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气象信息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根据县级气象部门的业务需求,系统需要实现以下四个基本任务:一是要实现应用平台集成化,需要将现有各种业务系统、预警方式无缝集成到本系统中。二是要实现气象监测实时化,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辖区内各类气象要素的实时数据,区域站数据每10分钟更新一次,自动站数据每1小时更新一次。三是要实现预报服务便捷化,就是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省、市各级的指导预报,并对本地各类预报服务材料进行统一管理。四是要进一步提高灾害性天气的预警能力,能够将预报预警等服务产品自动转换成语音文件,通过短信、96121、DAB、电话主叫等方式及时给指定区域的预警服务人员,增强对外预警能力。整个系统包括前台可视化业务平台部分和后台自动化数据采集部分。前台可视化业务平台部分包含现有业务平台集成、实况数据查询、指导产品查询、预报服务产品制作、预警信息等多个功能。后台自动化数据采集包含实况数据的采集入库、指导预报产品采集和数据的简单维护。从而实现多个业务平台的集成、区域自动站资料实况监视与查询、服务产品制作及预警信息的,即建立了一个集数据采集、存储、开发、管理、分析和信息等系统功能于一体的县级综合信息平台。系统功能丰富、数据量大,需要一个庞大的数据基础,针对县级台站软硬件资源相对较弱的特点,系统采用分布式数据结构,即将数据库设置在不同的服务器中。公用数据调用市局数据库数据,如区域站实况数据,系统通过2M内网专线调取数据。其他数据则存放在台站本地的数据库,既整合了资源,提高了数据利用率,又有效地解决了县级台站资源不足,技术保障能力较弱的问题。根据数据内容的不同,数据的存放形式也有所区别,对于区域站数据、灾情信息数据、人员信息数据等以SQL数据库的形式保存,而对于预报预警等服务产品则以TXT、WORD等文本形式保存。数据采集程序自动采集实时数据存放到相应的数据库,业务平台根据需要调取数据信息,并且对部分数据进行修改、删除等操作。
2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
系统在VisualStudio2008平台中采用C#语言开发,系统数据库使用的是SQLServer2008数据库。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设计了业务平台、实况资料、指导产品、预报制作、服务对象管理、预警信息、灾情信息检索、气象灾害防御等8大模块23个子模块,以菜单形式分布在平台主界面上。
2.1实况查询模块设计
实况查询模块主要功能是查询自动站和区域站的实时观测数据,包括表格方式查询和图形方式查询两个子模块。本模块融合了GIS技术、信息技术、数据挖掘技术、OLAP技术、分布式存储计算技术、Internet技术、网络传输技术、WebService技术、信息流模型技术等一系列先进技术,为推动气象部门全方位信息化而提供的整体应用系统和全程解决方案。表格查询模块利用2个comboBox控件获取查询区域和查询要素,2个dateTimePicker控件获取查询的起止时间,使用访问组件远程连接市局区域站数据库,执行SQL查询命令,查询满足条件的数据记录,按照程序设定的格式,填充到dataGridView表格控件中。为了便于用户操作,程序提供了多个筛选条件,用于查询指定级别的要素数据,并设置了快捷查询按钮。同时模块中还增加了数据导出功能,能够将查询结果导出到word文档,使用户能够方便快速地制作气象服务产品。实况数据图形方式查询模块采用C#+SQL2005+MapInfo2005应用开发模式,在.NET框架下开发组件式GIS,遵循气象数据信息采集气象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建立气象数据GIS空间分析地图形式显示的流程来实现。根据气象自动站所采集到的数据经过质量控制以及分析处理后,建立气象数据仓库,利用C#开发工具与Mapinfo控件提供的各类数据接口,用SQL命令从基础气象数据仓库中查询出经过筛选的满足空间数据条件的结果,其中包括区域选择、经纬度、要素选择时间段和雨量或者温度等级筛选条件等,从而获取到创建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所需要的数据,然后建立相应的空间数据集;利用MapControl控件加载图形信息,首先加载湖南的shape地图库,然后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把各个气象要素结果作为一个个layer分层叠加在地理信息系统图上,用图形的方式显示查询各个气象站点的实时数据。这样,就实现了用图形的方式显示查询的各个气象站点实时数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把气象数据作为一个图层导入GIS系统,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建立基于对该类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气象业务系统。
2.2服务对象管理模块设计
服务对象管理模块用于对预报预警服务对象的信息进行添加、删除、修改和电话号码导出等管理。系统开发初期,采集了辖区内各乡镇(含村组)、水库、学校等部门负责人姓名、电话、工作单位、所在乡镇等联系信息,输入到本地服务器中新建的服务对象信息库,利用SQL查询命令查询指定乡镇、指定部门的负责人联系信息。随后建立filestream文件对象,并指定字符编码方式,就能够将查询的电话号码导出到TXT文件中,便于利用各种方式对不同乡镇、工作单位的人员与之相应的预警信息。
2.3预警信息模块设计
预警信息模块包含系统集成和语音合成两大部分4个子模块,系统集成部分就是将现有的短信平台、DAB平台、电话主叫平台等信息系统集成到本平台中,用户点击菜单选项就可以直接打开相应的信息平台。语音合成模块是利用TTS语音合成技术将预警信息转换为音频文件,用于电话主叫服务。TTS技术本身原理十分复杂,但是微软的Mi-crosoftSpeechSDK5.1开发包提供了TTS语音引擎接口,这些SDK主要包括语音应用程序编程接口SAPI和微软语音识别引擎及微软语音合成引擎;可以通过编程语言灵活将其中的“类”应用到编制的程序中。SAPI的TTS都是通过SpVoice对象来完成的。SpVoice类是支持语音合成(TTS)的核心类,通过SpVoice对象调用TTS引擎,然后按SpVoice的Speak()方法中指定的两参数Text和Flages方式进行朗读,最后只将语音输出到一个音频文件,这样就完成了文本文件到音频文件的转换。
2.4灾情检索模块设计
灾情信息检索模块包括历史灾情资料检索和灾情资料入库2个子模块,系统设计建立了灾情信息数据库,将全市历史灾情普查数据导入数据库中,灾情检索子模块根据指定的年份和灾情种类,查询满足条件的灾情信息。灾情资料入库子模块用于输入灾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种类、天气实况、灾情损失等信息,将灾情信息添加到数据库中。系统提供了两种入库方式,一是将灾情普查数据EXCEL文件批量导入数据库,需要创建一个DataSet对象,先获取EXCEL的数据导入到DataSet中,再把dataset中的数据库insert到数据库;二是手工输入单条灾情信息各项内容,用in-sert命令直接插入数据库中。
3小结
1.1作业指挥端省级指挥中心利用固定公网IP光纤专线架设作业指令服务器,并构建中国移动GPRS分组交换网络,省、地、县三级指挥中心之间通过气象系统内部网络连接并交换数据,三级指挥中心的指令均通过省级指挥中心的作业指令服务器下发。
1.2作业前端作业前端属于专制的移动短信和GPRS集成型通讯设备,采用嵌入式开发,整个作业指挥以信息指令为主,语音通话为辅,作业指令采用GPRS通道,语音采用移动电话通道。系统能一边充电一边使用,如果停电能坚持12小时,七寸触摸式屏幕,汉字输入采用手写方式,数字采用点击方式,开机时通过连接作业指令服务器进行校时。作业前端系统的每一步操作在三级指挥中心均有实时显示,并且系统有计时功能,一旦达到作业结束时间,作业前端会发出声音,此时炮站必须马上停止作业,并点击确认“作业结束”回复。如果再过两分钟炮站还没确认,前端“作业结束”确认功能将被禁止,省级调度中心将其列入黑名单,不能再申请作业,直到各级指挥中心次日重新核查后由省级指挥中心批准才能重新启用。作业前端实行密码保护,参数设置包括三级指挥中心的电话号码、通讯网络参数以及作业炮站的编号和名称等。作业前端不能任意拨号或发信息,只能和设定的三级指挥中心进行联系。基本功能如下:(1)指令显示:作业前端显示指挥中心发来的信息,系统根据收到的作业指令信息的不同类别持续发出不同的声音,民兵听到后通过点击“确认”让指挥中心得知指令已经下达。(2)作业上报:作业前端向指挥中心上报信息,上报格式相对固定,民兵只需要进行数字和选择的操作。(3)语音通话:作业前端接听某级指挥中心的电话或打电话给某级指挥中心。前端系统软件模块化设计,包括引导程序、嵌入式WinCE操作系统、图形界面、TCP/IP协议、设备驱动程序和作业执行软件,同时采用实时多任务编程技术和交叉开发工具技术来控制功能复杂性,简化应用程序设计,保障软件质量和缩短开发周期。
2设计思路
系统根据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流程和技术要求,采用高级程序语言进行编程设计,建立各功能模块和数据库信息管理软件,形成业务标准化的省地县作业指挥、调度及安全监控流程。系统分为公网和内网两个部分,公网部分主要针对作业指挥端和作业前端需要交互的作业指令进行控制和筛选,内网部分主要针对作业过程在指挥端的显示以及统计数据的挖掘,另外,中心数据库设计实现两个部分之间的数据交互和管理。指令服务器将从内网传输来的作业信息进行过滤,剔出错误的和无关的信息,并把经过滤的信息进行拆分、编码,并传递给数据储存模块,定时从数据储存模块取得待发送数据,并对其编码以后再通过公共通讯网发送到相应的炮站。作业指挥。省、地、县三级指挥中心的信息通过中心数据库同步获取和显示,使用同一套指挥端软件,依据用户权限等级实施对炮站的操作,指挥端软件可读取多普勒雷达体扫数据,并为TWR-01型天气雷达局地作业预警系统设置接口,使县级指挥中心能很好地发挥作业指挥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如遇特殊情况,省、地两级也可直接进行作业指挥。指挥系统建立在计算机辅助指挥的基础上,依托于高速公共信息网络通讯,使用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和数据储存、分析技术,进行全省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调度指挥及安全监控。指挥中心依据天气分析和雷达监测预警系统,当可能出现或已出现大范围活动的天气系统时,实时给出全省范围内的灾害预警区域和可作业区域,并启动连续跟踪监测,同时指示相应指挥端或作业前端、进入相应作业类型、预备等级。作业调度。省级调度中心掌握作业时间的批准权限,作业先由地县指挥中心根据预警发出申请,然后省级调度中心向空管部门提交,空管反馈后省级调度中心打开地县指挥中心的时间权限,地县指挥中心再向炮站作业前端发送。安全监控。前端设计主要考虑作业信息的智能提示。所谓智能提示就是将经过科学设计的规范作业流程嵌入作业前端系统设备,当作业炮站收到指挥中心发来的作业指令后,作业前端系统会自动进入作业流程的相应环节,并用声音和文字直观地提示作业人员进行反馈操作。作业流程完成后,相关操作信息会完整地记录在前端设备中,便于作业人员回报具体的实施数据。作业上报。为节省连续作业的时间,只要炮站确认“作业结束”,各级指挥中心便可再次为其申请作业,但每一次作业遗留下的上报工作必须在天气过程后进行回复,作业前端有炮站上报的功能,操作主要是数字和选择一些固定的选项,民兵填选妥当以后点击“作业上报”按钮,然后由地县指挥中心进行审核后入库。
3系统实施
本系统通过引进具有移动通信和计算机处理功能的通讯产品,开发能够完成作业受令、请求、报警,以及信息反馈的炮站作业前端系统,并以炮站作业前端系统为核心构建三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调度及安全监控平台,建立科学规范的业务技术体系和有效的、合理的作业流程,并通过研制炮站作业信息系统逐步提升全省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的自动化水平。作业前端。掌握研制炮站作业前端的核心技术,确定样机具体功能和指令细节。汛期中在标准化建设相对较好的地区进行样机测试,获取关于运行稳定性和可操作性的第一手资料,并收集各方意见和建议。汛期后集中技术力量对设备软硬件进行针对性完善和改造,总结经验,提出技术升级计划。作业指挥端。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与相关单位联合开发作业指挥端软件,源代码公开,遵循开放式宗旨,省级指挥中心和省级调度中心依托项目进行网络建设,地县指挥中心在贵州气象省地专线基础上建设。保障措施。省、地、县提供系统所需的计算机,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运行和维护,炮站能够被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具有相应的测试场地,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提供技术指导。
4结束语
论文关键词:创新产出;影响因素;空间计量
在我国地区科技发展过程中,专利创新影响因素的空间关联机制不容忽视。专利创新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在地理空间上是否存在依赖性?影响因素对创新的空间贡献度有多大?定量研究这些问题对制定我国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
国外使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专利数据的研究较多,如Anselin等研究教育和科研投入对创新的重要作用,他们建立了知识生产函数并利用美国的数据进行了空间实证分析…。
创新的内在影响因素和相互作用在不同的文献中有不同的看法。除了教育和科研投入外,Simon认为每个个人有相同的机会发现新的技术,在历史的任何时刻,是人口的数量决定创新的数量。“干中学”模型认为知识是经济生产活动的副产品。在国内,使用空间计量方法的论文较少。吴玉鸣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了我国省域的研发和创新。
针对我国专利数据的特殊性,结合已有成果,本文在考虑空间相关的基础上,利用我国大陆31个省市区的2004与2006年相关数据分析经济状况、人口、高校毕业生数等因素对创新能力的影响。
1创新产出及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
1.1模型的建立与指标的选取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Romer,Grossman和Helpman的研发模型将新思想的生产视为投人研究的资本、劳动力数量L和技术水平A的函数,其函数为柯布一道格拉斯形式:
其中,t为不同的时期,dA为知识的增量,B为转移参数,为参数。实际上,投入研究的资本K和人力L是不好衡量的。科研投入不足且大部分的专利创新并非来自科研投入。获得经费支持的部门,申请专利的比例也不高大部分科研成果以、成果鉴定等形式公开。因此使用科研投入来解释创新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采用更广义的科研投入,即GDP替换K,这一替换也符合“干中学”原理,PGDP是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换算为当年实际值。同样,由于创新主体分布的广泛性,即创新主体不局限于专职的科研人员,因此用人口数POP替换。这一替换也可以从simon的人口数量决定创新数量的理论中找到依据。
知识的存量水平,A更不易衡量,不少文献并没有直接考虑知识的存量水平,而以教育投入来间接体现知识存量水平的作用,理由是知识存量水平通过教育转移到生产者身上,作用于新知识的生产。但是,使用教育投入来体现知识存量水平的作用同样存在问题。因为我国高校存在庞大的行政后勤管理人员,且由于院校条块分割和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导致浪费、专业和课程设置不合理等原因,相当多的教育资源并没有用于知识的创新。更好的方法是选择受教育的人来体现知识的存量水平,因为知识最终由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来携带并进行创新活动。本文用高校毕业生数EDU来衡量教育的发展程度,也体现了知识的存量水平转移到新知识生产上的程度,以之代替A,于是模型变为
模型两边取对数,LZSQ为专利授权数,代表知识的增量水平。考虑创新的滞后性,本文创新的影响因素滞后二期。创新产出用2006年的专利创新,影响因素用2004年的高校毕业生、人口数量、经济增长。
创新能力在省域之问存在相互作用,如甲省培养的学生,可以流动到乙省从事科研活动;甲省的某项专利,它的思想可能激发乙省的另一个创新;甲省的经济发展,也可以带动邻省的创新活动。因此,在研究创新活动时,不考虑空间相关是脱离现实的。
1.2空间计量结果与分析
1.2.1计量结果。首先计算3l省市区的专利授权(LNZ.LSQ)、高校毕业生(LNEDU)、人口数量(LNPOP)、经济增长(LNPGDP)的Moran指数分别为0.3355、0.3086、0.2434、和0.3501,Moran指数的正态统计量值均大于正态分布函数在0.0l水平下的临界值(1.96),说明全国各省域的专利创新和高校毕业生、人口数量、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布并非表现出完全随机状态,而是表现出相似值之间的空间集群。
空间自相关检验结果表明,对有关中国专利创新和影响创新相关因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传统研究的思路只从时间维度出发,忽视空间维度的相关性和异质性,在理论上存在严重不足,与创新和影响创新相关因素现实不符。有必要在进行专利创新及其影响相关因素研究时考虑纳入空间依赖性的空间计量经济模型进行估计。为了比较,先给出了OLS估计结果,见表1。
以下给出了Moran指数检验、两个拉格朗日乘数来判断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SLM和SEM的形式,利用极大似然估计(ML的参数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比较表1和表2中的检验结果发现,空问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的拟合优度检验值均高于OLS模型,而且比较对数似然函数值LogL、AIC和sc值就会发现,在OLS、SLM和sEM中,SEM的LogL最大,而AIC和SC值最小,故SEM模型相对更好一些。由此可见,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作为对忽视了地理空间效应的经典回归模型的修正,消除了模型的空问自相关。用OLS估计SLM和SEM模型是有偏误的或不一致的,基于OLS法的经典线性回归模型由于遗漏了空间误差自相关性而设定的模型不够恰当。而使用ML法估计的SEM和SLM模型与OLS估计相比较,SEM和SLM消除了模型的设置偏误,结果更为准确、更加可信,是正确的模型设定形式。
1.2.2结果分析
(1)高校教育影响区域创新。高校毕业生的弹性系数显著地为0.3135,大于传统OLS模型中的0.2698,说明人才空间流动在创新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系数不很显著,说明两个问题:高校教育的作用尚未发挥到最好;高校教育有较强的空间扩散性。由于专业、课程设计,培养目标和社会导向等方面的缺陷,高校毕业生从事创新活动的并不多,如大学生中普遍存在英语、经贸管理学习热和公务员考试热等现象,惟独没有科学研究热;热衷于坐办公室当管理,不愿意到实验室当研究人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现实社会中太多的资源集中于管理者,大部分的专家和研究者只是从属人员,成不了主流。
(2)人口及人口流动对创新的空间效应。在普通OLS模型和空间OIS模型中,人口的系数为令人疑惑的负号。负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创新不是由人口基数,而是由人口的质量决定的。如英国在工业化时期人口并不多,1851年英国在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向全世界宣告它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化国家时,人口只有1000多万,我国同时期人口约4.3亿,但是英国的创新明显强于我国。我国的中部地区人口基数较大,但存在人才流失问题。直辖市人口远低于普通省份,但却是创新密集地区。因此,三个模型对人口基数的回归出现了显著的负号。空间OLS虽然体现了人31跨地区的作用,但对于包含大量非流动人口和多种文化层次的人口基数来讲,在本地的作用尚未能体现,跨地区作用更难于体现。
(3)经济增长对提高创新能力的空间影响。在空间截面模型中,PGDP的弹性系数为1.6823,大于传统OLS模型中的1.6011,说明GDP的作用有一定的空间扩散性;PGDP的符号在三种模型中都为正,说明GDP对创新的影响是稳定和有效的。GDP对创新显著且稳定的影响证实了“干中学”的观点,即知识的生产是物质产品生产的副产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创新水平高。实际上增长后的产值反过来可以作为研发的投入,具有反作用。
2结语
区域创新由于知识传播以及人才流动等原因,存在空间相关,传统的计量分析方法可能导致错误的结果。空间计量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人口、经济增长、教育发展水平是专利创新的显著决定因素。
高校教育有正的影响但不显著,说明高校教育对创新的作用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和教育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造成前一现象的原因是大学生具有更强的流动能力且这种流动是有益的。后一现象的原因是高校教育专业课程设计、培养目标欠合理和重官商轻科研的社会导向。
关键词:新税收制度;建筑业;应对
2009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中国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新《暂行条例》、新《实施细则》),原来关于建筑业营业税的规范性文件已失去了法律效力,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依各自的权限于2009年上半年相继下发文件对原有文件进行清理。
相对于1994年1月1日施行的老《暂行条例》和老《实施细则》,新《暂行条例》、新《实施细则》在建筑业营业税政策作了重大调整,其中最主要的是调整了建筑业营业税的计税依据,相当一部分建筑业的纳税人不能系统掌握新条例的政策精神,从而面临较大的税收风险。对建筑业来说,应当重点关注以下五大税收政策变化:
1从事货物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在提供建筑业劳务过程中使用自产的建筑材料及安装设备的,应当就货物和劳务分别缴纳增值税和营业税
新《实施细则》第六、第七条规定: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应税劳务又涉及货物,为混合销售行为。对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包括以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为主,并兼营应税劳务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在内)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货物,不缴纳营业税;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提供应税劳务,缴纳营业税。但以下两种情况除外:①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同时销售自产货物的行为;②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从新《实施细则》的规定可以看出,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同时销售自产货物(属于列举的范围)的混合销售行为,应当分别核算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和货物的销售额,应税劳务的营业额缴纳营业税,货物销售额缴纳增值税不缴纳营业税。这比旧规定少了资质和合同签订方面的要求。根据国税发[2002]117号文规定具备建设行政部门批准的建筑业施工(安装)资质,且签订建设工程总包或分包合同中单独注明建筑业劳务价款的纳税人,才能按混合销售分别纳税。
对于《实施细则》的规定可以这样理解与把握:混合销售行为的流转税不是“一刀切”,既不是一律全额征收增值税,也不是一律全额征收营业税。建筑业的纳税人,不论是否有建设资质,在计征营业税时,均不包含货物的销售额,在计征增值税时,均不包含建筑劳务收入。所以,存在混合销售行为的建筑业纳税人,应设置不同科目,将工程项目中的应税劳务收入和应税销售收入分开核算,按各自税率分别计提与缴纳营业税、增值税,避免核算上的错误加重自身税收负担,并给企业带来纳税风险。
2工程总承包人不再是营业税的法定扣缴义务人,总承包人按扣除分包价款后的营业额差额纳税
老《暂行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建筑安装业务实行分包或者转包的,以总承包人为扣缴义务人,而新《暂行条例》将些项内容删除。新《实施细则》第五条第二款的规定:“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第六条规定:“取得的凭证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该项目金额不得扣除。”
这是对建筑业总包人的税务规范。新《暂行条例》在纳税义务方面已经解除了工程总承包人的法定扣缴义务。建筑业的总包人不再被法定为分包人的扣缴义务人,省去了代扣代缴税款环节,由分包方自行于劳务发生地缴纳税款。总包方差额纳税的方法在老《实施细则》也有相应的规定,前提都是取得合法凭证。所不同的是新《实施细则》规定只有总包方发生分包业务可以差额纳税,其他企业的再分包业务应按取得收入全额缴纳营业税,因为转包属于法律禁止的行为。新《实施细则》还删除了老《实施细则》对“转包”的相关规定。
为应对上述税收政策的变化,建筑企业应加强分包合同的管理,约束分包方层层再分包行为;应加强发票管理,监督分包企业及时开票,已进行分包结算的要确保取得分包发票,以便取得合法凭证进行差额纳税。此外,作为总包方的建筑企业,在理顺下游分包方的业务的同时,要处理好向建设方开具总包发票的金额及税款计算问题,防止出现不合理开票现象。例如总包工程款为100万元,其中分包为40万元,如何开具发票更合理?正确的处理模式应为:总包人向建设单位开具100万元的发票进行工程结算,分包方向总包方开具40万的发票进行分包工程结算,然后总包将分包开来的发票进行营业额抵减并申报纳税,也就是说,总包开100万元的发票,但计税依据只有60万。
3工程总承包人全额纳税后,分包人或转包人仍应当就分包或转包收入缴纳营业税或增值税
新《实施细则》规定:未提供分包人或转包人发票的工程总承包人应全额申报缴纳营业税,但总承包人的纳税并不能抵销分包人或转包人的应纳税款。提供建筑劳务的分包人或转包人仍应按营业税法规定,就其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所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依法申报缴纳营业税。
这是对上述第二点变化的延伸与强化,主要是对建筑业分包人进行规范。通过总分包间的业务关系,用总包单位的利益来约束分包单位合法取得发票,堵住税收漏洞。
为应对税收政策的这个变化,作为分包方的建筑企业应严格执行主管税务机关对于分包发票开具的规定,防止开具的分包发票不规范被总包单位拒收,既影响工程款的结算又造成税款损失。作为总承包方的建筑企业在结算时应认真审核分包发票的各项信息内容,特别是工程项目信息内容,防止取得不能抵扣的分包发票。例如,河北省地税机关要求从2010年4月1日,超过50万元的工程项目要进行项目登记,生成全省唯一的15位数字组成的工程代码。若该工程存在分包,则分包单位必须在该登记项目下注册,在上述15位代码基础上再生成4位数字组成的工程代码,用来代表分包信息。总包单位取得的分包发票如果不符合上述规范,将不能抵扣,全额纳税。
4建安企业外购设备计征营业税时,不允许从计税营业额中扣除
原政策即《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6号)规定:“通信线路工程和输送管道工程所使用的电缆、光缆和构成管道工程主体的防腐管段、管件(弯头、三通、冷弯管、绝缘接头)、清管器、收发球筒、机泵、加热炉、金属容器等物品均属于设备,其价值不包括在工程的计税营业额中。其他建筑安装工程的计税营业额也不应包括设备价值,具体设备名单可由省级地方税务机关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列举。”也就是说,对列举范畴内的设备,不论是由建设方提供的还是由施工企业购买的,均不组成承包人营业税的计税营业额。而新的《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只有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不征收营业税。由施工方提供外购设备的,属于混合销售行为,应根据新《实施细则》第六条的规定来处理。
为应对税收政策的这个变化,建筑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应加强与建设单位进行沟通,讲解税收政策的变化,在不影响甲供材料总金额的情况下,争取让建设方多提供设备,少提供消材,以获得最大的税收优惠。
5预收工程款发生纳税义务
对于建筑安装业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财税主管部门先后下发过两个文件进行明确:一个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征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第159号),另一个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建筑业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177号)。财税[2006]177号文规定,建筑安装合同中明确规定付款(包括提供原材料、动力和其他物资,不含预收工程价款)日期的,按合同规定的付款日期作为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对预收工程价款,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工程开工后,主管税务机关根据工程形象进度按月确定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而新《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五条规定:“纳税人提供建筑业或者租赁业劳务,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即从2009年1月1日起,建筑施工企业尚未开工时收到的预收款项以及开工后收到的预收工程款,在收到的当天即发生纳税义务。
为应对税收政策的这个变化,建筑企业应改进营业税的提取计算方法,在计算确认本期应纳税营业额时,增加考虑本期新增的预收款,并注意抵减前期已经计算缴纳营业税款但在本期确认为收入的预收款。
参考文献:
[1]李明.《新税制下建筑业纳税会计与纳税筹划》.中国市场出版社.2010年.
关键词:项目管理;薪酬;制度
湖南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创建于1958年,属国有大型综合施工企业,公司主要从事机电安装、房屋建筑、市政工程的施工,在全国各地有20多家分支机构,公司组织架构自下而上由项目部、分公司、总公司构成。从湖南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项目薪酬设置情况看,对职位和级别的高低比较重视,而对技术要素、劳动要素参与分配的重视程度不够,且较难兑现。对普通员工,尤其是项目经营者和核心骨干的长期激励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方法,没有建立利益共享的机制,很难使员工为企业长远利益着想。
一存在的问题分析
1、薪酬缺乏竞争性
薪酬是企业对它的员工给企业所做的贡献,包括他们实现的绩效,付出的努力、时间、知识、技能、经验和创造的相应回报。薪酬的一个最基本原则就是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性。从内部公平性来看,薪酬结构的设置还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薪酬模式,基本上还是岗位技能工资制度。项目经营者的薪酬与项目普通职工的平均收入差距远远低于国内其它同行标准(一般在3倍左右,而国内其它同行一般在5倍左右)。核心员工、关键员工与普通员工的薪酬差距较小(基本没什么差距),激励作用很小。项目作业的工作场所一般都在离城镇较远的地方,工期紧,经常存在节假日加班情况。由于生活环境条件差,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少等原因,使得职工的相对可支配收入显得更少。
2、没有充分考虑项目环境的差别,对项目完成前后的薪酬衔接考虑不充分
施工项目管理的一个大特点就是工作环境差别大(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项目本身)。有的项目在城镇,无论物业生活条件或者精神生活条件,相对来说较好,有的项目在偏远的山区,交通不便利,甚至不通水,不通电,条件极其不好。所以劳动环境差别相当大。另外,对项目本身来说,项目工程量有大有小,工期有长有短,对项目作业者,尤其是经营者来说,完成一个项目所付出的努力是很不同的。
施工项目一般在开工的前后期工作任务小,而在中期工作任务大。所以项目薪酬的设置应考虑工作本身的阶段性特点。固有的薪酬结构对项目完成前后的薪酬衔接考虑不充分,一旦薪酬标准定下,从项目开始到结束都是这一个标准,降低了薪酬的激励作用。
3、部分岗位工资水平与市场价位脱节
目前该公司项目薪酬结构在工资水平方面,表现出“一高一低”的现象:即低级职位是领先型。一般职位的员工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劳动力市场价位。而中高级职位是落后型。关键、重要职位员工的工资水平普遍低于劳动力市场价位。如图1所示(人民币元/月)
4、项目经营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起不到激励作用
项目经理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项目经理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决策能力的大小、约束和激励机制是否有效,将直接决定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及成本的大小、好坏,甚至影响到整个企业的信誉和效益。不能把经营者等同于一般的员工或管理者。
按照薪酬理论责权对等的原则,应对项目经理实行有别于其他人员的薪酬制度,体现出薪酬的激励性。但我们从前面企业对项目的薪酬分配方案中可以看出,项目经理的薪酬设计并没有完全与项目经理的贡献大小和所应承担的风险对应,这主要体现在项目经理的年薪总额太低,只有普通员工的2.5—3.5倍,显然与项目经理的贡献不成比例。虽然,公司对项目经理的工资设置依据了项目的大小来制定标准,但是工资标准制定的来源是在控制工资总量的前提下,这只是体现出了一种控制功能而非激励功能.
5分配方式仍然比较单一,收入差距过小,不能完全反映个人能力
岗薪工资制的分配方式重点突出岗位劳动要素的作用,而在对项目人员不同性质岗位的薪酬设置时,对于操作岗、管理岗、专业人员采取了基本统一的薪酬设计模式。结构基本相同,形式单一。公司的工资曲线是趋于平滑的,关键岗位和普通岗位、优秀员工与普通员工之间的薪酬差异小于工作本身的差异。它是引起关键劳动岗位、优秀员工不满和没有积极性的原因之一。
6.薪酬设计及运作中缺乏沟通.导致结果公平与程序性公平问题并存
公司对项目薪酬制度的制定或薪酬制度的改革措施主要依据其上级的薪酬分配政策,除效益工资外,项目部自主制定的权限相当有限,大多数只是被动执行而已。而对于效益工资的分配政策的出台更多的是单位领导和薪酬管理部门的事,而普通员工包括基层管理者只能被动地接受既定的方案,没有发言权,也不能对薪酬政策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造成了基层员工对于企业薪酬制度的不了解、不理解。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1、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
薪酬制度作为整个企业管理制度中的一环,它既是企业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企业其它制度的影响。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现代企业薪酬管理制度,要求企业管理制度在各个方面都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就该公司来说,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2、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不够先进
公司同其他许多企业一样,虽然在理论上认识到“人”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并不真正重视。在薪酬设计方面,更多的是沿用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资设置理念,既把薪酬简单的看成一种劳动所得和保障因素,没有意识到薪酬可以作为一种激励因素。尤其是没有把企业的重要人才,如一线的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当作资本来看待。具体体现在薪酬的设计存在着“平衡”的思想,各个岗位薪酬设置的高低也缺乏真正的论证,更没有职工的参与。
许多员工,尤其是对企业薪酬分配起决定性作用的人员对薪酬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按劳取酬,不能够理解和接受重要岗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能根据实际作用的大小提高到合理的水平,这给薪酬改革带来了巨大的阻力,有些很好的方案制定了也不能很好实施。这样的结果使一些贡献比较大的员工、核心员工失去了积极性。
另外,该公司的薪酬管理整体上仍然是“粗放”管理,已经不适合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建筑市场,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引进一些现代薪酬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3、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项目薪酬分配体系.
一个工程项目一般需设各种岗位十多个,每个岗位的劳动强度,复杂性及责任大小各有不同,而该企业对这些项目普通员工岗位的工资界定只是泛泛的一个标准,比如高于70元/天等等,而没有真正的对这些不同的岗位进行评估而作出比较切合实际,且能起到激励作用的工资标准。造成很大一部分劳动强度大,责任重的岗位无人问津,而一些简单的工作岗位却人满为患。
当然,要对这些岗位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体系并且用于实践是有很大挑战性的系统工程。只有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才能使薪酬制度逐渐趋于合理。
4、忽视项目本身的环境差别对薪酬的影响
公司每年完成的施工产值都在28个亿左右,大大小小的项目部一般在200个左右,这些项目部又分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各个项目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有的在繁华的市区,有的就在崇山峻岭之间,有的甚至在偏远地区之中。环境的不同,造成同一种工作岗位完成同样的工作所付出的劳动也有所不同。所以,项目岗位工资的设置也应该考虑环境因素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