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专业导论课程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会计学专业导论课程开课背景
广东白云学院自2010年始,在基于CDIO教学改革理念的基础上,学校要求每个专业都开设了专业导论课程,作为专业入门的引导。对于刚进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说,头脑里对专业的认识是一片空白,知识的积累只是对基础课程的认识,对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以及就业去向,是全然不知的状况。为配合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学校要求相应地调整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可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背景,专业知识链的基本构成。帮助学生把握大学中课程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见,专业导论课程的开设对大学新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会计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自从学校开设专业导论课程之后,原属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内容,学校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内容也纳入了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
(一)课程教学内容(二)课程教学方法因课程教学内容所需,任课教师基本上采用分组形式。在上第一次课时,先将学生分好组,上课时边讲解、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通过小组形式进行汇报。(三)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内容的界定从开设此课程到目前来说,教学内容的界定是最大的问题,会计学专业导论课程具体内容到底要讲哪些内容?导论课程的内容,一般包括学科导论和专业导论,具体到专业导论课程里,是否需要讲解学科导论的内容?一直在探讨阶段,没有定论,有的专家认为要讲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财务管理的构成体系;有的专家认为让学生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内容;且学校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内容加进来后,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更提高了。2.课程学分和学时的界定本身专业导论课程是对专业的初步了解,学分和学时应该不能过大。但学校要求是3学分,共48学时,教师讲课较吃力,在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中,申请将原3学分变成了2学分,学时降为30学时了,但自我认为还是不妥,参考其他学校人才方案的设计中,导论课程学时基本上是8学时,认为这个学时比较妥当。3.任课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专业导论课程对任课教师的要求较高,必须对本专业的知识体系较熟悉,并会计学专业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对本课程的教学才能达到效果。但广东白云学院本身是民办高校,从建校开始发展到现在,因缺乏办学管理机制,导致师资不足,教师流动性较大,并且学历、职称符合高校教育师资的要求差距较大,能胜任会计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教师较少,在这种情况下,任课教师都很怵头本课程的教学。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足,针对的讲解不到位;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教与学双方都处于被动地教与被动地学的状况。
三、会计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思考
(一)完善专业导论课程体系
需要制定完善的教学大纲。目前,会计学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大纲虽已编写,但仍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教学内容尚无定论,是否要包括学科导论内容,实践项目要求学生了解哪些内容?
(二)教学内容界定
教学内容目前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项目教学两部分。知识预备主要包括《财务管理》中有关财务管理环境部分、财务管理的内容、投资决策与筹资决策、财务分析等部分;《管理会计》中量本利分析、预算管理部分;《会计学原理》中有关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报表部分。目前,本校教学内容如下表:
(三)教学方法灵活
教学过程中,因专业导论课程内容比较枯燥,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目前,在理论教学部分,为了使学生能筹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课前布置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资源搜索自己喜欢的成功职业人物,准备在课上介绍其人生发展过程,在这些成功职业人物人生转折点上,学到怎样把握人生机遇并做出正确的选择?概括总结出从成功职业人物身上学习到的东西,与全班同学进行分享,通过互相的交流与沟通,认识自我,学习专业知识,为自己未来人生做好职业规划。在实践项目教学部分,先对学生进行分组组成团队;再要正确引导学生对实际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从无到有,即企业从筹资、运营和财务等整个过程的了解;然后对虚拟企业各子项目内容的理解,从而对虚拟企业的运营展开各项经济业务,试着生成会计报表,并进行财务分析,最后完成虚拟企业的财务报告。每完成一个子项目,组织各团队分别进行汇报,互相取长补短,完善虚拟企业的内容。采用团队自主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完成实践项目,并向全班同学汇报项目的完成情况。
(四)完善成绩考评体系
1.职业规划课部分考核内容:学习心得体会和职业生涯规划书。成绩评定:成绩由教师评定,学习心得体会40%,职业生涯规划书占60%。2.专业导论课部分考核内容:项目参与和发挥作用情况。成绩评定:项目参与和发挥作用情况由团队民主评定,成绩占100%。3.考核方案如下表:综上所述,会计学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内容、考核形式、学时分配等多方面的内容都值得商榷,希望各位专业老师能提出宝贵意见,及时斧正,共同促进教学。
参考文献:
[1]李莉.导论课程在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定位与作用[J].集美大学学报,2013,14(4):117-119.
关键词:计算机导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P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2017203
0 引言
《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该专业的前驱课程和核心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完备知识体系的概述。国内许多高校在大一都开设了该课程, 然而不同高校在计算机导论教学内容上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不同类型学校及学生具备的基础知识差异性较大。在教学中发现,该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缺乏全面认识,没有一个整体逻辑体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较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的加快、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为使学生更好地建立专业思想和学习方法,本文对《计算机导论》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研究。
1 教学目标
不同类型、层次的高校培养目标各不相同,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应符合实际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把握计算机导论在应用型的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发挥计算机导论的“五导”作用:导知识、导方法、导思维、导意识、导职业。
计算机导论涉及的知识范围大而广,新生不可能掌握所有内容,尤其是具体理论及实现能力,教学目标应切合实际。在研究教材及调研基础上提出了如下目标:①系统了解该专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和应用前景,为后续课程学习、发展奠定基础;②新生面对一切既新鲜又充满疑惑,应为其学习方向进行良好的引导,激发对专业的兴趣;③培养学生的思维、团队协作、创新及知识重建能力和探究精神;④认知计算机领域解决问题的一般技术方案,从理论上升到应用,注重综合能力的提高,追踪当前热点课题和研究方向;⑤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习惯,了解就业岗位的特性,具备改善就业的能力。
2 教学内容
计算机导论课程构建是计算机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教学内容应以全局的视野将知识进行整体串联,学科框架、课程知识、重要知识点、实践能力及相互逻辑联系向学生讲明白透彻,深刻理解计算机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 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树立科学的方法论,达到教育目标。
2.1 教材内容与特点
目前各高校计算机导论教材版本多种多样,基本都是依据CCC2002中相关内容和精神,或参照ACM和IEEECC2005编写,主要介绍计算机系统、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工程等专业的入门知识。主要特点是:
(1)课程以专业课为一章构成。将基础知识、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等各为一章节进行编写,专业课缩合拼凑成教材,没有逻辑体系。
(2)将“计算机基础”教材的内容添加进去。没有把握计算机导论的专业基础性质,与课程要求不符。
(3)强调理论、实践少,知识与实验教材内容更新滞后;前沿理论和新技术涉及少、更新慢。
(4)有的侧重广度,强调对计算机和计算机科学的广泛理解;有的侧重深度,以程序设计为主线并解决问题,强调计算机编程;有的则兼顾广度和深度,强调广度的中心主题,深度贯穿于广度之间。
(5)以科普体裁体例编写。与传统教材不同,它采取通俗的文字,以普通故事或典型问题等方式介绍。
2.2 教学内容构建
计算机导论课程比较抽象,教学内容构建没有统一的规范。教材的选择不应拘于某种标准,应通过比较选取一本主要教材,辅以参考教材,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合理进行课堂设计。采取72学时进行教学,教学内容构建采取理论―实验―实践相结合的模式,用自顶向下的方法设计,以高屋建瓴的方式提出课题,再追求细节,结合教学实践,在学生反馈的基础上进行充实、改进,确定课程教学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计算机导论理论内容包括:①计算机基础知识。主要有计算机产生和发展、计算机系统、数据编码和存储、冯・诺依曼模型、计算机体系结构与数据组织、多核技术、计算机应用领域等;②计算学科。主要有计算机学科定义、计算学科划分、知识体系、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的核心内容、计算机产业与创新;③操作系统与网络计算。主要有操作系统体系结构、通信与组网、网络协议、安全、网格计算等;④程序设计语言。主要有程序概念、程序设计方法、数据基本结构、算法与复杂性、语言实现等;⑤数据库。主要有模型与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关系数据库与设计、数据挖掘等;⑥软件工程。主要有软件工程学科、软件开发模型、设计方法、测试与文档编制等;⑦智能系统与人工智能。主要有智能与机器、知识与推理、语言处理、智能计算等;⑧图形学与可视化计算。主要有图形学、图形系统、虚拟现实技术、人机交互与设计、多媒体技术;⑨离散结构与数值计算。主要有集合论、代数结构、图论、数值计算、高性能计算、数学建模与计算机模拟等;⑩社会和职业道德。主要有计算机与道德、职业方向等。
(2)实验教学内容。开设实验教学内容是必不可少的,实验教学内容要突出专业课程特色,针对大一学生,需编写实验指导书,并对原理进一步讲解,通过丰富实例,从实验向实践过渡。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可以灵活进行,包括内容与实验顺序。设计的实验如下:①计算机部件认识与组装,网络硬件,组网与环境配置;②安装虚拟机,在虚拟机上安装操作系统与驱动程序,操作物理磁盘上的文件;进程调度、进程管理实验;基于Windows的网络通信验证程序;③信息安全实验,比如以流行的杀毒软件为实例;④程序设计实验(开发平台与语言环境)、数据结构实验等。主要包括数据操作,理解指令系统的组成,掌握机器指令的格式,理解程序的执行过程;结构化程序设计,熟悉程序结构,掌握C语言编写的方法;加深理解递归及迭代的概念,掌握用C语言编写递归及迭代程序的方法;算法综合练习,熟悉结构化程序设计在算法中的应用;理解二分查找法的思想;⑤数据库实验:建立数据库程序、数据库编程;⑥软件开发过程;⑦计算机图形绘制与动画制作;⑧设计网页、构建简单的网站、操作数据库表等内容,认识HTML。
3 教学方法
计算机导论的特点及在计算机专业中承担的角色,决定了在教学中需要采取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课程对授课的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需对计算机科学发展、学科特点、知识结构等有一个整体把握,需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科研工作的经验体会,以教学目标为基础深化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引导,理清思路,转变学习观念与方法。
(1)基于知识背景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将讲授的知识与其背景结合起来,使学生具有探求知识的欲望,为其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与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学科意识。
(2)问题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索。例如,计算机学科的基本问题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引入图论, 梵天塔问题引入递归、算法复杂性问题等,将问题抽象形式化,通过数学方法来解决。
(3)专题式教学方法。涉及到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知识,可由不同的老师做专题讲座。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由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担任主讲,并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该方法可将密切联系的课程进行整合,体现教师的专业性,获得系统性的知识,打破以往孤立的授课方式。
(4)团队式教学方法。课堂上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展开相关问题讨论,对一些问题进行大胆的探讨,使学生既融入学习氛围,又培养了团队意识。课后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教学,建立轻松的学习环境。
(5)实验教学主要以演示、模拟为主,演示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有的实验并不要求学生会做出来,通过观察来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更好地领会和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在实验中体会。实行分层次的实验教学,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基础差的学生也是一个促进带动。
4 考核方式
课程的考核方式是检查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反过来又促使教学的改进。计算机导论课程重在“导”,强调总体上的理解,而不是试图要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详细讲解,因此,应建立多元的课程考核方式,改变过去那种依赖“平时成绩+考试成绩”的模式。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加大平时成绩(60%)的考核力度,如问题式教学时的课堂表现、资料收集与整理、团队教学参与情况及总结报告、实验操作技能等;考试成绩(30%);学习该课程后个人总结及未来规划(10%)。在多元考核体系下使学生自主的参与进来,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既轻松学习,又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 结语
《计算机导论》是一门基础课程,但在教学上却是一个难点。本文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根据计算机导论课程的特点及教学中问题的反馈,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方式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从学生反映来看,普遍认为新的教学方法能有助于更好地吸收课程知识,在学习该课程后对计算机专业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改变了过去被动式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 袁方,王兵,等.改革教学方法,发挥计算机导论的“五导”作用\[J\].计算机教育,2011(1).
\[2\] 张晓如,张再跃.计算机课程教学与计算科学思想史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8(19).
\[3\] 任子亭.地方本科院校软件专业课程建设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14).
关键词:高等学校;海洋科学导论;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165-02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0年首次开设了《海洋科学导论》,笔者认为该课程完全有条件作为全校性公选课开设,甚至可以建议在全国高校普遍设置为公选课,以加强全民海洋意识,树立海洋强国的观念,为能更好地响应党的十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服务。以下讨论《海洋科学导论》课程开设的必要性、紧迫性、可能性,教材的编排体系、内容的创新等方面以及我校在该课程教学上的探索和总结。
一、开设《海洋科学导论》的必要性、紧迫性、可能性
海洋科学是研究地球上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开发与利用和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海洋科学所涉及的内容在现实和潜在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涉及工业、农业、医药、食品及环保等各个领域。当今世界,人口、资源和环境已经成为现在面临的三大问题,而我国由于人口多,资源相对稀缺,且环境问题突出导致这三大问题的挑战更为严峻。海洋科学所涉及的问题却对这三大问题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解决途径,可以说海洋科学是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海洋科学涉及的许多领域都有着发展迅速、应用面广等特点。面对海洋科学众领域的高速发展,如果大学生对此没有全面的了解,将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根据我国当代大学生知识理论的学习要求,开设《海洋科学导论》课程可使学生及时了解海洋学科的前沿、了解当代海洋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和成果、了解海洋对人类生活、了解海洋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可以在满足学生对海洋科学知识饥渴的同时,为海洋科学的未来储备人才,引领学生向着这一领域学习。目前我校开设的《海洋科学导论》课程所讲述的内容涉及:海底科学、海水化学、海洋环流、海洋波动和潮汐、大气和海洋、海洋生物、海洋资源、海洋卫星遥感、海洋环境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加强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与实际紧密联系。
以海洋生物的讲述内容为例,丰富的海洋生物海龙、海马、石决明、珍珠粉、龙延香、鹧鸪菜、羊栖菜、昆布等,很早便是中国的名贵药材。当前海洋生物作为医药资源早已超出了传统的采集范畴,从海洋生物中提取蛋白质及氨基酸、维生素、麻醉剂、抗菌素等方面取得进展。海洋生物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海藻的提取物,特别是褐藻胶和琼胶在工业上也有广泛的用途。鲸油既可食用又是重要化工原料及剂等。以贝壳、珍珠、珊瑚加工为代表的海洋工艺品已在我国成为一种行业。
所以在高校作为公选课普遍开设《海洋科学导论》课程有其必要性。在中学阶段,学生已经接触到海洋科学的相关基础知识,积累了一定的物理、化学、生物知识,所以在高校本科生中开设是有可行的。高等学校是国家培养各行各业建设和管理人才的专门场所,因此,在高等学校普遍开设《海洋科学导论》为公选课,对培养大学生的海洋意识和海洋强国观念,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每一个大学生,不管学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应当了解海洋科学。
二、《海洋科学导论》的教学内容、体系的编排和创新性
海洋科学覆盖面广,除了上文提到的内容外,还可以包括:古海洋学、海水的物理学、大洋的层化结构、海洋潮汐、化学海洋学、中国近海的区域海洋学等方面。自《海洋科学导论》首先在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院内本科生自选课开设以来,我们从实用、扩展学生知识面的角度出发,编排课程的章节。采用系统教学和专题专论的形式,力争能较全面地探讨海洋科学各个领域。如何在有限时间内使学生最大限度地了解海洋科学的方方面面是最重要的问题。教材是教学知识体系的载体,所以基础和新颖兼备的教材是确保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该学科的关键。由于海洋科学的教学在国内开展较少,所以可供选择的中文教程寥寥可数。尚未有现成的难易适当的教材能完全覆盖上述内容,所以现有教材的基础上。给学生增加了相应的专题讲座,如:海洋防污染、海洋浮游生物、海水养殖等,以便能增加学生对海洋科学的兴趣。
海洋科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又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地球科学的分支,在教学内容和体系方面既要和地球科学相结合,更要以自身体系为主线,介绍海洋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研究的成果。同时还要注意介绍海洋科学各领域的内在联系、相互作用、交叉渗透。海水化学、海洋生物、海洋环境等章节,由于内容和工农业生产结合非常紧密,可以结合生产实际重点的介绍应用。海洋与大气、卫星海洋遥感、海底科学、古海洋学等章节由于比较枯燥,可以重点介绍这些领域近年来的主要进展和最新成果。其他的一些章节也可以根据实际适当地编排讲授内容。由于目前《海洋科学导论》可供挑选的教材很少,另外各校教师的知识背景以及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兴趣点不同,所以需要教师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参考海洋科学各方面的有关书籍和最新文献,结合自身的知识背景以及学生兴趣点进行教学。
三、《海洋科学导论》的公选课教学探索和总结
在进行《海洋科学导论》的学习前,我们曾问卷调查学生对海洋的认识。海洋旅游、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海水资源、海洋污染是学生对海洋的通识,但这些认识往往来自于网络、电视、杂志等。而对海洋的物理特性、化学组成、海岸类型、大洋环流、海洋与大气、中国近海的概况等认识相当模糊。而这门课学习的前提之一就是学生对海洋应该有较形象的认识。除了来自于沿海地区的学生外,很多学生甚至都没有见过大海。这就使得教学中许多具体形象的内容变成抽象的内容。为了使海洋科学导论的教学内容充实、具体、全面,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如下的一些教学措施。
1.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已经在各高等院校普遍采用,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增大信息量,更重要的是可以产生图文并茂的效果,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采用对于海洋科学导论的教学尤为适用。教师在准备课件时,为了使学生对海洋的认识由模糊抽象转变为清晰实际,由常识性了解转变为专业性关注,可以把搜集到的关于海洋生态、海洋物理现象、海洋调查项目、海洋生物种类等的图片和相关视频,结合课程的讲授,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给学生。另外带领学生参观海洋馆以及到海边见习、参观生产基地等,更能使学生实际地了解海洋的各个方面。
2.由若干教师分部共同完成本课程的教学。海洋科学导论涉及到的领域覆盖面非常广,尽管海洋学的各个研究领域相互交叉,联系密切,但任何一位教师都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导致找到熟悉所有领域的专业教师基本不可能。
为了把海洋学各个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最新进展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和了解,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以一位教师为主,几位教师辅助专题讲述的教学方式共同完成这门课程的教学。每位教师分别讲授与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章节内容。但要注意讲座教师不宜过多,三到四个为最佳。
3.做好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不仅仅要做好课堂上的,也要注重课间和课下的交流与沟通。在课堂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加强教与学的互动,及时观察学生对所讲授内容的兴趣度,以提问或课上讨论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吸引或迫使学生把注意力放在课堂上,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间或课下,利用课间或课余时间,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观察他们在书本等处的记录,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看法,吸纳他们对课程的建议。逐渐地改进教学内容,形成既有利用于课程教学又适合学生兴趣的教学模式。
以上,讨论了《海洋科学导论》课程在高等学校开设为公选课的必要性、紧迫性、可能性;课程教材的编排体系、内容的创新;我校在该课程教学上的探索和总结等。在此,谨希望通过本文能对唤起高等学校对该课程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孔令民,汤云峰,覃柳怀,等.海洋类高校公选课改革和教学管理探讨[J].管理观察,2004,16(6):160-161.
[2]王琪,王璇.我国海洋教育在海洋人才培养中的不足及对策[J].科学和管理,2011,(3):62-68.
[3]胡桂坤,张青田.海洋科学导论课程教学的经验与体会[J].中国轻工教育,2005,(2):51-51.
>> 研究生人工智能原理教学改革 研究生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探索 研究生“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人工智能系列课程研究 人工智能课程全英文教学改革 人工智能实验课教学改革研究 《人工智能》硕士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改革 创新型人工智能教学改革与实践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改革探索 新形势下本科教育阶段人工智能课程教学研究 人工智能课程研究型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航天类专业“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探索 林业院校人工智能课程教学的思考 应用DBR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学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的兴趣教学法 人工智能概论课程的教学思考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面向人工智能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改革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5] 王海,许德章.“机器人学导论”专业课双语教学改革的实践[J]. 科技咨询,2009(3):182-183.
[6] 徐新黎,王万良,杨旭华.“人工智能导论”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改革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09(11):129-132.
[7] 李竹林,郝继升,马乐荣. 人工智能双语教学体系结构的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10(12):81-83.
[8] 冀俊忠. 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改革[J]. 计算机教育,2009(24):105-107.
[9] 朱映辉. 基于导向驱动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09(5):94-96.
Research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t Series Courses of Graduate Students
REN Xiao-ping1,2, REN Qing-xiong3, GUO Fan2
(1. Institute of Intelligent System and Softwar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 2.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 3. Shanxi Institute of Metrology Supervision & Verification, Taiyuan 030002, China)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机械专业认知导论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是本专业学生进入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课程。
通过学习学生应基本掌握机械概念及机械技术范畴,基本了解机械制造与设计的概念,认识机械制造企业环境。认识将来自已可能从事的职业岗位与岗位任职要求,培养专业认同感与学习兴趣,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认真学习、努力工作把自己培养成社会有用人材,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课程教学的必要性、相关内容
学生们怀着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报考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都想通过认真学习成为这方面高素质人材。但机械制造技术是实践性、实用性、综合性、经验性、专业性、工程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们有热情和兴趣,但对机械制造技术常识和感性认识基本是空白。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很长时间后对机械制造技术的认识模糊,缺少整体认识。针对学生的现状,在学生入学初期应用25-30课时集中学习机械专业认知导论课。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性质、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了解机械制造的概念和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学习了解机器的组成知识、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常识、机械传动知识、标准件的知识、材料使用性能、加工工艺与设备的一般知识、机械设计与制造的技术要求、等相关知识。
三、课程教学的实施
课程教学实施分为课堂理论教学和到企业现场参观学习。
课程实施计划;分别订出课堂理论教学和到企业现场参观时间,安排讲课内容与准备训练项目教学方法手段与资源利用,教学环境说明教学载体。
理论教学部份由具有一定的机械工程生产背景,系统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知识,实践经验丰富、在行业有一定影响。熟悉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和高职教育规律、教学效果好、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与艺术、具有高级职称的“双师”教师。向学生指导性的、概貌性的讲解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机器的组成、机械传动知识、标准件的知识、材料使用性能、机械设计与制造加工方法、学习材料加工工艺与设备的一般知识、学习掌握零件制造方法、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要求,了解现代制造新技术和机械行业发展规划。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并用图片、视频、多媒体课件、实物等进行辅助教学。
组织学生到企业现场参观,在参观企业过程中企业兼职教师向学生讲解与交流,主要目的是要学生认识机械企业及环境、机械企业文化、了解生产过程、技术及管理,职业岗位与职业环境、了解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范畴和增加学生们的感性认识。再由教师组成学生讨论,要求学生写出个人的心得。
课程教学结束后每位学生写一份详细总结作为课程考核。
四、课程的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1)基本了解机械制造与设计的概念。
(2)认识机械制造企业环境。
(3)为今后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