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品德

幼儿品德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品德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品德

幼儿品德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品德培养;联系生活;家园互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8-0001-01

一提到早期教育,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如何开发孩子的智力,怎样扩大孩子的知识面,提高孩子的各项技能,使孩子更聪明,而常忽视了对孩子尤其是在幼儿期的品德教育。幼儿期开始就应进行正确合理的品德教育,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教育。

一、将德育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内容多,幼儿天天要接触各种各样的环境,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假如德育工作跟不上,很轻易使幼儿受到不健康的教育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德育工作。

1.利用节日活动,进行德育教育。在每年传统的节日里,我们在欢庆节日的同时,都会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国庆节来临之际,我们结合亲子活动,进行“制作五星红旗”的主题活动。通过对我们的国旗的制作过程,知道了国旗对于我们的意义使幼儿萌发了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

2.在一日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要适时对幼儿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文明礼貌、遵守集体规范的养成教育。比如,幼儿在课间玩玩具时,为争夺玩具发生争吵,这时教师就根据情况适时进行团结礼貌的教育,主动认错的教育,互相谦让的教育,讲文明的教育。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应该渗透在一日生活中,只有坚持不懈,才能促幼儿良好品德的尽快形成。

3.在室内教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在对幼儿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幼儿进行德育渗透,通过讲故事、念唱儿歌等方式进行德育教育对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培方面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讲故事是幼儿园最常用的教育形式。通过给小朋友讲故事、让小朋友看图学讲故事等方式,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和应该怎样做,使幼儿初步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行为。

4.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时的德育教育。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园体育游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这就为德育渗透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在各类竞赛性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团结意识,明白团结一致、互相协作就会胜利的道理;在玩高跷、跳绳、玩皮球等为主的小型游戏中,教育幼儿互谦互让,不争抢活动器具等。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蕴涵着许多德育教育的契机,而这些隐藏着的教育契机也许会让孩子们终生受益。所以让我们蹲下来,关注生活细节;真正参与到孩子鲜活丰富的生活中去,用他们易懂、乐懂的形式去感染孩子,在点滴中教育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生受用不尽的良好品德。

二、教师要注重示范性教育影响

我认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应该成为幼儿的一面镜子,向幼儿灌输任何东西,自己都先做出好的榜样,严格要求自己,作孩子的表率,努力培养孩子好的品德,就会为他们美好的前程创造条件。让自己的一举一动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幼儿年龄较小的缘故,他们离开家庭、离开父母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老师就成了他们唯一的依靠。这就要求教师要象妈妈一样去细心呵护、关心、帮助每一个孩子,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精神环境,用爱心去温暖孩子的心田,孩子在获得爱、感受爱的同时,逐渐也学会了如何去关心、帮助别人,同时一种互敬互爱、懂礼守纪的良好个性、行为品质也在逐渐的形成。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意识到自身行为的榜样作用,加强品德修养和心理修养,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家园互动,让家长用真爱去感染孩子

幼儿品德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品德养成;家园结合;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1-0117-01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在幼儿园的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品德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此我们应该对幼儿的德育工作予以认真研究,才能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内容要做到系列化

3~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内容应该做到系列化。也就是说要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使幼儿的品德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得到培养。所谓教育内容的系列化,是指在德育工作中要根据幼儿的个性品德特点,制定系列化的德育工作方案,按照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对幼儿实施有计划的品德教育,才能保证幼儿思想品行向良好方向发展。在教育内容上也保证了系列化,教育主题和教育内容相互呼应,整体配合,形成了幼儿园德育工作中的合力,不仅培养了幼儿良好品德,还能调动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在日常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德育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内容多,幼儿每天要接触各种各样的环境,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如果德育工作跟不上,很容易使幼儿受到不健康的教育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德育教育。

(一)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幼儿园的卫生习惯教育是德育工作中的一项内容,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提高人的文明素质有重要影响。因为卫生影响人类的全部生活,所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也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影响人的文明素质水平,中华民族几千来已经形成了许多公认的生活习惯礼仪要求。但近年来由于对人礼仪教育重视不够,一些家长也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方面的礼仪教育,这就需要幼儿园要为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补课教育。

(三)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人的行为习惯是人的文明素质的外在表现,坐、立、行的姿势是否正确也影响着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中国俗语讲:“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卧如弓。”实际上就是对人的行为习惯所总结出来的标准性要求。当然由于幼儿的年龄还不具备达到这种标准的条件,但我们也应该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训练,使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行为习惯教育主要以训练方法为主。

(四)文明礼貌养成教育。礼貌不花钱,但却能换来巨大的经济价值,这是我国在近年来的改革开放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国人的礼仪程度,代表着民族的文明水平,影响着外交方面的成果。幼儿年龄小,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最佳时机。所以应该重视对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文明礼貌教育主要内容有,说文明语言,待人接物要彬彬有礼,为人处事要与人为善等等。礼貌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常规训练。

(五)遵守集体规范的养成教育。幼儿园是集体性教育组织,幼儿在集体生活学习环境中能否自觉遵守集体规范,是能否养成组织性、纪律性的重要前提。所以应该对幼儿进行遵守集体规范的教育,使其能够自觉地按照集体规范约束自己,把个人利益置于集体规范之下,才能形成文明公民的基本品质。如在宿舍里不妨碍他人,自觉参加值日生活动;出操时会自觉迅速地排队;进出教室、上下楼梯不大声喧哗等等。遵守集体规范教育应以养成教育和常规训练为主。

三、要根据独生子女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

目前幼儿园的孩子已经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误,其大部分都一定程度上具有不良个性品质,如自私、爱发脾气、任性固执、听不得批评、打人、不懂得向人道歉、不爱惜公物、遇到困难爱哭等等。因此,对独生子女幼儿进行德育一定要因材施教,即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应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应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应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对待逆反个性较强的幼儿,应采取综合训练方式,对其进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了解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四、教师要重视示范性教育影响

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幼儿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可见教师对幼儿心理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幼儿德育工作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响。俗语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孩子。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才能给幼儿以身示范的教育影响。

幼儿品德范文第3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孩子从降生到完全独立进入社会,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家庭德育在培养幼儿的思想基础方面,特别是在早期教育中起着幼儿园和社会教育难以起到的作用。这个时期基础打不好,从某种意义上说将决定其孩子未来的发展。列宁夫人克鲁斯卡娅曾说过幼年打下的烙印,如同青石上刻的花纹,很难磨灭。为此,家长们一定要克服“树长自直”和“顺其自然”的说法,切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古训,因为人是有意识的。要培养幼儿优良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作为教师要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和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思想品德变化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时教师也应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内的各方面的表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对幼儿品德教育的要求,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才能使德育工作产生实效。

二、资源利用法

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是平常而琐碎的,潜移默化之中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去,便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是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要途径。例如,进餐时,老师除了让幼儿品尝烧的美味可口的饭菜外,还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了解伙房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饭后,老师便带幼儿去观察食堂,阿姨在给餐具消毒、拖地等;小朋友亲眼看到阿姨工作非常辛苦。实际观察不仅使幼儿对工作人员产生敬意,而且使他们懂得了应该尊重和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饭菜,不往地上乱扔脏东西的道理。

三、启发诱导法

幼儿由于受年龄和生理的影响,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启发诱导就显得格外重要。如培养幼儿与人友好相处的习惯,教师首先应该通过游戏让幼儿感到大家在一起的快乐感,再启发幼儿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然后教会幼儿与人相处的方法及规则,怎样寻求帮助和帮助别人,怎样征求他人的意见和接受他人的意见,例如对幼儿说:“某某小朋友今天把图书弄坏了”,启发幼儿一齐帮助同伴修理图书;例如告诉幼儿“今天玩娃娃家”,启发幼儿自己分配角色,学习征求和接受他人的意见。

四、鼓励法

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一种行为不论好与坏,只要发生后得到鼓励,则这种行为就容易再现,事实证明,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基本方法是“正强化”(物质或精神鼓励),幼儿的可塑性强,古人说:“少成若天性”,即幼儿期形成的好习惯像天生的一样非常巩固,能因此终生受益。所以,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并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幼儿能从中体会到被表扬的快乐,因为由这种快乐产生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幼儿容易记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渗透法

从幼儿感兴趣的和比较熟悉的事物中取材,使幼儿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愉快的情绪体验。如利用周围的有利条件带领幼儿参观周围环境的变化等等。回到幼儿园把看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用彩笔画出来,用积木搭出来,将孩子们的作品布置在活动室中。这样孩子们的印象就更深,很难从记忆中抹去。如在各类竞赛性游戏中,教育幼儿团结一致,激发上进心和求胜心;在以玩皮球模仿动物跳等小型游戏中,教育幼儿互谅互让,不争抢活动器具;在偶发事件中,当在激烈奔跑的游戏中,幼儿不慎突然摔倒;当活动场地受到干扰,幼儿注意力不易集中时;当幼儿要钻过障碍物,走过独木桥,个别幼儿产生畏惧情绪时,老师都及时而恰如其分地进行品德教育。

总之,在进行幼儿德育教育时,教师必须时常参与幼儿活动,与幼儿打成一片,充分了解幼儿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具体发展情况及个体接受差异。有针对性、有层次地帮助幼儿认识问题,抓住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及时予以教育纠正,使之形成正确的品德、行为习惯,才能更好地面向全体幼儿,实现德育教育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项贤明.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

[2]章志光.幼儿教育心理学.

幼儿品德范文第4篇

一、家园共育,齐心协力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保育和教育的目标要求是“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文明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这是每位教师和家长必须明确的目标,孩子良好的品德行为的培养是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责任,并不是孩子进了幼儿园,所有的教育都交给了老师。目标明确了,我们才有工作的方向和动力。家长要和老师经常沟通、交流,要时刻关心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变化。比如有的孩子偷偷地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玩,家长发现后要及时询问清楚,和老师共同商量教育的措施,改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二、以榜样为引导,促进幼儿良好品行的养成

模仿是孩子学习的手段之一,孩子会通过模仿道德行为形成认知,教师本身的良好品质是养成幼儿品格的重要因素,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各个环节中,要善于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偶发事件,以及幼儿比较熟悉的教师、家长、幼儿和童话人物,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既注重德育的显性渗透,也不忽视德育的隐性渗透。要利用他们认同的榜样的良好品行来引导幼儿去学去做,真正把对幼儿品行的引导落实到我们平时的言行之中。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在巴黎答记者问时说:“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幼儿园老师教给他们的良好习惯,是受益终生的。只有品质优良的教师,才能培养优良品德的人才。教师应为人师表,规范言行,时时处处起到榜样作用。幼儿园全体工作人员集体的团结、协作,教师的言语行动以及幼儿中的好人好事,都应成为幼儿的良好榜样,促进其良好品行的养成。

三、利用环境开展渗透教育,强化良好行为习惯

环境育人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特点,环境中渗透德育内容看似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其实不然,环境对幼儿品质的形成具有特殊作用。我们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针对幼儿们爱模仿、可塑性强的特点,寓品德教育于幼儿园整体环境中,利用他们周围的人、物、事等来渗透德育教育,让幼儿在良好环境的熏陶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在宜人的环境中情操得到陶冶、身心得到愉悦,享受快乐的童年。这样的教育方式往往会取得“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教师可以对幼儿园和教室进行布置,在教室、楼道、走廊、活动区域等环境中悬挂一些德育挂图、名人语录以及一些生动、形象又富含哲理的德育漫画等等,营造出一种氛围,使每一面墙壁、每一条楼道、每一块活动区域都发挥形象直观的教育功能,让幼儿们天天耳濡目染,在不自觉中接受德育教育。比如在幼儿园草坪上立着“花草在微笑,请你勿伤它”、“爱护脚下草,莫折枝头花”等爱护花草树木的提示语,时刻提醒孩子们要保护环境,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还比如在寝室悬挂“太阳爷爷睡着了,请安静入睡”的卡通图片,提醒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午休习惯,不打扰他人休息。

四、知行统一,注重实践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之所在,巩固和升华教学的效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于具体实践。“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中的“习”就是实践的意思,强调的是知和行的统一。要引导幼儿将学到的经验和知识付诸行动,身体力行地去实践,实质上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如:教给孩子们一些礼仪礼节,要求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去运用,就会使孩子们感受到尊重他人和被他人尊重的快乐,自然而然地形成讲礼貌的良好品德。

五、结束语

孩子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21世纪的主人,如果幼儿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他们长大后就很难成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栋梁。所以我们幼儿教师是任重而道远的,作为幼教的我们要时时处处树立学习的观念,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我,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去感染教育幼儿,促进每个幼儿主动、全面、健康、快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隋波 浅谈当前幼儿的品德教育[J].

[2] 程小玲 优化幼儿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J].

幼儿品德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细节教育;个体差异;德育渗透;榜样示范;生活实践;言传身教

一、抓细节,找真谛

利用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三八妇女节”进行爱妈妈、爱阿姨教育。要求每个幼儿在家了解妈妈对自己的爱与操劳,从中使幼儿萌发尊敬妈妈的情感;节日当天,进行“我对妈妈说句心里话”活动来表达幼儿对妈妈的爱意与祝福;节后,要求幼儿在家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请家长记录下来,拿回幼儿园一起交流,在孩子之间起到榜样和激励的作用。“五一劳动节”准备进行劳动教育;“六一儿童节”进行儿童教育;“十一国庆节”节进行爱国教育等等。

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幼儿体育游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这就为德育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在玩跳绳、玩皮球等为主的小型游戏中,教育幼儿互谦互让,不争抢活动器具;在玩滑梯、秋千等数量不多的器械玩具时,引导幼儿友爱、合作,一起玩。

二、找差异,巧用方

在小班,幼儿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力差,针对这一特点,在活动中,教师应多采用榜样示范法。以身作则直接告诉幼儿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并尽可能依据幼儿共性及个体差异情况,用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新颖的教学方法让他们理解、接受。进而使幼儿渐渐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简单而正确的认知轮廓。

在中班,幼儿已形成对事物的初步判断能力,但不够准确,很难在对与错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判断,这时他们的正确想法需要成人及时给以提示、引导、巩固、强化。对于他们不正确的想法,更应予以及时的引导、纠正、制止。

在大班,幼儿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开始萌芽,具备了模糊的自发认知能力。但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在各方面又存在着个体上的差异,在教育时就不能一概而论,要有针对性。第一种,幼儿能力较强,具备较好的行为习惯。在教育时,应以此为典范利用公众活动对其好的行为习惯,进行讲评、鼓励,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之成为别人学习的楷模,激发幼儿荣誉感,使其更加进步。第二种,能力水平中下,自控能力较差的幼儿。利用讨论、评价的方法,效果可大有提高。第三种,幼儿能力一般或稍差一些,没有主见,总是符合别人的意思,听从别人指使,基本上是按照别人的意愿做事。对待这种幼儿,我认为最可行的教育就是采用榜样示范法。

三、创机会,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