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软件实训总结

财务软件实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软件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软件实训总结

财务软件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会计人才培养既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改革对于提高应用技能和上岗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积极而长远的意义,但同时也对实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联合实训;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

职业教育必须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的水平和能力。我国职业教育界一直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提出了一系列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高职会计专业培养面向中小企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系统掌握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具有企业会计相关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进行了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两门课程联合实训教学改革。

一、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的必要性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与网络的应用已经全面普及,既熟悉传统手工账务处理又掌握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技能成为了对会计人员上岗的必然要求,但在目前的学校会计教学中,较多进行的是单独的手工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的训练,较少将二者联合起来进行实训。这种相互独立的实训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偏见,或认为只要熟练掌握手工账务处理方法就行,电算化知识进行简单培训就可上岗;或认为已经全面采用计算机处理,传统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已无学习必要。通过财务会计和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让学生在实训中充分体会并认识到对于会计岗位来讲,两门课程是同等重要的,缺了哪一个都不能很好满足岗位要求,做不好会计工作。开展财务会计和电算化二者一体化实训教学很有必要。财务会计和电算化虽然在处理对象、方法与要求有一致的地方,但在数据处理的起点、记账规则、存储介质、内部控制方式、操作要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要实现使学生充分有效地体验与掌握二者在会计业务处理、操作技能及要求等方面的区别与联系,只有将两门课程的实训教学联合进行才能达到。这是因为,单科实训教学一般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难以与职业岗位对接。开展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既可以训练学生运用财务软件综合处理企业会计业务的能力,又能促进学生进一步认识与理解手工会计处理与电算化会计处理的异同,为他们更好地适应会计电算化岗位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开展财务会计和电算化二者一体化实训教学也是可行的。第一,手工与电算化账务处理的对象是完全相同的,处理要求上均遵循同样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第二,处理流程上虽不完全相同,但大体是一致的。

二、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的组织实施

为使学生更好地体验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两门课程同样的业务和理论前提,在两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我们使用了同一套实习资料,即模拟公司基本情况与当月业务资料。这是二者联合实训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在分组分工前提下进行操作,既单独完成所有的工作任务,又在业务处理过程中进行分工与合作。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的组织实施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一)财务会计手工实训

为了保证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我们对实习资料进行了精心编制,既要注意到业务的全面性,也要体现电算化处理的具体要求。我们的模拟公司主要生产建筑用脚手架,公司设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产品有四种,公司的生产经营过程主要业务有:各种资产的增加、减少的核算,材料采购入库、产品生产、产品销售、款项收付的核算,权益增减的核算以及收入、成本费用的计算、结转,利润分配以及税金缴纳等基本业务。当月经济业务资料全部以仿真原始凭证的形式呈现。在财务会计手工实训环节,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分为总账会计、会计主管、出纳和成本会计等基本岗位,配备账表、印章、票据打印机、装订机等设备及模拟公司全套业务资料。该实训环节学生需要完成审核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登记总账与明细账、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等工作任务。

(二)会计电算化实训

到了电算化实训环节,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但相应岗位变成了账套主管、各模块操作员和出纳。由于业务处理环境与设施的变化,学生需要进行业务资料的信息化处理、岗位调整与业务处理流程调整。该环节的实训包括以下步骤:

1.手工业务资料的电算化整理

在进行电算化业务处理前,学生需要运用手工环节的业务资料,在老师指导下对模拟公司相关资料进行初始化整理,具体包括账套基本信息、核算类型、分类编码方案、会计科目及初始余额、部门档案、人员档案、客户分类与档案、供应商分类与档案、结算方式、凭证类别等内容,使之适合电算化处理。这是一个既艰难但又非常重要的实训环节,因为它是会计业务从手工处理过渡到电算化处理的关键环节。虽然是同一套业务资料,但由于处理手段不一样,当学生利用该套资料完成财务会计手工实训后,并不能直接将其用于电算化实训中,还需要进行资料的调整和信息化处理,使之适合进行电算化操作。学生完成财务会计实训环节并不太难,难的是根据手工资料整理出适合电算化业务处理要求的初始化信息与档案资料。由于在单项实训项目中,学生已了解并熟悉了初始化过程中要求的基础信息档案有哪些,需要什么样的数据结构等,学生基本能够对照教材和指导资料,运用手工业务资料整理出账套信息和基础档案信息,不完善之处经过老师点拨,大部分同学能够进一步完善资料,直到全部完成手工资料的信息化处理。学生只有通过该环节的实务操作,才能在后面的电算化业务处理中深度理解信息标准化和完善相应业务处理规则的意义与重要性。

2.电算化系统初始设置

经过对手工业务资料的初始化整理,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进行电算化初始设置。由于商品化软件具有通用性特点,为使通用软件适合各单位的业务性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个性化要求,需要进行系统初始化。系统初始化工作就是将第一步完成的企业基础信息、岗位分工、编码方案、档案资料、处理规则等信息录入系统,为后面的日常业务处理作好基础准备。当学生从手工实训转入电算化实训环节,很快就发现了一些需要调整的地方,这就是系统初始化设置需要完成的任务。如科目体系必须完整而规范,需要使用的会计科目不能再像手工环境下可以随时增加和使用,而必须在初始化时就进行设置,尤其是需要进行辅助核算的科目;初次使用总账模块,必须将科目的初始余额录入后才能进行日常业务处理;凭证编制时使用的科目必须是最明细级科目,部门、人员及存货等档案资料也需要代码化处理等。学生只有正确完成该步骤的工作任务,才能在其后的日常业务处理中得心应手。如果初始化设置未设置到位或设置有误,将会给相关模块与相应业务的处理带来障碍。例如,未进行客户档案设置就会在使用有“客户往来”辅助核算要求的科目时找不到具体客户,不指定出纳科目就无法进行出纳签字等。很多学生在实训后的总结中均提到了系统初始化不到位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

3.日常、期末业务处理和会计报表编制

在财务会计实训环节,我们在模拟企业的当月业务资料中设计了约90多项经济业务,要求学生掌握较全面的会计实务知识与技能。学生在这一环节进行凭证编制、账簿登记和报表编制,完成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在电算化实训环节,重新对该企业的当月业务运用财务软件各模块进行电算化处理,完成单据与业务处理、凭证填制、凭证审核、出纳签字、记账、账簿查询、银行对账到会计报表编制的全过程。由于在电算化处理中启用了总账、固定资产、职工薪酬管理、供应链模块等子系统,学生需要熟悉系统集成使用时的业务处理流程。如采购入库业务,如果已收到采购发票而未付款,其业务处理流程如下:(1)在采购模块填制与审核采购专用发票;(2)在采购模块填制采购入库单;(3)在库存模块审核采购入库单;(4)在采购模块对已审核采购专用发票和采购入库单进行采购结算,确认入库单成本;(5)在核算模块对采购入库单进行单据记账,再次确认入库成本;(6)在核算模块进行供应商往来制单(发票制单),生成应付凭证;(7)在核算模块进行购销单据制单,生成入库凭证。这样的业务处理流程与手工业务处理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学生必须既熟练掌握财务会计基本原理又熟悉电算化业务处理规则与操作流程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电算化日常与期末业务的处理。

(三)实训总结

前两个环节的实训任务完成后,学生进入实训总结阶段。及时进行总结,是实训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很多同学一开始对写作实训总结非常抵触,觉得无话可说。但经过老师辅导与提示,大部分同学能够认真总结与反思整个实训过程的收获、不足、经验、教训等,有些同学还对今后怎么办进行了思考。经验和教训是人生的宝贵财富,通过及时总结,既能巩固学习效果,又能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更高层次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钻研精神。

三、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总结

(一)实训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

在财务会计和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改革中,我们使用的是同一套业务资料,保证了实训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财务会计实训环节重点训练学生各类经济业务的手工账务处理能力和会计报表编制技能,而到了会计电算化实训环节,学生就必须适应从手工环境到电算化环境的转变,经历甩账过程,即指从手工会计数据处理方式正式转为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方式,该环节主要是训练学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财务业务处理的能力。这样的联合实训,使学生全程参与会计业务两种处理手段的对接过程,深度理解处理手段和环境变化带来的新的处理方式的变化与要求,直观体验手工业务处理与电算化业务处理的联系与区别。如电算化处理要求操作员、会计科目、客户与供应商等必须代码化,初始化设置的准确与完整是开展日常业务处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凭证的修改不能再使用划线更正法等。另外,有些业务的处理顺序也发生了变化,比如在使用固定资产模块进行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时,必须先在该模块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才能进行固定资产减少业务的处理,而且学生很自然就明白了会计业务要实现电算化处理,必须对手工资料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代码化处理才能顺利进行。这样,既能训练学生各种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能力,又能使学生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技巧。而像以前两门课程使用不同的资料进行单独实习,就达不到如此的教学效果,因为对不同企业资料进行独立的手工与电算化处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体现得不充分,实训内容也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学生不容易对二者之异同产生具体而深刻的认识,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二)联合实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财务会计和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要求教师既要熟练掌握财务会计基本原理和业务处理方法,又必须非常熟悉财务软件设计原理与操作方法。会计电算化其实质是以财务软件来处理会计业务,在业务上与手工会计处理并没有实质的不同。如果教师不熟悉手工业务处理方法,自然无法透彻理解电算化相关理论与实务,也就不能深刻认识二者的异同。在电算化业务处理实训环节,学生可能会犯各种各样的操作错误,这就要求教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与错误能够了然于心,并能及时予以解答与提示。如果教师对财务软件原理与操作技巧掌握不到位就很难保证联合实训教学的顺利进行。另外,由于会计准则和财务软件均会不断更新,教师必须随时更新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对新准则和新版本财务软件首先进行学习,做一个常态的专业领跑者。通过财务会计与电算化联合实训教学改革,同学们普遍感觉得到了一次非常有益的专业技能训练,对以前所学知识是一次全面的梳理与应用。虽然将手工会计处理和电算化处理进行联合实训教学既需要占用更多的时间,也需要教师们的密切配合和精心准备,但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改革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与认可,学生无论是专业理论知识还是操作技能方面均获得了提升,这样的改革实践对于培养勇于创新、善于总结、长于应用的技能型人才有着积极而长远的意义。

作者:李霞林 张晓红 王国清 单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覃志伟.会计手工账务处理与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的重要性[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2):78-79.

[2]曹献雨.电算化会计和手工会计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探析[J].商业会计,2012,(17):124-125.

[3]张荣.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08,(10):61-62.

财务软件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但目前在走访多家用人单位后,我们发现财会毕业生上岗后不但不能马上开始工作,而且还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电算化岗位培训。这说明在我们的电算化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并严重影响到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非常有必要进行改进。

一、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出现的问题

根据最近一份对400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调查的企业中,95%的企业都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利用电算化替代人工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虽然大多数企业还处于电算化起步发展阶段,但是我们的财会专业毕业生的电算化水平仍不能满足企业要求,往往是上岗后还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电算化岗位培训才能开始工作,这一现状让用人单位头疼,同时也给学生择业和就业带来障碍。

形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1)专业课程设置陈旧。中职专业课程设置没能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做及时调整。中职教育以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全面综合素质为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既精通会计业务又精通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但实际上我们大部分的中职财会专业课程设置中只在第三、第四学期安排了会计从业资格的考证的课程“会计电算化”。以电算化考证代替电算化的系统学习和实训。课程设置调整的滞后导致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时走入误区,将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目标等同于电算化考证合格率。此教学目标距离社会岗位需求相差甚远。

(2)教学软件单一。中职学校80%以上都是采用用友软件来教学的,但是实际上,2009年用友软件的市场占有率只有20%左右。众多学校采用用友软件作为唯一教学软件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用友软件是目前财政部考证的指定软件。因此,我们的毕业生上岗就业工作时很可能面对的并不是用友软件,而可能是其他财务软件,这就会导致学生得重新学习和实训,出现理论教学和实际工作不一致的状况。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进的具体措施

电算化教学目标是培养电算化岗位操作者,以软件实际操作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目前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体系应做如下改进:

1.改进该课程教学培养目标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但是,中职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一直以来都以取得电算化合格证为目标,以教完某本教材为目标,没有一个明确的、与岗位实际相结合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根据社会岗位需求,中职电算化教学目标应确定为:培养具备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在此目标下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系统电算化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电算化软件系统的管理技能。教学目标可细化为三个方面:①熟练掌握常用电算化会计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并能够自行解决软件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②熟练掌握电算化会计系统安装、调试和维护的操作技术;③了解会计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和障碍等。

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教师安排教学内容时应结合实例介绍会计软件的各项操作、各个模块功能;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比较不同版本会计软件的操作、各种类型企业使用电算化工作的特点等,为达到培养具备电算化软件操作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个最终目标服务。

2.调整相关课程开设顺序,对教学大纲进行必要补充

由于明确数据库的含义,学会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操作,从数据库的角度深入理解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之前,除开设“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专业课程之外,还应开设数据库知识相关课程。Access数据库是一个简单实用的数据库系统,它的强大功能主要体现在:可以通过向导创建表、查询、窗体及报表;可以有效管理、分析数据等。而且操作简单、易学易懂。通过学习Access数据库的基本知识了解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非常实用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简单讲解一些财务软件运行环境架构、数据库安装、服务器配置、财务软件安装调试维护等的内容。

3.教学方法的改进

从电算化教学现状来看,在电算化学习中,学生主要是理论学习和简单的上机实验,课程评测也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笔者在实践中尝试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改进教学。在电算化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由教师根据电算化会计的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教学目的编制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其次,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教学案例,再经教师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亲自上机实践后撰写案例实验报告,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系统总结。一般来讲教师会将手工会计中所用到的会计案例,在电算化会计模拟实验室中利用财务软件再次重演,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会计实行计算机管理的必要性,以及电算化会计领域带来的变革。笔者认为教学案例最好来源于真实的一线工作。例如,让任课教师去企业做至少两个月的实际工作甚至半年,有条件的在企业兼职更好,从而获得实践经验和工作实例。教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结合教学设计优质教学案例。

4.教学实训模式的改进

目前电算化教学的实训模式一直是“教学模块实训模式”,即学生只按照财务软件系统的现有程序,依照某个公司案例进行系统设置,随后再进行一些简单的核算操作就完成实训课了。其实这种实训是远远不够的。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的实训课程应包括分段实训、分岗实训及综合实训三个部分:①分段实训即会计电算化课程开设时,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在学习实用财务软件时按照学习的内容进行。即在财务软件上进行完成老师要求的操作,以达到对所学内容的阶段实验,以验证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②分岗实训是指在完成分段实训之后应进行模拟实际工作岗位的实训。即当一笔会计业务发生时,应以不同的岗位身份在财务软件中进行操作,以达到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际工作的目的。比如,一笔采购业务发生后应由采购人员进行采购入库单和采购发票的处理,而由出纳进行收款处理,由会计进行填制凭证和记账的处理等。这种实训模式比较能反映社会就业岗位的现状,能做到教学与就业相融合。③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同步实训。即学生在完成了会计学相关课程和会计电算化相关课程的学习之后,将一个案例资料分别以手工和计算机的方式同时进行会计核算、业务处理和会计管理,并且将手工业务处理和计算机业务处理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充分了解手工下业务处理和计算机业务处理的差异性,全面体会会计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益处,体会会计信息化的先进性和现代化,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会计电算化的优越性。

会计电算化已是目前社会财务工作的主要办公手段,培养具有电算化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是我们中职财会电算化教师的实际任务。为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目前电算化教学中的各种不足,并对其进行优化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电算化教学的长足发展,为社会发展培养出实际岗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闻一.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会计之友,2008(6).

财务软件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改革应明确中职会计教学目标,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师资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综合实践能力;以案例为主体,模拟企业经营,

加大实践性教学;加强政府引导,校企合作,解决中职学生就业困难。

【关键词】就业能力;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普通教育有高考 职业教育有大赛”,一年一度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落下了帷幕,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如何落实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中职学校开办最为悠久的专业之一,各校均已形成了较完整的实训课程体系,为培养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所需的初级财务会计人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对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 8号)“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和“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的精神要求,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模式仍需改进。会计电算化课程应用性强,不断加强该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教学,合理设置课程和内容是重点;加强师资培训,提高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是基础;模拟、虚拟企业经营,重视案例教学,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整个教学过程才能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

一、明确中职会计教学目标,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中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这些年,国家虽从政策、资金、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中职教育大开绿灯,但中职学生特别是财经类中职学生就业仍很困难,其中学历低是一方面因素,但教学目标定位不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岗位脱离导致学生能力不足是无法胜任工作的根本因素。课程是教学体系的核心要素,现阶段教学体系的核心问题是课程问题。由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使得就业导向教学模式推行非常困难。而课程改革也是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的前提,如果课程不改革,后者其实也是空谈;只有建立了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才能获得动力和方向。因此依据就业导向的指导思想重组课程体系是有力地推进就业导向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从刚刚结束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会计实务赛项反馈信息和走访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来看,中职学生普遍缺乏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常见的系统维护能力、解决会计软件运行中出现异常操作问题的能力和对不同会计软件的适应能力。因此,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应定位为:以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操作能力为基础,以系统管理能力和日常维护能力为主导,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会计电算化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注重学生的特点,导向就业、强化技能、仿真模拟,将知识的连续性与变革性有机结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如下:

1、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应加强会计电算化运用计算机方面知识的系统性、专业性学习。计算机课程开设包括硬件的连接,软件的安装及软件故障的排除,电子商务、网络财务、会计与网络安全等基础知识;作为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工具,学生还应掌握一、两种计算机编程语言,如Visual Basic语言或C语言和Access、Foxpro、SQL Server数据库基本常识。

2、点钞、翻打传票、数码字书写、假币识别等技术

熟练掌握这些技术是一名合格会计人员的基本功,也是训练有素会计人员必备的技能。这些内容可以整合成一、两门课程,重点是有针对性的训练,训练应贯穿在学生每日教学活动中。

3、介绍并比较市场上常用的会计软件

这是会计电算化的启蒙课程,其目的使学生在学习会计信息系统软件操作的同时对会计电算化有所了解,主要内容是以一种软件为蓝本,介绍财务软件涉及的模块、各模块内外的数据传递关系、软件的数据处理流程及通用财务软件简单的二次开发的方法。这对学生理解和操作市场上不同名称的软件有非常大的帮助。

4、会计类课程设置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不仅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应用技术,还需要扎实全面的会计基础知识和财务会计实务处理能力,全国职业院校会计实务大赛是很好的引导。课程设计应大胆尝试打破原有课程分层分项设置,将会计技能训练融进会计账务处理中,将会计理论教学融合到ERP沙盘上模拟企业经营活动。让学生直接使用仿真原始单据和账簿,将发生的经济业务和账务手工处理和电算化处理结合进行。这种课程的整合可由多门课老师共同参与,可选部分学生小范围实验,对原来课程的名称、课时的分配、学期的安排、教材的内容都要做相应调整,实验结果的整理将是一部很好的会计教学改革教材。

5、开展多种实训方式,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现在各校普遍采取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手工会计实训与电算化会计实训相结合的方式,但因多方面原因,大多数会计模拟实训都采用制造型工业企业为模板局限在会计核算上,而其他行业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审计、税务等项目的实践目前开展很少,对应的岗位能力训练不足,核心能力不突出,难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会计工作本身的严肃性以及会计人员持证上岗等要求使学生很难到单位实地实习,导致较少有正式规模性的校外顶岗实习,实习单位分散,实习指导不力,实习方式和效果不好。因此应在各年级有针对性的开展实训磨练,让学生进一步强化了基本账务处理的能力,并且通过拓展,具有了初步的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较综合报表的编制能力的全盘账务处理和初步财务分析和经济活动分析的能力。

二、加强师资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综合实践能力

全国中职会计实务大赛既是在赛学生的操作能力,也是在比辅导老师会计综合能力,必将成为展示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成果的窗口。课程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良好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会计综合能力,也对教师知识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良好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会计综合能力,也对教师知识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各校课程开设主要是分层分项,即课程分开在不同学期,由不同老师只完成某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这种传统课程设置方式虽然考虑了不同课程的独立性,但割裂了课程之间的联系,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教师“术业有专攻”的结果,不同教师只在计算机应用、会计各项技能、会计实务、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等不同方面的内容熟悉,将这些内容综合掌握和熟练运用的教师非常紧缺。所以教师知识的综合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训是更好地培养和指导学生的前提。

1、充分利用教育部全国骨干教师培训机会和资源,提高现有教师会计综合知识和操作技能

总结培训经验并结合中职会计大赛的要求和学生就业的要求,把骨干教师培训内容更具体和实用化,尝试着培训后的教师是企业受欢迎的财务人员,让骨干教师的培训成为中职会计教学改革的发酵池和实验室。

2、教师要善于学习,注重理论积累

由于会计电算化学科综合性特点和学科的快速发展,教师要善于学习,注重理论积累,打破原有课程条块分割,综合学习和广泛涉猎与会计课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要熟悉手工账务处理和会计账务电算化处理,认真备好实训课,针对实训内容上机反复实践,对相关问题随时记录,合理安排上机内容、流程、目标等项目,避免因自己对软件操作不够熟练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给予很好的答复,使得实验、实训课程效率不高。通过自我完善成为集会计理论和实务、计算机技术在会计中应用、财务软件操作和维护、各种财务软件比较、以及熟练地会计技能等方面为一体的“全才”。回归到“要给学生一瓢水,教师得有一桶水”的“原始”教学之路上。

3、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

“磨刀不误砍柴功”,学校应充分考虑并解决好教师课时、岗位和待遇问题,鼓励教师脱产深入企业学习或代职,考察了解企业会计电算化软件实际应用情况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大胆尝试教师利用教学之余去企业兼职的工学一体模式,搜集一手资料,加工整理形成仿真案例。把相关教师送到财务软件公司学习或聘请财务软件公司的技术经理经常来校给会计学教师举办技术讲座;也可以参照软件公司对技术人员的技术资格认证办法对相关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和认证工作,从而使教师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请企业财务人员进课堂讲案例或现场指导学生操作,解决实训中的问题。

三、以案例为主体,模拟企业经营,加大实践性教学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中职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但动手能力较强。在无法实现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情况下,全国中职会计大赛给中职学校会计教学一个良好的示范――模拟企业经营案例,在企业营运过程中学习会计,强化技能。

1、老师选择并介绍一种通用财务软件的功能模块和操作流程,如用友或金蝶财务软件

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部分案例;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写出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模仿编写企业会计业务,以此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扩大和提高学生沟通交流、知识运用、动手操作等综合技能,实现“学中做”。

2、学生分组模拟建立“企业”,并在“企业”中承担相应角色,根据所学知识和编写的案例模仿完成角色任务

学生有了企业人概念并经营自己的“企业”,两种企业之间建立客户关系和业务联系,借助ERP沙盘仿真实训室和ERP软件,立体直观的展示并参与企业的财务核算、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客户关系管理等日常运转流程,全方位地模拟企业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从单纯的财务会计教学拓展到多层次的ERP应用人才的培养,有效地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真正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职业能力,实现“做中学”。

3、充实实践性教学资料

实践性教学资料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取得。一是教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也可动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例如,在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初期帮助企业进行软件的初始设置;深入企业学习或代职等获取一手资料。二是请企业人员或财务软件开发人员提供案例资料,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整理、设计教学案例。三是建立校际之间的合作,相互交流教学案例。

四、政府引导,校企合作,解决中职学生就业困难

近年来职业学校一直都在探索寻求校企合作的最佳途径和办法,很多工科类学校已经建立了很好的合作模式,形成“学校是企业航母的基地,企业是学生翱翔的天空”的良性循环。但文科类如会计、金融等专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和顶岗实习都有困难。因此校内实习实训环境、设备、场地的建设和完善十分必要。这些年国家给中职学校经费的支持力度较大,中职学校的实训设备也在逐渐的配套和完善,但中职文科类专业的就业仍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是学历低,而学历低往往和素质差相关联。这样一个“多米诺组合”让中职学生就业雪上加霜。

财务软件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摘要:网络财务管理时代需要复合型网络财务人才。从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网络财务丰富的理论知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开发能力三个方面提出如何培养复合型网络财务人才。

关键词:网络财务;复合型;应用能力

网络财务既是一种管理模式,也是一个信息系统,是一种基于网络计算机技术的现代财务管理新模式,它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以网络技术为手段,以提高时空效率为特征,在互联网环境下实现财务核算、财务决策和财务监督,并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方式加以体现。网络财务将现代网络技术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不仅改变了财务管理的手段和方式,而且丰富了财务管理的内容,带来了财务管理模式的变革,标志着一个高科技含量的财务管理时代的到来。它在企业中的应用,使企业各个职能部门之间信息相互连接,实现网络资源高度共享,从根本上改变了财务和业务运作时间差产生的信息滞后状况,使财务和业务协同进行。

网络财务要顺利实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很多高校在网络财务课程的教学中,只侧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导致学生只掌握课程相关理论知识,却缺乏应用能力,本文拟针对大学本科阶段的网络财务教学工作,探讨如何培养复合型网络财务人才。

1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网络财务丰富的理论知识

网络财务课程的顺利开展,首先要确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做好课程设计,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网络财务丰富的理论知识。

(1)网络财务人才的培养目标。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网络财务教学目标定位依据主要是社会岗位的现实需求,并随着岗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将网络财务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网络财务的开发和应用能力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在网络财务系统分析、设计方面能力的培养,即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在网络财务系统应用方面能力的培养,即侧重网络财务管理系统和网络财务决策支持系统应用能力的培养。

(2)网络财务课程的设计。在网络财务的教学实施前,教师应通过对课程特点的研究,明确教学改革的目标,在软件、教材、补充资料方面做好前期规划,并通过网络、书籍、软件培训部门等多种途径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向,从而全面掌握课程内容,形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施的基本思路。网络财务是一门综合了财务会计知识与网络技术知识的边缘学科,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教师应充分考虑知识的完整性,并即时把握网络财务的发展动态,不断更新内容。一般而言,在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应重点介绍网络技术,阐述局域网、广域网和INTERNET网技术,另外,网络财务的核心技术是安全技术,由于安全技术本身内容丰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介绍一些重要的安全技术,例如:电子支付技术、VPN虚拟专网技术等。由于网络财务技术是随着各种相关技术的发展不断发展和更新的,教师想给学生讲解所有的网络财务的理论和技术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应力求使学生首先在宏观上对网络财务系统的相关技术构成有一个框架,然后再对一些重点知识和技术有系统、全面的认识。

(3)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网络财务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宣讲法、演示法、反向思维教学法、自我设计教学法、材料分析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宣讲法主要是由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课程知识点,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演示法主要是教师将网络财务的一些操作方法和技巧通过计算机给学生进行操作演示,让学生能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反向思维教学法是指改变常规的网络财务处理业务的操作顺序,按照相反方向对某个错误结果进行逐一分析和检查,直至找到原因并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种比较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我设计教学法是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过的网络财务知识,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设计作业题,并通过上机完成,最后提交作业设计的纸质打印文稿、电子文稿、运行作业所产生的数据等。作业设计可以小组或者个人独立方式完成。实施作业设计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的知识点,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并且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材料分析教学法应用到网络财务的教学中,即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材料。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网络财务中去的“实践活动”。首先,由教师根据网络财务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定案例材料I其次,材料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撰写报告,对材料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材料分析教学也可以采用小组学习、辩论、公开演示课等形式,对材料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扩大和提高学生表达技能、知识运用技能、以及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等综合技能。

(4)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在网络财务教学手段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和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教室中,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设备、多媒体教学软件、音像系统等多媒体设备,在常规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引入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授、实务操作演示等。在教学中,教师利用教师机通过多媒体设备以及计算机系统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可以控制学生机,学生机可以进行电子举手、自动接收文件等。采用这一新的教学手段有利于网络财务教学的合理化、标准化,并提高教学效果。

2通过实验和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生通过计算机的实践练习,可以获取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又可以对所学过的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上机实验所产生的效果是单一的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因此,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还要配合实验教学。

(1)实验内容。教师可以选择企业常用的商品化ERP软件,要求学生通过练习,掌握账务处理系统、报表管理系统、工资核算系统、固定资产核算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向学生进一步介绍ERP的基本原理、功能、系统结构和企业信息化基本思想。以及物流系统(购、销、存)模块的使用方法。

(2)实验过程。每学期开始,教师就要根据网络财务的授课进度和上机计划安排好本学期该门课程的上机任务,分若干次实验,要求学生每次实验都要事先准备并在实验过后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包含如下内容: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本次实验的完成步骤、在实验过程中碰到哪些问题以及你是如何解决的,本次实验还存在哪些问题、有何感想体会和建议。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一般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实际操作问题,他们通过自己的摸索和老师的答疑,可以了解财务软件的操作要领,并了解软件的设计思路。教师通过批阅实验报告,能了解学生的实验过程碰到的问题,还存在哪些问题,对共性的问题,可以在下次上课之前,集中为学生讲授。从教学实践上看,通过学生的练习和教师的讲解,学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3)实验要求。教师在指导实验时,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另外,财务软件一般也有强大的辅助决策功能,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大量的实例,要求学生进行如量本利分析、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成本预测、投资决策等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求学生大致把握财务软件的设计思路,虽然很多的学生在将来更多的是利用财务软件而不是单独的开发财务软件,但是,我们认为会计人员只有掌握了财务软件的设计思路,才能更好地运用财务软件完成财务管理任务。如网络财务下财务软件各模块之间数据传递关系复杂,只有掌握了其设计思路,才可以更充分地进行功能的挖掘,此外,财务软件的升级也需要财务人员提出需求,因而财务软件的设计思路应该是教师在辅导实验时讲解的重点,如数据库设计思想、输入输出的设计思想等。

最后,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学校要加强网络财务实践设施的建设,强化实验性的模拟教学,适当增加实训课时。在网络财务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会非常有利于教学。

3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开发能力

在网络财务的教学中,我们要追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即通过社会调查、校企联合等方式,积极开展网络财务的实践教学。

财务软件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络财务;复合型;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F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4-0114-02

网络财务既是一种管理模式,也是一个信息系统,是一种基于网络计算机技术的现代财务管理新模式,它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以网络技术为手段,以提高时空效率为特征,在互联网环境下实现财务核算、财务决策和财务监督,并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方式加以体现。网络财务将现代网络技术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不仅改变了财务管理的手段和方式,而且丰富了财务管理的内容,带来了财务管理模式的变革,标志着一个高科技含量的财务管理时代的到来。它在企业中的应用,使企业各个职能部门之间信息相互连接,实现网络资源高度共享,从根本上改变了财务和业务运作时间差产生的信息滞后状况,使财务和业务协同进行。

网络财务要顺利实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很多高校在网络财务课程的教学中,只侧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导致学生只掌握课程相关理论知识,却缺乏应用能力,本文拟针对大学本科阶段的网络财务教学工作,探讨如何培养复合型网络财务人才。

1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网络财务丰富的理论知识

网络财务课程的顺利开展,首先要确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做好课程设计,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网络财务丰富的理论知识。

(1)网络财务人才的培养目标。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网络财务教学目标定位依据主要是社会岗位的现实需求,并随着岗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将网络财务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网络财务的开发和应用能力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在网络财务系统分析、设计方面能力的培养,即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在网络财务系统应用方面能力的培养,即侧重网络财务管理系统和网络财务决策支持系统应用能力的培养。

(2)网络财务课程的设计。在网络财务的教学实施前,教师应通过对课程特点的研究,明确教学改革的目标,在软件、教材、补充资料方面做好前期规划,并通过网络、书籍、软件培训部门等多种途径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向,从而全面掌握课程内容,形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施的基本思路。网络财务是一门综合了财务会计知识与网络技术知识的边缘学科,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教师应充分考虑知识的完整性,并即时把握网络财务的发展动态,不断更新内容。一般而言,在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应重点介绍网络技术,阐述局域网、广域网和INTERNET网技术,另外,网络财务的核心技术是安全技术,由于安全技术本身内容丰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介绍一些重要的安全技术,例如:电子支付技术、VPN虚拟专网技术等。由于网络财务技术是随着各种相关技术的发展不断发展和更新的,教师想给学生讲解所有的网络财务的理论和技术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应力求使学生首先在宏观上对网络财务系统的相关技术构成有一个框架,然后再对一些重点知识和技术有系统、全面的认识。

(3)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网络财务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宣讲法、演示法、反向思维教学法、自我设计教学法、材料分析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宣讲法主要是由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课程知识点,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演示法主要是教师将网络财务的一些操作方法和技巧通过计算机给学生进行操作演示,让学生能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反向思维教学法是指改变常规的网络财务处理业务的操作顺序,按照相反方向对某个错误结果进行逐一分析和检查,直至找到原因并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种比较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我设计教学法是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过的网络财务知识,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设计作业题,并通过上机完成,最后提交作业设计的纸质打印文稿、电子文稿、运行作业所产生的数据等。作业设计可以小组或者个人独立方式完成。实施作业设计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的知识点,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并且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材料分析教学法应用到网络财务的教学中,即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材料。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网络财务中去的“实践活动”。首先,由教师根据网络财务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定案例材料I其次,材料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撰写报告,对材料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材料分析教学也可以采用小组学习、辩论、公开演示课等形式,对材料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扩大和提高学生表达技能、知识运用技能、以及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等综合技能。

(4)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在网络财务教学手段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和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教室中,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设备、多媒体教学软件、音像系统等多媒体设备,在常规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引入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授、实务操作演示等。在教学中,教师利用教师机通过多媒体设备以及计算机系统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可以控制学生机,学生机可以进行电子举手、自动接收文件等。采用这一新的教学手段有利于网络财务教学的合理化、标准化,并提高教学效果。

2 通过实验和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生通过计算机的实践练习,可以获取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又可以对所学过的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上机实验所产生的效果是单一的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因此,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还要配合实验教学。

(1)实验内容。教师可以选择企业常用的商品化ERP软件,要求学生通过练习,掌握账务处理系统、报表管理系统、工资核算系统、固定资产核算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向学生进一步介绍ERP的基本原理、功能、系统结构和企业信息化基本思想。以及物流系统(购、销、存)模块的使用方法。

(2)实验过程。每学期开始,教师就要根据网络财务的授课进度和上机计划安排好本学期该门课程的上机任务,分若干次实验,要求学生每次实验都要事先准备并在实验过后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包含如下内容: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本次实验的完成步骤、在实验过程中碰到哪些问题以及你是如何解决的,本次实验还存在哪些问题、有何感想体会和建议。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一般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实际操作问题,他们通过自己的摸

索和老师的答疑,可以了解财务软件的操作要领,并了解软件的设计思路。教师通过批阅实验报告,能了解学生的实验过程碰到的问题,还存在哪些问题,对共性的问题,可以在下次上课之前,集中为学生讲授。从教学实践上看,通过学生的练习和教师的讲解,学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3)实验要求。教师在指导实验时,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另外,财务软件一般也有强大的辅助决策功能,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大量的实例,要求学生进行如量本利分析、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成本预测、投资决策等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求学生大致把握财务软件的设计思路,虽然很多的学生在将来更多的是利用财务软件而不是单独的开发财务软件,但是,我们认为会计人员只有掌握了财务软件的设计思路,才能更好地运用财务软件完成财务管理任务。如网络财务下财务软件各模块之间数据传递关系复杂,只有掌握了其设计思路,才可以更充分地进行功能的挖掘,此外,财务软件的升级也需要财务人员提出需求,因而财务软件的设计思路应该是教师在辅导实验时讲解的重点,如数据库设计思想、输入输出的设计思想等。

最后,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学校要加强网络财务实践设施的建设,强化实验性的模拟教学,适当增加实训课时。在网络财务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会非常有利于教学。

3 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开发能力

在网络财务的教学中,我们要追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即通过社会调查、校企联合等方式,积极开展网络财务的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