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写记叙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象、巧、入” 记叙文 循文明象 开门见山 巧设悬念 巧引诗句
记叙文是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叙述、描写人物、事件、景物来表达一定主题的文体。记叙文内容上来看,可分为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和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侧重写人的记叙文,是把人作为主要记叙对象,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言行、心理活动、生活片段的描写来刻划人物形象,反映某个人或某些人的思想品德、精神面貌等。
一、循文明象
四环节教学法的第一个环节是从文到象,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破译文字符号,组合文字意义,复制形象。这是一个循文明象的过程。在常规教学中,对文字的破译和组合往往是教学重点,词意、句意、段意在教学中占很大比重,这是教学的要求,但不是教学的全部。严格地说,对文字意义的破译和组合,首先是为了复制形象。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尤其如此。复制形象是在教学手段的作用下将作者在文章中所提供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复现出来。它的作用在于:
1.理解作者意图。形象是作者意图的载体,是经过作者思想情感浸润后的产物,要找出作者意图,只有从形象中入手,通过对形象进行抽象和提纯之后获得。比如要理解作者写《孔乙己》这篇文章的意图。首先要让学生对孔乙己这个人物有形象感受,包括他的画面形象和总体形象。在教学手段的作用下,学生可以复制出若干画面形象:面色苍白身材高大穿着长衫的外貌形象;站在柜台边喝酒,弯腰和孩子门说话,被打折腿后坐在蒲包上进店喝酒,喝完酒爬出店等动作形象。
2.培养学生的记叙能力。形象是记叙性语言材料不可缺少的要素,是作者表达意图的重要手段,甚至可以说无形象就无记叙。要培养学生的记叙能力,形象是必须跨越的一道台阶。学生对形象的把握不仅可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可以学习到记叙的技巧。一般来说,作者在记叙文中所运用的写作技巧都是通过形象来实现的,尤其集中在对形象的选择和组织上。使学生在感受、理解形象的过程中了解这些技巧,并且通过练习牢固的掌握技巧,进而熟练地运用这些技巧绘象、抒情、达意,这是记叙文教学最重要的目的
3.开发学生的智力。文艺理论上有个习惯的说法是“形象大于思想”,这就是说形象中包含的东西往往比作者想要说的东西多。对此接受美学有个很好的解释:文学作品是一个预设系统,它的价值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合作实现的。读者因为受到自己的理解作用,在他通过形象理解作者意图时必然融合进自己的知识经验,会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填补和发挥,是智力开拓的表现。
二、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即在文章的第一段开篇点题,或点明题目,或点及中心,使文章不拖泥带水,不转弯抹角,而是简洁明快、单刀直入。如朱自清的记实散文《背影》是这样开头的:“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便是开门见山:“我”思念父亲,最难忘怀他的背影,它凝聚着父子间深厚、真挚的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着全文。又如,的《回忆我的母亲》,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魏巍的《我的老师》等。
三、巧设悬念,欲擒故纵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卖关子。“欲说还休”,巧妙地埋下伏笔,设下悬念,能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要往下揭开谜底,一睹为快,故能引人入胜。如习作《“常胜将军”生死传》一文开头如下:“这常胜将军是何许人也?别忙,你且听我慢慢道来……”这一开头很新颖有味,颇能吊人胃口,然后再自然引出下文“常胜将军”生的威风,死的悲壮,并悟出一个道理“凡事都要慎重,来不得半点浮躁。
四、巧引诗句,活泼流畅
那么,怎样在记叙文中绽放文采呢?
技巧一:绘形,追求画面美
1、形容词绘形。用形容词突出事物的外形特点,一是使用胖、瘦、高、矮、粗、细、扁、平等一般形容词,二是使用萋萋、淡淡、溶溶、蓊蓊郁郁、薄薄、袅袅、青青等叠词。
例1: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进院了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贾平凹《月迹》)
作者用“满满”“玉玉”“银银”等清新明丽的形容词,描写了一幅纯净、和谐的“月色图”,抒写了追寻美好事物的情愫。
2、比喻句绘形。用比喻可以突出事物的外形特点。
例2: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纪伯伦《雨》)
作者用比喻描绘雨的形状,“天空的泪水”“田野的微笑”,形象鲜明而富有感彩。
技巧二:绘色,追求色彩美
写人、叙事中,注意事物的色彩,可使语句具有形象的色彩美:一是使用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原色词;二是使用银白、金黄、海蓝、桃红、草绿等有色彩感的词。
例3:山那边有幢湖蓝湖蓝的木楼,还有一方幽蓝幽蓝的枫牙岭。枫叶红了,红嘴玉在幽深深的枫树林里歌唱。
秋天的边上,黄昏的羽毛飘落在草丛中,一条悠长悠长的小路镀满月光,爷爷和奶奶在乳白色的山雾中扛着锄头,姗姗而行。
密密的枫林竹林里,红嘴玉轻轻地歌唱。紧靠竹林边的小山塘,蒸腾着一般蓝幽幽的雾……竹林那边,桂花正浓……(《爷爷奶奶的秋山情结》)
木楼用“湖蓝湖蓝”来形容,“枫牙岭”用“幽蓝幽蓝”来描绘,虽然同是蓝色,但有深浅之别。枫叶是红的,红嘴玉的嘴是红的,“山雾”是乳白色的,“雾气”是蓝蓝的……这是明写事物的颜色。“枫林竹林”“羽毛”“山塘”“小路”“草丛”“桂花”等,则让读者调动生活体验去联想,这是暗写颜色。整段文字明暗交错,相映成趣,好一幅五彩缤纷、生机盎然的“秋景图”啊!
技巧三:绘声,追求声韵美
一是象声词绘声,即用摹拟声音的词语准确地摹拟出事物的声音,如淙淙、刷刷、哗哗;二是比喻绘声,即用比喻手法绘声,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例4:那土地,就像汹涌的金色海洋;高粱喝醉了,摇着黑红的大脸,嗬咧咧,嗬咧咧地在唱;大豆说话了,像孩子们在拍手,在哗哗哗,哗哗哗地笑。
这段话是描写北国金秋时节的丰收景象与丰富的喜悦心情。单就绘声而言,既运用了象声词摹声写音,又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绘声。“高粱”一句用拟人的修辞,“大豆”一句兼用拟人与比喻的修辞。
技巧四:绘态,追求动态美
1、化抽象为形象。写叙事性的文章,往往要用描述性的语句生动地展示人与事物的情态。
例5:(1)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也开始有些想家了。(颜文静《寻人启事》初稿)
(2)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喜欢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队、夕阳。(颜文静《寻人启事》修改稿)
这两句话虽然都表达了“女孩想家了”,但(1)句只是交代,“想家”是抽象的,模糊的,而(2)句是通过女孩“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的意境,蕴蓄了思念萦怀、感伤别离的孤独感、凄凉感,很容易使人想起“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等诗句,所以给人的印象会特别深刻。
2、化静态为动态。莱辛在《拉奥孔》中说,动态之美是一纵即逝却令人百看不厌的美,比一般的美能产生更强烈的效果。正因为如此,对那些静态的事物,我们要善于“化静为动”,使之富有生气,充满活动,情趣盎然。
例6:他微笑着,看苔爬上脚趾;他微笑着,听苔跃上双膝;他微笑着,任苔侵佛头……(孔孚《千佛山龙泉洞某佛前即景》)
关键词:聋生;高考记叙文;情感;材料
聋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参加高考也能写出好的文章,尤其能写出好的记叙文,因为记叙文重在以情动人,而他们有着敏感的情感世界。但是,有着敏感的内心只是具备了前提,还需要引导和训练。那么,如何让聋生写出感动人心的高考记叙文呢?我认为应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感情真
每个人都经历过成长的喜悦和烦恼,都遇到过感受深切的人和事,都有过成功的欢喜和失败的痛苦,特别是那些身患残疾的聋生,更有着不同寻常的人生遭遇和感受,这些真切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经历和感受就是记叙文写作的源泉。我笔写我心,让内心澎湃着感情的波涛,让笔端流淌着情感的清流,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动人,才能让读者看到绚丽的生活,体会到缤纷的情感,而那些矫揉造作、无病的文章,不仅不能动人,反而令人生厌。
二、材料真
写记叙文,就应写真实的生活,以反映生活的本质。要认真观察平常生活中平常的人、平常的事,认真体会现实生活中的亲情、友情、人之常情。“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特别是聋生,上帝既然给他们关上了一扇窗户,必然为他们打开另外一扇窗户,他们总是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和渠道来观察与体验生活。如果我们多观察、多体验、多积累,不信我们的笔下写不出真实的材料,不信聋生的笔下永远是平静的大海。当然,强调材料的“真实”,并不是说不能虚构,聋生不必拘泥于“真人真事”,完全可以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去调动自己的想象进行合理虚构、艺术加工,我们反对的只是胡编乱造和虚假离奇。
三、做人真
也许有人认为生活中根本没有使他感动的人和事,所以写不出感人的文章。我认为这不是根本,问题的根本是他压根没有认真体验生活、体味人生。一个人失去了听力,但是并没有失去感情。失去听力是不幸的,但是还有比失去听力更不幸的,所以聋生应有恻隐之心,富有恻隐之心,就会同情弱小;应有羞恶之心,不断反思,刻苦励行,日臻完美;应有是非之心,对善人善行由衷赞叹,对丑恶行为愤慨鞭挞;应有辞让之心,善于与人相容,尊老爱幼,扶危济困。有此“四心”,就是一个“真正的人”。用此“四心”来观察世界,这世界必然染上你的感彩。
四、有真思
人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人与万物的区别就在于会思考,人因渺小而囊括于宇宙,又因思考而囊括世界。做人贵在思考,只有思考才能有所感悟、有所发现。即便是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件很不经意的小事,只要我们用思想去关注,就必能产生智慧的火花。“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面对滔滔东去的河水,孔子感慨生命的短暂和珍贵。“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壕梁之上,庄子和惠子面对桥下优哉游弋的小鱼发出千古智对。
语文习作培训心得体会
我很荣幸地参加了由县教育局在东鲁学校组织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专项培训”活动。并认真学习了由东街小学王桂锋老师讲授的写物的作文课。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学习要树立为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而学习的理念,要把学习作为一种必要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来认识和对待。我非常珍惜能有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对于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我来说,既要有为学生、学校服务的意识,更要有服务的本领,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具备广博的知识理论、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个人素质,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王老师作为一名即将退休的老教师,心怀全县小学教育事业,不吝传授她几十年宝贵的教学经验,实为人师楷模,我辈青年教师的学习榜样。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王老师们的作文课讲解内容丰富、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生动形象,且观点鲜明、见解独到,使我深刻地感到自己的认识明显存在局限与不足,老师或幽默或儒雅的风采让我为之倾倒,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为之震憾,他们精彩纷呈的理论演绎和彰显个性的理念宣扬让人折服。关于写物的文章或者说大部分记叙文,很多学生写不出来亦或凑字数应付,那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关键是要有情感,以写物为例,中心是喜爱,正是因为喜爱才会去写,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确定了中心然后就是内容,那么内容该如何写?这就需要有观察,需要调动五种感官来感受,即眼看,耳听,鼻闻,嘴尝,手摸。在此基础上可以从物的大小、多少、颜色、形状、味道、声音、质感几方面入手,这样内容就足够充足了。那么以上列举的内容在写作中该如何去排序、取舍呢?要先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方面,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写。比如从整体到部分,物的外部到内部。王老师以一串葡萄为例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细节描写,所谓细节在本例中就是做到细致的观察加上合理的想象。这样可以使语句更加丰满生动。王老师以一串葡萄为例不断启发提问学生,最终学生把一串普通的葡萄形容甚是优美。在想象中合理的使用各种修辞方法可以使文章更出彩。好的文章是凤头猪肚豹尾,文章最重要的部分--内容确定了,还要有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开头和简短有力结尾。开头可以依据文章中心或者主题来确定,切忌不要太长,结尾可以介绍物的作用或者价值,是文章前后呼应紧扣主题。大道至简,殊途同归。写物的记叙文如此,其他的记叙文类推也如此。
这次培训我收获的不单单是王老师的作文讲授方法,更是一种理念,一股动力。我将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努力实践,在教学岗位上积极进取,锐意创新,使生命的礼花得到尽情的绽放。
中学生作文不入格的表现有哪些呢?
记叙文,写人叙事的文章。记叙文总是要通过事来反映人物品质、反映社会生活。记事部分应是文章的重点,但现在中学生最不易写成功的是真正的记事部分,或六要素残缺,或时地交代不明、或人物缺乏活动场景、或经过蜻蜓点水:或刻画人物缺乏方法,无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刻画,要么事完文章也即刻结束,无感无悟,停留在一种小学低段水平。
记日记,不了解日记的格式、不明白日记可记述的内容。“日记”应是当天记,记人、言事、说情、记思。不少学生养成了大人记日记的风格:用一句话说明自己干了什么或将要干什么,无价值取向、无思考回味、无细节冲添、感悟提升……
现在科技发展迅猛,学生用书信表情达意似乎成了一种回忆,电话代替了信笺,网络代替了语言,如果非要他写一封信,他会涂鸦完成,有时格式残缺、有时署名和日期颠倒、有时通篇只有一段、有时文章不知所云……错误之处,不胜枚举。
那么,如何做好作文的入格教育呢?
首先,明了格式 记叙文的一般格式:开头一段引出要写的人,中间一段或几段写好一件事或几件事,用一段或几段评价所写的人或事,最后一段回应题目,升华中心。有时开门见山,直接记事:有时事完,文章也完;有时倒叙把意义或最出彩的放在前面。日记,记当天的事或新近持续发生的事,日记是私密的,以记自己为主,常用第一人称呈现。日记应体现日期,年月日不能少,便于可查,星期、天气也不要丢。从内容上说,记人言事、说感抒情、品头论足、皆成文章。书信是与人交流的工具,不宜或不便当面说的,均可用书信表达。它包括结构五部分:称呼、正文、祝语、署名和日期。正文部分为了层次分明,一般一件事说一段、一个意思说一段。为了表达对对方的尊敬,可多称呼。
其次,重点突出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经过应是重点。记叙文就是一个小故事,要写得曲折,情节四要素中发展、要吸引人。如平铺直叙,则索然寡味。如记老师关心我,学生的一般模式:我有错――老师发现后教育了我――我改正了,不生动。稍作调整:我有错――老师发现后教育了我――我口服心不服――我的错再犯而碰壁――老师再教育――我改正了,这就要好一些了。又如写同学之间闹矛盾学生的一般模式:闹矛盾――因事解决矛盾――和好如初,如把经过作为重点可调整为:好朋友――闹矛盾――矛盾升级――因事解决矛盾――和好如初,这样一来,文章就要受看一些。
记叙文设若仅仅是写好发展、,缺乏必要的细节,文章也只是较普通的。细节顾名思义就是细微细小的情节。何永康教授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好的细节顶得上千言万语,一两个生活的细节是记叙文的亮和得分点。”由此可见,文章是有必要写好细节的。那么如何写好细节呢?最常见的是运用好动词,准确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展现人物精神风貌。有一个学生写老师恨他:刚才还喜笑颜开,突然和我的目光相接,笑容僵住了,目光紧盯住我,嘴角动了动,眼神开始放射出一种愤恨,整个眼神向我扑过来,嘴里马上冒一句:看啥子看?……白描,也能使文章细节增色。曾经有一位家长到我校找一位老师,他不知道这个老师的名字、任教班级,我校老师上百人,还真不好找。情急之下,他说这个老师:“亮额头、高鼻子、卷卷毛”,九个字我们就一下知道他要找谁了。当时,几个语文老师不住感叹:诗在民间诗在民间教了十几年书,还没得这个农民朋友功力深厚在事件中,通过对比写好各自表现也能写好细节,这里就不举例了。另外,恰当运用修辞也可写好细节,比较典范的文章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那三拳的描写。标点使用好也可突出细节,最常见的是鲁迅先生对人物语言描写中省略号、破折号的使用。
日记,也是中学生最常用的。荣誉了,可记;暗淡了、可写。中学生要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在日记中学会真实地抒发感情、真实地发表议论。只有通过平时的积累,量变引起质变,作文抒情、议论才能得心应手。现在的学生日记,更多的是站在个人角度宣泄、谩骂,自觉淡化了客观陈述,自觉淡化了对场面的描写,这也应该作为日记的一个重点练习。写好一个场面,有助于学生对生活的表达,有助于学生把记叙文写得深刻、感人。语文教育大师于漪按这样的格式给学生作场面练习:(1)截取精彩横断面,不能记流水帐一一着意原资妙选材;(2)有面的勾勒,有点的细描――做到点面结合;(3)层次显豁,多方着墨,不能笼统杂乱――注意安插人物;(4)语言幽默风趣,不能干瘪枯燥――注意生活积累。我认为很有借鉴性。
书信练习的重点:学会有条理、有层次的表达。要求学生说清事得来龙去脉,适时阐述个人观点,说话不矫情。不矫情并不是说不抒情(相反书信就是要求有强烈的感情),而是要求抒真情、恰如其分地抒情、有层次地抒情。初学写信的人往往无话可说,这就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说几件事。
上面谈了学生的入格,下面简要谈谈教师的批改也应有格。
文体规范应是批格中的首要因素。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要求“文体自定”,这个“自定”是以规范为前提,不入格、不合格的文章在平时训练中要重处,要通过教训上学生产生印象,留下畏惧。也有人说中高考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镣铐”应是指“文体规范”。
中心、情节、细节、条理应是批格中的第二要素。这里就不一一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