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团辅总结

大学生团辅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团辅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团辅总结

大学生团辅总结范文第1篇

一、感恩团辅的简介

感恩是一种积极品质、能力,也是一种心理活动,它体现为人的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心理活动过程,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认可,并意欲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一种感激的情感以及行为。

“积极心品质,感恩能力提升”(以下简称感恩团辅)是我国著名心理辅导与治疗专家樊富珉教授所设计开发的,曾多次在国际性心理学会议中开设过学习工作坊,活动目的是引发成员感恩的情怀,提升自己与他人的感恩能力,与他人更和谐地相处。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阐述感恩的理念和结构,并采用小团体的形式体验提升感恩能力的具体操作方法,使感恩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旋律、积极人生的快乐种子、人生幸福的有效促进剂。

在2011年5月苏州大学第六届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活动中,作为苏南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的一名咨询师为多个院系带来了感恩团辅。活动过程主要包括:①热身与破冰;②团体形成-建立信任;③团体训练-感恩主题绘画、“我想对你说”“人生金三角”;④结束-《感恩的心》手语歌曲合唱。其中,第三部分活动又各分为自我内省探究和团体成员探讨的两个环节。

二、感恩团辅的积极作用

感恩团辅对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校的大学生自杀、自残行为的出现正是由于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加重所引起的,同时,也说明了当代的大学生缺乏生命教育。研究表明,忽视感恩或者不会感恩往往会被看成是一种心理病症的表现,个体常常体验不到积极情绪。

(一)有利于提升主观幸福感

通过活动,参与者认识到生活的美好、生命的重要,面对挫折困难时也应该心怀感恩、坦然面对,从而形成良好积极的生活心态。一次感恩行动能大幅提升快乐、减少抑郁症状长达一个月。

(二)有利于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渴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中得到激励、自信和归属感。但现实中的“理想我”必定会受挫, 当“现实我”无法满足自身需要, 便产生失望、羞愧和痛苦的消极体验。感恩团辅中运用内省的方式,帮助参与者深刻认识到真实的自我,帮助解决“理想我”和“现实我”之间的矛盾冲突。

(三)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感恩团辅可以帮助改善人际交往的羞怯、交流恐惧、社交回避等现象。活动中通过“生日线”方式分组为参与者们增加了相互认识的机会;小组成员之间分享自己的感恩故事,加深了相互的了解;参与者通过活动领悟心怀感恩式的生活,不仅会使自己体验快乐,也会给身边的人带来积极的感受。

(四)有利于增强团体的凝聚力

成员间的亲密关系决定了团体的凝聚力,一个高凝聚力团体内的成员比低凝聚力团体的成员将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保护团体成员免受压力事件影响的有益人际交往。在感恩团辅中,小组成员在组内进行了生活经历的自我表露,有些信息甚至牵涉隐私,成员间的自我表露能够促进相互间的交流,通过交流加强彼此之间的了解,有利于促进成员形成亲密关系,增强了团体的凝聚力。

三、感恩团辅中的问题和反思

在此次“感恩”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系列活动的实践过程中也涌现出了一些问题,各个参与的班集体所取得的活动效果各不相同。对整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出了以下几点限制活动效果的因素:

(一)被动性参与影响活动效果

由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视,导致了大学生对心理健康存在认知盲区,对心理辅导活动存在着抵触情绪。多数大学生参与团辅的目的都是迫于完成学校任务。团体辅导的参与者在活动中所投入的精力和感情与收获是成正比的,活动的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不配合指令,这不仅导致参与者自己的收获大打折扣,也影响了小组其他成员,影响着整个活动的总体效果。

(二)盲目性参与影响活动效果

在参与活动前对活动目标不了解,只是盲目机械地参与,使得团体辅导效果打折。很多大学生在前来参加活动时根本不知道是来进行什么活动,更不用说是了解活动实质;其次,学生们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学习,对于体验式学习感到无所适从,使得活动效果打折。

(三)集体氛围影响活动效果

良好的团体氛围是班级团体辅导产生作用的关键。在一个充满温馨、信任、真诚的团体气氛中,参与者将会产生浓厚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辅导过程会充满生机和活力;相反,如果团体内部离心离德、歪风盛行,人际互动中充满了嘲讽、奚落、冷言冷语,参与者在其中觉得自己无能、自卑、不被信任或不被理解,整个辅导过程就会显得阻力重重甚至混乱不堪。

(四)团队成员同质性影响活动效果

大学生的阅历有限,团队成员生活经历的相似性使得活动效果受限。感恩辅导中要求每位小组成员介绍感恩经历,目的是使参与者从他人经历上习得经验。大学生们还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对生活的真谛感悟还不深刻,社会阅历较少,经历过风浪曲折的学生也只占少数。若在活动中存在着年龄较长、生活经历丰富者,那么大学生们便可以习得更多的人生经验,从而更好的把握前进方向、树立未来目标。

大学生团辅总结范文第2篇

一、 活动名称:生物工程学院10级制药二班的心理健康活动

二、 活动主题:朋友一生一起走

三、 活动时间:待定

四、 活动地点:宽敞大教室

五、 活动方式和内容:

1、采取心理小游戏的方式和续演心理情景剧,彼此相辅相成将现实的问题演绎出来并让大家一起解决,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增强班级凝聚力,心理辅导员和班主任的点评更能让同学们从本次活动中感受到朋友的重要性。

2、活动总结和评价

六、设计思路和活动亮点:

本次活动以续演心理情景剧为主,小游戏为辅,环环相扣,将现实中的问题用心理情景剧的方式表现出来,再以小游戏的方式给同学们以启发。本次活动将具有认可度的心理咨询这一元素融入到本次活动,即本次活动心理辅导员和班主任也投入到整个活动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让同学们明白朋友的重要性和体会到本次活动的意义。

七、 实施条件:

1、 气候适宜,宽敞大教室布置的很温馨,同学们心理状态都在一个很好的时期。

2、 时间把握的恰到好处,同学们都有时间来参与,还有班主任和心理辅 导员的参加,同学们的参与度很高。

3、 准备好小奖品以及活动所需的各种道具

4、 心理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指导让本次活动能够更好的开展。

八、 活动过程:

1、准备阶段:

在活动开展前的一个星期内,宣传委员和组织委员在班级大力宣传这次的班级心理健康活动。生活委员、班长和团支书根据活动所需去准备各种道具,以及购买活动所需的小奖品和邀请参加活动的老师们。心理委员与每个寝室的心理气象员加强交流,时刻了解同学们的生活及心理状态,在活动开展前遇到突发状况能够适时的做出调整。

2、展开活动:

时间:待定

地点:宽敞的大教室

步骤:

①活动导入:

操作:主持人向参加的同学们简介本次班级活动的意义,并提出活动规则:全身心投入到本次活动中来;真诚的表达自己,倾听他人,不批判,保守秘密,关闭手机。

指导语:大家好,我们今天在这里举行一次班级心理健康活动,相信过了这么长时间大家都已熟识了并且部分同学之间都已建立起深厚的友谊。然而现实生活中大家却形成了以寝室为单位的小团体,致使班级不能很好的团结在一起。所以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能够打破这种局面,使大家更好的融洽在一起。建设团结互助的班级氛围。其次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能够让大家明白朋友的重要性,希望我们同窗四载能够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大学生团辅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德育工作 异常行为 干预 艺术院校 可行性研究

一、德育工作介入大学生异常行为干预的必要性

大多数教育者相信,大学生群体思想较单纯,在校生活学习较规律,发生异常行为的可能性不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90后”乃至“95后”、“96后”的新一代大学生已经逐渐成为校园生活中的主体。比起往届学生,现在的学生接触的新鲜事物更多、思想越发有个性和独立,但他们的人生观和心理素质还尚待健全,在人际关系相处中缺乏技巧,容易受到自身不良情绪和外界因素干扰。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进行疏导,则容易导致某些学生产生人格障碍,进而发展为病态心理,最终做出偏离和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所以,当今高校大学生异常行为的发生现状不容忽视。

面对现状,针对新一代大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总结归纳出与其相适应的心理教育方式已成为当务之急。当下应结合高校工作,深入分析大学生心理疾患产生的背景和原因,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开展尝试性的心理疏导和道德教育,力图探寻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和调试方法,并努力从源头上总结出有效的健康情绪培养方式。

在帮助大学生健全心理素质的同时,德育教育也是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作为高校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的构建始终离不开对于学生的培养,学生的道德体系教育是否完善,学生在校园中的生活和学习是否积极向上,学生相互之间的相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教辅关系是否融洽等方面,都关系到学生在校的行为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否成功,也是评价和谐校园构建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在未来大学生进入社会工作后,在我国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文化创作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加强艺术类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是当下艺术类院校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在平时的学习和创作中融合自己的艺术才能和创造力,并在作品创作中弘扬社会道德及基本价值观。

二、德育工作介入大学生异常行为干预的意义和作用

1.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自我。现在的大学校园里多为“90后”甚至“95后”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缺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自身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不是很明确,加上需要经常靠自己处理复杂事务和人际关系,遇到挫折后往往只看到自己在学习生活及与同学交往中的不足之处,甚至夸大自己的缺点,因此容易出现自我封闭、厌学情绪、自卑感、社交障碍、情绪不稳定等无法正确认知自我的情况,如果不及时从源头上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和干预,则极有可能让原有的小矛盾演变成大问题。

针对学生自我认识不足,可以通过德育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同时正确对待可能会迎来的挫折。具体可以通过让学生对自己的每一阶段学习成果进行及时总结,发现自己所擅长的方面、在某些不足之处取得的进步、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并记录在案,以便在下一阶段学习结束后进行横向比较。尤其对于部分自我封闭、自卑感情绪较明显的学生,应当鼓励其多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在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上都要经常给予关注,同时可以通过让其参加学生会、学校社团、学校勤工助学岗位等方式,创造这些学生与外界沟通的机会,逐渐让他们摆脱心理阴影,重新投入正能量的大学生活中。

2.帮助大学生积极融入集体和社会。大学校园集体生活比起中学时期相对单调的生活来说更具有社会性、丰富性等特点,大学生自来到大学校园后,就不能像以前一样将自己圈在一个相对独立的自我空间里,久而久之就会逐渐疏远与周围同学的关系,个人行为也不能及时得到别人的帮助和鼓励。相反大学集体生活中可以亲自感受到周围同学所带来的集体力量的强大,在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群体中,大家互相帮助,讨论各种棘手的问题,从中也可以体验到集体活动的乐趣。同时在集体中可以得到更多个体表现自我、认识自我的机会,指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参与集体活动时,锻炼和培养他们一些将来社会活动中所必需的基本素养,造就他们良好的个性素质,也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其他方面特长,为学校所组织的各类文体类、公益类活动出谋划策、添砖加瓦。这样不仅增强了这些学生的自信和能力,而且无形中造就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有利于学生之间关系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日后他们能够在就业后更好更快地融入工作团体打下坚实基础。

3.促进大学生人格不断健全和完善。大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是关系到建设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大学生入校后,开展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德育教育,是帮助有心理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问题的学生摆脱偏激、焦虑的思想观念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大学生对当代社会认知能力和善恶辨别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艺术类院校里开展德育教育,不仅可以进行哲学理论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传统课程,而且可以让有能力的各专业学生自行组织类似心理健康漫画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区公益演出等形式的有关艺术类创作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尝试。通过这些尝试,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心,同时融合艺术类院校的特色。

大学生团辅总结范文第4篇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据统计,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49万人,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应用型大学工科大学生在就职时主要为技术性工作或是以技术辅助的销售类型工作。大学生在求职就业会遇到一些问题,主要在以下方面:大学生更看重与专业技术相关的工作,但基层车间技术岗位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并不大,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部分工科大学生的能力、素质能够达到企业的用人需求,但在面试时因为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而导致面试失败,失去很好的就业机会;应用型大学的工科大学生,企业会更看重其专业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力,但实际上很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依旧有所欠缺,使得用人单位不得不对其进行二次培养,这无疑加大了用人单位的成本,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综上所述,对于应用型大学的工科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而作为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就业工作也应针对多种多样的问题,进行综合的考虑和引导。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

现如今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但目前国内的就业指导主要表现为把大学生就业指导视为谋取职业的指导。指导方式在程序化的模式下也就自然而然地采取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的方式。从工科大学生的求职能力要求上可以看出,重点培养大学生的专业技术和综合能力才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把利刃。单纯地指导大学生如何写好履历表和求职信,教给大学生如何自荐、面试等求职技巧只能暂时解决大学生的工作,而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在硬件上的就业竞争力。目前,对大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也已经贯穿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如对每一级的大学生开设大学生涯规划课程,帮助他们在各个阶段总结自己的成绩、提出新的目标。但对于未面临毕业的大学生而言,理论上的引导收效甚微,并不能引起大学生的共鸣,真正达到就业指导的目的。

三、将创业教育融入就业指导活动的意义

(1)创业教育活动对就业能力的提升。现今,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活动正展现出发展的势头,但依旧存在自发组织、管理涣散、资金紧缺、保障不力、成果形式化等问题,将创业教育活动融入就业指导中,不但能够鼓励大学生创业,也能够切实地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1)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大多数大学生会选择与自身专业技术相关的创业活动,以便最大化地利用自身资源,从而获得最大化的利益。而专业技术能力也是大学生进入工作岗位谋生的“一技之长”。对于工科大学生而言,无论是技术岗还是与专业相关的销售岗等,都需要大学生在大学四年所学习的专业技能。参与相关创业活动,能够有针对性地督促大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强化。

2)提升实践创新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将自身的价值通过劳动转化为社会价值的过程,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通过创新运用到实践中,是一种跳出长期形成的思维框架和思维路径的能力。多角度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是成功开展创业活动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应用型大学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重要砝码。

3)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对毕业生求职和参与工作都有巨大的影响。在应聘、求职这样的社交活动中,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印象,是一种暂时的“第一印象”,此时展示给面试官一种极好的形象,能够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切实关系着是否可以获得工作机会。此外,在职场上注重与人相处时的尊重、真诚、宽容、理解、平等、信用等原则,会帮助毕业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4)提升组织协作能力。组织协作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现出来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合作的精神,它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与才智,使团队协作产生一股强大而持久的力量。大部分大学生在校学习的状态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从而缺乏互助协作的能力;通过创业指导、参与创业活动,大学生能够得到一定的协作、分配、组织能力的锻炼,在面对工作任务时能够较从容地面对。

5)提升心理承受能力。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如今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大部分同学能够平稳地适应大学生活、慢慢过渡步入社会。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学毕业时是大学生的心理变化最大的阶段,他们必须要完成阶段转换,会逐渐意识到要担负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在这段时间,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也是最大的。紧张的职场节奏和作为一个职场新人所要面对的挑战,都是对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巨大考验。所以,在求职过程中,心理承受能力、心理素质也是企业所考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合理的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创业,可以让大学生更早与社会接触。同时,创业过程中所经历的经济压力、突发事件等也在一定程度上磨炼了创业大学生的意志。

(2)创业教育活动与就业指导相辅相成。诚然,鼓励大学生创业也就是鼓励毕业生自主就业,确实也在形式上解决了应届生的就业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创业教育活动在本源上是与就业指导相辅相成的:创业教育是对大学生生涯规划的延续。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从社会的角度看待自我,找准社会需求,从而进行准确的自我评价,完成自我启发和成长等。同时,从社会的角度让大学生思考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学习经营理念和组织发展战略等,让他们能够为自己的大学生涯做出合理的规划。创业教育是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参与创业活动不是单纯的一门专业的学习,而是要整合产品设计技术、质量管理、销售、资金筹措、人际关系、等方面资源,更要熟读商业法规事业管理及政府的有关法律章程等政策条文。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让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就是将这一切理论体系完美地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创业教育是指导大学生将知识产业化的前提。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活动,要利用自己大学所学专业,将自身的专业知识产业化。一方面要运用各种方法永远追求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又要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当然,这也是创业教育最倡导的创业形式。

四、就业指导下的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

以就业指导为宗旨进行的创业教育模式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竞赛引导。“竞赛引导”是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各种组织所构建的竞赛平台,解决创业实践的指向性问题。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创业大赛,如“女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等。一方面,能激起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规范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水平;另一方面,竞赛要走出校门,加强优秀成果转化力度,吸引投资,创业竞赛的项目经费、奖金等收入作为社会融资流入社团的运行过程。

(2)团体运作。“团体运作”是指以大学生自主形成的团体模式运作,解决创业实践的可持续发展和受益面问题。在学院内组织成立创业小组,为同学们指引创业方向、制订计划、举办培训活动。同时,以参加创业竞赛为动力,以创新中心为指导,以实践基地为平台。

(3)学院支持。“学院支持”是指依托学院提供指导,由学院对创业小组进行有序的组织及科学的管理;协调、整合校内和社会资源,统一筹划、资源共享。同时,要充分发挥其对外职能,为大学生争取创业机会与资金,成为在校大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桥梁。

(4)社会融资。“社会融资”是指在项目运行期间,可吸收社会资金和各种竞赛奖金作为补充,提供资金支持。由学校、学院争取企业奖学金作为大学生创业的保障基金。

五、结束语

大学生团辅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以生为本;辅、导结合;以情相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047-0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发展步伐的逐渐加快,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倾向不可避免地被赋予了时代色彩和一些新鲜元素。当代大学生是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希望,能否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已经成为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不断攻克的重大难题。辅导员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如何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政治观、道德观、人生观,帮助他们形成高尚的思想品质、良好的道德修养等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此,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逐一论述。

一、以生为本,密切关注当代大学生思想上的新动态

熟悉并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是高校辅导员教师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和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特征。

首先,当代大学生在突出自我、展现自我的同时,却在一定程度上对自我缺乏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指导。当代学生的成长多半受到广告、传媒、网络等新媒介的影响,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开放性、互动性、共享性”等特征促发了个体生命存在价值和生命尊严的提升和强调,然而这种“虚拟”的被提升和被强调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个体进行自我认知的体验和感悟被大打折扣。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我们明显体会到有些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还很肤浅,他们虽然具有强烈的主观意识和认同感,却很难找到充分的理由支撑其想法。

其次,当代大学生在响应时代号召,追求时代精神的同时,却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很难将时代的责任和光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当代大学生历来具备感知时代特色、表现时代文化、阐释时代新意、传递时代生命的潜质。他们身上无不彰显着青春与活力,向往着新奇和自由,但是他们却很难自觉“时代的责任”、“时代的光荣”与其自我成长的内在联系;很难体会到“中国梦”与大学生个人梦想之间的关联所在。当代大学生对时代的把握更多是对青春自我的张扬和挥洒,他们对时代之于自身发展的责任、要求、使命等缺乏思想上的重视和行为上的自觉。

最后,当代大学生在愈发感到优胜劣汰、现实残酷的同时,仍然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且很难脚踏实地。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以及就业压力的不断升级,不少大学生一方面深感现实生活及就业的不易,另一方面却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和期望。事实表明,有多数毕业大学生常以一种世俗化、功利化、短期化的倾向来考量自己的就业和生活目标,甚至有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抱有侥幸甚至逃避心理。他们很难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出发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二、“辅”、“导”结合,主动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

高校辅导员要在工作思路和教育方法上主动探索。而要想实现这一努力,最基本的一步就是把握“辅(辅助)”、重视“导(引导、导向)”,做到两者结合。前者重在把握学生的现实情况,后者旨在学生的长远发展。如果没有“以生为本”的前提,缺乏尊重学生想法的基本态度和理解,那么对学生的任何引导都是难以奏效的。如果说“辅”是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上对学生平时学习和生活的扶持和帮助,那么“导”就是对学生未来发展和人生道路的开导和鼓励。学生工作不仅需要辅导员教师认真负责的完成学生日常事务管理,更需要主动去探究如何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与教育工作。这里提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辅导员教师应该以服务、辅助、负责的态度启发、引导、教育学生,以浓厚的兴趣和饱满的热情研究学生难题。这主要体现在辅导员在应对学生困惑、质疑,甚或发难时应选择以什么样的情感方式开始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可能正是因为辅导员教师一念之间的情绪波动或先入为主的主观臆断就会导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严重问题。而这种难能可贵的态度、兴趣和热情正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取得进一步的探究和思考提供了可能。

其次,高校辅导员应该以敏锐的洞察力反思学生的管理路径,注重留心观察并善于吸取总结学生工作案例中的经验和教训。“学生工作无小事”,尽管在表面看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可能很幼稚,或不值一提,然而可能正是在这些所谓的“小事”当中却隐藏着潜在的学生困扰及诸多问题。小事也好,大事也罢,我们都应该以灵活敏锐、谨慎细致的洞察力将学生事务做小、做细、做精、做好,做到举一反三、防微杜渐。

最后,高校辅导员应该以集体的力量攻坚克难,以团队的智慧创造奇迹。辅导员工作虽然在具体层面有不同程度的个体性、差异性和特殊性,然而却在职业基本要求、能力特征、职业知识等方面有着统一的规定和标准。这就决定了辅导员可以以具体工作事务为基础进行职业理论层面的交流、研究和协作,共同探讨包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内的相关办法、规定、要求和制度。实质上,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还需要每一位辅导员教师共同努力,逐步推进。

三、以情相系,努力营造与学生交流、协作的新环境

青年观历来强调要充分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尊重青年、理解青年、相信青年、依靠青年,充分照顾青年特点、发挥青年优势。“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试问,如何才能让广大的青年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呢?在笔者看来,这主要取决于高校辅导员教师是否与学生做到了以情相系,是否能与学生打成一片,是否为学生提供了足以展示自我、分享快乐、沟通协作的机遇和平台。以情相系,努力营造与学生交流、协作的新环境――这不仅是大学校园及文化建设的必需和要求,而且只有在符合学生个性及时代特征的环境中,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思路和规划才能落到实处。

“所谓学校环境,是指学校的教职工、教育内容、校园文化、校风、学风等诸多因素构成的境况”。高校作为当代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必须通过多种方式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有效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这不仅需要辅导员教师自身具备科学引导学生,有效教育学生,耐心服务学生等基本能力,而且需要教师掌握可供操作的工作方式和具体的工作方法。

首先,加强交流,疏通渠道,建立互信机制,搭建舒适、和谐的师生互动平台。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地交流和沟通。这不仅是高校辅导员的基本职能之一,而且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一切教育文化活动的基础和前提。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知心朋友,我们应注重以情相系、以爱相护、以心相交,通过调查问卷、倾听、约谈、熏陶等方式赢得学生的信任,走进学生的内心,为学生排忧解难,替学生出谋划策。

其次,拓宽路径,多方覆盖,改进宣传方式,营造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如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形式和教育方法纷繁多样,然而能否根据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使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和实际工作做得出新、出奇、出彩并使学生普遍得到教育和影响,则是摆在当下高校辅导员面前不可小觑的考验。尽管当前承载和传递校园文化及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信息的媒介很多,然而在热点引导、典型宣传、知识趣味、动态反馈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很多宣传载体还不能从多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创新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方式,运用网络技术开展日常工作,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创新和内容更新等。

最后,突出主体,丰富形式,加强组织引导,开展贴切学生、贴切实际、特色鲜明的校园活动。当代大学生的主体特征在客观上要求我们高校辅导员必须根据学生的行为特征和主观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然而在尊重个体的同时我们还需加强有效地组织、监督和引导。让学生在娱乐身心、活泼充实、乐观进步的同时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让学生在个性张扬、特色鲜明、轻松愉快的文化氛围中增强文明和谐校园的吸引力和渗透力;让学生在切身的经历和点滴之间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正能量。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然而,时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新需求却无时不使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奋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前线的辅导员教师,我们坚信只有在工作中秉承“以生为本”的理念,才能了解学生最新的思想动向,有效地指引学生实现自我,成就梦想;只有不断地结合并发挥“辅”和“导”应有的内涵和作用,不断创新学生工作的新思路,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我们同样坚信,只有始终以情相系,不断地为学生营造新鲜活泼、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第二生存空间”,必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让我们心载欢喜,满怀信心,努力做好并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何纯芳.挑战与对策: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