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产品品牌化

农产品品牌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产品品牌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产品品牌化

农产品品牌化范文第1篇

如今,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品牌农业”的重要性,看好农产品品牌化的未来发展,但是,做农产品品牌难,难在它有一些特殊性,重视并且认清这些特殊性,才可能把品牌的事情做对。

特殊性之:规模

长期以来,许多优质农产品一直做不大,总是徘徊在自然经济的状态中,问题出在没有上规模,高度分散,做出来的所谓的品牌体量太小,销售太少,影响力也就太小。因此规模与集中,是做农产品品牌的前提。

先说规模。没有规模,就无法进行大规模统一化生产、加工和营销。

比如上一条深加工生产线,不到三个月原料就用完了,这样的话,产品由于要摊销设备成本,想不贵都难,产品没有竞争力,市场影响力也无从谈起;没有规模,就无法生产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标志标识的产品,一批产品一个样,今天与明天不一样,是做不了品牌的;没有规模,信息平台、交易平台、流通渠道要么没有必要建立,要么建立成本太高,得不偿失。

所以,做有价值的农产品品牌,上规模是前提之一。种养上规模,加工上规模,营销与流通上规模。

以茶产业为例。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号称有七万家,这里国字号、老字号、资本新军、个体户等一个都不少。从2011年茶行业前20强来看,最大茶企年营业额仅15亿元,这20强多是大宗原料茶流通企业,真正的品牌茶销量所占份额极少。

相反,不产茶的英国品牌立顿,不为中国茶自然产区所形成的品类所困,他们多地采购原茶,然后调配成味道统一的立顿红茶。有数据显示,中国每年茶产业产值为300亿元人民币,而立顿茶叶年产值约23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中国茶产值的三分之二。

许多颇具特色的农产品,像茶产业一样地散、杂、小,想做品牌而做不成,是一种普遍现象。

那么,做品牌与上规模谁先谁后?生产规模、市场销量的形成与品牌声誉的形成可以是一块起步、相辅相成,也可以在资金的支持下,先做规模后做品牌。

Tips:

中国最大的酸性水果出口加工商熙可集团CEO朱演铭,曾经因自己的规模太小受到过两次刺激。

一次是接到一个有关柑橘生产的超级订单,可惜的是国内找不到产量可以匹配的柑橘生产基地;另一次是2010年他到巴西考察,乘坐巴西农业巨头公司老板的私人飞机,在这位老板的播种园上空足足航行了2个小时,因为该公司有4000多万亩的田地,他不禁感慨“这才是现代农业!”。

特殊性之:低值、易损、难包装

“低值、易损、难包装”是农产品做品牌的第一个难点,最为典型的是非深加工的蔬菜、水果、鲜肉、水产品等。

对于低值、易损的非深加工产品,消费者在生活水平不高的时候,不会对这种产品产生品牌需求;同时,这类产品不好保鲜、难以包装,运输、展示和标识难以实现。因此,只要这些客观因素存在,做品牌就无从谈起。

现在消费升级,消费者开始对这类产品有更高的要求;同时技术升级也已经能够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企业已经有所尝试。

牛奶通过巴氏灭菌、包装升级很容易实现了保鲜;鸡蛋在包装箱里,每枚鸡蛋都有自己独立的安全位置,破损率降低……这些技术的实现并没有增加太多的成本,所以容易做出品牌标识。因此,牛奶、鸡蛋这些品类,现在已经进入深度品牌化阶段。

低值、易损、难包装的农产品要想做品牌,办法有二:

一是用技术性方案解决问题,使产品能够包装、保鲜和做出醒目的标识,这是做品牌的物质条件,是硬件前提。现在鸡蛋上可以喷码,毫发无损地即可消毒;“娇贵”的进口佳沛奇异果,从来不大堆散卖,要么是礼盒装,要么是4~6个一组,被整齐地封装在保鲜盒里出售――给产品穿上了“衣裳”,产品也就有了品味、有了形象,也就有了品牌识别的标志。

另一个办法就是对产品深加工,改变产品的形态,使包装、保鲜和标识等工作不成为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深加工只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之一,不是唯一办法,不要因为生鲜产品难做品牌,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全把它深加工,这叫矫枉过正。

特殊性之:高度均质难差异

众所周知,差异化是品牌营销永恒的法宝,是营销者的终极追求,可是一些农产品偏偏天生差异就很小,可以称为“高度均质”,是做品牌的一大难点。

高度均质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指,同类产品之间在内在品质上差异不大,在营养成分、性状口感等方面高度平均,更让营销者头痛的是,它们的外在感观也没有什么差异,分不出彼此。比方说,同一品种的红富士,陕西出产的与烟台出产的有什么差异?恐怕绝大多数人是说不出来的。

另一种情况是,虽然一些产品在内在品质上有差异,可是在外观上非常不明显,如果不借助仪器,普通消费者很难凭借直观分辨出来。

农产品品牌化范文第2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maizipo”为你整理了这篇参观现代品牌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有感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益阳】以电商为引领  促品牌富农战略——参观益阳市安化县现代品牌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有感

11月25日下午,有幸参加省供销经济学会年会,得以参观益阳市安化县供销社领办的农产品电商平台、交易中心、物流中心、品牌农产品展示厅,切身体会现代互联网、物联网的魅力,亲身感受供销社为农服务,致力于发展品牌农业、现代农业的气息,心灵中,好似一股春风徐徐吹过,令人心情振奋,让人耳目一新。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迅猛发展,农村,这块古老的土地将面临一系列挑战。脱贫攻坚是首要任务,增收致富奔小康、带领全体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必须长期奋斗的根本目标。新时代,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迫切期待着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因此,质量富农、品牌强农已成为“三农”工作的一个突出重点,也成为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安化县品牌农产品涉及农业的很多方面,米、油、鱼、肉、蛋、菜等等品牌农产品展示厅里灿若星辰,琳琅满目,包装精美,卖相绝佳。特别是安化黑茶,更是闻名中外。在电商的引领推动下,农民的品牌梦想越做越美,县域经济也是芝麻开花,不仅甩掉了省级贫困县帽子,而且,品牌强农战略领先全省。供销社以电商为引领,推品牌、扩销售,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彰显了为农服务“国家队”的担当。

安乡县品牌强农工作也做出了很大成绩。政府成立了“安乡农仓”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委员会,分管副县长任主任,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首批入仓企业17家,共20个产品系列,2020年品牌产品销售额已达2.5亿元。

农产品品牌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产品品牌 农业标准化 品牌管理

1.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

纵观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农产品品牌发展仍十分滞后,主要表现在农产品品牌相对量少,发展速度缓慢,科技含量低,地域分布不平均等。从农产品的相对量看,目前我国年注册农副产品商标量,约占我国商标注册总数的20%;从发展速度看,据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的统计,1991年在国际分类第三十类商品(主要为农产品)上申请的国内商标是1098件,到2005年增至19850件,年均递增率为91%,而同期我国商标总数由67406件增加到2099035件,年均增长率为198%,农产品增长速度仅为商标总数增长速度的45%,其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商标整体发展速度;从科技含量方面看,我国加工农产品品牌多,初级农产品品牌少,初级农产品的产业链较短,大多扮演原材料的角色,科技含量比较低。农产品只在当地或某一特定区域有一定的影响力,走出该区域,消费者对该品牌一无所知。虽然也有一些较出名的品牌,但无论数量与产值和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很多特色农产品因品牌知名度较小,标准化建设滞后,特色农产品品种老化,安全质量不达标,新型科技难以推广等,制约了农产品品牌的建设。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品牌农业的发展步伐。因此,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推进标准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农产品品牌建设问题的实质。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利益主体包括各级政府、农产品产业化组织、农民、消费者。在食源性疾病和农药残留严重超标频频曝光的严峻形势下,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十分迫切。加入WTO后,国外农产品品牌在国内中高端市场攻城掠地,国内农产品品牌因为规模、技术、资金、品牌管理等原因难以抗衡。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内农村市场要大力开拓,农民增收是前提。在农产品需求、国外农产品竞争、农民增收的三重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问题的实质是坚持产品市场化和经营产业化原则,引导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品牌农产品优化配置,由粗放式低效农业向集约化高效农业转型。

农产品品牌建设是在为了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同时也为了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在政府规划与引导下,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使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和品牌管理策略,塑造农产品品牌形象的活动。以标准化生产技术为纽带来规范分散农户的生产活动,保证农产品品质统一。

2.应分步实施农业标准化建设

2.1制定农业标准,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首要条件是制定农业标准,这也是实现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结合我国各地区农业实际,准备与有关部门协作,在对农作物生长的土壤、气候、环境进行深入调研。积极改变农产品无标准生产、无标准上市、无标准流通的状态,为农业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2.2完善四大体系,建立农业标准化运作机制

将标准与农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是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关键。从土壤质量、种植规范、田间管理、农业收获到企业加工、出厂销售等每个环节都实行统一标准,逐步建立由政府推动、市场拉动、龙头带动、农民主动实施的农业标准化运作机制。

一是要建立主要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围绕各地区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由我局负责牵头,与相关部门配合,由农业技术专家作指导,参照国内外最新标准,完善各项农产品标准体系。特别在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情况下,制定适合地区农业的标准体系。

二是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是农产品从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业安全生产规程到农产品市场准入,即“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实现质量管理的重要技术保障,是有效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超标农产品进入市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三是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体系。实施农业标准化,基础在建立标准体系,重点在示范带动。对此需要政府加大协调与推动力度,在全县重点乡镇建立示范区,并严格执行标准、梯次推进,挑选一批农业科技示范户进行示范引导,形成我县的标准化示范体系,起到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推动农业标准化不断完善和向前发展。

四是建立农产品龙头企业标准体系。应以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为载体,把公司、农户有机结合起来,带动农户严格执行标准,使生产上规模、产品上档次、管理上水平;完善由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组成的企业标准体系,并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使龙头企业在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过程中作为带头人,在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中起到引导、拉动、促进的作用。

3.我国在实施农产品规格化与标准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缺乏规格或标准的要求,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有些企业在降低成本及利润最大化动机的驱动下,无视工商部门的各项条令,轻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农产品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3.2“标准”定义不清,甚至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名称

虽然农业产区已成立商会或者在政府的支持下形成一定规模的组织带动该地区农产品牌建设的发展,但由于缺乏对“标准”范畴的了解,致使农产品质量、规格参差不齐。

参考文献:

[1]段进朋、党亚峰.我国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中问题分析[J].商业时代,2007.6

[2]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几个关键环节.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9

[3]章军.基于切克兰德方法论的农产品品牌建设方法.市场周刊,2009(3)

农产品品牌化范文第4篇

1.发展思路

我省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龙头企业竞争力为核心,以发挥比较优势、强化政策扶持、加快科技创新、打造知名品牌为重点,着力提升产业规模、科技含量、内在素质、产品质量和辐射能力,形成龙头企业集群、生产基地配套、利益联结紧密、带动能力较强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引领和带动农产品加工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上效益,为统筹推进农村“三化”、加快吉林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2.成绩显著

2.1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实力明显增强 2010年底实现2550亿元,同比增长18%以上;较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3730个,培育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900多户,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4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56户,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发展到111户,超10亿元的12户,超50亿元的5户,超百亿元的2户。龙头企业固定资产、销售收入分别占农产品加工业总量的55%和65%。在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强势带动下,近5年来,农产品加工业固定资产和销售收入年均增速达20%以上;大成集团、皓月集团在同行业中已经成为世界闻名的大型企业,修正药业、天景食品、敖东药业、德春米业、阜康酒精等重点企业在国内同行业中也都名列前茅。

2.2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已经形成 目前全省在大成、皓月、中粮、修正、阜康、德春、长白山酒业等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辐射带动下,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向优势产区集聚,已形成特色鲜明的粮食加工业、畜产品加工业、土特产品加工业为主的三大主导产业。

2.3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壮大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近60%的龙头企业自建研发机构或与科研院所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年科研经费投入7亿元,开发研制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或突破性创新成果100多项,一些重大创新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部分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大成集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专利的成果近20项,继开发出国际先进的玉米化工醇、氨基酸技术后,又开发出居世界领先的发酵法生产蛋氨酸、玉米秸秆生产化工醇等一批创新技术。迪康药业以玉米、大豆作原料生产国家一类抗癌新药技术,益盛药业人参功能成份提取技术,皓月公司牛血、内脏等副产品综合利用等技术,也都达到较高水平。

2.4品牌建设扎实深入,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 企业立足于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不断在培育品牌、整合品牌、宣传推介品牌上下功夫,积极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名品精品,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日益增强。目前,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名牌农产品认证的国家级品牌达到56个。吉林黄玉米、绿色大米、畜禽加工产品、山野菜、食用菌、参茸、中药材和有机杂粮杂豆等优势农产品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品牌,大成赖氨酸和化工醇、皓月牛肉、华正猪肉、敖东和修正的中药等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都享有较高的声誉。

2.5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原料基地日趋巩固 龙头企业不断创新组织模式,完善经营机制,在“公司+农户”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新模式,使企业、基地和农户的联结更加紧密,产、加、销各环节有机结合,农产品“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工协调发展格局正在形成。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有效监测面积4200万亩。

2.6辐射带动功能不断提高,支撑能力大大增强 随着龙头企业总量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带动能力不断提升,支撑地方经济发展作用日渐突出。公主岭、德惠、敦化、榆树等农业大县农产品加工企业上缴的税收已占县级工业税收的60%以上,“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状况得到有效改观,农产品加工业领跑县域工业,增加财政收入的能力显著增强,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3.措施得力

3.1坚持政策拉动,调动发展积极性 一是突出了三大龙头型产业。即以大成、阜康、新天龙等玉米、水稻、大豆等加工企业为龙头的粮食产业龙头型产业,以皓月、华正、卓越等肉牛、生猪、肉鸡等加工企业为龙头的畜牧业龙型产业,以修正、东宝、紫鑫等中药加工企业为龙头的特产业龙头型产业。这三个产业已经成为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和空间都很大。通过专项资金拉动,引导更多的资金向这三大产业集聚,使其形成更大的规模;二是突出了重点区域。重点扶持“长――吉――平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密集带”、“通化、延边北药和特产品精深加工密集带”建设,把长春、四平、辽源、通化、延边等地区作为支持的重点,这是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基础相对较好的地区,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和带动作用。扶持这些地区,使其率先取得更大突破,可以辐射带动其他地区共同发展,进而提高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整体水平;三是突出了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本着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加快培植大型龙头企业,重点支持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企业的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品牌建设,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向这些重点企业和领域倾斜,使其尽快做大做强,形成群体优势,从而进一步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3.2培育优势企业,打造龙头型经济 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接农户,不仅能够促进农民增收,还能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增长源。大成、皓月、天景、敖东等重点龙头企业已经成为国内同行业的排头兵,在引领产业发展、创新科技、打造品牌、带动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

3.3抓好基地建设,打造第一生产车间 把建设规模大,优质的农产品基地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基础。目前,全省已经形成了中部粮牧加一体发展,东部林特药系列开发立体发展,西部综合经营多元发展,城郊园区带动循环高效发展的可喜局面,农产品“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据统计,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辐射种植基地3550多万亩,带动畜禽养殖量5.5亿头(只),均占耕地面积和饲养量的一半左右。大规模的种植基地、众多的饲养小区的产品经过龙头企业加工,源源不断地销往国内外市场,更多的农民改变了生产什么到市场卖什么的传统经营方式,而是按照企业签订的订单合同,有目的的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呈现出令人欣喜的重大变化。

3.4加强科技创新,切实转变发展方式 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采取政策引导、搭建合作转化平台、强化服务指导等多种措施,鼓励支持龙头企业提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着力提升加工企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打造核心竞争力,走科技兴企、科技兴业之路。大成集团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一跃成为世界知名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就是依托自身研发的赖氨酸、化工醇等一批玉米精深加工核心技术,使产品不断更新,附加值不断提升,竞争力显著增强。

农产品品牌化范文第5篇

7月9日至15日,本周全国食用农产品价格综合指数为110.86点,价格总水平较前一周上涨0.4%。重点监测的40种主要产品中,价格周环比上涨的有19种,占47.5%;下降的有17种,占42.5%;持平的有4种,占10%。从大类看,粮食、食用油、肉类、白条鸡、水果、白砂糖价格上涨,鸡蛋、水产品价格下跌,蔬菜价格与前一周持平。

7月16日至22日,本周全国食用农产品价格综合指数为111.37点,价格总水平较前一周上涨0.5%。重点监测的40种主要产品中,价格周环比上涨的有27种,占67.5%;下降的有8种,占20%;持平的有5种,占12.5%。从大类看,除水果价格下跌外,粮食、食用油、肉类、白条鸡、鸡蛋、蔬菜、水产品、白砂糖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7月23日至29日,本周全国食用农产品价格指数为112.07点,价格总水平较前一周上涨0.6%。重点监测的40种主要产品中,价格周环比上涨的有28种,占70%;下降的有8种,占20%;持平的有4种,占10%。从大类看,除水产品价格下跌,粮食持平外,食用油、肉类、白条鸡、鸡蛋、蔬菜、水果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生产资料大类产品涨跌幅排序变化

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监测,7月2日至8日,全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总水平比前一周上涨0.32%。100多种主要产品中,价格周环比上涨的有38种,占33.9%;持平的有49种,占43.8%;下降的有25种,占22.3%。分大类看,能源产品、有色金属、化工产品和建材产品价格分别比前一周上涨了0.22%、1.39%、0.49%和1.29%;尽管天然橡胶价格下跌,但是由于合成橡胶价格上涨,橡胶产品整体价格较前一周上涨0.12%;国内尿素每吨较前一周下降10元,降幅为0.6%,价格持续8周下滑。

7月9日至15日,本周全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总水平比前一周上涨0.43%。100多种主要产品中,价格周环比上涨的有43种,占38.4%;持平的有58种,占51.8%;下降的有11种,占9.9%。分大类看,天然气、石油、煤炭价格分别上涨1.08%、0.48%和0.03%;有色金属价格比前一周上涨0.25%;化工产品价格比前一周上涨0.95%;建材产品价格比前一周上涨1.09%;橡胶产品价格全线上涨,整体价格较前一周上涨0.46%;钢材产品也出现小幅度上涨,尿素价格走势低迷,与前一周持平。

7月16日至22日,本周全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总水平比前一周上涨0.73%。100多种主要产品中,价格周环比上涨的有49种,占43.8%;持平的有50种,占44.6%;下降的有13种,占11.6%。分大类看,天然气、化工产品、有色金属、建材产品以及橡胶产品等产品的价格水平分别比前一周上涨2.14%、2.98%、1.57%、0.47%和0.25%;石油和国内尿素两种产品的价格水平分别比上周下跌1.41%和0.6%;煤炭和国内市场钢材等两种产品的价格水平均与前一周基本持平。

7月23日至29日,全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总水平比前一周上涨1.16%。100多种主要产品中,价格周环比上涨的有52种,占46.4%;持平的有57种,占50.9%;下降的有3种,占2.7%。分大类看,天然气价格上涨2.73%,石油价格上涨1.44%,有色金属价格比前一周上涨2.23%,化工产品价格比前一周上涨1.22%,建材产品价格比前一周上涨0.14%,国内市场钢材价格上涨0.69%,上周橡胶产品价格上涨0.43%,国内尿素价格小幅度下跌,煤炭价格与前一周持平。

商品零售额增长幅度排名变化

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提供的资料显示,7月2日至8日,全国零售商品市场价格总水平出现小幅度下跌,商品价格指数为100.65点,比上周下跌0.04%。据典型调查,本周零售额增长较快的10种商品分别是家用数码摄象机、普通型自行车、运动休闲包、学生用本、电磁炉、MP3及MP5播放机、旅行箱、方便面、饼干和纯平彩色电视机。

7月9日至15日,本周全国零售商品市场价格总水平继续下跌,商品价格指数为100.31点,比上周下跌0.34%。根据典型调查,本周零售额增长较快的10种商品分别是黑木耳、碳酸饮料、香菇、黄酒、玻璃水具、旅行箱、桂元、西洋参片(茶)、肥皂和红枣。

7月16日至22日,本周全国零售商品市场价格总水平结束了连续两周的下跌局面,出现大幅度上涨,商品价格指数为100.81点,较前一周上涨0.5%。根据典型调查,本周零售额增长较快的10种商品分别是皮革服装、分体壁挂式空调、家用数码摄像机、液晶彩色电视机、洗发液、护肤用化妆品、瓶装饮用水、电动自行车、陶瓷茶具和纯平彩色电视机。

7月23日至29日,本周全国零售商品市场价格总水平继续呈现小幅上涨趋势,商品价格指数为100.84点,较前一周上涨0.04%。根据典型调查,本周零售额增长较快的10种商品分别是羊毛衣裤、保健服装、针织内衣裤、各种球鞋、方便面、碳酸饮料、MP3(MP5)播放机、50度以上白酒、瓶装饮用水和机械台钟。

商品批发交易额增长幅度排名变化

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提供的资料显示,7月2日至8日,本周全国食用农产品价格综合指数为110.41点,价格总水平较前一周上涨0.4%;全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总水平比前一周上涨0.32%;全国零售商品市场价格指数为100.65点,比上周下跌0.04%。但总体来看,本周批发额增长较快的10种商品分别是水彩笔、便携式影碟机、针织运动服装、VCD影碟机、DVD影碟机、牛仔服、红茶、T恤衫、瓶装饮用水和毛巾被。

7月9日至15日,本周全国食用农产品价格综合指数为110.86点,价格总水平较前一周上涨0.4%;全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总水平比前一周上涨0.43%;全国零售商品市场价格指数为100.31点,比上周下跌0.34%。但总体来看,本周批发额增长较快的10种商品分别是毛巾被、被套、不锈钢壶、毛巾、不锈钢锅、电动自行车、儿童服装、乳酸饮料、玻璃工艺品和针钩(编织)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