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通过对的湖南理工学院部分学生做了爱情观的问卷调查和网络调查。在对各系、各年级学生关于爱情观的抽样调查中显示出:谈恋爱这在大学校园已不是希奇的事了,大学生有自己的恋爱观,约91%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恋爱是正常的。其中89.5%的男生赞同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谈恋爱,68.5%的女生认为大学生恋爱可有可无,一切天注定,其中又以文科女生为主占55%,占80%的学生认为大学的爱情是理想的,浪漫的。

综上,通过对大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大学生对爱情的认识较理想化,希望找到理想中的爱情,而现实的残酷又给爱情加了许多困难阻碍,大学生对大学期间恋爱的认识又是片面的。

大学生的爱情代表着浪漫、理想化,但又无法摆脱现实的羁绊及残酷。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 职业学校女生性知识、性态度、的调查分析 当前大学生性态度及婚前心理调查研究 大学生的性知识与性态度现状及其关系 安徽大学生性健康知识\性态度与性相关行为研究 广州市医学院校学生性态度与性教育状况调查 中职女生性知识、性观念、性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成都市大学生性态度特点及其与恋爱关系适应的相关性研究 大学生性观念和性知识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大学生性知识来源和性教育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医学生性知识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苏州市大学生性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中国地质大学学生性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中职学生学习态度的调查研究 青年官兵性态度与艾滋病预防知识现状调查 对中职学生上网状况的调查研究 女大学生性知识与性健康综合调查报告 中学生性知识的来源及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 军队医学院校学生性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 上海高职学院女生性态度调查分析报告 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生营养知识、饮食态度的调查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6]张蒙,吴冬梅,王应平.中、高职护生性健康知识教育干预效果的研究.中国性科学,2012,21(5):40-42.

[7]人口研究编辑部.羞答答的玫瑰如何开?——关于青少年的性教育.人口研究,2002,26(6):21.

[8]代玉文.女大学生性知识与性健康综合调查报告.中国性科学,2012,21(2):37-38.

[9]蒋芳,刘松青,韦先超,等.高职院校学生性教育现状的性别差异及对策探讨.中国性科学,2012,21(9):64-66.

[10]刘薪.青少年同伴间性话题沟通的研究综述.中国性科学,2012,21(5):43-44.

[11]陈昌霞,张洪峰.家庭早期性教育对青少年健康人格形成的影响研究.中国性科学,2012,21(4):45-51.

[12]沈莉.大学生性知识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性科学,2012,21(6):45-49.

[13]魏寒冰.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研究.中国性科学,2012,21(4):58-61.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学生情感调查报告

我们于XX年年5月~6月,对树人大学大三学生的在校情感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树人大学的大三学生的情感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在校大三学生的情感动向,深化教学就业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都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树大大三学生的情感现状

2.大三学生的情感特点

3.当前大三学生情感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比较全面(见附)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四个寝室的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对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情感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 当代大三大学情感现状分析

1. 交际困难

调查显示,约有23%的大三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存在一定问题。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往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2. 压力大

调查显示。约有30%的大三学生感觉压力很大,。他们的压力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并非所爱,这使得他们长期处于内在冲突与痛苦之中。另外,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各种大小不断的考试、严峻的就业形势等,都会给他们带来压力。

3. 情感困惑

调查显示,还有近35%的大学生存在情感困惑,由恋爱失败导致的大学生心理变异是最为突出的现象,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在大二时,我的前女友突然提出要和我分手。一名姓张的学生说,我始终无法忘记那名女生,至今觉得无法解脱。

3. 其他

调查显示,还有12%有这样那样的情感困惑。

(二) 当前树人大三学生的情感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树人大三学生的情感比其他有明显不同。

1. 自我表现发展与能力培养的加强。

2. 人际交往太过狭窄。

3. 恋爱与情感问题比较突出。

二、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树人大学大三学生情感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树人大学大三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 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大三学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已经深入到每个角落,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改革运动使中国发生了质的变化。在校大学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毕业就失业的苦境中,且迫切希望能融入当代经济浪潮中。

2. 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负担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过高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 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大学教育变成大众进程中,各地大学一味的追求高入学率,而忽视学生的培养。还有,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学生和社会的脱节。

4. 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也在扩大。

5. 社会的影响

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社会意义重大,但伴随着也有很多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也带进了学校,这对学生也产生了消极不良的影响。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1.家庭平均月收入。经调查,家庭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占18%,1000元~5000元占66%,5000元~10000元占12%,10000元以上4%。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占2%,来自农村的占98%。家庭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占96%来自农村的占4%。可见,大部分贫困学生来自于农村,我国的城乡差别仍然巨大。而生活奢侈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城市。该数据与中国人目前的收入水平基本吻合:绝大部分中国人家庭夫妇月收入为2千元~5千元,贫困家庭与特别富裕家庭都是少数。一

般来讲,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每月消费支出较少,而特别富裕家庭大学生的生活可能较奢侈,比如有的学生在校期间购买了20多万元的轿车。

2.月平均消费金额。月平均消费金额500元以下的占8.5%,500元~1000元占73.5%,1000元~2000元占13%,2000元以上占5%。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的月平均消费金额为500元~1000元,每月消费金额超过2000元的只占5%,社会上一些舆论认为大学生代表着高消费,代表着奢侈浪费的看法是片面的。

3.每月的生活费。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自于家庭,也有一部分学生通过打工赚取生活费甚至学费。感觉生活费月月有余的学生占6%,感觉刚好够花的占51.5%,感觉不够花的占42.5%。可见接近一半的当代大学生用钱缺乏计划性,缺乏理财能力。感觉月月有余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69%,由此可见大一新生刚进校门时消费项目较少。而感觉钱不够花的学生中,大一至大四学生分别占16%,6%,44%,34%,可见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消费项目逐渐增多,大三时恋爱的学生多,感觉钱不够用的学生比例最高。

4.消费方式。大学生在消费时选择能省则省的占11.5%,有计划消费的占6.5%,想花就花的占36%,选择其他的占46%。可见许多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比较随意,缺乏计划性,

所以导致钱不够花。

5.每月的饮食开支。每月饮食开支在200元以下的学生占8%,200元~400元占37.5%,400元~600元占41.5%,600元以上占13%。每月饮食开支在200元以下意味着每天的饮食开支只有6元多一点,在目前学校食堂一个炒肉3元钱左右的条件下,意味着这样的学生每顿饭只能打一个菜,每天只能吃一顿肉。而每月饮食开支在600元以上的学生,除了正常的就餐外,几乎天天买饮料喝。

6.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7.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在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中,选择50元以下的占12%,50元~100元占4.5%,100元~200元占15.5%,200元以上占22%,另外46%的学生回答没有恋爱。由此可见谈恋爱的学生,每月在恋爱方面要比其他学生平均多支出100元以上。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贫困女大学生需要关注

自1994年至今的10多年间,中国大学学费从每年几百元上升到每年5000~8000元不等,学费猛涨约20倍,而国民人均收入却增长不到4倍。学费涨幅远远超过了国民收入增长速度。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高校教育成本中,理工学科每生每年1.4~1.6万元,人文学科每生每年1.2~1.4万元。按现在每生每年5000元学费、1200元住宿费的标准,学生家庭所分摊的高校教育成本比例为44%,按学费8000元、住宿费1200元计算,这一比例高达66%,而国外这一比例通常在13%~15%。可见,高等教育费用的激剧上涨对学生家庭造成了巨大压力,尤其是对于贫困家庭的压力就更加严重。

由全国青联、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联合进行调查,并于2005年5月的《中国首次青年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所调查的大连、天津、长沙和柳州四城市青年中,女性平均受教育程度略高于男性。在20~24岁受访女性中,大学学历占23%,大专学历占29%,而同年龄段男性受访者中,大学学历占22%,大专学历占20%;在25~29岁受访女性中,大学学历占16%,大专学历占24%,而与之对应的男性学历程度比例则分别为16%和20%。可以说,女性已经在大学生中占有重要比例。

中国扶贫基金会的《贫困女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贫困女大学生的基本生存状况表现为: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和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谈恋爱是一种奢望。

2005年春天开学后,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部启动了特困女大学生调查活动。调查显示,目前高校70%以上的贫困生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农村经济不景气,家里缺少劳动力,致使收入只够维持温饱,普遍存在家庭负担过重而且经济拮据的情况。贫困女大学生每月生活费支出在51~100元之间的占28.7%,支出在101~150元之间的占37.9%。总的说来,支出在200元以下的高达93.7%。根据新长城项目的标准,“特困生”的标准是每个月生活费支出在120元以下,“贫困生”的标准是月生活费支出在180元以下。但该标准在各地因地区差异而区别较大,如在北京,月生活费不足300元算贫困。目前在对贫困女大学生实行资助方面尚缺乏特殊资助政策。在调查的14所高校中,只有内蒙古大学、河海大学和同济大学设立了对贫困女大学生的特例资助政策。因此,这一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更广泛关注和支持。

青年成为“网婚”时尚的主体

当前,在互联网上,一种虚拟婚姻,即“网婚”,正在成为某种新的时尚,开始在青年人中流行。例如,2005年8月16日下午3时,新郎“柏拉图的永恒”和新娘“愿一生痴恋你”准时出现在“一心一意”厅的喜筵上。当一道道大菜端上时,有人放鞭炮,有人送礼金,还不时有祝福话语呈上。一切表现得与普通婚宴没有不同。只不过这一切都是在互联网上呈现的,所有参与者同时登录网站,用鼠标和键盘完成上述程序。

“网婚”现象已经引发了持续不断的争议。赞同者认为,“网婚”只不过是一种虚拟的情感交流方式,在现实生活压力较大的当下,未尝不是宣泄的一个有效出口。反对者则认为,因沉迷“网婚”而影响现实婚姻的例子随处可见,如果“网婚”一旦满足了情感诉求,发展下去就可能危及现实婚姻。

目前还没有确切数据表明,到底有多少青年参与“网婚”游戏,但从两个数据可以窥见一斑,表明这个游戏在青年中的“热”度。2004年有关媒体调查数据称,国内参加“网婚”的网民数大约有10万人。而2005年上海一家公司推出的“爱情公寓”,创办仅一个月左右,到目前入住用户已达到10万人左右,其中以20~25岁女性居多,最小的只有16岁。

寻求新的释放压力的空间,是青年热衷于“网婚”的主要原因,而网络规范还不健全,网民文明素质不高,也同样是重要的促进因素。尽管“网婚”只是一种虚拟性的活动,属于游戏范畴,但它对参与者和非参与者的观念、心理和行为所形成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它造成的网络文化氛围对于未婚者的负面作用和对于已婚者的道德规范影响,都是不应该忽视的。

高校学生中轻生现象时有发生

2005年一些高校连续发生学生自杀事件。中新北京网11月16日报道,年初以来,仅北京高校就有15名大学生自杀身亡。大学生已成为心理问题的重灾群体。

据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课题组的报告,有超过60%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而且这一数字还在继续上升。2004年华中科技大学学者运用“自杀态度调查问卷”,用分层抽样方式对1010名大学生的自杀意念与自杀态度进行了调查,发现有过轻生念头的大学生占10.7%。据有关报道,2003年,武汉市高校就发生学生自杀事件12起,其中10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