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开工汇报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回顾我办事处的镇、村务公开工作,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党委重视,加强领导。办事处镇、村务公开能否全面扎实,卓有成效,顺利开展,党委重视是关键。根据市委的指示,办事处党委对镇、村务公开工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成立了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办事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并从党政办、纪委、组织、民政、总公司等部门抽调干部,组成工作组开展工作。抓政工的副书记挂帅,负责具体的公开工作,办事处的主要领导经常过问和指导工作的开展。为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办事处党委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妥善处理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工作组在调查了解有关情况时,个别部门由于认识不足态度不够积极,经党委说服教育后,这些部门十分配合工作组的工作。由于办事处党委高度重视,所以工作中各个阶段都取得显著成效。
二、顺应民意、落实制度。办事处政务公开能否广泛引起干部、群众关注与参与,又取得到实效,选准和明确政务公开的内容是重要环节。办事处党委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召开干部群众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落实制定了以下各项规章制度:
一是办事处的总体规划。内容包括办事处党委三年任期目标和职责分工,年度工作计划,以及阶段性的工作重点。
二是办事处政务公开制度。主要包括:财政财务收支制度;工程招投标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车辆使用制度;安全保卫制度;财经管理制度;上班工作制度;请销假制度;机关请求汇报制度;纪检制度;学习制度;会议制度;廉政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共十四个方面。
三是办事处各办、所的工作职能、办事程序和收费标准。如财政所、事务办、计生办、司法所、劳管所、城建办及各派出所等都公开办事程序及收费标准。
四是公开办事处政务公开督查小组成员名单、政治面目、职务以及督查职能。
三、依据法规,拓宽公开。办事处以法规政策为依据,根据政务公开的目的、内容、范围和条件,拓宽了公开的渠道。
一是设立公开专栏(即橱窗)。政务公开力求做到公开地点公众化。办事处在办公大院内比较显眼的地方,用铝合金造一个8.5米×2米的橱窗,橱窗内公开各办、各所的具体收费(开列出收费单位、项目、批准机关、规定收费标准),办事处实际招待标准以及每月的收支状况。每项有据可查,出处清清楚楚。办事处所属的各单位都设立了类似的公开栏12处。
二是举办政务会。通报办事处的重大决策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工程部署。主要形式有三:第一,每月召开一次政务会,办事处一个月的政务动态。第二,每季一次政务总结,主要是总结一段时期政务工作情况,提出下季主要政务工作计划。第三,不定期举办各办、各所负责人解难释疑专题会,针对政务公开出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以及群众提出有关政务公开事宜,由职能部门作公开的解释和答复。
三是创办政务公开信息刊物,刊登办事处各个时期计划、经验材料,选登最新的有关政策和法规等。
四、注重实效,强化监督。政务公开能否收到实效,是否持之以恒,采取有力的监督措施是重要保证。办事处根据政务公开内容的性质、特点,在党委的支持下,强化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监督:
一是充分发挥了群众的监督作用。成立督查小组,聘请8人(市、办事处党代表和人大代表、居委会干部、居民代表)作为办事处政务公开监督员,对政务公开的情况进行监督。办事处党委赋予监督小组“四项职权”:一有权要求被监督的部门和人员提供与监督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财务帐目及其它有关材料,并进行查询;二有权要求被监督的部门和人员就监督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三有权建议上一级纪检部门对被监督部门和违纪违法行为人员进行查处;四有权对办事处领导及被监督部门人员的工作提出建议和批评。如政务公开制度规定督查小组成员要参与工程建设及经济项目招标现场监督等。同时,公开党委班子领导及部门负责人办公电话,贴出他们相片,使政务公开更有效地接受群众的监督。
公开课,应该说,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很熟悉,特别是在中小学、幼儿园,这几年的公开课活动搞得是轰轰烈烈、如火如荼。随着2000年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行,公开课成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宠儿,但凡与教学沾上点边儿的活动都少不了公开课。翻开杂志是公开课课例;看看新书,不少是公开课实录;专家学者分析的也是一个个公开课的片断……公开课垄断了我们关于课堂教学的视与听,影响面很广。这样被热捧的事物本身就是吸引研究者的很好议题。
但我们选择它来研究的目的缘于公开课自身表现出来的矛盾。名义上,公开课是教研活动,而且是被当作教师的教学实际来公开的,公开课是独立于日常教学之外的另类课堂。原国家督学成尚荣有这样的描述:“日常课总体上仍是以灌输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仍是以训练为主,简单、机械的训练逼仄着学生的思维,个性化阅读还处于边缘;课堂仍比较封闭,学生的视野还是被限制在文本里和教室里。总之,日复一日的日常课呈现着与公开课不同的状况和问题……”
不难想见,公开课是另类于日常教学的课,它有一套另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则。概括地说,就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因此,我们尝试从文化分析的角度剖析公开课现象。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公开课:
一般地说,“公开课”是学校或教学研究部门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俗称。追溯公开课历史,它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是职前培训的一种方式,是请中小学骨干教师、特级教师为高师院校学生作学科教学的示范课。80年代初,为规范教学行为,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素质,公开课的范围扩大到中小学的教师。示范课、研讨课逐渐成为中小学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研究的一种观摩、交流形式。
通过访谈教师和查阅资料,我发现人们日常所说的公开课,内涵不统一,界定也模糊。所以我们从公开课的功能这个角度把它分为三类:
(1)示范型(一般称示范课、指导课、观摩课等)。这类公开课大多以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教学经验丰富的特级教师、名教师,或是在教学岗位上有创新的崭露头角的年轻骨干教师承担,起示范引领作用,有很强的观摩价值和指导意义。
(2)探索型(如课题研究课、网络课)。这类课的目的在于探索,是“反传统”的课,是体现“新流派”、“新运动”、“新思想”和“新方法”的课。
(3)汇报型。多以教学研讨为名,功利性较强,或为宣传学校吸引生源而设,或为职称评定获取通行证而设,有些展演性的比赛课也属于此类。
三类公开课中,我认为,第三类汇报型公开课中表演所占的比重最大,也是本研究中所指。具体界定为:公开课是指在公开场合进行的,带有功利性质的,脱离或违背教学及研究本质的汇报展示活动。
2.公开课文化:
首先,“文化”是什么?有人说,文化是个时髦词,从“文化”一词繁多的定义上便可见一斑。据我了解,文化的定义有一千多种,仅学者提出的可检索的就有三百多条,各有其指向。依据定义权威性原则,鉴于本研究领域是教育,所以选用郑金洲在《教育文化学》一书中的定义,即文化是一定社会群体习得且共有的一切观念和行为。
公开课文化可以界定为:在以汇报展示为主要目的的公开课活动过程中,师生、教学相关人员共有的价值观和行为系统。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在以“公开课”为关键词搜索资料的过程中,我很难找到国外的有关内容,国内的一些杂志上开展过一定规模的讨论,许多教师参加论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些学者专家也发表文章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所以我的文献综述就集中在国内这个范围。
对公开课的态度,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
持肯定态度的一方分析了公开课在教学研究、教师发展、学生成长三方面的价值。
在教学研究上,公开课最大的特征是示范性,它为常态教学提供了鲜活的教学参照;它传递了崭新的课程理念,形式最为深入人心;它唤醒了教师强烈的成长意识,是教师“自助式”成长的重要支撑环节(吴勇,2005)。它是反观日常教学的窗口,在一定程度上对日常教学有提升作用(郭华,2003)。
在教师的发展上,它是一种锻炼,一种追求(王永成,2003)。它让执教者在精心选课、反复磨课、个性化做课中,经历了难得的专业成长(吴勇,2005)。它提供了许多集体教研的机会,使每位参与的教师在教学能力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韩艳红,2005)。
在学生的成长上,它营造了一个最为美好的学习场景,让学生获得自信和成功感(吴勇,2005)。
持否定态度的一方指出了目前公开课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他们的看法主要可以概括为假、空、玄三个字。
为了追求课堂的完美,展现课堂的理想,人们做足了“预设”之功,如精心设计导入、过渡,精心安排提问,精心制作课件,细化到一举手一投足(管宏斌,2005),甚至于精心导演好学生的表现,以至于不惜牺牲课堂的真实性,把教学当成了“秀”(王淦生,2003),公开课成了“公演课”、“拔高课”(封锦,2003),忽视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茅雅琳,2003)。所以说其假。
“空”说的是课堂教学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渐变的过程,新理念与实践的结合也绝非易事。有的公开课为了体现新理念,追求形式上的新颖,结果形似而神不似(顾青山,2000),成为贴了新理念标签的“翻新课”,失去了研究的价值。
“玄”说的是有一些公开课可以称之为“概念课”,意识很超前,教学手段很独特,比如基于网络的语文课、数学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等等。这类课对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要求特别高,前期的准备工作量是同等课的几倍甚至几十倍,效果却往往不如日常的教学好,付出与收益有很大的反差。即便是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听课的老师也只能感慨“想说爱你不容易”了(李永进,2003)。
有人指出了公开课活动本身的问题。学生在公开的场合下,很少有不认真听讲的,坐得端正,思考积极,回答问题时声音宏亮。教师在众人的期待中,精神饱满全身心投入教学,态度友好而积极。教学时间可自行掌握,延长20分钟缩短10分钟都是正常现象。内容可以选择,要便于操作,易于体现当下流行的教改思想,便于展示先进的教学媒体。日常课的生成的,公开课是预成的,“一切尽在掌握”。公开课成了匿名化的教学,几近完美地体现着教学形式化、抽象化的(即非具体的)特征,凸显出被日常教学所掩盖的教学观念(郭华,2003)。
也有人指出了一些隐藏在公开课背后的问题。比如,公开课的执教者在接受任务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全身心投入到公开课的打造中,无暇顾及本班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公开课通常借班上课,班里总有一部分沉默的学生被忽略。公开课的评价标准随潮流而动,专家的评课不少是无效评价,客套与赞美多,批评与建议少,听课教师越看反倒越茫然(李陈荣,2005)。
有教授对公开课现象进行了道德上的审视:公开课首先公开了学校教育中的一个谎言:言行一致、诚实守信;其次是公开将学生工具化,学生成为教师提高教学技艺、博取名利的手段(高德胜,2005)。
我认为,以上的讨论大多还停留在公开课活动现象的描述上,大多以短小的杂文样式出现,缺乏对这一现象较为完整和深入的思考。没有能对这一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对于公开课的发展及改造方面,未提出具体的实施建议。这正是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四、研究目标、内容和关键问题
1.研究目标:
通过对公开课文化现象的分析及其成因的揭示,对公开课文化进行合理改造,以期推动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2.研究内容:
1)分析公开课活动的现实状况,包括组织者、执教者、学习者、听课者的述评和公开课课堂实录评析。
2)分析公开课文化现象的特点和作用。
3)分析形成公开课文化现象的条件、背景、过程和主要因素。
4)对比公开课应然与实然状况间的差异,提出公开课文化现象的改造目标和方法。
3.研究的关键问题:
分析、综合和概括人们对公开课的种种讨论,借用教育社会学的分析方法剖析现象。
五、研究思路
本研究将基本遵循这样一条思路:从现象到本质,从事实到追因,从探究到实践的思路,解释现象,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为公开课朝着更为健康有效的道路上发展提供例证。
具体分解为以下五个部分:
研究的思路文化分析的进程
1.公开课是什么样子的现场描摹——走进公开课。
2.公开课是怎样打造出来的现象透视——潜藏的冰山底座
3.公开课的存在有什么价值价值追寻——在预设之外
4.公开课为什么是这样的审思追问——公开课文化成因
5.公开课该怎样回“家”未来召唤——公开课回归与走向
先用类似于纪录片的方式,真实地再现公开课是什么样子的。然后从公开课的台前走到幕后,如同影片花絮一般把种种不为外人道的东西呈现出来,说说公开课是怎样形成的,谈谈公开课的问题和弊端。再本着有一说一的态度,从公开课的有利方说它的存在价值。接着就事实追问,看看公开课为什么是这样的,公开课文化何以形成?最后,试图通过实例说出公开课该怎样回家,回到教研,回到师生的日常教学生活中来。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
以“公开课”为核心词,搜集范围包括教学研究、教师发展。广泛查阅文献,深入调研,收集资料。
2.政策分析:
选用部分城市优秀教师评选和职称评定的文件,比照优秀教师成长经历,分析公开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3.观察法:
在公开课现场感受执教者、教研人员、专家、听课人、学生的状态,观察教师的教学语言、方法、手段,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学生的发言、参与度、情绪状态;师生的关系、互动方式;专家的评课内容;听课人的反应及与上述行为相对应的教学效果。
4.访谈法:
公开课文化主要关系到教师、学生、学校领导、同事群体、教研员和教学方面的专家,其中主体是教师。本选题按教师的年龄、职称、性别、职务上的差异性和层次性进行了分层目的型抽样访谈,并抽取通过公开课实现专业化发展的教师代表进行典型个案访谈。了解执教者在公开课从准备到完成的全过程中所经历的心路历程,了解学生对公开课的看法和感受,了解听课者对公开课活动的需求,了解以公开课为载体的教学研究现状。
七、研究进展及实践反思
1.明晰本研究中“公开课”的定位
“公开课”这个概念看似平常却很难说清楚,在前期所作的访谈中,大家都说公开课的确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之所以说不清楚,主要的症结是公开课表现形式繁多,没有统一的标准对它进行分类。经过访谈、查找资料、反复思考,现在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定位,这在本报告概念界定部分已作了叙述。
2.观察公开课
课题确立以后,我们以研究者的身份进入公开课现场,用批判性的态度去审视上课、评议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状态、教师执教情况、听课者小声讨论情况进行了观察,并在课后找了上课学生、听课老师进行询问,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做好观察记录。
3.开展访谈活动
根据开题报告的设计,我先草拟了一个提纲,利用工作间隙开展了此项活动,先后分别对教育官员1人、教研人员1人、学校领导3人、公开课执教者听课者7人、学生9人进行了访谈,用录音笔记录了访谈内容,整理了近2万字的访谈记录,为后续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分析相关政策
2010年,我局政务公开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政务公开工作要求,紧密结合人事编制工作实际,坚持实事求是、服务群众、方便群众,便于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的原则,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使我局政务公开工作步入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网络化轨道,有效地方便了群众办事,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将我局今年第三季度政务公开工作小结如下:
一、加强人事编制政策宣传,扩宽政务公开渠道
一是丰富网站内容,推进政务公开。第3季度“**人事在线”新增信息250条,其中:本市人事编制信息78条、公招、公选公告(含成绩及公示)55条、总结、报告、通知等其他37条,转载网络信息80条。
二是丰富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第3季度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上载各类人事编制信息93条,其中计划总结13条、工作动态29条、人事任免21条、其它信息30条。
三是加强信息报送,推进政务公开。按照信息报送要求,今年第3季度,积极向**人事、市委办刊物、市政府政务信息、**网管中心、市直机关工委机关信息、市纪委纪检监察信息累计近100条,及时对人事编制工作动态。人事编制工作政策进行宣传,并按照进度完成了相关部门下达了信息目标任务。
四是加强向新闻媒体信息报送。及时向《**日报》、《**晚报》投人事编制信息稿,并有多篇信息被采用。
五是开展网络互动栏目咨询回复。加强对“**人事在线”的“留言咨询”回复,第3季度共回留言231条;受理“12345”市长热线13件,办结12件,有1件正在办理中。
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坚持秉承和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面向社区开展了义务植树、“净化环境、美化社区”、家电维修、自行车维修及医疗、物业、税务、储蓄咨询等活动。邀请了泉州电力公司、泉州自来水公司、泉州天然气公司、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单位志愿者,为业主办理天然气开户充值、缴纳水电费、电信入网等业务,现场解决业主疑难问题。便民活动受到小区业主们一致好评,为小区健康的生活环境营造了和谐的气氛。基层各团支部紧密结合新老装置长周期平稳生产、节能降耗等重点工作,面向生产开展了“我为团旗添光彩”、“节水节电从我做起”、“争做事故小克星”、“今天我是志愿者”等各具特色的志愿者服务。据不完全统计,活动月期间,参加志愿服务人员800(次),受众人数达1800多人,得到了群众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深入开展关爱活动。组织了60名员工参加了无偿献血,共献血18000毫升。开展“构建和谐,关爱老人”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关爱小分队主动上门为“空巢老人”服务,问候老人、赠送慰问品、为老人们换灯泡、打扫卫生、搬家等。志愿者服务队的行动受到老人们的一致赞扬,让“空巢”老人感受到和谐大福炼的温暖。据不完全统计,志愿者们给老人打问候电话52次,上门服务32余起。
2013年志愿服务工作计划
规范青年志愿者管理,打造特色志愿服务品牌
强化责任意识,引导青年员工在更广阔的领域,以更丰富的内容、更有效的手段、更贴近的方式,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打造特色志愿服务品牌。
服务企业改革发展。广泛开展“建言献策”活动,积极推动合理化建议落实,提升青年参与企业改革发展的热情。保护他们的热情,发挥他们的专长,引导青年牢固树立与公司同发展、共进步的主人翁意识,在为企业作贡献中展现个人才能、实现个人价值。
一、概述
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是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重要举措,是市政府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为确保工作的顺利推进,我局成立了由张波局长任组长,康伟民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长为成员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吴学臣兼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信息公开工作。,我局的信息公开工作,在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完善政府信息公开配套工作、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基础性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我局未收到任何形式的申请公开信息要求。
三、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办理情况
我局未收到任何形式的申请公开信息要求。
四、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
我局公开的政府信息都是免费信息。
五、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我局未接到有关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复议、诉讼和申诉。
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随着政府信息公开建设的深入开展,政务公开工作将不断完善和深化,目前,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存在信息数量少、质量低现象。
对上述存在的有关问题,我局将采取以下措施,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一)通过宣传培训考核等方式,提高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积极性。鼓励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信息的监督,建立长效的监督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