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科德育工作计划

学科德育工作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科德育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科德育工作计划

学科德育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1、在学习中渗透,结合所学习的词汇和句子学习进行渗透

德育是一种文化教育,文化内容很多是直接与词义相关的。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句子、习语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内容。这就意味着在词和句的教学中可以进行道德意识的渗透培养。

2、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结合课文学习渗透

英语教育属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国文化的合理的跨文化心态,在本学期,有些课文内容在德育意义上很有代表性,有些课文内容本身就是介绍英语国家的文明礼仪。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内容向学生传输道德文化知识,解释中外礼仪差异,使学生中西合璧。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特别加强国情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学科德育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1、加强领导体系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重中之重”要求,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加大力度,倾注精力。市成立乡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组长,负责对全市乡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乡村建设工作的统一指挥部署。领导小组下设一室七组,分别为综合协调办公室和现代农业、规划建设、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精神文明、乡村改革、固本强基七个工作组,办公室主任和各工作组组长分别由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担任,综合协调办公室负责日常的组织、协调、指导、检查和督促工作,各工作组负责相关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实施推进。各乡村市(县)区党委、政府要分别明确分管乡村工作的领导同志,并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领导体制,确保各项工作上下联动、同步开展。本文来自

2、加强综合部门建设。根据中央和省委要求,大力加强党委乡村工作综合部门建设,切实增强其在组织协调、指导服务、政策研究、督查考核等方面的职责。市编办根据市乡村工作实际和城乡统筹发展要求,结合地方机构改革工作,研究提出市、市(县)区党委乡村工作综合部门机构强化意见,将其作为党委工作部门,单独列入机构序列,进一步扩充增强职能,调整增加编制。在乡镇机构改革中,全市各镇(包括涉农街道)成立乡村工作办公室,负责区域内乡村政策贯彻、、制度创等具体工作,切实构建起全市乡村工作综合协调和统筹推进的完善网络体系。

3、加强相关部门建设。农口部门要主动适应形势、要求,转换职能,增强素质,加强自身建设,加快形成职能明确、职责一致、运转协调的农业行政管理体制。市发改委、经贸委、教育局、科技局、民政局、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建设局、交通局、文广局、卫生局、体育局、环保局、规划局、旅游局、金融办等部门要从更好地支持“三农”发展、更好地服务“三农”工作出发,明确一名负责同志分管乡村工作,成立或明确一个以上专门处室负责乡村工作,并配齐配强熟悉乡村工作业务的人员,进一步建立健全责任体系,确保工作有人做、见实效。

二、完善研究决策机制,确保部署科学严谨

4、进一步健全调研制度。市乡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工作组和市各涉农部门,要经常深入乡村,深入基层,了解真实情况,倾听农民呼声,确保工作开展最大程度地符合地区实际、符合农民愿望、符合发展要求。要围绕事关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全局的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每年精选一批课题,通过自主研究、联合研究、项目招标等多种方式,通过走访调查、典型调查、实地考察等多种方法,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提升乡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乡村建设的科学决策部署水平。

5、进一步健全会商制度。市乡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工作组和市各涉农部门对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要切实想方设法及时研究解决。对不能独自承担、需要其他工作组或部门协助或联合研究解决的,要及时通知其他工作组或部门,进行集体会商,共同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思路,推动问题解决。对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要及时告之相关负责的工作组和部门,推动问题获得有效解决。

6、进一步健全决策制度。市乡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工作组和市各涉农部门对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的自身无权决策的重大问题,要及时上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乡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乡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实际,及时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决策,作出部署安排。领导小组同时建立定期决策部署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研究决策工作推进中的重大事项,协调解决工作开展中的重大问题。

三、完善规划调控机制,加大引领导向力度

7、高度重视乡村规划。坚持把科学规划作为实现乡村科学发展、城乡一体发展的龙头工程,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控制作用,推动镇村行政区划调整,加快“三个集中”步伐,加大市镇、型社区和乡村联动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城乡经济、社会、空间、生态布局,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土地集约、人口集中水平,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要素合理配置、农民生活质量提升和乡村生态环境改善。

8、科学完善乡村规划。研究制定《市乡村规划编制管理办法》,切实明确各类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着眼长远,立足现实,坚持现实性、前瞻性、合理性有机统一,不断深化完善乡村产业发展、市镇和乡村型社区建设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切实做好各项规划之间的科学有效衔接。规划编制过程中,要积极强化专家论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努力提升规划的科学论证水平和公众参与程度,确保规划编制的科学合理。

9、精心实施乡村规划。按照区域城市化、城乡一体化要求,以大建制镇推动市镇整合,以大行政村推动型乡村社区建设,加快形成以“城、市镇、型社区”为主的现代化城镇体系,提升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加强规划与区划的对接工作,加大建制镇、行政村撤并和撤镇建街、撤村建居工作力度,促进镇村布局体系规模调大、结构调优。按规划有序推进所有保留村庄的整治改造,积极开展规划政策创试点,允许按规划重建或建住房或配套用房,打造宜居宜人村庄典范。

10、严格管理乡村规划。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中确定的基本程序审批各类规划。各级政府不得随意变更规划,任何单位、个人不得随意干预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必须按照规划进行开发建设,并作为公共决策、调控手段和实施项目的重要依据。切实强化规划执行监管,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及时纠正、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推动乡村规划全面落实。全面推行“阳光规划”,全过程实行公示制度,广泛接受各方面监督,以强有力的监督推动规划的实施到位。

四、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强化发展资金支撑

11、完善财政投入制度。市财政部门加紧研究制定“财政投农资金投入使用评价办法”,科学界定财政投入范围内容,建立健全相应指标体系,切实明确财政投入具体要求,为监督检查各级政府投入政策贯彻落实情况提供参考依据。市乡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各地区和各相关部门、各级人大和政协定期对同级政府开展财政投农情况的督查和检查活动,促进财政投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确保财政投入全面及时足额到位。

12、完善金融投入制度。鼓励支持外地银行、外资银行和地方银行发起创办村镇银行,加大对已设立村镇银行的政策支持,推动村镇银行强化为农服务、实现持续发展。加快乡村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步伐,努力实现乡村小额贷款全覆盖。建立健全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多层次乡村信贷担保机制,各(市)区均要建立和完善农业再担保机构。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试点范围和覆盖面,大力发展乡村意外保险、财产保险、农机具保险、农民房屋保险等涉农险种。制定完善对合作组织、村级扶贫、农民创业等特定主体的信贷投放考核激励办法,对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给予资金奖励。

13、完善社会投入制度。全面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各项国家强农惠农补贴政策,千方百计减轻农民负担,切实调动广大农民投资投劳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继续本着“政府引导、有效扶持、自助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大力推进“一企一村、多企一村、一企多村”结对机制建设,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投资“三农”、支持乡村发展。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引导功能,灵活运用贴息、担保、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外资资本、民间资本等各类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五、完善科技创机制,大力增强智力支持

14、加大政研合作力度。着力开展市、市(县)区两级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政研合作,加快探索地方政府与合作院校联手共建的有效机制。认真学习外地成功经验,围绕技术推广、培训教育、机制研究、挂职锻炼等主题,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开展各类合作活动。坚持将政研合作融入乡村建设整体之中,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知识、人力、科技优势,着力破解科技含量不高、人才资源不足和建设机制不活等方面的瓶颈制约,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发展成高效农业、传统村落改造成型社区、传统农民培育成现代农民。

15、加大成果转化力度。结合实际积极创办“产学研创中心”、“高科技园区孵化器”、“技术合作推广中心”等科技创、科技创业、科技服务载体,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积极以项目建设为主要抓手,在产业发展、规划建设、生态改善、公共服务、素质提升、综合改革等方面,每年组织实施一批示范性强、带动力大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进科技成果和乡村发展建设紧密结合。积极按照服务综合化、功能多样化、推广社会化的定位,加快探索建立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型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加大科技兴农力度,提升农业科技含量,促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

16、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理念,围绕能力提升,分门类、分专业、分层次、分结构,分期分批抓好人才的培养,建立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相适应的动态管理机制。加大乡村党员干部的培训力度,突出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和文化素养等培训内容,使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职位的干部都能得到较为系统的培训,打造一支学习型、创型、实干型的党政人才队伍。大力实施乡村人才保障工程,推动市(县)区、镇、村实用人才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培养一大批适应乡村发展需要的乡村基层组织管理人才、乡村实用技能人才、乡村专业技术人才,切实满足乡村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六、完善实施推进机制,推动工作深入开展

17、完善工作例会制度。市乡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工作组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并围绕乡村改革发展十大强农惠农工程和现代化乡村建设各项重点工作,每年选定一个以上主题召开专题推进会,交流各地区、各相关部门的工作推进情况,学习借鉴先进经验,集体研究推进工作,共同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大力推动乡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乡村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

18、完善统筹协调制度。市乡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工作组、市乡村改革发展十大强农惠农工程牵头部门、市现代化乡村建设各项重点工作牵头部门,及时通过召开联席会议、联合组织推进、共同检查考核等多种形式,探索行之有效的统筹协调推进机制,强化成员单位之间的相互配合,做好上下左右的有机衔接,充分发挥互促互补效应,提高推进效率,扩大综合效果。

19、完善促进创制度。市乡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工作组和市各涉农部门立足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围绕规划建设、就业保障、公共服务、两个置换、组织合作、金融扶持等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切实加强研究,加强创,及时制定出台有助于破解难题的鼓励性、优惠性、配套性政策措施,切实为工作开展创造有利条件。注重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和探索实践,深入总结、积极推广基层的成功做法、有益经验,鼓励和支持基层群众采取更加灵活的工作措施推进乡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乡村建设。

20、完善结对共建制度。在强化政府自身作为的同时,积极坚持多方合力推进的原则,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共同推进乡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乡村建设工作。大力强化部门结对、村企结对、村村结对工作,推进市各相关部门、工商企业、经济强村继续发扬结对帮扶薄弱村的优良传统,对经济发展薄弱村加强结对帮扶,切实通过扶助困难户、帮助建设基础设施、帮助农民转移就业等多种方式,帮助薄弱村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推进乡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乡村建设。

七、完善督查考核机制,促进工作全面落实

21、突出督查考核重点。全市乡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乡村建设工作建立严格的督查考核制度,市乡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的督查考核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各部门、各地区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要求根据市委、市政府年初全市乡村下达的目标任务书和制定的相关确定。督查考核要全面察看各市(县)区、各部门落实和执行各级强农惠农政策、完成农民增收等重要综合指标、完成乡村改革发展和乡村建设各项目标任务、落实支农项目及资金、推进“三农”工作体系建立等有关情况。

22、完善督查考核办法。市乡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各工作组、市级有关职能部门的督查考核活动要围绕提升推进成效,积极灵活采取多种形式。工作督查要实行综合和专项、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乡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各工作组的专项督查活动每半年分别至少进行一次,督查中要深入开展“三查三看三比”活动。工作考核要坚持平时跟踪问效、季度进度检查、年末综合评定相结合。切实通过有力的督查考核活动,促进乡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乡村建设工作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推进目标全面完成。

23、公开督查考核结果。全市乡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乡村建设工作督查情况将定期通过全市现代化乡村建设工作简报公布。全市乡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乡村建设年度考核结果通过地区(部门)自评、地区(部门)互评、群众测评等方式综合确定后,由领导小组排定名次,按时向社会进行公布,接受广大群众监督评议。考核结果同时上报市委、市政府和市人大,作为部门评优奖励的重要标准和领导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

八、完善奖励问责机制,充分激发工作动力

24、健全相关制度。进一步建立完善乡村工作干部选配制度,切实抓好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班子中熟悉乡村工作干部的选拔配备,十分注重从乡村基层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机关,建立熟悉乡村工作的干部人才资源库,为推动乡村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政治和组织保证。加紧完善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和选任镇级领导干部的激励制度,鼓励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年轻同志到村帮助工作,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学科德育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1、做好初三、高三教室多媒体设备推广应用与管理工作,培训好老师与学生助理电教员,尽快发挥多媒体设备在复习中的优势,为中考、高考再创辉煌作贡献。

2、集思广益,本学期计划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情况、教学需求、教师培训工作及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学校教育技术未来发展等方面的调查,从中得到第一手材料,分析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存在的问题,寻求现代教育技术发沟亩圆撸以促进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更上一层楼?

3、为了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试验的广泛开展,电脑室计划除电脑课外面向其它学科教学开放,实施网上公开申请使用,让更多的教师能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试验。

4、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电脑室的利用率,使设备尽可能面向学生,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充分利用电脑和网络进行自主学习,这样也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5、修改信息管理平台的部分功能模块,使其的功能更适合我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需要。

6、在校园信息管理平台开设高一学生的用户名,在有条件的学科开展网上课堂、网上答疑、网上提交作业等教学试验,为我校网络教育开辟新路。

7、为了提高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水平,应以科研为先导,课题为载体,应用为重点,新课程标准为指引,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试验和课题研究,促使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建议学校请有关专家(如华师大李教授)作有关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及其课题研究的专题报告,促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试验等课题研究的开展,提高我校的教研水平。

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方面

1、建议晚自修教师值班签到改为用校园卡读卡签到,这样既可以方便统计,提高管理水平,又可以杜绝教师把晚自修开始、结束的签到一次性完成的现象,提高晚修值班的质量。

2、充分发动广大教师参与学校、科组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

3、制定电化教学奖条例,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电化教学活动,使电化教学奖教金的奖励有章可循。

三、教学设备设施建设方面

1、尽早尽快做好二个化学成套实验室、语言二室的设计、招标、建设工作。

2、做好电脑一室、语言一室的设备改造和软件升级工作,为高考英语二考试提供合格的设备。

3、建议学校努力争取到财政拨款,做好物理成套实验室、部分教室多媒体设备的设计、招标、建设工作,为创建全国示范高中,教学设备再上新台阶。

4、因电教一、二、三室和物理、生物、历史、地理电教室的电要脑显示器使用时间长(6年),画面模糊不清,已老化,影响教学,计划更换显示器及面板。

以上工作计划设想是肤浅的、局部的,如有不当之处,请学校领导和广大教职工指正,我们会以学校全局工作为重,在学校指导下,认真执行计划,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学科德育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开发;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4-0780-02

当今社会,计算机作为生活中一部分,与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密不可分,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去了解计算机,掌握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让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会更得心应手。当前该课程应当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怎样使计算机基础教学更有针对性,使学生很快掌握并应用所学内容,使用工作工程系统化来开发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思想

1.1什么是工作过程系统化

工作过程系统化,是一个时刻处于变动的状态,不过结构是相对固定的,而且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作过程是一个工作程序,是为获得一定的工作成果需要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方法关键点在于不是学科知识结构系统,而是在于工作过程结构系统。在课程开发的内容和结构上追求的是工作工程的系统化,而不是学科结构的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实质是课程的开始来自于工作岗位与岗位需求的工作任务,形成行动领域,然后以行动为导向,为行动而学习,完成教学的过程,达到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目标。课程的开发平台是职业性的,来自于企业的工作岗位,课程实施的平台是教育性的,来自于学校等教育场所。

1.2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特点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特点有三个方面:第一,工作过程是一个比较综合的系统。通过行动学习,在学习中能获取相关的技能、知识、态度,培养相应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第二,工作过程是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的系统。从要素上看, 工作过程有六个要素,分别是有劳动者、需要进行工作的对象、 完成工作的工具、 从事工作的方法、工作的成果即产品和工作中所处的环境。根据工作任务分解成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手段,然后工作组织,最后工作的产品即是工作成果。第三,工作过程是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从结构上看,典型的工作过程一般有六个步骤:1)要有明确的任务,并为完成任务获取相应的信息。2)根据任务制定计划。3)根据制定的计划并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4)根据决策的目标实施计划。5)为了保证计划按照目标进行,必须对计划完成的情况进行检查控制。6)根据反馈实施的结果进行评价。工作过程的模式是相对固定的,工作的内容是不同的,但是每一个工作的步骤是相对不变的,变动的是内容,不变的是结构。

2 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课程的方法

一般的传统学科讲究课程系统知识的完整性,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设置,改变了原来传统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工作后的工作过程,根据工作过程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来设置教学的内容,学生在完成相应的工作的同时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能够在动手做的同时学习相关的知识,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后,能够自己动手做。

工作工程系统化进行课程开发的步骤是四个方面。

第一:工作任务分析也称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到企业或相关单位进行调查。明确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胜任该岗位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然后进行完成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筛选典型工作。完成这些工作需要什么职业行为能力,根据需要的职业技能分析,确定需要给学生讲授哪些知识,制定教学大纲,来设计教学的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来决定课程的内容。可以实现领域的转换,将工作岗位工作行动领域转换为在学校需要的学习领域。在组织教学内容时,需要用工作任务这条线将要学习的知识串起来。学生学习该门课程总的知识量是不改变的,但是学习的顺序有变化。学生通过完成各情景下多个任务,掌握了从事该岗位的工作技能,并且在工作完成的过程中,会积累和岗位相关的工作经验,毕业后能够胜任所从事的岗位的工作。

第二:行动领域归纳也称整合典型工作。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所在岗位的工作任务很多,在学校不可能把工作中涉及到的能力都涉及到。这就需要把工作过程中涉及到的典型工作进行归纳,然后形成综合能力领域。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在进行课程开发时,根据所在岗位的工作构建相关的职业情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第三: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也就是设置学习领域。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就要根据分析的工作岗位任务整合的典型工作,为了便于实施教学,需要职业能力描述为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设置学习内容,根据学习内容设置学习时间,因此构成一个个学习单元。然后根据学习单元来科学合理的设置教学情景。

第四:进行教学单元设计。根据典型的工作任务,在该任务环境下需要完成哪些任务,根据一个个任务来设置学习情景,让学生在学习情景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能力。根据学习领域中构建的课程体系,按照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的内容,经过授课老师按一定的标准设计成项目以及每个项目下的任务,案例和产品,形成学习单元。学习领域和学习情景设计是教学设计的实施。

3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开发与设计,是按照学生在不同的岗位工作的需要,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方法,将与各岗位工作相关的能力、知识、技能和技术整合到一起,按照不同的标准来设计该门课程的。

3.1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发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会用到与计算机基础相关的知识,因此,学好计算机基础中常用的操作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我们以大学计算机基础为例,介绍常见的工作岗位有计算机配置、文档编辑、数据处理、演示文稿制作、数据库维护与管理、常用工具软件应用等。每个岗位有岗位工作任务,需要一定的职业能力,这就需要根据职业能力设置教学内容。

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的理论来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安排。第一步,应根据单位介绍的岗位,完成岗位工作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分析,根据职业能力的要求对学习情景进行设计。并把设计的学习情景进行分解可操作的具体任务。第二步,选择有代表性的操作项目,选择的项目最好学生也能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工作过程。根据工作流程,模拟真实情境,将学生分成相应的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岗位,分析不同工作岗位,设置的学习情景要和真实的工作任务一致,让学生来完成每个学习情景下的任务。通过完成相应的任务,从而学习到相应的知识和能力。

课程开发的过程,首先进行相关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调研。学校到社会请企业一线的工作人员和相关专业老师进行讨论探讨课程的培养目标。企业的人员根据企业当前和将来发展需要的岗位,在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参与到课程体系的建设中。然后根据课程调研的结果,分析所需要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相关岗位,以及完成相关的岗位需要能力,例如,计算机配置、文档编辑、数据处理、演示文稿制作、数据库维护与管理、常用工具软件应用等。其次是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根据计算机基础各个模块,设置相关的教学情景,从而培养各个岗位的操作人员。

3.2基于工作工程系统化《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设计

根据工作工程为导向,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设置教学情景,再把每个教学情景细分为一个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从而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教学目标。第一种设置情景的标准是根据岗位模块划分,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后,设计出了以下几个教学情景,并把教学情景分解为学习任务。

根据岗位模块设置七个学习情景,即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计算机配置、Windows XP的操作、文档编辑、excel数据处理、演示文稿制作、数据库维护与管理、常用工具软件应用等。在每个教学情景下分别设置了相应的任务。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计算机配置的教学情景下设置的任务是有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及计算机安全基础性内容,在此内容下让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的配置。Windows XP的操作教学情境下设置的任务文档的管理、文档的存储、附件的操作等。文档编辑教学情景下设置的任务有字符的操作、图片的操作、表格的操作及word高级排版等。excel数据处理教学情景下设置的任务有数据字符的输入、公式和函数的使用、图表的操作等。演示文稿制作教学情景下设置的任务有演示文稿的创建与编辑、动画的设置与放映等。数据库维护与管理教学情景设置的任务有数据库的创建与编辑、数据表的创建与编辑、数据库查询操作、数据库报表等。常用工具软件应用教学情景下设置的任务有迅雷、360杀毒软件、百度搜索、中国知网的使用等。

根据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设置教学情景时,是以真实的项目为载体的,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涉及的全部教学内容贯穿其中。在进行项目选择时,注意项目和项目之间的关系,每个项目是相互联系的,不能脱离,要保持工作过程的持续性和系统性。

3.3《大学计算机基础》根据岗位操作流程时间学习情景的设计

整个课程在学习情境设计过程中以项目为载体,涵盖了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项目之间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各个项目之间不能脱离,要具有持续性、系统性。这些学习情景的设置注意内容是不能重复的,但是每个学习情景的步骤是有重复的。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成为主体,老师可以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学习。

4 结束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进行课程的开发,体系了在教学工程中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中心,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更有利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位春苗.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J].中国商贸,2013(10) .

[2] 于明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设计[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4).

学科德育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云计算;科学工作流;任务复制;聚簇;任务调度

中图分类号: TP301.6 文献标志码:A

英文摘要

Abstract:Focusing on the higher ratio of processor utilization and lower execution cost of a scientific workflow in cloud, a policy of execution optimization based on task cluster aggregation was proposed. First, the tasks were reasonably replicated and aggregated into several clusters. Therefore, the key tasks could be scheduled as early as possible. Then, the task clusters were aggregated again to facilitate the spare time among the tasks in the task cluste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policy can improve the parallelism of workflow tasks, advance the earliest finish time of the whole workflow and it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in 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processors and lowering the cost of workflow execution.

英文关键词

Key words:cloud computing; scientific workflow; task replication; cluster aggregation; task scheduling

0 引言

科学工作流(Scientific Workflow)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应用泛型,可支持科学研究人员集成、构造和协同分布异构的数据、服务和软件工具,提高科学实验过程的自动化程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工作流逐渐变成数据密集型和计算密集型[1],例如:生物信息领域广泛使用的下一代DNA测序技术,每轮测序便可以产生600Gb的基因数据,一次蛋白质仿真实验的计算时间就达到几CPU年[2](1CPU年是1GFLOP处理器不停歇地工作一年的计算量的总和。1GFLOP处理器一秒十亿次浮点运算)。可见,常规的计算环境已经很难满足科学工作流的需要,云计算环境因其理论上可提供无穷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以及经济、可伸缩和Payasyougo的支付方式等特点[3],成为了科学工作流计算环境的理想选择。

虽然理论上云环境可以提供无穷的计算能力,用户可以按需使用其计算资源,但是计算资源的提供方案的变化可能涉及到实例的创建和分配以及数据移动,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并可能影响科学工作流的执行效率和费用[4]。因此,生成一个合理的初始执行计划是非常重要的[5]。实现工作流任务到计算资源的合理映射是工作流执行的基础,也与工作流的执行效率和执行代价密切相关,该过程被称为工作流的执行计划生成。

生成工作流执行计划的关键是把任务调度到合适的资源[6]上,包括资源的数量及类型。科学工作流任务调度算法已经有很多,目前基于启发式的调度算法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包括基于任务复制的调度、基于优先级列表的调度和基于簇的调度。异态最早结束时间(Heterogeneous Earliest Finish Time,HEFT)算法和可靠性动态水平调度(Hierarchical ReliabilityDriven Scheduling,HRDS)算法[7]属于基于优先级列表的调度。HEFT调度算法是根据平均计算量和平均通信量计算任务的RRank值,排列任务的RRank值得到任务调度队列;HRDS算法是对HEFT算法的改进,考虑了处理器和网络链路都有一定的故障率而加入了可靠性因素。HEFT算法和HRDS算法执行性能较高,但是目标单纯以最早完成时间为调度依据,没有考虑任务调度中资源的空闲时间的有效利用及类型的差异。

一般来说,基于任务复制的调度要优于基于优先级列表调度和基于簇的调度[8],因为基于任务复制的调度可以消除任务间的通信开销保留任务最初的并行性,从而减少总的执行时间。

已有的任务复制算法主要有:多处理器任务调度(Task Duplication based Scheduling,TDS)算法[9]将有向无环图(Directed Acyclic Graph,DAG)中的join节点与其友好前驱节点分配到同一处理机上来降低执行时间,但是没有考虑处理机个数优化问题;基于任务复制的最优调度(Optimal task duplication based Scheduling Algorithm,OSA)算法[10]将尽量多的父节点与子节点分配到同一个处理机上,使得当前任务能获得最小的最早开始时间,但是着眼于局部没有从全局出发,制约了整个工作流的调度长度优化;基于关键路径和任务复制的单任务调度(Critical Path and Task Duplicationbased single scheduling,CPTD)算法[11]把任务图转化为相应的产品加工树,查找关键路径,通过缩短关键路径中节点的完成时间来缩短整个工作流的完成时间,但是算法复杂;缩略语与全称首字母不对应,核实LWB(Lower Bound)算法[12]能得到最优调度且处理机的使用个数也较少,但是要满足后继节点的最小计算时间大于最大通信时间,约束条件过于苛刻;基于任务复制的聚集调度(Task Duplicationbased Clustering Scheduling,TDCS)算法[13]是针对最早完成时间的算法,目标是最小化科学工作流的执行时间,该算法简单、时间复杂度更小并且约束条件宽松,实用性强,但是该算法没有考虑处理机的使用数目、空闲时间的利用,也没有涉及处理机类型、执行费用。

因此,本文基于TDCS算法在满足科学工作流执行时间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处理机资源的利用率,充分挖掘处理机的空闲时间,从而减少所需处理机数目降低执行费用,提出了一种云环境下基于聚簇的科学工作流执行优化(Execution Optimization of Scientific Workflow based on Cluster Aggregation,EOSWCA)策略。该策略是在任务层对工作流的执行进行优化,文献[14]是在服务层对工作流的执行进行优化,提出了云服务副本放置策略。

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确定对哪些任务进行复制可以使工作流的完成时间最早;2)在不增加完成时间的前提下对生成的任务队列进行聚簇,可减少任务簇的个数进而减少处理机的使用个数;3)为任务簇选择合适的资源进行调度;4)对本文算法EOSWCA与TDCS算法在处理机使用数目、利用率以及执行费用方面进行了比较。

本文的主要研究是:所提出的策略能够提高任务的并行度,缩短科学工作流完成时间的同时,可充分利用处理机的闲置时间,并最终提高处理机的利用率,降低工作流的执行费用。

1 科学工作流执行计划的生成

EOSWCA算法的一个目的是尽量提早工作流的最早完成时间,而整个工作流的最早完成时间依赖于结束任务的最早完成时间,根据任务间的约束关系可知,只有父任务执行完成后子任务才能执行,所以结束任务的最早开始时间依赖于父任务的最早完成时间。类似地,父任务的最早开始时间依赖于其父任务的最早完成时间。以此类推,只有每一个任务都最早完成整个工作流才能最早完成。要想尽早完成任务就要尽量减少等待时间尽早开始执行任务,所以要计算每一个任务的最早开始时间。

1.1 相关定义

1.2 任务集分簇

科学工作流的执行通常跨多个集群,这里假设不同集群间的通信速率相同,同一个集群的任务间的通信时间往往很小,文中忽略不计。

子任务的最早开始时间取决于父任务的最早完成时间和它们之间的通信时间,为了提前子任务的最早开始时间,要消除与父任务之间的通信时间。为此,要把子任务和其父任务放在一起,即划分到一个任务簇。同一个簇中的任务调度到同一个集群中执行时,同一个簇中的任务间的通信时间就可以被消除。

对于只有一个父任务的情况,直接把子任务加入即可;对于是关键节点的任务,要让到达关键节点最晚的前驱任务产生的数据尽早到达,为此把关键节点加入到其数据最晚到达的前驱所在的簇,这样关键节点的开始时间得以提前,从而使最早完成时间提前。

分簇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个任务有多个后继的情况,即outdegreei≥2,其多个后继的最早开始时间可能都是它的最早完成时间,为了保证其后继能在最早开始时间开始执行,就要对部分主任务进行复制,如图1中的t1、t5、t7。复制的规则如下:

1)若其后继的前驱只有主任务一个,则复制主任务。

2)若其后继的前驱有多个,即这一任务是关键任务,有两种情况:①主任务是关键任务的数据最晚到达的前驱,则复制主任务;②主任务不是关键任务的数据最晚到达的前驱,则不复制主任务。

任务集分簇结束后,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任务并行性则有几个簇就要占用几个处理机来执行任务。对于图1则要6个处理机,数目较多。为了减少处理机的使用个数、提高处理机空闲时间的利用率、降低费用,本文并不立即把任务簇调度到处理机上执行而是对任务簇进行处理。下面是对科学工作流初生成的执行计划的优化。

2 科学工作流执行计划的优化

定义4 聚簇是对分簇得到的任务簇进行合理的合并,以充分利用任务簇中的空闲时间来减少任务簇的个数,进而减少处理机的使用个数。

EOSWCA算法的另一个目的是在不改变工作流最早完成时间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处理机的使用个数。上面分簇后的结果可以直接映射到处理机上执行,为了满足每个任务的最早完成时间,要为每个簇分配一个处理机,但是这样占用的处理机资源较多,造成资源的浪费。分簇结束时就可以得到工作流的最早完成时间,在不改变工作流最早完成时间的前提下对任务簇作聚簇处理。

也就是说在保证整个工作流最早完成时间不增加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改变中间某些任务的最早开始时间,进行聚簇处理来减少处理机的使用个数,只要保证任务节点在其后继节点开始之前完成即可。

对于任务簇C(i),查找在C(j)(i>j)中没有出现过的任务和C(j)的空闲时间,在空闲时间段中为没有出现过的任务查找合适的时间段,时间段应满足两个条件:1)时间段的大小要大于或等于任务的计算时间;2)时间段的结束时间要在任务的后继节点开始之前。若C(i)中所有未出现过的任务都能在C(j)的多个空闲时间段中找到满足1)~2)的时间段,则C(i)与C(j)聚簇。

2.1 聚簇算法

在分簇的过程中,已经计算出了每个任务的参数及整个工作流的最早完成时间makespan,根据参数进行聚簇处理。以含有结束任务的簇开始向前聚簇:

1)记录C(i)的空闲时间段(i=0,1,…,n,n是簇的个数);

2)在 C(i+1)中查找没有出现过的任务;

3)查看未出现过的任务的计算时间和后继的最早开始时间,在C(j)(j=0,1,…,i)的空闲时间段里查找满足空闲时间大于或等于是否要加上或等于加上或等于计算时间并且结束时间在最早开始时间之前的空闲时间段,若有就聚簇,把任务加入C(j)簇,否则不聚簇;

4)聚簇后,修改C(j)的空闲时间段,i=i+1,转到步骤2),i>n-1结束;

5)不能聚簇的任务簇,i=i+1,转到步骤1), i>n-1结束。

根据聚簇算法对图1分簇结果进行聚簇,C(0)空闲时间段17~20,C(1)中没出现过的任务t9,c9=2,后继est(t11)=20,则聚簇,即C(0)={ t1,t5,t7,t10,t9,t11},C(0)的空闲时间段修改为19~20;转到步骤2),C(2)中没有出现过的任务t8,c8=2,后继est(t10)=13,则不能聚簇,根据步骤5)转到步骤1);直到结束。图1的聚簇结果为:{ t1,t5,t7,t10,t9,t11}、{ t1,t5,t8}、{ t1,t4,t3,t6}、{ t1,t2},与是否1.2节?还是第1章?是1.2小节1.2节的分簇结果对比,发现少了两个任务簇而整个工作流的最早完成时间不会被改变。

2.2 任务簇分配策略

经过聚簇后进行任务调度,要根据科学工作流的类型和用户的要求选择处理机的类型,因为处理机的类型不同,性能和价格也不同。虽然减少处理机的使用个数、提高利用率可以降低执行费用,但是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处理机也很重要。

任务簇分配过程如下:

1)根据科学工作流的类型和用户的需求选定处理机类型,初始化count=0。

2)统计处理机空闲时间段,也就是查看处理机空闲时间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并计算出时间段的大小,设置flag=0,放入队列。

3)从队列中为任务簇查找合适的处理机空闲时间段,如果有且flag=0,则count=count+1;然后修改flag=1。

4)如果没有合适的空闲时间段则把任务簇划分成小的任务簇,执行步骤3)。

5)修改处理机的空闲时间段,重复执行步骤3)~4)直到所有的任务簇分配完毕。

6)结束时,输出占用的处理机个数count值和flag=1的处理机的空闲时间段。

聚簇算法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处理机的使用个数,同时提高处理机空闲时间的利用率,而任务调度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处理机的空闲时间进而提高处理机的利用率。图1的科学工作流任务簇最终调度到4个处理机上执行,与TDCS算法相比,处理机的使用个数减少了2个。

3 实验与分析

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云环境下基于聚簇的科学工作流执行优化策略的有效性,使用当前主流的开源云计算仿真平台CloudSim进行仿真实验,对CloudSim平台进行了扩展,利用Ant工具通过对CloudSim仿真平台源代码中的DataCenterBroker类、Cloudlet类和VirtualMachine类等分别进行重写,实现了本文算法EOSWCA、TDCS算法和TDS算法,然后对CloudSim重新编译新生成的平台,在新的平台上进行仿真实验。本文采用的编程工具是Myeclipse 8.0。

本文从不同的方面对三种算法进行了比较,从工作流的执行时间方面对EOSWCA算法和TDS算法进行了比较,从处理机的使用个数及利用率方面对EOSWCA算法、TDCS算法和TDS算法进行了比较。工作流的执行时间用调度长度makespan来度量。为了更好地体现算法的比较结果本文选用的任务数分别为 10,20,30,40,50,60,70,80,90,100的10种类型的工作流,每种类型的工作流随机产生10个,计算它们的平均调度长度makespan、处理机个数、处理机利用率。任务的计算时间ci和通信时间mij是在[1,20]内随机产生的。

由图2可以看出,在工作流任务数小于50时,EOSWCA算法与TDS算法的调度长度相差不大,但随着任务数的增加,EOSWCA算法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从图中曲线的走势也可以观察出,随着任务数的增加EOSWCA算法的makespan增长缓慢,可知EOSWCA算法适用于多任务的工作流。

图3中,很明显EOSWCA算法的处理机使用个数要少于TDS算法,并且随着任务数的增加这种优势越来越突出;虽然EOSWCA算法相对于TDCS算法的优势没有相对于TDS算法的明显,但是仍然绝对地优于TDCS算法。整体来说,随着任务数的增加,TDS算法处理机使用个数增加较快尤其是任务数多于70以后,任务数每增加10个所需处理机的个数增幅很大,而后两种算法没有太大的起伏。

在任务数相同的情况下,使用处理机个数越少意味着处理机的利用率越高,如图4所示。图4是以EOSWCA算法的处理机空闲时间为分子,分别计算EOSWCA算法处理机空闲时间与TDCS算法、TDS算法的处理机空闲时间的比值得到的。由图可以看出TDCS算法与EOSWCA算法的比值在0.8左右,并且随着任务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TDS算法与EOSWCA算法的比值总体来看在0.8以下,虽然有起伏但是整体呈下降趋势。

结合图2~4可知:TDCS算法不但调度长度小于TDS算法,而且处理机的使用个数和利用率上也优于TDS算法;由于EOSWCA算法和TDCS算法的调度长度相差不大,所以只比较了处理机的个数和利用率,从哪里看出?把文中的图2修改为附件中的图2.实验结果表明在调度长度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本文算法在处理机的个数和利用率上都绝对地优于TDCS算法,并且随着工作流任务数的增加本文算法的优势越明显。

科学工作流执行费用与处理机的个数和类型有关,若用户没有特殊要求,则根据科学工作流的类型选择不同类型的处理机;反之则要考虑用户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处理机类型。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的处理机个数越少意味着执行费用越低,所以本文采用聚簇的方法,在不增加执行时间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任务簇的个数从而减少占用处理机的个数,达到降低执行费用的目的。

处理机利用率相对值应说明本文算法的优势,为何只对比TDCS和TDS,无EOSWCA?文中已说明图4为EOSWCA处理机空闲时间分别与TDCS、TDS的比值,EOSWCA看作单位1,所以没有EOSWCA。

4 结语

针对科学工作流执行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执行时间、资源利用以及执行费用问题,本文探讨了一种云环境下科学工作流的执行优化策略,该策略通过任务复制来减少任务间的通信时间,进而使科学工作流的最早完成时间最小化,在保证科学工作流最早完成时间不增加的前提下,对任务簇进一步进行聚簇,从而减少处理机的使用个数。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策略对于缩短科学工作流的完成时间、充分利用处理机的闲置时间并最终提高处理机的利用率和降低工作流的执行费用有明显的效果。下一步将针对混合并行科学工作流,探讨其在云环境中的执行优化。

参考文献:

[1]ZHAO Y, LI Y, TIAN W, et al. Scientificworkflowmanagementasaservice in the cloud [C]// Proceedings of the 2012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loud and Green Computing. Piscataway: IEEE, 2012: 97-104.

[2]CHEN W, ALTINTAS I, WANG J, et al. Enhancing smart rerun of Kepler scientific workflows based on near optimum provenance caching in cloud [C]// Proceedings of the 2014 IEEE World Congress on Services. Piscataway: IEEE, 2014: 378-384.

[3]VAQUERO L M, RODEROMERINO L, CACERES J, et al. A break in the clouds: towards a cloud definition [J]. ACM SIGCOMM Computer Communication Review, 2008, 39(1): 50-55.

[4]DEJUN J, PIERRE G, CHI C H. EC2 performance analysis for resource provisioning of serviceoriented applications [C]// Proceedings of ICSOC/ServiceWave 2009 Workshops ServiceOriented Computing, LNCS 6275. Berlin:Springer, 2010: 197-207.

[5]KIM H, elKHAMRA Y, RODERO I, et al. Autonomic management of application workflows on hybrid computing infrastructure[J]. Scientific ProgrammingScienceDriven Cloud Computing, 2011, 19(2/3): 75-89.

[6]SHI X, XU K. Utility maximization model of virtual machine scheduling in cloud environment [J]. Chinese Journal of Computers, 2013, 36(2): 252-262.( 师雪霖,徐恪.云虚拟机资源分配的效用最大化模型[J].计算机学报,2013,36(2):252-262.).

[7]YAN G, YU J, YANG X. Twostep task scheduling strategy for scientific workflow on cloud computing platform [J]. Journal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2013, 33(4): 1006-1009.(闫歌,于炯,杨兴耀.云计算环境下科学工作流两阶段任务调度策略[J]. 计算机应用,2013,33(4):1006-1009.)

[8]BAJAJ R, AGRAWAL D P. Improving scheduling of tasks in a heterogeneous environment [J]. 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2004, 15(2): 107-118.

[9]DARBHA S, AGRAWAL D P. Optimal scheduling algorithm for distributedmemory machines[J]. 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1998, 9(1): 87-95.

[10]PARK CI, CHOE TY. An optimal scheduling algorithm based on task duplication [C]// ICPADS 2001: Proceedings of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Piscataway: IEEE, 2001: 9-14.

[11]XIE Z, HAN Y, QI Y, et al. A scheduling algorithm for multicore based on critical path and task duplication [J]. Journal of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2014, 36(1): 172-177. (谢志强,韩英杰,齐永红,等.基于关键路径和任务复制的多核调度算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4,36(1):172-177.)

[12]COLIN J Y, CHRETIENNE P. C.P.M.C.P.M.为文章题目中一部分 scheduling with small communication delays and task duplication [J]. Operations Research, 1991, 39(4): 68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