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准利率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关键词:中西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式比较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商业银行在改革中取得了重大进展,基本建立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现代商业银行模式,但是在经营和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贷款定价就是其中之一。
制定合理的贷款价格是商业银行经营和竞争的主要手段,对于提高银行收益、扩大市场占有率、加强客户忠程度都有重要意义。而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中,商业银行对贷款定价的控制更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一、贷款定价的含义
所谓“贷款定价”,即合理的贷款价格的确定。是指通过全面核算贷款能够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各种收益、商业银行为提供相应的贷款服务所需承担的成本、贷款应该得到的目标收益等因素,对每一笔贷款确定具有市场竞争力,并且能够满足银行的盈利性、安全性及流动性要求的综合价格的过程。
贷款价格的确定要符合利润最大化原则、确保贷款安全原则、扩大市场份额原则、维护银行形象原则。国际上,银行贷款的价格一般是由利息和费用两部分构成的。但现阶段金融论文,我国银行贷款只能向借款人收取利息。根据《贷款通则》的规定,我国商业银行在从事贷款业务时,“自营贷款和特定贷款,除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收取手续费之外,不得收取其他任何费用。”因此,在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贷款的价格就表现为贷款的利息。
二、中西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式比较
(一)西方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模式
银行在为每笔贷款定价时,应结合贷款定价的模式来考虑影响贷款定价的因素。在西方商业银行中,存在三种传统的贷款定价模式:成本加成模式、基准利率加点模式、客户盈利分析模式。这三种模式是随西方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而相继产生的。
1、成本加成模式
这是一种传统的“成本导向型”定价模式,贷款的价格必须包括:资金成本、贷款费用、风险补偿费、目标收益。计算公式为:
贷款利率=贷款的资金成本率+贷款费用率+风险补偿费率+目标利润率
①资金成本:银行获得这笔贷款资金所付出的利息费用和筹资费用。
②贷款费用:由贷款产生的非利息支出费用。如信贷人员工资、设备成本和折旧等。
③风险补偿费:又称“贷款的风险溢价”,即对贷款可能发生的违约风险做出的必要补偿。
④目标利润:银行从每笔贷款中获得的最低收益。
成本加成定价法简明、直观的表明了商业银行贷款价格的结构。但是,成本加成定价模式要求银行内部有精确的成本核算系统,要求能够精确的归集和分配成本,但银行往往由于产品的多样化,很难进行成本分配。另外,成本加成模型属于“内向型”模式,是以自身情况作为出发点,很容易脱离市场,失去贷款价格的市场竞争力。第三,成本加成模式适用于单笔贷款定价,而银行与客户往往存在着多笔业务,所以不利于建立稳定的客户关系。
2、基准利率加点模式
基准利率加点模式也称为“价格领导模型”,是国际银行广泛采用的贷款定价方法,是建立在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上的一种定价法。在市场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加上不同水平的利差,使得银行能够对不同风险程度的客户、不同的贷款种类确定不同的贷款利率。公式为:
贷款利率=优惠利率+风险加点
或贷款利率=优惠利率×(1+系数)
这种定价法重点考虑不同贷款的违约成本,属于“外向型”的定价模式。与成本加成模式比,更加贴近市场金融论文,是以市场一般价格水平为出发点,因此确定的价格更具市场竞争力。此外,该定价法还考虑到了贷款品种、贷款规模对贷款价格的影响,比如在实际操作中贷款额度小的零售业务,贷款利率就高;贷款额度大的批发业务,贷款利率则相对较低。但是,该模型并不能作为独立的定价模式来确定贷款的价格,并且在确定“风险加点”幅度时,没有充分考虑到银行的资金成本。
到了20世纪70年代,基准利率作为商业贷款基准利率的统治地位受到了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的挑战,贷款定价模型优化为:
贷款利率=同业银行拆借利率+违约风险溢价+期限风险溢价
3、客户盈利分析模式
客户盈利分析模式是一种“客户导向型”模式,它并不是从某项贷款本身出发来确定其价格,而是将贷款定价纳入客户与银行的整体业务关系中考虑。即全面考虑客户与银行各种业务往来的成本与收益,以及银行利润目标。计算公式为:
(贷款额×利率×期限+其他服务收入)×(1-营业税及附加率)≧为该客户提供服务发生的总成本+银行的目标利润
银行的这种定价模式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并考虑的是银行与客户的整体业务往来,所以更有利于确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贷款价格。但是,此种定价方法对商业银行的成本计算与分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到“分客户核算”,加大了银行的工作量,提高了银行服务的总成本。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模式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的激烈日益突显,各商业银行要想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必须提高其经营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必须从以前的“规模经营”向“效益经营”转变,必须考虑到每笔贷款的成本是否回收,贷款的风险费用是否得到补偿,并获得预期收益。
我国目前所采用的贷款定价方法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不同期限、不同主体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论文,商业银行在此基准利率基础上,对贷款价格进行浮动,浮动区间在人民银行规定的范围内。由于要适应利率市场化的发展需要,我国政府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进一步放开,取消贷款利率浮动上限。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资金成本、借款人的风险、效益状况、与商业银行的关系等因素,在利率浮动区间内自主定价,在不同的操作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定价方法。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定价方法主要有基准利率加点法、贷款成本定价法、市场参照法和客户关系定价法。
1、基准利率加点法
这种方法是以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加上或乘以浮动比率作为贷款价格的方法。这种方法与西方商业银行的价格领导模式相类似,是我国商业银行广泛采用的一种贷款定价方法。具体步骤方法为:①组成利率浮动参考指标。该指标是由一笔贷款的各项风险指标和其他相应指标构成。②参考指标分档次。商业银行将第一步做出的利率浮动参考指标分成若干档次,根据以往企业历次贷款利率水平,将参考指标的档次分别对应相应的利率浮动系数,并依据指标的重要程度设置不同的权重。③计算利率浮动比率。计算公式如下:
利率浮动比率=∑(风险指标对应的浮动系数×权重)+∑(其他指标对应的浮动系数×权重)
则贷款价格=基准利率+利率浮动比率
其中公式中的风险指标包括:资本金比率、还款期限、贷款担保方式、信用等级、资产负债率等影响银行贷款风险的重要指标;其他指标包括存贷率、单笔贷款数额等。
这种定价模式的优点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市场竞争力,是以央行的基准利率为出发点,结合各种风险指标来定价,属于“市场导向型”定价方法。但是,由于构成贷款风险的因素有很多种,银行不可能全面加以计算,所以银行就无法通过贷款定价全面管理贷款的风险。
2、贷款成本定价法
商业银行采用贷款成本定价法,目的在于使确定的贷款价格能够弥补银行提供贷款服务的成本,并且使银行能过获得贷款相应目标利润,实现经营利润最大化。贷款成本定价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贷款价格=资金成本+风险准备金+分摊的营业费用+目标利润
①资金成本:银行获得这笔贷款资金所付出的利息费用和筹资费用。
②风险准备金:对贷款提取的一定数额的呆账损失准备金。银行的贷款存在风险,存在着形成坏账损失的可能性,银行为防范风险,降低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将从贷款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作为风险准备金。
③营业费用:由贷款产生的非利息支出费用。如信贷人员工资、设备成本和折旧等。
④目标利润:商业银行对贷款的预期收益。因为银行作为经营信用资产的企业,以营利为主要目的金融论文,所以在计算贷款价格时也应考虑。
贷款成本定价法与西方商业银行的成本价成模式相类似,是从商业银行自身角度出发对贷款进行定价的,属于“成本导向型”定价模式。商业银行采用这种方法优点在于能够保证贷款的盈利性,获得贷款收益。但是,由于其出发点是商业银行自身,存在着内向型特点,可能会影响其市场竞争力。
3、市场参照法
市场参照法指的是商业银行在确定贷款价格时,参考的因素来源于市场。此时,银行参考的因素是同类竞争者对同类贷款产品提供的价格、贷款产品的特性、服务水平等。通过这些因素,来确定自身的贷款价格。
运用这种方法制定出的贷款价格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商业银行在预测成本有困难或竞争者不确定时,通常采用这一方法。但是,市场参照法忽略了银行自身的成本和利润,很可能出现市场份额增大,而银行利润减少的现象。
4、关系定价法
这里的关系指的是客户与银行的业务往来、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客户对银行的潜在价值等。商业银行采用的关系定价法,就是根据这些关系的程度对贷款进行定价。
关系定价法适用于银行的长期客户及大型客户,也是银行吸引关系密切客户的有效方法,可以使长期客户的忠诚度提高。但是,这种定价是优惠定价,价格通常比一般价格水平低,所以会对银行的盈利水平造成影响。
(三)中西方贷款定价模式的比较
相同点:①在我国与西方定价模式中,都存在“成本加成定价模式”,这种定价方法能够简明、直观的反应商业银行贷款价格的结构。但是,这种定价模式属于“成本导向型”,是从商业银行自身角度出发对贷款进行定价的,很容易脱离市场,失去贷款价格的市场竞争力。②“基准利率加点模式”也是中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广泛使用的定价方法金融论文,属于“外向型”定价模式,与成本加成定价模式相比,更加贴近市场,因此确定出的价格更具市场竞争力。但由于贷款风险因素有很多种,银行不能全面加以计算,所以这种方法不能单独使用来确定贷款的价格。
不同点:①西方国家商业银行重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因此西方商业银行会采用“客户盈利分析模式”为贷款定价,通过考虑银行与客户的整体业务往来确定出的贷款价格更具市场竞争力。②与西方定价模式不同,我国商业银行在贷款定价时,还会考虑到“市场参照法”,这种方法是在商业银行预测成本有困难或竞争者不确定时采用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容易忽略商业银行本身的成本和利润,造成市场份额增大但利润减少的现象。
从上述中西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方法比较可以看出,每一种定价方法都有它自身的优点,但又都存在着缺点。可见,没有一种定价方法是万能的,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贷款定价时,应该对现有定价模式的改进,以适应整个市场环境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国债市场货币政策
一、利率市场化需要完善的国债市场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表明,经由国债市场的发展来推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比较有效的改革路径之一。十多年来的中国国债的市场化改革对利率的市场化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国债二级市场及其收益率的形成、国债一级市场引入竞争性的招标机制、国债回购利率的市场化、国债期货交易的试验等改革举措,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快了改革的进程。近年来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引导市场利率,以及各种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的出台,都为最后放开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准备了基础条件。但是,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逐步加快,中央银行亟需确定一个市场基准利率来引导市场利率。
所谓市场基准利率,是在多种利率并存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金融市场上所有金融产品价格确定的重要参考依据,是人们公认的并普遍接受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利率。目前,中国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利率实际上起着基准利率的作用。但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看,真正能够成为基准利率的是国债市场的利率。
首先,从国际金融市场的一般规律来看,能够成为基准利率的必须是流动性好的金融商品的利率。国债利率具备这一特点。国债有“准货币”之称,变现力极强,它的价格形成与波动能够灵敏地反映资金市场供求的变化,因而可以成为其他金融工具定价的基础。诚然,国债利率也会受到通货膨胀和到期风险的影响,但由于国债到期还本付息是一个固定额,在通货膨胀率与利率变化可以预期的条件下,国债利率就自然成了基准利率的代表。实际上,美国、日本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市场基准利率就是国债利率,国债利率处于整个利率体系的中心环节,它的变动决定其他金融工具利率的变动。
其次,作为基准利率,必须能够较好地反映不同期限的利率水平。国债利率也具备这一优点。在债券期限结构理论中,预期理论与市场分割理论从不同侧面解释了不同期限债券利率水平差异的原因。预期理论在债券具有完全替代性的前提下证明了债券利率差别的原因是期限的长短,即将长期利率等于债券到期之前未来短期利率预期的平均值。市场分割理论则在市场不完全性与不同期限债券不是替代品的前提下说明了各种期限债券利率取决于各种债券市场的供求状况。期限结构理论与流动性升水理论则综合了上述两种理论,将长期利率等于债券到期之前未来短期利率预期的平均值加上反映不同期限债券供求状况的期限升水,从而比较全面地解释了不同期限债券利率差别的原因。非国债(如企业债券)不同期限利率的决定虽然也可以用以上理论解释,但由于存在违约风险,因而无法用来决定利率的期限结构。而国债的发行主体是政府,一般不存在违约风险,其利率结构也就不受违约风险的干扰,因而可以较好地反映不同期限利率的差别,能够成为基准利率的最好选择。同业拆借利率虽然也是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的利率,在市场交易规模、交易者数目和规范化程度上与国债市场也有可比性,但同业拆借市场毕竟只是一个短期拆借市场,同业拆借利率也只是对短期利率有参考作用。国债市场则是提供短、中、长期不同期限债券种类的市场,可以反映不同期限的利率水平。
一旦国债基准利率形成,国债市场的发展对其他金融市场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不仅改变金融市场规模格局,而且还影响其他市场利率水平的确定,出现明显的利率市场化的传递效应,其中影响最明显的是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存款市场。因为国债市场发展后产生的大量资金需求,首先会冲击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存款市场,结果必然是,在国债市场发展以及国债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下,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市场化机制将更加完善,银行存款市场也将逐步放松利率管制。
二、完善我国国债市场的建议与措施
完善我国国债市场,提高国债市场流动性,推进利率市场化是充分发挥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必要条件。目前,完善我国国债市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完善国债发行机制
(1)进一步规范滚动发行机制。扩大基准国债期限品种范围,进一步健全滚动发行机制,使一级市场国债发行形成更加持续的发行利率曲线,也使一级市场国债招标价格更好地发挥对国债定价与估值的参考作用。
(2)尝试推出国债预发行机制。为建立发行前债券价格揭示机制,规范一级市场债券分销行为,借鉴国际成熟债券市场预发行做法,在中国国债市场尝试进行国债的预发行操作。
2、优化国债期限结构和持有者结构
优化国债期限结构和持有者结构,增强国债市场的流动性,提高国债市场的调节功能。
(1)合理设计国债的期限结构。国债期限结构的形成往往是一个复杂的不断变化的过程。政府必须兼顾自身与应债主体这两方面的要求和愿望,同时考虑宏观经济条件和清偿能力等因素,对国债的期限结构做出选择。
(2)优化国债的持有者结构。国债持有者结构单一是我国国债市场的一大痼疾。这已在相当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国债市场的规范和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中央银行持有的国债规模要加大,配合货币政策的运用,提高公开市场操作的传导效果。第二,取消对商业银行购买国债的某些限制,使国债成为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促进现有养老保险基金等机构的发展并培育国债投资基金。这将有效地提高国债市场的参与程度,促进国债市场发行效率的提升。第四,允许国外投资者购买一定比例的国债。这既有利于我国利用外资政策的实施,又有利于调节国债持有者的结构。
3、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
目前市场交易主体还比较单一,现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主体虽然己增加到900多家,但仍然主要是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现在还很少进入这个市场,这样就限制了这个市场的覆盖面。在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却是债券市场的主要投资人。应大力发展非金融机构投资者进入国债市场,尤其是债券投资基金,由于债券投资基金具有专业投资和规模经济的优势,它们的投资风格更加稳健,有利于国债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
4、发展国债投资基金
国债基金有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基本形式,同一般的证券投资基金相比,国债投资基金是国家信用和非国家信用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国家信用是其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国债基金的绝大部分资金是投向国债的,同其他类型的投资基金相比,国债投资基金具有信誉高、风险小、收益稳定的特点。
5、大力发展国债市场中介机构
(1)扩大一级自营商范围,完善做市商制度,活跃国债市场。第一,扩大一级自营商范围。我国中央银行应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扩大一级自营商成员,尽早让一些业绩好、信誉高的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加入到一级自营商队伍中来。第二,完善做市商制度,扩大做市商队伍。我国虽已经建立做市商制度,但由于制度不完善,导致报价券种偏少,很多债券不能及时报价或没有报价,价格信息难以及时发现和披露。
(2)大力发展国债市场经纪人。一些国家的政府为了提高国债市场的流动性,非常重视经纪人业务。经纪人作为给交易商提供中介服务的机构,是连接交易商的重要媒介,经纪人本身不参与交易,只是将市场交易进行有效的配置,提供价格发现机制,提高交易的成功率。随着我国国债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市场参与者的增多,直接交易不利于提高市场效率。目前我国同业经纪人只有一家,缺乏竞争和效率。因此,培养一大批活跃的经纪人队伍对发展我国场外债券市场显得尤为迫切。
6、建立统一、规范、分层次的国债市场体系
(1)一个竞争、有序、统一、高效的国债市场是央行公开市场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在国债市场的建设中,当前应集中精力建立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为核心市场。继续拓展完善银行间债券市场,吸收各类金融机构投资者进入,以之作为批发债券市场。
(2)我国目前的国债流通市场呈现分割的状态,银行间国债市场和交易所国债市场各自存在。国债市场的两个子市场之间既独立运作又互相沟通。但市场交易具有连续性,人为地把不同交易主体分割到不同的市场,不利于扩大市场规模,完善市场机制。而且两个市场价格差的存在也不利于管理层更好地把握宏观经济情况。因此,应逐步将两个市场统一起来,促进国债交易在更广的范围内开展。健全国债交易的基础设施,构建统一的国债托管结算清算系统,是统一流通市场的关键。
7、积极发展国债期货市场
目前我国债券市场没有衍生金融工具,在现有的交易体系和交易手段下,投资者无法有效地解决利率波动带来的巨大风险,使得机构投资者难以进行避险与对冲操作,阻碍了其对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参与。市场上投资者追涨杀跌,不利于债券市场的稳定。发展国债期货等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可以为投资者提供规避风险的有效手段,促进市场价格发现,对于长期进行大量债券投资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用社、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来说,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利率,汇率,房地产价格
一、引言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宏观经济政策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房地产市场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在成就的同时,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快速上升,也慢慢超出了人们的心理预期。房地产与国家经济政策相互作用很强,国家政策在房地产市场方面的影响比较典型,尤其是当国家调整利率和汇率时候,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房地产的价格。
(一)利率与房地产价格的关系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图1:2002年2月21日——2010年10月20日我国存贷款基准利率
上图是国家自2002年以来在存贷款基准利率方面的调整,从图中可以看出,在2008年以前,国家政策的存贷款基准利率比较低,处于缓慢增长的趋势,2008年,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家为促进经济的稳定经济学论文,曾五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最高时分别达到4.14%和7.2%。自此之后国家放松银根,从2008年底到2010年上半年一直保持着较低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为2.25%和5.31%。2010年10月20日,由于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国家首次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利率。10月份CPI高达4.4%,11月16日央行又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接着宣布,从 2010年11月29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房地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银行作为中介,银行为房地产的开发和销售提供资金的融通,而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利率的变动必然会对房地产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影响,从而带来房地产价格的波动论文格式。按照四象限模型理论,房地产资产价格(P)=租金(R)/资本化率(i),即P=R/i。利率水平的变动会影响到房地产供需状况,假设资本市场能对各种资产的价格进行有效调整,使投资进行风险调整后,能够获得社会平均投资回报,那么,利率上升使投资者愿意将资产投向其他领域,导致房地产市场资金减少,价格下降,直到达到均衡,其引导机制为:利率上升→房地产价格下降→新开发建设房屋量下降→市场存量下降→租金上升,需求下降→达到均衡。反之,利率下降,房地产市场资金增加,价格上升。
图2:房地产市场四象限模型
(二)汇率与房地产价格的关系
资料来源: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和外汇管理局
图3: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
从图中可以看出,自2005年7月份国家实行参考一篮子有管理浮动的汇率政策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很大,从2005年7月21日的1美元兑换8.2765元人民币,到2010年11月21日的1美元兑换人民币6.6389元,升值近19.8%。
一般理论认为经济学论文,当一国货币升值时,其代表的资产价格会上升,例如房地产价格,居民消费品价格等,出口下降。在本币升值的背景下,首先,央行为保持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外汇头寸的平衡,不得不加大本国货币供给,这样无形中加大的M2的供应量,这些货币会进入房地产市场,引起房价上涨;其次,在存在本币升值的预期下,国外“热钱”会大举流入国内,炒作房地产市场和与其相应的股票市场,也使得房价上涨。二者传导机制为:人民币升值→国家外汇储备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流动性过剩→通胀压力增加→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价格上升。
二、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利率和汇率对房地产价格研究的文献相对于国内较多,但是他们大多都是通过单一影响因素分别分析利率和汇率对于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没有综合分析这两者对于房地产价格的共同影响。Kau和Keennan(1980)在文章中认为利率与住宅需求成反比例关系,利率提高将是住宅需求降低,反之,则能促进住宅需求。 Abraham和Hendershott(1996)做出了一个模型,模型考虑了一些滞后的变化量,该模型说明住宅价格和利率成负相关。[①]Korhonen和Wachtel(2005)运用VAR模型,以独立国家联合体为样本,发现汇率变动对本国物价和房地产价格有较大影响。但是也有一些相反的论点,Goodman(1995)在论文研究中发现,住宅需求和利率存在正比例关系。Krugman(1989)认为,国外出口商为了占领市场,改变营销策略,所以汇率变动对国内消费品价格和房价不显著。[②]
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文献不是很多。除了利率以外,也有部分学者从汇率方面研究与房地产的关系。宋晗(2008)在论文中把影响房地产市场价格的机制分为预期机制、财富机制和溢出机制经济学论文,而预期机制能更好的解释人民币汇率与房地产价格之间的关系,建立汇率和房地产价格关联模型。沈庆劼(2007)[③]在文献中提出,在人民币币被低估和对外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通过影响房地产的供给与需求,与房地产价格的高涨有着密切的联系论文格式。黄安永,周林(2010)[④]通过分析近几年的利率波动与房价走向,表明中国房地产的发展和利率存在着很强发关联性,国家必要时可以采用上调利率的办法使房价平稳。
由此可见,关于房价在利率和汇率方面的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西方国家和国内的一些研究人员、学者只是单独地从利率或者汇率分析房地产市场,而没有把二者结合综合分析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本文在阐述房价变动的同时,综合分析了利率和汇率对国内房价的影响,通过建立二元模型,来分析二者对房价的影响程度。
三、构建模型及检验
(一)数据选取
本文通过利率和汇率两个解释变量来分析被解释变量房地产价格,由于现在国家存在一些统计数据的局限性,而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较为完善,数据保存和分析方面做的工作也比较理想,而且上海房地产市场价格在全国房地产价格中有很强的代表性,市场机制相对很完善,所以本文选取中房上海住宅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房地产价格)。表1选取2005年7月至2010年10月的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平均中间价作为解释变量(汇率采用直接标价法),考虑到人民币存款和贷款利率的浮动性幅度不是太大,本文选取自2005年以来调整的人民币贷款利率作为解释变量(利率),由于中房上海住宅指数较大,选取变量时按照中房住宅指数的1/100作为变量,从2009年12月份中房上海指数作如下调整,住宅指数1999年10月取值1000点,所以调整后历期涨跌幅度不变,更有利于比较分析。
表1:2005年7月—2010年10月中房上海住宅指数与人民币汇率和贷款利率
时间
中房住宅指数*100
汇率中间价
贷款利率%
时间
中房住宅指数*100
汇率中间价
贷款利率%
Jul-05
14.15
8.11
5.58
Mar-08
18.99
7.02
7.47
Aug-05
13.88
8.1
5.58
Apr-08
19.23
7
7.47
Sep-05
13.57
8.09
5.58
May-08
19.47
6.95
7.47
Oct-05
13.41
8.09
5.58
Jun-08
19.81
6.9
7.47
Nov-05
13.11
8.08
5.58
Jul-08
19.81
6.84
7.47
Dec-05
12.86
8.07
5.58
Aug-08
19.6
6.85
7.47
Jan-06
12.73
8.07
5.58
Sep-08
19.37
6.83
7.2
Feb-06
12.66
8.05
5.58
Oct-08
19.24
6.83
6.93
Mar-06
12.66
8.02
5.58
Nov-08
18.98
6.83
6.93
Apr-06
12.69
8.01
5.85
Dec-08
18.81
6.84
5.58
May-06
12.76
8.01
5.85
Jan-09
18.68
6.84
5.58
Jun-06
12.9
8
5.85
Feb-09
29
6.83
5.31
Jul-06
12.88
7.98
5.85
Mar-09
29
6.83
5.31
Aug-06
12.95
7.95
6.12
Apr-09
29.16
6.83
5.31
Sep-06
13
7.9
6.12
May-09
29.47
6.82
5.31
Oct-06
13.05
7.8
6.12
Jun-09
30.41
6.83
5.31
Nov-06
13.07
7.84
6.12
Jul-09
31.95
6.83
5.31
Dec-06
13.06
7.78
6.12
Aug-09
34.36
6.83
5.31
Jan-07
13.05
7.75
6.12
Sep-09
35.77
6.82
5.31
Feb-07
13.05
7.74
6.12
Oct-09
37.36
6.82
5.31
Mar-07
13.1
7.73
6.39
Nov-09
39.63
6.82
5.31
Apr-07
13.25
7.7
6.39
Dec-09
41.84
6.82
5.31
May-07
13.4
7.65
6.57
Jan-10
42
6.82
5.31
Jun-07
13.75
7.62
6.57
Feb-10
42.46
6.82
5.31
Jul-07
14.27
7.57
6.84
Mar-10
43.13
6.82
5.31
Aug-07
14.95
7.56
7.02
Apr-10
43.88
6.82
5.31
Sep-07
15.77
7.51
7.29
May-10
44.32
6.82
5.31
Oct-07
16.96
7.47
7.29
Jun-10
43.93
6.81
5.31
Nov-07
17.82
7.4
7.29
Jul-10
43.63
6.77
5.31
Dec-07
18.47
7.3
7.47
Aug-10
43.63
6.79
5.31
Jan-08
18.78
7.18
7.47
Sep-10
44.24
6.74
5.31
Feb-08
18.85
7.11
7.47
Oct-10
44.65
[关键词]信用债券;基准利率;Granger因果检验
[中图分类号]F83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1)05-0085-03
2005年人民银行推出了短期融资券,企业可以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筹集一年以内的短期流动资金。由于打破了原有的债券发行审批制,发债企业受到以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有效的信用评级体系和风险分担机制为基础的市场化机制约束,广泛采用与SHIBOR挂钩的发行定价机制,因而短期融资券被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债券,深受市场欢迎。随后,我国相继改革了企业债与公司债发行核准程序,并推出了中期票据,极大地推动了国内信用债券市场的发展,进而从整体上推动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2010年,我国信用债发行规模达到1.53万亿元,占同期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规模(不含央行票据)的31.54%。但与此同时,债券市场效率仍有待提高,二级市场定价基础不统一是其重要的一方面,突出表现为SHIBOR、央行票据利率、国债利率都是潜在的基准利率对象,从而导致债券误定价现象时有发生。目前,我国国债期限以中长期为主,不宜作为短期债券价差剥离的基础已经形成共识,但现有研究未就SHIBOR与央行票据利率在债券定价中的作用达成一致意见,因此,本文主要针对SHIBOR与央行票据利率进行分析。
一、研究设计
为描述票据发行利率与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之间的关系,本文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 Auto Regression,VAR)模型,其优点在于它把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回避了结构化模型的需要,通常用于预测相互联系的时间序列系统以及分析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影响。一般化VAR(P)模型的数学表达式是:
yt=A1y1+…+Apyp+Bxt+εt t=1,2,…T
其中:yt是k维内生变量,xt是d维外生变量,p是滞后阶数。k×k为矩阵A1,…,Ap和k×d为矩阵B是要被估计的系数矩阵,εt为服从白噪声过程的残差项,它们相互之间可以同期相关,但不与自己的滞后值及不与等式右边的变量相关。
二、SHIBOR与央行票据利率的描述性分析
图1给出了2006年1月~ 2009年6月隔夜拆借利率、央行票据到期收益率。
从图1可以看出,总体而言,隔夜拆借利率、央行票据利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央行票据利率总体高于隔夜拆借利率最低。从到期收益率之间的差值来看,央行票据利率出与同业拆借利率之间的走势日趋密切。以2008年10月为分水岭,在此之前央行票据利率比隔夜拆借利率高0.97%,在此之后央行票据利率比隔夜拆借利率高0.38%。从到期收益率的稳定性来看,隔夜拆借利率最为稳定性最强,其次为央行票据收益率,AAA债券到期收益率波动性最强。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1. 协整关系检验
为考察同业拆借利率与央行票据利率之间的协整关系以及避免出现“伪回归”现象,首先利用ADF检验对同业拆借利率与央行票据利率的平稳性进行检验,表1给出了检验结果。由检验结果可知,同业拆借利率与央行票据利率是非平稳的,但它们的一阶差分都是平稳的,说明所有月度平均利率都是一阶平稳过程,即I(1)过程。
注:①Δ表示一阶差分,在1%置信水平下,ADF的临界值为-3/.60;在5%置信水平下,ADF的临界值为-2.93。②(O/N)t表示第t月月度平均隔夜拆借利率;Δ(O/N)t表示第t期月度平均隔夜拆借利率的差分;(CBB)t表示t期央行票据月度平均利率, Δ(CBB)t表示央行票据月度平均利率的差分。
2. 隔夜拆借利率、央行票据利率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由于隔夜拆借利率、央行票据利率均是一阶平稳过程,因此可以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检验二者之间的协整关系。按照AIC准则选定最
佳滞后阶数为2。表2中的迹统计量与最大特征值统计量表明,在5%水平下,隔夜拆借利率、央行票据利率存在协整关系。表3给出了隔夜拆借利率、央行票据利率的Granger因果检验,从表3
可以看出:央行票据利率是引起同业拆借利率变化的granger原因,但同业拆借利率并不是引起央行票据利率变化的granger原因。
3. 方差分解
虽然央行票据利率都是引起隔夜拆借利率变换的Granger原因,但是二者短期价格发行能力的现对强弱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却无法
得到有效解释。为进一步刻画同业拆借利率与央行票据利率的相互影响,本章拟应用方差分解函数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方差分解的核心思想是分析模型中每一结构冲击对隔夜同业拆借利率、票据利率影响的大小。由图2可知央行票据对隔夜拆借利率的贡献度最大达到72%。
四、研究结论
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央行票据利率是较为理想的基准利率,这可能与当前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所承担的市场功能有关:
(1)银行间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限制了同业拆借利率引导资金流动的能力。同业拆借产生于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施,主要用于调剂商业银行因准备金需求变化而产生的资金需求。由于同业拆借一般通过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进行,并且主要是对于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进行调剂,因此,同业拆借利率发挥基准利率的前提条件金融体系流动性总体处于相对“稀缺”的状态。但当前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突出表现为超额准备金比率持续位于较高水平,从而限制了同业拆借利率在资产定价中的基础性作用。2006年~2010年间,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分别达到4.8%、3.3%、5.11%、3.13%、2.0%。虽然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总体保持下降的态势,但是也依然显著高于国际银行业公认的1%水平。为避免商业银行流动性释放而给整个经济体系造成的冲击,一种可能的方式支付高于活期存款利率的超额准备金利率,从而削弱了存款准备金利率作为基准利率的功能。
(2)在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背景下达到实现调控宏观经济的目的,必须要在银行体系之外寻求政策的发力点,银行间债券市场无疑成为最佳的平台,而央行票据又是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主要手段。这使得央行票据更能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发挥基准利率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在以回收流动性为主题的货币政策操作下,央行票据发行利率高于同业拆借利率,从而加大了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成本。
[参考文献]
[1] 冯宗宪,郭建伟,孙 克. 企业债的信用价差及其动态过程研究[J]. 金融研究,2009(3):54-71.
[2] 高 强,邹恒甫. 企业债券与公司债券的信息有效性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0(7):99-117.
[3] 林海明,张文霖. 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异同和SPSS软件[J].统计研究,2005(3):65-69.
[4] 牛玉锐. 中国国债市场有效性研究[D]. 博士论文,对外经贸大学,2007.
[5] 史永东,赵永刚. 信用衍生产品定价理论文献综述[J]. 世界经济,2007(11):80-96.
[6] 吴世农. 我国证券市场效率的分析[J]. 经济研究,1996(4):13-19 .
[7] 张 燃. 信用价差变化的决定因素――一个宏观视角[J]. 当代财经,2008(9):62-67.
[8] 张 蕊,王春峰,房振明,梁 崴. 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成本研究[J]. 管理学报,2010(2):268-272.
[9] 朱世武,徐 凯. 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研究[J]. 统计研究,2004(11):41-46.
On the Benchmark Rate of Credit Bond Pricing
Yuan Shaofeng1, Chen Yonghui2
(1.Graduate School,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Dalian 116025,China;
2.ChangshaBranch ofthe People'sBank ofChina ,Changsha410000,China)
Abstract: The benchmark rate is a basically factor of credit bond pricing. This paper take the Granger causality methods to analyze the lead-lag relationship between SHIBOR and the yield of Center Bank Bills(CBB),and find that the yield of CBB is the Granger causality factor of SHIBOR, which means that the yield of CBB is more suitable for benchmark rate.
关键词:金融危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我国宏观经济形势
我国经济增长虽然有所放缓,但总体上仍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30.1万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比上年低4个百分点。分季度看,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分别增长10.6%、10.1%、9%和6.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9%,涨幅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贸易顺差295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28亿美元。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冲击明显加剧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外部需求明显收缩,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经营困难,城镇失业人口增多,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明显加大。。
2.货币政策取向及传导机制
2.1货币政策取向
2008年,中国的货币政策取向从“稳健”转为“从紧”后,不得不再次改变为“适度宽松”,这种一年三变的情势,为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贯彻货币政策以来史所罕见,也展现出2008年市场变化的极度复杂和艰险。一般来说央行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存款准备金制度、信贷政策、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政策等。在当前经济背景之下,央行采取的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那么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主要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央行再贴现利率;窗口指导,鼓励银行多放贷;积极从事公开市场操作等。
2.2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及其作用机理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从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作用过程。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是: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并以金融市场为中介,将货币与信息注入以生产、流通和消费为主要环节的实体经济,进而影响厂商和个人的投资与消费决策,最终导致社会总产出的变化。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和信贷渠道作用于实体经济。。
3.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及操作的难点分析
货币政策基调从“从紧”调整为“适度宽松”,主要是基于国内外的经济形势急剧恶化,通货膨胀的压力迅速缓解,目前面临的风险主要是经济下行风险。
3.1“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操作实践
当前环境下,我国主动、快速推动货币政策的转型是十分明智的决定。在微观主体活力尚未完全丧失之前,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多种工具配合使用,能为保持09年经济快速平稳增长创造必要条件。
3.2“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操作效果
从2009年公布的数据来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货币供应量增加,金融机构各项贷款稳定增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增加较多和固定资产投资增多。
3.3货币政策调整的难点
第一,我们必须认清长期和短期的工作重点。抑制通缩从短期来看是最主要的问题,但也要对长期可能出现的通胀形势保持警惕。
第二,启动内需和扩大投资无疑是当前“保增长”的重点所在,但启动内需是长期过程,大规模投资监控不力可能导致大量坏账。而且新增贷款用于生产性的投资也有限,不能排除有套利入市的可能性。
第三,央行对基准利率的调整会通过适当的传导方式影响其他利率。利率政策的作用将通过贴现窗口发挥,通过调整再贴现利率引导商业银行的利率变化并传导给资金市场和企业,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的。但是由于当前我国实行的是管制性利率政策,利率的调节作用受到限制,难以真实反映市场资金供求关系,使货币政策工具在传导中增大了摩擦系数。由此导致的许多企业对利率的敏感性不高,对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高度管制的体制等问题,都越来越不利于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货币政策的效果因而也受到影响。
4.货币政策实施的对策建议
4.1 加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有效性
2008年央行对货币政策的改变速度慢于市场预期,受到市场的质疑,主要原因在于“从紧”的货币政策虽然在防止通胀问题上达到了目标,但对增长动力也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中小企业大面积经营困难的局面从珠三角蔓延到了长三角,并继续向北延伸。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颓势更加明显,“救市”呼声四起。
4.2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资金投向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是指全面放松信贷,而是适度放松银根,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和信贷管理等,做到有保有压、有所选择,从而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并且要求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具体来说,2009年的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要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民生工程、重大工程建设、中小企业、“三农”、消费、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兼并重组、区域协调发展等领域的信贷投入。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基本面和信用记录较好、有竞争力、有市场、有订单但暂时出现经营或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在对银行的监管方面,银监局要时刻监控信贷资金的流向,包括贷款企业、行业以及金额等,还应检查是否有真实贸易背景,以及多大程度上能服务于中小企业。
4.3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是市场经济体制中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渠道,因此要加快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完善中央银行利率体系,提高金融机构风险定价能力和水平,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当前,中央银行除了可考虑按照扩大金融机构利率浮动权的办法推进利率决定机制外,也可以比照外币存贷款利率改革的办法来改革本币存贷款利率的决定机制,使利率决定权逐步转向金融机构。另外还需要积极加快证券发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真实反应市场资金价格。。由此逐步建立起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利率决定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这样,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节基准利率,实现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灵活调节,以迅速传递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图。
参考文献
[1] 马翔龙.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及对策建议[J].吉林金融研究,2008,(12).
[2] 陆前进,卢庆杰.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3] 刘望辉.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现状及对策[J].当代经济,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