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读写教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谐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支持和引导学生发展阅读能力的物质和人文环境。简而言之,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构建和谐课堂应该摆在首位。
一、构建和谐课堂,体现人文精神
新的课堂理念认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教学中,构建“我--你”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研究学生在课堂上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学习活动,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树立参与学习的信心。
利用教室的整体环境。要构建和谐课堂,首先要突出教室环境的美与和谐,充分发挥环境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熏陶作用。如充分利用黑板报抄写、贴纸、绘图等学生熟悉喜爱的故事、童话、图形,让学生常常对其中的故事童话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关注学生的阅读情绪。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应该鼓励他们敢于阅读,培养他们先说后问再议,积极参与学习。教学《一定要争气》中: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45分。校长很生气,决定要让他退学,后来经他再三请求,才同意让他跟班试读一个学期。童第周基础差,却不灰心,半年后,经过努力,各科成绩都不错,数学还考了100分。最后成为一位著名的生物学家。说到这里,教师应结合实际让学习力不从心的学生得到启发,激励学生敢于阅读,敢于发言,学生没有了紧张、畏惧心理,自然而然投入阅读学习中,同时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学习是一件很舒服和愉快的事情,激起了阅读兴趣和阅读愿望,体现了人文精神。
二、挖掘文本内蕴,提高阅读效果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情感,从而与故事的主人公产生心灵的共鸣。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也多次强调教科书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语文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因此,教师应注重用好教科书,注重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挖掘文本的内蕴,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认真的读,充分的读,用心的读,用心去感悟。教学《鸟的天堂》,“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不加引号?它们各是什么意思?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从而理解:第一个“鸟的天堂”是引用别人说的话,是对大榕树的特殊称呼;第二个鸟的天堂,指那棵大榕树是鸟儿生活的乐园,是作者亲眼所见的,不需要加引号。又如教学《我的战友》,是怎样牺牲的?在烈火中他为什么能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不动?借助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内容,从的外表句子和插图想象:烈火熊熊,浓烟滚滚,怒目圆睁,咬紧牙关,顽强地坚持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没有挪动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体会当时的内心活动。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激发了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效率,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加强对文本的理解,把握、吃透文本,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文本,抓住重点难点,对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三、培养阅读质疑,促进多维思考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突出语感,质疑和应用能力培养的阅读课教学模式。目前质疑问难,合作探究的阅读教学模式占着重要的地位。
教学《草船借箭》,在学习“知悉对方”时,有学生质疑:如果鲁肃事先全盘告诉周瑜,诸葛亮的借箭计划会成功吗?为什么鲁肃不会告诉周瑜呢?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认真思考之后,有了不同的答案:鲁肃是个老实忠厚之人;鲁肃想试试诸葛亮的本事;鲁肃两边都不得罪,告诉了周瑜,但不全说;鲁肃对周瑜的做法有成见,他不会出卖诸葛亮;鲁肃和诸葛亮是最要好的朋友,他当然不会出卖诸葛亮……引发了学生的多维思考,表达了学生个性化观点。又如教学《田忌赛马》,“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究竟如何调换顺序?为什么会转败为胜?如果齐威王也调换马的顺序,结果又会怎样呢?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大胆质疑,启发思维,充分培养他们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要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来探求新知,发展智力,激发课堂,和谐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父亲为了解救儿子,夜以继日地挖了38个小时的过程,使学生对父亲的敬佩:坚强、坚持、坚守信念——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但有的学生提出质疑:假如父亲他挖了38小时,结果手里抱的是个没有救活的儿子,他还了不起吗?假如这位父亲在挖的过程中,房屋又塌了下来,自己真的永远和他的儿子在一起了,那该如何体会父亲的了不起呢?假如……各种假设,各种结局,学生从生疑,质疑,释疑中感知:父亲对孩子深沉的强烈的爱。促进了学生的多维思考。
四、重视课外积累,拓展阅读视野
【关键词】初中语文 以读促写 教学策略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初中语文老师应该重视这两方面的教学,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进行阅读和写作,进而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那么想要真正的做好以读促写,必须在以读促写的基础上对读和写的结合点进行深入的探究,只要找到了这个切入点,使二者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才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读写的不足之处
根据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发现,写作对于初中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大部分初中生的写作内容较为空洞、单调、语言也较为枯燥。归根结底其原因便是初中生的生活单一,没有意识到从生活中储存写作题材;阅读量也较少,阅读面也比较窄,没有写作的素材,便不会写出语言生动、修辞恰当的优秀文章,这样长期下来,学生便会对写作产生恐惧的心理,不利于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同时,老师也要不断反思自己,是否有充分的利用课本的素材,是否意识到课本是最为丰富的素材宝库,是否意识到课本中包含的中外思想家的优秀范例和优秀题材。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课本素材对学生读和写发挥的作用,还要适当的结合课外题材,给学生正确的指引,让学生清楚明确的知道怎样积累素材、打开习作思路,为学生的写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初中语文教学以读促写的策略
1.模仿精美的句子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来自教科委专家们的亲自编排,其课文中都蕴含着精妙的词语、精美的句子和精选的段落,老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精品进行深入的品读,进而在品读的过程中进行模仿和借鉴,便能够提高学生组词、造句和写作的能力,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精神情感。因此,老师要抓住课文中丰富词语、句子的特征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进而提高初中生精准的表达和写作能力。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的《海燕》时,可以先引导学生有感情的通读全文、品读全文,找出学生认为优美的句子,如:“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引导学生分析此句子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句子的特征,这样便能够激发学生认真品读和分析,能够发现将海燕比喻成人叫喊着,把乌云运用拟人的手法在欢乐着,还把海燕运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一会儿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借此可以让学生对此句的修辞手法和景色进行模仿,老师要对学生模仿的句子进行分析和完善,帮助学生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不断完善。由此可知,写作能力的训练不一定要从全篇着手,可以从组词、组句和段落开始,逐渐培养其整篇的写作能力,这便是以读促写的一种方式。
2.补充文章省略的文字
语文学科中的许多文章都具有悬疑,情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亦或者在表达中故意写的简略和不明确,因而,留下了悬疑的空白,呈现出省略句或者破折号的状态,等待学生通读上下文进行想象、构思和补充,这也便是留白艺术的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文章中的空白之处,巧设恰当的情境,用具有感召力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进而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省略文字的合理补充,以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比如在学习《芦花荡》时:” 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这时老师可以问,老头子想说什么呢?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全文,领悟到此文的中心思想是了解老头子等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渲染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让学生对留白处进行补充,按照老头子的心理活动、爱国情怀和对受伤的孩子当做自己孩子的情感,把这三方面进行结合,补充空白之处。
3.进行写作练习
在对学生进行了模仿句子和留白处补充之后,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训练,对于命题作文题目、半命题作文题目、自命题题目等这些,都需要先让学生分析作文写作的方向,然后对作文进行构思,在学生写完之后在班上开展作文阅读活动,让学生们互相阅读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和学习别人作文的优点,使全班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进而达到以读促写的作用。
【结 语】
总之,初中语文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对于初中生来说是非常有效果的,老师要深入研究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更好的帮助初中生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阅读;作文写作;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8-0168-147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8.043
尽管新课程的改革宛如一缕春风吹遍整个校园,但是作文写作在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中仍然显得举步维艰,高中生似乎也进入了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地。于是教师能否帮助学生走出这种困境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已是当务之急,更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作文写作方面呈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大好局面。
一、高中语文教学要通过进行大量的阅读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学生的脑子里没有足够的素材,写作起来就会很吃力,这样造成的后果就会是思路不清晰,甚至出现前言不搭后语的情况。若想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才思泉涌,就必然要有足够的“精神食粮”,而这些“食粮”又需要来自广泛的知识面,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进行更多的知识储备才能在关键时刻不掉链子。而大量的阅读正好可以填补这一方面,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切实有效地感知到书面的语言材料的魅力,然后再通过自己对所感知到的书面内容重新进行重组、解析和破译,以便于更加完美地再现作者想要借助语言材料所提供的完整信息。假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能够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并完全吸收,那么在此后的作文写作时势必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高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阅读思维方法的培养,提高阅读效率
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阅读的思维方式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第一,学生是不是可以在阅读内容的本身或者是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方式当中快速并准确无误地找到一个思维的突破口是问题的关键,不同的学生要根据自己现有的条件或者是所需知识的方向来确定自己的阅读内容,已达到所学所需的目的。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也好,对作品方式的欣赏也罢,只要学生的目标明确,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阅读的目的,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那么这样的阅读就不会是一场漫无目的的“旅行”。第二,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语言类的作品更是多种多样,不同的文字作品都会有它不同的侧重点需要掌握,好比说小说的“三要素”,散文的“四要点”以及记叙文的“六要素”,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应该多加注意,而且学生最好能够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能够最大程度地体现出阅读效果的书籍,长此以往,学生要提高自己语文作文写作的能力就好比是如虎添翼。总之,要保证阅读效果的最大化,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重中之重。
三、高中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具备扎实的阅读语感基本功
目前高中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并不是很理想。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阅读带动口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和长时间的积累,加上学生自己对作者思维的理解和感悟,重新进行组织之后能够很好地规范自己的思维逻辑,让语言表达起来显得条理更加清晰,内容更加生动,并且还能真正感受到我们祖国文学的优美之处,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这样也可以大大改善因为词汇贫乏、语言组织能力差和阅读材料混乱的局面。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侧重于以读带说,要采取各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要让学生敢说、会说、说好。
四、高中语文教学要着重训练学生的阅读写作技能
1.写作是一种训练。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写得更好、更快。如果你一年后要跑马拉松,你能够等待几个月后一下子跑26英里吗?不可能,你应该逐渐增加,每天都要跑。你或许可以先在平地上练习,慢慢在要求更高的、难度更大的地方跑。要成为作家,就要写作。不要等待需要写书稿或写可怕的外部评审报告了才开始写作。
2.制定产出目标而不是输入目标。“我要学习三小时”是一种幻觉,而“我要写出双倍行距的三页文章”才是目标。写了三页后再做别的事,备课、上课、开会或别的什么。如果晚上你觉得还想写,当然好。如果没有写的意愿,至少你要写点什么。
3.找到一种声音,不要仅仅满足于“发表”。詹姆斯.布坎南(James Buchanan)在198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向求职者提的问题之一是“10年后可能还有人阅读的你的作品是什么?100年后呢?”有人曾问过我这个问题,这确实让人感到恐惧,也令人尴尬,因为我们多数人不这样想。我们关心的是“发表”,就好像文章和观点或论证没有任何关系似的。矛盾的是,你越是竭力想“发表”,你就越发表不了什么东西。而当你真正对所写的东西感兴趣时,写作往往就变得更容易一些。
4.给你自己时间。许多聪明人往往用善意的谎言欺骗自己,比如“我在最后时刻能做得最好。”瞧瞧,根本不是那回事。谁也不能在压力下有更好的表现。当然,你是聪明人,但如果你要撰写一个艰深的问题,怎么可能就在会议的前一天晚上思考一下就能做出重要贡献呢?作家坐在书桌前一连几个小时绞尽脑汁思考。他们提出问题,在喝酒或吃饭时与聪明人交谈,长时间散步,然后再一挥而就一个章节。不要担心写出来的东西不好,不能马上使用。你在写文章的时候可能有新的想法出现,而不仅仅是把思想写下来。那些几十年后仍然有人读的文章和书是由那些坐在书桌前的人写出来的,他们强迫自己把深刻的思想转变成文字然后再让这些文字引导出更多的思想。如果你给自己充足的时间,写作可能有神奇的魔力,因为你能把自己思想定时刻的想法的形象刻画出来,让在时间和空间上都非常遥远的地方的人看得到。
5.还未写出来的著作都是最精彩的。没有写出来的东西越多,就越精彩。我们都遇见过那些口若悬河、令人钦佩的研究生或者老师。他们在酒吧或者办公室聚会上一手拿着啤酒瓶,另一手拿着香烟,旁若无人般高谈阔论。他们对什么问题都能回答,会告诉你他们要写什么东西,内容将多么精彩。但几年过去了,再问他“你在写什么书?”时,他们仍然给出同样的答案,200字的答案。从来没有变化,因为他们实际上除了吹嘘外,根本没有写任何东西。另一方面,你在研究某些东西,它在不断变化。你不喜欢刚刚写完的东西,也不敢肯定接下来将发生什么。当有人问“你在写什么?”时你张口结舌,不知怎么回答,因为这很难解释。那些拿着啤酒和香烟的自鸣得意的家伙呢?他们是装腔作势的人,实际上从来不写任何东西。通过几百瓶啤酒和几千支香烟,没完没了地重复他们的答案。不要被假象所迷惑,你才是胜利者。当你真正在写作,为了成功努力工作时,你会感到自己太愚蠢、水平太臭、疲惫不堪。如果你没有这样感觉,那说明你还不够努力。
6.找一个谜语。描绘甚至设想你的著作是在猜谜。有很多有趣的谜语:甲和乙从同一个假设开始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怎么回事?这里有三个似乎都不一样的问题,奇怪的是,它们是同一个问题伪装出来的,我来告诉你这是为什么。理论预测了某个结果,但我们观察到了其他内容。是理论错误还是我们忽略了某些因素?不要被这些模式所限制,但它们在把你的研究呈现给受众时非常有帮助,无论是演讲的听众还是文章读者。
7.写作优先,有多余时间再做其他事。我碰巧是个喜欢起早的人,所以总是在早上写作。然后才上课、开会或做文字工作。你或许是“夜猫子”或在这两个极端之间的某个地方。不管怎样,要确保把精力最旺盛的时间留给写作。不要在忙完别的事后再写作,也不要安慰自己有了整块儿时间后再写作。先写作,有时间再做其他事。
8.你的思想不一定都很深刻。许多人感到沮丧,因为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大问题上提不出有说服力的分析,因此什么也不写。其实,刚开始要从小事谈起。奇妙的是,你可能发现自己已经在登山途中走了很长的路,继续长时间埋头一步一步写下去。重新描述问题,准确定义术语,了解论证如何起作用等是很困难的,除非你实际上把它们写出来。
参考文献
[1]李建平,闫顺丽.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课程专家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D].光明日报,2015,19(11):274-275.
[2]施海燕,何晓凤.小学语文教学中故事的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2014,16(01):154-155..
[3]徐波,何二元,王晓音.历史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5,14(05):13-15.
[4]文素芳,刘秋霞,彭立平.浅析历史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7(10):67-68.
[5]邓俊华.浅谈故事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吉林教育,2014,19(05):131-132.
[6]胡燕.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的分析叶课外语文(下),2015,(2):148-149.
[7]高越.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田.青年时代,2015.(7).163.
[8]王欢.高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科技创新导
[9]王玉香.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03:187-188.
[10]高晓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才智,2013,05:126.
[11]孔雪清.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23:56-57.
[12]王金禾.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05:147-149.
[13]王标.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05:35-38.
[14]白丽波.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9:197+212.
参考文献
[1]戴睿.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258-259.
[2]高晓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才智,2013,05:126.
[3]朱红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J].成功(教育),2013,01:249.
[4]龙菁.浅析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J].成功(教育),2013,08:274.
[1]胡朝萍.小学语文“导课”的几点做法.东西南北·教育,2014(6)
[2]陈文一.小学语文导课技能策略.新课程学习·上旬,2015(1)
[3]林爱婷.浅谈小学语文趣味教学.新课程·小学,2016(5)
[4]高成亮.小学语文导课艺术初探.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4)
[5]牛传发.浅谈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1).
[6]陆云峰.素读:阅读教学的根性觉醒——对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审视与本质探寻[J].新课程研究,2009(1).
[7]郑丽萍.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现代交际,2014(5):121-123.
[8]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广州:高校教育出版社,2013.
[9]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4.
[10]袁政国.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11]王铁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2]顾春.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M].北京:知识出版社,2014.(责编韦雄)
参考文獻:
[1]孙洁.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研究[J].高考:综合版,2015(9).
[2]程剑.浅谈如何在中等师范生物教学中建立多元化教学体系[J].读书文摘,2015(20).
[3]高安淑.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7):45-46.
[4]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5]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6]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