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篇

一、六年级数学备考总复习基础知识的复习方法

六年级数学备考总复习基础知识的复习方法就要是做好并切实抓好小学数学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复习,数学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是学生实施数学进行运算和推理的基础,是学生小考备考和总复习的基石 ,更是建立六年级学生数学能力的源泉。复习六年级数学基础知识准备小考,主要应该注意按照以下要求复习基础知识:

第一,必须紧扣数学教材进行复习,依据数学教材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不断提高,反复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二,老师要注意引导六年级学生在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上采用的方法:突出数学复习的特点、难点和重点,教师还要根据双基知识帮助学生自我总结知识新意,引导学生提高复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数学双基复习的效率。

第三 ,从六年级数学的复习步骤上看,系统复习是做好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复习的依赖,教师要引导在学生弄清系统复习中的知识结构,从数学的知识结构中寻找数学知识的性质,由其性质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进而由熟练运用复习方法进化成掌握数学能力。在针对数学每章每节的系统复习当中,要想让学生在短期清楚地掌握数学知识的结构,教师一定要首先腾出一段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不足寻找自己数学知识点的缺陷,针对这些影响成绩的缺陷展开系统复习。学生在查缺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把数学复习的重点放在弄清数学的要领和定义 ,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上面。系统复习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自由复习情况加以辅导,及时与学生沟通复习心得,及时了解并反馈复习信息,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类总结数学的各章节知识,弄清各章节之间的数学结构的内在联系,促使学生加深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结论并提高数学理解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熟练运用,适当练习,不要往深和难上引导学生 ,否则一些的学生可能会产生压力进而怠学。系统、基础复习要依据知识的纵横关系把各章节串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清楚掌握其中的共同和不同,归类总结 。

二、六年级数学备考总复习综合题的训练

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是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数学知识系统的进行的第一阶段部复习,而综合题的训练也是数学第二阶段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地说,就是纵深展开数学某个重要的数学知识、技能或方法,灵活综合成试题,用数学知识的内在深入剖析数学技能,进而督促学生集中训练一些典型的综合题。引导学生从综合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上总结解答综合题的内在规律从而提升解答综合题的能力。

1、选好综合题专题,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

综合题复习首先要按照确定好专题。六年级数学备考的综合题训练可按照以下专题题型进行: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和小考新题型。要注意引导学生归纳综合题的知识,总结综合题的规律,概括综合题的解题方法。教师要在综合题的复习教学里引导学生解答、分析综合题之后,总结、归纳本综合题所涉及的知识范围、知识基础和知识重点,梳理出学生对综合题中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思想均是常见的数学思想。

2、精选例题,培养数学思想

解答纯数学的综合题容易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所以教师在训练学生进行综合题的训练时要注意精选例题,提高学生解题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要挖掘综合题训练的功用,既要大幅度提高教学训练的质量,又是使之成为学生应对数学考试的有效手段。引导学生挖掘综合题的解答与演变过程,在解答时训练学生学会熟练运用数学知识的点、线、面的转换,使学生在巩固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可以充分训练综合知识技能并纵横联系。这方面选用与生活中联系密切的题目,比较吸引学生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避免题海战术,掌握解题方法;

教师在训练学生解答综合题时要注意不要加重学生的学习压力,一定不要采用题海战术,教师要根据训练重点和学生的实际复习情况,制定和选用合理的综合题题量用于引导学生分析数学综合题,提高数学复习和训练效率。对可变性强的综合题,变式训练学生练,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感知数学综合题的思维和思路、方法。教师训练学生解答综合题时要及时、有效地给予学生问题反馈。

4、以学生为主,自主学习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综合题的训练和复习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不要把自己的训练强加给学生,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通过系统的训练掌握各种综合题的解题技巧,提高自身解综合题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讲这一阶段的教学工作以收集训练资料,精制题目和批改学生的习题,巩固训练成效为主。教师精选综合题要注意:第一,要选择针对性强、典型性突出,规律性明显的综合习题;第二,综合习题的难易度要有层次,使学生由浅到深训练;第三,综合习题要可以启发学生的解题思路、使学生灵活运用综合知识解答试题。

总之教师根据训练选择有典型的综合题,根据综合题的教学难点和重点举一反三,以精取胜 。

三、学生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培养

教师要在六年级数学备考总复习中充分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进而形成数学能力是教师进行数学思维教学的核心和重点。须采用合适的策略与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编织成知识体系,将数学思想根据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汇集成数学能力,以便于应用能够随意自如。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例题教学 断层 建构 拓展 提升

所谓数学“断层性”例题,是指学习内容跳跃较大,例题与练习题难度不匹配,例题肤浅、难度小,课后练习题却难度大,数学知识衔接之间存在空白。小学数学课本中的例题是数学教材的核心内容,例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它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断层性”例题的创新教学呢?

一、在活动中主动建构

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观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对象。[2]所以教学“断层性”例题,就要充分设计和利用好数学活动。

例如,“圆的认识”(人教版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低年级教学中虽然也出现过圆,但只是直观认识。圆的教学是学生认识曲线图形的开始。教材中没有直接给出“圆是什么”的概念,教材给我们呈现的主题图是城市广场的生活场景,里面包含了很多圆形的物体。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它作为圆的起点来讲授,课前让学生收集圆形的图片。实际教学中,学生可能会提出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教师不用回避,说明这种方法将在后面学习。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加强动手操作,先介绍用一条绳子如何围成一个圆,接着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时设计折圆形纸片找发现的活动,定义圆心、直径和半径的概念。然后在研究“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时,同样通过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探索发现:先让学生动手量直径长度并总结直径的特点,又提出问题:圆的半径有什么特点?有的学生采取了测量的方法,有的通过对折发现以圆心为中点的同一直径上的两条半径长度是相等的。最后提出:“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没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在经历了前面的探索过程之后,很快猜出了它们之间的长度关系,并利用直尺量长度、对折描述等方法给出了证明。

二、在练习中有效拓展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以最简分数为媒体,培养约分的技能:

要使约分过程比较简便,应该选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去除。让学生写出除以公因数的步骤,再逐渐过渡到划掉分子分母的阶段。为了衔接“分数的乘法”(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如3/14×7/9=3×7/14×9=1/6中出现的“约分”知识点,还有“解比例”(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如18∶12=x∶16,x=18×16/12,x=24.解方程过程中也出现的“约分”知识点,教师有必要在教学“约分”例题时补充形如35×12/15×42的练习拓展题,比比看,谁是“约分大王”。帮助学生不仅掌握约分的方法,而且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约分。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中,没有出现“繁分数”的概念,但到了“分数的乘法”(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和“解比例”(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中又出现了“繁分数”的约分形式。因此,教师应该未雨绸缪,架设数学知识“桥梁”,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主动,同时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的后续学习瞻前顾后、伏笔铺垫。

三、在整合中快速提升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精彩纷呈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我们数学的身影,然而生活中的这些充满生机活力的数学教学素材和内容却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因此,现实的生活材料和生活事例才应该是学习数学的载体,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是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4]

例如,教学求百分率的实际问题(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例5时关键是理解出勤率的含义。教材指出,出勤率就是实际出勤人数占应出勤人数的百分之几,把求百分率解释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还要让学生反思:出勤率能高于100%吗?练习里出现求成活率、合格率、出粉率、普及率、命中率……教材没有解释这些百分率的含义,让学生在理解出勤率的基础上,体会并说说这些百分率的含义,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感受百分率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这样便为学生提供了数学知识的“原型”问题,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数学化过程。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现象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事实证明,在数学“断层性”例题教学中,还要借助多媒体手段,才能将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使例题教学能创设生活情境、摄取生活原型、再现生活现象、联系生活事实、赋予实际意义、回归生活实践。因此,我们必须关注生活中相关的信息资源,与教材中的例题有效整合,最大限度地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跳出只学习课本内容的局限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例题的“缺失修复”要重视思维过程的指导,要全面呈现发现过程,暴露如何想,揭示怎样做。通过例题教学,教师应该采用合理的策略,运用教学机智,引导学生从例题得到启发,完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优化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金成梁.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8.

[2]李晓梅.小学数学典型课示例[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4.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成绩提高

六年级数学在一名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对小学阶段数学的巩固,又是与初中数学衔接的过渡,如何提高此阶段学生的数学成绩成为毕业班老师的教学核心. 那么,到底该为学生创造什么样的学习环境、提供什么样的学习指导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

一、积极鼓励引导,帮助学生减压

进入六年级后,不少学生承受着学校、家长以及自身所带来的升学压力,虽然适度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的进步,但如果心理压力过大,老师不进行积极引导,学生就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甚至放弃学习. 所以,在六年级这一特殊阶段,老师应当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要积极引导他们,告诉他们只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紧随老师的学习进度,不管以前成绩如何,每一名同学都可以在这一学年取得好的成绩. 老师平时应与学生多一点沟通,多给予学生一点赏识和激励. 只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学习才能激起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成绩.

二、布置预习作业,提高课堂效率

一节成功的数学课,除了精心设计的课堂结构外,还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课前预习是激发学生课堂积极性很好的手段. 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可以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用疑激思,提高学习积极性. 预习不仅对学生理解新知识有所帮助,对于老师备课也有益,因为一道好的预习题必须要有目的性,要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所以老师在设计预习题目时必须注意:

1. 要根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内容特点,确定预习的重点,做到难易适度,特别要注重指导学生看书自学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预习作业可以布置为:① 看书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② 试推导圆周长公式. 其中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是简单内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但圆周长公式是教学难点,不要求所有学生在学习之初就能完成.

2. 老师要教导学生在完成预习作业过程中,认真看书,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进行归纳,认真处理:若属认识不准确、理解有偏差的问题,老师应进行点拨,让学生自己通过看书解决;若属课堂教学需要讲解的新知识范围的问题,要提醒学生注意老师的讲解、释疑,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若属在以后教学中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要给学生留个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去探索.

3. 预习作业是在讲授新知识前进行的,故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兴趣不会保持太久,所以预习作业的数量、时间要适宜,一般要控制在10分钟以内.

三、优化课堂教学,注重思路培养

课堂教学永远都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夯实课堂教学基础才是提高学生成绩的有力保障. 怎么样让课堂内容简明易懂,趣味横生,怎么样让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保持学习热情是老师课堂设计的重点. 一个丰富生动的课堂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去创造:

1. 情境教学,让课堂内容生动充实

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熟悉感、亲近感,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在具体生动的实例中发现数学规律,如果学生能真正理解规律,那么他也一定能在生活中找到恰当的实例,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另外,情境教学多方位、多角度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这样能让学生的学习印象更加深刻. 如在教学“统计图”时,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家中一个月或一年的收入或支出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制作统计图表,学会用理性的科学的方法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2. 对比分析,让易混知识简明易懂

俗话说: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这就是运用了对比分析的手法,是按照特定的指标将客观事物加以比较,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评价. 当对象有明显的相似之处时,在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也可以运用. 如在教授比例的知识时,举例:(1)学校有篮球100个,足球是篮球的50%,请问足球多少个?(2)学校有篮球100个,足球比篮球多50%,请问足球多少个?(3)学校有篮球100个,足球比篮球少50%,请问足球多少个?看似相似的题目,结果却大相径庭. 这种对比分析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更能切实地体会条件的区别与结果的差异之间的联系.

3. 知识拓展,让学生学会发散思维

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上课听得懂,做题不会做”的情况,这也许就是只简单理解了课本的简单例题,而没把知识进行扩展的缘故. 学会书本上的例题只是学习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有能力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拓展提高,挖掘知识本质,学会举一反三. 那么,老师在课堂上就应该在原有例题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扩充,充分解释数学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对知识拓展进行一系列的点拨,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转换和迁移能力. 比如:几何初步知识的复习,课本上只出现了一些计算公式.而推导过程表现得不太具体,老师在上这部分内容时就应该细讲一下推导过程,把课本上的知识展开. 另外,在设计拓展习题时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习题的选择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分层呈现;在拓展提升同时,尽量设计有多余条件的、答案不唯一的内容,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设计有不同解题方法的开放问题,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需要.

四、加强整体复习,完善知识体系

不同于新授课或者课堂练习,复习要由点到面,再由面到点地去梳理、建构数学知识体系,让学生在温故知新的过程中,学会用数学思维去思考. 所以在复习中,使知识形成较完整的网络结构,让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继而发散思维,学会举一反三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 老师想要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复习,需要做到:

1. 理清脉络,梳理知识体系

一到六年级,所有的知识都是杂乱无章地储存在学生的大脑中的,凌乱模糊. 人的大脑就像图书馆储存图书一样,只有按照一定规则和编号存放,才能顺利地通过相联系的检索找到图书. 复习的目的就是将这些看似分散的内容梳理好,建构系统、全面的知识框架后储存进学生的的大脑中. 例如:老师在复习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定律的复习时,应带领学生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掌握推证过程,从微观到宏观、从具体到抽象等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对其比较分析,使每一个相关的知识点从点到面衔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

2. 查缺补漏,强化薄弱环节

在复习中老师要十分重视“补缺漏”和“纠错误”. 摸清“缺漏”和常见的错误,平时摘记学生作业中的问题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在复习课之前先根据相关内容和教学要求作摸底调查也非常必要. 需要注意的是调查题应以母题考察为主.不出偏题怪题,题量也应适中. 然后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对易错、常错以及容易混淆的问题多变题型. 让学生反复练习,以强化对薄弱环节的掌握和巩固.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存在的差异性,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一些有梯度,思维含量大的题,以满足他们复习的需要,达到分层辅导的目的,这样的复习,不但尊重了差异,也为优秀的学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3. 融会贯通,加强纵横联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只有将各知识点之间的纵横联系融会贯通,才能对知识有全面、充分地掌握. 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总结各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这样才能达到复习目的. 比如:甲数是24,甲、乙两数的比是3 ∶ 2. 求甲、乙两数之和. 我们可以列为24 ÷ 3x2 + 24(按份数解),也可以24 + ■ + 24(按倍数解),还可以列为24x■ + 24(按分数解),还可以列为24 + ■(按比例分配),这样就加强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把分数、份数、倍数、比例的知识结合起来,既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又锻炼了学生从多角度思维问题的能力. 再比如:一些应用题,既可用算术方法解,又可用方程解,可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从多种角度加以分析.加强两种解法之间的联系.在比较中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总之,六年级数学的教学方向既要提高学生成绩,又要朝着提高学生数学涵养的方向不断努力,笔者将与所有同行共勉,为我国教育的发展尽一份绵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数学人才而再接再厉.

【参考文献】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数学;实施策略;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通过了解学生智力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水平能力,进行分级。通过课堂教学实施针对性的策略,布置针对性的习题作业以及测试,设立分级评估标准,这样分层矫正,层层拔高,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都能够进步。那么,怎样实施分层教学呢?以下将做详细说明。实施分层教学有以下几个分层策略:教学课堂的分层、教学时间的分层、评价学生的分层、分层矫正和层层拔高。

一、教学课堂的分层

首先是把学生进行分层,通过了解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和基础知识掌握水平可把学生分为三层,这只是教师心中的分层,不能公开宣布的,更不能以此安排座次,避免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也不利于班内同学间的团结。把学生分层后对学生进行分级培养。

1.对知识结构进行分层

一般,数学课本都是面对绝大部分学生的,所以它的知识面、难易程度也是按照中等生来制订的。面对这样的教学课本,教师为了照顾学困生的理解力在课堂上反复讲解知识点,而优等生学习起来毫不吃力,对这样的课堂根本提不起兴趣,所以教师要适时引进一些课外知识,活跃一下气氛。有这样的一个教学案例:张老师在讲“百分比”这节课时,看到学生整体上对百分比掌握得差不多了,优等生对此已经很不耐烦了,这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国家银行在加收20%的利息税,为什么不把利率下调20%,这样不更好算吗?”这个涉及社会和金融知识的问题,马上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进行了热烈讨论,整个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了。这个课外习题,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因为是课外习题,不需要学生完全学会,这样学生没有了学习的负担,不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了解了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数学尖子。

2.对教学要求进行分层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六年级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所以我们对学生的要求也应有差异,太高太低的要求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这样一个案例:宋老师在教授“圆柱的体积”这章时,由于公式推导复杂,字母运算也比较多,很多学生不能够完全领悟。这时,宋老师对理解力强的优等生的教学要求是计算公式和公式推导都要掌握理解,而对于理解力差的学困生只要求他们掌握计算公式。这样通过分层要求,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也就会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时间的分层

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时间上也要分层。例如优等生,教师可以采取点拨性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性,用时10分钟左右;中等生,教师先让他们预习,然后稍加指导,用时15分钟;学困生,教师要对他们进行详细的指导,归纳总结,要非常有耐心和细心,以使他们能够理解,用时20分钟。

三、评价学生的分层

以往的评价标准是一切按照成绩说话,这种评价使学困生的自信心受到很大的挫伤,因为他们努力半天也赶不上优等生的成绩,而优等生也会产生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没有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为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不同,以及受各种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不一样,所以要改变以往一刀切式的按照成绩论输赢,要用科学的、平等的方式进行评价。例如,把班上成绩相近的学生按照8~10人分为一组,因为同组的学生实力彼此相近,彼此都有超过对方的竞争心。一个月一次测验,每组第一名都能得到奖品。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存在获胜的希望,有得到奖品激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被调动起来。这样过一段时间,他们彼此的成绩都能得到提高。

四、分层矫正和层层拔高

在做练习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巡视,针对各个层次学生常见的出错问题进行分层指导矫正。矫正过后,教师再出一套总结性的习题,考试后,重新分配组员,使每组组员的水平一致,一直保持他们的竞争性,从而提高成绩。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主要是面对全体学生,没有针对个体差异进行教育。通过以上研究,分层教育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能够很好地协调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的统一。通过因材施教,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数学的尖子人才,满足了不同学生对数学的需求,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分层教育值得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方艳.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思考与时间[J].新课程小学,2012(8):63.

[2]彭世喜.小学数学教师分层教学行为有效性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3):46.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计算能力;小学阶段;引导学生;知识体系学困生典型习题

【中图分类号】G623.5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复习不同于单元复习、学期复习,对学生来说,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所学的知识遗忘率高;对教师来说则感到时间紧、内容多,知识的综合性强,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复习效率。因此这个过程的优化对于小学阶段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尤为重要。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弥补学习过程中的缺漏,使六年来所学的数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从而更好地掌握各部分知识的重点和关键。要重视知识的系统化,避免盲目做题。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复习的质量和效果。

一、充分了解学生,培养学习的兴趣

到了毕业班进行总复习时,很多学生会出现思想混乱,厌学情绪。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由于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变化,使得他们在思想上有了变化,集中不了精力学习,还有的认为所复习的内容都是以前已学过的知识,不必再听,还有的认为自己学习基础差,怎么学也赶不上别人,所以得过且过,无心学习。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明确学习目的,努力培养学习的兴趣,要让学生乐学,让学生处于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时,心情会很愉快,自然会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但如果学习环境不佳,学生面对教师严肃的神情,面对一大堆完不成的作业,面对教师的责备和同学们的冷嘲热讽,乐学就只能是空谈。所以,要让学生乐学,必须想办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能使其学习积极性得以发挥的学习环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说一说学习数学的重要性、适当减轻作业量、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激励等等。

二、抓好基础

在六年级的数学复习中,首先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基础知识运用:一是概念。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每部分的知识点,把容易混淆的内容一一区别开来。比如:让学生判断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吗?等等。二是开拓视野。在数学复习中,老师要注意开拓学生的视野,不断反馈教学。比如:a的3/5与b的1/4相等,比较a,b大小(a,b都不为零)。解答完这道题,再给学生出一道题:甲班的4/5同乙班的3/4的人数相等,那么,甲班同乙班人数谁多谁少?稍微这么一改,有的学生就无从下手了。教师应该提示学生a,b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那么甲班和乙班是班级的名称,它同a,b有何联系?这时候有的学生就明白了。三是公式推导。比如圆的面积,圆柱的体积,等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让学生进行回顾,亲自实践,亲自品尝。四是知识对比。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尤其是小数、分数的乘法意义,学生们容易混淆。要从整数乘法入手,看学生是不是写成几个数相加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真正理解它们的意义。五是计算能力。很多学生到了六年级,连基本的加减乘除计算都算错,更谈不上应用题了。老师普遍认为是学生太粗心,不认真。追根溯源,原因还是在于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首先要让学生观察式予,进行分析。看是否能用简便方法,其次结合四则混合运算进行计算。学会了做题方法。还要让学生反复练习,检查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不断地反馈教学,让学生把知识掌握了,应用更灵活,计算准确率就高了。

三.能力培养

一是注意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的能力,在复习量的计量和几何初步知识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巩固画图和测量的技能。二要培养一题多变的能力。重点是抓住母题,使学生知道题目源于母题,万变不离其宗。通过改变条件,问题和情境,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还必须注意对学生进行解题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启发学生多思考,从而达到善于思考,逐步提高学生的应变及解题能力,三是培养学生操作实践的能力。如:八宝粥公司请包装公司设计一个能装12罐八宝粥的盒子。(八宝粥罐子为圆柱形,底面直径6厘米,高13厘米)你准备怎样设计?(提示:包装盒一般可设计成长方体,要求需要多少硬纸板是求长方体的表面面积,所以我们应该想办法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即先确定八宝粥罐子怎么摆)。这时不急于让学生做,应让学生找易拉罐摆一摆。通过亲身实践可以获得直接感受把题解出来。但有的同学做的不切实际确定的长,宽,高不适中。所以教师必须把学生做的几种方法都一一列出来让学生比较,通过比较学生们选用最省料的方法。

四.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横向、纵向联系相结合

只有把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结合起来,才会对知识有充分的掌握。比如:应用题的教学,在初学过程中,纵向联系比较突出,分为整数,小数,分数几大类分别讲解,而在12册复习的横向联系比较突出,如何把二者结合起来?我认为可在复习12册时涉及到哪类应用题。就拿出初学这部分应用题的课本进行纵向复习,然后在复习12册相关内容。再比如:甲数是24,甲、乙两数的比是3:2.求甲、乙两数之和,我们可以列为24÷3×2+24(按份数解),也可以24÷3/2+24(按倍数解),还可以列为24×2/3+24(按分数解),还可以列为24÷3/5(按比例分配),这样就加强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把分数,份数,倍数,比例的知识结合起来,即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又锻炼了学生从多角度思维问题的能力。再比如:一些应用题,既可用算术方法解,又可用方程解,可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从多种角度加以分析,加强两种解法之间的联系,在比较中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五、注重对学困生的有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