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调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海洋经济调查技术框架的构建是海洋经济调查工作的核心内容。海洋经济调查技术框架是以《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为根本,延伸形成《主要海洋产品目录》,并在产业分类和产品目录两者基础上建立《涉海法人单位名录》,进而研究设计不同方面的技术方法(见图1)。海洋经济调查技术框架的主要技术点包括5个,即涉海法人单位清查、调查员选聘培训、调查制度设计、调查方法设计、调查数据审核[1]。
1.1涉海法人单位清查
涉海法人单位清查技术主要包括四类选取渠道、四种核实方法、四个清查手段。四类选取渠道是指涉海法人单位的选取可以从四个方面获取基本信息作为单位清查底册,分别为统计部门单位名录、工商部门注册资料、企业单位公开信息、专业咨询公司资料。四种核实方法是指采取产品核实法、服务核实法、空间核实法、项目核实法等对单位是否涉海进行核实。产品核实法是指企业生产的产品是以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为原材料,或者直接应用于海洋和海洋开发活动;服务核实法是指从事海洋开发、利用、保护服务的活动,或者从事海洋科研、教育的活动;项目核实法是指单位承担过海洋工程建筑项目,或者单位是统计部门统计报表制度中海洋工程建筑项目的承担单位;空间核实法是通过涉海法人单位的空间定位进行核实,即通过单位是否占用岸线进行核实。四个清查手段是指通过电话咨询、网络检索、座谈交流、走访调研等手段对单位是否涉海进行清查。
1.2调查员选聘培训
调查员选聘培训方法主要包括四类选聘渠道、两种培训方式。四类选聘渠道是指从地方海洋统计联络员、地方统计调查队工作人员、单位填表人员、公开招聘人员四种类型人员中选聘海洋经济调查员或调查指导员。两种培训方式是指全国统一培训和逐级培训。全国统一培训是由国家统一对各地区所有调查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量大,但培训效果较好;逐级培训是分级组织对调查员或调查指导员进行培训,各级培训量小,但培训质量难以保证。
1.3调查制度设计
调查制度设计主要包括三类调查内容、五种调查途径。三类调查内容是指海洋经济的调查内容,包括主要调查内容、辅助调查内容、其他调查内容三方面。主要调查内容侧重生产投入、生产经营、生产能力等;辅助调查内容侧重海洋科技、海洋教育、海洋综合管理、海洋服务、海洋文化等;其他调查内容侧重空间信息、产品价格、民生等。五种调查途径是指海洋经济调查数据的来源,包括基层调查、部门调查、问卷调查、实地调查、文献书刊检索查询。基层调查主要是从涉海法人单位取得调查数据;部门调查主要是从有关涉海部门现有定期和专项统计制度取得调查资料;问卷调查主要是从涉海就业人员取得调查资料;实地调查主要是调查人员通过走访、观察等直接搜集调查资料;文献书刊检索查询主要是从有关文献书刊,例如地方统计年鉴、有关书籍报告等取得调查资料。
1.4调查方法设计
调查制度设计主要包括四种调查方法。四种调查方法是指取得数据的方法,包括全面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2]。全面调查主要应用于总体数量不多的调查对象,逐一开展调查;抽样调查主要应用于总体数量多的调查对象,可以通过调查样本推断总体;重点调查主要应用于某个指标在总体中占较大比重的调查对象;典型调查主要应用于某个指标在总体中具有代表性的调查对象。
1.5调查数据审核
调查对象审核主要包括四个审核方面、三级审核要求。四个审核方面主要包括完整性、规范性、平衡关系、逻辑关系。完整性审核主要是指调查表内容要填报齐全;规范性审核主要是指调查表要签字并加盖印章;平衡关系审核主要是指调查表各种平衡关系准确无误;逻辑性审核主要是指调查数据不存在逻辑错误。三级审核要求主要包括调查员审核、地方调查机构汇审、全国汇审。调查员审核主要按照调查表式审核填报资料的完整性和平衡关系等;地方调查机构汇审主要从逻辑性方面审核调查数据的合理性、可信度等;全国汇审主要审核调查资料规范性和数据衔接性等。
2海洋经济调查技术的应用和存在问题
在全国海洋经济试点调查中,对海洋经济调查技术进行了应用,以检验其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通过总结试点应用中暴露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完善海洋经济调查技术。
2.1调查技术的应用情况
通过海洋经济试点调查,检验了涉海法人单位清查技术、调查员选聘培训方法等技术点,同时测试了海洋经济调查填报系统软件的功能,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海洋经济详查奠定了基础。
2.1.1涉海法人单位清查建立涉海法人单位名录是海洋经济调查工作的先导,是调查表发放的基础。海洋经济试点调查从统计部门共取得41.6万个单位,核实后的涉海法人单位4.6万个。
1)从统计部门单位名录提取效率最高
各地区全部是从第二次经济普查基本单位名录中获取单位信息的,都未从其他渠道获取单位信息。原因在于,统计部门名录集工商、税务、编办、民政等部门的单位名录于一体,五年一次的经普单位名录全面、信息完整、标准统一、更新较快,而其他渠道单位不全,需要互相比对,信息不完整,难以识别是否涉海。
2)产品核实法和服务核实法实用性较强
各地区主要应用了产品核实法、服务核实法对涉海法人单位进行核实。部分地区采用项目核实法核实海洋工程建筑企业,采用空间核实法核实海洋电力企业。此外,提出了管辖权限和涉及行业核实法,实现了核实方法的创新。
2.1.2调查员选聘培训
各试点地区结合本地区海洋产业情况,总共选聘了5000人作为调查员,其中超过80%的调查员接受了培训。
1)以单位填表人作为调查员效果最好
选聘的调查员中,来自地方海洋部门600多人,来自地方统计部门200人左右,来自涉海法人单位近3000人,来自社会公开招聘300多人,来自乡镇、街道、社区等基层部门近1000人。从涉海法人单位中选聘调查员占全部调查员人数的58%,是调查员选聘的主要来源,涉海法人单位人员既是调查员,也是填表人,一方面掌握本单位情况,有利于提高填报率,但另一方面,人员众多,组织难度大,培训量大。此外,各试点地区都增加了乡镇、街道、社区等基层部门的人员作为调查员,占全部调查员人数的20%,这类人员熟悉当地单位分布,提高了调查填表的工作效率;部分人员参加过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具有一定经验,较易与单位进行沟通。
2)采用逐级培训方式成效明显
试点调查主要采取逐级培训的方式。首先是国家对试点地区调查人员进行培训。其次是地方培训,由各试点地区海洋部门和统计部门组织对下级调查人员和填表人员进行培训。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培训人数、分担培训工作量、缩短培训时间、分类细化指导。接受国家组织培训、获得证书的人数只占全部接受培训人数的13%,其余人员是由试点地区自行组织培训的。因此,地方机构是培训的主要力量,地方培训的效果良好对于保证调查方案、制度等完整地向下推行至关重要,同时影响着海洋经济调查数据的填报质量。
2.1.3调查制度填报各地区向调查对象发放调查表和调查问卷,获取海洋经济调查数据。
1)从基层单位采集数据,地方统计部门配合十分重要
海洋经济试点调查采集的统计资料主要来源每个涉海法人单位,因而就需要涉海法人单位积极地配合调查。试点调查实际情况表明,地方海洋部门与地方统计部门联合开展,密切配合,对于提高填报率具有重要作用。
2)以全面调查为主,组织方式是关键因素
海洋经济试点调查是以全面调查为主,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为辅,而地方海洋部门单独开展调查难度很大。试点调查实际情况表明,由政府主导海洋经济试点调查的地区,无论从调查资料采集程度,还是调查数据的填报质量都较高。
2.1.4调查数据审核
各地区按照四个审核方面、三级审核要求,组织了有关人员对调查数据进行审核。
1)四个方面审核效果较好,填报不全是突出问题
各地区结合各自的调查组织形式,采取多种方法开展数据全面审核。在审核过程中,主要发现了填报不全、未签字盖章、平衡关系有误、逻辑关系有误等问题。其中,突出问题是填报不全,其次是平衡关系有误。
2)三级审核要求基本实现,调查员审核有待加强
海洋经济试点调查按照三级审核要求进行逐级审核,各级基本完成了数据审核任务。部分地区增加了调查指导员审核和涉海部门审核的级别,有利于提高调查数据的质量,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可比性。
2.2调查技术存在的问题
由于海洋经济调查涉及行业范围大、技术要求高,内容之广,难度之大,难免在实践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和不足,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调查技术。
1)涉海法人单位清查核实方法需要细化
由于技术方法提供的单位核实方法未明确到行业小类,而且欠缺全面、实用的海洋产品名录,各地区在开展核实过程中对部分单位难以判定是否从事海洋经济活动。此外,空间核实法的设计是为了解地方海洋产业布局,而试点调查中仅有个别地区采用了便携式GPS对核实的涉海法人单位位置点进行了测量。因此,空间核实法的可行性还需进一步提高。
2)调查员层次参差不齐,海洋部门调查员有限
海洋经济试点调查的调查员是从不同渠道选取的,知识背景、工作能力等参差不齐,抱着临时思想从事工作,对调查任务难以深入了解,而且培训时间较短,要掌握正确的报表填报方法和规定,难度很大。海洋部门调查员熟悉地方涉海企事业单位情况,了解海洋统计工作。但是,这类人员数量有限,而且平时业务工作量大,基本属于兼职调查员,在人数、时间和精力方面难以保障。
3)调查制度设计偏向全面,调查方法比较单一
由于海洋经济数据的需求较大,所以试点调查本着“充分试验、实践证明”原则,指标设置“多”而“全”。调查制度指标设计过于全面,既增加了获取数据难度,又降低了数据真实性。试点调查主要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对所有涉海法人单位开展调查。调查方法比较单一,数据采集任务全部依靠调查员,而且调查员队伍不稳定,难以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
4)调查数据审核手段仍需完善,审核要求仍需强化
海洋经济试点调查数据采集量大,审核工作繁重,因此数据填报系统在数据汇总审核功能、资料备份恢复功能等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部分地区缺少调查员审核级别,因此对三级审核要求还需进一步强化,从而提高海洋经济调查数据质量。
3海洋经济调查技术的改进方向
海洋经济试点调查检验了技术方案、调查制度、填报系统的科学性、可行性,创新了技术方法,提供了调查经验,为开展全国海洋经济详查奠定了基础。以下主要从方案编制、制度设计、系统开发等三方面提出技术改进方向。
3.1科学合理设计详查方案
制定一套完整合理的可操作性的方案,是调查工作最重要的基础工作。首先要多开展一些调研,特别是对基层的调研,了解对海洋经济数据的需求与开展海洋经济详查的能力;其次要全面、扎实地开展调查技术方法研究,完善有关的名录、规范等。具体包括:
1)多渠道采集涉海法人单位基本信息
在统计部门名录的基础上,不断拓展信息采集渠道,研究涉海法人单位基本信息更新方法。
2)细化涉海法人单位核实方法
逐个行业设计涉海法人单位初步筛选和核实方法,进一步明确核实方式和手段。
3)建立较实用的海洋产品名录
结合试点调查成果,详细设计海洋产品分类,建立较为实用的海洋产品目录。
4)深入研究统计调查方法
深入研究全面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的结合方式,明确各种方法应用的范围,完善海洋经济统计调查体系。
5)制定详细数据审核处理规范
进一步完善海洋统计调查数据审核方法,规范调查数据处理流程,研究与常规统计数据的衔接方法,不断提高数据质量。
3.2制定可行的调查制度
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提高详查工作的质量,在确保达到详查目的的前提下,应尽量简化表式,保证指标解释准确易懂。同时,要合理安排开展详查的时间。具体包括:
1)建立可行的指标体系
完善海洋经济调查指标体系,制定调查指标“少而精”,突出重点、简便适用,明确指标定义,保证可行性。
2)设计审核用汇总表式
进一步确定各指标数据的取值区间,设计审核用的产业、区域汇总表式,统一数据审核层次与审核流程。
1、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民营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拉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2、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增长中最活跃的因素。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厚积薄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4年拥有个体私营户数6.53万户,比上年增长29%,其中城镇户数3.2万户,当年开业1.98万户。企业注册资金78.09亿元,增长55.5%。其中私营企业注册资金增长61.2%,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增长11.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2004年民营经济中的个体私营经济完成增加值210.8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6.8%,拉动GDP增长8.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9%;实现税收8.74亿元,比上年增长47.9%。所交税金占全市两税收入的25.3%,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其税收已成为我市重要的税收支柱之一。民营企业实现出口创汇1.98亿美元,占全市出口创汇总额的54.8%。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全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3、经营范围广泛,对推进城市化进程和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市民营经济经营范围非常广泛,从事的产业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特别是旅游业,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如区姜堤村游乐园、东昌湖等一大批旅游景点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第三场业的发展。从产业分布来看,一产比重为1.4%、二产为19.0%、三产为79.6%。从行业分布来看,工业所占比重39.5%、建筑业占1.5%、交通运输仓储业占2.1%、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占43.2%、社会服务业占10.5%。城镇民营经济发展迅速,2004年城镇私营企业占全部私营企业户数的比重为55.0%,比上年增加3.8个百分点,城镇个体工商户占全部个体工商户数的48.0%,增加3.6个百分点。同时民营经济发展又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市主要民营行业纺织、蔬菜、面粉、植物油、饲料、屠宰及肉类加工从业人员达到12.5万人,销售收入达到178.7亿元,涌现出一批规模大、加工能力强的农副产品龙头企业和加工群体,成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分布在农村的个体私营企业,使大多数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2004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66元,比上年增长14.5%。农村居民总收入中的工资性收入达到914.6元,增长14.2%。非农收入的比重达到43%,提高1.5个百分点。
关键词:金融危机;实体经济;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9)09-0037-03
一、金融危机对县域经济产生主要影响
(一)从煤炭生产和销售情况看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金融危机导致全县煤炭外销不畅。2008年四季度山阴县外运煤炭193.5万吨,比2007年同期的582.3万吨减少66.8%;2009年第一季度煤炭发运量仅为140万吨,比2008年同期的500.2万吨减少73.1%。根据调查了解,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造成山阴县煤炭产量大幅度下降的原因,除本县自身因素之外,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容忽视。第一,市场需求下降。由于国内煤炭上游企业产量下降,增速放缓,导致下游企业对煤炭的需用量减少。从去年9月份开始,全国煤电、焦炭、生铁、合成氨的月产量同比大幅下滑,有的甚至出现负增长。据调查统计:全国去年9月、12月煤电的增幅分别为2.7%、-12.4%;焦炭9月、12月增幅分别为9%、-25%;第二,成交价格下跌。主要港口市场煤交易价格逐月下降。秦皇岛5500大卡市场煤,吨煤价格去年8、9、11、12月份分别为915元、895元、885元、590元、600元。今年1月份为590元,3月份为565元,与此同时,冶金用煤价格也呈大幅下降趋势。第三,社会存煤量增加。秦皇岛港口存煤去年8月初为678万吨,11月初为862万吨,最高达930万吨。去年12月全国直供电厂存煤达到4300万吨,可用天数达到30天左右,全社会煤炭库存1.93亿吨,比正常库存多5400万吨。由于市场供大于求,煤炭市场逐渐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第四,山阴全县煤炭发运量与装车量逐月减少。今年1月份发运2列、2月份发运5列,3月份发运1列。而去年同期平均每月发运10列以上。
(二)从电力和通信部门的营运情况看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1.县域工业企业用电量大幅降低。2007年第四季度和2008年第一季度,半年时间,山阴县全县工业用电13390万千瓦时,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第一季度,半年时间,全县工业用电仅为9423万千瓦时。后一个时期比前一个时期减少了3967万千瓦时,减幅为29.6%。也就是说,金融危机爆发后比金融危机暴发前的同期,山阴县工业用电减少近三分之一。用电量的减少,也映证了山阴县一些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态,至少说明没能满负荷运行。
2.通信部门营业额下降。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金融危机对通信部门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从通信部门的营业数额看,以网通公司为例,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第一季度,山阴县固定电话的用户比2007年第四季度到2008年第一季度这段时间下降了20%,主要原因是山阴县一部分城乡居民无力按时交纳话费而致使停机。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第一季度这段时间里,山阴县手机用户的月平均话费为160元,而2007年四季度到2008年一季度这段时间的月平均话费为203元,月平均话费降低43元,下降幅度为22%,尤其是山阴县境内的玉井、马营一带产煤乡镇更加明显。2007年玉井、马营一带的煤矿煤炭生产销售旺盛,对外煤炭交易量大,电话联系频繁,月均话费总额达40多万元,而2009年第一季度由于煤矿停产,该地区月均话费总额降为20万左右,下降达50%。通信部门营业收减少,一方面说明老百姓挣钱渠道减少,开始紧缩开支,另一方面也说明劳动力参与的工商生产经营活动也在减少。
(三)从冶金化工企业纳税情况看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2007年第四季度到2008年第一季度,山阴县冶金化工企业缴纳税金2351万元,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第一季度,缴纳税金1614万元。究其原因主要是冶化企业产品价格低迷,亏本经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四)从房地产市场和餐饮行业等看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去年第四季度以来,购房热骤然冷却。全县房地产开发商手中积压着较多数量的房屋,整个房屋交易市场异常冷淡。另外餐饮服务行业同样存在着门庭冷落的问题。几家大宾馆、饭店自去冬以来都存在亏本经营。往年比较红火的西环路小饭店,去年以来大约有20多家关门歇业。这些现象并不只是说明此类行业本身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而是更深层次反映着山阴县经济社会受到的影响。
(五)从金融部门储贷业务看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1.从全县居民个人储蓄存款的变化来看。2007年三季度末,山阴县城乡居民在境内金融部门的储蓄余额为441971万元,四季度末为462405万元,比上季度净增20434万元,增幅为4.6%。而2008年三季度末,全县城乡居民在境内金融部门的储蓄余额为653903万元。可到四季度末却降为650689万元,比上季度净减3214万元,减幅为0.5%。2007年四季度增长4.6 %,2008年四季度减少0.5%,这一增一减形成了2008年四季度实际降幅就首次达到5.1%,也是山阴县金融机构历年来出现个人储蓄下降比例较大的一个季度。究其原因主要是山阴县相当一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遭遇困境,职工收入受到了很大影响。以交通运输业为例,往年四季度,全县大约有8000辆运煤车辆都不停昼夜营运,2008年四季度几千辆运煤车几乎整体歇业。再如,山阴县广大奶农遭遇到前所未有的鲜奶价格猛跌和奶款长期得不到兑现,据调查 了解:当时每市斤鲜奶最低有过0.3元的价格,就是这样低廉的价格,乳品加工企业也无法及时向奶农兑现奶款,拖欠时间有的长达半年以上。老百姓不得不动用储蓄勉强维持日常养殖。
2.从全县企业存款的变化来看。2007年三季度末,全县各类企业在金融部门的存款余额为86475万元,四季度的存款余额为77847万元,四季度的存款余额比第三季度净减8628万元,减幅近10%。而2008年第三季度末企业存款余额为165817万元,四季度末达到188128万元,增加了22311万元,增幅为13.5%。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2007年四季度企业存款减少,是企业经营的正常情况,企业生产和再生产有序地进行。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流动资金的使用也在持续增加。而2008年第四季度企业存款增加,不是说明企业效益增加,而是因为企业停产形成的。因为企业停产,一大部分资金退出了生产领域,成为闲置资产而沉淀在了银行。
3.从全县企业向银行贷款情况来看。2007年三季度末,全县企业在金融部门的贷款余额为196415万元,到四季度末余额达203518万元,四季度末比三季度末净增7103万元。增幅为3.6%;而2008年第三季度末企业贷款余额为239752万元,四季度末贷款余额为216003万元,四季度末比三季度末净减23749万元,减幅为9.9%。从企业存贷款情况可以看出,2007年四季度存款减少8628万元,贷款增加了7103万元,说明当年四季度又有15731万元的资金投入到了工商企业生产和流通领域;而2008年四季度企业存款净增22311万元,贷款减少23749万元,说明在2008年四季度又有46060万元的资金退出了工商企业生产和流通领域。2008年第四季度与2007年第四季度相比,存款增加和贷款减少,二者轧差就有61790万元的资金退出生产和流通环节。也就是说金融危机暴发后的2008年四季度,企业生产活动没有金融危机暴发前的2007年四季度活跃。
二、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一)抓住机遇,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县域各级经济主管部门要抓住煤炭资源整合和资产重组的机会,就资源整合制定出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的规划,就煤炭生产力布局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调整。另外,要继续关注和扶持全县其它各类中小企业,特别是化工、建材、乳品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从政策上支持、税收上优惠、创优环境上搞好服务。鼓励他们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及环保要求做强做大。建立和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使国家、省、市对发展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落到实处,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大科技兴企力度,使中小企业有序健康发展,在转型发展中不断实现产业多元化。
(二)改善外贸出口困境
出口企业应该及时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努力寻求新的出口市场,走市场多元化战略,拓宽国际市场空间,增加贸易渠道,分散出口过度集中少数地区的风险。其次要加强内外经济和贸易政策的协调性、灵活性和有效性,提高开放型经济条件下应对外部危机的能力。短期内,要综合考虑外贸政策(出口退税、加工贸易政策等)与汇率政策、货币政策、资源价格、劳工和环境政策的协调与配合,增强协调性,使改革与政策调整要充分考虑出口产业和企业的承受能力。另外,从长期来看,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把外部的压力转换成出口产品升级的动力,以及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减少对外部市场依赖,这应是化解外部危机对经济贸易影响的根本途径。再次应当大力发展外向型服务贸易。完善服务贸易促进政策,支持软件、文化和中医药等重点领域服务出口。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贸易企业,鼓励中小型服务企业开展对外交流和合作,培育服务贸易品牌。最后要主动进行对外贸易政策和策略的调整,构建开放型平衡发展的外贸新战略。彻底改变传统的以出口创汇为首要目标的粗放式外贸发展战略和增长方式,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型、从粗放型增长模式向集约型贸易增长模式的转型、从出口导向为主的贸易政策向贸易平衡政策的转型。
(三)多管齐下,应对就业危机
一是要在外部不利的条件下,要把稳定就业、扩大就业和促进创业三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稳定企业生产和销售,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就业岗位的稳定。市县级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失业预警制度、企业规模裁员的报告制度,或者采取就业补贴等制度,保持企业现有的就业岗位相对稳定。二是要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行业投资,提供新增就业岗位。一般来看,产业结构升级都是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迈进的,但是,我们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还没有发展到那个阶段。因此,我们在公共资源配置和政策指引上,要允许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存在,鼓励和支持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三是要采取信贷、税收和技术扶持等措施,鼓励创业。要培育壮大创业主体,积极拓展创业空间,加大对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完善创业服务,优化创业环境,通过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最大化就业。四是要发挥政府职能,降低自然失业率。尽管小城镇就业存在着巨大的供给压力和不利的外部环境,但在一系列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就业政策作用下,这种严峻的形势将会随着经济复苏而逐步缓解。下一步是要注重狠抓落实,提高这些政策的执行效率和政策效果。我们应该相信,经过这次危机的洗礼,经过多方努力,一个更良性的就业市场、就业体制将会建立起来。
(四)因地制宜,解决旅游业“瓶颈”
落实国家加大投资的政策,要加快重点旅游景点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在规划、投资建设、推销上要有一个整体思路、整体规划、整体分步实施方案,使其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产业。要将投资拉动与启动消费有机结合。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乡村旅游的投入,用于旅游景区道路、景区游客中心、大型旅游停车场(含自驾车营地)、游客中心、游客安全监控设施、景区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持从业人员队伍稳定,并要加强旅游业自身能力建设,增强旅游业抵御风险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曹凤岐:《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启示》,《国际金融》2009第5期。
[2]朱民:《改变未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
[3] 边为红:《危机挑战政府》,《国际金融研究》2009第2期。
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开放,个体经济发展迅猛,已经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在税收征管中,对个体经济的税收征管在力量和措施上还都相对薄弱,漏征漏管或者征管不到位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成为税收管理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一、个体经济漏征漏管情况现状
从主观上说,个体经济存在偷逃故意,经营者明知是一种违法行为,但受到利益的驱使,存在侥幸心理,在没被税务机关检查到并纳入管理前,有意逃避税务机关管理;从客观上说,也存在由于个体工商业户,开停业频繁,企业或者街道门市分布区域广、税务工作人员少、税法宣传滞后等原因,导致管理工作不能及时到位,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一)、虽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但不及时办理税务登记和如实申报纳税,对税务机关的登记管理和申报纳税能躲一天算一天。
(二)、厂中厂、店中店及一些挂靠业户形成的漏征漏管现象。由于这些业户在日常经营中很难被发现,税务管理人员容易忽视,而税务机关在定期集中清理整治时,由于时间短也容易让他们蒙混过关。
(三)、采取更换经营地点或假报停歇业等手段逃避纳税义务。为了达到偷逃税目的,一些个体业户利用税务机关不同管辖区域及征管力量不足,经常变换经营地点或假报停歇业,利用中午、晚上及节假日时间进行经营活动,与税务人员打游击,逃避税务机关管理。
(四)、利用国、地税机关管征范围不同,逃避纳税义务。如各种建筑公司对外经营部的仓库、各类中介机构或办事处、中转站、宾馆、酒家内小卖部等。
(五)、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搞虚假下岗职工、虚假残疾等手段偷逃国家税收。
二、对个体经济产生漏征漏管现象的原因剖析
一是由于长期人们思维定势,造成税务机关个体经济控管重视不够,而个体工商业户也缺乏主动纳税意识。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体经济发展迅猛,再加上人情税和关系税的制约,出现漏征漏管现象也就难以避免。
二是个体税收管理办法滞后,造成税收负担率明显偏低,控管的随意性大,缺乏刚性。目前,对于个体工商户的税收征管基本上采取定期定额管理办法,虽然新《征管法》明确规定对不建帐的业户可以采取不同方法核定其营业额,但在实际操作中税收核定工作依据不足,测算方法也不是很严密科学,导致税率虽高,而实际税收负担率明显偏低。
三是税务机关登记、管理环节衔接不紧,控管不严。个体工商业户一般都从事投资少、见效快的行业,船小好调头。所以一部分个体私营业户成立的快,注销的也快,且流动性大,这也给我们税务机关管理上带来了诸多不便。《征管法》规定在领取营业执照30日内办理税务登记,但是不少个体工商业户只注重工商营业执照,对依法办理税务登记缺乏足够认识;再加上税务工作人员疏虞管理、检查不够,致使纳入税务管理的渠道不畅、效果不佳。
四是相应征管机制不健全。
对一些零散和行业税收,如运营车辆营业税、出租房屋用于居住应纳的税款等,可以委托相关单位代征。但由于现行的征管机制不健全或者不到位,不同程度地造成税款的流失。
三、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有效的税法教育机制,特别是要在中小学增加税法教育课程,依法纳税教育要努力从学生做起。
(二)、严格执行定期定额管理制度,大力推行建帐管理办法。将个体私营的税收征管引入正轨,减少偷漏税现象发生,建帐是有效途径。
(三)、加强以票控税管理。对使用地税发票的餐饮业、服务业、小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个体工商业户,在严格遵循程序制度的前提下,对发票的请领、发售、使用、缴销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检查。严防大头小尾票和虚假报税现象的发生,坚决打击混用发票和假发票等违反发票管理规定的问题。
(四)、实行公示制度,强化社会监督。利用办税服务厅的办税公开栏、电子触摸查询系统及县电视台“信息栏目”,将个体业户停业情况向社会公示,并在申请停业的个体业户经营门市橱窗显要位置张贴征管业户停业标志,请社会监督。
(五)、进一步完善协、护税和综合控税体系。税务机关应与工商、国税、公安、技术监督、银行等部门建立联合控税机制,特别是国、地税、工商之间应实现信息共享,对税务登记、定额核定、停(歇)业、货物运输发票、税务违法违章等情况适时进行网络监控。做到监控、查处、清理、建档、管理一体化,让漏征漏管问题无处可藏。
(六)、建立健全举报制度,加大严厉打击偷漏税力度。各级税务机关要建立起举报中心,完善举报制度。同时在查处举报案件中要依法办事、严厉打击,增强透明度和暴光度。
(七)、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税务机关在严格执法的同时,要增强服务意识,以纳税人满意为我们的最高服务标准。努力构建一个文明征收、优质服务、秩序正规的办税环境,让纳税人在履行纳税义务时,真正享有纳税人应有的权利,进一步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观念。
结论一:中国民众的经济信心整体上呈现出比较“乐观”的基调(总体经济信心指数为56.68);具体说来,虽然民众对当前经济形势的认知略显“悲观”(当下经济信心指数为47.64),但对2016年即未来经济形势的预期较为“乐观”(未来经济信心指数为65.72)。
结论二:无论是对当前还是未来的经济信心,各个年龄阶段的信心指数差异呈现出中间低、两头高的趋势,即相比较年轻者和年长者,处于中间的中年人群体(30-39岁和40-49岁)经济信心相对较低(参见图1)。
结论三:经济信心的高低与职业的社会经济地位大体上呈现正相关关系:党政机关干部、军人和警察对经济发展的信心较高;失业或下岗人员对经济发展的信心最低;农民和工人经济信心指数相当,且低于平均水平(参见图2、图3)。
结论四:低收入和中高收入群体当前和预期的经济信心指数间的差别较小,而收入居中的群体当前和预期的经济信心指数间的差别较大。说明相比低收入的弱势群体和较高收入的中等收入群体而言,一般草根大众对未来经济的期望和信心最高,月收入2001-5000元的群体值得关注(参见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