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抗震理念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授课学时少,内容难度大针对目前我国大学教育正经历着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桥梁抗震课程面临学时少,内容多的问题,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很有难度。原因是:一方面该课程的基础理论与基础课(如动力学、高等数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联系紧密,学生淡忘的内容不少。教师需给出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结合点及本课程知识的定位点,让学生建立概念,顺利过渡。本课程内容的特点相对较为抽象,尤其在结构设计和计算部分理论推导占有比例较大,多为枯燥和抽象的公式,使学生难于接受并产生兴趣。但是如果讲课内容过于简单,则学生所学知识缺乏深度,获取的专业信息较少。因此本课程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合理安排难易知识点。
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需要改进桥梁抗震课程的目的是介绍地震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桥梁结构抗震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结构抗震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由于涉及知识面广,同时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要求高,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学生普遍感觉难度较大。另外,过去对于本课程的讲授过于强调理论而忽视了与实践相结合的案例分析,缺乏实际地震和现场灾害调查资料,这些是我们专业课程教师需要改进和提高的方面。首先,在课程的教学理念上,应以培养学生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为目标,教学时注重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其次,在本课程教学中应探讨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目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缺乏生动,适用的高质量多媒体课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和学习兴趣,通过课堂讨论、撰写小论文、观摩抗震试验、组织结构设计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和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
缺少典型的优秀试题和案例分析计算机辅助教学近年来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并将逐步成为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手段。但针对桥梁抗震课程的教学课件及其习题库还不成熟,存在着分散、孤立、低水平重复的弊端。要想对课程内容有一个比较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兴趣很重要,因此除了传统的讲课、批作业、面对面答疑之外,可以建立该课程相应的习题库供学生自我训练和测试,不仅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尽量扩大学习的信息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由于目前未形成一个系统的习题库,制约了学生课下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和进一步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对建筑行业有了更高的要求,网壳结构日趋向复杂化、大型化,形式多样化发展。橡胶支座基于自身特点具有构造简单、安装方便、节省钢材、造价较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网架、网壳等网格结构,对大跨网壳橡胶支座进行抗震分析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大跨度网壳结构; 橡胶支座; 抗震性能
关键词:大跨度网壳结构; 橡胶支座; 抗震性能
中图分类号:U44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U44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economic construction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d the higher request, net shell structure is complex, large-scale to, various form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rubber bearing with simple structure, easy installation, save steel, and lower cost advantages are widely used in the rack, nets hulls grid structure of large span nets shell rubber bearings for seismic analysis has th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economic construction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d the higher request, net shell structure is complex, large-scale to, various form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rubber bearing with simple structure, easy installation, save steel, and lower cost advantages are widely used in the rack, nets hulls grid structure of large span nets shell rubber bearings for seismic analysis has th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big span net shell structure; Rubber support; Seismic performance
Keywords: big span net shell structure; Rubber support; Seismic performance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对建筑行业有了更高的要求,网壳结构日趋向复杂化、大型化,形式多样化发展。我国多数大中城市处于地震区,因此网壳和拱形结构体系的分析和设计时,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网壳建筑的抗震能力。大跨网壳结构具有很大的水平推力,跨度的越大,结构重量也越大,下部结构往往难以承受。设计中可以通过寻找合适的支座形式以及调整支座的水平位移,来增加结构强度和抗震效果。橡胶支座基于自身特点具有构造简单、安装方便、节省钢材、造价较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网架、网壳等网格结构。结构振动控制技术应用到大跨网壳结构的抗震研究中是一种新型的抗震理念。因此,对大跨网壳橡胶支座进行抗震分析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对建筑行业有了更高的要求,网壳结构日趋向复杂化、大型化,形式多样化发展。我国多数大中城市处于地震区,因此网壳和拱形结构体系的分析和设计时,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网壳建筑的抗震能力。大跨网壳结构具有很大的水平推力,跨度的越大,结构重量也越大,下部结构往往难以承受。设计中可以通过寻找合适的支座形式以及调整支座的水平位移,来增加结构强度和抗震效果。橡胶支座基于自身特点具有构造简单、安装方便、节省钢材、造价较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网架、网壳等网格结构。结构振动控制技术应用到大跨网壳结构的抗震研究中是一种新型的抗震理念。因此,对大跨网壳橡胶支座进行抗震分析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大跨网壳结构的特点
1大跨网壳结构的特点
大跨度、大空间的建筑从20世界开始在世界各地得到迅猛的发展。构成空间网壳结构网架的基本单元有三角锥、三棱体、正方体、截头四角锥等。这些基本单元可组合成平面形状的三边形、四边形、六边形、圆形或其他任何形体;在在体育建筑、纪念性建筑、文化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工业化程度高、自重轻、稳定性好、外形美观的特点。
大跨度、大空间的建筑从20世界开始在世界各地得到迅猛的发展。构成空间网壳结构网架的基本单元有三角锥、三棱体、正方体、截头四角锥等。这些基本单元可组合成平面形状的三边形、四边形、六边形、圆形或其他任何形体;在在体育建筑、纪念性建筑、文化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工业化程度高、自重轻、稳定性好、外形美观的特点。
大跨度空间结构型式丰富多彩,结构形体与其受力性能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结构型式不断创新。网壳有单层网壳和双层网壳之分,材料可用钢、木材、钢筋混凝土等。网壳结构的形式主要有球面网壳、双曲面网壳、圆柱面网壳、双曲抛物面网壳等。网壳结构是源于薄壳并具有网架结构特点的一种空间结构,为大跨度建筑提供了创造各种平面空间形状和新颖独特建筑形象的有力手段。网壳结构兼有杆系结构和薄壳结构的固有特性。网壳结构中各个构件几乎均衡承受各类荷载的作用,内力分布比较均匀。结构轻型化使网壳结构可以跨越更大的空间。网壳结构具有标准化、规格化,安装方便的特征。网壳结构的杆件可以用型钢、铝材、木材、钢筋混凝土和玻璃钢等建材制成,容易实现建筑构件的大批量工业化生产,多种节点体系的发明及生产方法的高度自动化;网壳结构无论在平面还是立体型面都可以给建筑师充分的想象力和创作自由。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不能实现的形态,网壳结构几乎均可实现。另外,由于网壳结构的曲面外形,还可以使其形成天然的排水功能。
大跨度空间结构型式丰富多彩,结构形体与其受力性能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结构型式不断创新。网壳有单层网壳和双层网壳之分,材料可用钢、木材、钢筋混凝土等。网壳结构的形式主要有球面网壳、双曲面网壳、圆柱面网壳、双曲抛物面网壳等。网壳结构是源于薄壳并具有网架结构特点的一种空间结构,为大跨度建筑提供了创造各种平面空间形状和新颖独特建筑形象的有力手段。网壳结构兼有杆系结构和薄壳结构的固有特性。网壳结构中各个构件几乎均衡承受各类荷载的作用,内力分布比较均匀。结构轻型化使网壳结构可以跨越更大的空间。网壳结构具有标准化、规格化,安装方便的特征。网壳结构的杆件可以用型钢、铝材、木材、钢筋混凝土和玻璃钢等建材制成,容易实现建筑构件的大批量工业化生产,多种节点体系的发明及生产方法的高度自动化;网壳结构无论在平面还是立体型面都可以给建筑师充分的想象力和创作自由。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不能实现的形态,网壳结构几乎均可实现。另外,由于网壳结构的曲面外形,还可以使其形成天然的排水功能。
2 橡胶支座的抗震工作原理
2 橡胶支座的抗震工作原理
橡胶支座在防震中起到一个基础隔震的效果。它能将地面运动和结构或结构部件隔离,同时起到一个缓冲作用,将地震作用和能量在传递过程中减弱。当地面地震运动很强烈时,结构内部也只有中等程度的运动。橡胶支座基于其材料性质具有大变形的能力和自复位能力,有较强的竖向支撑建筑物的重力,还能提供一定的水平刚度。橡胶支座的刚度减小和阻尼增加都可使结构隔离较大的地震。橡胶底座优于传统的抗震设计,它只考虑结构本身而对被保护的结构无太多限制,不仅能保护结构本身同时对内部设备也能起到保护作用,并且检测修复方便。适用范围广,不仅可用于新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而且在旧建筑的抗震改良中。
橡胶支座在防震中起到一个基础隔震的效果。它能将地面运动和结构或结构部件隔离,同时起到一个缓冲作用,将地震作用和能量在传递过程中减弱。当地面地震运动很强烈时,结构内部也只有中等程度的运动。橡胶支座基于其材料性质具有大变形的能力和自复位能力,有较强的竖向支撑建筑物的重力,还能提供一定的水平刚度。橡胶支座的刚度减小和阻尼增加都可使结构隔离较大的地震。橡胶底座优于传统的抗震设计,它只考虑结构本身而对被保护的结构无太多限制,不仅能保护结构本身同时对内部设备也能起到保护作用,并且检测修复方便。适用范围广,不仅可用于新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而且在旧建筑的抗震改良中。
3、橡胶支座的构造
3、橡胶支座的构造
橡胶支座并非完全的橡胶,将橡胶和钢板配合适用。橡胶支座通常采用薄钢板(厚度为2mm、3mm、5mm等)和橡胶垫(厚度为5mm、8mm、11mm等)通过高温硫化粘结,层叠而成。支架竖向受力时钢板由于弹性高变形小,橡胶板在受压变形时受到钢板的约束,整个支架中心在受压下呈三轴状态,具有较高的竖向承载力。当横行作用力大时,支架则成为橡胶片的变形叠加,支座的水平变形较大。橡胶垫对任何水平方向的运动均呈柔性约束。当橡胶支座承受水平荷载时,其橡胶垫的相对侧移大大减小,使橡胶支座可达到很大的整体侧移而不失稳,而且保持较小的水平刚度(仅为竖向刚度的l/500_1/1500)。
橡胶支座并非完全的橡胶,将橡胶和钢板配合适用。橡胶支座通常采用薄钢板(厚度为2mm、3mm、5mm等)和橡胶垫(厚度为5mm、8mm、11mm等)通过高温硫化粘结,层叠而成。支架竖向受力时钢板由于弹性高变形小,橡胶板在受压变形时受到钢板的约束,整个支架中心在受压下呈三轴状态,具有较高的竖向承载力。当横行作用力大时,支架则成为橡胶片的变形叠加,支座的水平变形较大。橡胶垫对任何水平方向的运动均呈柔性约束。当橡胶支座承受水平荷载时,其橡胶垫的相对侧移大大减小,使橡胶支座可达到很大的整体侧移而不失稳,而且保持较小的水平刚度(仅为竖向刚度的l/500_1/1500)。
4、橡胶支座的特点
4、橡胶支座的特点
支座在建筑结构中因其受力集中,且需要活动,故相当于一个可动“关节”。作为受力复杂的运动部件,支座在理论上属于具有运动副的机构,不属于土建范畴的设计方法和规范,材料选择、设计、加工等应按照机械标准进行。在土建工程中使用时,还应考虑土建的功能,要满足土建的规范要求。支座制造使用的高分子橡胶材料又与“化学工业”相联系,因此具有相当复杂的物理、化学性能。橡胶具有“粘一弹一塑”性,各项参数依赖于变形和时间的变量,力学计算很难进行,设计参数也难以确定。
支座在建筑结构中因其受力集中,且需要活动,故相当于一个可动“关节”。作为受力复杂的运动部件,支座在理论上属于具有运动副的机构,不属于土建范畴的设计方法和规范,材料选择、设计、加工等应按照机械标准进行。在土建工程中使用时,还应考虑土建的功能,要满足土建的规范要求。支座制造使用的高分子橡胶材料又与“化学工业”相联系,因此具有相当复杂的物理、化学性能。橡胶具有“粘一弹一塑”性,各项参数依赖于变形和时间的变量,力学计算很难进行,设计参数也难以确定。
5、橡胶支座的抗震分析
5、橡胶支座的抗震分析
大跨度空间的网格结构及张力结构具有刚度低、阻力小等特点,对地震的震动荷载比较敏感,橡胶支座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大型网壳工程结构中。由于橡胶支座的竖向承载力大,用作建筑物的支撑垫非常安全,能将上部结构的内力包括压力、拔力、各方面剪力等传递到下部。橡胶的固定铰支座起到释放弯矩、水平剪力和温度应力的作用,并具有耐久性。在地震、风振、火车、汽车等动力荷载作用下支座具有抗震、减振甚至隔振的功能。由于橡胶底座的刚度和阻尼性能稳定,通过准确的设计计算能够控制较强地震时网壳结构的反应。并具有稳定的弹性复位功能,能在多次地震中自动瞬间复位。在使用中,多采用叠层橡胶支座建造隔震房屋,对地震的反应控制在1/2~1/12范围内,安全性比较高。此外,由于具有构造简单、安装方便等特点,可以安装在不同的标高位置,不容易受建筑物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影响,因此在工程中具有现实可行性。
大跨度空间的网格结构及张力结构具有刚度低、阻力小等特点,对地震的震动荷载比较敏感,橡胶支座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大型网壳工程结构中。由于橡胶支座的竖向承载力大,用作建筑物的支撑垫非常安全,能将上部结构的内力包括压力、拔力、各方面剪力等传递到下部。橡胶的固定铰支座起到释放弯矩、水平剪力和温度应力的作用,并具有耐久性。在地震、风振、火车、汽车等动力荷载作用下支座具有抗震、减振甚至隔振的功能。由于橡胶底座的刚度和阻尼性能稳定,通过准确的设计计算能够控制较强地震时网壳结构的反应。并具有稳定的弹性复位功能,能在多次地震中自动瞬间复位。在使用中,多采用叠层橡胶支座建造隔震房屋,对地震的反应控制在1/2~1/12范围内,安全性比较高。此外,由于具有构造简单、安装方便等特点,可以安装在不同的标高位置,不容易受建筑物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影响,因此在工程中具有现实可行性。
6、小结
6、小结
大跨网壳结构具有很大的水平推力,跨度越大,结构重量也越大,下部结构往往难以承受。结合我国城市多处于震区的特点,在网壳结构体系设计时,要解决网壳建筑的抗震能力。由于橡胶支座的竖向承载力大,基于构造简单、安装方便、节省钢材、造价较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网架、网壳等网格结构,对大跨网壳橡胶支座进行抗震分析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大跨网壳结构具有很大的水平推力,跨度越大,结构重量也越大,下部结构往往难以承受。结合我国城市多处于震区的特点,在网壳结构体系设计时,要解决网壳建筑的抗震能力。由于橡胶支座的竖向承载力大,基于构造简单、安装方便、节省钢材、造价较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网架、网壳等网格结构,对大跨网壳橡胶支座进行抗震分析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周乾. SMA―橡胶复合支座在大跨空间结构中的隔震研究[D]. 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1] 周乾. SMA―橡胶复合支座在大跨空间结构中的隔震研究[D]. 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2] 曾德民.橡胶隔震支座的刚度特征与隔震建筑的性能试验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博士学位论文,2007.
[2] 曾德民.橡胶隔震支座的刚度特征与隔震建筑的性能试验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博士学位论文,2007.
[3] 秦德生. 板式橡胶支座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D].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 秦德生. 板式橡胶支座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D].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 王秀丽,高月梅,高森等.大跨度双向张弦粱地震响应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2007,19(3):123-126.
[4] 王秀丽,高月梅,高森等.大跨度双向张弦粱地震响应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2007,19(3):123-126.
[5] 李旭东,鞠洪海.隔震橡胶支座力学性能研究综述[J].山西建筑,2007,33(2):86-87.
[5] 李旭东,鞠洪海.隔震橡胶支座力学性能研究综述[J].山西建筑,2007,33(2):86-87.
[6] 丁阳,张向荣,李忠献. 应用SMA复合橡胶支座的大跨度空间结构隔震研究[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21(5):438-444.
[6] 丁阳,张向荣,李忠献. 应用SMA复合橡胶支座的大跨度空间结构隔震研究[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21(5):438-444.
[7] 朱艳峰,刘峰,黄小清等.橡胶材料的本构模型[J].橡胶工业,2006,02(2):119-125.
[7] 朱艳峰,刘峰,黄小清等.橡胶材料的本构模型[J].橡胶工业,2006,02(2):119-125.
[8] 胥明,黄跃平,周明华.板式橡胶支座抗压弹性模量检测方法的研究[J].公路,2006,02(2):5-11.
[8] 胥明,黄跃平,周明华.板式橡胶支座抗压弹性模量检测方法的研究[J].公路,2006,02(2):5-11.
[9] 淳静,王伟,赵庭耀.橡胶支座在公路桥梁中的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5,09(9):126-127.
[9] 淳静,王伟,赵庭耀.橡胶支座在公路桥梁中的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5,09(9):126-127.
[10] 王秀丽,王磊.边界支承对复杂曲面罔壳结构性能的影响[A].刘锡良.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天津工业建筑杂志社,2008:711-715.
在众多的自然灾害中,地震由于危害程度深,发生时间短,突然性强的特点,往往会给社会经济发展、人类生存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的危害。有研究显示地震中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房屋倒塌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占95%)。2008年我国汶川大地震中,我国四川盆地到处屋毁人,一片狼藉,无数次的历史经历告诉我们,做好抗震防御是抗震减轻地震灾害最有效、最根本的措施。
关键字:高层建筑、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
引言:
我国是一个人口密度大、地域广博的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其建筑物设计的抗震能力普遍较低,因此,如果我国发生地震将会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都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建筑物的抗震设防问题是我国减轻自然灾害、保障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持续发展,特别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个重要问题。本文中,根据自己的设计经验将结合我国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的设计现状、建筑抗震的理论分析对高层混凝提土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进行讨论。
1、我国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的设计现状
地震由于其具有较强的突发性和随机性,要在强烈晃动中保证高层建筑的稳定性是一向很大的挑战。混凝土具有硬度高、连接性好的特点,但是强烈的晃动又要求建筑物的材质应该是变形可收缩的,这样就可以消耗地震的能量,提高结构的变形、耗能能力和整体抗震能力,防止高于设防烈度的“大震”不倒是抗震设计要达到的目标。虽然这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这在着手研究这方面的问题,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下面简述一下关于我国高层混凝提土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结构层间屈服强度有明显的薄弱楼层
在对于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上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性,使得这些结构存在着层间屈服强度特别薄弱的楼层。当发生强烈地震时,结构的薄弱层率先屈服,弹塑性变形急剧发展,并形成弹塑性变形集中的现象,从而导致大楼的迅速垮塌。比如在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中,就出现了高层建筑的集体弹性变形的情况。
1.2柱端与节点的破坏较为突出
在地震中易造成高层建筑严重变形倒塌的原因是框架结构中存在梁轻柱重的情况。如果柱顶重于柱底,那么很显然的容易造成尤角杜和边柱易发生破坏。这种情况对于短柱来说,易发生剪切破坏外。对于一般柱来讲,当节点核芯区无箍筋约束时,节点与柱端破坏合并加重。同时当柱侧有强度高的砌体填充墙紧密嵌砌时,柱顶剪切破坏严重,破坏部位还可能转移至窗洞上下处,甚至出现短柱的剪切破坏。
1.3砌体填充墙的破坏较为普遍
当遭到地震作用时,由于砌体承重墙变形力度较小,首先受到地震的作用而出现裂缝情况。当遇到8级或者8级以上地震时,填充墙的裂缝会明显变宽,甚至造成建筑物倒塌震害规律一般是上轻下重,空心砌体墙重于实心砌体墙,砌块墙重于砖墙。
2、建筑抗震的理论分析
2.1建筑结构抗震规范
建筑结构抗震规范是每个国家针对就建筑物设计提出来的具有规范性的指导手册,对于抗震结构的设计要符合国家的规定与要求,有关部门应该根据规范严格要求设计单位,对于违反相关条例的设计师要进行严肃处理,要把抗震设计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加入到建筑物的整体设计中去。但是,由于地地质的不同,在建筑结构抗震规范中,基于工程的可实施性,我国又提出了坚持科学领导,项技术经济合理方向发展的要求。这些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中有体现。
2.2抗震设计的理论
目前国际上对于抗震结构研究的理论主要有三个:拟静力理论、反应谱理论和动力理论。拟静力理论是以建筑物结构为刚性的条件,认为地震力水平的作用在结构或者结构的重心上,这个理论兴起于上个世纪10—40年代。然而反应谱理论则相对与其稍微成熟一些,它以强地震动加速度观测记录的增多和对地震地面运动特性的进一步了解,以及结构动力反应特性的研究为基础,是加理工学院的一些研究学者对地震动加速度记录的特性进行分析后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对于动力理论,它把地震作为一个时间过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震动加速度时程作为地震动输入,建筑物简化为多自由度体系,计算得到每一时刻建筑物的地震反应,从而完成抗震设计工作。
3、对我国高层混凝提土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探讨
要想使建筑物在强烈地震下结构仍保持在弹性状态,不发生破坏是很不实际的,最合理的方案是建筑结构允许在强烈地震中受到破坏,但是绝对不能倒塌。选择合理的建筑框架保证节点基本不被破坏,梁比柱尽可能早发生、多发生,对于同一层各柱两端的屈服历程应该是越长越好,柱子底部的塑性铰应最后形成。简言之,框架的抗震设计应使梁、柱端的铰出现尽可能分散,充分发挥整个结构的抗震能力。
3.1抗震计算中的延性保证
从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和层间位移关系可以看到,当防震达到第二、第三级水准时,框架结构的构建的弹塑性才是重中之重,框架结构在保持一定承载力的情况下通过变形来削减地震的能量,所以在框架材料的选择上要选择具有比较好的变形能力的材料,这样才不至于失去抗震的效果。实验表明他,通过“强节点”、“强柱弱梁’、“强底层柱底”和“强剪弱弯”综合的框架结构可以在承重力和消耗地震能量上有比较好的效果,抗震效果明显。同时,综合大量实验研究成果,影响不同受力特征节点延性性质的主要综合因素有:相对作用剪力、相对配筋率、贯穿节点的梁柱纵筋的粘结情况。
3.2框架柱设计
钢管混凝土不仅具有较高的抗压、抗弯承载能力,这两者的组合使得延展性和耗能能力也大大加强,它要比普通混凝土的扭剪承载力及剪切变形能力提升很多,更容易满足工程结构受理和变形的要求,在对框架柱进行设计时,采用钢筋混凝土时,可以提高钢管混凝土柱的截面尺寸和壁厚、加大钢框架梁的截面高度,即人为地降低了框架柱的轴压比,也提高了框架部分本身的抗侧移刚度,有效地提高了框架与核芯筒之间的空间效应。外部再加之以人工干预,确定每层框架部分的建立调整系数,减少每层框架的世纪承担的地震作用的份额,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形成整个框架结构的一道抗震防线。
3.3钢骨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核芯筒剪力墙
对于经常发生地震的的地区而言,剪力墙墙肢轴压比0.25—0.29,墙肢截面平均剪应力与 设计值之比为0.036—0.068。对于混凝土的核心筒周围而言,剪力墙的厚度应该保持在60cm—70cm,自上而下应收至50cm。然而对于核心筒内墙厚度应该由40cm、30cm、20cm从下往上收至20cm。在核心筒,可以为其设置连续带交叉的刚斜撑的钢框架,墙内钢框架通过连梁、形成劲性钢骨混凝土梁。
4、结语:
高层建筑混凝土抗震结构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经常要受制于建筑当地的具体地形地貌而定,但是只要是有可能,结构工程师就应该在结构设计阶段与建筑工程师设计出多种方案,以避免不规则的设计结构给人们日后带来隐患。
5、参考文献:
1、孟春光;丁洁民;吕西林带阻尼器高层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期刊论文]-结构工程师2005(05)
关键词:轻钢结构,发展
“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在雨果先生生活的那个时代是没有疑问的,然而当今世界的史书恐怕没有多少是用石头写的。在几千年的人类历史中,建筑结构经历了木结构、砖石结构、钢筋水泥结构、钢混结构及钢结构。钢结构的出现,又将建筑业领向另一个高峰。钢结构已是发达国家主导建筑结构,以英国为例,其新建的非居住类房屋建筑中 90%的单层和 60%的多层建筑都采用轻钢结构。 九十年代国外的轻钢生产厂家将整套的结构体系推向我国市场加之我国钢产量的提高,极大地推动了轻钢结构在我国的发展。由于国外轻型钢结构体系研究、应用已经较为成熟,所以技术引进之后在我国发展很快。目前国内常用的轻钢结构承重体系包括:焊接门式刚架结构体系、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多层房屋钢结构体系、金属拱型波纹屋盖体系等。经过相关设计、生产、施工单位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轻钢结构在我国显示出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1.轻钢结构概述
轻型钢结构是指这样一种结构:围护结构自重轻,承重结构截面小,标准化、自动化 、机械化快速制作安装,采用新结构钢材、新结构体系。它分为一般轻型和超轻型钢结构。论文参考。一般轻型钢结构主要采用薄钢板焊接截面或冷弯薄壁型钢构件,典型的结构体系为门式刚架 ,也可采用轧制型钢板截面。超轻型轻钢结构主要采用压型钢板,冷弯薄壁构件和圆钢为承重构件,典型的结构体系是褶皱拱桥屋面。轻钢结构主要体系有焊接(轧制)门式刚架结构体系、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薄壁褶皱拱桥屋面体系、多层框架结构体系、空间和张拉结构体系。
2.轻钢结构的优势
2.1自重轻, 抗震性能好, 安全性高。轻钢结构采用高效轻型薄壁型材, 承载力高, 构件尺寸小, 围护结构采用自重小的轻质墙体和楼面材料, 一般可减轻建筑结构自重的30% , 质量是钢筋混凝土住宅的1/2 左右。轻钢结构整体刚度大, 钢材强度高、延性好, 因此抗震性能好, 用于结构抗震措施的费用少, 适用于地震多发区; 结构自重轻, 基础负担小还可大幅减少基础造价,尤其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
2.2建筑造型简洁美观, 内部空间布置灵活丰富。钢材强度高, 可以采用大空间柱网布置, 建筑设计不受结构限制, 这种住宅为建筑师的创维设计提供了无限想象空间。因此,轻钢结构住宅外形轻巧美观, 墙体与屋面色彩丰富, 屋顶造型别致, 尽显现代风格。室内大空间无梁无柱, 跨度可达12 m , 为业主提供了个性化分隔室内空间的可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同时, 墙柱等构件截面尺寸小, 可增加净使用面积5 %~8 % , 当考虑楼板的组合作用, 使用组合梁或扁梁时, 还可以增加净高, 实现大空间住宅设计理念。
2.3施工快捷、工期短, 不受季节限制。与传统住宅体系相比, 轻钢结构住宅至少可缩短1/3的工期。真正做到既快又经济, 因此最大限度地为业主节约了投资。
2.4防腐耐久, 舒适性好。轻钢墙体龙骨完全封闭在隔水层与石膏板之间, 不锈蚀, 不腐蚀, 不生霉菌, 防潮性能好; 墙体采用新型轻质围护材料, 不助燃, 不霉变, 不虫蛀; 装修一次到位, 少维修; 管线可暗埋在墙体及楼层结构中; 在保温、隔热、隔声等性能方面比传统结构的住宅好, 因此住宅的舒适性更好。
2.5绿色、环保, 符合国家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轻钢结构住宅不使用粘土砖, 符合国家土地资源政策;施工过程中环境破坏及污染少, 符合国家环保政策; 而且大部分材料可回收和再生, 具有很高的可重复使用性和可循环性, 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 轻钢结构堪称绿色环保型建筑典范。
2.6设计技术先进。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技术, 能全面按用户要求进行设计, 且效率高、报价快、造价低、供货迅速。
轻钢结构除了上述的优势,自身还具有强度高,自重轻,具有较好的塑性变形能力,抗震性能好等特点。加之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我国钢产量大大提高,而使其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论文参考。国家对于钢结构“鼓励使用”的政策,也对轻钢结构在我国的推广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2003 年我国的钢产量已经超过 2 亿吨,居世界第一。同时,随着我国加入 WTO,建筑行业与国际接轨的速度加快。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建设对于大跨、高层建筑的需求量大量增加。与混凝土结构相比,钢结构由于自重低、强度高、工业化程度高等优势,更适合于大跨、高层建筑。尤其是钢结构限制较少,建筑表现力强,给建筑师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钢结构在环保方面具有混凝土材料难以比拟的优势。在环保意识日益强化的现代社会,钢结构建筑成为必然的推广方向。
3.我国发展轻钢结构住宅的意义
轻钢结构是近十年来发展最快的领域,轻钢住宅的研究开发已在各地试点,是轻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现已经有多种的低层、多层和高层的设计方案和实例。因其可做到大跨度、大空间,分隔使用灵活,而且施工速度快、抗震有利的特点,必将对我国传统的住宅结构模式产生较大冲击。而目前轻钢在我国应用最广的还是工业厂房。但与国外相比,我国钢结构建筑的发展相对滞后,目前我国建筑设计界普遍存在着对钢结构建筑认识不足,观念落后;对钢结构体系积极性不高,管理跟不上等问题。这些都阻碍着钢结构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尽管目前还存在着种种不尽人意或有待提高的方面,但钢结构的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我国 20 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已经为钢结构体系的应用创造极为有利的发展环境。发展钢结构住宅,扩大钢结构住宅的市场占有率,将会加速住宅产业化进程,对我国建筑、冶金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经原国家经贸委批准,将“轻型钢结构住宅建筑通用体系的开发和应用” 作为我国建筑业用钢的突破口,并正式列为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可见,轻钢结构住宅产业在我国大有发展前途。
4.我国发展轻钢结构住宅的有利条件
4.1我国的钢材年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可以充分保证建筑住宅市场的用钢需要。
4.2新型建材业正处于快速发育阶段,与轻钢住宅相配套的国产化建筑材料种类较多,并且会随着钢结构住宅的发展逐步增长。
4.3国际上已经有相当成熟的轻钢结构的建筑技术和经验可以借鉴。我国这方面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也相继颁布,并且多个钢结构设计软件也已投入使用。论文参考。
4.4发展轻钢住宅符合全面建设小康住宅一二十年不落后,三四十年可改造的要求。
5.展望
随着钢结构春天的到来,今后10年钢结构的发展将会更快。为了使我国轻钢结构在新世纪经济领域中发挥更大作用,缩小和国外同行的差距,除了政府部门加强行业管理以外,科研、设计、施工单位和轻钢结构厂家要团结合作、共同促进我国轻钢结构事业的发展。只要加强领导,合理规划,积极组织,轻钢结构产业将会出现兴旺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刘承宗,周志勇.我国轻钢建筑及其发展问题探讨[J ] .工业建筑.2000 , 30 (4)
[2]候兆欣.大力推广应用钢结构新技术[J] .施工技术,2000(8):7-8.
[3]陶忠,何保康.发展我国新型轻钢结构建筑体系[J ] .中国工程科学, 2000 (3)
[4]张亦静.发展轻钢结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 .株州工学院学报, 2001 (5)
[5]王元清,石永久.现代轻钢结构建筑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 ] .建筑结构学报, 2002 (1)
[6]王元清,石永久,陈宏等.现代轻钢结构建筑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 .建筑报,2002,23(1):2-8
关键词:网络危机 处理 公共管理机关 社会公众 影响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的飞速发展和网民数量的急剧增长,网络环境下的人类社会在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方面变得日趋复杂和多样化,尤其是在危机发生的时候,按照传统的危机处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各界及公众的需求,在这种环境下,无论是政府部门、新闻媒体部门或者是普通的公民个人,随着网络环境的变化,应对危机的理念、组织、协调以及相关部门在机构设置、人员调配、资源配置方面等方面,无不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网络危机下的处理正是在这种影响下被逐步实践和加以应用的。
二、网络危机下的处理对政府公共管理机关的的影响
网络危机下的处理对政府公共管理机关的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危机处理,还是网络危机下的处理,一般都是在公共管理机关的主导下进行的。两者的区别只是处理理念、机构设置、处理模式、处理平台方面存在差异,其主导方面还在于公共管理机关引导、指挥、沟通和协调。因此,研究网络危机下的处理对公共管理机关的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网络危机下的处理相关理论的发展。
1、网络危机下的处理对政府公共管理机关危机处理理念上的影响
首先,政府公共管理机关应当抓住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发展这个奇迹契机,由精通网络专业知识、社会经验丰富处理危机专业人员同包括法律专家、经济专家、会计师、经济师、自动化控制专家、工程师等人员在内的专家组成专业性的危机处理团队,专门处理网络危机,科学、合理地建立健全各类网络危机处理的流程,用流程处理模式代替传统的处理模式,实现网络危机下的信息对称。其次,是要在变官本位理念为服务理念,以为广大网民提供高效、优质的网络信息服务作为政府公共管理部门处理网络危机的立足点。同广大网民建立一种真实的、公开的、相互信任和理解、透明的信息共享服务。取得广大网民对网络危机下的处理工作人员的信任,促使网民的言论顺应政府公共管理部门的引导,实现网民的自我约束,从而将网络危机下的处理引发不良影响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第三是注重将网络危机下的处理效益性理念深入到政府公共管理机关危机处理工作人员的信念中,并且在具体的危机处理过程中予以落实。第四是政府公共管理机关在危机处理时间观念上的影响。
2、网络危机下的处理对政府公共管理机关处理危机机构设置方面的影响
首先是根据网络危机的出现状况,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改变了危机处理的机构设置。例如在四川雅安地震的处理过程中,改变了以前以中央政府为主导的救援。按照总理的要求,四川省委、省政府作为危机处理的主要机关,全面负责震后处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各个方面的力量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做好帮助和支持。地震信息披露工作也由四川省委、省政府牵头组织实施。由于四川省委、省政府指挥、协调、沟通工作做得较好,中央与地方、地方与中央各个部门、地方与其它相关方面接触和互动到位,使整个社会对地震的状况、以及政府相关公共管理部门的准备、救援以及进展满意度较高,得到了外界的一致认可。其次是整合政府公共管理机关内部关于网络危机下的处理机构的设置,围绕网络危机下的处理的需求设置诸如突发公共事件领导组织、危机教育机构等部门,建立起应急预案,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演练,政府部门的危机应对,特别是演练教育的娴熟使政府公共管理部门在危机出现时危机处理运行机制有效地发挥了充分的作用。
3、网络危机下的处理对政府公共管理机关危机处理模式的影响
网络危机下的处理对政府公共管理机关危机处理模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府公共管理机关以“行业+地理分布”的危机处理模式替代了传统的“一刀切”的危机处理模式。仍以四川雅安地震的处理过程为例,在危机处理中,始终以四川省委、省政府牵头组织,供电、供水、交通、金融机构、保险机构、企业行会、红十字等慈善组织同四川省委、省政府相互协调,共同开展抗震救灾工作。4月20日,地震发生后,金融机构启动应急服务机制预案,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兴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东亚银行、渣打中国共向向四川灾区人民捐款9665万元用于救灾工作;保险业在中国保险业监督委员会的倡议下,不仅赔付了逾千万的保险金,而且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太平人寿、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泰康人寿、新华保险、中华保险、阳光保险、华安保险、生命人寿、建信人寿、友邦保险、中意人寿四川灾区人民捐款6800万元。国内各大企业也纷纷捐款,支援灾区。国家能源局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领导协调小组按照雅安电网结线图,快速部署电网抢修、电力恢复供应工作,并组织840余人的应急队伍,调集211台发电机、12辆发电车携带卫星通讯设施等赶赴灾区,协同四川省电力公司在较短时间内恢复了灾区大部分区域的电力供应。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保局紧急抽调设备、人员、试剂,科学有序开展水质安全应急监测,确保了灾区用水安全。
三、网络危机下的处理对社会公众的影响
1、网络危机下的处理使社会公众将网络作为其表达诉求的平台
网络危机下的处理使社会公众将网络作为其表达诉求的平台是网络危机下的处理对社会公众的首要的影响。社会公众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表达自己的诉求,当社会大众看到网络危机下的处理快速、有效的情况下,往往会采用各种手段将自己的诉求通过网络这个平台予以,并且有可能采取夸大其词地方法,试图引起更多民众的支持和各方舆论的支持,从而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以期尽快达到满足自己经济利益的目的。
2、网络成为公众表达参与社会管理的意愿的平台
网络成为公众表达参与社会管理的意愿的平台是网络危机下的处理对社会公众的第二个的影响。随着我国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公民受教育程度的逐步提高,使公众参与我国社会管理的热情空前提高,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为公众表达参与社会管理提供了可能,但是在民众参与社会管理途径没有得到充分拓展的情况下,网络由于其表达意愿,参与政治、经济、文化事务的自由行和便利性,成为广大网民青睐的对象,网络逐步成成为公众表达参与社会管理的意愿的平台。网络传播的开放性特点为给广大网民提供了良好的表达自己思想、规划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生活的途径,同时,网络信息传播的高速性和网络覆盖面的无限性又成为迅速控制危机的有力保证。公众通过网络表达自己参政议政意愿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同政府的“共建共治”,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没有有效建立,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途径过于单一,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管理资源配置还很不合理。同时,政府公共管理部门对网络危机下的处理的重视程度使广大网民看到了众参与社会管理可能,通过关注网络信息和参与对相关危机事件的评论及出谋划策实现自己参与社会管理的梦想。因此,网络危机下的处理对公众的重要影响之一就是网络成为了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管理、表达诉求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沈岳.新媒体在政府危机公关中的负面效应及政府对策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11
[2]张丽莉.从危机传播视角看新媒体环境下的突发事件传播[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5月31日
[3]刘嘉.新媒体介入前后危机传播比较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5月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