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代建筑

时代建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时代建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时代建筑

时代建筑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地域建筑;绿色建筑;柯里亚;莱戈雷塔

1. 社会背景

当今社会正在从工业社会跨入后工业社会。新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给社会经济结构、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等带来了十分巨大的变化。人类社会逐渐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倡导创造环境友好型社会。被工业时代所冲击的“有人情味、有地方性、有历史感、有文化感”的城市形态,又渐渐成为全球寻求的“新”宠儿。

与此同时,随着世界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环境污染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社会环境背景下,绿色建筑设计思潮应运而生。世界各国大力研发、推广绿色建筑,加大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推广力度,加强建设领域新技术研究与推广,促进节能减排,以创造更适宜人居生活的环境。

2.新时代背景下的地域建筑与绿色建筑

2.1地域建筑的设计理念

所谓地域性,是指在设计中运用地方形式和地方材料创造与当地的人文历史、自然环境、技术经济条件等相适应的特色建筑。[1] 地域建筑这个称谓本身蕴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即一定地域内的建筑在特征上有明显的相似性;而不同地域的建筑在特征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当前普遍认为,地域建筑受到当地的、同质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条件所制约,并由此构成了建筑形式和风格的基本特点。地域建筑就是该地区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等诸多方面特征反映在建筑上的结果。

地域建筑的设计注重民族文化、风土人情、地域自然气候。但新时代背景下的地域性建筑绝对不是在形式上矫情的模仿和狭隘、偏执的民族主义,它应该是为寻求建筑发展与地域文化传统的特殊性相结合,就地取材、因地制宜。诺伯格•舒尔兹在《现代建筑之根源》一书中提出“新地域主义”,即:“任何一种建筑语言都应该与当地的情况相适应。只有表现出真实的、具有根源感的内质,建筑才得以存在。”

2.2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的概念有不同表述,但其基本内涵是表示人、建筑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即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必须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要求人们在利用自然条件和技术手段创造良好、健康居住环境的同时,应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过度使用和破坏,维持生态环境和人类向大自然的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动态平衡。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一般而言,绿色建筑的设计思想包括:节约建筑材料;创造健康的室内环境;尽可能使用天然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目前,对绿色建筑的主要关注是放在建筑物理和材料技术上,这些是构成绿色建筑的物质基础。而从“节约建筑材料、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等方面来实现建筑绿色化,其实也是新地域主义建筑思想理念的体现。一方面,吸收传统建筑节能的理念,充分体现本地化;另一方面,全面进行材料、技术的创新,充分体现自主创新、依照本地气候创新。

2.3地域性绿色建筑

我们即不能只一味的重复历史,又需要考虑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相融合;因此只有将注重历史文明和文化特征的新地域建筑与注重科技、技术的绿色建筑相融合,才能实现符合新时代背景的建筑形态。地域性绿色建筑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思想,以绿色技术为手段,充分考虑地域环境与文化因素,营造既符合当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又符合时代精神的建筑形态。

3.地域建筑师的探索

3.1 查尔斯•柯里亚――形式追随气候

作为接受西方现代建筑教育而后又关注于印度传统和地域特征的建筑师,柯里亚的建筑作品里一个重要的构图范式是印度传统曼陀罗的意象。曼陀罗起源于古印度的神话传说,折射了印度文化的宇宙观和世界观。柯里亚在他的建筑里反复使用曼陀罗作为构图和组织元素,强烈的表达了对传统的关注和折射。除此之外,柯里亚还使用了诸如贡德、露天空间和漫游路径等组织手法。这些手法的使用,成功地唤起了人们对传统和地域文化的回忆和共鸣。在他的建筑里,地域文化传统的折射和现代建筑功能性的呼应不是矛盾,而是有机的整合。

地域的特征还反映在对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上。柯里亚认为“在深层的结构层次上,气候决定了文化及其表达形式”。客观存在的地域条件、地理环境以及自然气候,对长期栖息于此的人们影响极大,也就造就了建筑的地域特色。印度干热和湿热气候并存,柯里亚努力从传统建筑中发掘和重新演绎应对气候条件的建筑语素,并创造出了他自己的建筑语汇:开放空间、管式住宅、“大炮通风口”、遮阳棚架、气候缓冲区以及花园平台等。

在柯里亚的建筑技术选择中,出于对经济性的考虑,他重视的是地方的建筑技术、材料;发展了一种新的地域主义――将传统因素和现代材料、技术结合在一起以适合文化要求和社会状况。

3.2 里卡多•莱戈雷塔――色彩与光线

里卡多•莱戈雷塔是来自墨西哥的墨西哥籍建筑师。他的作品源自于对祖国丰富的本土建筑传统所做的耐心研究与理解。现代的墨西哥充满了热情、色彩、神秘性格以及对死亡的关注;墙面是墨西哥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特质,因而成为莱戈雷塔建筑造型中标志性的元素。在他的设计中,墙面不仅具有界定及围塑空间的作用,而且加入了复杂如迷一般的特质并赋予基地重要的意义。

莱戈雷塔的墙面通常具有华丽浓艳的色彩,如此将空间丰富并夸张了起来。色彩是墨西哥生命的鲜活血液,在墙体中清楚地表达出开口元素,打破墙面似巨岩般严峻的体量,而创造出某种观感上的深度。

在莱戈雷塔的设计中,光线的变化是他赋予空间生命的重要手法:墨西哥山岳景观、洁净的天空以及炎热的气候,形成了一种特别的自然光线品质。而他把这些光线与它们照映在材料、平面以及各种文理的效果,谱成设计上的元素。墙体经常会安排一些穿洞似的、面状的或是漫射的光线进入室内,配以水景的设计而制造出魔幻般的、闪烁的光线反射。莱戈雷塔的作品根植于墨西哥,却获得国际的掌声。

4. 寻求适应中国的地域性绿色建筑

4.1“百花齐放”的城市景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东西文化的交流,南北文化的促进,人们对建筑的需求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倾向。有偏爱异域风情的,因而有了“托斯卡纳花园”、“维多利亚花园”、“东方普罗旺斯”、“爱丁堡公馆”……在这里你不仅能体验“英国管家式服务”,还能享受到“波尔多纯法式尊贵”……有偏爱纯标新立异的,因而有了央视大楼、国家大剧院……

且不说离开了历史背景、环境依托的建筑还算不算地域建筑,单就气候适应性而言,生搬别国的建筑形式,并不能最好的解决我国的问题,因而绿色的概念又何在呢?

吴良镛先生曾说道,城市化科学发展的当务之急是端正城市建筑的发展方向。诚然,从历史长河看,相当时期以来,文化发展是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中国在国际竞争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因此,我们在全球化进程中学习吸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创造全球优秀文化的同时,更要有一种文化自觉的意识,文化自尊的态度,文化自强的精神。

时代建筑范文第2篇

数码时代的建筑学诞生了许多新的概念,常见的有信息建筑(Informationarchitecture);数码建筑(Digitalarchitecture);虚拟建筑(Virtualarchitecture);超建筑(Transarchitecture):信息建筑是未来建筑的总的发展方向,将极大的影响我们未来的生活。而数码建筑的概念基本包括在信息建筑的概念之中,较集中的关注信息数码技术对建筑形态的影响,更加贴近当前建筑学本身。虚拟建筑则是信息建筑得以实现的关键手段。超建筑则摆脱了传统建筑学束缚,具有前瞻性和超前性,将为信息建筑的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

数码时代的建筑理念与实践建筑师们掌握了数码工具,而且每一天这种工具便更趋完善,强大的逻辑计算能力,NuRBS技术、动画物体物理属性设定技术以及三维输入输出设备的进步使我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创作自由。中世纪的人们在修建哥特教堂的时候总是希冀建成世间最设高耸华丽的塔楼,在二十世纪经济快速发展时,宏伟壮丽的摩天大厦被用来炫耀经济实力,在数码时代,打破传统概念的新建筑形态成为了表达时代精神的最佳道具。

1989年,弗兰克?盖里(FrankGehry)在巴塞罗那奥林匹克村设计的雕塑“鱼”,第一次在真实设计和建造中运用了IBM开发的CATIA,创造出不寻常的建筑形象,多维复杂的曲面和尺度不同方向各异的空间构件颠覆了观众对建筑空间形象的传统认知。CATIA把自由带给了建筑师,这可以说是数码时代建筑创作的开端。

在雕塑“鱼”之后,盖里利用CATIA的强大能力,创造出许多其它出人意料的建筑形象,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布拉格荷兰国家大厦等,极大挑战了传统的建筑营造和审美观念。古根海姆博物馆更是引发了对建筑美学认识的争论,但对于建筑工程的实践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莫斯在美国加州库尔文设计的“伞”(Umbrella)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憾。在旧仓库的改造工程中,莫斯维护了场所的原有形态以及老建筑的基本结构,同时又插入了“畸形体”一一伞,来重塑场所性格,异形的三维扭曲的巨大玻璃瑰丽多姿,覆盖了一个安置在建筑转角处的室外表演场所的上方,标志了建筑的入口斜坡,带来了非比寻常的视觉冲击。这是建筑师和玻璃制作公司以及结构工程师的成功合作。

这些早就成为我们熟悉的致力于建筑形态探究的建筑师在遭遇到新的创作可能性的时候,理所当然的利用数码技术积极探索新的建筑形态,对传统建筑空间用数码技术积极探索新的建筑形态,对传统建筑空间加以变异,改变建筑的围合界面,从而达到改变建筑形式的目的,可以说是利用计算机达到解放建筑形式的目的。

荷兰的联合设计工作室(UNStudio)是集合了建筑学、城市学、工程和基础设施等各方面专家的联合工作室,实行包容建筑学所有方面的整合性设计程序。他们的设计始终与电脑技术紧密相关,追求将形式推向数学的极限以创造复杂而又统一的结构。联合设计工作室的墨比乌斯住宅是体现数码时代建筑特征的实例。在这个设计中,“墨比乌斯环”作为设计的构思图式推动了设计要领的深化和建筑空间的形成。墨比乌斯住宅水平延展开来的体量低悬在台地上,螺旋交缠的运动空间为使用者带来了对环境的不同认知。在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建筑师个人对技术发展的敏感不足以在追赶新技术上做出决定性的成就,只有联合各种专业人员,才可能在新建筑的探索上取得成功,这是联合设计工作室给我们的启示。

FOA提出了整体建筑(MOnolithiCArchitecture)以及地景(Landscape)建筑的概念,从自然地貌中寻求建筑空间新形态。近来FOA引人注目。刚建成的横滨国际客运码头(YOkOhamaIntemationalFerryTemina1),从计算机的虚拟构成真实的结构和材料的组成,方案在理想状态和现实制约中力求取得平衡。方案最后保留了计算机创造的连续表皮造就空间概念,随着建筑的扭动,地面、墙面、顶面自然地转换,空间效果也类似墨比乌斯环。整个建筑就如同是被建筑材料包携起来的地貌景观一样,人们在“山谷、丘陵、缓坡、洞穴”之中体验连续界面带来的不同寻常的建筑空间体验。

格雷戈?林恩(GregLynn)是哥伦比亚大学展开数字化建筑研究之后涌现出来的代表人物,他宣称他对数字建筑的兴趣主要存在于数字化的模拟状态,着重研究在数字化状态下空间形态的演化特征,并提出了动态之形(AnimateForm)的概念,把传统上关注静态的建筑学推向了一个新的动态的领域。林恩针对具体建筑项目的设计便不缺乏建造的可能性,现在像大批量利用现有设备制造标准构件一样,大批量制造不规则构件定制技术的可能性已经具备,相信他对真实建筑项目的实现一样雄心勃勃,事实上从最近林恩的建筑实践来看他可正在从他的纯理论走向实践。

渡边诚(MakotoSeiWatanabe)在数码建筑上的研究和通常依造型软件来塑造复杂混沌的形体的做法也不同,他更倾向于根据工程需要制作特定的电脑程序,给予有特定意义的参数,从而生成某种合乎逻辑的形态,就好像生物进化,在外界和内在条件冲突、磨合中得到合乎道理的完善存在。早在他从1990年开始的“诱导城市”(TheInductionCitY)中,渡边诚便设想城市和建筑形态的产生应当由环境中存在的确定的要素来决定,于是“诱导”的概念就产生了,使用特定的电脑程序,对环境要素加以回应,然后符合环境和个体本身需要的形态就出现了。就好像是地貌的形成是地质和环境的合作,生物的形态是自生的繁衍需要和环境的选择的结果一样。

大江户地铁线饭田地铁站(Iidabashisubwaystation)就是这样解说道:“这件作品的形象,地下的部分象是植物的根,植物是将根伸到有柔软的土的地下,和有水分的地方,而让“叶子”之间尽量不重叠,这样可以享受太阳光的洗礼,在水和光处于最好的条件的情况下寻找最理想的形。如果条件能够满足,自己就可以自由地成长,这就是我的设计想法。”在这个设计中,他便运用了自行开发的软件,给予环境参数,诱导建筑形式的产生,整个过程自动发生,地下运动的是象浪一样发光的网,通到地上之后形成翼的形状。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先制作电脑图像或是模型,得到预期的形态,而是使用电脑程序,设定形态产生的模式,通过程序自动地在解决形态问题同时形成空间。

对于这些建筑师来说,数码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对建筑空问的新的认知,带来了建筑创作的新的方法,帮助他们面对新的时代面临的新的问题。多学科的交融发展、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交流方式,新的美学思考和技术极限,这些是他们努力思考和试图回答的问题,数码技术帮助他们理解,协同他们给出答案,也创造出新的建筑形象。

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由于新的数码时代建筑学思考的深入,数码建筑教育的开展和普及化,数码时代的更有冲力的新生代力量正如雨后春笋一样迅速的出现,越来越多的新的建筑师加入到数字时代建筑形态的研究中,他们可以选择成为创作可实现的真实的有数字时代特征的建筑的建筑师,也可以选择成为在网络世界中和游戏世界中创作和建造的虚拟建筑师,传统的“建筑师”的定义正在被改变。

他们所接触的建筑教育和对空间的认知和前辈们已然不同。出生在数码技术开始大行其道的时代,成长在数码技术广泛应用的生活中,使用网络进行远程交流,玩网络游戏,他们对生活、交往、空间的理解和认知都有着独特的观点和想法,无所顾忌的探索,创造出全新的建筑形象。

在具体现实性的数码时代建筑范畴中,设计依然和建筑的实质存在相联系,不管如何复杂的建筑形体和空间,依然需要遵从最基础的力学原则,解决最基本的建筑的功能性的要求,解决物理的、生理的要求。当然,数码时代的建筑同时也要承担起对新时代的思考和设想。数码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得到了新的创作方向和不同以往的解决方法,也带来了新的审美的取向,建筑越来越轻盈、透明、开放,也变得更具有柔性、动感、混沌的特征,迥异于传统。新的具有数码时代特征的建筑将不断的挑战我们的认知,带来新的不同的形象,让人产生新的体会。

时代建筑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建筑学 数字化

一、数字化对建筑的影响

从应用层面看,物质被信息替代这一基础正是数字化的显著特征。过去,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信息往往是由物质作为媒介来完成信息的交换。网络的出现符合这种物质流被信息流所替代的趋势潮流,如此一来,不仅使信息交换效率有所提高,还使物质资源消耗相应减少。从文化层面看,数字化给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思维方式带来了极大改变,从而使建筑发展受到深远影响。

数字化技术的产生对能够体现使用功能的建筑空间及建筑造型提出的要求更高,尤其是能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随着现在很多传统的建筑类型被新型的建筑类型逐渐替代,这种变化给能够体现使用功能的建筑空间及建筑造型注入了新鲜血液,小到住宅范围,大到城市区域,形成一种多元化、多层级的网络通信智能空间。以智能化办公建筑为例,从某种程度上讲,该种建筑类型终将有一天没有存在意义,随着soho族越来越多,住宅范围只有跟得上这种变化才能与之相匹配。

当工作与生活这二者能有机结合在一起时,建筑发展便达到了一定高度,以往明确将工作区与生活区分开规划的方法不复存在。这种改变会带来多米诺骨牌效应,促使生成许多智能空间,从而构成一个全新的建筑类型。数字化技术在其应用优势明显的区域会自动消解部分使用功能,比方说,超市这一功能性消费场所会在新兴起的电子营销冲击下而消失得无影无踪,但对休闲型一站式shopping mall则是个利好且发展层次更高。究其本质,这是一次功能再分配的过程,呈现高效、合理的特点,从而衍伸出“比特城市”(信息城市)这一特殊概念。工业革命发展到后期,城市化矛盾日益凸显,这与缺乏物质与信息脱不了干系。数字化时代,比特城市没了形式的外在限制,也可能呈现分散、低层的特点。

二、数字化技术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数字化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设计的方法和建筑观念的变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目前的数字化时代,建筑设计的立场和态度主要存在两种形态:

1、将数字化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取代了传统建筑设计中的某些部分,建筑占主导地位,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属于数字化技术的工具论:数字化技术的工具论涉及建筑设计中的具体表达方式,取代了传统建筑设计中的某些过程,将某些现实的环境转化为虚拟环境,其取代设计过程的发展前沿就是虚拟现实。建筑设计师在对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将建筑设计形成为三维艺术模型进行研究,甚至可以加入时间因素使其成为四维对象。数字化技术能够利用其自身的形式分析能力使得建筑造型精确地生成和确定,并且精确广泛地引入光照分析和气流分析等因素,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形式化与理性化相结合的完美建筑设计,并满足人们在虚拟的现实当中达到对建筑真实体验的特色,使其身临其境、漫步其中,使得建筑在完成之前能够及时弥补不足,减小建筑设计的前期与建筑施工后期之间的差距,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需求。

2、将建筑行业作为数字化时代当中的一个行业,而数字化技术占据主导地位,建筑设计则服从数字化的要求,重组传统建筑设计,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属于数字化技术的主导论。数字化技术的主导论就是指计算机网络将会逐渐取代传统建筑,网上购物,家里办公等新兴数字化技术的产物将在不久的将来取代传统机构,进而也会对住宅建筑的空间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发展建筑空问中的混用空间和同一空间的多功能使用,提高建筑空间的利用率。需要集中办公的商业办公室也可以避开城市中心的高密度区进行高效办公,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缓解一定的交通压力。另外,数字化技术还会对建筑公共间产生一定的影响。数字化技术其提供的虚拟会所则可以暂时代替建筑公共空间,对建筑公共空间的改造发生直接的作用,与现实的建筑公共空间做好对应关系,其专业性强、技术性高,能够满足日益分散和专门的不同社区的需要。

三、数字化技术在建筑学中的应用

1、项目投标的可行性分析。

也可以实现对建筑项目投标可行性和合理性等方面的分析和预测,从而避免重大决策上失误的出现。但是,当前在进行大面积的建筑设计规划程中,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相关分析和预测的模型以及软件缺乏,无法充分对人口结构,经济水平,交通状况和商业发展等方面地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而只能通过传统设计方法和建筑设计人员积累的经验进行相关调研和分析,也就使得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及项目投标的可行性分析中存在着一定的发展瓶颈。

2、制图设计的技术分析。

当前,计算机的制图技术日益进步、日趋完善,建筑设计师可以利用CAAD软件中提供的建筑标准库,建筑配件库和建筑构造详图库以及各种图形生成和编辑功能来进行制图设计和细部大样中图形的意移动、装配、旋转、缩放、拼接和图标、尺寸的标注,并可以按照不同的工种和设计内容分别将制图设计信息贮存在不同的图层中,按需进行选取、组合和输出,从而得以实现施工制图设计的生成和改进。另外,数字化技术的设计系统具有统一的制图设计数据管理系统,能够记录和存储制图设计中的所有计信息和数据,能够切实保证不同建筑设计工种和内容在设计上的协调一致性,也可以为建筑设计师统一查错和纠错提供方便。

时代建筑范文第4篇

很多人把这次危机的产生原因归结为美国资本的金融虚拟成分比例已经远远超出了实体经济能够承受的比例限度了。当今世界上,虚拟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和组成成分了,无论文化、资本还是我们每天生活的城市、建筑和环境,虚拟似乎已经和我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很多的时候我们甚至已经很难分清楚哪里是真实的,哪里是虚拟的。它是怎么产生的呢?

美国学者斯蒂芬・贝斯特把资本社会分为三种阶段,相对应的是三位大师的理论:商品社会/马克思、景象①(spectacle)社会/德波(Guy Debord②)、模拟(simulation)社会/波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③)。

马克思在《资本论》一开篇便开宗明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这个观点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资本主义的实质。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以前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直接需要,产品的使用价值是第一位的,即使存在着交换,也是为了产品生产者的不同需要和有剩余产品。而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目的成为“交换”,生产就是为了得到产品的交换价值,而不是其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只是为了在交换中获得最大的利润而附加上的。如果产品即使没有使用价值也可以交换出去并得到利润的话,那么没有使用价值的产品也可以被生产出来,并在市场上进行交换。我们可以看到,现实生活中这种“没用”的东西越来越多。商品交换的社会形式日渐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马克思说的:“活动和产品的普遍交换已经成为每一个单个人的生存条件。”就这样,资本用它自身和生产的商品形成了另一个世界,在其中劳动产品成为商品,劳动本身也成为商品,把本来属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成为商品拜物教。客体世界成为了主宰,连人们的健康和快乐也建立在对商品的占有和挥霍上。这就是商品社会。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建筑的建造活动目的是为了使用,而在资本主义后,建造活动主要目的成为了资本的升值。从建筑使用者自己建造房子,转变成商人的土地的开发,建筑后出售或者出租,房屋的建造者和拥有者开始分离开,建筑成为商品。拥有建筑的目的不是为了使用而是为了获得利润。在商品社会时期,土地的价值已经经常是超出房屋的建造成本的。很多建筑在建造过程中已经发现建成后的交换价值过低,常常发生还没有建完就开始拆除或改建了。城市的规划也从经由千百年自然发展形成转变为为了商业社会的发展目的进行整体规划和快速扩张,土地成为资本增值的资源。

再进一步,商品社会的发展从生产型的社会转变为消费型的社会,从以生产为主导的社会转变为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在1967年德波就认为,当“商品实现了对社会生活全面统治的阶段”便进入了景象社会(Society of the spectacle),这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胜利。

在商品社会阶段,商品的交换还是以使用价值为主要目的,而在景象社会,使用价值已经不再重要,交换价值成为了主体,占据了主要地位。在这里,世界被分为影像(image)和现实,产品的生产成为影像的生产,消费时产品的影像价值比使用价值更加受到重视,“使用价值走向没落”。与商品社会相比,景象社会的消费更加异化。由于商品的极大丰富,消费本身不再是对于基本需要和使用价值的满足,而是商品给消费者带来“想象”的满足,真实的消费成为了幻觉和幻像的消费。影像成为了商品物化的最高形式,以致资本本身都成为了影像。这时,幻象和真实不仅是混乱的,甚至可能幻象比真实本身还要更真实。

波德里亚用符号社会来称呼这个时期,消费型社会的根本特征就是形成商品的符号系统。他认为,除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外,商品也有符号价值,通过意义体系把影像、物体和劳动等组织进名誉和价值层次里,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被符号化,商品主要是作为一种符号来消费和实现的。在符号的虚拟社会中,人们通过驾驶一款品牌的轿车或穿着设计师设计的时装来消费权利和威望的符号。符号扩展到从物品到环境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消费不再是对具体的物的消费,而是对物品系统的消费,消费的是通过物品表现出来的社会身分与文化差异。消费者也被符号化,变成由符号化的消费品来体现出由符号决定的社会身分与社会地位。

消费性社会的城市和建筑,其符号的意义已经远远大于其使用的意义了。无论从建筑在城市中的选址上还是在其形式设计上,建筑更加注重传达符号系统中的差异部分。无论公共建筑还是私人建筑,其建造不再是仅仅在使用价值的层面上,更多的是在意义传达价值的层面上,形式(确切地叫影像)本身就要传达出社会身分与文化差异,用以给其使用者带来社会和文化的地位。这种意义在建筑的选址、设计风格、选用材料、做工的精细等等方面都要传达出来,并被组织进消费社会的整体符号系统之中。

这个时期,形式不是追随功能,而是追随意义。很多的建筑已经明显背离了力学要求和经济要求,追求“精神”价值、“注意力”价值,追求在符号体系中创造“幻像”的价值。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时期的建筑不再追随历史的形式,很多都有着独特个性和奇特造型。有超高的、有超大悬挑的、有超大规模的、有超出理智能够理解范围的形式的……但是有一个特点,就是显著的建筑物能够让人过目不忘。这就是为什么每个大城市的世贸组织大楼都是在最显著的位置、是城市中建造时最高的、经由美国最成功的商业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等等,都是彰显其在经济社会中的显要地位。再比如Prada品牌在世界各地的建筑物,一定要由他自己选定的世界级的建筑师花费很大的代价设计出来,带有强烈的品牌风格,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建成后就是地区的明显标志。

再向前进一步,当“真实已经死亡,确定性已经死亡,非确定性主宰了一切。生产的真实和符号的真实已经消亡。”真实和不真实的界限消失了,这时,我们就不可逆转地进入了模拟社会。如果说在符号时期,符号还是和真实联系的,有能指和所指的关系,而在模拟时期,符号脱离了真实的世界,成为了纯粹的“符号”,成为符号间的能指和所指的关系,用来“符号”表达“符号”的意义。符号与真实、符号与符号,已经没有差异和等级关系了。世界就没有虚幻和真实的界限,甚至虚拟的世界比真实的世界还要显得“真实”。

当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当我们看电脑屏幕的时间比看同事面孔的时间还要长,当我们不再用说话而是用MSN和eMail交换信息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样的社会已经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对于经济危机的解释是: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所以危机的解决不是扩大生产,而是减少生产或者扩大消费。而减少生产在消费社会是灾难性的,所以就要扩大消费,而扩大消费就又要继续生产,生产了就要扩大消费……

时代建筑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字时代;数字化设计;建筑设计方法

在现今时代,无论是对于人类生活还是生产和创造活动,计算机无疑都显示出了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计算机不仅是建筑形式的一种操作工具,还是建筑设计的一种新的设计思维以及空间概念认识,促进了建筑设计的重大变革,使建筑设计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计算机对建筑设计的引领作用

现今数字化时代,传统的类比式设计工具已经逐渐被数字化设计系统所取代,因此在今后设计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将这两种文化进行有效的处理和转化,分析和探寻类比式设计方法和数字化系统之间的有效结合点。在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师要全面了解和掌握计算机技术并将其在工作中充分利用,发挥计算机对于建筑设计的引领和辅助作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计算机有了画图功能并逐步得到应用,而我们所谓的计算机辅助功能也就是将计算机的绘图功能引入计算机当中,并利用计算机人工智能。随着计算机辅助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到了今天它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技术工具,它逐渐演变成一种能够对设计理念以及创作方式进行思考与呈现的媒介,由此计算机媒介化设计应运而生。计算机能够缜密、科学地对自由形体进行创作与塑造,能够将设计以虚拟实景的方法表现出来,这是很多的传统设计所不能做到的。

二、数字化设计的应用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计算机在建筑设计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传统的绘图工具随之淘汰。由于建筑设计的多方面程序都需要计算机的参与并发挥作用,因此很难将计算机技术从建筑设计中移除。计算机工具的学习工作要比传统的设计工具复杂得多,所以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一般都是年轻人。在现今的建筑界,CAD的地位仍是不可撼动的,对产品图纸进行绘制是其应用的重点,而不是一般而言的设计。对于CAD系统,很多设计师持怀疑态度,这是因为CAD在设计过程中不能发挥明显的支撑作用。像CATIA这样的系统应用程序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建筑设计的创造力。它不仅是一种设计工具,还能发挥出对建筑项目的纵向过程的支持作用。建筑师应用CATIA能够激发对于建筑设计的更多的可能性,创造出更多奇迹,运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缩短形体塑造的思考决策过程。

三、数字化的设计呈现

与传统的手绘技巧相比,计算机能够更为清晰、全面、细致地呈现设计的三维空间关系效果。不可否认的是,计算机发挥了对建筑设计巨大的效用和影响,这表现在它不仅能够有效地掌控信息,实现设计合作中的信息共享,还能使设计师的灵感与想象用视觉化的方式得以呈现,发挥对于建筑设计的更大可能。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师在达到了对各种计算机软件的有效掌握后,还能将非常复杂的设计项目更为清晰、生动、细致地用计算机技术表现出来,此外还能用三维建筑构成要素系统全面地展示设计概念的发展过程。

四、数字化制造的应用

由于数字化具有的灵活性和可弹性特点,使其能够容纳进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同时在数字时代的建筑中也包含许多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主要是不确定的模数、不确定的表皮、不确定的边界、不确定的沟通程度、不确定的内外空间等。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其功能不断变得更强大。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以加工一些非标准甚至异型材料,通常其成本较低,不仅能实现大批量生产,同时还能满足个性化的生产和设计需求。数字化能够有效实现个性化批量定做。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下,计算机强大的功能能够最大限度地缩短个性化产品成批生产的时间,有效化解了共性与个性的矛盾。从现今的建筑行业来看,虽然现在主要的建筑设计材料仍是钢材和混凝土等,但是也越来越多地使用到非常规材料。在生产技术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同时,建造方法与建造工艺的有效性逐渐增强。柔性制造是数字化制造中的一个关键点。它能够设计出不同的产品,还能通过利用计算机调整和控制制造流程,使建筑师能够实现对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满足建筑师的建筑设计需求。

五、结束语

现今,在建筑设计领域仍然会较多地使用传统的设计方法,但是在现今的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要对这一传统的设计方法进行再思考,要学会利用各种新的、更为先进的设计工具,使建筑设计迸发出新的活力,使其拥有更多的可能性。相关人员要采用客观化和物质化的方式调整计算机的内在处理过程,实现建筑师的感性思维与计算机逻辑思维的统一。建筑师通过掌握这一种新的创作模式,并用创造性的思想进行建筑设计,能够使未来建筑设计更加多元化。

参考文献:

[1]高锦恩.分析数字时代下建筑设计方法的变革[J].建筑与装饰,2016

[2]于鹏祖.数字时代下建筑设计方法的变革[J].四川水泥,2015

[3]黄亮.数字时代下建筑设计方法的变革[J].科技风,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