运动量较大的活动。这些简单的活动,反而比那些琳琅满目的成品器械活动对幼儿有更大的吸引力,充分利用这些游戏形式可以有效激发幼儿参加户外活动的积极性。

(二)确保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和活动量

鉴于农村孩子多、场地有限这一现实,幼儿园可在开发可利用场地的基础上,将各年级、各班的活动时间协调好,充分利用晨间、午餐后、下午户外活动时间,为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游戏材料,组织幼儿开展户外活动,减少因为场地少对幼儿户外活动的限制,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另外,有足够场地的幼儿园,也要制定一系列的户外活动制度,确保幼儿在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的基础上,达到必要的活动量,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户外活动的价值效用,真正让幼儿增强自身素质,更好地成长。

(三)关注幼儿个性特点,给予不同的帮助支持,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

在户外活动的开展方面,幼儿个体差异的现实存在必须得到重视,尽量让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才能让幼儿对户外活动产生兴趣,从而实现户外活动的意义。要想做到这一点,广大幼儿教师可在实际的户外活动开展过程中打破班级的界限,面对全年级的幼儿,并根据幼儿不同的性格特点,给予不同的鼓励和支持。比如当胆小的幼儿面对一个新的很想去玩的区域犹豫不决时,教师要从情感上让幼儿体验到接纳与安全,告诉他玩法,同时给予指导,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于好动又乐于参与活动的幼儿,教师要每隔一段时间指导他坐一坐,或玩一些安静、运动量小的游戏,以保证这类幼儿的活动量合理、适中。结果表明,通过这样合理组织、因材施教,能够逐渐让幼儿建立自信心,在户外活动中获得有效锻炼。

总之,户外活动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组织与开展户外活动,能使幼儿学到室内学不到的东西,达到室内所不能达到的良好教育效果。作为农村幼儿教师,我们要将自身的劣势变为优势,积极总结现实中的不足之处,探索解决方法,让户外活动更加自由、愉快,让幼儿从中获得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户外活动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空间;设计;使用方式

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6-0062-03

1 引言

随着学前教育理念的不断完善,幼儿园空间环境的创设及使用日益受到重视。如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每日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这类要求的产生使得户外空间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在既有幼儿园户外空间中,因资金、用地、办学体制等问题所带来的制约,办园方需对已有空间基础进行积极的利用,而针对这一实际状态下的使用方式的调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使用对空间设计的具体要求。

因此,本文通过选取某所幼儿园户外空间特征以及使用方式的调查,并将活动空间根据使用特点进行分类分析,尝试针对具体空间类型提出户外空间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2 户外空间概况

本文选取案例为桂林市金豆豆幼儿园,建筑始建于1978年,因建造年代较早,使用方式与户外空间已经过了长时间的磨合,办园方已对空间利用有了一定经验。幼儿园占地面积约3500m2,供幼儿使用的户外面积1870m2,为占地面积的53%,户外活动空间的空间形态及绿化环境形态较为多样化,教师也能够较充分地对户外活动场地进行有效利用,对幼儿活动的调动性强,且办园方已在改造计划中,但资金有限,目前仅通过对户外空间使用方式的调整缓解面临的问题。

3 户外活动空间的类型与使用

根据笔者的观察了解,该幼儿园对户外空间的利用已有较好的经验,并且为满足教学要求而做出的适应性使用方式也行之有效。户外活动可主要分为三个时段,即:晨间活动时段(8:30-9:00)、课间操时段(9:40~10:30)、下午户外自由活动时段(16:20~17:00)。为便于研究不同户外活动时段内的活动内容与空间利用方式的特征,将活动分布主要类型记录如图2、4、8,并针对具体户外空间特征下的教学使用方式进行研究分析。

3.1 线性活动空间

如图1所见,该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区域已基本通过道路进行了划分,与外廊及室外连廊结合后,在交通方面产生了路网明确的效果。此外,由于B区域种植几株已生长多年的落叶乔木,使得该区形成长年隐蔽的绿化空间。

办园方对这一空间特征的利用十分明显,主要被用于晨间活动:每日早餐之后稍作休息,随后以各班级活动单元为起点,在教师的带领下,以队列的形式沿着底层外廊与户外小道,进行线性散步活动(图2),活动结束时回到班级活动单元。此时幼儿脱离队伍的情况较少,基本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活动,如伴随一些游戏活动,或在行走的过程中根据所经之处的环境特征,专门设置认识自然环境一类的教学内容,因此该时段内活动分布一般呈线性。

这类教学方式主要依靠的空间为户外小道、连廊与首层外廊空间,基本不将活动固定在某一固定区域内,形成线性的教学空间,有助于配合办园方为达到教学目的而采用多样性手段。如天气晴好时,教师结合走廊与户外活动场地进行“散步——游戏——自然环境认知”,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带领幼儿加强户外锻炼,而且使幼儿在亲自体验中认知自然规律。因此,这类空间拓宽了幼儿活动范围,促进幼儿与不同环境之间的接触,将教学与游戏活动变为连续过程,因而非教学空间被赋予了教学功能。

3.2 边界驻留式活动空间

操场区作为举办多种大型集体活动的户外场地,为满足各班级使用的便利而设置于幼儿园用地趋于中央的位置(图1中1区)。呈“L”型的建筑对该区域进行了半围合,而剩余两侧边界由户外道路进行了限定,就此形成近似平面近似方形的区域。在此基础上,区域边界的空间要素呈现出一定的多样性,其中建筑边界表现为花坛与台阶,而另外两侧近于边界位置栽种了两株尺度适宜的小树。

在每日的课间操活动时段中,因为操场无法同时容纳所有班级做课间操,所以只以三个班级为一组轮换进行,其余班级在一旁等待(图5),以便于节省轮换过程中所需的时间。此时虽然教师为幼儿指定了需停留等待的户外活动区域,但实际幼儿却会被边界中某些空间要素吸引形成扩散,并且这种扩散的情况也通常止于空间区域的边界,致使自发行为在区域中呈“边缘化”。如图6中,幼儿观察周边灌木植物,围绕小树追赶,坐在台阶上休息,偷偷跑到沙池玩耍等现象,图7则显示幼儿靠坐在花坛边上观看活动的行为。

这种能在边界区域形成驻留的空间有利于在组织大型集体活动时,在吸引幼儿驻留于边界的前提下,进一步产生观看的行为,最终形成“观看”与“被观看”的户外空间。并且其多样性的空间要素仅置于边界,对教学空间本身的完整性不具破坏,对空间内部活动影响破坏小,同时也使得幼儿在观看等待的过程中仍然有机会发生游戏行为,避免观看活动过于单调。

3.3 限域式活动空间

结合图1与图8可以看到,通过建筑平面布局与户外道路的划分,该幼儿园户外活动区域限定相对明确,各功能区域都有着较为独立的块状场地。如A区有建筑、围墙、户外道路限定了区域;B区在地面材质与G区有所不同的基础上,因树木的集中种植形成长年荫蔽而进一步加强了空间的领域感;I区则仅由建筑与户外道路划分等等。虽然在平面上并不一定十分规整,但借助地面材质的差异以及树木阴影所形成灰空间效果等方面的辅助作用,都在空间领域感上形成了良好的区分。

在户外游戏活动时段中,各班级根据教学安排的不同对活动区域做出具体的选取,并且通常每个班级选择一个独立的区域避免活动的相互影响。如图8明显所示,各班级的活动范围较为固定与集中,由教师将幼儿带入某一活动区域进行游戏活动,为满足管理上与幼儿安全问题上的要求,教师通常为幼儿指定了活动区域。期间幼儿有一定的活动自由度,可呈发散状在指定区域内对游戏活动自行选择,但脱离指定区域活动的幼儿只在少数。

这类活动空间限域性,有利于集中幼儿组织教学与游戏活动,避免因其他班级的活动分散幼儿注意力而影响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各班级不同活动之间的干扰。并且在各班级没有专属的班级活动场地时,这种相对独立的区域也便于教师直接组织活动,减少与其他班级的协调过程。

3.4 代偿式活动空间

因建筑平面布局与场地关系的变化难免形成边角空间,如H区建筑为围墙的夹角空间,D区则是当下沉式戏水池对场地进行切割后,周边剩余的不规则边角空间,并且如图10所见,外廊底部因场地的特殊处理形成架空空间,净高约1200mm。

对于此类建筑与场地的边角空间,办园方较为积极的加以了利用。其中H区地面上印有跑道后被作为专门的跑道区使用;D区利用松软的土壤种植蔬菜形成种植区;E区为下沉式戏水池,因考虑到幼儿健康问题,戏水池每年可供使用的实际时间较短,尤其当下沉式戏水池年代久远,排水管道堵塞,已失去原有使用功能时,教师已将此处作为小班活动场地之一,因与周围场地的高差及其分隔设施,其较强的围合性为幼儿活动提供了防止外界干扰的户外活动场地,因此也属于领域明确的教学空间的一种代偿;此外,办园方在走廊架空空间中放置了少量养殖箱作为幼儿对小动物的观察空间,也正符合了幼儿心理上对小尺度的需求。

由此可见,边角空间以及使用率较低的一些户外空间,在通过合理的利用后,有可能由消极的空间变为可积极使用的空间。虽然这类空间通常面积对于一个班级而言略显紧张,但在幼儿园每班要求有两位教师与一位保育人员的前提下,教师可将幼儿分成两组带入不同的活动区域,如养殖区与种植区的空间对成年人而言较为局促,但却适合小组活动,此举也证明了如今教学方式对空间的使用已经越来越灵活。

4 结语

该幼儿园虽然建造年代较早,但基于户外空间的良好基础,以及后期办园方对场地的积极利用,可以总结以下几点建议:

4.1 对于线性活动空间。因其可在有限空间内能够便捷及有效地扩大幼儿行走范围,避免在活动总是局限于班级活动单元及邻近之处,同时提高户外空间的利用率,是当今幼儿园迫于实际现状而较长运用到的对既有空间的利用方式,具有较为普遍的适用性。因此用在场地前期设计过程中,应注重户外空间的使用流线,若条件允许,可利用户外道路的合理设计未加强使用流线的导向性,并充分考虑组织幼儿行走过程中所得到的体验,如小树林、室外连廊、户外道路等之间的转换;而对于既有环境而言,可以通过空间本来特有的环境基础,以及后期对空间的调整与重新布置来获得。

4.2 对于边界驻留式活动空间。幼儿园建筑的户外空间中所存在着多种边界,如室内外空间边界,户外活动区域与区域的边界,以及幼儿园的最外层围护边界——围墙等,当大型集体活动所用场地有以上形式边界时,应尽量在形态上适当增添多样化的设计元素,使幼儿提供引发驻留游戏或观看活动的行为,以便有效配合施教过程。因此,可在确保原区域功能完整的情况下,利用设置植物、建筑小品、台阶等手段尽可能丰富空间角落与垂直界面的形态。

户外活动研究范文第4篇

 

幼儿园积极开展混龄户外体育运动,有益于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有助于幼儿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如何开展幼儿园混龄户外体育活动,怎样提高活动的质量,与活动的方式、合适的活动材料和器具的提供密切相关。一直以来,幼儿园开设的户外体育运动大多数都是同年龄、同一班参加,运动的过程中伙伴单一,形式单调,活动环境拥挤,从而在运动中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互动不够,最终达不到运动的目的。如何进行有效的户外活动改革呢?经过探究与实践,认为开展混龄户外体育活动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制定各种小器械的阶段目标

 

科学的教育目标是教师开展混龄户外体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制订计划的依据,教师只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科学地制定目标,才能引导幼儿参与各种活动。可以根据小器械一物多玩的特点,制定如下三个阶段的目标。一是初级阶段(小班为主):注重培养兴趣,让幼儿在摆弄小器械的过程中,发展跑、跳、钻、爬等基本动作。二是发展阶段(中班为主):在各种基本动作和技能技巧的基础上,促进幼儿间合作能力的提高。三是飞跃发展阶段(大班为主):注重各种综合能力的发展,如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和表达力。以呼啦圈为例,小班幼儿可以把呼啦圈当作方向盘玩开汽车游戏、把呼啦圈竖起来排成山洞玩钻山洞的游戏,还可以从把呼啦圈放在地上做小兔跳的游戏逐步过渡到转动呼啦圈;中班幼儿学会在不同部位转动呼啦圈后,尝试两人合作玩小鸟飞游戏(两人前后同向站立,双手各握呼啦圈,边跑边有节奏地扇动),多人合作拼出花、火车等不同的造型;大班幼儿则可以编排各种呼啦圈操,通过队形变化使呼啦圈的旋转、蹦跳、摆动等动作得以综合体现。

 

二、创设多种混龄户外体育运动环境

 

(1)开展多样混龄户外体育的区域活动。根据各个年龄段幼儿不同动作发展的水平,可以因地制宜地设置蹦跳区、平衡区、走跑区、投掷区、球类区和综合区。这么多的区域,要让各个年龄段的幼儿自主选择,互相交流,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互动。在间断性分时段活动中,让相应的教师管理某一区域,混龄幼儿依据自己的心愿及兴趣选择伙伴与区域进行运动。为了使区域活动内容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在运动的过程中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教师可以运用交换的形式,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其他区域的运动,以促进幼儿基本动作得到全面发展。例如,在运动过程中,幼儿既可在平衡区玩“在体操凳上行走”,也可以在蹦跳区玩“跨过体操凳”,还可以在综合区利用体操凳进行比赛性游戏。

 

(2)设置丰富多样的户外体育活动器材和玩具材料。为了使混龄户外体育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幼儿园可以增加较为新颖或具有比赛性的玩具材料,比如两人合作骑车、一人骑车、跳木马、羊角球。根据混龄幼儿运动的需要,结合混龄幼儿户外体育运动内容多样化的特点,本着节俭、实用、自制、新颖的原则,教师可利用幼儿身边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掘潜力,自制许多户外体育活动器具。比如轮胎、酸奶瓶、沙包、易拉罐,这些物质是每个幼儿天天都能看见、时时都能接触到的,对幼儿来说并不稀奇。可是,经过老师的精心制作,一件件新颖、有趣的玩具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孩子们爱不释手,如获至宝。这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探究欲,吸引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

 

三、发挥自制小器械一物多玩的功能

 

运动材料既是激发幼儿兴趣的器材,又是开展混龄户外体育运动的物质前提。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意愿、兴趣,鼓励幼儿一个人或结伴去想、去玩、去发现、去创造,大胆地把不同的玩法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在一物多玩中,教师要注重以下几点。第一,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特点提供不同的活动器具。比如,用易拉罐可以做成不同的活动器具——拖拉玩具、保龄球、梅花桩等。活动时,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小班幼儿对拖拉玩具情有独钟,中班幼儿玩易拉罐做的保龄球不亦乐乎,大班幼儿对高难度的梅花桩流连忘返。不同的活动器具满足了不同年龄幼儿的需要,成了混龄户外体育活动中一道独特风景。第二,解放幼儿的双手,让孩子在活动中寻找乐趣。一物多玩中,幼儿不再是成人包办,他们通过自己的手拿到玩具,并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动脑、动手,体验到活动的乐趣,想玩、要玩,并玩出花样。

 

四、结束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学前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儿童。混龄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给了幼儿充分探究和锻炼的机会,培养了不同年龄段孩子之间的合作能力。它不仅能让幼儿在自主的运动过程中、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而且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创新、合作精神,体验成功的快乐,为孩子今后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户外活动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身体发育;体能素质;智力培养;健康成长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绝大部分家长只注重幼儿营养、智力和身体发育指标,却忽视了幼儿的体能素质。幼儿园教师在面临巨大的安全责任压力和重智力发展轻体能培养的幼儿教育大环境下,作为承担幼儿意外伤害责任和幼儿智力培养的主体,为了降低这种意外伤害,满足家长对智力培养的需要,也愿意主动减少幼儿的体能活动。而体能素质的强弱,决定孩子身体的协调性、自我控制能力、风险辨识能力和受意外伤害的程度。长此以往,势必导致幼儿体能素质与其身体发育指标不协调,比如体能与身高、体重不协调等,而虚高的身高和体重等更加重了幼儿体能不足的负担,在幼儿园经常出现一个幼儿感冒迅速传染一大片的现象等。鉴于此,本文从从园中27名幼儿体格发育硬性指标、体能、体质等基础数据分析入手,采用三个阶段的幼儿户外体能拓展活动,通过对三个阶段户外体能拓展活动中幼儿的体质指标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剖析不同幼儿对户外体能拓展活动项目适应性,探索开展幼儿户外体能拓展活动的具体方法,旨在为完善幼儿健康成长发展模式提供有益的建议和依据。

1 活动前幼儿的测试指标

通过对园中27名幼儿的体重与年龄比、身高与年龄比、体重与身高进行详查。结果表明,3名幼儿除体重明显超标外,体格综合判断评价均正常。对比4~7岁正常幼儿每分钟心跳、呼吸次数标准(心跳:80~100,呼吸:25~30),班中27名幼儿幼儿在安静的状态心跳、呼吸也都在正常的范围内。为更好地了解幼儿的体质状况,根据幼儿体重将幼儿分成A-E共5组,按照国家对幼儿体质考核标准内容,包括“往返跑”“双脚连续跳”“立定跳远”“投掷”“平衡”5项达标考核后,再对各组幼儿进行测试。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幼儿活动后心跳频次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看出幼儿的体格发育指标与其体能不相匹配,幼儿的体质水平明显低于体格发育水平(见表1)。

2 第一阶段幼儿户外体能拓展活动

2.1针对幼儿年龄特点和体能需求循序渐进开展户外体能活动

第一阶段采取的户外体能拓展活动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练习基本动作,能够做到熟练、协调。如双脚连续跳。教师将呼啦圈摆放在地上幼儿进行第一步练习,等幼儿熟练、协调地完成动作后,对枯燥的练习失去了兴趣;第二步将基本动作编入游戏中,使活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如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将双脚连续跳编入游戏“小兔乖乖”,幼儿通过扮演游戏中小兔跳,使双脚跳这一动作更加灵活、协调自如。第三步丰富拓展活动内容、加大活动的难度。在第二步的基础上逐步加入跨、钻、爬、提等动作加大活动难度。活动中,我们清楚地看到随着活动难度的加大进而激发了幼儿的活动热情,能不断克服困难,坚持完成活动,且完成活动的时间上明显变化,使幼儿的耐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将幼儿分群分组,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针对幼儿群体的差异个体发展目标和发展要求不同,使每一个幼儿的体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对个别体弱幼儿提出相对较低要求,并降低活动强度和活动量,防止幼儿在活动中发生意外,做到科学的、循序渐进的增加幼儿活动量。

2.2建立适应班级幼儿户外体能拓展活动项目及活动安全机制

不同年龄幼儿身体发展的需求和目标不同,本园的户外体能拓展活动多以幼儿持器械自主活动为主。这样就忽略了小班幼儿动作的发展,对稍大孩子更忽略了像奔跑、跳跃、攀登、骑车等活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发展幼儿大肌肉的力量及增强身体协调性。这些活动的安全要求高,是必须面对并高度重视的问题,因此应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分析园内环境对幼儿在自身活动中可能造成的风险和危害,建立并完善幼儿园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中应采取的安全措施等方面的机制。

在此基础上制定不同年龄段幼儿基本动作发展目标,提高各年龄段幼儿走、跑、跳、投掷、爬、滚等动作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根据体能活动发展目标针对性提供活动器械,发挥每一样活动器材的优势;根据幼儿年龄创设户外体能拓展活动情景,结合游戏等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集体练习、小组竞赛、个别关注开展活动。如对幼儿进行双脚跳的练习时,将呼啦圈摆放在场地上、待幼儿掌握跳的基本动作后,可适当在场地上增设一些障碍,或者采用竞赛等不同的形式,增加并丰富活动的趣味性。

2.3第一阶段户外体能拓展活动结果

幼儿通过第一阶段的户外体能拓展活动后,幼儿个体发生很大的变化:幼儿更加活泼,规则意识明显提高,户外体能拓展活动中秩序感明显增强。对照国家对幼儿体质考核标准内容对各组幼儿进行测试,测试中发现幼儿体质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一阶段后,5组的幼儿体质考核结果明显优于活动前幼儿体质(表2)。经过第一阶段的户外体能拓展活动后,在“往返跑”测试幼儿体能基础数据加大难度,指定幼儿在返回时将水桶运回出发点,结果发现幼儿完成动作时间比第一次平均高3.84秒,活动后的心跳频次有很大的改善。

3 第二阶段幼儿户外体能拓展活动

3.1进一步丰富户外体能拓展活动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户外体能拓展活动的质量

在第一阶段活动的基础上,主要采取以下三个方法进一步丰富户外体能拓展活动内容、形式多样地开展活动,提高户外体能拓展活动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