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就业总结

大学生就业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就业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就业总结

大学生就业总结范文第1篇

在校就业指导中心强有力领导下,在各学院就业服务部的积极配合下,在校社联的热切关注下,大学生就业协会秉承“推荐英才,服务社会”的工作宗旨,以“继承优良、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工作精神、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在就业协会全体成员的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下,出色地完成所有工作任务,并且第七届就业协会空前扩大了本协会的影响力、打造出了王牌学生组织、全方位拓宽了就业信息渠道。与此同时,本届协会成绩喜人——荣获“2011-2012年度校级优秀社团”、在湘潭市第五届模拟招聘会上荣获“优秀组织奖”。第七届就业协会工作接近尾声,特此总结优点与不足,望第八届就业协会扬长避短,将协会更加出色地继承、发扬。

本年度就业协会工作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一、加大了就业协会与各方的交流

招新后,为促进协会内部成员之间以及协会与就业服务部之间交流,组织了一次内部户外活动。为加强学校与各学院就业服务部之间交流,08-09年度共举行会议四场;为促进就业工作意见的反馈和建议的收集,每次会议各学院都会总结近段时间的工作情况;为加强协会与校社联的交流,协会由专门负责人参加校社联的会议,与校社联进行沟通;为增进老师与学生的了解,邀请老师参加协会的会议、户外活动、进行体育运动如打篮球赛、乒乓球、聚餐、唱歌等。

二、提高了创新意识、营造了创新氛围、把创新作为协会本学期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

1、协会常规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是一个对象为内部成员、主题明确、形式新颖、气氛活跃、每两周定期举行的常规活动。本学期共举行常规主题活动四场:由周静主持的题为“团队意识培养”:全体成员自由组成两队后,各团队给自己的队伍取名字、设计队徽、拟建口号。每队五分钟成果现场展示时间,形式不限,之后两队相互点评与发问。第二场邀请朋辈学生组织为协会进行的题为“在活动中感受团队力量”的活动,团队训练贯穿于三个游戏当中。第三场由熊文主持的主题为“怎样在求职中游刃有余的应对考官”的讨论会。增强了成员的口才与应变能力,为形成成员们敢于表达、善于思辨的作风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为本学期全体成员参加的湘潭市第三届大学生求职大赛暨湖南科技的大学第五届模拟招聘会做准备以及为以后应聘奠定了基础。最后一场是由黄永庆主持的名为“成就领导才能”的讨论会,帮助成员正确地认识自我、协助成员找准定位、为培养下一届协会主要干部领导才能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大家发散思维、积极献策、协调气氛、果断决策的主人翁意识让人欣慰。

2、创建“一帮一”式内部成员培训模式

“一帮一”式内部成员培训模式,是利用内部成员的特长以及所学专业的优势,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是对主讲人口才、交流、策划、驾驭能力的一种综合锻炼,是对参与者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方位提升。这样协会成员在服务别人的同时,自身素质也得到不小的提高。

3、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敢于创新。

如在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届就业知识竞赛中,设置情景剧环节,这样一改以往相同活动形式不变的工作思路,证明了我们敢于创新、敢于启用低年级有能力的学生,且又一次在实践互动中锻炼了成员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协会“开拓创新”的工作方向提供了典范。

三、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宣传渠道、改变宣传方式

1、为使宣传形式更规范化,本学期制作固定的宣传海报,使之成为协会的一种标志。而且纸质海报成本相对比较低,且可重复利用。在节约资金的基础上又达到了宣传的效果。

2、通过网络宣传这个渠道,扩大活动及协会的影响力。

协会在校内网上注册“湖南科大就协”的账号,在网上及时协会最近状态、活动相关内容、并一些与就业有关的政策、招聘消息、招聘须知、与就业创业相关的信息。到目前为止,点击率已达500次,好友376位,发表日志159 篇,上传活动相关照片532张,共22个活动。考虑到校内网需要注册才能进入和就业网内存不大的局限性,已与相关老师洽谈,准备另开一个博客,且在就业网上做一个链接,增加点击率。

3、到目前为止,2011-2012年度共发新闻稿件6篇,其中关于就业知识竞赛的新闻稿点击率为815,由熊文提供的新闻稿件《三一集团副总裁何真临向科大学子传授融入社会的“独门秘笈”》点击率高达24118,其他新闻稿件点击率均在XX以上。

4、充分发动各学院的力量,每次大型活动都采取各学院同时宣传的手段,如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各学院均张贴以北森职业测评为主题的海报两张,且在同一时间粘贴,高覆盖率使得达到了空前的宣传效果。就业知识竞赛由进入决赛的学院各张贴两张海报。这些工作既减轻了协会的工作量有使各学院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四、变网络为常规工具,使得工作开展更及时、有效

据最新统计数据,协会主要干部共收到与就业有关的邮件300多份,其中,谢晶晶收到190份,颜叶锋收到127份。收到与就业有关的群邮件25份。2011-2012年度qq群共享共上传文件次数达56次。

五、协会作为领头羊,带动各学院积极参加举行的活动,让活动真正进入科大的每个班级。如湖南科技大学大学生首届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每个班级都有举行以“职业生涯”为主题的班会。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届就业知识竞赛,每个学院举行了至少两次跟就业相关的活动。

六、工作程序规范化、实行责任制

小型招聘会由黄永庆负责,由他在就业网上看到消息后,根据无课统计表与以往工作情况的安排人员,每次安排一个干部带一个委员,提前半小时去巢老师办公室拿批条,开了门后用ppt写上“某某公司招聘现场”,会后提前通知巢老师看是否有其他安排,做到及时把消息传到市场部。

七、为协会培养了一批肯吃苦、有能力的成员。如王丽洁累计值班次、曾白菊累计值班次、杨宏烨参加招聘场25场,尹力敏参加34场,苏剑几乎参与所有活动全过程,韩晶晶为就业知识竞赛的事情联系赞助商5个,花了 一两个月。

目前就业协会在2011-2012年度有待改进的地方与协会的发展方向

一、 有待举行一个完全由自己创新的活动,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构思、也没有大胆的提出来。

二、 各主要负责人、各部门的职责应该更加明确。

三、 为增强业务能力,邀请相关老师做业务指导。

五、 协会规章制度、协会活动资料、办公室文件、协会资金使用制度等方面应该更加规范、系统、完善更不断修正。

大学生就业总结范文第2篇

大学生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各级政府和各高校虽然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不断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指导,但是由于管理部门职能转换和就业服务理念不够,就业质量令人担忧,缺乏严格的法律法规制约和管理,就业指导体系不够健全。首先,缺乏完善的就业创业环境支持。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环境还处于发展阶段,管理部门还没有充分利用部门职能,将就业服务工作开展起来,比如缺乏良好的管理机制作保障,缺乏具有较强工作能力和态度的人员提供人力支持;校方偏向对就业创业“量”的追求,忽视了对“质”的提高,很多院校迫于就业工作评估的压力,片面追求就业率而不关注就业质量,与全面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方针背道而驰。影响大学生就业创业进程的政府环境、教育环境和融资环境发展不充分,制约了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发展。其次,教育结构失衡导致毕业学生与社会需求不匹配,教育模式不当导致大学生素质无法满足就业创业的能力需求。应试教育背景下,忽略了教育的持续性,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对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不够,应该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加强教师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形势、求职技巧和创业政策的培训,为学生成功就业创业提供帮助。再次,高标准的用人需求和数量庞大、素质有限的就业群体发展不均衡,经济的发展带动了职位需求,但是目前的社会就业形势下,劳动力供大于求。首先,用人单位优先考虑名校、重点专业,非重点学校毕业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其次,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和农用机械的自动化,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使待就业人口基数持续增长;还有,大量初高中毕业生、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和退役军人进入社会,占领了大量相对低端的岗位,使大学生丧失降低要求,多方面择业机会。最后,用人单位注重实践能力和大学生自身期望过高,都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带来巨大阻力。企业对于人才的选拔,更青睐履历丰富,实践能力强,执行力强的综合人才。而当前教育模式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比较肤浅,更是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再加上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知识视野和阅历不足,降低了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竞争力。

二、PDCA循环模型在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应用

1.P(Plan)阶段PDCA应用到大学生就业创业系统中,计划阶段的目标就是完成调查研究,计划质量目标,做好计划部署,所以应当从因素分析和制定计划两个方向,完成计划阶段在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应用。因素分析计划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质量目标,首先要明确评判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标的标准,不仅要分析学校完成的就业率调查数据,还要综合考虑大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程度、社会认可程度、家人和自身满意程度、薪资状况和职位发展前途等因素。就业率能客观反映大学生就业的量,可以直观反映社会对一个学校和专业的学生的需求程度以及毕业生的竞争力,是计划阶段就业质量指标的首要考虑因素。另外,毕业生是短期就业还是在这个岗位上长期发展,是就业质量指标考核中不断发展变化的因素,也是考量的角度。专业是否对口是评价就业质量的重要标准,这里的专业对口并不是所学专业和从事职业绝对一致,当毕业生从事的领域和专业相关或相近,都可以看作是专业对口。对专业对口率的调查,有助于促进学校优化人力投资,帮助学生把握专业学习重点,推动学生职业发展。薪资水平能够客观体现学生经过教育阶段后的投资回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自身价值和对企业贡献程度的体现。薪资水平的统计要考虑就业地经济发展水平,通过统计短期薪资,和发展几个月、几年后的工资,综合判断大学生就业后的薪资情况。社会认可度的调查可以体现毕业生受欢迎程度,可以帮助学校优化人才培养方向,可以调查企业对毕业生认可程度和毕业生、家长的满意度两个方向。职业发展前途也关系着就业质量,是以持续发展的目光关注学生就业状况。

2.制定计划根据大学生就业创业质量的考核,可以制定计划。首先管理部门要实现管理和服务的双重职能,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为学生服务的工作中去,立足社会需求,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完成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双重飞跃。其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调整管理内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对创业教育的投入,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加强创业能力,引导学生向着可行性的创业之路前进。还要不断完善就业管理体系,建设专业的就业管理队伍,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完善就业情况跟踪D(Do)阶段这个阶段组织实施制定的计划,首先应该更新管理观念,转变服务职能,做到以学生为本,其次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还要完善就业管理体系,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管理工作有效进行。在组织实施阶段,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更新工作观念,强化就业创业教育,完善就业管理体系,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要以正确的人才观和就业观做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专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还要以社会需求指导教育思想,兼顾毕业生的精英化和大众化,兼顾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大学生就业创业管理部门,只有提高认识,才能以科学理念指导实践。

大学生就业总结范文第3篇

一、新视角下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每年我国有将近两千万的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造成这些问题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研究,总结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就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通过本文的调查得知,很多高校并没有对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程安排的不够,对于很多高校而言,仅仅针对毕业生开展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习的课时比较短,课程内容也比较宽泛,无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作用;第二,很多学生对于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学生利用学习这些课程的时间来学习其他课程,或者是上课不注意听讲,很多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无法理解,更不用说在就业过程中学会实践运用。

(二)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内容不够合理。对于大学生就业来讲,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指导,但是通过本文的调查和研究得知,很多高校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不够,对于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而言,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就业而开设的课程,但是很多高校直接利用普通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为学生进行上课,无法体现出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第二,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不够,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然而很多大学生在面临就业压力时,会出现较大的心理压力,从而选择错误的道路。

(三)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手段落后。对于目前很多高校而言,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也是如此,很多高校依然采用落后的教学手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没有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学生依靠书本,老师依靠黑板和粉笔进行教学,学生对这种教学手段比较反感,加上对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不重视,很容易出现上课不认真听讲的现象,教学效率非常低下;第二,目前,很多高校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依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手法,老师在讲台上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但是学生无法完全融入到课程中去,造成了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较差。

二、新视角下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对策

无论是对于高校而言还是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不断缓解大学生就业的压力。需要对目前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采取一定的改革措施,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点策略。

(一)提高对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视。众所周知,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从而最后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所以,无论是高校还是学生都需要充分意识到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并争取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高校需要为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便利的条件,包括一些多媒体的教学设备,或者是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场所等等;另外,可以邀请一些企业的员工以亲身经历为学生进行授课等等;第二,大学生应该充分意识到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必须要认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并且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能够及时有效地指导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为大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对于高校而言,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高校的教师肩负着教育学生的重任,因此为了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必须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使得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够不断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才能够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更加符合要求的人才;第二,对于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而言,除了可以利用本校的教师进行授课以外,还可以要求企业中的员工进行授课,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了解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及时提高自身的相关素质,在以后的就业竞争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优势,抓住良好的就业机会。

(三)不断充实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对于社会或者企业而言,对于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为了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需要不断修改其教学内容,使之能够不断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引导大学生在就业期间,针对自身的就业情况进行反馈,根据大学生的反馈信息和实际的调查,从而认识到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不足,及时地进行调整、修改和补充,不断完善其教学内容;第二,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应该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让大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就业过程的艰难,同时也应该树立就业的信心,不断发现并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能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最终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四)创新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手段。通过本文的调查和研究得知,目前很多大学生对于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传统教学手段都存在一定的不满,从而无法调动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因此需要不断创新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手段,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采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讲解,让学生能够通过文字、图片和声音等多媒体的方式感受到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效率;第二,不断学习国外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并根据国内高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手段。

三、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高校大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这也逐渐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和难题。因此,本文在充分分析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相信,随着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能够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就业,为社会和企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作者:赵天睿 单位:长春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黄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大学生就业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观;科学就业观;就业观教育

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49万人,比2014年再增加22万人,而社会所提供的相应岗位并未显著增加,大学生就业将面临新的挑战.面对又一次刷新的“史上最难就业季”,如何摆脱“毕业就失业”的尴尬境遇,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找到一份相对满意的工作是每个大学毕业生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就业观是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思想,对大学生就业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此作了大量研究,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大学生就业观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学术界及社会其他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大学生就业观的研究.凌文铨等人在“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1999)一文中研究发现22条相关的职业价值观条目分为三组因素:和地位声望相关的因素,和收入、工资、福利等待遇相关的保健因素,和个人才华能力相关的发展因素.[1]康廷虎、王沛在“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调查问卷的编制及初步研究”,把一系列影响当代大学生择业的因素进行系统归纳总结,如福利与待遇、工作的环境、个人爱好、社会需要、自我实现、社会地位等.[2]在就业观理论不断进行深化研究的同时,学者们亦在其他学科的视角下,充分而全面地利用实证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归纳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影响的相关因素.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们在“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2005)中,通过对北京市30所高校的6000名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就业行为的问卷调查,之后对问卷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影响大学生就业行为的以下五种因素:社会资本、劳动力市场、期望收益率和搜寻成本、家庭的经济状况.[3]曹计划认为,大学生的就业观是大学生自己对社会就业各种有关问题的根本态度和看法,这会影响着大学生把就业目标选择和定位得很高,与实际差距甚大,这就会影响着大学生就业的行为和心态,同时对就业目标的实现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推动大学生的就业实践.因此科学就业观的树立是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在大学生就业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胡维芳教授认为就业观是人的一种固有的反应性倾向,是人们在择业和从事劳动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价值观念和兴趣取向,也是人们对一种特定的职业的认知、态度、观点、心态等,由情感、认知、行为几方面组合而成.他的这种观点对大学生的就业行为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5]彭薇认为:“就业观是人们对跟就业相关的、重要的问题的一些看法和一些观点,例如:就业的观念、择业观、就业心态、就业心理、就业倾向、就业意识、就业意向、职业观、就业期望、就业预期、就业态度、就业思想、职业价值、就业认识等”.[6]因此可以说就业观是劳动者主观上对选择和从事职业的客观现实的反映.徐志怀学者认为,大学生就业观就是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在一些择业、就业方面的反映和体现,大学生就业观对大学生的就业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大学生就业的根本动力,指导着大学生就业的基本行为.所以说大学生的就业观对大学生的就业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国内学者对于就业观的细分研究已经很到位了,从经济、社会、意识等等层面进行了理论化的深入分析.但是就业观的“理论”和实际上大学生具有的就业观的“实践”之间的实证研究有较大的发掘空间.并且研究主要集中在从理论角度进行分析推导,从国家政策层面、社会氛围层面、个人观念层面,可以说对于大学生就业观念实证方面的研究比较少.很多文章都是在描述现象,而对就业现象描述更多的是依赖于笔者个人主观判断,缺乏相关的数据支撑,同时对大学生就业观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也比较笼统.在部分有数据统计的文章中,样本统计的量和范围也非常有限,较少学者采用了调查问卷的方法,但文章最后依然是定性分析.就大学生群体本身的分析研究而言,相对较少从调研数据方面开展分析研究,仅就大学生群体与其群体特质进行定性研究,缺少定量研究.

2科学就业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性研究

科学就业观是指即将毕业的学生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对于各种职业的观点和看法,对于就业相关问题的正确认识,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在综合、有效地评估相关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基础上,大学生通过本人理性的思考和深入的分析,在头脑中自然而然形成了科学就业策略和理性就业选择的根本思想、观念等.现阶段我国关于科学就业观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张文双学者认为,科学就业观是指求职相关人员在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前提下,在客观评价自身,在理性认识就业环境的前提下,指导求职者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来发展,从而最终实现自身需要与社会发展相和谐的就业观念.[8]陈宁、刘锐等人认为,科学就业观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在综合、合理地评价、分析各种就业影响因素的前提下,经过理性的思考,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大学生的就业行为的发生,以及就业策略的选择.[9]王锐、刘锐、陈炳哲则认为,科学就业观是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结合自己的条件,结合祖国和人民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合理定位个人的就业方向和发展目标,理性选择就业岗位的就业观念.[10]众多学者在对于科学就业观研究时,对于求职者主观认知角度研究较多,认为理性的认清形势,科学客观的评价自我,并在两者之间寻求可行的契合点是实现顺利就业的基础.而也有部分学者从高校角度对于科学就业观进行对策因素方面的研究,认为在高校办学实践中要不断地探索、总结和凝练科学的就业观,以新的就业观理念作为指导就业的思想.王锐、刘锐、陈炳哲认为,在建设示范性指导就业中心过程中,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强化科学就业观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科学就业观立项的指导下,实现就业工作者角色的重要转变,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使学生在就业的大军中发挥着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理性地思考就业,找准合适的定位.[10]不论是从学生角度还是从学校角度进行的研究,无一例外的强调了树立科学就业观对于大学生本身以及高校教育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杨应慧、汪华林认为:“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和人才供求关系的变化,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观,对自主择业、拓宽就业渠道和奋斗领域、实现自我价值、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解决当前的大学生结构性就业难题,最主要的应该从端正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入手,重视大学生科学就业观的培养,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和可行措施.”[11]由此可见,树立科学就业观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得到了广大学者的普遍关注,不论是从学生自身还是高校教育的角度,合理的定位、科学的分析、适当的转变都是形成科学就业观的必要因素.然而对于科学就业观概念的内涵及外延系统性的研究仍相对较少,且科学就业观研究的时效性研究相对薄弱,缺乏数据性分析,应与时俱进,根据当下社会形势发展的实际与相关政策的变化进行同步研究.

3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研究

大学生就业观念是其就业策略与就业选择的行为指南和思想基础,从根本上影响大学生就业和大学生终身职业生涯规划,同时深刻影响着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程度和结构.如果大学生持有不正确的或者扭曲的就业观,将造成自己在求职的道路上屡屡碰壁.因此正确引导大学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对大学生的顺利求职尤其重要.谢庆军认为,对大学生进行正面、正确的职业观教育才是正确的就业观教育,要让大学生能够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地位与金钱、索取和奉献等之间的关系,正确评估自己的实际能力,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专长,以便选择适合自己也利于社会的职业,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掌握的知识和实际的能力,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的职业和合适的岗位.[12]孙琳认为,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的综合工程,它需要社会、学校以及个人形成的合力,也需要相关就业指导部门及工作人员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社会、学校成立专门的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结构,需要社会、学校成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机构,需要成立对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发展观进行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构,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的、有效的就业观教育,加强对学生挫折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在当今社会这样的一个充满竞争性、挑战性、多变性的大火炉中,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应变能力和生存、发展能力,推动金融危机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健康发展.[13]朱贵水认为:“只有按照就业观形成的心理机制,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明确大学生个体的优势与劣势,采取可行的培育步骤,才能使之树立健康就业观.必须分析影响其健康就业观形成的主要因素,厘清健康就业观的主要内容,采取多种有力措施来加强大学生健康就业观的培育.”[14]曾继平认为:“想要扭转严峻的就业局面,高校方面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判断当前形势,抓住一切就业良机;在顺应社会总需求的前提下,并兼顾个人的利益;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积极参与就业竞争.”[15]傅新华和杨琴则认为,教育毕业生准确职业定位、帮助毕业生认清形势、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注重就业价值观的培养、就业道德观的教育、锻炼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借鉴国外大学生先进的就业观教育经验等,这些都是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主要对策.[16]陈宁认为,在科学就业观的指导下,对大学生的就业工作进行创新,不仅要对大学生的就业数量进行提高,也要对大学生的就业质量进行提高,更需要对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环境认知水平进行提高,提高他们的就业认同感,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和人生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方式方法上,不仅仅要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政策的宣传,就业信息的传递,就业技巧的讲解,就业途径的开拓,就业方法的指导,就业心理压力的疏导,更要调动全校之力,以科学就业观为指导,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变革更新,对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惊醒拓展和开发,以此来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的顺利就业奠定基础.[9]通过对以上文献资料的分析可见在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对策方面,不管是从各种制度、社会体制、学校体制、企业体制等宏观视角,还是在具体执行微观层面都提出了可行性性意见和建议.政府要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完善就业市场的机制,为大学生创建公平、公正、公开的良好的就业环境;各大高校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在加强专业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对就业指导工作进行加大力度,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并且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择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全面开展大学生就业心理疏导等;在大学生个人方面,择业前要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要全面正确而客观的评估自我,理性认清就业形势、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个人基本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四、研究述评总的来说,大学生就业观、就业观教育的研究近年来逐渐增多,“科学就业观”、“理性就业观”等也有所涉足,研究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大学生就业观的研究主体应为在校大学生,而树立科学就业观的主体则不仅是大学生本身,并非大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就可以解决就业难题,应为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从家长到用人单位的系统人群,该部分在很多研究中未被重视,对于对策实施的主体没有明确指出,缺少范围界定.第二,缺少真正从当代毕业生视角,可操作性强的研究成果.研究大学生就业的学者专家大多就业于“包分配”的年代,并且多就职于高校、政府事业单位等部门,他们的视角是有局限性的.对于大多数的大学生现在面临的新形势、新行业、新方法,理论界缺少跟他们境遇相同的前辈(比如公司同事)进行的理论研究.第三,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为一个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各方专家学者在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等等各维度进行了充分的研究,针对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所存在的问题在制度方面、管理方面、执行力度、思想教育等方面都提出了非常宝贵的建议.而对于就业观念这一社会意识的问题研究相对较少,更多的是对就业现象的分析和描述,缺少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凌文铨.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J].心理学报,1999.

〔2〕王沛,康廷虎.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调查问卷的编制及初步研究.应用心理学,2005,11(2).

〔3〕冯华.五种因素影响了毕业生择业———北京师范大学“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调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05).

〔4〕曹计划.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分析与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12).

〔5〕胡维芳.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90后”大学生就业观的特点、成因与对策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0(6):72.

〔6〕彭薇.大就业观—自主多元的成才观[J].中国青年研究,2005(1):11.

〔7〕徐志怀.对大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9(9).

〔8〕张文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第151期,思想教育研究,2008年01月.

〔9〕陈宁.科学就业观视野下的大学生就业工作创新[D].思想教育研究,2009,(01).

〔10〕刘锐,王锐,陈炳哲.树立科学就业观构建就业工作长效机制[J].北京教育高教,2010(09).

〔11〕杨应慧.大学生科学就业观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09).

〔12〕谢庆军.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曲阜师范大学,2013.

〔13〕孙玲.当前大学生就业政策研究[J].黑河:黑河学刊,2005(4):77-79.

〔14〕朱贵水.试论和谐视域下大学生健康就业观的培育[J].学校党建和思想教育,2014(7).

〔15〕曾继平.关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2).

大学生就业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女大学生 就业问题 高等教育

高校扩招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同时也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当代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议论的热点问题,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深入研究就业中的各种问题和总结经验,指导大学生搞好就业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女大学生遭遇的就业歧视和就业难等问题形成了女性就业困境,也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社会、高校等多层面力量联合起来,建立保障就业的长效机制。本文就女大学生就业难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现总结如下。

一、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1.女大学生遭遇就业性别歧视的现象普遍存在。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这就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而全球性裁员已经成为金融危机扩大化的又一波浪潮,许多企业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这无疑给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女毕业生经常会感受到“大学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更难”。以我校会计学院为例,大多数用人单位直接列出该职位“仅限男生”或“男士优先”的条件,女生还没有任何机会展露自己的才华就直接被拒之门外,这其中不乏学习刻苦、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女大学毕业生,女大学生遭遇性别歧视已经司空见惯。

2.女大学生就业门槛高,录用条件相对苛刻。

在就业问题难的现状下,女大学生在就业中面临着更严苛的条件要求,一要学识和能力突出,其就业状况的改善强烈依赖高层次的学历资本,这就要求女大学生付出更多的时间在学业上,从而获得高学历,满足就业单位的需要;二要形象气质均佳,谈吐优雅;三有承受就业隐形附加条件的能力,如“无男友,可出差”、“五年内不生育”等。许多女大学生没有因为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而被用人单位另眼相看,反而男生即使平时学习有挂科现象也备受青睐。

二、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成因

1.女性生理特点是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

女性由于特殊的生理特点,一生要经历经期、孕期、产褥期、哺乳期这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所牵涉的时间和精力会直接增加企业的用人成本。虽然我国在《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中都对女性就业的权益进行相应保护,但用人单位从人力资源成本的角度必然要考虑女性在就业上的亏损。女性结婚、生育基本需要两年时间,而且结婚生育后难免将大部分时间和心思用于“相夫教子”,期间所造成的用人成本增加是用人单位拒招女大学生的直接原因。

2.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

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尤其是相关保护女性合法权益的法律缺位,是导致女大学生就业难,不能与男性平等就业的一个主要原因。尽管我国《妇女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都规定了妇女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但是,由于缺乏可操作性和具体的法律责任,缺乏对性别歧视内涵和范围的明确界定,对劳动力市场缺乏监督和管理,让一些用人单位有“空子”可钻。许多用人单位认为接受女大学生经济上不合算,往往以结婚、生育影响工作为由,将女性拒之门外,使得女大学生在就业问题面前实实在在成为了一个弱势群体。

3.就业观念问题。

随着高校扩招现象日益突出,每年都有大量毕业生走出校门,大学生就业市场已经不再是卖方市场了。但在新形势下,部分大学生就业观念陈旧落后,自我定位不准确,对工作期望值过高,造成理想与现实脱节。导致女大学生就业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就业观念狭隘。主要表现在:一是期望值过高,寻找就业单位往往将目光锁定在那些事业单位、公务员等“铁饭碗”上。二是缺乏从基层做起的思想准备,对毕业后的就业岗位定位不准,对未来带有不切实际的憧憬。三是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奉献的意识,一方面抱怨就业难,另一方面则从内心排斥低岗位就业。性格的软弱和面对挫折不勇往直前,而消极应对和退让。对于大学生来说,不接受期望和现实的差距,错失了大量的就业良机[1]。

4.传统文化观念的性别偏见。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化给女性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庭,走上社会,在职场上从事和男性同样的工作。但受几千年来封建文化落后观念的影响,男尊女卑的传统性别观念及男主外、女主内的惯性分工模式依然在国人脑子里根深蒂固。在传统观念和惯性思维的左右下,人们往往低估女性的价值和能力,认为女性在事业上不如男性有发展潜力,这为女大学生求职择业投下深重的阴影,使得女大学生在实际择业中处于弱势地位。同时,正由于受我国关于两性的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女大学生自身也认同“夫贵妻荣”甚至“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说法,降低对自身学业水平、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培养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女大学生就业的难度。

三、解决当前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途径

1.国家在政策和法律上加强对女大学生就业权利的保障。

虽然《劳动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对女性的权益保障进行了明文规定,但这些法律执行层面的监督尚需进一步加强。国家应把新增就业岗位数量和失业率指数作为考核各级政府的重要指标,适当规定和限制用人单位职工性别比例。并制定政策保护和解决妇女因为生育问题而出现的系列就业问题,对妇女生育的社会价值作出合理的补偿。

2.进行就业挫折教育,培养毕业生形成良好的就业心态。

所谓挫折教育,就是对大学生容忍、承受挫折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大学生就业中的供需矛盾和社会不正之风的存在影响了一些学生的择业观念,当他们遭受就业挫折时,不是冷静面对,而为自己没有社会关系和家庭背景而苦恼,陷入悲观失望等情绪无法自拔。尤其女大学生思维细腻,想法单纯,还没有迈入社会,造成心理预期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从而一蹶不振,甚至产生心理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以社会需要为导向培养大学生,在专业设置方面紧跟社会发展形势;完善就业市场和就业制度,为大学生提供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女大学生要客观分析就业形势和政策,调整就业心态。客观评价自我,正视社会现实,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走出自卑的阴影。同时要增强信心,树立自强精神,从自己的优势着手,激发上进的精神。在做全面准备的同时,要有所侧重,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于重要因子上去。采用实习、参加比赛、参加社团、社交活动、阅读报纸杂志等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2],而且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就业竞争力主要包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团队意识、创新意识、诚信意识、敬业精神等。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急剧增加,用人单位对人才高学历的追求逐渐被高能力、高素质等新要求所取代,实践操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逐渐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还要常常与高年级师姐交流沟通,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从她们的亲身体验中总结经验、寻找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的对策。

3.倡导男女就业平等,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有很长一段时间处在封建社会,自古以来就是男尊女卑,男性地位比女性高。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现代人心理或多或少会有这种观念,这也是造成就业性别歧视的原因之一。要缓解就业性别歧视现象,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法律维护女性的就业权利,同时要保证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而不是形同虚设。另外,还应该从思想层面上倡导男女就业平等,通过组织相关宣传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大众的行为和思想,利用现代信息高速传输的便利条件,使男女就业平等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