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天然药物化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药科大学;中国药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2-3651
国内刊号:32-1708/R
邮发代号:28-306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3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沈阳药科大学;中国药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辽宁省沈阳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5-0108
国内刊号:21-1313/R
邮发代号:8-10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0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论文摘要】 《物理化学》作为药学专业基础课,与药学专业课和药学研究关系密切。通过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特别是药学实践的联系和融合,不断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物理化学是从研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人手,探求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IlJ。对于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物理化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是继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之后的一门理论化学课程。其内容除了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的知识外。还与物理学、高等数学和生物化学等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又为后继课程如药物化学、药剂学等的学习提供方法和理论指导.它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并且药学研究的整个过程都与物理化学密切相关。由于该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较为突出。同时物理化学理论性强、公式多、逻辑性强.教师感到难教,学生觉得难学。学生觉得难学、枯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缺乏与实际应用特别是药学实际的密切联系,致使学生觉得不能学以致用,导致缺乏学习的兴趣。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加强物理化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特别是药学实践的联系和融合是至关重要的。
1理论联系实际.强化药学特色
1.1与药学实践相结合
物理化学理论抽象、概念多、公式多,初学者不易掌握。如果在授课时仅仅是教会学生如何应用概念、公式去解题。学生往往会感到课程既难学又似乎没有实际应用价值。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结合药学方面的实际问题进行讲授.把抽象的物理化学原理与药学实践相结合.注意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一,物理化学可为药物新剂型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混悬液、乳状液、胶体等剂型的药物配制都需要应用表面化学和胶体的知识点。例如。固体分散体是提高药物吸收效果和生物利用度的有效方法,利用物化中的低共熔相图原理,使药物与载体以低共熔比例共存时,制成的药物具有均匀的微细分散结构。可大大改善其溶出速度。如灰黄霉素一酒石酸低共熔混合物的溶出速度比纯灰黄霉素的大2.7倍:48%尿素与52%磺胺噻唑制成的低共熔混合物的溶出速度是纯磺胺噻唑的12倍田。微乳作为新的给药系统之一,近年来被用于多种药物制剂的开发.其突出优点有增溶,促进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减少过敏反应等。如抗肿瘤药喜树碱在微乳中的溶解度提高23倍。在介绍胶体分散体系时,通过给学生引入“微乳”的实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学生对物理化学中枯燥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为药物研究和病变检验提供实验方法。人的体液均为胶体,利用胶体粒子带电的特点,通过电泳方法可分离体液,判断某器官是否病变等。例如在电场作用下.可将唾液中的消化酶分离出来,这对单独研究酶的活性提供了方便。又如当人体的脂质代谢遭到破坏时,血液中红细胞的电泳率就会低于正常值.通过电泳的测定就可判定人体的肝功能是否正常网。这些实际应用均与胶体知识相关。
第三,为新药的研发提供理论指导。化学药物中合成路线选择、工艺条件确定,反应速率及机制的分析,这些都需要化学热力学及化学动力学基础,而产品的分离和纯化又需要相平衡的理论知识;相平衡中结晶、蒸馏和精馏、萃取等方法为天然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基础等。
第四,为专业课程学习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实际上物理化学各章节的内容.都与药学专业主要专业课如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和药剂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药理学中有关药物的稳定性及体内代谢等直接与化学动力学规律相关;药剂学中溶胶的性质需要电化学知识;在药代动力学研究中,首先要确定模型是一室、二室还是三室,应用的则是化学动力学中一级反应和零级反应的知识等。
1.2与教师科研相结合
高校中的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将教师成熟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编写为教材,保证实验内容新颖,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学生把掌握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地运用到实际中,把枯燥、抽象的知识变成了生动易懂的实验,激发了学生的求学欲望,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有关抗氧化剂的构效关系研究与设计方面的科研工作。将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等理论内容与科研实际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外,通过布置课程小论文,以物理化学原理知识在药学方面的应用为题.让学生主动搜寻资料,阅读参考书,促使他们在论文撰写中更进一步地理解理论知识和相关方法,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基本的科研素养。
1.3与学科发展前沿相结合
物理化学作为基础理论化学。往往给人一种远离科技前沿的错觉。实际上,物理化学原理是许多高新技术的基础。且在高新技术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因此。教师要密切关注物理化学领域的最新发展,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学校的科研特色,介绍基础知识在相关领域的应用趋势,引导学生思考,要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反观基础、改造基础、重建基础。如在学习拉乌尔定律时,将拉乌尔定律与渗透、反渗透方法结合,讲解其在宇航员制造太空水过程中的应用.使学生了解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明;又如在学习表面现象这一章时,结合举例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埃特尔有关一氧化碳在金属铂表面的氧化过程的研究,催生了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从而了解表面化学的研究领域对制药、化工产业影响巨大,物质接触表面发生的化学反应对工业生产运作至关重要。加深学生对表面化学在物理化学学习中的相关内容的理解。通过这些前沿概念性的介绍,使学生在开阔眼界的同时启发了创新性思维。通过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前沿科学知识。不仅使物理化学教育富有生命力、感染力与时代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质,使他们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教师在介绍前沿科技时表现出的热爱化学、崇尚科学的情感和价值观。也会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
1.4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比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气泡,液滴,肥皂泡为什么都是球形的?在江河人海处为什么能够形成三角洲等,通过与这些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物理化学的学习中得到解答。
2实现理论与实践融合的途径与手段
2.1加强药学知识学习,提高教师药学知识水平
要实现物化理论知识与药学专业的融合,教师的业务水平至关重要。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药学和生命科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才能理解物化课程在药学中的作用,在教学中将物理化学与药学融为一体。目前从事物理化学教学的教师大多毕业于化学专业,缺少必要的药学知识背景,而药学专业的物理化学教学是要能更好地服务于药学专业课的学习和药学科学研究。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备课外,还需要对药学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需要教师不断加强药学知识学习,提高自己的药学知识水平。有的学校要求化学基础课教师必须听完一轮药学专业的相关课程,甚至参与某些专业课程的教学,这的确是非常有效的举措。物化教师一旦了解和掌握了药学专业知识,对于自身知识结构的优化,实现物理化学与药学专业的融合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除了不断提高自身的药学知识水平外,加强与药学专业课教师的联系和合作也是实现理论与实践融合的重要途径。笔者在教学中,经常与药剂学等专业课程教师交流。开展集体备课,了解物化基础知识和理论在药剂学中的应用,从而明确了教学中的重点,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突出了物理化学的基础课地位和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2设立专题讲座
结合药学特点,开设与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生物电化学、药剂学等药学专业密切相关的系列知识讲座,也是加强物理化学与药学融合的一个重要途径。
2.3开设综合性、开放性实验
理论知识与药学专业的融合也体现在融合药学特色的物理化学实验的设计上。通过改进实验内容,开设综合性、开放性实验,体现面向药学专业的特色。例如,根据旋光法测定蔗糖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实验,可增加研究药物有效期的实验;将凝固点降低法测萘的分子量改为测葡萄糖的分子量,同时利用该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测定中药注射液的渗透压等。
在学习化学动力学章节时,教师结合药学专业特色,参考药物稳定性和代谢动力学知识,给出学生明确的提纲,让学生查阅文献,师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开设开放性实验。让学生在开放性实验的设计、完成过程中,将物理化学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到药学研究中,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基本的科研思维。
2.4吸纳学生参与科研项目
对于“天然绿色宝库”之盛名,长白山名副其实。该地区生态系统保存得比较完整,由于其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综合影响,区内蕴含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具有丰富的天然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据调查,长白山现有植物种类共计248科3119种;其中,材用植物50种、药用植物900多种、食用植物近200种、观赏植物300多种,蜜源和粉源植物280多种、香料植物100多种、工业用植物380多种,还有真菌类和苔藓类1300多种。其中,蕴藏量占全国1/2以上的品种约40余种,人参,鹿茸等10余种道地药材产量居全国之首。长白山天然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建设乃至吉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是吉林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经济生长点之一。
顺应国家资源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需,延边大学长白山生物资源与功能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成立以来,以“长白山区丰富的生物资源为研究对象,以有机化学为基础,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和有机合成新方法,开展植物化学成分的结构测定、生物活性与功能、结构修饰与合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的研究,并与相关学科相结合,为区域创新植物药和朝药的发展做出贡献”为实验室研究方向,仅在2008年承担的项目就包括“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经费共计1050万元。
实验室自立项建设以来,共发表了SCI收录论文20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18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13项,获发明专利证书3项;通过省级或州级鉴定项目15项,其中转让项目1项(金额330万元);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2项,吉林省优秀论文奖1项。
创业初告捷,实验室带头人吴学教授并未沉浸在满足之中,面对成绩他显得坦然而自信,没有谈及个人丝毫,而是向我们介绍了实验室的成立与发展之路。
成立之因
长白山开发历史较短,人为破坏程度较低,具有生长天然中药材的良好生态环境,中药材质量优良,驰名中外。同时,长白山地区朝药资源极其丰富,而且绝大多数尚未进行研究开发,其中不少为朝药特有植物。
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应该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为了创造出可供人类物质生活消费的产品,为人类造福。而要搞好开发利用,首先应该摸清“家底”,搞好资源的调查研究和保护工作,保护资源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和永续利用。保护并非意味着要保持生态的原始状态不动,而是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对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尽可能不造成或少造成破坏,尽量恢复对生物有利的环境,促进其繁衍,形成生物资源的良性循环,以利于资源的永续利用。
合理地开发利用长白山天然野生药用植物资源,重视野生药材资源的驯化栽培和保护,可有效避免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枯竭,促进天然药用植物的资源安全和可持续生产及发展。同时,随着中药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对药材资源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野生药材资源面临的压力会日益沉重,保护天然植物环境是保证天然植物及其产品质量,使天然资源可持续性开发利用的前提。
就是在这样的时势所需之下,2005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延边大学有机功能分子与材料实验室立项建设“长白山生物功能因子”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8年4月“长白山生物功能因子”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通过了教育部的验收,并同时提出更名申请。实验室于2009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长白山生物资源与功能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现有教授20人,副教授8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23人,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省首席教授1人、省高级专家1人、省突贡专家3人,全国劳动模范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
五年计划
实验室在化学、药学和生物学相互交叉融合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5年的工作目标,依托于有机化学、药物化学两个省重点学科,立足于当前有机分析化学中活跃的前沿研究领域――样品前处理技术和毛细管液相色谱技术的研发,注重原始创新,并以此为支撑有效开展长白山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本期目标的完成将标志着长白山天然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由分散进入到系统,由短期行为进入到长期规划阶段,预计将从两大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一是有力有效地推动延边大学相关学科的建设,促进学校发展目标实现;二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有机分析化学方向
长白山植物保护层面上首先解决植物生长环境的评价、植物质量评价、农药残留等问题,这些研究工作涉及的分析和测试工作量大、繁重而费时、费溶剂。为此,亟待开发提取、浓缩、分离和分析为一体的在线、快速原创分析技术,为创造生物最佳生长环境,进行生物质量实时跟踪评价,以利于天然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基础数据。
李东浩教授主持的有机分析化学,着眼于当前有机分析化学中活跃的前沿研究领域――样品前处理技术和毛细管液相色谱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注重原始创新,开展具有重要应用背景的应用基础研究,研究成果将在长白山植物质量控制和保护方面起着龙头作用,并在与长白山植物资源相关的基础研究及知识产权和市场产权领域中起技术支撑作用。
应用有机化学方向
由尹炳柱教授负责,广泛深入地开展功能有机分子(包括在化学、生物学、物理学,材料化学和环境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功能或性能的有机分子)研究,包括功能分子的合成、天然产物的化学修饰,开发新的药物先导化合物等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该方向由四个课题组构成:
药物先导化合物的修饰课题组,对从长白山天然植物中分离筛选出的具有抗肝纤维化、抗癌、抗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等先导化合物的化学修饰,合成系列化合物,从其系列化合物中寻找作用强,选择性高、毒性低的化合物;
基于羧基肽酶-A抑制剂合成和抑制机理的研究课题组,从长白山天然植物中筛选对羧基肽酶-A有抑制作用的先导化合物,经化学修饰合成高性能的羧基肽酶-A抑制剂,研究抑制活性、作用机理以及复合物的超分子结构;
光电信息功能分子的设计与合成,合成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研究其发光性能,探讨发光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以及在分析化学指示剂方面的应用,传感器的制作与应用等,为长白山天然产物中先导化合物的分离、鉴定确立理论基础;
超分子组装体与大生物分子的作用及其机理超分子化学,如合成具有各种几何形状的Coil-Rod型大分子和π-
共轭扩张的四硫富瓦烯以及带有四硫富瓦烯结构单元的四氮杂卟咻衍生物,研究它们的结构和电、光、磁活性,分子自组装以及其LB膜和自组装体系的超分子结构以及在化学诊断、光化学治疗等方面的应用。
长白山药用植物及朝药研究方向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药学专家南极星牵头,选择长白山天然资源及朝鲜族传统药物,建立朝鲜族民族药材有效部位及化学成分样品库,并利用活性筛选技术对样品库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筛选,发现先导化合物和候选化合物,并进行先导化合物的优化及构效关系研究,同时利用药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揭示其作用机理,并开展以朝药为主的长白山药用植物资源驯化与保护研究。
在近几年的研究基础上,针对肿瘤、肝损伤、心脑血管疾病以及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脂)等4种疑难疾病,选择朝鲜族传统药物及特色天然药物,建立朝鲜族民族药材有效部位及化学成分样品库利用活性筛选技术对样品库中的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进行筛选,发现先导化合物和候选药物,同时利用药理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揭示作用机理。长白山珍稀植物及生物技术研究方向
由尹成日教授负责,针对长白山名贵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需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探索有效保护长白山重要生物资源的新方法,创建开发利用这些资源的新工艺,研发高附加值。高效益的新产品。采用生物反应器进行人参不定根大规模培养,实现人参的工厂化生产,可大量生产野山参,西洋参、高丽参等高附加值产品,既保护林地又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利用微生物转化法,使人参等药材中含量较高的活性成分转化为新的高效活性先导化合物,大大增强药材的生物活性利用微生物深层发酵法,实现长白山珍稀药用菌(桑黄等)的工厂化生产,开发一系列药用菌产品利用长白山有毒植物,开发有效地防止人参锈腐病的植物源生物农药。
发展目标
伟大的跨越离不开科学的目标和精密的计划,任何计划的成功都必有事先的预期和努力。实验室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达到以下目标:
1、将提升延边大学长白山学科群的科研水平和综合实力,为争取获得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争取分析化学和生药学二级学科博士点,进入省级重点学科行列。
2、将造就一支由中青年博士组成的高素质学术队伍,培养引进1~2名国际,国内知名的学术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并使3~5人进入国家及省部级人才计划,建成一支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和勤奋敬业的队伍。
3、将进一步提升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规模和水平,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创新能力。到2011年本项目覆盖学科博士研究生年在校人数达到40名左右,硕士生200名左右。质量上,硕士研究生科研和论文水平接近重点院校相关学科硕士生水平,博士生研究和论文水平要达到国内同类学科的中上等水平。
4、将进一步提升学科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获得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0项以上,发表SCI,El收录论文160篇以上,努力实现本学科高水平、影响力论文的突破;申请专利10项以上,获发明专利授权5项以上,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4~6项,提供以多种技术为集成的植物样品提取、浓缩、分离和分析为一体的毛细管液相色谱试验样机,建立长白山植物综合数据库;挖掘和整理朝药,验证朝医药有效方、药,完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朝药方(肝、前列腺),争取1~2个临床批号,提供4~6个生物活性强的候选化合物供临床前研究开发人参稀有皂苷等天然活性物质的生物转化技术1~2项和珍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2~3项,开发防治人参根腐病的植物源农药,防治率达到50%以上。
5、将进一步提升学科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努力争取2~4项成果进入产业化应用,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现代管理
达到目标,不仅要有鲜明的计划和严谨的实施,对于一个团队来说,还需要科学的管理体制和先进的运行机制。长白山生物资源与功能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这样一个拥有多名世界各国归国人才的团体,独辟蹊径,开创了自己独有的管理模式:组建统一的公共技术平台,配备专人负责设备管理、维护和培训等工作,形成学术带头人――青年学术骨干――技术与辅助人员的合理配置与梯队建设。
在运行机制上,实施责任教授负责制度,遵照国家政策和有关规定,组织建设本研究方向的师资和科研力量,有权支配该方向获得的各级科研课题的经费。
在仪器设备管理方面,坚持共享公用为基本原则,以所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将本项目添置的仪器设备纳入现有仪器中心实验室,集中使用和管理,提升使用效率。配备实验室专门仪器管理与维护人员并制订相关管理办法,保证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以及仪器设备的高效率运转。大型仪器设备的增添可通过项目申请的形式,经评审获得批准,方可购置。
【关键词】导师;制药学实验;课程改革
药学是基于医学和化学的一门自然科学,其目的是培养能够从事药物研究与开发、生产、质控、管理及应用等多方面工作的高水平专业技术性人才。因而天然要求药学学生具有较强“三基”、扎实的实验操作技能、良好的创新意识,因而对药学本科实验教学的水平与质量提出较高要求。
一、当前的实验课程体系
药学是基于实践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学科,因而其课程体系构成中实验为最主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我校培养方案中,将药学专业课程分为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其中,学科基础课程包括有药用无机化学、药用物理化学、药用有机化学、药用分析化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以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药用植物学、生药学、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物毒理学、药剂学以及天然药物化学等,学生需经过论文答辩方能毕业。相比临床医学专业,药学实验所占比例较大,因而实验内容设置呈现传统化。选定统编实验教材,确定统一的实验内容,通过统一的实验讲授和演示让学员明确学习过程,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操作,并将其结果以实验报告形式呈现给教师。标准化的操作,简化了实验准备工作,保障了实验的成功率,对学员的基本操作能力起到了一定训练作用。然而,我校药学专业新办不久,师资、实验设备和场所均较为有限,不能满足学生毕业答辩的需求。基于实际教学条件,我校一方面对多个课程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另一方面对药学专业实施了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的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通过导师制来补充实验教学之不足,同时也解决了学生论文答辩的要求。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校药学专业各实验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1.实验内容呆板陈旧,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没有选择的机会和创新思维的必要。2.实验教学过程传统,从实验的项目、实验的讲义、实验的教授,直到实验数据处理和报告撰写,均为教师负责全程指导、规范,学生仅是按预先设定好的程序机械性劳动。3.各实验课程各自为战,实验内容、操作技术等衔接缺乏,整体渗透交叉缺乏。4.对实验教学成果评价不规范。目前评价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依据是实验报告中的数据,学生不认真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教师也简单以撰写完整性、整洁性为主要评判依据。验证性实验、低水平重复性实验数量过多;实验过程中学生表现为默默按照老师安排进行实验操作,很少提出个人见解,积极性主动性实验兴趣均不高;实验报告普遍存在抄袭、敷衍现象。因此,经典的实验不利于训练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和实验技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三、建立新型实验课程体系
为满足现代药学发展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仔细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探讨了解决问题的一点办法:1.增加设计性实验内容:我校学生实施全程导师制,有一定的科研认识,经过了一定科研操作培训、通过学科基础课程实验培训。因此,应该删减验证性实验内容,增加设计性试验。通过学生自行设计、集中实验验证,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科研思维、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和学习兴趣。2.设置药学综合实验课程:根据学科之间的联系,将药学实验分为天然产物模块、药物分析模块、药物活性基础模块、药剂学模块、药物合成模块。以药用无机化学实验、药用有机化学实验、药用分析化学实验、药用植物学实验作为基础实验训练。在此基础上,构建药学综合实验课程,根据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按“显微鉴定提取分析活性研究合成/剂型”的顺序完成各项任务,从而达到综合性训练、多学科知识点交叉运用的目的。3.开设仿真虚拟实验:随着对药学生教育教学水平要求的逐步提高,实验教学越来越规范化,很多院校均建设有GMP实训车间。然而,其建设、维持费用高昂,性价比较低。现代信息技术水平发展迅速,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虚拟仿真(VirtualReality,VR)能够逼真的效果、情景化的教学、交互式的学习方法、较低的实训成本及风险,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日趋重要。目前,中药资源、药效学评价、药剂制备等多学科均有相应的虚拟仿真实验方案可供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