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师语文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影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效率的关键因素就是构建课堂环节和设置情景模式。因此,这两个因素应是教学过程的重视对象。其中对教学关系的正确认识应成为我们首先要重视的因素,有机的结合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应是课堂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能够喜欢上语文,在课堂教学中成为积极的参与者,成为讨论交流的主体,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发挥到最大化,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其次,要把教学目标的优化作为重点,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中做到分年级和分层次,使总的目标和教学课时目标都很明确,并要做到完整和恰当以及具体,目标要着手于知识储备等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深化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等力度。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让学生能够真正地从心里喜欢上语文。深刻地认识语文学科的地位,正确地把握好教学大纲的意图,这应该是我们教师改进语文课堂和优化教学环节,以及实现课本渗透和教学内容的科学地编排的重中之重的环节。我们教师应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以新教学大纲的要求为出发点,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围绕着教学内容特性,积极地构建开放型动态教学模式,从而让学生能够从全新的视角认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二、因材而设,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重点要突出
明确语文教学目标是教师首先要做到的,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选取决定一堂课要实现的目标,因此教师要充分领会大纲精神,对教材灵活的运用,注重对学生的研究,把教案写好,做到对大纲的要求和教材,以及教案和学生充分的融合。其次,紧凑的组织课堂教学过程和实现明显的教学效果,是需要建立在明确的目标基础上的,因此,教师要重点突出教学目标。面面俱到在一堂语文课中实现是不现实的,确定了目标,明确了讲什么和练什么,在保证重点的基础上尽力做到全面。这里所说的全面,就是在课堂40分钟内尽力做到最大限度地解决问题;而所说的重点,就是在全面中突出占主导地位的要素,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从而促进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同时又能够实现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
就语文教学而言,其中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在新课标的语文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应是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深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迅速发展学生个性特征和创新思维,是需要以轻松自由的环境氛围做保障的,这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因此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把新型师生关系构建起来,实现民主教学,这是作为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对学生创新要进行积极的鼓励与支持,对学生讨论甚至争辩给予正确引导,从而使“学生是主体”能够真正实现,这就是新课堂秩序,实现学生主动学习,并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对自己见解进行积极的发表,使学生对自己动手和动口以及动脑能力的培养得到进一步提高。学生表现出的求异思维,教师应给予充分尊重,并积极的倡导。每个人都会渴望成功,一旦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提高愉快的学习心情就会伴随着学生。
四、结语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一些历史知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用心去感知一些历史,逐渐获得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都能够在动手制作中体验一些知识。例如,在教学“中古代的印刷术”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提前让学生准备好木板、刻刀以及墨汁等工具,让学生都能够在动手制作中了解印刷术的操作过程,加深学生对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认识。此外,也可以在历史素材的搜集和整理中加深体验。学生自己通过分析、整理一些历史素材,也是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的。例如,在探究“我可爱的家乡”这一章节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下家乡的人文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有利于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怀。
二、在“平淡处”显示“英雄本色”,渗透德育
工作子高中历史新课改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力量是广大人民群众,历史新课改在关注政治史之外,也把关注的目光放到了经济史与文化史当中。在这个过程当中,历史事件并不见得都是一些英雄、美人式的大起大落,其中,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也是能够显示出“英雄本色”的。所以说,在中国近代史当中,教师除了要讲到屈辱中的自强以及奋进中的爱国之情外,也要讲述一些文化环境的保护,让学生也能够在细微处见爱国之情——这也是“英雄本色”。比如,在探究《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这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何关爱生态的讨论赛。_的就是让学生时刻提醒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科学观念,做一个文明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也要让学生意识到爱国的途径有很多种,并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也可以是“润物无声”的。这样,学生既会主动学会生活,时刻关注生活中的环境,而且精神面貌也为之一新,便于学生更深入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三、注重把德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加快素质教育改革步伐
教育学生要从细节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要时刻提醒学生要通过自身的实践,去解决从知道到能办到的转化。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以来,教师其实一直都是在扮演着“保姆”的角色,大多数教师并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参与活动,对活动积极分子的培养也是不够的,这也就使得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与发展。教师要苞意识地为学生们多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都能够主动地参与进来,主动地承担、分享活动的失败或成功,要让他们在具体的实践活动当中磨炼他们的意志、加深情感体验,让学生们都能够在愉快的实践活动中得到有效的熏陶,进而为实现优化德育渗透冃标奠定基础。
四、开展讨论活动,在活动中体现德育教学
(一)课程定位不准确
在舞蹈教育的课程中,包括舞蹈形体训练课程。目前,在一些高师院校中,舞蹈形体训练课程的定位并不够准确,开设该课程的目的并不是培养学生舞蹈的专业性,而是将目的放在了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和综合素质上。这样定位忽略了学生的舞蹈基本功状况,再加上有些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舞蹈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实际教学效果的发挥。
(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比较低
当前,我国高师舞蹈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并不乐观,而且教师队伍整体的素质比较低,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真正的舞蹈专业院校并不多,因此专业的师资力量十分的少。现在,高师很多的舞蹈教师都是从其他专业转型过来的,专业素质比较差,这样一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无法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舞蹈的质量。
(三)教学内容不完善
高师舞蹈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没有扎实的舞蹈功底,甚至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学习过舞蹈,这样的状况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充分的考虑学生的现状。然而实际的情况是当前的教学内容并不完善,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求过高,不能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严重的挫伤了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
二、高师舞蹈教育改革的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标,转变教学观念
高师属于师范类高等院校,其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教师,舞蹈教育专业也不例外,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中小学舞蹈教学,基于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舞蹈教育时就要明确,学生不但要学会跳舞,还要学会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因此,在制定具体的教学策略时,教师要充分的考察当前中小学舞蹈教学的实际情况,坚持做到与时俱进。
(二)精选教学内容,选择恰当训练方法
由于高师舞蹈教育教学目标具有特殊性,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及训练方法时,要充分的考虑高师教学的实际情况及中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可以不必选择非常专业的舞蹈教学内容,而是选择涵盖知识比较多的教学内容,同时,所选择的舞蹈内容要能够进行二次创作,总之,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综合性的考量,不仅要能教会学生专业的舞蹈知识,还要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内容。在选择训练方法时,首先要充分的了解学生实际的舞蹈状况,之后再结合训练目标制定出恰当的训练方法。此外,还要注意训练方法的多样性,避免枯燥乏味,尽量的培养出学生对学习舞蹈的兴趣。
(三)遵循舞蹈艺术特征,提高教学的质量
舞蹈是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因此具有虚拟性和抒情性。在开展舞蹈教学时,要时刻谨记舞蹈的这两大特征。在传统的舞蹈教学中,教师采用简单的示范及说教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不但不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还会打消学生学习的舞蹈的兴趣,进而降低教学的质量。为了有效的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就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舞蹈功力,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美的视觉享受,从而有效地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辅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教学法。以藏族舞蹈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让学生观看真实的藏族图片与影视资料,并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自己就身在藏族环境中,进而引导学生充分的调动起自身的情感,由内而外的去学习藏族舞蹈。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雄厚的师资力量可以有效地提升舞蹈教育的教学质量。作为舞蹈教师,不但要具有扎实的舞蹈专业知识及技能,同时还要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及职业道德。当前,高师教师队伍建设还不完善,为此可从三方面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第一,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注意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艺术价值观;第二,教师要具备优秀的舞蹈表演及示范能力,身体是舞蹈的表现形式,通过身体动作的节奏、夸张、变形等来将舞蹈及舞者心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优秀的舞蹈表演及示范能力,让学生在观看表演及示范的过程中,获得对舞蹈的感悟并掌握舞蹈动作的要领;第三,教师要具备准确、精炼、优美的语言表达能力,尽管舞蹈是一种无声的表演形式,但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为学生进行讲解,因此,教师一定要具备精准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受到感染,爱上学习舞蹈,进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自主学习及其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于自主学习,国内外的很多学者对它做过详细的界定。有学者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从这一观点中,我们不难看出,自主学习具有选择性、能动性、独立性、自控性等特点。而这些特点,无疑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终身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奥妙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说就是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的过程。
可以说,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自主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语文学科更是如此。
首先,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由此可见,自主学习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
其次,“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需要实施自主学习”。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突出强调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体现这个统一,就不能让学生被动的接受,而应该把学生当人,立足于人的发展和解放。而语文跟我们的生活实践联系紧密,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实践、探索,语文就只能停留在技能层面的学习,很难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因此,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学习。
再次,“高中语文的课程特点决定了课程实施需要自主学习”。高中语文新课程在设计上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很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代诗文语言的感受力”,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的优秀读物,与文本开展对话,通过学习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这些都表明新课程更关注学生的发展能力的培养,把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生学习作为重要的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必然离不开自主学习。
同时,高中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和具备的学习能力和也决定了语文自主学习具有可行性。高中语文新课程在课程设计上实行选修和必修模块,实际上已经给了学生很大的选择空间。对学生的多种评价模式其实也注意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这些都给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创造了平台。同时,高中学生无论是在心智还是情商方面都具备了自主学习的条件。根据我们自身的学习经验,我们大体可以把我们学生的学习状态分为五个层次:①无师自通者。也就是说不要老师的指导,自己学习就能解决问题,这样的人凤毛麟角,可能不到1%。②无师大半通。这类学生,没有老师,大部分知识也可以自己解决。③有师大半通。④有师部分通。⑤基本不通。我们的学生属于哪一类呢?我在我所带的实验班做了一个调查,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做判断,结果,全班有90%的学生把自己圈定在第二类或第三类。这个数据表明,在高中语文学习方面,我们的学生可以而且能够大胆地自主学习。
二.学生在高中语文中的自主学习如何体现
很多因素和条件决定了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语文自主学习可以而且完全可能成为现实。那么,在高中语文学习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应该如何体现呢?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曾于2005年――2008年创设过一个实验班,亲自担任语文任课老师,坚持完成从高一到高三的教学工作,实践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理念。三年的实践、三年的反思,再加上我多年的工作经验和阅历,我对自主学习,尤其是高中语文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认为,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应该体现在自主选择、自主管理、自主探索、自主总结和反思以及自主运用方面。
首先,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应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即选择学习什么内容,选择如何学的权利。其实高中语文新课程的教材安排已经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创造了条件。新课程教材分选修和必修,选修模块有十几本书,但只要求学生选其中的一部分作为主要学习内容;必修每学期有两个模块,每个模块以不同的主题呈现,但也并不是要求学生面面俱到,学生可以选择精学和粗学的内容;同样,每一个主题单元的文章有不同的特色,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我在实验班的教学过程中,就尽量做到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的权利。每拿到一本教材,我会给时间让学生先把书本浏览一遍,然后大家集体讨论哪些单元作为教学重点,哪些篇目作为精读篇目,哪些篇目是泛读篇目。在具体到文章的学习时,集体讨论学习的要点。比如上传记单元,大家觉得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领略传主的人格品质,于是,我们师生就花了一节课去讨论几位传主的人格魅力,这节课的目的达到了,这个传记单元我们就算完成了。在上《荷塘月色》时,大家认为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美,我们就把诵读、体味语言作为课堂的重点。讲古典诗歌时,我甚至把72首诗歌分给全班同学自己选,让他们根据我介绍的诗歌鉴赏方法自己讲解,讲完之后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然后再反馈下来。背哪首诗歌也由学生自己选,黑板上贴着名单,学会一首,自己画一横线或画一竖线。学生背着背着还会玩出花样,有的学生别出心裁,不写“正”字,写自己名字上去,正好是五画,五画就是五篇……不仅可以选择学习内容,实验班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还有一项自主选择的权利:选择作业。学生可以选择完成多少作业,选择交作业或者不交作业。很多老师担心学生偷懒,不交作业。事实上,在三年的实践中,我发现,当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后,学生对不交作业这项权利反而使用得更谨慎了。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这就是对这种现象的最好解释。
其次,学生在能够而且善于自主选择的同时要会自主管理。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但不是说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学生必须为自己的自主选择负责任,这样自主选择的目标才能有效实现。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从实验班建班开始,就强调效率和自律的理念。在语文学习方面,学生都记得入耳入心的十个习惯:①用普通话大胆发言,大声讲话,积极主动地表达意见的习惯;②查阅工具书的习惯;③主动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圈、点、勾、划、批、注的习惯及阅读过程中勤于思考、写读后感的习惯;④写周记或日记的习惯;⑤有感情地朗诵,有感情地品味文章的习惯;⑥认真书写的习惯;⑦大胆想象、积极模仿与创造的习惯;⑧敢于质疑、批评的习惯;⑨敢于说真话的习惯;⑩注重合作学习、相互切磋的习惯。除此之外,学生还有自定计划、自我总结的习惯。实验班有一句格言:习惯决定效率,效率决定竞争力,竞争力决定生命质量。这其实都是在培养强化学生在语文学生中自主管理的意识。学生自主管理的习惯养成了,自主学习也就不成为问题了。
此外,自主探究、自主总结和反思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三年的语文教学探索中,我们很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研究能力的培养。为了“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习惯,我们的语文课堂坚持“二八”原则:一是课堂上老师讲授的时间不超过时间总量的20%,80%的时间交由学生自主学习;二是语文教学中知识性问题,老师只解决其中的20%,其他的80%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这样,学生就没办法偷懒,没办法依赖老师,课外查阅资料,主动探究的意识也就增强了。学生家长也多次给我们反馈这个积极的变化。在主动探究中,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比如讲诸子百家时,有很多同学做了相关的专题研究,有的同学还写了近万字的《儒家思想之我见》,从源头、发展、影响力、存在的问题、对当今社会的价值参考等角度去认识儒家文化,其涉及的一些内容资料有些是老师都没有做过深入研读的;还有的学生,在课本学习的同时,已经在认真研读《史记》等大部头著作,还不时尝试用文言文写作文……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展现出了更多的学习潜力。这也是自主学习体现的积极效果。
同时,自主总结和反思也是自主学习的一个体现。建构主义十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即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评价。学生自我观照、评价过去的学习表现就是自主反思。
总结、质疑、反思,这也是学生展现自我,认识自我的一个过程。每日总结、每周自评、期中总结、期末总结,这是实验班常常采用的反思形式。学生常把自己的总结和反思写在日记或者周记里,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下一阶段的目标和方向,并把它作为激励自己的一种方式。
语文的自主学习还体现在自主运用方面。我们常把语文叫做“大语文”,这是因为语文是很灵活的科目,它和我们的生活习习相关。因此,语文的学习也不能是机械的学习,而应该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的自主运用非常重要。比如在了解诗歌鉴赏的一般规律后,学生能够学做“小老师”,自己讲解诗歌;上完戏剧单元后,学生自己创作小剧本,自己排演课本剧参加学校艺术节展演;学完“常用文体写作”这个模块,学生会写书信、便条、假条、请柬、调查报告等不同文体的文章;学生还自己设计调查报告,利用假期去调查市民日常交通工具的选择情况、深圳水资源状况、高中生网络使用情况等,并自己统计数据,撰写调查报告。在作文训练方面,我们多次尝试自主作文,从确定写作主题、勾勒写作提纲、收集筛选写作素材、初次成文、交换批改到再次成文、相互交流,再到最后定稿、总结反思,都是学生自主完成,老师给予适当指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好作文的“成长”过程,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简而言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主学习,体现的是学生的个性解放和个性发展的过程。张天宝先生在《基础教育新概念》一文中说:“自主学习所反映的是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地位问题,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力和能力。”而让学生在学习中拥有这种权利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挖掘学生学习潜力的最有效的方法,这也是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的过程,这也正好印证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育孩子的全部奥妙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三.学生在高中语文中的自主学习的意义
在三年的语文教学探索实践中,我们发现,坚持自主学习的理念为我们的“教”和“学”带来了积极的效果,师生在这一过程中都收益不少。
首先,自主学习解放了学生,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会学、善学,素质全面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在三年的高中语文学习中,学生已经从初入校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这三年间,在语文课堂坚持的“二八原则”中,老师讲授的时间很少,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单从阅读量和写作量上就可以得到检验:三年间,学生已经养成了自主阅读及写读后感的习惯,内容从读本到课外书籍,平均下来,学生每周的写作量在千字以上;每个学生每学期的阅读量约有几十万字,到后来,大部分同学写文章,一下笔就是洋洋洒洒数千字,不是担心写不出,而是担心想写的太多而收不住。相信这种多看、多思、多写的习惯对他们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会有很大帮助。
事实上,在阶段学习中,自主学习也让学生受益不少。2008年实验班毕业时,语文班级平均分104分,比年级平均分高出十来分,比市平均分高出更多,也许你很难相信这是一个语文课堂教师坚持讲授时间不超过20%的班级所取得的成绩,这在传统观念中是很难想象的,但它的确是自主学习的功劳。
其次,自主学习也解放了老师,让老师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教学规律,从而懂教、善教,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长期以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过度地关注了语文的工具性,强调了技能的学习。这样老师也很辛苦,不是带学生巩固字词,就是给文章分段、概括大意,几乎面面俱到。这样的结果是累了老师,束缚了学生。杜勃留波夫曾说:“教师如果把科学的材料嚼得这样细,使学生无须咀嚼,只有把教师讲的吞下去就行了,这样从学生中可能培养出懂知识的猿猴,而绝不能是独立思考的人。”自主学习在解放学生的同时也解放了老师。学生自主学习能够解决的东西,老师不再花时间去细化,这样老师就可以腾出时间来学习、筛选更多有价值的东西给学生,学生也可以得到更多有意义的东西。在三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在实验班最受欢迎的课是“大道理”专题讲座。我把语文知识和政治、历史、地理、经济等内容融合起来,再加入我的理解讲给学生听,学生都很爱听,他们觉得这是书本中学不到的,听得特起劲,很多学生毕业后还对此念念不忘。同样,实验班的很多老师在教学中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特色,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由此可见自主学习的积极作用。
1、德育实践力度不够。重点高中虽然对坚持以德育为焦点的教诲有了肯定的相识,但是在具体的德育实践上,只管在制定学校筹划时都夸盛德育,但为了升学率这一评估学校办学质量的第一尺度,学校又不得不使德育“提及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2、德育内容空泛。有的重点高中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伶仃的一样平常行为范例上,把德育归结为或等同于一样平常行为范例的教诲,较少大概没有思量一样平常行为范例的内核是什么;只教诲门生应该怎么做,而不讲为什么这样做,使门生很难从思想和举措上继承,有的纵然暂时继承,也不能心折口服。另外,德育不是高考的内容之一,所以有些重点高中只是应付课时,门生也漫不经心,德育教诲效果较差。
3、德育途径单一,要领枯燥。重点高中的德育教学多年来不停因此课堂教学为主,且习用西席讲,门生听的贯注式教诲要领,门生总处于被动教诲职位地方,这种教诲要领无法变更门生自动学习德育知识的积极性,门生只是迫于学校、西席的威力而不得不坐在那里,倒霉于门生良好品品行为的作育。
4、德育评价不范例,因人而异。有些重点高中的西席在对门生举行品行评价时,总因此着末闭卷考试为依据。这样学习成绩较好的门生一样平常是优,那些升大学有把握的门生纵然犯了错误,学校通常不能严正处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仍然是德育成绩较好。而有些德育考试成绩欠安,而平常表现较好的门生,由于没有被西席发明,所以德育成绩平庸。这样就会引导门生去死记硬背几个条条就行了,平常行为无所谓。导致有些重点高中的门生说一套,做一套,形成双重品行。
5、德育西席队伍的团体素质不高。班主任现实上即是学校德育事情的具体构造者,班主任的德育水平在很大水平上直接影响着学校德育事情的实效。随着西席队伍的日益年轻化,大批青年西席走上了班主任岗位,他们眼界开阔、思想生动、精神茂盛,事情也很投入,但由于生存阅历较浅,且受市场经济等一些优点观的负面影响,有些西席不能同等地看待每一个门生,也不能公平地处理每一件事,紧张影响了言传身教的西席形象,也影响所教授的德育的效果。
二、增强重点高中德育实效的对策和措施
1、进一步树树德育为统统教诲之基础的思想
观念是举措的先导,要在具体的学校德育中真正坚持“德育为首”,必须牢固树树德育是学校教诲事情的基础这一观念,并在素质教诲中不停牢固。正如台湾教诲家高振东老师所说:“智育没有德育做基础,智育即是犯法的帮凶;体育没有德育做基础,体育即是暴力的前卫;美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美育即是糜烂剂”。2、激活品行资源,塑造民族配合的品行观、价钱观
在迈向21世纪之时,中国人应该有什么样的风格,这个题目值得我们寻思。李岚清同道在一次增强对青少年思想品格教诲的漫谈会上苦口婆心地说,我深深领会到,日本人一看就知道这天本人,韩国人一看就知道是韩国人,新加坡人一看就知道是新加坡人,但中国人即是看不出有中国人的特色,这是很大的危急。“看不出有中国人的特色”,即是指看不出能表现中华民族优良品行传统的气质。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但是,这些优良传统如今在一部分人身上已经殒命了,同时,表现黎民素质的社会公德也有较大的滑坡,这不能不说是教诲的一种悲痛,虽然这不光仅是学校教诲的题目,但作为学校教诲,德育要牢牢扎稳自己民族的根。每一个民族的教诲都有它孕育发生、生长的特别条件和情况,在漫长的历史生长历程中形成自己的奇特风格,这些奇特风格不光是该民族的标志,也是这一民族生存生长的须要依据,没有民族特色,也就没有民族的生长。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民族,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千百年来我们先进重复教诲和严酷管理的效果。克日的教诲,不能脱离久长的民族优良传统,脱离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光会低落德育的实效,从久远说,也会使我们的民族失去支柱,黑白常伤害的。
3、改进学校德育要领,生长门生的品行头脑、作育门生的品行本事
今世中门生尤其是重点高中的门生自主意识显着增强,天性生长的要求非常猛烈。这就要求德育事情者转变传统的门生观,敬重门生的独立品行,叫醒门生的主体意识,充实敬重门生天性生长的要求,自觉地将门生置于教诲历程的主体职位地方,让门生更多地加入教诲,引导门生自动探究题目,探求真理,反省自我,完满品行。珍视生长受教诲者的品行头脑,作育其品行实践本事,使其具有较高水平的品行素质,这是近几年来世界许多国家境德研究与品行教诲的生长偏向。另外,转变德育教诲只是德育西席事情的错误观念,应树立全体西席都是德育教诲者的全方位的观念。将德育教诲渗透渗出到每个教诲要害中去,渗透渗出到每个学科的教诲之中。每位西席都应该是言传身教的模范。在德育教诲历程中,不光要教授品行知识,还要注意将知识转化为门生的情绪,只有在情绪上继承它,才气形制品行意志和品格,着末才气转化制品品行为。因此,品行教诲是个历程,不是一个效果。每个西席都凭据门生的知、情、意、行的生长规律去教诲,定能更好地作育门生品行头脑本事,并自觉成为一名品行实践者。
4、完满德育评价体系,使德育评价民主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