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保险投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产品特点:
分红保险具有固定的较低的保底预定利率,它能够减少客户利率风险,客户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永远取得公司实际的经营红利分配的权利。按照中国保监会的规定,经营分红保险的保险公司每年必须以书面的形式向保单持有人告知分红业绩情况。
投资策略:
由于固定收益的分红保险产品保险期多为1至5年,因此比较适合愿意短期投资、又不想担风险的消费者。由于各种分红保险的设计有一定差异,分红保险所能提供的保障和收益程度各有不同,投保人应全面把握分红产品的保障和投资作用,不要将不同分红保险产品的红利多少做简单、片面的比较,更不能与其他类型的产品收益作比较。
另外,购买投保分红保险还是要从自己的真实需求出发,而不能凭借红利情况的演示冲动性地选择投保。
风险提示:
分红产品不一定会有红利分配,特别是不能保证年年都能分红。分红产品的红利来源于保险公司经营分红产品的可分配盈余。其中,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是决定分红率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投资收益率越高,年度分红率也就越高。但是,投资收益率并非决定年度分红率的惟一因素,年度分红率的高低还受到费用实际支出情况、死亡实际发生情况等因素的影响。保险公司的每年红利分配要根据业务的实际经营状况来确定,必须符合各项监管法规的要求,并经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
投连险适合20~30年长期投资
产品特点:
投资连结保险一般不保证投资收益率,而将保险费分为保障和投资两个部分,其中保障部分的风险责任由保险公司承担,其保险的金额是固定不变的;投资部分的风险是由投资人承担,客户在承担投资风险的同时,也完全享有投资回报。投资账户的资金由保险公司专业基金管理人员操作,每月公布一次投资收益情况,客户也会收到年度报告,详细说明账户的投资收益、财务状况、投资组合等,类似于基金的管理方式。
投资策略:
由于投连险在设计的时候,是为长期寿险量身定做的,因此比较适合缴费期长达20年至30年的投资者。投保人应重点了解该类产品投资收益与投资账户的关系、对投资账户收取的各项费用的情况、投资账户面临的主要风险、投保人退保时保险公司要扣除的费用和投保人可退还份额等事项,同时,在购买时也要设定最合适的保障额度。
风险提示;
投连产品的收益相对较高,但带来的风险也大。另外,投连险的收益不固定,一旦资本市场行情转坏或者保险公司运作不当,投资者可能遭到损失。
万能险适合闲置资金投资
产品特点:
万能保险承诺保底收益,其优势在于缴费灵活,可定期、不定期,其保障部分的保险金额可以根据投保人的经济状况随时调整,并有加保的选择权,可以充分满足客户不同时期的保险需求,既具有较低保底收益的可靠性,又具有高回报的可能性。
投资策略:
万能寿险,由于保险期以短期为主,因此适合于家中有闲置资金,而风险承受能力低、对投资需求不高的对象。在购买时,要综合考虑费用、保障成本和回报的不确定性,并且要明白产品说明书或保险利益测算书中超过最低保底收益以上的测算数字只是对未来收益的假设,不能作为对未来实际收益的保证。
风险提示:
万能险超过最低保底收益以上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不能将万能产品和银行储蓄、国债等简单地进行比较,更不能将万能保险产品视作银行储蓄的替代品。
一些保险人在推销分红险、万能险或投连险时,会给消费者高收益率的暗示。很多消费者往往经不住诱惑,一时冲动购买了投资类保险,等明白过来这种产品根本不适合自己的时候,又想要退保,而退保又将蒙受很大的损失。结果,往往落得一个“持有也不是,退保也不是。”的两难境地。
保险专家提醒消费者,投资型险种属于中长线投资,它不像投资股票、基金一样可以高抛低吸、频繁进出,买的时候不应当冲动,退保时也不应妄动。
直到10月,资本市场的大门打开了,保险资金有了通过基金间接杀入股市的政策,这意味着更多的投资组合机会,对于投保人,保险公司有了新的“糖果”:投资分红。10月底,平安保险公司推出了据说是“标志着中国保险产品从储蓄型、保障型转入投资型产品开发”的“投资连结保险”业务。尽管尚处于试点阶段――目前仅在上海地区有发售;尽管在某种程度上仅仅被看作是一个过渡型产品,但对于投保人来说,也许是领略保险公司代人理财功能的契机。
保险兼容投资
与传统人寿保险的运作不同,现有的“投资连结保险”将投保人交付的保险费分成“保障”和“投资”两个账户来管理,其中投资账户实行专家管理投资,收益所得几乎尽数分红于投保人,保险公司仅收取微量的管理费用。这事实上是将一部分保费以分红的形式返还给投保人,与利差返还在本质上很相像,只不过回报不固定,风险被分担了。
不过,由于投资账户中的资金将由专家来管理,投资风险一般来说会低一些。而且资金运作是有一定透明度的:投资账户将定期由中国保监会认可的独立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保险公司每月评估投资账户,投资单位的价格也向社会公开披露,以接受社会及客户的监督。
传统人寿保险一般只具备保障或储蓄功能――平时按期投保,一旦横遭不测即有保险公司救驾;保险公司通过精算,达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效果,并从中赚取一定的经营和投资利润。然而,对于保险意识薄弱、心存侥幸的普通人来说,仅仅强调保障功能,一般很难获得足够的保单。于是保险公司千方百计地发明了各种附有投资功能的险种,被叫停的利差返还型寿险即是其中之一。它是将投保资金的一部分按照固定利率的形式返还给投保人,但由于先前保险资金只有银行存款、购买金融债券和同业拆借等狭窄的投资渠道,一旦银行利率大幅下调(正如近年来我们看到的那样),保险公司投资所得就不足以支付投保人,就很容易被利率风险逼到亏损边缘,这也是有关部门停止这一业务的主要原因。
与消极补贴投保人的利差返还型寿险相比,投资连结产品有着明显的优势。它将客户的利益与保险公司的经营运作效益紧密相连,大大降低了寿险产品对市场利率的敏感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保险原则又被深化了一层,更被视为解决变动的市场利率和传统寿险商品固定的收益回报承诺之间矛盾的一个创造性突破。
品质与配置
投资连结保险产品最早出现于80年代初,一经问世便获惊人的发展,显示了十分广阔的市场空间。在英国,此类产品称为基金连锁产品。1987年,基金连锁业务量占英国整个寿险业的39%,1997年更达到50%,保险资本值达到2088亿英镑。1980年始在美国亮相的此类产品称为变额寿险或变额万能寿险,到1996年,其业务量已占美国寿险总业务量的25%。亚洲起步虽然稍晚,但从相对速度来看也很可观。以新加坡、香港为例,从1992年到1996年的4年时间内,香港投资类保险产品的平均增长率达到51%,新加坡则高达90%。
投资连结产品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基于它自身的灵活性。一方面,投资连结产品使投保人可以充分利用保险公司的专业经验和投资渠道进行理财;另一方面,由于取消了保单固定利率,保险公司可以制定更加积极的投资策略,通过对资金有效地组合和运用,使资金发挥更大效率。在满足各方需要的同时,投资连结产品催生出大量的市场需求。
但是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投资连结产品提出的对技术的要求却是多方面的。首先,在投资决策、绩效评估和风险控制方面,保险公司必须向专业的基金管理人看齐。据称此次平保专门设立了投资连结产品投资专家小组,并与麦肯锡管理顾问公司和摩根士丹利、高盛、林肯国民等投资管理公司进行合作,可见此险种的推行远非轻而易举;其次,由于投资账户必须达到一定的透明度,在电脑网络方面需要较高的装备;再有,现有的保险营销队伍将会受到较大的挑战。
在国外,投资型保单的营销人须通过证券商的资格培训,以保证投保人的利益。事实上,投资型保单营销人需要的不仅仅是伶牙俐齿,更重要的是相关的投资理财知识。此次平安保险公司在 8000 余名人中进行考核,选出了700余名人(即可塑之材还不到10%),并给予专业培训。投资连结产品的配置如此之高,以至于有人称,目前进行的试点,在某种程度上起到的将只是一个练兵的作用。
青苹果?
据说平保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把这一险种推广到全国范围,而多家人寿保险公司也在通宵达旦地赶制投资型产品。可以预见的是,不久之后,“投资连结保险”就会成为一个遍地开花的名词。然而目前的现实是,这一险种在我国还仅仅处于胚胎阶段,必须正视其允诺和可能的价值。 与国外相比,一个显著的差别是,我们的投资连结产品的投资方向并不明确:国外的投资连结产品一般都用于股票市场上,成立专门的基金进行管理,其投资组合、收益都历历在目。而我们的透明度达到的仅仅是公布投资单位价值,至于资金投向何方,就无从把握了。于是有人臆测,投资账户上的资金多半仍将用于国债投资,而不会用于资本市场,因此对其收益不宜估计过高。
显然,由于目前保险公司入市的资金基本上用在了稳操胜券的基金一级市场配售上,而且受配额限制,这一领域当被保险公司视作禁脔,不会分利于投保人,因此也不会在投资连结产品的投资账户上反映出来。
9月16日起,中国人民银行2004年以来首次降低贷款基准利率,10月8日再次降低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
有人认为,降息可能会增加保险公司的净资产。但保险公司的债券主要采取持有至到期的形式,并不受债券市场价格涨跌的影响;另外,有些债券归入可供出售类资产,但这当中大部分是未上市债券,它们也只能按照摊余价值入账。因此,保险公司的净资产并不会因降息而有额外的增加。
相反,下调存贷款利率的同时取消利息税的征收,对保险公司而言是一次“非对称”降息。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在调整后依然保持在5.13%,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反而由5.56%升至5.58%,中长期定期存款利率事实上并未降低,因此寿险保单的资金成本压力并未得到有效缓解。
在保单成本并未因降息而下降的背景下,保险投资收益却有可能因降息而下挫,保险利润空间将进一步受到挤压。出于对实体经济的担忧,股票市场短期内或难现好的投资机会,保险公司从中获取投资收益的可能性不大。
弱市行情中,保险资金投资股市本来拿不到好回报,尽管万能险投入股市的比例只有15%,影响有限。但是如果未来两年内股市弱市局面没有改观,再加上降息周期来临,万能险结算利率可能会继续往下滑落。
某公司的银保部门人士介绍,利率下调,从短期看会影响到大额协议存款的利率,从而使得保险公司在协议存款方面的收益有所下降。由于万能险的保险资金在债券市场中的投资也占到很大比例,而银行降息对于债市又是一个利好,会导致债市火爆,保险公司对于手中所拥有的债券可以进行套利或者回购等操作,从而稳定整体的收益。
不过万能险8月和9月结算利率已连续下降,与降息后5.58%的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相比,当前市场上万能险的结算利率只有5.25%,甚至更低,万能险的竞争优势只剩保障功能。而主要投资于债券型和货币基金的偏债型和货币型投连险账户有望借债市走好而提升收益,偏股型账户的表现将取决于A股走势。
据了解,降息对保险业投资环境会有一定的滞后性影响,万能险、投连险的结算利率是按照月、季度进行调整的,此次降息后,它们结算利率有下调可能。一家寿险公司的负责人认为,降息对于寿险公司的万能险可以说是喜忧参半,预计在未来,万能险的结算利率不会出现比较大的下滑,而是会在一个比较平稳的轨道上运行,但短期内结算利率可能会有小幅下滑,对于已经投保万能险的人而言,可以建立中长期理财的观念。
另外,投连险的账户主要是与证券市场挂钩,股市涨跌都会影响投资收益。业内人士说,降息对股市产生正面影响,一旦股市上涨,投连险的投资型账户收益也会随之上涨。投连险账户还有一些低风险的货币型账户,这些账户的投资也主要是银行存单和债券,受到的影响与分红险类似。
对分红险而言,其投资主要集中在银行大额存单、债券等,降息后这些产品的收益会随之下调。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降低了,给保户的分红自然也会随之减少,这对于长期保单持有者来说,会受到一些影响。不过,业内人士指出,对于成本来说,保险公司每个月才调一次结算利率,分红险一年才公布一次,相对来说反应较慢。
保险公司投资未上市公司的股权,最近已获国务院批准,目前保监会正在制定有关的试点规则。
11月7日上午,在保监会三季度例行新闻会上,保监会主席助理、新闻发言人袁力在回答《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保监会的相关部门正在研究试点规则,主要还是选择国内一些管理经营规范、投资能力强,能够有效控制风险的保险机构开展这方面的试点。至于投哪方面的项目,下一步保监会将会做一些指引。”
保险公司投资未上市公司的股权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主要是对于基础设施的投资,国务院前不久批示基础设施投资要扩大试点;第二部分是投资未上市企业的股权,由于此类投资风险较高,试点的推进会更加谨慎。
未上市公司股权投资,一直以来是私人股权投资基金(Private Equity,下称PE)施展拳脚的领域,此次保险资金的放行无疑是又一大突破。不过中国的私人股权投资仍处于起步阶段,保险公司的直接投资能力有待培养。要在高风险、高回报的私人股权投资领域有所作为,保险公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类”吸引力
基础设施、房地产以及私人股权投资都属于另类投资(alternative investment)的范畴,与常见的公开市场债券、股票投资相区别。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投资机构将投资领域扩大到另类投资。这类投资在保险公司的投资组合中所占比重不大,但因高回报而备受市场关注。
目前,国内多家保险机构均在研究保险资金直接投资未上市公司股权的方案,除了招兵买马扩充直接投资团队,还有公司也在研讨将资金交给专业PE基金管理的可能性。
自2006年《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以来,保险公司在公开市场股权投资方面取得了突破,但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由于寿险公司负债动辄长达二三十年,寿险公司希望投资机会可以在期限结构上与负债相匹配。
另外,今年资本市场回调令保险资金运用空间缩小,保险资金寻求投资新渠道的诉求更为迫切。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8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6%;一至三季度,保险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为2.1%。
基于上述原因,PE、基础设施等投资机会在保险公司眼中充满了吸引力。
在过去几年中,中国的保险公司也在非上市股权投资、基础设施投资等方面进行了尝试。中国人寿2006年先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入股中信证券,又入股广东发展银行、南方电网,一系列操作均引起市场震动;中国平安则联合其他保险公司,成立股权投资计划,斥资160亿元于京沪高铁。
几次投资尝试让保险公司信心倍增,面对政策放开跃跃欲试。不过,很多专业投资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对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需要“具体公司,具体分析”。
勿忘风险
“大型保险公司本身就有相当的投资团队和人才储备,其资产规模也允许他们为新的投资领域加大投入,但对一些小的公司来说,可能将另类投资业务委托出去更为合适。很多大型国际保险公司往往同时采用两种方式。”一位国内PE基金的领军人物对《财经》记者说。
实际上,自主还是委托,正是国内PE投资界最关切的问题。
在过去两年中,中国掀起人民币PE基金的浪潮,先后有十家产业基金试点获准筹建。
在国内第一家官办PE渤海产业投资基金之中,中国人寿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等机构经国务院特批成为投资人。今年,社保基金又通过市场化的方式,给鼎晖和弘毅两家PE基金投资。
然而,这毕竟只是人民币PE融资中的特例。中国的银行受法律和监管限制,不能向PE出资,券商正以“券商直投”的名义进行业务创新,大型国企的非主业投资也在收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规模动辄百亿的产业基金融资遇到瓶颈,保险资金的动向备受瞩目。
金融海啸令资本市场深幅下挫,从而导致投连险账户大幅缩水,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投连险是否还有购买价值?
尽管股市还在熊市中徘徊,直到今天我们也尚未走出困境,但是我们不要忘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尽管中国面临着许多挑战,但人们普遍认为中国仍将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有着非常光明的中长期发展前景。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我们应当牢记:尽管从短期来看,股票的市场价格可能在相当程度上偏离长期的经济发展趋势,但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趋势一直决定着而且必将继续决定股市的发展。
寻找未来的机会
在习惯了2007年股市的高歌猛进之后,2008年,一些购买投连险的客户对突如其来的市场下跌感到迷茫甚至失望。但是,我们也看到通过保险公司进行长期投资的投连险客户的收益仍然是可观的。截至2008年9月底,一些专业销售投连险公司开发出的成长型投资账户,自成立以来账户净值增长了127%;投资风险较低的稳定型账户净值增长率也已达到近50%。
也有一些投连险客户在这段时间内将资产转移到风险较低的投资账户,从而避免了股市投资的重大损失,这就是大多数投连险产品的优势所在。这一类账户能够得到众多客户的青睐,并确实为客户们降低了投资损失。然而,我们也看到,一些客户在账户间资产转移过程中高买低卖,择时操作,这种做法显然背离了价值投资理念,并增加了投资风险。
尽管最近一年中国股市大幅下跌,但市场平均市盈率水平正处于2005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一些勇敢的投资者已经看到了目前市场蕴藏的机会和价值,并开始将资金转换到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账户中。
投资者的心理是最难以把握的,他们对所谓熊市和牛市的看法有着极大的主观性,很容易从这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纵观国际股票市场,最成功的投资者总是极力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在投机心理充斥的股市中保持冷静,不盲从,不跟风,以对基本面的研究作为股市交易的依据,而对基本面的分析和预测要比对市场趋势的判断简单的多。
股市何时才能止跌回升?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在股市长期剧烈下跌的今天,更是如此。然而,我们几乎可以确信,今天的股市比2007年的任何时间都更具有投资价值,坚持长期投资理念的投资者可以逐步增加投资。
选择权在你手中
我想告诉大家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在投资资产配置方面采取“要么全要,要么全不要”的方式可不是一个好办法。太多的投资者急功近利,他们总是根据自己对投资市场一知半解的短期分析做出投资决定,要么空仓,要么满仓。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投资者都无法准确预测加仓或减仓的最佳时机,相当程度上靠的是运气。
不要将所有的投资都集中于高风险账户,应当采取一种更稳妥的循序渐进的办法。根据基本的财务规划,许多客户都因持有一定比例的股票投资而最终获益,特别是在当今市场形势下。当然,你需要确信你要购买的投资产品可以实现这一比例。如果你对股市的持续动荡感到忧虑或者着眼于短期投资领域,你可以同时分别投资于稳定账户和平衡账户;当你有了更多的信心时,可以增加对股票类产品的投资,比如转换更多的资金到成长型账户。
另一个办法是使用成本平均投资法,应用在一些投连险产品的投资账户上成为定期自动转移功能。该功能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投资工具,它能够自动地逐步提升高风险投资在你的投资组合中的比重。如果投资者坚持长期的价值投资理念,但是对短期内的投资市场走向感到忧虑,希望在一定期限内逐步增加对高风险账户的投资,在这种情况下,定期自动转移功能不失为理想的投资辅助工具。如果股市坚挺并且持续走高,虽然按照定期自动转移功能进行投资远不如将你的所有投资一次性集中于高风险账户获得的收益高,但是如果股市下跌,则定期自动转移功能将会大大降低择时带来的风险,实现长期收益。
股市也许还要进一步下跌,各种坏消息可能会接踵而来,国际金融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正处于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然而,在某种情况下,踏空股市复苏机遇而带来的风险远大于因股市下跌而带来的风险,我相信这正是目前中国股市的特点。
经验丰富的长期投资者不为短期的市场波动所左右,总是着眼于长期的价值投资,他们认为目前的中国股市正是赚钱的好机会。归根结底,决定权在你自己,切记在做出投资决定时,应对你的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和市场状况进行认真分析,并听取财务顾问的意见。
购买投资型保险需消灭三大误区
如今,随着保险市场繁荣,投资型保险也进入人们的视线,不过,投资型保险并非稳赚不赔,因为按照功能划分,投资型保险重在投资,风险保障则是其附加部分。面对保险公司高回报理财的诱惑,购买投资型保险时需保持理智,尤其需消除四大错误认识。
误区一:收益、保障可兼得。很多人购买投资型保险的理由便是,投资型保险不仅会带来可观收益,还能得到保障,其实这种认识有失偏颇。
不错,这种保险在某个时期可为保险购买人带来高于储蓄存款和国债的收益,但投资型保险的收益和保障是有侧重面的,主要表现在分红和收益上,而在风险保障上,投资型险种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
因此,即使出了险,得到的赔付金也很有限。购买投资型保险时,只需重点考虑其收益,而不能太看中其保障,要做到买投资型保险看“收益”买保险。
误区二:收益有保证。这种想法不完全正确。保险公司推荐投资型险种时,给出的收益一般很有吸引力,往往把没有实现的保险分红率夸大。有投资收益心理的人会听信,从而形成很高的心理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