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毕业设计经验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基本情况
本次参加电气系一组毕业论文答辩的学生有60名,其中电气本科40人、专升本20人,全部顺利通过答辩。从整体上看,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基本掌握了论文的写作规范、能够基本做到语言通顺。但部分学生理论功底较差、知识贫乏、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论文有拼凑之嫌。
二、经验总结
为保证毕业论文答辩的顺利进行,本小组认真落实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的工作安排,实施严格有效的督察和指导,每位老师能从大局出发,积极负责的指导和评阅,在答辩之前,指导老师对学生在答辩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时沟通,在答辩过程中,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并联系学生在以后的工作或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供相关的帮助。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论文写作方面:学生分析问题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基础理论不扎实,缺乏日常的锻炼和积累、个别论文存在整段抄袭的情况。
2、论文答辩方面、学生综合知识面窄、理论深度不够、知识之间衔接和转换能力差,答非所问或者避而不答。个别学生缺乏自信,不能作答、个别学生表达能力太差。
【关键词】过程装备控制工程毕业设计
一、前言
过控专业研究的主要是过程工业,涉及到很多物理手段和化学反应,主要是为产品生产提供设备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因此各学科相互渗透形成了过控专业,因此该专业的知识覆盖面非常广,口径比较宽。现阶段过控专业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而毕业设计要考验的就是毕业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能力,这对学生未来发展也是非常有影响力的。要想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就要保证毕业设计的效率和质量,找出现阶段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
二、目前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设计现状
1.管理监控不严格合格的毕业设计需要在每个环节上确保质量[1]。现阶段各高校都制定了相关的指导文件,这说明毕业设计都是有一定要求的,其中包括毕业设计的组织、目的以及相关教师的职责,并制定了论文的具体规范,只是这些是文件上的规定,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高校还是缺乏管理的,高校没有对学生实施合理的监控,也就是说各个环节都是处于无监控状态,难免会有一些环节出现问题,这是目前高校各专业毕业设计共有的一点问题,缺乏监控机制。2.教学资源不足由于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过控专业实际上已经是现阶段本科中非常热门的专业,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这对该专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但对于相关高校来说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因此学生数量过多,就意味着师资力量需要跟上,目前就是专业课教师的数量并不能满足毕业设计的实际需求。多数高校是一名指导教师要负责十几名甚至更多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还要负责正常的教学任务以及科研工作,能拿出的精力有限,对学生的帮助也有限,因此仅靠现阶段的教学资源要想提升毕业设计的质量还是非常有难度的,而且各高校学生若是想自主查找资料,是缺少资源的,纸质的资料非常少,但电子资料方面由于学生数量大,没有固定场所,使用起来也不是很方便。3.选题不合理实际上毕业设计中最关键的步骤就是选题[2]。现阶段很多过控专业的学生论文选题工作是指导教师完成的,专业教师在理论研究方面没问题,但在实践方面以及对企业的了解方面并不是每一名教师都有足够的经历,因此很多毕业设计实际上是空中楼阁,仅仅存在与理论上,对实际的帮助并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创新精神其实并没有得到锻炼,工科学生要想获得长远发展,不仅需要理论积累,还需要实践经验和创新意识,这些在现阶段的毕业设计中都是缺失的。而且选题需要结合工程实际的背景以及过控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这样才能将提升毕业设计的效果,这些都是存在问题的。4.设计时间短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阶段,实际上需要考虑两大问题,那就是就业和考研[3]。这两个问题也需要在这一学期解决,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非常重要,与毕业设计的完成在时间上有直接冲突。学生为了顺利应对这两方面的问题,就要将毕业设计的时间压缩,而这种情况指导教师也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因此毕业设计受到时间上的影响,在质量上也是难以保证的,现阶段过控专业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论文质量评价,也只是一般,说明在完成毕业设计的时候是受到严重影响的。5.学生缺乏写作技巧实际上由于信息技术越来越便捷[4]。高校普遍为学生提供了文献检索的途径。在写作方面也会设立一些课程或者讲座,对学生完成论文进行指导,但还是无法彻底改变学生在写作技巧方面的弱点。学生完成论文时,并不具备足够的专业语言,很多学生会将一些内容拼凑到一起,甚至有一些学生会存在书写不规范的现象,其中比较复杂的环节就是文献引用、标点符号、图表绘制方面的问题,因此学生在完成论文写作后,还需要与指导教师一同花费大量的时间修改论文格式,相应的对论文内容与创新的分析就减少了。
三、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类型
1.工程设计这类题目实际上就是根据企业现有的设备,参考企业中的一些技术参数,根据相应规定进行设计[5]。此类题目优点是对基础非常重视,要求有完善全面的技术参数,工作量非常丰富,而且无论是设计图纸还是计算量都是非常大的,所以论文实用性比较强。现阶段过控专业学生通常是在毕业设计前决定好了毕业后的趋向,所以学生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就业需求要选择题目的。该类题目目前是大多数学生的选择,尤其是一些已经到就业单位实习的学生,可以对企业设备有足够的了解以及接触的机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命题。2.科学研究该类题目通常是指导教师以自身科研情况为基础[6]。申报的一些子项目,这类题目的特点就是创新性比较强,学生要在毕业设计时期将这一子项目完成,或者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因此是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素质的。这类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不仅需要在理论上有足够的积累,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也需要达到一定的水平,而在这类题目由于是指导教师科研项目的一部分,在数量上不会太多。此类题目对学生是可以起到启发效果的,而且学生可以参与项目研讨的活动,两节相关的过程。3.创新型创新型的题目主要是通过竞赛、创业比赛等活动进行[7]。是团队进行的一类任务,不仅需要学生完成论文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要体现出创新,其实这类题目也体现出当前社会对应用型以及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考验的是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四、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管理制度改革很多时候毕业设计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取决于高校管理制度[8]。因此各高校为了让毕业设计的各步骤得到有效的管理,需要建立全程监控机制,教师需要对毕业设计提升重视程度,高校也要对教师职责进行强调,严格控制学生抄袭的行为。指导教师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需要根据设计手册,保证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各环节不出问题,根据课题的需求,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其中包括对素材的筛选、对内容的设计、论文设计方案、撰写格式等,对学生负责。2.充实教学资源由于高校近年来一直在扩招[9]。而且过控专业也是比较热门的工科专业,专业教师缺乏的现状还是非常严重的,一些高校为了顺利将毕业设计完成,而且地方科研受到的限制比较多,教师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资料,网上虽然有各类参考资料,但是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筛选起来很有难度。在这种情况下,高校需要将教师招聘的重心放到如过控专业一样的稀缺专业,将师资力量补充上来,调整好师生比例,同时将年轻教师在工作上的积极性激发出来,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指导。3.保证设计时间学生为了确保升学和就业,会提出在毕业设计阶段请短假,而高校为了确保学生顺利升学和就业也会允许。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高校做出调整。因为考研与就业对学生非常重要,但是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和顺利毕业对学生也非常重要,毕业设计若是出了问题,无论是就业还是考研,都是无法保证的,这就需要高校在时间上做出调整,例如将毕业设计的时间延长,同时可以将设计前的一些基础工作提前到上一学期,这样毕业设计与考研和就业在时间上的冲突就可以解决。4.加强团队指导现阶段高校过控专业的毕业设计是经过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多指导,在这种情况下,是不符合过控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这类专业更加注重的是实用性方面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这样可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各专业都需要有所设计,知识面非常广泛。但专业教师无论是研究方向以及自身专业,都是受到限制的,无法给过控专业学生带来足够的指导和帮助。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应该建立起专门的指导团队,各专业教师共同完成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从原本的一对多变成多对多,这样可以根据学生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五、毕业设计与其他环节的整合
1.与课程设计整合实际上毕业设计也可以看成是课程设计的延伸,而课程设计相当于毕业设计的一部分,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在选题上是有一定关联性的。通常课程设计开始于第七学期,而学生经过几个星期的设计阶段,可以了解到毕业设计的方方面面,完成毕业设计的一些工作,这样学生就可以提前做好毕业设计的基础工作,有助于确保毕业设计顺利完成,这对学生解决毕业设计和考研以及就业之间的时间冲突是非常有帮助的,实际上课程设计就是毕业设计前学生要经历的实战演练,与毕业实习共同组成了实践环节,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目前过控专业正在增加学生锻炼实践能力的课程,所以整合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是非常有利的。2.与毕业实习整合毕业实习也是毕业设计前的重要实践环节。在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中,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需要进行灵活处理,要想将二者进行整合,需要注意一下细节,首先是实习基地的设立,这是毕业实习的基础。其次是高校与实习基地的合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平台。然后是课题研究需要与企业实际情况和教师研究情况相结合。最后是注意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学生需要的是在应用能力上获得提升,提升自身各方面素质,但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高校需要注意对学生因材施教,解决每个学生面临的困境。
六、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1.强化对毕业设计的重视在毕业设计正式开始前,高校可以组织专门针对于毕业设计的讲座,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动员,要让教师和学生明确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影响着学生日后的就业以及学位认定问题。同时指导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负责的学生,要从学生正式开始毕业设计前,就形成严肃的意识。2.提升选题规范性论文选题要与过控专业相关,过控专业的实践价值是保证企业设备可以高效运行,是将机械、控制等各学科结合在一起的专业,在选题时需要与这些内容息息相关。在选题类型上,可以与科研单位和教师研究的课题紧密相连,一些学生可以在研究院等地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毕业设计需要提升真实性,结合现有的社会资源和师资力量,对学生进行团队指导,这样可以保证题目具备真实性和综合性。在选题上还是需要指导教师提供相应的帮助,因此拟题时教师要制定好指导的时间,避免造成双方的疲劳。3.查阅文献完成论文的第一步骤就是查阅文献,学生对查阅文献方面还是缺乏相关的经验和方法,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指导。查阅文献需要根据课题的具体内容,确定查阅的关键词,检索相关的期刊、研究报告等资料,然后完成资料分析工作和整理工作,结合选题写出文献综述。对文献的检索可以通过很多途径,例如高校的图书馆的电子资料、维普数据库等,这些途径查找到的文献是比较新的。然后是高校图书馆的图书阅览室以及各地的图书馆。最后是网上也可以找到资料,只是质量参差不齐,需要慎重筛选。4.强化过程控制毕业设计的所有步骤包括前期讲座、确定课题、完成文献综述、完成文献的英文翻译、完成论文设计、中期检查以及评审和答辩。经过对选题的审定和初期、中期检查,然后是答辩检查、最后是成绩评定和论文评选。这些步骤都是过程控制的关键点。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至少每周两次的一对一指导,然后成立专门的小组,负责管理工作,要对毕业设计阶段实施量化管理。5.加强成绩管理毕业设计的成绩是从三方面进行评定。首先是指导教师从设计方案、完成状态、翻译情况、学生的态度以及在个人纪律评价等方面评出成绩。然后是评阅教师,根据论文的内容质量、规范性、外文翻译的质量以及内容创新性等方面评出毕业设计成绩。最后是答辩委员会,以各小组的答辩情况,对毕业设计的内容、水平、课题、表达、工作量以及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各方面给出综合性的评价,做出毕业设计的答辩成绩。最后答辩小组会以规定的比例,对总成绩进行评定,总成绩是需要通过答辩委员会进行审核的。
七、结论
总之,毕业设计是高校学生经过学习后,经历的对所学知识的全面检查,是对在校期间成绩的总结和提升,也是高校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提升和理论研究强化的有效途径。提升设计质量不仅是为了提升高校的教学水平,也是为了满足社会最新的人才需求。如今社会需要的是实用型、应用型以及创新型人才,因此在毕业设计的质量上进行提升,无论是对于学生个人、高校还是社会发展,都是起到重要作用的。每当毕业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经验总结,这样对以后的指导工作才能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娟.过控专业一体两翼协同发展的课程体系构建[J].广州化工,2016,44(23):188-189.
[2]俞建峰,崔政伟,沈贤,陈海英.基于专业能力矩阵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与实践体系建设[J].教育现代化,2016,3(28):39-41+53.
[3]郑秀红,张翠英,王洪涛,林楠,卫明社.行动导向法指导下的《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在毕业设计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30):241-242.
[4]高能文,王洪,李军,全学军.“双导师制”提升过控专业毕业设计工程应用能力的探索[J].广东化工,2015,42(16):234-235.
[5]宋健斐,胡雪飞.SW6软件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设备设计中的应用[J].化工高等教育,2015,32(02):73-76+84.
[6]孙红梅,努兰•苏力坦汗.影响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生选择毕业设计题目的因素[J].广东化工,2015,42(01):117+100.
[7]闫绍峰,廖国进,曾红,王宏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本科综合改革探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4,31(02):29-32.
[8]张文华,袁文,王世刚,李东生,郝光香.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在毕业设计应用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8):125.
【关键词】陈设设计 教学 实习基地
一、引言
21世纪的中国设计教育处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之下,我们面临了一个经济、文化、科技信息都高速发展的时期,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也都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陈设设计又是中国设计教育中及其年轻的专业,是一门应用型的交叉专业,这就要求我们高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要具备有良好的艺术背景,有广博的知识面,有极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新的社会需求。
实践学习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措施和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毕业实习阶段,学生已具有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但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只有通过实践学习,才能使学生在走向社会前获得一定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对毕业设计的选题、可行性等方面做一个全面系统的调查,为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二、陈设设计专业背景
陈设艺术设计最初一直是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中的一门。学生在课程中只是大致了解了陈设艺术设计的大致风格和历史,但其实陈设艺术的范畴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形式也非富多彩。在课程短短几周的时间里,学生是无法全面的学习陈设设计的系统知识,也很少能并掌握一套系统设计方法的。陈设艺术设计现在越来越被重视,因为室内空间一般没有强烈的文化性格,从而给陈设艺术表达以极大的自由度,足可以通过陈设艺术设计来营造个性化的风格。高质量的陈设设计,将会越来越受大众的认可。陈设设计是未来一门大有发展前途的专业。
三、陈设设计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近十年来,中国的设计教育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东西方文化交流不断地向着更广、更深的层次推进。实践学习一直以来都是大学生在理论学习之外获得实践知识、增强劳动观念、培养事业心和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在一些教育发达的西方国家,学校和企业都特别重视大学生的实习活动。英国规定,大学的培养计划为三年制本科学位课程和一年的实习期;法国大学与政府机关、企业单位建有密切联系,安排实习力度大,大四学生的实习时间多为6个月,有的甚至达到9个月;在加拿大,“合作教育课程”是高校普遍实行的一种教育模式,该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到企业实习,只有经企业和学校双方考核合格,才能取得学分。有统计表明,广泛参与社会实习与实践的毕业生不仅更容易找到对口的工作,而且起薪也高于平均水平。
四、过去实践教学的问题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校企之间的关系比较尴尬,企业单方面为学校服务的传统实习基地模式已难以维持。另一方面,陈设设计专业为新兴专业,由于各个学校艺术生源扩招,也进一步导致了学生综合素质的下降。从现有的实践看,实习模式存在比较多的问题:
1.实习生成为廉价劳动力
学生往往只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有少量报酬或者无报酬就去实习,而不问实习单位、实习内容与实习过程与自己的专业要求是否合适。因此,实习的效果就比较差。
2.实习常常处于无管理状态
由于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分布很广,而且经常变换实习单位,流动性又很大,学校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
3.实习单位对学生不重视。
学生自己找的实习单位大多与学校没有联系,也没有针对性的实习安排和配备经验丰富的指
导老师,有的单位甚至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因此,学生的实习计划得不到落实,实习也就流于形式。
4.缺乏对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很多学校在形式上为每个学生安排了指导教师、有实习计划、有定期考核表等,但对实习效果没有可行的评价指标,难以对学生的实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
五、实习基地建设方法
陈设设计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涉及到社会、学校、用人单位、学生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各个方面协调运作,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
1.有目的的选择一些愿意配合学校,本身条件和环境完备的单位,签订实习基地合作协议。协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比方学校提供定期的校企交流和高年级实习学生;用人单位能提供的资源,包括学生实习期间的待遇和保障;以及最终的实习目的和考核标准。
2.学校有针对性的安排和配备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定期指导实习的学生,并与用人单位共同商定实习计划,评定实习成绩和评价实习效果。这样逐步建立科学的实习评估体制,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估标准,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有切实可行的考核手段。每次实习结束都要对学校、用人单位、实习生各层面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以资后鉴,不断改善。
3.学校要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互利互惠机制,定向输送实习成绩优秀的毕业生,不仅解决一部分学生就业问题,也为下届毕业生创造更好的实习环境。合作只有达到“双赢”,才富有持久的生命力,才能获得良好的效益。在陈设设计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和用人单位应该通过一定的形式努力追求各方利益的共同点。
只要有效地实行这样的计划和评价体系,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受企业所欢迎的高素质应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结束语
本文所极力提倡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陈设设计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发现问题,并不意味这我们的思考和实践到这里就结束了。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新生代陈设设计师从学校跨进社会,学校教育带给他们的将不仅仅是书本的知识,还有扎扎实实的实践能力,这些都为他们职业生涯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样这也是我们这代设计教育工作者的时代使命。
参考文献:
[1]邹华华,胡忠青.新闻传播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人民网,2006.
【关键词】南开大学滨海学院;信息管理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科技大学青年创新基金“创新驱动下的知识动员研究”(项目编号:2014CXJC02) 研究成果之一。
1.实践教学的内涵
1.1 实践教学内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强调能力培养,进而优化与完善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及学习能力,促进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融合。实践教学则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处于主动参与的地位,通过高智力投入、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以及有目的的现场体验,理解知识、发展技能、提升能力。实践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重点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方法,提升其实践能力。实践教学以满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为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社会适应及应变能力,为学生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实践教学需要协调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学习的关系。
1.2 实践教学范围
实践教学是以学科专业为平台,以课程实践教学为主体、专业实践及社会实践教学为支持构成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和集中实践教学(工程训练、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或设计)两大部分,此外,还包括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教学需要完善和落实实践教学、课堂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三者的融合。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发现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契合模式,探究实践能力培养规律,从而建构时间及应用能力导向的知识网络和培养方案。
2.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构成
2.1 课程实践教学
课程实践教学是根据培养目标,围绕某一课程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和实施策略,从而提升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教学方式。例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依托专业实验室,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开发系团委信息管理系统,将课程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在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中可以进行企业基础数据录入,编制年度生产规划,编制月生产计划,编制日生产计划,生产管理软件的开发与使用等实践活动。
2.2 专业实践教学
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参与校内及校外社会活动,从而发展其实践能力。实践教学允许学生参与到更广泛的社区范围中,彼此之间可以共享经验和体会,从而形成归属感。专业实践教学是依靠专业实践基地或专业实践活动,针对某一专业的全体学生设计并开展的教学方式,主要包括专业实习、综合性问题探究和职业实践及模拟等。例如,工业工程专业安排学生进行金工实习,将专业知识和生产实践现结合,提升其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2.3 社会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可以为教师提供学生的学习反馈,这又促进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实践教学包括学校和社会组织或团体等共同交互下,进行的跨区域、跨学科及多学科的实践方式,主要包括课外及校外实践教学。例如南开大学滨海学院信息管理系企业文化课程和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将企业作为社会实践基地和实践教学场所,带领学生深入企业(天津市顺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天津市科林自行车有限公司)进行讲授和学习,让学生参与生产实践、社会体验与问题调查,提升其社会实践能力。如下图所示。
图1 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构成
3.独立学院实践教学实施策略及经验总结
3.1 实施策略
3.1.1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独立学院为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及实践能力,需要建立了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并与多所企业共建第二校园,在企业建立了固定的学生实践基地。例如,南开大学滨海学院信息管理系的实践教学基地主要包括:天津科林自行车有限公司、天津科林电动车有限公司、天津三和铁制品有限公司、天津鹏翎胶管有限公司、天津顺达汽车零部件厂、天津津滨石化设备制造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天津昊航集团有限公司、大港仪表有限公司等。
3.1.2 实践教学资源整合
实践教学中的科技资源活动包括工厂参观、工厂实习和企业在学校组织技术讲座。例如,南开大学滨海学院信息管理系举办多次校企联谊,邀请天津科林自行车有限公司、天津三和铁制品有限公司、天津鹏翎胶管有限公司、天津顺达汽车零部件厂等企业进行校企联谊等,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各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的联系与合作。信息管理系通过调研、座谈、走访、参观考察等多种途径,利用并整合校外实践基地的教学资源。
3.1.3 实践教学涵盖范围
独立学院需要构建集实验、实训、实习、社会实践于一体的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注重能力培养和创新意识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生产实习、企业实训、企业参观等多项实践教学环节,既要延长学生的实践教学周期,又要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例如,南开大学滨海学院信息管理系按照学院制定的相关方针政策,调整实践教学比重、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积极推进实验室开放,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竞赛(例如参加第九届“用友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天津赛区并获得三等奖),促进学生的思维及能力在竞赛与实践中得到历练,培养知行合一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建有校外多家实践教学基地及3个校内实验室,初步建立了涵盖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发挥了实践基地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3.2 经验总结
3.2.1 强化实践教学各环节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观看直观演示并亲自参与,在脑海中建立牢固的印象,既益于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消化与理解,又保证教学合一的连贯性。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安排或者采用先理论讲解紧接着实践的方式,或者理论讲解与实践并行的方式,将理论讲解和实践进行安排在一起,这样保证了两者时间和空间的融合,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始终与具体实践相对应,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赋予大学及学生之间有意义的沟通交流和有效的互赢关系。实践过程中,注重先行课程的知识应用,注重知识的连贯与衔接。既鼓励学生将之前学到的知识及技能应用于实践中,又支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例如人因工程实验中人体静态尺寸测量的实验结束后,鼓励大家通过之前学习的Pro/Engineer操作软件进行实验设计,这有效地进行了专业知识的衔接与关联。
3.2.2 开放式实践设计
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可以提升其理解力的深度和层次。在实践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任何问题,都需要学生完完全全地反映出来,并作书面记录,然后针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既强化了实践的目的,又培养了大家对于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并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问题,让其在后面写出具体问题点在哪里、错误原因、解决的方法和方案,可以培养出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我院开设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高职应用工科类专业。制定一个科学、规范、新颖、实用的教学计划,突出其针对性、技能性,对办好该专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计划制定的关键是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的制定。在近三年的实践中,我们在对学科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和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对于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研究与论证,提出了以模块方式构建课程体系的思路,并在两届学生的教学活动中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毕业生普遍受到企业的欢迎,多人在省级技能比赛中获奖。
一、模块式课程体系
构建模块式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是:在保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根据政府的宏观调控精神,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中心,以就业比率为目标,围绕电子信息职业岗位(群),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电子信息类职业岗位的知识含量、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对有关从业人员的培养要从既能掌握较系统的科学技术知识,又要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这两个方面来进行考虑。
大部分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分普通课和专门课两大类,这种划分与学科型教育没有多大的区别。而职业技术教育要体现培养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特点,课程体系的结构、内容和编排应遵循“能力本位”的原则。在课程体系中还要满足“双证书”制的要求。实践表明,职业技能的培养必须贯彻到整个课程教学进程中,事实上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技能的训练和培养过程。
为了满足高职教育的以上要求,根据构建应用性知识能力结构的原则,我们对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整体优化,构建了模块式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包括理论教学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实训考证模块和生产实践与毕业设计模块。每个大模块又分为若干子模块,每个子模块又分为若干个小模块,其结构如图1所示。
二、理论教学模块
理论教学模块课程是学生获取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该模块又可分为三个子模块:普通教育课程子模块、专业基础及专业课子模块、前沿技术子模块。普通教育课程子模块基本按学校教学的统一要求,开设相应的马列主义、英语、计算机等系列的相关课程。普通课的设置既充分考虑到了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又必须摆正其为专业服务的地位,把握好理论教学“必需、够用”的尺度;对于专业基础及专业课模块又分为数学类、电子技术类、信息类和微机类子模块,这些子模块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具有学科的特点。在这些子模块中又各成体系。例如,电子技术类子模块作为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它包含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三门课,大部分院校是按独立的三门课开设,它们各自包含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在理论教学中,内容偏多、偏深,因课时限制无法及时补充新技术、新知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较差。而各门课之间的内容又有交叉重叠,有的脱节。我们对这三门课的理论教学内容进行了整体优化,构建了电子技术类课的1"个小模块:(1)电路基本概念;(2)元器件及模型;(3)电路基本分析方法;(4)正弦交流电路;(5)电路动态分析;(6)基本放大电路;(7)集成运放电路;(8)负反馈放大电路;(9)非正弦交流电路;(10)信号处理电路;(11)信号产生电路;(12)逻辑代数;(13)基本门电路;(14)组合逻辑电路;(15)时序逻辑电路;(16)典型电路读图。这些小模块包含了电子技术系列课程的基本内容,使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不致散乱无序,还可克服脱节和重叠现象,较好地体现了高职基础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度和应用性的原则。
如在“元器件及模型”小模块中,不但介绍电阻器、电感器、电容器和电源的模型,还介绍半导体三极管、场效应管及小信号模型,这就解决了学生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不会应用电路模型来建立半导体器件模型的问题,更加体现了连贯与统一性;在“电路基本分析方法”小模块中,将利用微变等效电路计算放大器的放大倍数、输入输出电阻的内容作为含受控源的典型例子来介绍,学生结合“元器件及模型”中受控源概念和分析,加深对这一内容的理解,使《电路》课中的“受控源”概念更加具体化了。用同样的构思可以将信息类和微机类子模块分为若干个小模块来解决课程内容的相互交叉重叠的问题,进而形成知识的连贯性。前沿技术课是为了适应现代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而设定的一个独立的子模块,它主要以参观和技术讲座的形式介绍生产和生活中的新型电子技术。
三、实践教学模块
尽管部分高校己初步构建了实验课程体系,制定了实验教学计划,编写了部分课程的实验课程教材,但是这种实验课程体系仍然是以理论课程体系为坐标的,总是强调“理论验证的学习”,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忽视了实验教学对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实验教学中对知识的应用、经验总结和技能训练,学生工程能力仍普遍较差,这对培养高职类人才十分不利。
综合以上因素之后,我们将实践教学模块分为电子技术系列、计算机基础系列和微机与控制系列三个子模块,这些模块是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统一,每个实践子模块又分为若干小模块。例如,电子技术系列实践子模块可分为13个小模块:(1)仪器仪表的使用;(2)电子元器件特性测试;(3)电路定理的验证;(4)正弦交流电特性研究;(5)三相电路研究;(6)万用电表的组装;(7)动态电路研究;(8)基本放大电路的研究;(9)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研究;(10)信号源的产生;(11)逻辑功能的实现;(12)数字钟的实现;(13)电子小系统的组装与调试。这些内容包含了电子技术课程子模块的基本内容,但在结构及时间的编排等方面均作了较大的改进或更新,每个小模块就是一个综合知识的应用系统。突出了对常用仪器的使用、基本测试方法和故障分析的训练,大大删减了验证性实验,增加了设计性、综合性、趣味性的实验,体现了按照实验技能和工程素质训练来选定内容,并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应用到综合应用的规律。每个小模块包括实验线路、图表设计、实验操作、数据测试和结果分析等,学生在4小时内独立完成一个小模块,从而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这样,从模块上就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更加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样,可将计算机基础模块分为操作基础、办公自动化和程序设计等子模块;微机与控制模块分为汇编语言、接口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和控制技术等子模块。每个子模块再分为相应的若干小模块,每个小模块为一个实训题目,从而达到具体、系统地训练学生的目的,使其进一步提高动手能力。
四、考证与实践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深受传统的学科型教学体系的影响,制约了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办学特色的形成,对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常把实验课作为理论知识的验证和教学的辅助手段,这样就体现不出以能力为主的职业教育特点,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操作技能的培养。
“双证书”制是职业教育院校培养人才的又一个特色,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要取得学分,还要考取相应岗位的中高级岗位证书。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要求考取无线电、电工两个中级工证书,学校还鼓励学生考取高级工证书。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块的学习后,每个考证子模块需集中3?4个教学周进行实训,实训后绝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过关,获取相应岗位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