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相邻数教案

相邻数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相邻数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相邻数教案

相邻数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桉树;马占相思;混交林;纯林;土壤肥力

中图分类号:S72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5001503

1引言

桉树(Eucalyptus)是桃金娘科桉属植物的统称,主要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多分布在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岛、印度尼西亚以及菲律宾群岛。大多桉树生长迅速,树干通直,用途广泛,可用于制浆造纸、制作胶合板、包装板和家具[1]。漳州地区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陆续引种桉树,随后的近20年间发展面积在逐渐增加。由于大面积集中造林、桉树品种单一化、连栽以及不分立地条件种植等不合理的经营方式,使得桉树发展中出现了地力下降、病虫害、环境恶化等问题。为此,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要求限制发展桉树,并改变经营模式,强调由桉树纯林改为桉树与乡土树种或其他合m的树种进行混交,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是豆科含羞草亚科金合欢属常绿乔木树种,原产于澳大利亚昆士兰沿海,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西南部和印度尼西亚东部,该树种生长迅速,主干通直[1],在漳州地区的生长适应性较强。为响应政府号召,于2009年在东山县西埔镇丘陵山地西山岩开展了桉树与马占相思混交造林试验,探索桉树与马占相思混交造林合适的模式,从而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

2试验点概况

试验点位于福建省东山县西埔镇西山岩,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8′,北纬23°40′。气候条件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降雨量945 mm,大部分降雨集中在5~9月份,年平均蒸发量为1056 mm,年平均气温20.8 ℃,东山县地处福建沿海,风沙大,主害风为东北风,经常遭受台风危害,多发生在7~8月,年平均5.1次,全年无积雪,极少霜冻。试验地设在西山岩3大班16小班,小班海拔150m,土壤类型为砖红壤,立地类型属于Ⅱ类地。

3研究方法

3.1试验设计

2009年4月,在西埔镇西山岩3大班16小班开展桉树与马占相思混交造林试验,具体试验处理是:桉树无性系3229和马占相思按照1∶1(行状)和4∶4(带状)两种比例进行混交,桉树纯林作为对照。试验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试验小区在山坡上随机排列,共设9块试验小区,每个小区的面积30 m×30 m。造林前挖大穴整地,规格50 cm×50 cm×50 cm,株行距2 m×3 m,容器苗雨天种植。

3.2试验林调查

造林后当年调查幼林成活率和生长量,从第二年开始每年分树种调查林分保存率和活立木高径生长量。2016年4月,进行试验林全面调查,每块试验小区分树种调查树高、胸径,统计平均值,求算平均单株材积和单位面积蓄积量。单株材积V=0.000058061860D1.9553351H0.89403304,单位面积蓄积量=单位面积株数×单株平均材积。土壤采样:每块试验小区按照“之”字形路线随机布设4个采样点,在每个采样点挖垂直土壤剖面,分0~20 cm、20~40 cm两个土层用环刀采集土样用于土壤物理性质测定,用自封袋在每一层取约500 g的土壤用于土壤化学性质测定[2,3]。

4结果与分析

4.1桉树-马占相思混交林生长量比较

许多研究都表明,混交林由于林分结构复杂,生长空间和营养利用比较充分,林分生长量相比较于纯林而言会更大[4]。从桉树与马占相思混交后7年进行林分生长量调查结果来看(表1),桉树与马占相思混交其生长量大于桉树纯林,桉树-马占相思1∶1混交林中桉树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与桉树纯林相比分别增加了16.8%、25.4%和78.9%,桉树-马占相思4∶4混交林中桉树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与桉树纯林相比分别增加了22.6%、26.9%和89.4%。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林分中桉树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存在显著差异,林分总蓄积量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由此说明桉树与马占相思混交有利于促进桉树生长。这是因为桉树与马占相思混交后,由于桉树生长速度快,很快就占据了林冠上层,其生长空间比较大,有利于充分吸收光照,其生长更快,而且马占相思具有固氮能力,对土壤起到一定的改良作用,这也有利于桉树生长。但桉树与马占相思1∶1混交林中,由于马占相思生长较桉树慢,而马占相思也是阳性树种,其生长受到桉树一定的影响,而桉树与马占相思4∶4混交林中马占相思受影响就比较小,因此桉树与马占相思混交应采取带状或块状方式为宜。桉树纯林中由于林木个体之间进行光照、生长空间和养分的竞争而使其平均生长量不如混交林。

4.2桉树-马占相思混交林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分析

4.2.1桉树-马占相思混交林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疏松程度反映了土壤结构的优劣和涵养水源的强弱,而土壤容重、孔隙度、通气度则是表征土壤疏松程度的指标。从桉树-马占相思混交林和桉树纯林土壤的容重、孔隙度、通气度测定结果来看(表2),桉树-马占相思混交林的土壤容重比桉树纯林小,而孔隙度和通气度大于桉树纯林,混交林中桉树-马占相思带状混交的土壤容重小于行状混交的林分,而孔隙度和通气度大于行状混交的林分。说明桉树-马占相思混交林土壤比桉树纯林土壤疏松透气,桉树-马占相思混交林的土壤持水性能比桉树纯林好,而两种混交林土壤中桉树-马占相思带状混交林的土壤通透性和持水性更好。这是因为马占相思的树冠比较浓密,凋落物量多,桉树树冠稀疏,凋落物量少,因此桉树-马占相思的混交林凋落物量多于桉树纯林,土壤表层较多的凋落物可以减少土壤表层发生径流,这有利于土壤保持较好的结构和持水性。

4.2.2桉树-马占相思混交林土壤化学性质

从对桉树-马占相思混交林和桉树纯林土壤的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水解性氮等能反映土壤肥力状况

的指标进行测定的结果看出(表3),无论在0~20 cm层还是20~40 cm层,桉树-马占相思混交林土壤的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水解性氮等含量均大于桉树纯林,而在混交林中,桉树与马占相思按4∶4比例混交的林分其土壤的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水解性氮等含量均大于桉树-马占相思1∶1混交林土壤。说明桉树与马占相思混交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状况,这是因为马占相思具有自肥功能,其根部有根瘤菌,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气,增加土壤的养分,而且马占相思凋落物量比较大且容易腐烂分解,凋落物中的有机质等营养物质回归土壤,对土壤肥力起到较好的补充。在桉树-马占相思混交林中,桉树与马占相思带状混交林中马占相思生长较快,枯枝落叶量比桉树与马占相思单行混交的林分要多,因而土壤肥力更高。

相邻数教案范文第2篇

一、指点迷“津”,引导思辨

二、抛“砖”引玉,激发质疑

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说过:“反思是数学的重要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有一个“自我否定”过程,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省作为前提。通过教师的主动呈现“错误”资源,让学生转换角色,主动找错、议错、改错的反思过程,从中吸取教训,深刻记忆。

三、顺水推“舟”,深化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时做出相应的变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错误是很常见的事。那么,如何处理学生的错误是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一种检验。教师处理得好,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处理得欠妥时,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能慧眼识真金,让学生充分发挥思维,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做出修正与改进,灵活地整合教学预案,就会使课堂锦上添花,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执教北师版五年级上册23-24页《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笔者开门见山大胆地亮出课题,瞬间,发言一向踊跃的学生A迫不及待地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用相邻的两条边相乘。”显然,他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但却有人跟随附和着。当然,也有学生大声地反驳。对此情形,笔者想可能会出现两种处理方法:第一种是教师顺势评判他们的正确与错误;第二种是教师不顾他们的争论,遵循教案继续讲新课。但笔者两种做法都没有选择,而是顺着学生思维的方向,让学生A继续说出他的想法:“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他们的面积都是长×宽,都是相邻的两条边进行相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可以这样算,用相邻的两条边相乘的办法来计算。”笔者顺势接着说:“A同学用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间的关系,推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但是刚才也有些同学叫唤着,是不是有不同的意见?那你们是怎么想的呢?不妨我们一起先来探究一下。”学生开始了各自的研究,有的操作学具、有的画图剪拼、有的测量计算、有的在小声地相互讨论……几分钟后,各组汇报了研究结果。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学生A的错误在大家的共同探究下得到了纠正,大部分学生还自己发现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了公式的由来,从而,进一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相邻数教案范文第3篇

1、在认知冲突中生成

认知冲突是学生的已有知识、能力和经验与所学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学生在接受和建构新知识体系前会产生大量无法预测的思维行为,形成认知冲突。这种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认知冲突使学生心里的原有平衡状态受到破坏,学生会产生一种需要平衡的需求也即新的学习需要,然后在积极性驱使下通过各种方式来建立心理平衡。在新的心理平衡建立过程中,新的生物课程资源就产生了。

例:在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时,笔者在教学中除了利用渗透装置做演示实验,还引导学生进行以下的探究:(1)如果将小烧杯与漏斗中的液体互换,会有什么实验现象呢?(2)原实验中漏斗液面会持续上升吗?(3)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又会怎样?

对于第一问,学生在预测的基础上具体操作后就能观察到结果,实际上是对课本结论的进一步验证。对第二问,学生几乎一致认为不可能持续上升。这时教师追问:那么,漏斗液面上升到什么时候停止?学生联系上升的原因是由于膜两侧具有浓度差,认为当膜内外浓度相等时停止。笔者没有立即否定学生的回答,而是要求他们利用渗透装置检验自己答案的正确性。在这一环节中,从已知浓度差预测内外液面的升降,发展到了通过现象观察、判断膜两侧浓度的大小,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从模仿到实际运用知识的过程。最后教师提示学生渗透作用的本质是,膜两侧的水分子都可以向对侧扩散,因出入的水分子数不同,表现出水分向一侧扩散得多。实际上比较的是单位面积上,水分子的出入速率。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即单位时间单位膜面积上,出入的水分子数一样,导致两侧水分子的出入速率相等,渗透就达到平衡,液面就无法持续上升。如果是同种溶质或同一浓度,有时可以近似看成摩尔浓度。这样第三问也随之解决了。

学生经过认知冲突,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总结、积极探索,有效地转化为课程资源,巩固了相关知识,得出了正确结论,提高了探究能力,锻炼了科学思维。

2、在习题错误中生成

面对学生的错误,许多教师通常只看到的是错误的消极方面,因此,千方百计地避免或减少学生出错,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其实,学生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一般情况下,只要学生经过思考,其错误中会包含某种合理的成分,有的甚至隐藏着一种超越,一种独特。“失败乃成功之母”,学生在失误中能够不断吸取教训,总结失误的原因,克服思维定势,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并可能形成一套解决该问题或者类似问题的方法。

例:叶绿体产生的1个葡萄糖分子进入相邻细胞中被彻底氧化分解,这一过程中葡萄糖分子至少需要穿过膜结构的层数是( )

A.3 B.4 C.5 D.6

错解:选D。错误原因:对有氧呼吸3个阶段的场所认识模糊;或解题浮躁,不够冷静,受解题思维定势的影响(如果1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1个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那么这个CO:分子经过的膜结构层数为6层),认为满足该条件的葡萄糖的行为路径为:叶绿体2层膜1层该细胞膜1层相邻细胞膜线粒体2层膜,共6层。

正解:选B。葡萄糖分子被彻底氧化分解分为3个阶段,由于1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已经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2分子丙酮酸,以后是丙酮酸分子进入线粒体,而葡萄糖分子是不可能进入线粒体的。所以该葡萄糖分子的行为路径为:叶绿体2层膜1层该细胞膜1层相邻细胞膜。

教师要敏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善于发现错误背后隐含的成功,才能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处理好来自学生的错误,让其发挥出应有的价值,生成意想不到的课程资源。

3、在思维创新中生成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课堂教学如果能向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无疑是很好的生成点。

例: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一节的边做边学中,有“检验生物组织中含有蛋白质”的内容,这个实验老教材中有,虽然实验原理有点复杂,但操作步骤比较简单。经过思考,笔者让学生联想报纸等新闻媒体上报道的劣质奶粉事件,在刚刚进行的实验基础上,马上将这种鉴定方法用于鉴定从商店中买来的奶粉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学生兴趣非常高涨。笔者拿出刚从商店买回来的两包奶粉。一包是优质的正品,一包是劣质的,如何鉴定呢?这看似很简单的一个安排,不仅使学生学会运用鉴定蛋白质的方法鉴定未知溶液,而且引导他们能将某些技能方法进行迁移和运用,对培养创造性思维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邻数教案范文第4篇

1 进行不定时园内专题公开课及培训

我园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定期的给新老师进行培训,让她们明确的知道怎样上好一节《智能数学》课,知道上课的流程。教研小组开展了不定时抽查班级的授课情况,实行授课透明化,并且给带智能数学课的每位教师的教学方法作出了针对性的研究和讨论,并多次邀请全称教育发展(河南)有限公司教研中心讲师杨鹏佳老师:1.2010年11月郑州智能数学专家来园观课指导。2.2013年3月22日来园进行《智能数学观摩及培训》,杨鹏佳上两节示范课中班《按规律排序》、大班《统计》及我园两位教师观摩课大班吴文娟《仿编加减法应用题》、中班涂新丽《认识颜色和分类》。3.2013年8月20日来园进行《智能数学培训》,通过多次给我园教师进行理论培训、上示范课、听我园教师授课并加以点评,使每位教师能更好地学习和改进!

2 活动时都要做好充分准备

活动前制定了一些各年龄阶段的活动目标,要求及工作计划,如:小班年龄阶段操作常规培养为主;中班年龄阶段以感官教育及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为主;而在大班年龄阶段则以抽象教育及数学教学为主等;同时,我们还逐步摸索《智能数学》教具的操作方法;根据其原则配备了生活部分的操作材料,设立了《智能数学》操作区角。让幼儿自由选择教具操作,教师进行分组及个别指导。

3 开展智能数学展示课活动,提升教师智能数学教学能力

我们幼儿园坚持开展了智能数学展示课活动:2010年11月潘瑜大班智能数学《认识左右》,2011年4月李平枝大班智能数学《区分左右》,2012年4月吴成英中班智能数学《找规律》,2013年3月大班吴文娟《仿编加减法应用题》、中班涂新丽《认识颜色和分类》等每位做课老师在设计时能关注幼儿的兴趣,创设较有情趣的场景,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活动过程中能关注幼儿的操作方法和策略,探究幼儿学数学的心理过程。每一位老师的每一次展示、每一节课都有自己的特色,也都有自己的亮点,为我们智能数学数学展示课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每位老师也在一次次的听课、磨课中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对智能数学教学活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4 紧抓幼儿园智能数学活动契机,积极培养锻炼老师

每一次智能数学活动的开展,不仅锻炼教师的智能数学教学组织能力,又能为大家提供了展示、交流、反思的平台,真正起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作用。为此我们组统一思想,紧抓机遇:

2011年4月我园7名教师参加了河南省“全程博雅杯”《幼儿智能数学》教案征集活动,其中井亚娟老师中班教案《10以内的单双数》获得“活动设计奖”。

2013年4月我园11名教师参加了河南省“全程博雅杯”《幼儿智能数学》教案征集活动,其中潘瑜老师小班智能数学教案《5以内的数物对应》、赫蒙蒙老师中班智能数学教案《相邻数》、范晓红老师大班智能数学教案《分类统计》均获得优质课件“活动设计奖”。

2013年8月我园教师井亚娟老师小班智能数学活动《5以内的数物对应》、赫蒙蒙老师中班智能数学活动《比较高矮》、吴文娟老师大班智能数学活动《10的加减法》将参加河南省“全程博雅杯”《幼儿智能数学》优质课评选活动。

5 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化

智能数学活动形式主要分为集体活动和分组活动,在集体活动时教师们都能有明确的目的、计划、组织、连续性,突出集体意识,培养合作精神;在分组活动是能按幼儿的兴趣、爱好、意愿进行选择活动,并结合幼儿的能力进行。

6 实践的效果与体会

这三年的智能数学教育教学,幼儿的各方面能力提高较快,大部分学过幼儿与过去没有接触智能数学的幼儿对事物感知的灵敏度要高,观察细致,无论是生活能力,还是学习习惯,都有很强的顺序性。同时,他们还爱动脑筋,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

7 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7.1 在探索活动中,教师在运用每一种教具时还不够灵活和充分利用教具。

7.2 进行智能数学教具教学时,教师的语言还不够精炼简洁。

7.3 方案教学中的实施工作中,中班级和小班级的有待提高和加强。

相邻数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错误资源 正视 价值 兴趣 思变能力

谈及错误资源,让我想到了古人的一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我们的学生才是尝试前人经验的一群半大小不点儿呢?所以,我们的教室就成了一个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而恰恰学生的这种认知的出错,才使得课堂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变得有活力,更精彩,教学才最完美,学生的生命才变得最有价值。从而让我们强烈地意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往往是一堂课中亮点的一个由头,思维碰撞的一块点火石,“错误”成了一种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一、正视“错误”的出现

在一轮一轮的教改中,有好多身边的老师说,看学生吃的好了,穿的好了,脑袋瓜还够用,却不知学生是咋想的,课堂连连出错。其实想想,这些老师们通常更多看到的是错误的消极方面,在他们当前的教学中,在课堂中不同程度地回避着错误,不去寻找、利用、开发这些错误资源。他们的课堂教学追求的效果其实是“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天衣无缝”的效果,稍有闪失,便责备不已。久而久之,学生不敢随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也无从获得课堂上真实的信息,很多问题在课堂上没有暴露,但课后却错误一片。老师在进行着不同程度地“炒冷饭”,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我想,这些老师没有正视错误的出现,也没有反思为何连连出错,更不知道学生的错误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也没有吃透何谓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自主尝试、开放探究必然生成比以往传统的教学更多的差错,又由于小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等和成人不同,他们的表达方式可能又不准确,学习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其实这种错误的出现都是很正常的。我们要有效利用好教学中的错误资源,让孩子在错误中学会成长,让课堂因错误而精彩!

因此,不管是从课堂教学的真实性上考察,还是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审视,我们要说“课堂无错要不得!”在平时的上课和听课过程中,我们就特别需要关注课堂上学生真实的差错,以及不断反思课堂上出现差错后,教师该如何应对,怎样让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真正得到有效地利用?

二、错误资源的价值所在

(一)错误资源,学生兴趣的诱饵

错误是学生探究的标志,教师善待学生在探究中的错误,引导他们掌握验证的方法,使他们明白有矛盾的冲突才有探究的需要。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时,先不要急于向学生透露解决问题的统一方法,而要给学生留一些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在交流中主动寻求解题的策略,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功能。

只要抓住了看似因学生粗心引起的画角错误,让学生积极展开讨论,寻找出错的原因和这种错误给人的帮助、启示。这样做,不但让学生对角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而且保护了出错学生的自尊心,使出错学生觉得“我的错引起了同学们那么多有价值的思考,我也很了不起,”培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自信心和探究精神。

(二)错误资源,知识升华的起点

在数学课堂中,学生的错误有时会出乎教师意料,教师不要马上就更正或否定,而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机智灵活地处理学生的错误,并且以此为教学起点,及时地改变教学预案,顺应学情,顺着新的教学思路探究知识的本质属性。有位教师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刚出示课题,这时有一学生马上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相邻的两条边相乘。”课还没开始呢,就出现了错误的结论。而且同意的学生大有大在,同时反驳的也有,教师可以不顾争论遵循教案继续新课,但是这位教师却没有这样,而是让错误的学生说说他的想法。他说:“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长乘以宽,是相邻的两条边相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可以用相邻的两条边相乘(多好的推理,可惜是错的)。”

(三)错误资源,学生思变能力的铺路石子

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可以说是在所难免,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巧妙利用,因势利导,让学生在探讨、尝试中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发现规律、掌握方法,这样不但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能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相关期刊更多

颈腰痛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安徽省教育厅

中国训诂学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训诂学会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河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