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建筑

城市建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建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市建筑

城市建筑范文第1篇

目前世界城市以2%陆地的面积承载着全球50%的人口,城市人口的迅速膨胀直接加剧资源短缺的矛盾,并且对生态环境、人口健康、交通出行、公共安全等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世界城市人口三分之二居住在发展中国家,其中贫困人口大约15亿,其中至少有6亿人没有足够的住房,11亿人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

中国是世界上建筑市场最大的国家,几乎一半的建筑都在中国建设。

据统计,中国现有建筑430亿平方米,只有4%采取了能源效率措施,中国年新增建筑16亿~20亿平方米,其中的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中国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吨碳,中国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的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40%以上。

城市里的碳排放,60%来源于建筑维持功能本身,因此建筑业是这个问题的关键。与此同时,城市本身还是一个综合体,建筑则与这个综合体的大部分系统紧密相连,比如小到供排水系统、通风采暖系统,大到水生态系统、垃圾处理系统、小区和城市绿化系统,等等。

由于缺乏必要的生活条件,没有清洁饮用水和卫生设施乃至电力,非常容易发生传染病,生态、资源、安全、健康等问题交替出现,为人口文明进步带来挑战。也因此,新能源与各种节能减排技术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低碳经济潮流涌动,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新的动力。

“绿色建筑相关生态和绿色产业将蓬勃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说。

近年来,发展绿色建筑已逐渐引领世界城市发展潮流。绿色建筑所体现的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成为创新建设发展模式,推进建设领域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向绿色低碳建筑转型,实现建筑业对环境的低碳排放、低污染、低影响,是中国建筑业和城市发展模式共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雨水的收集利用到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从水安全的保障到空气污染控制、环境生态绿化等,都展现了城市未来经济发展将成为从资源到产品到再生资源这样一个物质循环流动的过程,为宜居系统和自然系统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和途径。”仇保兴说。

他提出,一个城市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与绿色建筑方面,要把握绿色建筑设计五原则。

这五项原则分别是:第一,建筑节能不仅要着眼于减少能源的使用,还必须考虑尽量采用低品质(低能值转换率)的能源,如地热能、太阳能:第二,在建筑设计中尽可能应用简单技术,如通风、外遮阳等,达到能源节约的目的;第三,利用低品质能源进行建筑整体性或基础性调温,利用高品质能源进行局部性、精细性调温,将成为绿色建筑设计的通则;第四,建筑将成为能源产生的单元,如屋顶计划中的太阳能利用;第五,从单一产能建筑走向集合――分布式绿色能源园区。

与此同时,绿色的低碳的城市,也将成为新的发展主流。在城市生态和绿色建筑方面,国内不少地方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深圳是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走在国内前列的现代都市。“要发展低碳城市,就必须以绿色建筑为突破口。”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喊出了这样的口号。

业界评价说,深圳地区绿色建筑成功设计最关键的因素有三个,一是通风,二是遮阳,三是建筑立面绿色和屋顶绿化。与内地一些城市相比,深圳面积狭小,建筑能耗在全市能耗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使得它成为了全国惟一新建建筑节能达标率达到100%的城市。

天津生态城的规划建设指标体系体现了复合生态原则,在生态评价上,体现了生态能量的要求,而且由生态河、生态链、生态走廊逐步向沿江、沿渤海湾延伸,交通是低能耗、低污染模式,倡导高密度混合型的土地利用模式。

再如曹妃甸,在这方面创新使用了多种评估工具,从零排放城镇、绿色交通、绿色建筑、开发新能源、中水回用、回收利用废弃物等理念,来探寻低碳城市的开发模式。

业内城市建筑专家说,人类不仅需要乌托邦式的梦想,更需要具有可操作、多样化、大众化的实践活动。城市的拯救不能仅仅寄托于未来的技术发展,更要注重那些现在就可用的“战斗武器”。

正是基于这种理念,才有了中国与新加坡、英国、意大利、瑞士、德国等发达国家合作来建设生态城市的项目。这类生态城市一般设定居住人口为30万左右,以实用技术为技术主体;以绿色建筑为建筑主体;以服务业或新兴产业为产业主体;以步行、自行车、公交等绿色交通为交通主体。

目前我国中新天津生态城、曹妃甸生态城、深圳光明生态城,以及湖南长株潭和湖北武汉“两型社会”配套改革试验区正在规划建设中。中国正以最旗帜鲜明的姿态向“绿色建筑”“绿色城市”的方向迈进。

其实,所谓低碳,所谓绿色,并不完全需要“高科技”元素的支撑。

安徽的民居、陕西的窑洞――都具有冬暖夏凉的特征。现在陕北一些地方在建设新楼房,让住窑洞的老百姓搬进去,结果发现冬天取暖烧的煤是过去的三倍。后来旅游部门发现了商机,把空置的窑洞开发成宾馆租给游人住,反而很受欢迎。

城市建筑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层建筑 城市规划

十八世纪末的产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发展与经济的繁荣,大工业兴起使人口集中到城市中来,造成用地紧张,地价上涨,城市范围逐步扩大仍感局促,为了在较小的土地范围内建造更多的建筑面积,建筑物不得不向高层发展——这是高层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所以说,高层建筑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高层只有在城市的滋润下才能较快地蓬勃发展,而城市的发展也依赖高层的支持!

不论是设计的或是缺乏设计的摩天楼或高层建筑物都已成为我们城市生活的既定景观,它是几乎每个国家的主要城市都认可的一种国际技术!一幢高层可以是一个城市的特写,例如说到世界贸易中心(虽然已在911中倒塌),人们就很自然的想到美国纽约,说到阿拉伯塔酒店就很自然的联想到阿联酉,而佩重纳斯大厦,也就是吉隆坡双塔,也已经成为吉隆坡的地标性建筑。高层建筑已变成城市的本体部分,并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及物质环境的充分影响也正变得日益明显。

高层建筑对其所在的城市街区具有重要的影响。仅以它绝对的规模和人口总量,就对城市街区的集中化、对街上的行人以及街景本身都具有明显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将这些归于高层建筑的环境关系,它必须成为在一定位置上的有效的城市设计方面的主题。在这个层面上,高层建筑的发展可以由规划者通过地方规划来加以控制。一座高层建筑必须首先与城市达成的协议,就是那里的现状,例如:它如何决定体量的问题,以及新的塔楼以何种尺度才能为整体联系于城市的形象、城市的街区和周围的建筑,最重要,它必须决定如何适应于街道的边沿、周围的人行道尺度、现有的土地利用以及它所在街区的特点。

由于其相对体量和高度,高层建筑对城市已有的周围环境及尺度影响甚大。不论是独立的或是混入在城市环境里,建筑物的体量越大,影响也就越大。不断增大尺度的高层建筑的空前激增已引起环境条件不断的恶化,因而变成城市生活质量的祸害。高层建筑插入到城市环境中,这些大都市里深谷剥夺了城市居民的光线、日照、和自然通风,对城市街区及其周围小气候环境的造成很大影响。诸如在阳光照到街面上的主要几个小时以内,高层建筑可能投下的阴影。这些阴影可能极大地改变着该区域的性质,影响着小气候以及遮断视景。塔楼也可能在底部造成强力的下行风和不舒服的旋风,那是很令人讨厌的。还有这些大型建筑项目的能耗过大,如空调、取暖和照明等需要较大的能量供应,从而产生大量的热量,改变了城市原有的热平衡关系,加剧了城市的热岛现象,恶化了市民的生存环境。

许多实例表明:什么地方的建筑物在其地段中从各方面都向后退进时,它就变得与街道线分离了,并可能变得与其环境失去联系。从地面形象方面来说,在高层建筑物之间的地面场地不要仅仅作为行车道路,那将由于与城市形式脱节,可能变成对城市联系的一种威胁,并且形成“孤岛”式建筑局面。城市街道生活中最重要的是街道上行人与大楼之间的关系。高层建筑物必须形成与周围建筑物的联系以加强城市结构,并促进在其底部的城市生活。假如这些被忽略而后大楼将孑然孤立,缺乏与街区的任何联系,或不承认自己属于城市街区,而它却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高层建筑的立面正好位于街道线上,而且在其门厅内部结合着过渡区的话,那么,这座摩天楼的底部就能将内部空间与外面的街道生活联系起来。

高层建筑承担着城市的高级偶像的作用。高层建筑有提供天际线视觉趣味的独特的城市设计机会,能够创造壮丽的天际线,而在街道层上却以人的尺度行事。建筑物的顶部一般服务于天际线,衬在天空上的形状是高层建筑“联系于无限”之点,是塔楼的一个特色。没有天际线的摩天楼大概就像空间里一大堆不引人注目的体快。像高度发达的纽约和弹丸之地的香港都是由高楼大厦堆砌起来的,且看这两大城市的天际线,错落有致的城市建筑,间中穿插的塔楼,为城市的天空勾画了优美的轮廓,线条生动活泼、色彩缤纷多变。城市的天际线只是一维的立面边线为主的轮廓线,可正如一幅艺术摄影,照片是单向面的,可它反映的是三维的城市空间,以及整个城市风貌的特点。也就是说,三维城市空间的布局,不仅仅是功能性的问题,也有个审美意向在内——对建筑风貌的选择与城市风貌的构建。城市天际轮廓线,是城市规划宏观把握中必不可少的参照,也是一座城市的文化与美学的体现。

不能不提一下的是,高层建筑的发展也能影响到现有城市的历史遗产。发展必须保证将不会危及地方的环境品质、原有的街道生活模式和亚文化群、原有的市景和风景。如果城市的传统结构就是由一群低层店铺组成,并成为城市个性特色的话,那么新的高层建筑体量就应该与原有建筑的尺度相调和,并考虑将其保留、维护和改造利用等问题。历史风貌保护区和文物单位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见证,城市的建设要沿着其历史的脚步进行可持续的发展,离开了历史,那将是一座没有内涵、没有底蕴的城市。

广州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在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过程中,也得到了一定的成效,而广州的摩天楼也是一座座的从地拔起。高层建筑数量及其分布的随机性是由土地开发成本、土地开发机制以及土地开发调控机制等诸多因素造成的。

广州的近代城市建设正是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在处置古代与近代、中国与西方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理念的矛盾过程中,迈开了近代化的步伐,体现了较强的自主性。出现了将西方古典建筑中的券廊等形式与岭南的气候特点相结合演变成"骑楼"建筑。在荔湾区的上下九和北京路等的商业道路都变成了骑楼街,所以为了不破坏城市的景观,不太适宜建高层,保护这种已存的文化气息。

而大量的写字楼和住宅高层都集中在天河区,广州最高的建筑中信大楼就位于城市中轴线上,然后许多的高层就沿着城市道理两边布置而成,不过地段的优越,规划的不周详,使得高层的体量和高层之间的间距还有城市的道路的比例有些失调,造成了高层高密度的状况。就拿天河的龙口东到龙口西这段路,两列高层肩并肩的排在道路边,抬头看见的也是建筑,人在里面感觉被建筑紧紧的包围着。自然风只能在道路两端穿进来,夏天里建筑和汽车产生大量的热量,影响行人的安全和舒适性。

广州人口密度十分大,需要大量的住宅建筑才能满足人口的居住问题,于是相应的在广州各区都涌现的许许多多的高层搂盘,并呈现由市中心向周边扩展的趋势。但是住宅的功能不是简单的解决居住的问题,还要符合人的生活要求,必须有质的保证。广州存在很多的搂盘由于经济和起其他因素的制约,大部分是一梯多户,单位住宅的通风很采光都不是很理想,小区面积小,这种高层高密度的住宅只会让都市人感到城市节奏的紧张。我个人不喜欢高层住宅的环境,住得越高,与地面环境就越远,心理上没有安全感,每个单元的家庭就在方盒子里与周围间隔出来了,不利于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沟通。

作为国内的大城市,广州的高层数量是多,但是有特色,可以代表广州的高层却没有,从城市上空望下去,是或密集或稀疏、屋顶平平的高层,中信是可以让人们聚焦的建筑物,可是大家都知道中信的优势只是它比其它高层更加高耸而已,结构造型和材料上都没有特别之处,加上其不人性化的广场设计,是城市规划的一个失败作品。广州需要一栋能代表广州城市风貌的标志性高层建筑,它可以带来城市地位、形象、实力的提升。双塔是广州百年一遇。在我看来,也许是千年一遇,空前绝后,500米以上,广州有一两栋标志性高层建筑,在发展势头上讲更有推动力!

城市建筑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商业建筑;艺术处理;购物空间;城市风格

商业建筑是当今面积仅次于居住建筑的第二大建筑门类,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窗口,是各种经济信息交汇与交流的重要场所,是塑造城市整体环境最具活力,最亮丽的风景线。

一、商业建筑的购物空间

购物空间是商业空间中面积较大,人流最集中,对城市环境设施配套要求较高的建筑空间分类,其环境与室内外空间的规划与设计也越来越多的影响人们的情感,趣味与生活方式。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等现代通信,管理方式的介入,网上购物和现代生活节奏的快速变化也使得商业购物空间环境于室内设计中对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变化,我以下方面做出阐述和说明:1.作为商业空间,在参与城市整体环境的塑造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虽然是有关管理工作者和城市规划设计师所重点解决的问题,但是作为室内设计师了解了这些问题对整体的规划概念有一个综合的认识,会更好地融入商业环境整体设计中去。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购物行为从单一的“需求型“,更多的向”休闲娱乐型“发展,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休息、放松、娱乐活动所选择的空间,因此,作为公众活动空间,其环境的设计,创造也越来越多考虑这一种倾向。

二、商业建筑的艺术处理

商业建筑虽然属于一种高度市场化、商业化的建筑类型,但在创造体验消费场所方面,应特别重视建筑的艺术处理。这里不仅仅是指专业角度的艺术追求,还包括大众艺术、流行时尚等。建筑艺术是一个地区和一个时代文化艺术表现中最宏大、壮观也最生活化的载体。直接对人们的心理、生理施加影响。对于大型商业地产项目而言,应成为当地的具有鲜明文化内涵的建筑物或建筑群体甚至城市区域,并创造延续建筑文脉与时代感想沟通的氛围。

三、商业建筑的城市风格

商业建筑作为城市中分布最广,种类最多,形式最为丰富的公共建筑,由它们所组成的城市商业空间往往成为市民公共生活的汇聚点和关注点,是市民生活的舞台,也是城市风貌的展现点。而商业建筑入口空间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单体建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还是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空间与商业空间的过度、中介和融合点。由于中国的城市拥挤的特点和开放空间本身的规模的限制,大多商业空间的入口空间设计和建筑上出现了许多缺陷和不足。本文从商业建筑及其入口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史出发,探讨商业建筑的物质形态—入口空间的建构方式,分析了商业性入口空间的心里需要以及入口各组成要素的特点,并在宏观上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对商业建筑的入口空间及其形态设计进行了探讨,最后,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得出总结性的对策和原则。

城市建筑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 城市空间 城市规划

一、城市空间定义与高层建筑对城市的影响

1、城市空间的定义

城市空间即城市中的人们所体会到的包罗万象的感受。德国建筑师Robert Krier 提出过城市空间的概念:它仅是城市内和其它场所各建筑物之间所有的空间形式。这种空间,以不同的高低层次,几何的联系在一起,它仅仅在几何特征和审美质量方面具有清晰的可辨性,从而允许人们自觉的去领会这个外部空间,即所谓城市空间。简言之,就是城市中及各建筑物之间的可被人们领会的所有的空间。人在任何时候都在领会城市,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便是城市空间。

城市空间的构成 :研究城市空间,必然要对其分解,以期得到它的构成要素。既然城市空间是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必然得从人的知觉、心理、行为角度加以分析。

2、高层建筑对城市的影响

高层建筑对其所在的城市街区具有重要的影响。仅以它绝对的规模和人口总量,就对城市街区的集中化、对街上的行人以及街景本身都具有明显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将这些归于高层建筑的环境关系,它必须成为在一定位置上的有效的城市设计方面的主题。在这个层面上,高层建筑的发展可以由规划者通过地方规划来加以控制。一座高层建筑必须首先与城市达成的协议,就是那里的现状,例如:它如何决定体量的问题,以及新的塔楼以何种尺度才能为整体联系于城市的形象、城市的街区和周围的建筑,最重要,它必须决定如何适应于街道的边沿、周围的人行道尺度、现有的土地利用以及它所在街区的特点。

二、高层建筑设计原则

1、高层建筑外部尺度设计的原则

(1)建筑与城市环境在尺度上的统一

注意高层建筑布置对城市轮廓线的影响,因为在城市轮廓线的组织中,起最大作用的是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因而它的布置应遵行有机统一的原则进行布置:(a)高层建筑聚集在一起布置,可以形成城市的“冠”,但为避免其相互干扰,可以采用一系列不同的高度,或虽采用相仿高度,但彼此间距适当,组成有关的构图。也可以单栋高层建筑布置在道路转弯处,以丰富行人的视觉观赏;(b)若高层建筑彼此间毫无关系,随处随地而起不到向心的凝聚感,则不会产生令人满意的和谐整体;(c)高层建筑的顶部不应雷同或减少雷同,因为这会极大影响轮廓线的优美感。

(2)同一高层建筑形象中,尺度要有序

高层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的城市尺度、整体尺度、街道尺度、近人尺度、细部尺度这一尺度的序列,在某一尺度设计中要遵守尺度的统一性,不能把几种尺度混淆使用,才能保证高层建筑物与城市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及与人之间保持良好的有机统一。

(3)高层建筑形象在尺度上须有可识别性

高层建筑物上要有一些局部形象尺度,能使人把握其整体大小,除此之外,也可用一些屋檐、台阶、柱子、楼梯等来表示建筑物的体量。

2、高层建筑设计符合城市规划

高层建筑设计都应该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在高层建筑设计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把握:

(1)对用地性质的规划:具体建设项目的选址上,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这一项目只能在某一允许区域内选择基地地块;对用地进行开发的场地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该地只能做一定功能性质的使用。

(2)对用地范围的控制:规划是由建筑红线与道路红线共同完成的。

(3)对用地强度的控制:是通过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来实现的。对容积率、建筑覆盖率最大值及绿化覆盖率最小值来限定,可将基地使用强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畴之内。

(4)对建筑用地范围的控制:由建筑控制线来限定。即基地允许建造建筑物的区域。城规中一般都要求建筑控制线从红线退后一定距离。

(5)规划中对建筑高度、交通出入口的方位、建筑主要朝向、主入口方位等方面的要求,在场地设计中也应同时予以满足。

3、高层建筑的整体尺度

高层建筑的整体尺寸对城市的空间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尺寸主要包括各部分尺寸的比例、街道尺寸、近人尺寸以及细部尺寸等。

(1)各部分尺度比例的协调:高层建筑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的:裙房、主体和顶部,也有些建筑在设计中加入了活跃元素,以使整栋建筑造型生动活跃起来,一个造型美的高层建筑是建立在很好地处理了这几个部分之间的尺度关系,而这三个部分尺度的确定,这样才能在形式和空间上塑造出高层建筑的美。

(2)高层建筑中各部分细部尺度应有层次性:高层建筑各部分细部尺度的划分是建立在整体尺度的基础上的,各个主要部分应有更细的划分,尺度具有等级性,才能使各个部分造型构成丰富,细腻耐看。尺度等级最高部分为高层建筑的某一整个部分。

(3)街道尺度:街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临街面的尺度对街道行人的视觉影响。为了保持街道空间及视觉的连续性,高层建筑临街面应与沿街的其他建筑协调统一,宜有所呼应。

城市建筑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建筑;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城市建设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期。—个城市的建筑在很大程度匕是—个信息的载体,城市建筑构成这个城市的基本特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城市建筑设计规划的和谐性,必然成为了高扬和谐社会这个主旋律所必需的最坚固、最永恒的物质基础和最宽阔、最美丽的演奏场所。因此,从生态、和谐的角度研究城市建筑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1城市建筑的特点

城市建筑指作为构成城市的主要物质实体来说,具有的能够对其外在的城市公共空间、功能、景观等的特征与品质产生影响的建筑。也就是说,当建筑或建筑群能够对城市空间环境的特征与品质产生影响的时候,那么我们可以说此建筑或建筑群为“城市建筑”;反之,当建筑并不因其自身的存在而对其外的城市空间环境产生影响的时候,我们则可称为“非城市建筑”,或者称为“郊野建筑”。城市建筑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多方面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决定了其复杂性和矛盾性的特点。

1.1复杂性

城市是由多个层次、众多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体现为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作用,这必然给城市的建设带来相应的复杂性。城市系统包括城市形态和城市要素相互作用,其中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各个要素(包括物质设施、社会群体、经济活动和公共机构)的在空间上的分布模式;城市要素相互作用是指城市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之整合成为一个个功能各异的实体;城市建设以一定的组织规则,将城市形态和各个元素相连接,并整合成为一个城市系统。城市作为人类聚居的产物,成千上万的人聚居在城市里,而这些人的兴趣、能力、需求、财富甚至品味又都千差万别,它们之间相互关联同时又不断地相互适应,结果产生了错综复杂并且相互支持的城市功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城市空间。城市建筑是认识城市、研究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的独特视角和重要内容。城市系统的复杂本质使城市建设也具有诸多复杂性特征,而且随着城市发展,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趋势。

1.2矛盾性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存在着大量代表不同利益团体或个人的冲突和合作,如政府、开发商、建筑师、用户等,各方面利益因素的拉扯和较劲共同影响着今天的城市建筑。这种利益行为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复杂关系,常常使城市建设陷入两难或多难的境地。参与城市建设的利益团体既存在着价值观的趋同,又存在着价值观的分歧,同时还表现有多元化倾向,所以他们之间产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等复杂的博弈现象,不可能存在任何纯粹的合作和纯粹的竞争。这些问题所折射出的深层实质则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诸如控制与发展、保护与利用、经济利益与文化追求的矛盾。城市是真正的复合体,是整个文明、经济、空间环境的复合体,当过于强调一方面时,肯定让另一方面失去利益,使城市建设呈现出矛盾性。

2城市构成的建筑要素

建筑作为城市的构成角色,不仅决定于建筑自身的特征,同时也受到所处城市环境的制约,并且在不同的衡量标准下而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相对性与不确定性。建筑自身的影响因素:

(1)建筑的功能。从本质上讲,建筑功能就是建筑所支持的人的活动和这些活动的性质,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从历史上看,建筑功能曾表现为某种相对的固定效用,满足一种既定的事实发生模式,单一性和静止性是其主要特征。对于功能的片面理解,使得建筑设计一度被理解为造型设计,并导致建筑与社会生活的脱节。建筑容纳人类活动的类型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建筑产生直接感受的人群的数量、类型与活动范围,从而影响了人对建筑的视觉感受。所以建筑功能意义上的使用者的感受,应该是衡量建筑作为城市构成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筑的功能可以说是影响建筑作为城市构成主要的因素之一。

(2)建筑的形式与风格。是指建筑的内部空间和外部体形,外部体形是建筑内部空间的反映,建筑空间又取决于建筑功能的需要,因此,建筑形式与建筑功能有直接联系。使用功能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建筑空间,因此也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建筑形式,从这一观点来说,建筑功能决定了建筑形式。

(3)建筑的文化意义。除了自身作为物质实体的存在之外,建筑往往还被赋予其他的内涵:历史的、文化的、商业的或是政治的意义。这种超出视觉感受之外的特质并不会对城市空间本身产生直接的影响,但却可以通过作用于作为城市空间感受主体的人的心理。来影响人对城市空间的感知,从而造成空间品质在主观感受上的变化。

3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科学与艺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多学科创造性工作。从设计方法来说,它有别于一般的工程设计,其主要原因是建筑与一般工程物的建造目的不全相同。建筑首先是满足安全的目的,其次在于它还要创造一种文化价值。建筑的价值包含适用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总和。所以说:建筑设计=外界环境约束+功能+形式+经济。建筑一直被认为是城市构成结构的主体,因为建筑不仅是人在城市中活动的主要场所与载体,而且是城市视觉环境的主要构成部分。当代建筑创作已不再仅仅表现单一建筑本身的价值,而着重于表现建筑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甚至重新组织建筑与周围空间以重构这种关系。其基本的观点即是建筑要服从城市形态,这意味着所设计的建筑应与城市环境联系起来,在城市公共空间和城市形象构成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尽管构成城市物质实体结构还有道路、其他城市公共设施、树木植被等主要的系统要素,本文主要关注城市与建筑物质实体相关联的性质与特征。具体而言有下面几点:

3.1注重空间、景观的连续性与协调性

建筑创作通过对建筑体量、空间形态、高度、色彩、比例、细部处理等,取得与周围城市空间环境的协调,使城市整体在空间连续性与视觉景观方面都保持连续与统一,建筑与城市空间得以自然过渡与交融。

3.2通过立面设计表达城市公共空间

建筑立面以往常被看作是仅仅起到装饰与封闭作用的“外皮”,而现代城市建筑学则将其看作具有一定厚度感的空间来处理,并通过立面建立连续的空间序列。这种立面空间是建筑室内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种过渡空间,是建筑与城市的一种交流与对话,通过精心的设计,往往能够更好地表达城市公共空间。

结束语

城市建筑作为城市经济和文化的集中反映,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现代化的城市建筑必须要注意将城市建筑的各个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包括其历史文化、地域特点、风俗习惯等等,既要考虑到城市发展的速度、规模和功用,又要关注人民生活的安全、健康和文化传统,自觉地把建筑融合到城市大环境中去设计,在继承和深入研究当地建筑文化传统的基础E进行大胆的风格创新,推动城市建筑设计的不断发展,努力创造—个人工环境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的境地,使建筑设计方案充分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文明、生态文明的城市建筑设计思想达到人、建筑、环境三者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博华,李敏住宅建筑设计发展方向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