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课外活动计划

美术课外活动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术课外活动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术课外活动计划

美术课外活动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课外活动;调查;现状;措施

五年一贯制师范学校把儿童美术教育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美术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美术课外活动开展得好坏直接影响学前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鉴于此,我们课题组对徐州市几所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学校进行了调查,并就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外活动开展现状进行探讨,以期发现不足,分析原因,能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学提供更好的借鉴。为了解徐州市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外活动开展状况,我们课题组对徐州市3所学校进行了调查。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式,问卷有19个项目,调查了一至五年级共计120名学生。为了调查数据的准确性,我们课题组又进行了访谈,主要是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进行座谈及谈话。下面就调查的基本情况作些说明。

1基本状况分析

1.1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

从此次调查回收的120份有效问卷的结果分析来看,男女比例不均衡,女学生占95%,男学生比例是5%。男生比例较低,从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美术的男女比例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女性受教育情况发生改变,女性再也不是从属地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社会历史进步的表现。学前教育女性学生是主体人群,这种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出幼儿教育男性主体缺失的问题。

1.2活动时间安排不均衡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88%的学生对美术课外活动感兴趣,这无疑对学前美术课外活动的开展是有积极意义的;然而,学前的美术课外活动时间安排不均衡,有的班级偏多、有的班级太少,有的班级开展活动的周期太长,没有合理的、科学的计划安排,相对松散。此外,学校对学前美术课外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同,有美术课外活动开展较好的班级,也有开展不足的班级。可以这样讲,学校方面的因素对学前美术课外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3活动设施不够完善

美术课外活动教室,往往是一所学校里最美的、最高雅的地方,它是一所学校美术课外活动开展状况的最好说明。美术活动教室是学生交流与创作的场所。调查发现,很多班级没有活动教室,这些班级基本上是在自己班的教室,简单收拾一下就可以就用做活动教室了。通过和一些学校的教师、学生谈话了解到,其他的教学设备也不足,有的学校的活动教室还要与其他学科的共用,这实在不利于美术活动的有效开展。

1.4活动课程单一,教学效果不好

调查发现,美术活动课程开设过于单一,如简笔画、儿童画等;学习内容单调、无趣,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兴趣。许多学生在谈话中表现出一种不满的情绪,对美术课外活动的课程有一种应付的态度,导致美术课外活动的质量不高。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通过兴趣引导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容易在教学中得到发挥,会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反之,学生会走向反面。

1.5活动评价体系不完善

教育评价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反馈机制,是深化、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不同的评价观念会产生不一样的评价结果,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正确的评价观念会促进学生的美术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会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健康成长。通过调查、谈话,我们发现,多数教师对美术课外活动的评价方式还是比较单一的,往往只注重作业的评价、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关注不够。

2解决措施

根据以上的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我们课题组通过实践探索,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应对措施和办法。第一,男女学生入校比例的失调,直接影响幼儿教育的状况,那就是女教师多,男教师严重缺乏,从而导致幼儿性度偏差;这种教育使女性幼儿更加柔弱,男性幼儿女性化严重。郭飞在其文章中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政府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大众媒体进行现代文化意识的传播,帮助人们改变对男幼师的偏见,能够以平等尊重的眼光看待男性从事幼教工作;提高男幼师的工资待遇,增设保险、养老金等福利措施。比如解决住房问题,在经济待遇方面考虑到男同志承担养家糊口的重担,进行适当的倾斜;健全男幼师培养机制,创办专门学校开设相应专业,扩大招收男生数量,选择优秀人才报考幼教专业;为男幼师创设和谐轻松的工作环境,减轻工作压力。”[1]第二,学校积极采取有效策略来合理安排美术课外活动时间,完善设施、设备。如学校领导认真听取各专业教师意见及遇到的困难,集思广益,共同提出完善的意见和建议。学校要求学生都能积极参加文明、健康、活泼的校课外活动。为了解决课外活动时间分配问题,学校对课外活动时间做了同一安排,每周一、周三下午五六节课后为课外活动时间;在活动时间上统一协调,给学生自由的活动时间、空间;设置专门的活动教室,完善教学设备。教研室督促检查,教师要认真对待美术课外活动的教学,教师之间定期进行课外活动教学经验交流,提高美术课外活动的教学质量。因此,美术课外活动课程符合学生口味,克服美术课外活动课程的诸多弊端,开设符合地方需求与学生需求的课程。第三,在设置与优化美术课外活动课程时,对原有的美术课外活动课程进行完善、修正,调整课程内容、目标、策略,构建完善的美术课外活动课程体系。构建活动课程时,我们课题组把活动课程是否真正契合了学生发展的需求,是否与未来幼儿教育相吻合作为出发点,避免以往课程的单一、单调、无趣等问题,综合分析教学实际条件与多方面因素,从学生所需知识出发,为学生奠定扎实的基础;明确每一次美术课外活动单元的活动目标,是否在有限的活动时间里进行有的放矢的美术教学;同时,在美术课外活动中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状况,以激发他们的美术学习兴趣。第四,完善学前美术课外活动评价体系,美术课外活动的教学评价应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原则,完善学生评定的各个环节,转变评价目的。评价的目的不是为评价而评价,而是为教育而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及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对于参与美术课外活动的学生,教师要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发现他们的长处,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综上所述,我们课题组在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外活动的现状调查研究中有了不小的收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美术课外活动的校本课程,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组织好和发展好学生的美术课外活动。

参考文献:

美术课外活动计划范文第2篇

一、 加强美术课堂教学的管理

加强美术教师的思想业务学习,组织组内同事认真学习学校的各类规章制度,严格把好教师的思想关,从思想认识的高度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重视。

二、 创新美术课程的设计和安排。

在美术选修课的课程设置上,美术组进行了大胆而又创新的改革,组里把课程的选择权充分的交给了授课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师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兴趣需要来设置。综合的、灵活的课程设置,让学生学习的更自由、更实在、更有兴趣,也更有创造力,是真正以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为目标的美术文化教育。例如,本期胡成老师有国画的教学任务,他就根据组内学生的要求和特点,又灵活的增设了书法的内容,在讲授中国画学习的同时,还进行书法创作的辅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也乐学、爱学,积极性很高。

三、 改革美术课的教学方法和学习形式。

以往的美术课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临摹,学生学习枯燥、乏味,没有情趣,缺少创造力。通过学习与整改,本学期的美术活动一改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把活动游戏引入课堂,突破教室的束缚,把学生“放”出教室,充分利用校园这个大环境,组织学生学习实践。学生动手的机会多了,视野也开阔了,活动体验也增多了,想象思维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兴趣自然也就高涨了。

四、虚心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展现学生的美术特长,培养学生全面素质,造就新世纪的创造性人才。我们美术组的全体同仁都在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美术的教学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下面就谈谈我们的思路与对策:

1、要克服“故步自封、骄傲自满”的思想。不能做“井底之蛙”要戒骄戒躁,虚心向兄弟学校学习。加强教育理论和文艺理论的学习,多多吸收各类艺术的涵养从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达到开阔我们的视野、培养我们的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2、加强美术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学生往往在生活视野和生活体验上表现不足,就更需要与外界加强联系,增进了解,开阔视野,提高艺术修养。

3、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加强与我区中小学美术老师的广泛联系,加强与市、区教研员和各区教研员以及各学校艺术老师的联系与合作。打开我校美术教育的新局面,为我校成为全国知名学校而努力拼搏!

五、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为了学生更好、更全面的发展,我们还在这学期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1、 成都市锦江区“八荣八耻”绘画比赛

2、 成都市“阿华田”杯绘画比赛

3、 成都市 “八荣八耻”绘画比赛

4、 成都市“海峡两岸情”绘画比赛

5、 成都市锦江区科幻画比赛

美术课外活动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幼儿师范学校  结合幼儿园  课堂教学  课外活动

        在幼师美术教学内容中一般包含有美术鉴赏、绘画、图案、手工四类,其中手工课占有很大的比例。学习手工制作可以提高人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素质,培养人的创新意识。熟练地掌握手工制作方法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的条件之一。因此,手工课在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幼师手工课教学要与幼儿园教学相结合 

        我们应根据幼儿园教学的需要来选择幼师手工课的教学内容,比如剪纸、折纸、立体构成、粘贴画、橡皮泥、编织、墙饰设计、教具设计、自然角综合设计、游戏区综合设计、校园综合设计等,这些手工制作内容在幼儿园的课堂教学和校园环境设计中都被广泛地运用。选择合适的手工制作内容是上好幼师手工课的首要条件。记得有一年,我担任毕业班的美术课程,考虑到他们面临毕业,我给他们安排了幼儿园环境设计、教具设计、橡皮泥设计的教学内容。由于和他们以后的工作有关,所以学生学习起来特别的用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扎实抓好课堂教学

        手工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形式来完成的,所以要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

        1.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

        幼师专业学生掌握的手工知识必须为以后的教学实际服务。选择教学内容要从趣味性强、儿童感知熟悉的、简明又易于制作的题材入手,并考虑造型手段和表现形式,符合儿童的制作能力和条件。如泥工、纸工、废品工、编织、剪贴等。

        2.注重示范教学

        在美术教学中许多技法问题仅用语言表达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注重操作的手工教学,必须加强示范。教师在课前一定要熟悉教材,熟练掌握制作技巧,以保证示范的规范性、熟练性,使讲解与示范配合自如。课前准备的范作或其他可视性的形象资料在课中适时演示,进行直观教学,可使教学更加生动,学生思维得以启发,构思得以驰骋。

        3.注重启发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潜在的创造力,不能让学生按图索骥。例如,在讲授《拉花彩球》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按书本要求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启发他们大胆创新,找出更加简单快捷的方法。果然,学生解决了制作难度大、翻拉困难、成功率低的问题,省去了画角度、开槽口等繁琐的工序。方法是在长方形纸上等距离交替划线抹糨糊、贴纸,当纸贴到一定数量后,按所构思好的形状裁剪即可。方法简单易掌握,且一个彩球能翻拉出多种优美的造型。我对这一创新给予充分肯定,并及时鼓励,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欲望。

        4.教学与各学科紧密结合

        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可把手工教学与各学科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如地理学要求了解地形地貌知识,可在泥工中进行地形地貌图制作,还可利用泡沫塑料、纸板、有机胶板进行各种建筑模型制作;联系生物学,可利用海绵、泥巴制作松鼠、大象、熊、狐狸、骆驼等动物;联系物理学,可用纸板等材料制作船模、航模;联系数学多面体教学,可利用纸板进行多面体几何模型制作……通过这些手工制作活动,培养了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造的精神。

        5.优化教学内容、学习民间手工艺

        民间手工美术有着十分雄厚的群众基础,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教学中可结合各地实际,学习民间手工制作和经验,并加以改进和提高,赋予崭新的形式和内容。如剪纸、泥塑、面塑、风筝、花灯、草编、竹编、中国结等。民间手工制作具有悠久而灿烂的文化艺术传统,平时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这些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民间手工美术进行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显著。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手工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起着补充课内教学不足,增强整体教学效果的作用。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认真开展了如下手工课外活动。

        1.组织开展手工兴趣小组活动

        兴趣小组成员来自不同年级,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比课堂教学复杂。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手工制作活动,互相交流、共同促进。学生在互教互学中掌握了丰富的手工制作知识,锻炼了综合能力。另外,手工兴趣小组应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活动,充分展示手工活动的意义。如在充满喜庆气氛的日子里做些大红灯笼、五彩花、彩球;在国庆节、教师节做些以歌颂祖国、热爱教师为题材的剪纸、彩带;在青年志愿者活动中,举办雷锋同志人像剪纸、刺绣、纸版画、雕刻比赛等等。这些活动不仅活跃了气氛,又联系了实际,把学到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学校和社会中,学生不仅得到了美的熏陶,还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思想教育,进一步提高了手工教学的意义。

        2.定期举办手工作品成果展览

        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按计划进行与教学紧密相关的手工教学,开展手工制作竞赛,并结合其他学科的手工制作举办手工成果展览,同时,组织师生观摩,学校统一进行评比,形成学习手工的风气,丰富学校的文化生活。

        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学必须改变过去色彩、素描纯技法训练课时偏多的旧观念,增加适合幼师职前教育的手工教学,以适应今后的教学需要。根据毕业生反馈的信息和笔者带队见习、实习过程中的体会,手工教学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手工活动寓教学于娱乐之中,效果明显。在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学中增加实用性强的手工课,是贯彻新课标、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手工[m].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室.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转

美术课外活动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美术教学 创作力 培养

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1〗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国家非常重视各级学校学生的美术教育,在提高办学条件、增加教育经费以及师资的培养等方面,为学校提高学生的艺术和美学素质打下了一个十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许多学校在美术课的硬件和软件上加大设备、教具投资,在教学方法上狠下功夫,取得了不少的教学成果;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比中说有这样 一个例子,一个中国小学生到外国上学,美术课上,按照老师在黑板上做的画去画,他比外国学生画得好,老师让学生自己创作一张图画时,外国学生很快就画出来了,中国学生却画不出来。这就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老师和大人们总是以学生画得像不像为评判好坏的唯一标准,而忽略了孩子们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实际上是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那么,老师和家长怎样才能培养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笔者以为应从如下几点抓起: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启发其思维创造能力的前提。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这种自发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往往能激发学生对某些问题和事物认识上的思维创新,如能引导学生进入这一境界,我们的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哲学角度看,人的学习兴趣和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就要为学生多创造一些使其感兴趣的情境,无疑对开发和提高学生在美术上的思维创造能力是大有好处的,实践证明,离开一定的情境,学生的兴趣,学习愿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教学中具体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觉得:首先,教师必须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要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在备课和讲课时,不但要熟练地掌握教材,更重要的是要精心安排教学程序,坚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着手,使学生的被动情绪转化为愉快、积极、自觉的学习情绪。在美术教学中,要坚持科学的认知规律,把学生当成认识的主人。创造条件和情境,多用感性的启发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独辟蹊径,以其个人特有的个性的认识方式去认识和感知身边的事物,以求在思维方式上获得与众不同的创造。为了使他们有新的发现,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努力创设“和谐的情境”,以激发兴趣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对某一知识产生一种亟待获取的心情,达到获取新知识的目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兴趣,从而也唤起了其强烈的思维创造动机。〖2〗

二、克服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中是会遇到障碍的,这种障碍主要是指学生们那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往往会形成 一种顽固的心理定势,从心理上时时束缚着学生们创造思维的形成和发展。〖3〗

美术教学首先就要想办法克服掉学生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其实这个问题应属于科学认识论的范畴,教师应向学生浅显地讲一些认识规律方面的例子,由浅入深地让学生懂得一些人对世上万物认知上的一些知识,引导学生走出传统认知观念的束缚。教学中,消除了这种思想障碍,才能将学生引上一条思维创造的道路。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老师要有计划地安排有利于产生联想的和有利于创造思维的活动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不同学习兴趣,不同的程度,由浅入深,挖掘他们个性的创造性的闪光点。抓住这一点,就要充分肯定,给予表扬和鼓励,令其发扬光大,并以此启发身边的同学,打通全体学生创造思维的通路;对少数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帮他们一把,甚至给他们动几笔,在关键处提醒他,使他有勇气画下去。在教学中,老师还应注意经常向学生提供绘画的新素材、新观点,以讲故事的方式举例,讲一些名画故事或典故,尤其是要讲一些名人名画家打破旧的传统的思维定式,善于创新而成为名家的故事,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克服学生思维方式上的呆板定势。课堂上应加强学生的创造思维练习,有计划地让学生接触不同的工具材料,运用多种自己感兴趣的方式、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画种,去大胆尝试艺术的多种表现手法。让学生在美术创造行为的表现过程中发展个性、气质,开发创造潜能,不断创作出新的作品。这样,就能让学生冲出旧的方式的束缚,在艺术的天空随意翱翔,使学习障碍在创新和变化中得以消除。我国古人商子说过:“君子之学如蜕,幡然适之。”说的是学习要象蝉蜕一样,扬弃陈旧,方能创新。所以,克服学习障碍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

三、充实课外活动

在教学教程中,启发和释放学生艺术思维的创造力,不光是在课堂上,课外活动也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与创造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说,学生们走出封闭的教学楼,来到城郊或野外,那蓝天、绿树、那小桥流水,都是能够激发学生无限想像力的客体,学生们所看到的景物与课堂上所见到的就大不一样,从感觉认知的真实性上和对景物的视觉角度以及各自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上,都会因人而异的,这种因人而异,就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具体表现。学生在这种真实的感性的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限制和教师引导的倾向性束缚,能够使自己具有个性特征的创造性思维随心所欲、独立自主地得以发挥和发展。因此,美术课应当有计划地增加一些这种美术活动课。老师顺应孩子们的兴趣,可以搞一些大自然现场写生,可以启发学生变换对景物的观察视角,并画出不同的画面,多让学生掌握一些写生的基本知识 。可多开展些中国写意画比赛、各种剪贴比赛、泥塑比赛,材料各异的立体手工制作比赛、爱心卡、贺卡设计比赛等。这些有益的课外活动,能够从更多的方面和不同的角度去启发和 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美术上的创新精神和表现能力。另外,我很注意国内举办的一些学生画比赛,一发现这种机会,我就积极主动地支持和帮助学生们去参加,作品参赛之前,我总是加强对参赛学生的认真辅导,有时还手把手地帮助学生做一些具体的改动,热情地鼓励更多的学生加入参赛行列。还让学生们理解 一个道理 ,就是他们得不得奖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让他们增加一次向别人学习的好机会。总而言之,课外活动,形式多样的美术比赛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1〗宋春花.浅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成才之路,2010年02期

美术课外活动计划范文第5篇

对已经运用熟练的课时模式,我们过于依赖且缺乏研究。笔者从美术学科的角度,希望通过分析中小学美术课时设置的现状,剖析其影响,探索优化的可行性,从而推动中小学课程的多样化建设。

一、我国中小学美术课时设置的发展

(一)课时数

课时设置包括总课时数、周课时数、单课时长以及组合形式等。其中,总课时数与周课时数是学生学习该门学科的总时长,决定了该门学科在基础教育中所占的比值。

中小学美术教育从20世纪70年代末设立至今,经历了一个长足的发展过程,美术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更多的重视。从笔者梳理的国家教委(教育部)历年颁发的教学计划(实施方案)的美术周课时数比照(如表1)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这种变化。学校的美术课在这三十多年中经历了从无到有、课时数从少到多的过程。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从1978年至今,美术课的总课时数从最早的290节到后来的504节,再到现在的562节,经历了一个跨越式的发展过程,其中三个时间点十分重要。一个是1981年的《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该文件让初中的美术课在重点中学开始实现三年全部开设。另一个是1994年颁发的《关于普通高中开设艺术欣赏课的通知和方案》。方案明确要求高中阶段需要开设美术欣赏课,实现了高中美术课从无到有的转变。第三个时间点是2006年,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高中三年开始了必修加选修的模块式课程,美术实践类活动学习开始进入高中课程表。高中美术课的学分有了3个必修学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美术课程的课时数在基础教育总课时数中已经占有一个较合理的比值。义务教育阶段,已经达到总课时数的5%左右,相对于语文的22%,数学的15%,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不相上下。虽然,我国在美术课程实施中,落实情况离国家规定的课时有差距,但是,现实中的进步仍然是显而易见的。政策推动下的课时数增加为学校美术教育提供了保障,也为优化组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单课时长

教育部在规定课时数的同时,还就单课时长作了一般规定,即小学40分钟一节、中学45分钟一节。据调查,大部分学校采用通行的时间长度,但有部分中学采用了40分钟的单课时长。对高中课时情况的调研,显示有32%的学校采用40分钟一节课,这和以前中学统一采用45分钟一节课的情况已经有了一些改变。相关情况见表2。

表2 中小学美术课的单课时长

二、我国美术课时设置的实施现状分析

按照现行的课时设置形式,我国美术课采用单课实施的形式,即小学每周两节课,初中每周一节课,高中隔周一节课。这里所说的实施,主要是从教学计划角度,而不是从落实的角度来分析的。从计划看,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所上的美术课并不少。以一个高三的学生为例,在接受了近12年的基础教育后,应该已经上了500多节的美术课,学习了近400多小时(以每节课40分钟计)的美术。高三学生应该能够形成较好的美术素养,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但是现状却不容乐观。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对非考试学科不重视,课程未能开足开齐,教学条件受限等,而课时设置本身的缺陷也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典型课例来看看单课实施的主要问题在哪里。这是初中的一节教学内容为《鸟语花香》的课,是现行课时安排下典型的四段式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包括导入、讲解、练习与点评。教师采用分段练习的方法,让学生多次练习,以提高效率。但是,即便是这样一节获奖的课,我们还是明显感觉到课时设置给教学带来的影响和束缚。笔者在记录时标识了每一个时间节点上的时间(如表3所示),这样我们可清晰看到时间的分布情况。

表3 初中美术课课堂教学时间分布举例

表3显示全课时长45分钟,教师讲解与示范时间在29分钟左右,学生练习时间除去拿纸拿笔的准备时间,真正动手练习的时间只有12分钟左右。我们常说,在实践课上教师应该少讲授。但是,即便那样,学生仍然来不及完成课堂练习。一节课在匆匆忙忙过去中,教师未及点评,下课铃声就响了,有一多半的学生作业并没有完成,半成品的作业学生并不珍惜,塞给老师或者揉在手里。这样的课在各地不断重复着,教师只能通过降低练习要求,或者削减一些无法操作的实践课程来实现教学的完整性。课堂教学在匆促、浮躁中进行。美术课缺少一种从容、自由与沉静的学习气氛。

面对现状,很多教师采用折中的办法,让学生把未完成的作业收起来,下节课继续完成。这样的单元式安排虽然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课时分布太散的问题,提高了教学效果,但也还存在不足:很多学生或遗失作业,或提不起再创作的兴趣。常常一学期下来,很多学生没有完成一件完整的作业,美术学习离开了完成作品的正面激励,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自然大打折扣。首都师范大学的尹少淳教授曾指出当前中小学美术课程“飘”而不实的问题,“学生什么都学了,但似乎什么也没学到,宛如蜻蜓点水,宛如走马观花”。学习呈现片段化、碎片化的状态,在没有合理时间保障的情况下,培养美术素养、激发创造能力的理想变得遥远。

在近期对200位中学教师的问卷调查中,笔者发现,有59%的教师提出美术课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的实践时间不足,无法完成课堂练习;有76%的教师认为,教学内容多,学生学习不深入;有67%的教师认为,应该改变现行的课时设置方式。由此可以看出,对课时设置的完善是一线教师较迫切的期待。

三、完善中小学美术课时设置的建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刻认识到了我们的教育与现代化教育之间的差距,所以改革核心就是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在我国现行的课程体制中,课程表是学校唯一有权自主决定安排的。然而受制于传统课时设置的思维惯性,学校往往意识不到这个领域有很大的试验空间,与此相关的研究也远远不够。构建以学生“学”为中心的美术课时设置模式,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与探索。

(一)尊重美术学科特性,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课时设置形式

传统的课程中美术课程被称为“图画”“手工”,虽然时代变迁,但美术学科技艺性的特点始终没有改变。技艺实践需要时间作为保障,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甚至认为,时间不是外在于美术创作的存在,它是创作的一部分,甚至就是创作本身。

1.美术实践活动具有时间上的延续性

学生进入创作状态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其中还包括对工具材料的熟悉。而学生一旦进入状态,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作品,如果这个过程遭到中断,再想重新进入这种状态需要费很大的劲,甚至不可能。艺术创作与表达的愿望,在冷却之后难以重新燃起。我们常说艺术创作的灵感如昙花一现,在美术教学中应该得到充分重视。没有充分、有效的时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尝试,美育功能是无法实现的。现行的课时模式(每节课40分钟)客观上增加了学生体验的次数,也增加了学习的次数,客观上也就增加了学习的内容,看似更高效,但是美术学习体验是否次数越多越好、越快越好,这值得商榷。

2.不同的学习内容对时间的要求不同

美术学科学习分为美术欣赏与美术创作两大部分。在美术创作中又包含了很多学习内容,诸如绘画、陶艺、设计、书法等。不同类别、不同内容的教学,对时间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如今统一课时时长的教学,让不同的教学内容只能采用相同的节拍,所以有一些只需要短时长的课,为了适应课时安排,拉长时间;一些需要连续性的长课时的课只能压缩教学内容,降低实践的难度,以适应时间上的限制。

3.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征不同

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稳定的时长也不相同。根据观察,小学低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大概在20分钟左右,在动手实践的时候,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会略长一些。而且小学低段学生对作品的完美性要求不高,喜欢自由随性地创作,作业布置后,捉笔向纸,很快开始毫不犹豫,一般一幅画会在10分钟左右完成。而我们现在的课时设置,低、高段小学生都是同样的40分钟,就使得低段教学教师要尽量拉长课时。高段学生随着实践难度的增大,对作品完整性的要求也在提高,在美术学习中构思的时间相应增加了,他们完成一件普通的绘画作业起码需要30分钟左右的时间,高段学生的实践时间明显不够。

(二)探索多样的美术课时设置方式

1.长短课时

长短课时设置是现阶段最为理想的课时设置方式,也是很多国家实践的课时形式。比如美国的一些小学将时间分为15分钟一格,以便于不同学科进行长短课时教学。又如一些高中,将一天分为10个单位时间,其中1、2、3、9、10为50分钟,4、5、6、7、8为25分钟,采用长短课时设置,让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内容。美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将一些欣赏、小幅创作、小手工学习等内容放在短课上,把一些需要分步骤耗时较长的实践课程放在长课上。学生既不会因为没有事做而浪费时间,也不会因为时间不够而完不成作业。这样的形式在美术课教学中尤其适用,符合美术学习的规律。

但是实践中,这种形式困难较多,因为,长短课时设置不仅仅是美术学科的事情,而是整个学校课程的计划,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改变学校原来的排课方式,而且也要求实验学校必须是小规模的学校,达到小班化的教学条件,教师编制充足,有排课的腾挪空间。

2.两课连排课时

这是现阶段很多学校实施的课时设置形式,小学每周两节课合并到一次课上;初、高中隔周上课,一次课90分钟左右;部分高色学校时间更长一些。在现阶段,这是一种折中的方式。在访谈中,这种形式普遍比较受师生欢迎,认为这样很多实践活动可以做起来,学生作业的完整性与水平整体提高了,每学期可以完成几件自己较为满意的作品,教师的工作成就感也有所提升。但是这种模式也不是全无问题,因为它是以另一种规定替代,虽然时间上的宽裕让教师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沉浸在实践创作的乐趣中,但是因为每次课的教学内容不同,统一规定的90分钟,有时候因为时间过长而造成浪费。

3.不同学段课时的差异设置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不同学段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单课时长。小学低段的学生结合学习内容,美术课的时长可以采用短课时长,如35分钟左右。小学中、高段学生可以是50至60分钟左右的长课。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时间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也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

4.综合课时设置

在中小学美术课程建设中,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中小学的课外社团活动。美术的课外活动时间是学校美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社团活动与选修课程受课时束缚小,所以显得更有活力。美术课时设置可以借鉴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把课堂教学的课时与课外社团活动的课时结合起来,让课外成为课内学习的有效延伸。比如慈溪横河实验小学,在班额28人的小班化情况下,将原先两节美术课连排,第一节40分钟,第二节20分钟,再在每周增设更加丰富的兴趣课程。这样的变化,在保证国家课程的课时的基础上,既弥补了课内时间的不足,又实现了对学生的分层教学,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开展多样的艺术创作活动。

5.建立适应新型课时模式的配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