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管理沙盘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财经院校 工程管理 实践教学
工程管理是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信息技术、系统工程等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和应用型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较广的专业覆盖范围,但在工程管理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综合性和应用型之间矛盾较为突出,已成为专业发展的瓶颈。财经类院校由于受到资源限制,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仍是薄弱环节,较为突出的问题包括:实践性教学内容偏少,实训课依附于理论课程,工程技术学科和实验室建设基础薄弱,实习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实践教学中的案例很多来自书本或者有关的参考书,大多已过时或与实际脱节。
1. 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特色分析
我校是一所以经、管、法学为主,跨文学、理学、工学、史学、艺术学学科门类的多科性高等财经院校。工程管理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下设专业,结合我校的财经特色和我院的工科背景,学科基础课设置包括: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与财务报告分析,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法,工程制图等;专业必修课设置包括: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金融学、房地产政策与法规、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概预算、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估价、物业管理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30周。
实践性教学环节要突出工程管理的特色而不是工程特色,财经类院校具备培养较强的政策敏感性和经营意识的学生。纵观国外工程领域的情况,工程管理公司提供的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服务,而对工程管理人员并不要求太强的专业资历,但要其有过硬的管理知识和计算机辅助项目管理水平。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凭借较强的经管类学科和师资优势,初期设置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方向,随着就业环境的需求变化,教学计划修改后改为工程造价和工程项目管理两个方向,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方向也在筹备中。
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例,课程设置层层递进,由简入难,围绕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体系设置专业课,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任选课,具有财经院校特色的人文素质、艺美体卫、专门史、职业发展与创业教育、信息技术等模块。结合工程实际教学,扎实打好经济类和管理类知识的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工程造价方向,则充分利用我校丰富的财经类资源,开设一系列基础课和专业课,另外,我院拥有的信息技术等实验室,可以提供相关软件的教学。总的来说,我校在理论教学方面颇有特色,但实践教学环节还很薄弱,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2. 就业市场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分析
据建筑英才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二季度的招聘职位数较2011年同期增长了27%,企业招聘需求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五大热门招聘职位分别是项目经理、室内设计师、测量员、建筑师/建筑设计师和结构工程师。其中,项目经理需要熟知项目管理之道,熟悉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熟练运用项目内外各种资源,实现工程项目目标。招聘需求岗位增长较快的以土木工程、道路桥梁、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等基建专业为主。从区域看,二三线城市的招聘职位数还是要低于一线城市,但在招聘需求的涨幅上明显胜过一线城市,其中长三角地区的建筑业人才需求增长明显加快。随着各地基础建设的推进,市政工程、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引致对高素质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一方面,工程管理专业要求学生能够综合系统地运用管理、建筑、经济、法律等基本知识,侧重于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以及房地产经营开发,并熟悉中国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进行企业工程开发建设项目的经营和管理。然而,企业普遍反映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不如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好用,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差,因此,专业培养要面向实际市场和企业的实际需求。
另一方面,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思路有所更新与发展,更应面向工程实际,使学生在实践能力上,更适应工程市场的变化。随着我国执业资格认证制度的不断完善,工程技术人员不但需要精通专业知识和技术,还需要取得必要的执业资格证书,如全国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建筑行业人才的特点是门槛高、起步低、成长慢、流动大、人才培养的周期长,用人单位需要招聘一部分储备人力资源来维持公司的长期发展,但储备饱和后就会停止相应岗位的招聘。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除了要求工作经验外,还需要应聘者有相关的资质证书,提高了进入门槛。
3.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方案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内实验、认识(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工程实践教学环节。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和专业知识,还要有从事本专业的岗位操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我校现行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需要进一步优化。
3.1 完善实践教学的制度化
建立多维度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使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要做到有据可依。首先,优化专业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环节,强调实践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加大实践环节的比重;其次,建立双导师制。校内导师旨在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能力。校外导师旨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可参与校外导师的实际工作;最后,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考核、评估和反馈制度。一方面,对于每一门实践课程建立科学的质量标准和考核指标体系,使学生做到有的放矢。考核标准应明确、具体,考核方法应量化、可行。另一方面,建立教师激励机制,鼓励具有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积极参与,对创新性实践的指导进行奖励。
3.2 实践教学内容要面向工程实际
面向工程实际,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适应工程市场的变化。如《房地产政策与法规》的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书本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应补充一些宏观政策的解读,让学生了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做些适当的调整。或者组织学生到项目部实地调研,当实际情况与法规政策发生冲突时,应该如何解决。又如《工程招投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招标大会,让学生了解在招投标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而不是单一的招投标方法、过程等理论介绍。
3.3 开设模拟实践课程
例如可将《工程合同管理》、《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等课程的知识体系进行整合,增设《工程项目沙盘模拟实训课程》。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教学突出直接参与及体验式的教学特色,以工程项目管理沙盘为载体,构建一个工程项目管理的仿真环境,将施工项目“搬到”学校课堂中,赋予学生不同的角色,通过模拟业务流程和现场情况,自行决策,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体验真实的施工项目管理全过程。另外,可以增设《工程招投标模拟实训课程》,使学生亲身体验招投标全过程的主要工作及其职责,掌握实战中的一些策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面向就业市场开展工程实践教学
目前,与工程类有关的执业资格证有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房地产评估师等。在实践教学安排上可以围绕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尽早的了解相关的备考信息,使学生毕业后不仅具备专业知识,还能通过考试很快拥有执业资格证,从而做到持证上岗。对于有工作经验的专业教师,也可以考取相关的资格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3.5 构建校内外实训平台
一方面,建立校内的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根据课程特点灵活设计实验项目。如在《工程造价》实验课中,以综合性实验项目为主,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编制实际工程预算,培养和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大实验教学软件的投入,购买成熟的教学软件,如《房地产估价》课程的实验软件,并组织教师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实训平台。目前,我院正在与蚌埠市荣盛股份有限公司洽谈,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有望实现“3+1”的模式,即学生在学校学习三年后,就可以去校外实践基地实习,一年后达到考核要求即可留在用人单位。
3.6 毕业设计改革
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四年学习的总结,也是对工作岗位所需知识结构的模拟训练与检验。而现在大多的毕业设计都流于形式,改革势在必行。毕业设计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去完成。一是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选取其中一个模块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由校内指导老师全权负责;二是由校外指导老师定题目,在实训的过程中完成毕业设计,由校内指导老师审核。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也要做出调整,在大学四年期间都可以进行,毕业前完成即可。
总而言之,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以经济和管理知识和综合素质见长。这个优势也是特色,是土木工程专业所没有的。特别是房地产开发方向和工程造价方向,更应该保持这个优势,在加强工程实践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实践。
参考文献
[1] 建筑英才网.http:///
[2] 瞿焱.对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思考[J].经济师,2008(3):107-108
关键词:PDCA循环;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划
作者简介:鲍学英(1974-),女,宁夏中卫人,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系主任,教授,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王恩茂(1968-),男,甘肃庆阳人,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甘肃 兰州 730070)
基金项目:本文系高校科研基本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12097)、兰州交通大学校教改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2]GSGXG110)的阶段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6-0025-03
一、兰州交通大学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开展特色专业点建设是教育部实施高等学校质量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1],其主旨在于适应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引导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支持已有的专业优势,办出专业特色,推进高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2]兰州交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工程管理专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于2010年通过住建部本科专业教育评估,2011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作为西北地区唯一的铁路高校和较早设置的工科大学,我校从建校之初就肩负着西部铁路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培养的重任;着眼于铁路大发展的人才和科技需求,实施铁路特色专业行动计划。
2001年6月,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开工建设。2004年国务院审议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来,西部特别是西北路网规模加快扩充,敦煌、嘉蒙、西延、神延、太中银、哈木、精伊霍、兰渝、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青藏铁路延伸线等相继建成或在建,交通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有力支撑条件。在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和西部“筑路期”的背景下,为了发挥区域行业高校特色专业的比较优势,面向西部艰苦地区铁路建设的人才需求,确定兰州交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尤其是西部铁路建设中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项目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3]
二、规划及实施
1.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基于PDCA循环的质量管理方法构建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最具魅力的地方在于,能建立起自我发现、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管理机制,从计划的制定、实施、检查到反馈、改进,形成自成一体的管理体系[4],这对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建设与管理来说,是科学合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运用“PDCA”循环进行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如下:
(1)计划(P)——调查社会行业需求,分析学生基本情况,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详细的教学计划。
(2)实施(D)——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并付诸实施。
(3)检查(C)——评价实施的结果,可通过社会反馈、企业调查、学生考核等手段,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4)处理改善(A)——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于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纳入人才培养标准;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免重现。
2.实施措施
(1)教学计划。在深入中国中铁集团有限公司、甘肃省勘察院、铁道部第一设计院、中铁七局等企业单位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修订完善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力争反映特色,努力汲取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将其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在课程安排上既要体现大土木工程技术背景,又要体现西部地区和铁路建设的特色,科学地处理好各教学环节之间、各类课程之间的关系,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作为甘肃省特色专业,教学计划在特色人才培养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着眼于铁路大发展的人才和科技需求,实施铁路特色专业行动计划,设置了“铁道概论”、“交通土建工程结构”、“交通工程概预算”、“交通工程施工与组织”等特色课程,体现了铁路特色和优势。同时,着眼于向公路、建筑工程、房地产等领域的投资与项目管理方向拓展,保障学生在较宽的领域中领悟到大工程项目管理的本质,向社会输送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项目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2)师资队伍。目前校内在册的专业教师人数共2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讲师 9人,助教1人。工程管理专业教师有35人次取得了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建造师、监理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律师等执业资格,对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施工、概预算、可行性研究等方面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近年来,结合青藏铁路、铁路客运专线及高速公路的建设,有80%以上教师参加了相关科研项目,工程实践与科研能力有了极大提高,更好地适应了高等工程教育对师资培养的要求。还有教师走出国门承担了刚果(金)国家一号公路的改建设计、中石油土库曼斯坦专用铁路设计工作。专任教师大都拥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善于按工程问题、工程案例和工程项目组织教学,用工程质量事关重大的切身体会教育学生树立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同时,聘请20余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建立起一支扎根西部、胜任工程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课程建设。课程安排侧重于“铁路技术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注重学生对铁路技术类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强调学生对所学工程技术类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与管理、经济、法律类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有效融合。按照“精简必修、增加选修、压缩理论课时、加强实践环节”的原则重构课程体系,单门课程建设转向重点课程群建设,“工程经济学”、“工程力学”、“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材料”等课程被列为校级重点课程群,由课程负责人牵头组织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立项方式开展系统改革与研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知识从事国内外工程项目综合管理的基本能力和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专业实践能力,着重将学生综合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在实处。
教学内容注重删繁减旧,充实新理论、新技术,反映学科最新发展动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普遍采用基于工程案例的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学习性教学方法。“工程经济学”、“工程测量”、“交通土建工程结构”、“土木工程材料”4门课程成为甘肃省精品课程。
教师在教材编写、专著出版、毕业设计、教案讲稿、学生实验等方面注重铁路特色。王恩茂、鲍学英、顾伟红、祝连波等教师编写出版了《工程经济学》、《工程造价管理》、《安装工程概预算》、《铁路工程计价》等30余部特色教材,其中《铁道线路工程施工》、《桥梁施工》、《交通土建工程概论》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4)创新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由课内实践教学、实习与实训、毕业设计、第二课堂等模块构成。
1)设立“创新教育”必修环节。学生需在四年大学期间完成32个标准学时的相关学习内容,通过相关考核且成绩合格后,获得“创新教育”两个学分。创新教育课由多个独立板块组成,借助开放式教学管理平台,学生通过独立设计、实验、分析、制作、操作、发明等方式,完成创新教育课程的学习。学院制定了创新教育实施办法,从管理机构、竞赛组织、创新实验、论文撰写、学分认定等方面设有实施细则,从制度上保障了创新实践的全过程实施。
2)开展创新性实验,建有甘肃省“道路桥梁与地下工程重点实验室”和铁道部“结构试验中心”等两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另建有甘肃省“土木工程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以及工程管理实验室,实验室面积10000多平方米,各类实验设备1500多台(套),总价值3000余万元,必修实验课程开出率达到100%。以教师教改基金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为保障,以全国、省、校三级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为平台,组织学生申请创新实验项目。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题、自主拟定实验方案、撰写科学总结报告,由教师根据实验及报告情况给出评分并推荐优秀报告发表到相应科技期刊上。其中,2011年王恩茂老师指导的“秸秆复合式保温墙体材料在农村地区的推广”项目获得甘肃省第二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三等奖。2011年鲍学英老师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实验”顺利通过验收,和课题组学生李信一起撰写的论文《论项目管理沙盘实验在教学中的推广》发表在《高等建筑教育》2012年第2期上。2011年靳春玲、鲍学英老师指导的“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分别获得甘肃省二、三等奖。
3)校企共建教学实习基地。先后与中国中铁、中铁二十一局、中铁西北铁道科学研究院、中铁一局、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68011部队等单位签订共建实习基地协议,已建成14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和4个校内实习基地,基本能够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的课程实践、实习、课程设计、技术实习、毕业设计、学科竞赛、科研实践等创造良好的工程实践环境。
4)组织开展专业交流及各类竞赛活动。2012年组织举办了首届甘肃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交流会,有来自8所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参加了交流。连续多年举办算量大赛,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课外科技活动作品竞赛并取得包括国家铜奖在内的多项奖项。
(5)教学管理。以质量管理为核心,重视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重视教学工作的全过程管理,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土木工程本科教学水平评估、院级本科教学工作评估、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实践教学评估、新办专业评估、重点课程群达标评估和教学督导等一系列举措,保证了教学质量监控的力度与效果。
进一步健全与完善教学督导体系,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教学督导委员会在教学改革研究及校内各项评估、课堂教学调研、实践教学环节的监控、教学文档的规范管理等教学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院对实习、毕业设计、创新教育等实践环节的管理制定有详细的管理办法。以制度的形式确保教授和副教授登讲台为本科生上课;严格执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定期召开教学研究会议,开展教学经验交流;长期坚持学生评教与领导及同行专家评教相结合的评教办法。建立院、系领导听课制度。院、系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三次,对每位教师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予以分析和指导。完善考试制度和考试管理。考试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风,为此学校制定了一套完备的考试制度,制度覆盖试题(必修课建立试题库)、考场布置、监考、阅卷、存档的各个环节。
(6)社会服务。我校工程管理专业从设立之初,就积极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从1995年开始,工程管理系承担了“甘肃省建筑业企业项目经理培训”、“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培训”、“注册建造师培训”、“甘肃省建筑与房地产企业领导干部培训”等培训任务,为提高甘肃省建筑业从业人员素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还对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甘肃水利水电设计院、兰州石化有限责任公司、兰州铁路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单位的领导及技术干部进行了工程管理知识轮训,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充分肯定。同时,专业课教师积极参与地方重大重点项目的前期决策论证、招投标评标、技术咨询等工作,对甘肃省的经济建设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7)思想及身体素质培养。开展爱国爱路主题教育,激励学生投身到祖国的铁路建设尤其是西部铁路建设中。校园建成置有詹天佑塑像、青龙桥车站的“天佑园”主题教育公园。“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中的“肩负历史新使命”被评为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精彩一课”。在每年的职业生涯规划师生恳谈会上,老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在黄土高原安身立命无悔追求的动情讲述,新一代青年校友扎根西部铁路建设的突出成就,中青年教授、博士科研足迹遍布黄土沟壑、高原冻土、西部荒漠乃至无人区域的现身说法,感人至深,教育和激励着一届届毕业生,循着中国铁路建设先驱者的足迹,并以学校教师和优秀校友为榜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创业。
开展篮球、足球、排球、拔河、越野跑等各类体育比赛,开展以“了解西部、关爱西部、建设西部”为目的的兰州徒步行,开展“增强体质、锻炼意志”的野营远足活动。公共体育教学专门设立了“野外生存训练课”,教学内容包括山地定向越野、远足、沙漠旅行、高原野营等内容,每年至少举行两次穿越山地和荒原的长距离定向比赛,学生学会了野外生存的基本技能,提高了身心素质、合作能力和环保意识。学生毕业时体育达标率为100%。这一专项选修课目为学生未来岗位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实施效果
1.专业办学水平得到广泛认可
2010年,工程管理专业顺利通过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的专业教育水平评估,是全国第27个、甘肃省第1个通过工程管理专业评估的专业。2011年6月被评为甘肃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我校是省内首家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学校,工程管理专业在甘肃省按照一本进行招生。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许多“985”、“211”高校的认可,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均接收我校推免的硕士研究生。学科水平和专业排名处于全省先进行列。
2.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
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使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不仅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还具备了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各类竞赛和各种考评中都获得了良好的成绩。
近年来,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喜人,历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均在96%以上。根据对毕业生质量的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该专业毕业生的普遍评价是“用得上,靠得住,留得下”,很多单位都愿意吸纳我校毕业生,并采取“3+1”资助培养模式,使双方受益。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各铁路局、铁路勘察设计院、中国中铁公司、中国铁建公司、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部门以及其他部门的管理者、业务骨干和技术负责人,专业毕业生在全国行业高校中自愿服务西部的比例最高。广大毕业生以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勤朴笃行,艰苦创业,在青藏铁路、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太中银、精伊霍、兰渝铁路、玉树抗震救灾道路建设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勇挑重担,建功立业,为我国铁路特别是西北铁路的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3.师资队伍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土木工程专业专任教师中具有教授及副教授等高级职称者达到60%以上,全国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1人入选“甘肃省科技领军人才”。1 人获“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得“我最喜爱的教师”荣誉称号,3人获得教学优秀奖,4人获得青年教师教学奖。
4.学科学位建设迈上新台阶
1997年,在“道路与铁道工程”硕士点下设置了“建设项目管理”方向并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2年在“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点下设置“工程与项目管理”方向并招生,2008年在“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自主设置了“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开始单独招收硕士研究生,2010年取得“工程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并于2011年开始单独招生。经过20余年的发展,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已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等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意见[EB/OL].http://,2007:1-26.
[2]刘长久.特色专业建设与高水平教学团队培育的思考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1,(1):25-28.
关键词: 工程管理 实践教学 体系优化
前言
工程管理专业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西方国家开始对工业工程教育进行评估,发现传统的工业工程教育只注重车间层次的效率和数学方法的运用,其毕业生和工程师们缺乏必要的沟通技巧和管理知识。根据美国工业工程学会的调查,70%的工程师在40岁之后都要承担工程管理的工作。因此,产生了工程管理这个新的学科领域[1]。
我国工程管理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设置的一个新专业。专业整合了建筑工程管理、国际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物业管理等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较大的专业覆盖范围[2]。据统计,截至2003年末,设置工程管理类专业本科层次的院校共有212所,其中可招收本科生的院校有143所。如何办好这一新专业,更有效地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才,是摆在国内已设置该专业的高等院校面前的一项具体而又艰巨的任务。伴随着工程科技的进步和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在解决人类需求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叉具有势不可挡的趋势,中国工程管理教育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强工程管理实践,建立适应发展需要的工程管理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3]。
1.加强工程管理实践教学必要性研究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内实验、认识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工程实践教学环节,是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贯穿实践教育的思想,通过课堂内外各个环节,全面构建完整的实践教育体系,提高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质量。开展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育是工程管理才人培养的必然要求,是创新型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关键途径,也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树立职业意识的重要渠道。
工程管理的管理范围广,服务项目多元,要求从事工程管理的人员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与创造力。由于实践环节的综合性与灵活性,在实践期间所要解决的问题涉及的知识是多方面的,为学生提供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和场所,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培养有着课堂教学起不到的作用。学生可通过实践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性知识的理解,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实践中,发现所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存在的不足,在实践过程中拾遗补缺,有针对性地实现自主学习。实践环节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镜子,通过实践能暴露出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存在的不足,及时加以完善和优化,促进课堂教学。
从工程单位对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来看,有89%的用人单位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工作经验[4]。用人单位在挑选学生时,不但要考察其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其工作实践经验及相关的能力。实践训练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使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现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的接轨,更能符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2.工程管理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研究
2.1教学安排重理论、轻实践。
经调查统计,国内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内容偏少”,是普遍而突出的问题。工程管理专业国内大学教育与国外大学教育在理论教学环节上差距不大,但在实践环节上有较大差距,国外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40-50%,而我国大约只占30%[5]。由于过于注重传授理论知识,而缺乏教学实践环节,使学生缺少对实际问题的真切体验,限制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教学组织松散与投入力度不足。
部分学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没有从政策导向上和考核机制上对保障实践教学质量进行鼓励和引导,影响教师指导实践活动的积极性[6]。缺乏科研水平高或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参与,专门的实践导师几乎没有[7],缺乏对实践教学系统性、开放性、动态性的设计,缺乏对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践教学的重视与指导。
多数企业对学生实践并不欢迎,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实践期间不能给企业带来多少效益,存在安全隐患,给企业增加了风险和管理负担。所以,一些实习环节只能是“走马观花”,对学生的具体实习过程和收获更缺乏恰当的标准和监控;实践教学经费严重不足,部分教师指导课程设计或实习的时间不够,整个培养方案缺乏对实践教学的总体设计、系统性研究;存在教学工作量计算不尽合理,影响教师指导实验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均不能从工作量上得到明显反映。总之,在教学组织安排与管理、资金的投入力度上,均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2.3教学内容陈旧,综合实验项目匮乏。
专业实习与实践大多是由院系自己组织、教师安排,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与执行,教学效果不理想。目前,在工程管理实践教学形式上,仍局限于实验、实习、课程设计、访问参观、毕业设计或论文等传统教学模式,尚未采用仿真工程管理全过程、全方位、实战式、体验式、参与式等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的实践教学形式,如项目管理模拟仿真、施工过程模拟仿真、工程招投标模拟系统等。独立实践环节在整个培养方案中所占比重较大,且多为针对每门理论课程的课程设计,综合设计类比例偏少。特别是部分实践教学内容和手段已经十分陈旧,没有很好地与实践相结合,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实践教学内容和手段亟待创新和改革。
2.4客观科学的实践考核办法尚待完善。
考核是衡量实践效果的手段,以往的考核方式是实践结束后,教师主要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实践日记、实践报告或总结、实践单位给学生的评语和实践答辩情况,按各项内容所占比例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从表面上看上述考核方式似乎很科学,但在教学中发现这种以提交实习观摩资料为主的考核方式,易出现抄袭或造假现象,对端正学生实践态度、提高学生实践主动性、增强任务压力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不利的。因此,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十分必要。
3.工程管理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策略研究
实践教学问题很多,有来自学生主观的问题,也有教师、学校客观的问题,甚至有体制、政策乃至社会的问题,解决工程实践教学的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做法会给我们很多启发,比如工程实践教学必须面向工程实际法,工程管理4+1教学模式,工程全过程实践教育设计模式,加强工程管理专业的综合实训等做法均值得借鉴。笔者结合我校特点和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方面工程实践教学建议,仅供参考。
3.1践行实践教育理念,优化传统教学模式。
实践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它不单是指实验、实习、毕业设计或论文等工程实践教学环节,所以不能完全与传统的实践教学等同。针对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优化。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选题上要求贴近工程实际,其内容主要来源于实际的工程。在实践技师的配备上以有工程经验的技师为主,并配备任课教师,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进行理论知识的积累。在毕业设计上放宽选题要求,学生可将实习过程中的实际工程问题作为毕业设计题目,也可以辅导教师的课题作为毕业设计题目,在指导上采用专兼结合的“师工型、双师型”方式。在实践教育中,学生学习更为主动,学习方式更为灵活,思维训练更为开放,知识结构更加系统。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既能够锻炼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值得发扬,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理论学习,利用寒暑假深入设计院、房地产公司、工程队、施工现场进行实践学习。我校秉承“工学并举”的办学理念,有百余年的优良传统和办学特色,“工学交替”的教学方法与我们的办学理念不谋而合,模式更切合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
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面,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培养的工程管理人才实践能力、适应社会能力不强。欧美发达国家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采用“本科教育培养工程师坯、继续工程教育培养成熟工程师”的模式,即大学本科毕业后,再接受短期的继续工程教育,经过继续工程教育可立即胜任实际工作。我国已认识到继续工程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如工程管理专业本科4+1学制,学生毕业后首先接受1年的实践技能训练再上岗工作。虽然这种教育模式尚未在我校实施,但先进的教学理念值得借鉴。
3.2学校应建立长效型、合作型的实习基地。
针对校外实习实践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加强实习资金的到位和妥善管理,保障资金的有效利用,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建立长期合作、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高校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与一些工程管理企业建立固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挂牌成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利用自己的知识、研究资源优势服务于企业,利用企业的实务资源解决实践教学环节的场地、环境及实践指导培训的事务性工作[8]。
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全校师生、合作企业同心协力才能做好的系统工程。目前,校外公司企业与我校有实习基地协议单位136家,其中不乏国内知名企业,基地实践环境良好,设施完备,实践项目到位,实习效果明显。其次,建立形式多样的实习校内基地13处。包括土木工程学院在北辰校区开展的测量实习和驾驶实习,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在河北工业大学电工厂进行的电气装置制造与检测实践,等等。工程管理专业十分注意利用校内资源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每年的认识实习就是在我校新校区建设工地进行的,效果良好。再次,近年本科毕业设计有向指导老师科研项目靠拢的现象,依托科研题目建立的实习基地的做法也是我校一贯倡导的教学模式,积累了不少经验,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科研、甚至企业的利益均有不错的收获。本科学生跟随指导老师进行课题的研究,体验真正的科研过程,经历难得,意义更重大。
3.3加大实践教学政策支持,科学实践考核办法。
政策支持方面:在现行的考核机制上对教师的要求是完成额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量,学校对教学质量的检查仅限于课堂教学效果和实践教学的成果,教师也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和完成科研工作中,对实习实践的过程和效果未能进行有效的动态和过程控制,出现实习实践流于形式,实习成果失真等现象。学校应在政策、制度制定上,完善约束、激励、考核机制,对实践教学进行鼓励和督导。如增加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的工作量,吸引科研水平高或具有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积极参与;开展校际专业技能竞赛,学生的成果计入教师的科研工作量;鼓励对实践教学系统性、开放性、动态性的设计,对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践的指导进行奖励。
效果考核方面:建立灵活机动、客观科学的考核评价方式,如对实习结束后需提交的书面资料设计统一模板,细化提交内容,保证深度及完整性,降低对书面资料的考核计分权重,加大现场机构对任务完成情况评价和对应的答辩考核权重,计分权重可达60%以上,并实行否决制,从而改变“生产实习=实习日记+实习报告+专题作业”这种纸上谈兵的僵化考核模式。
3.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实验室建设。
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是当前工程企业的共识,实验课程应凸显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特点,紧密结合工程应用软件的实际,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熟悉和掌握先进的项目管理软件的使用,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针对校外实习实践难度大、成本高、不安全的问题,建立虚拟的实践环境是不错的选择。自1982年第一个基于PC的工程管理软件的出现,据统计至今,国内外正在使用的工程管理软件已有2000多种[9]。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工程管理专业模拟教学工程管理信息实验室建设。开设一些系统仿真等技术软件实验,使得工程管理专业的模拟教学成为可能。与现场实习相比,模拟实习的优越性是在有限的时间和费用条件下,能够实践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实验室工程管理软件大体分为应用软件和模拟软件两大类。应用软件专业性较强,同学一旦掌握了,进入企业很快就可以上手工作。市场上品牌名目繁多的工程量计算软件、计价软件,project2000等就属于这一类。模拟软件则更强调模拟工程实际过程,是学习型的软件。近年学院加大投入,引进许多国内外知名的工程应用软件,加强综合试验室的建设。比如“广联达”工程造价管理系列软件,项目管理全套沙盘实践系统,上海普华科技Power系列项目管理软件等陆续登陆我院综合实验室,为学生有机会接受最优质的项目管理软件实践提供了可能。
结语
目前,全国已有300多所院校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其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实践是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做好实践教学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笔者立足我校实践教学的实际,在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其他大学好的经验,提出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可行性建议,以期最终实现提升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志玉.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22-24.
[2]吴耀兴,王泽林.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5):146-147.
[3]瞿焱.对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思考[J].经济师,2008,(3):107-108.
[4]黄海荣.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研究.高等建筑教育,2007,(3):641.
[5]李立,刘国繁,厉雅萍,孙胜粼,李淑敏.高等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4,(3):85-87.
[6]刘玲.提升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7,(1):45-46.
[7]王中,陈柏宇,杨学祥.把握就业市场脉搏培育综合能力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2007,Vol.2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