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环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改革开放也加速了我们专业的发展,从总量来论,我国已是这方面的大国,日益受到世界同行们的关注。21世纪我们要向成为主导潮流的强国方向努力。
这里就我个人的理解谈一些想法,供参考。
一、面临新形势、新挑战
人们对改善居住与工作环境的要求,即健康、舒适越来越迫切和强烈。随之而消耗的能源日益增多,相伴而来的保护环境的压力(温室气体限排、ODS物质替代等)日益增强。急需提高认识,寻求对策。对习惯做法要重新加以审视。
经济全球化是大潮流,我国加入WTO已成定局。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观念、技术、管理、法则等诸方面都会有深刻变化。人才争夺将更为突出。
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等将深深影响我们今后的活动。我们要关注、要应付。
二、关注能源结构变化的影响,推进节能
我国能源以煤为主的大局一时还难以改变,但清洁优质能源-天然气在城市中应用的数量会增长,推进以电力为终端能源消费的主体的努力会增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开发力度会加大。我们如何应付对这方面的变化,在技术与应用上早作准备。传统的集中供热模式在何种条件仍可继续发展,应该如何发展多元化的复合能源技术及工程应用。
电力经营体制会改革,发电输送和分配会分开,用户有优选权利。对于我们专业这种非均衡性负荷的日益增长,供电峰谷平衡难题将凸显。对电力经营体制改革,我们如何更好互动。
论文百事通
终端用户用热(冷)计量收费的实施,已成定局,只是时间早晚和实施方式的问题。这一改革会影响到方方面面。我们要从整体系统地加以思考,寻求各种对策,应对复杂的实际情况。
建筑节能是项系统工程,任务艰巨,我们专业担负着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促进高效节能的设备开发和工程应用,优化专业系统设计,实施和运行管理是我们应尽的职责。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及手段是近期的一项迫切任务。
三、关注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站在巨人肩上求更好发展
因特网的影响日益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利用它在信息掌握与共享上最易做到,不重复,不做虚功,推进智力接力赛,最能体现效益和效率。
利用因特网的特点:传播速度快、无时间与地域限制,开放、互动、双向沟通等,改变我们传统的工作方式,实施异地智力协作与集成,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还有异地联网调控、电子商务等等都值得关注。新晨
四、技术发展途径的选择
以新技术改造传统设备;
以新技术改造传统系统;
开发新设备、新系统;
以新技术实现优化运行管理;
关键词:建环专业;个性化培养;平台+模块;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1-0034-04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招生量不断扩大,全国高考平均录取比例快速提高,已从2008年的57%迅速增至2010年的69.5%,有些地区甚至已达到80%-90%[1]。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今天,大学生在学生来源、生源结构与质量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与此同时,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也随之改变,成为了高等教育特别是高校教学和管理急需解决的崭新课题。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制定的新组建专业,由于建立的时间短,涉及的专业范围广,各高校在学生专业培养方向、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还比较混乱。笔者结合建环专业教学实践,试图通过改革教学计划及教学模式,探讨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模式。
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与特点
目前,“90后”独生子女正在迅速改变着大学生群体的成分结构,并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他们在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观念支配下,获得了较好的较早智力开发。他们思维敏捷,知识面宽,能够较快接受各类新生事物。这些都使得当代大学生大都聪明智慧、思路灵活、多才多艺,同时也个性鲜明,敢想敢做,充满自信等。但是,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独特地位和家长的过分溺爱,使得不少学生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感受和利益,普遍表现出个性太强,过于自信,因此,大学生更喜欢表现自己,不愿按部就班式地学习和发展[2]。
此外,当代大学生还面临一系列的思想和心理问题。走进现实中的大学,面对宿舍、食堂、教室、图书馆四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学生容易失望、迷茫,不知所措。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表现为对学习无兴趣,上课睡觉,或者旷课,或者沉溺于网络游戏、情感纠葛之中。
面对新形势,如何进行改革或调整,引导学生主动适应这一变化,是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考虑如何挖掘和发扬学生优点,改正缺点,并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实现个性化培养。
二、个性化培养
所谓个性化培养,就是要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人状况,实施符合其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形式和内容,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个人优势,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注重因材施教。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特点,积极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势。”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不竭动力。个性化培养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个性发展就是指要发展每个人的主体性,即个人特有的心理素质、生理素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多方面的自由发展[3]。当前,培养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各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中国已步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更多的适龄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这使得大学不应再是以往的精英型教育模式。学生已不再是基本素质相差不大的标准型,而是变成了来源不一、成绩水平个体差异较大、创新能力参差不齐的“万花筒”型。如果仍然维持以往过多关注共性,而忽略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那么就很难培养出国家所需要的各种创新型人才;因此,高等院校必须要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需要,确立以个性化培养为核心的教育观,要在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的前提下,用一种更加灵活、开放、创新的教育模式,保护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三、建环专业的特点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新组建专业,由原来的“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和其他相近的设备专业合并重组并更名而成,专业内涵与外延、专业侧重点都有了较大变化。
专业的调整使得建环专业的知识面更为宽广,不仅包括空调、供热、制冷、锅炉、通风等系统领域,还包括建筑电气、建筑给排水、建筑节能等领域,这其实是调整前的暖通、建筑给排水和建筑电气三个专业的综合,因此,建环专业相关的专业课程也较繁多,这会给学生学习带来不便,难以把握重点。
同时,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还是一个实践性强的专业,实践环节在教学中至关重要。专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实践潜力、消除学生对专业神秘感的重要措施[5]。目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高校要在实践环节上下功夫,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因此,如何根据建环专业的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加强与学生沟通,做好个性化培养工作,提高学生素质与水平,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四、建环专业个性化培养实践
(一)基于“平台+模块”的教学计划改革
开展个性化培养教育,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最大优化,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在于教学计划及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其中包括课程内容、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的合理优化构建。
2009年10月,学校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此次改革遵循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体现创新教育理念,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坚持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要求总课时减少,更加突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在内容上构建“平台+模块+课程群”的课程体系。
“平台+模块+课程群”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按学科大类招生的基础上,通过“平台+模块+课程群”结构的课程设置和弹性修业年限,实施宽口径培养,即前期加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后期按照人才需求变化及个性发展要求设置柔性专业方向,对学生进行分流培养。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和实用验证,现已应用于很多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中。
明确完善的培养方案,提出自己旗帜鲜明的办学特色,是成功办学,并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和关键。虽然国内很多高校都设有建环专业,但不同学校有着自己的办学特色。这就需要参考其他院校办学特点,按照“平台+模块+课程群”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学校实际,扬长避短,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培养模块和专业特色。按照“平台+模块+课程群”教学改革模式,构建学校建筑节能培养模块教育课程结构,建立了“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与施工””建筑节能与楼宇智能管理”两个专业方向,并且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建筑节能、建筑设备自动化、智能建筑等课程,建立了各专业方向的模块课及课程群,并配合各自相应的实践性教育环节,形成了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专项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课程教育体系。
(二)建立完善导师制
刚迈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普遍感到茫然,多数学生不知如何面对大学学业,特别是产生逆反心理的学生,厌倦学习、沉溺于网吧,这就需要及时对学生加强指导及引导。而学校为各年级配备的辅导员,除了因管理的学生多精力不足之外,还由于大多数辅导员并不是建环专业出身,在指导学生专业职业规划、选修课选择、专业创新实践活动等方面存在不足。为此,开展专业教师的导师制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与作用。
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19世纪后期,牛津大学就开创和实行了导师制。近年来,国内各高校也逐步在本科生教育阶段就建立类似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导师制。这种制度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4]。导师的具体工作包括指导学生学习、开展大学生创新实验活动、举办学术讲座、指导参与课题研究项目等。
针对学生出勤率不高,学习兴趣不浓等问题,决定在全院率先尝试推行导师制。在导师制的推行初期,导师制推行效果并不太理想。大多数导师工作忙,时间和精力不足,常表现为活动次数与时间减少,指导缺乏连续性等。此外,还存在教师经验不足、权责不清、考核不明等情况。
为此,院系领导对导师进行了动员和督促,要求导师要保证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对学生的指导。每个导师所带学生数原则上不超过4~6名。同时为了促进导师制的推行,学院还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学生与导师的见面时间、见面的频率、活动形式与内容、教师工作量的补偿、学期效果考核等。
调整后的导师制培养模式在运行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增进了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浓厚,课堂面貌焕然一新。笔者所指导的学生,在大二阶段还未学专业课的情况下,就已获得校级创新实验项目“郑州大学供热、空调系统的节能监测与运行管理”,并得到3 000元的项目资助。
(三)鼓励个性发展,丰富业余实践活动
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部分,对于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建环专业更是如此,因此,要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建环人才,就要改变以往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念,积极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树立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个性发展,重视知识和实践的结合[6]。
创新实践是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充实学生业余生活的重要环节。为促进学生开展业余实践创新活动,在新版教学计划中,特别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内容,并在课程群中增设了2个学分的创新实践,且为必修学分。为了细化教学管理,结合专业客观实际,制定了《学分设置细则》。根据不同的活动级别和内容,取得活动成果后,分别给予1~2学分。
受到鼓励和推动后,学生的业余实践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具体包括参加全国及学校的创新实验计划,现在每个年级学生都有参加2~4项目;参加每年的清华人环奖大赛,连续3年获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类似的还有全国节能减排大赛、全国暖通空调设计大赛、美的空调设计大赛及艾默生空调设计大赛等各种设计大赛。对于以上各实践活动,凡参加即可获得创新实践的2个学分,对于其他创新实践活动,以上述实践活动为依据,按照校内级别1个学分,校外级别2个学分的原则进行设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上述各类实践内容。
五、结语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新时期大学生结构的变化要求高校教育必须深化改革,与时俱进,而大学生的特点及鲜明的个性则要求改革必须遵循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的思路,因此,中国高校也应在人才培养上积极强调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前提下的个性自由发展,在此基础上培养现代化的创新型人才。
大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必须与所学的专业结合起来,通过优化教学计划、完善导师制、丰富课余实践活动等措施,尽最大努力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使个人在某方面的兴趣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实践表明,该个性化培养理念和措施受到了广大学生、辅导员及家长的欢迎和好评。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R].中国教育在线.
[2]李雅君.关于当前高校大学生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J].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版,2005,25(4):85-88.
[3]何秀成.试论个性化培养与综合素质教育[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1 – 4.
[4]王松武,王伞,王丽敏,李万臣.课外导师制与个性化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1):106-108.
[5]张治.新形势下建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思路[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6,16(2):122-124.
[6]毛前军,王希丰,武传燕.关于建环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毕业设计模式的探讨[J].制冷与空调,2008,22(6):60-62.
Study and practice of individualization cultivation of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facilities engineering students
LI Hong-xin, LI Run-wei, YANG Jian-zhong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P. R. China)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新兴专业,专业课程体系由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实践模块、素质模块等四大模块组成。其中基础模块大约占64.0%,专业、实践和素质教育模块大约占46.0%。实验课是该专业教学有机的组成部分,它在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各种实验现象,建立合理的实验模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素质和能力方面的教学价值是其它课程的实验环节难以比拟的。因此,在资源与环境类专业实验课程在高素质人才培养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它的重要作用。
实验课程教学大体分为验证型和研究型:验证型实验教学中学生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教师或讲义的要求,使用实验室已规定的仪器设备、实验方法,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然后按照规定的格式完成实验报告。验证型实验教学在学生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学生能通过实验,树立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学习态度,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的能力明显提高,为进入研究型实验教学平台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这种形式的实验教学使学生会产生很大的依赖性,不能锻炼学生的独立操作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不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创新欲望。
研究型实验是在掌握基础型实验和具备综合实验知识及能力后,对今后开展科学实验全过程进行初步训练的一种教学实验。它意在培养学生依据一定的原理、原则、规律等制定出具体实现实验目的和要求的方法、步骤、手段、程序、注意事项等,并为此所做的实验。它是一种介于基础教学实验和实际科学实验之间的,具有对科学实验全过程进行初步训练的教学实验。是在学生掌握了较强的实验技能后,让他们来完成实验课题。研究型实验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在实验技能、查阅文献、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诸方面得到全面训练。研究型实验作为实验教学的高级形式和阶段,是学生实验能力真正生成的重要标志。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平台的搭建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实践平台的搭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校企联合搭建专业实验教学平台。企业为学生实验教学提供场所,必要的后勤保障,以及运行经费支持。学校结合企业生产实践,开放专业实验室,为教学平台提供硬件支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的技术难题,研发新产品,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实验技能,融入企业,接触了解社会。在对扬州大学资源环境科学专业2009届的27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有85.2%的同学认为,加入校企联合实验平台学习能够明显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不但有利于提高实验技能,而且可以有效的帮助他们接触了解社会需求,提升专业认同和专业自信。同时在对12家与学校共同搭建专业实验教学平台的企业的调查中,有10家认为学生的专业实验教学能有效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有11家企业认为学生的专业实验教学有利于企业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拓展企业专业视野。
二是结合教师科研工作搭建专业实验教学平台。科研课题的研究目标明确,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探索性,教师结合科研课题组织学生进行设计型实验教学,可以有效的训练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培养、提升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野外调查取样、对样品进行室内处理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汇总、整理与统计,独立或在教师指导下撰写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通过这类专业实验教学平台的学习训练,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素质,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踏实的科学作风,使学生更能符合未来开展科学研究的需要。对12名专业指导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100%的教师都认为结合教师科研工作开展专业实验教学,不但有利于科研课题的实施,而且对培养、提升学生实验能力,形成专业思维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有91.7%的教师表示在招录研究生是优先考虑参加过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学习的同学。
关键词:建筑环境;设备工程;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 TU8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高校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办学特色的竞争,我们只有充分的重视与强化特色专业的建设,才可以增强学校核心的竞争力。建环专业应该在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本科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规范”的框架基础之上,充分的依据建环专业现有的基础与条件,通过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内容设置等方面的研究与建设,积极的探索具有特色的建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培养宽口径、强基础、有特色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
1、特色专业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建设目标
1.1、特色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的在高等教育上逐渐趋向大众化,高校体制也在不断的深化和改革。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需要我们向社会提供更多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所以要求各大高校在特色专业建设方面一定要加大力度,决不可忽视。因此,如何办出有特色的专业是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专业建设的内容非常丰富,如使用新课程、建立专业实验室、强大师资队伍、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等等。开展特色专业、加强教学规划、提高教学质量等等,对人才的培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2、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也在不断得变大,因此,建设特色专业迫在眉睫。学校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有重点的创建平台,为专业调整一条新的思路,优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推进教学内容、方法以及手段的改革。现阶段,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培养一批理论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2、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2.1、市场导向原则
现今,我们国家的大学生就业已经逐渐的趋向于市场化,学生以及用人单位之间进行的是“双向选择”。评判一所大学教学质量和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就是大学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假如我们要充分的提高就业率,就务必得瞄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特色专业建设也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
2.2、自主创新原则
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之中,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内容,其本身就具有创新性、探索性,再加上各校各专业都得充分的依据自己的内外部条件来形成自己的特色,更无先例可循。所以,特色专业建设要要在教育观念、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坚持创新。
2.3、相对稳定原则
对于特色专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是一个不断的完善、不断建设以及不断积累的过程。其特色的形成应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与此同时,还得充分的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够体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未来社会以及市场的需求变化。
2.4、以人为本原则
特色专业建设就得全方位的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充分的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按照新时期对建环专业人才的需求,夯实基础、面向工程、强化特色、全面发展,同时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3、存在的问题
3.1、实践教学环节不足
我们从课程体系的设置来看,实践教学环节与国内其他高校的设置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在大二下学期的暑期来进行的,生产实习则是安排在大三下学期的暑假。受学校所在地域及实习经费的限制,生产实习和认识实习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即生产实习难以保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无疑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3.2、实验教学分的过细过早
在教学中,老师经常会自作主张将一些实验项目进行分割,他们认为分割可以明确课程的重点所在,但是造成了实验教学分的过细过早的局面。如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的分割、工程热力学与建筑环境测量的分割等等。然而这些分割却忽视了实验项目内在的联系,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3.3、实验教学内容的知识面窄
实验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是注重课本上的知识,但是却忽视了当前新兴的技术知识,对相关学科的认识程度也不够。有的学校对实验室建设投入的经费过少,导致实验室建设的步伐太慢,实验教学指导书也没有得到及时更新,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实验教学的发展。
3.4、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管理需要加强
处在这个就业压力大的社会,许多学生都不重视毕业设计这个教学环节,导致他们都不主动去了解设计的规范,主动性不强,有其表现在系统方案的选取以及设备的布置等方面。所以,学校在这方面必须加强管理,规范毕业设计过程,加大考核力度。
4、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建设的探讨
4.1、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建设调研
在开展专业建设的活动时,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开展调研工作。可以派专人去一些名校进行调研,收集教学计划和大纲、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教学资料,还可以观察并了解他校的教学结构体系和专业发展的方向,以便为学校专业发展目标的制定做一个铺垫,为学校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奠定良好的基础。
4.2、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调研后的反思
我国高校在1952年创办了供热供燃气及通风空调专业,当时全国只有少数大学开设了此专业。四十多后,一些高校才陆续建立该专业。随着教育制度的深入改革,1998年国家教育部研究决定,将供热供燃气及通风空调专业和城市燃气工程专业合并到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专业,这就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这个专业的由来。到了21世纪,全国有许多高校已设立了该专业。
4.3、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促进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发展
为了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基金项目上,我们要加强其他专业技术课程的课件建设、综合性实验教学课程建设、双语课程建设等等。为了形成合理的教学体系,还要进行大量的工作,如加强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适当的培养模式,构建两个体系(专业平台课程体系、专业技术课程体系),对于核心课程要建设多媒体课件等等。
4.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特色专业建设的过程之中,师资队伍建设是根本保障。因其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它需要一个由相互协作、敬业奉献的教师及管理人员组成的团队来完成。特色专业需要配备有学科特色的师资队伍,其在教学和科研方向专长上必须和专业特色的培育相匹配。教师个体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比较高的研究能力,丰富的实践阅历。教师团队要结构合理,梯队科学,整体素质高。
结束语
当前,中国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还不够成熟,还需要各大高校的不断努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各大高校在特色专业的建设上一定要花费更多精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级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于南,于浩,刘珊珊.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03:156.
摘 要:文章探讨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以鲁东大学的网络工程专业为例,介绍初见成效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手段与形式、实践教学过程的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应解决的问题,最后对下一步工作作出规划。
关键词:网络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李阿丽,女,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邹海林,男,教授,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当前的高等教育必须把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放到首位,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的是社会上急需的网络人才,更应着重培养学生对网络技术的理解能力、设计能力、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需求,为我国的信息产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1]。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我院近几年来在实践教学环节上进行了深入研究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 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鲁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从2004年起开设了网络工程本科专业。我院将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义为“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网络工程的实用技术,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较高的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后可在科研、教育、企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方面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等工作”。我们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一方面要求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具有网络工程的实用技术,使我们的毕业生将来可以从事软件开发、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维护,为将来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以此培养目标为指导思想,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中,既重视学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知识的传授,又重视网络工程的实用技术的专门深入讲解。
2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目前我院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包括两大部分。
1) 学科实践技能。学科基础实验及综合设计――帮助学生完成基本的学科实践技能,所涉及到的课程有计算机科学导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电路与电子学、数据结构等。
2) 专业实践技能。包括专业平台实验及课程设计――帮助学生完成专业实践技能。所涉及到的课程有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高级计算机网络、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毕业设计、专业实习等。
从课程形式上来看,可划分为以下几个系列。
1) 对大多数课程增加实验课,目前已经开设实验课的课程有计算机科学导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电路与电子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高级计算机网络、TCP/IP协议分析、网络安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计算机组网、网络编程。
2) 实验内容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往一些课程设计的实验内容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实验的设计比较简单,与实际工程有一定的差异,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空间,不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更奢谈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增加了许多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开出率达到90%以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对部分课程增加课程设计。如计算机网络和高级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题目多样化,有网络工程配置方面的,有的侧重于底层编程,有的侧重应用编程,有的侧重系统开发。
4) 增加培训环节。培训内容较课堂内容有较大的延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培训。
5) 加强实习环节。对于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仅仅靠计划内的实验、课程设计是不够的,学生必须在课堂外花更多的时间进行编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训练。针对该专业,我们充分重视实习环节,通过学风建设和专业建设狠抓学生课堂外的实践环节学习,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实习环节的质量。
在课程与学时数上,以学科基础建立学科基础平台课,以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设立专业课,并辅以选修课作为专业课程的补充。在课程性质上,属于核心或主流技术领域的教学内容,采用必修课;属于新兴技术领域的内容,采用选修课。
3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手段与形式
实践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丰富和扩展。为此,经过网络工程教研室长期的探讨,我们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如改革实验课授课方式,举办网络工程师讲座,开放实验室,成立科技创新小组等,保证了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1) 实验课授课方式。
为了避免了以往学生数太多,老师指导不过来的现象发生,实验授课采用小班授课制,老师对学生逐个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实验授课过程中,由教师先进行讲解,并进行演示。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个实验台指定组长,负责协调整个小组的实验和指导。先前选派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并进行一定的指导,能够承担小组内同学部分问题的指导。
2) 举办网络工程师讲座。
我们举办了网络工程师认证考试专题讲座,给学生介绍华为认证和思科认证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就业前景,并在教学过程中把常用的一些模拟软件环境也介绍给同学,并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同学们自学,相互讲解,共同学习,开放实验室,给兴趣小组相应的课题,让他们相互协作完成。
3) 开放实验室。
为了全面利用专业实验室的条件,给学生提供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机会,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向计算机学院的学生全天免费开放。实验室配备专门的实验指导老师,及时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学生在此可以完成实验课上没有完成的实验任务,另外,实验室还有课外的实验任务,可以有选择地自己去进行实验,随时向老师请教。教学相长,开放式实验室不仅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巩固专业知识,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同时也可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能动作用,和学生一同探究课题,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增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4) 成立科技创新小组。
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活跃学习气氛,我们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吸收学生到科技小组中来,并积极申报科技创新项目,几年来,多名学生成功申报了校创新基金项目,从而获取了资助资金。这些项目有系统开发方面的,也有网络工程总体设计、配置等,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成功地完成了项目,掌握了项目开发的一些方法,提高了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加了实践动手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和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 课程设计和毕业实习全程指导。
课程设计期间,实验室免费开放,老师全天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通过三年的专业学习,安排学生半年的实习周期,到企业中进一步增加自己的实践动力能力。毕业实习由学院专门联系对口的公司企业,为学生定制增强动手能力的项目,由专业教师全程带队指导,最后由公司企业出具实习成绩合格或优秀的证明,实习成绩记入学生的档案。通过采取这一系列的措施,学生思想上足够重视,行动积极,对学过的专业知识有了更充分的理解和掌握。
4 搞好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4.1 实验室建设
学科基础课程可以同其他专业共同使用原有的实验室,完成软件应用和软件设计类实验。此外,还要建立适合教学科研需要的现代化的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专业实验室是保障专业实验的重要条件。专业实验室与传统机房的区别在于专业实验室面向专业课程,而传统机房面向计算机基础教学。专业网络实验室为传授从网络原理到网络实际构建和应用的各类实验而准备的实验室。在专业实验室中可以让学生能清晰地接触到网络布局中的各个环节,学习各种网络模块构建的知识[2]。
1) 网络工程实验室。实验室有8组H3C网络设备,每组有路由器4台、交换机4台(2台二层,二台三层),控制台一个和PC机6台,总共可同时容纳48名同学做实验。实验室承担着网络工程专业和其他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网基础、局域网组网与设计和网络安全等主要的课程的实验教学,并承担着网络工程师培训、毕业设计、创新基金等。
2) IPv6协议分析实验室。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结合高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将网络方面的理论知识通过软件来实现,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更深入地掌握网络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本实验室主要完成IPv6的协议分析,该实验室支持吉大中软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IPv6 版)。本系统能够使学生清楚理解和掌握网络的内部结构和协议,通过编辑各种协议的数据包深入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内部原理,同时也可以很好地辅助网络编程的调试。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体系,以实验为主,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设计能力,能够拓宽学生的思路,达到真正的教学互动。
4.2 师资队伍建设
我院重视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全面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并采取了以下措施。
1) 配备科研能力强的教授担任网络工程专业教研室主任,全面负责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的制订,实践教学改革,不遗漏任何一个值得注意的环节。
2) 采取课程组负责制,每门课程由专门的主讲教师,负责课程的建设、实验课程的指导。由主讲教师负责编写实验指导书,亲自指导学生实验。
3) 对老师定期进行专业培训,一方面派出专业老师到公司企业学习最新的知识,加强网络工程方面的能力,再是请外面的专家到学院进行授课,全面提高教师的编程实践能力。目前,我院有两名老师拿到了华为公司NE和SE的证书。
4) 科研融入教学。在教研室主任的带动下,定期开展科研活动,让老师提高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将科研融入教学,让学生能紧跟社会的发展。目前,网络工程教研室在复杂网络和网络安全等研究方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使各位老师提高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3]。
5) 开展教研活动。网络工程教研室定期开展教研活动,针对以下方面进行探讨:实验内容的更新、实验室建设、培训内容和安排、学生创新项目的申请、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等,力求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改革措施和建议。
6) 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在学校和学院的帮助下,我们近两年每年派出1~2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
4.3 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1) 注重课堂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要注重实物操作和示范演示,教学过程中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2) 实验内容的开设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每个实验是独立的,在规定的每次实验的时间内能基本做完;二是每个实验之间又是连续的,每个实验又对应于网络工程实施的相应步骤,从而使所有的实验又构成了一个系统的整体,便于学生对整体内容的把握[4]。
3) 严格实习考核,确保实习质量。实习考核采取实习报告、现场操作、理论考试、设计和答辩等多种形式全面检查,由学校和企业联合考核,不仅要考核学生的素质、能力和水平,而且要考核学生的工作业绩。
5 取得的效果
实践结果表明,该实施方案有利于促进该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能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网络工程技术及网络应用人才的目的。学生普遍反应通过一系列的实践环节,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一部分同学在考取研究生后,以较强的动手能力,受到导师的青睐。
1) 实验课内容充实,实物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成绩大大提高。
2) 从2004级以来,不少同学考取了CCNA和CCNP的思科认证证书,以及华为HCNE和HCSE的认证证书,部分同学考取了CCIE的认证证书,增加了就业机会。
3) 学生的实习成绩优秀率高,受到实习单位的一致好评。
4) 实验室开放,课程设计由老师全程指导,使得学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水平高,答辩成绩良好以上的比例增大。
5) 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既满足了学生的实验需求,又让学生了解了最先进的网络技术。
6 结语
总体来说,目前我们在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针对工科专业的特点,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提高学生能力的措施,经过几年的努力,学生的就业情况明显好转。将来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实践教学能力,并已做出以下规划。
1) 积极申办思科或华为网络学院,目前以学院的实验条件申办是完全可以的。网络学院与高等院校在课程建设、师资培训、职业认证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参加网络技术学院项目的学生能够了解网络行业中最新的知识、产品和技术,并学习如何利用其开发出富有创新性的应用,这将帮助推动众多高等院校和职业学院的职业化教育,使学生在走出校门后可以更好地迎接职场中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可以让老师获得免费培训的机会;另一方面学生参加相关的认证考试可以获得优惠。
2) 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到企业实习的机会。目前我们的实习基地主要是以锻炼学生网络应用编程能力为主,还应该争取更多的网络工程方面的实习基地。这些基地有我们校内没有的资源优势,可以让学生参与网络工程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开发,从事相应的网络维护、网络管理和网络应用,参与一些网络施工,增强网络工程方面的能力。
3) 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学校重视工科专业的发展和建设,即将为学院启用新的教学实验大楼,将来我们有更好的教学硬件设施。为了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室规划,打算构建网络安全实验室,IPv6综合实验室,网络存储实验室,从而建立设备完善,功能全面的实验室。
参考文献:
[1] 郭海儒,刘沛骞,袁玲玲.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西部科技,2006(19):42-43.
[2] 王春茹,谢云,何小敏,等. 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243-244.
[3] 苗凤君,郑秋生,潘磊.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环节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 2008(13):83-94.
[4] 卢中宁,邵,史小松.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J]. 科技信息,2008(19):186-187.
Construction on Network Engineering Practical Training
LI Ali, ZOU Hailin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dong University, Yantai 264025,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