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空乘实训总结

空乘实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空乘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空乘实训总结

空乘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空乘办学;空乘专业

作者简介:王欢(1977-),女,山东泗水人,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空乘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空乘办学热潮下的冷思考”(编号:CC201315279),主持人:王欢。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06-0042-04

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空乘专业已有近十余年的时间。从最早的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院校开设专科层次的空乘专业,到2003年南昌航空大学在全国率先开始招收本科层次的空乘专业学生,直至后来的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04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等高校相继开设了空乘专业之后,在各级各类的本科学校中,开始逐渐出现了开设本科空乘专业的热潮,截止到青海师范大学于2013年开始开设本科层次的空乘专业为止,全国共计已有320余所开设空乘专业的高校。在这十来年的办学历程中各高校紧跟市场变化进行教学改革,不断积累专业建设经验,在教学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我国的民航事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但由于空乘专业建设时问比较短,各高校在招生就业、课程安排、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学生管理等方面还处在探索阶段,还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而目前国内民航业呈现出的繁荣景象,也使得越来越多的院校想在这个诱人的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因此纷纷争先恐后地开办空中乘务专业,但是如此盲目扩张也导致了空乘专业的在办学热潮下衍生出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空乘办学热潮的成因分析

如今的神州大地上,开设空中乘务专业的各级各类院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形成了一股空乘专业办学的热潮。造成这股空乘办学热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民航业飞速发展造就了空乘办学的热潮

在通往“中国梦”奋斗的道路上,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民航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和飞跃的发展。据权威数据统计,目前中国民航已拥有160多个民用运输机场,已有固定航行路线1532条,客运及货运飞机共计1259架。而全民航旅客运输量在2010年已突破了2亿人次大关。预计到2020年,国内将新建机场97个,新增飞机1 600架左右[1]。民航业以平均每年10%的增长速率保持着旺盛的发展趋势,以此发展态势,中国在世界航空市场的地位已然举足轻重。目前,除了国内的航空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机队数量的不断增多,需要招收大量的空乘专业人员外,国外有远见的大型航空公司也青睐中国市场,每年都会在我国招收一定数量的空乘服务人员。在航空业这样空前大发展的背景下,许多有航空背景或艺术类专业的高校,纷纷开设空乘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出现了一股空乘办学的热潮。

(二)空乘专业的优越特点造成了空乘办学的热潮

在许多少男少女心中“空姐”、“空哥”有着光鲜靓丽的外表,是她们所羡慕的职业。另外在收入水平上,空乘人员的收入也非常具有吸引力。这也是众多俊男靓女对空乘专业情有独钟,趋之若鹜的重要原因。同时,在各省的高考招生中,空中乘务专业的专业要求起点低,而文化录取分数线又几乎是所有专业录取线中最低的。因此,许多文化成绩不理想而形象气质较佳的学生都选择报考空乘专业。如此的低门槛高回报,使得很多高校在招生面试时经常出现火爆的场面。再者,空乘专业属于特殊专业,在实践教学、服装配置、学生实训实操等方面都有别于一般专业,学费较高。因此,开办空中乘务专业也能给高校带来不菲的经济效益。

由于航空业的巨大需求,充足的生源市场和不菲的经济效益,让许多学校趋之若骛,空中乘务专业遍地开花,目前已成为高校的一个热门专业。

二、空乘办学热潮面临的挑战

高校纷纷开设空中乘务专业的繁荣表象背后,却隐藏着专业发展的局限性,制约着本专业的发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办学盲目,学生质量下降

目前开办空乘专业的学校,绝大多数都没有做充分的市场调研与市场分析,并且没有民航系统的相关背景,不了解如何开设适应民航系统的专业知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在没有对各院校的申请进行论证,对办学资质进行审核,在没有与民航部门进行必要的沟通的情况下,对大部分申报院校予以批准[1]。空乘专业的盲目开设,开办院校的陡然增加,僧多粥少,其后果是导致各校生源争夺战越演越烈。为了能招到条件好的学生,许多学校只有降低各种硬性指标如:文化成绩要求,降低身体条件等使空乘专业生源质量整体下滑,学校办学前景堪忧。

(二)闭门造车,师资实训缺乏

1.教师队伍的专业性有待提高。在师资方面。空乘专业是需要理论和实训两个方面学习和操作的。理论的课程有:汉语、英语、心理学、法规、旅游理论等;实训的课程有:礼仪、化妆、形体、播音、急救、设备操作等。而这两部分的课程知识,必须由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来完成。目前制约空中乘务专业学历教育发展的瓶颈就是师资问题。大部分院校都缺乏有职业背景的教师,关键是学历高的教师没有空中乘务的经历,有空中乘务工作经历而又具备高校教师资格的人员少之又少[2]。因此,教师队伍呈现出矛盾的局面,由此可见,高校空乘专业的教师队伍需调整充实。

2.实训条件资源缺乏。空乘专业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实训教学条件是必备的。实训设施价格高昂:从模拟客舱、应急撤离、逃生装备、生理救护实验室,大到各种机型的飞机等,这些实训设备需要大量的投入,后续维护更需要不断地投入资金,许多高校开设空乘专业后在硬件设施上的不愿投入冒险,也有许多学校无力承担的。最后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前几乎没有进行过实训学习,这对于高度强调实践性、操作性的空乘专业显然是不现实的。因而,在这样闭门造车的条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是适应不了用人单位和市场需求的。

(三)沟通不畅,就业渠道堪忧

我国现在开办空中乘务专业的高校,大多与航空公司缺乏广泛友好的沟通与合作。当前,航空公司招聘倾向于看重学生的外在形象。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也以“第一印象”为重心,其培养的最终目标是能够顺利地通过航空公司的面试。但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各高校培养的应届毕业生比起社招人员在综合素质上存在较大差异,学生们对于空乘职业的艰辛也缺乏了解,因此一旦遇到困难,就会选择跳槽。而目前我国的空乘专业开办过多过烂,每年毕业的学生与航空公司真正的人才需求成5:1的供需状况,这导致了空乘人员的培养严重供过于求。真正的话语权掌握在航空公司手中。由于大部分学校与民航业缺乏合作沟通,因此培养的空乘人才没有渠道直接进入航空公司,这样情况下势必走航空公司社会招聘这条途径。而参加社会招聘,不确定因素过多,名额有限,条件苛刻,空乘专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不仅要与各高校大学生竞争,还要与其他社会考生竞争,在激烈的竞争下,就业机会越来越小,许多人多次面试无法通过后逐渐放弃了蓝天梦。而为了达到高就业的假象,银行、酒店、大型企业等已成为许多高校的就业目标,大部分高校中的空中乘务专业已经名不副实。

三、空乘办学热潮下的嬗变

这些问题让很多高校如鲠在喉,困扰着高校空乘专业的人才培养,也限制了高校空乘专业的进一步发展。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空乘教育必须面对嬗变,必须面对现实。高校空乘专业何去何从,确实到了需要冷静下来仔细思考的时候。如何改变,如何办好现有的空乘专业,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对空乘专业基本性质有合理分析

空乘专业本质属于服务性质,这个职业的初衷在于更好地为乘客服务。空乘服务人员的基本性质是具有较高服务职业修养和能力,空中乘务的工作特点要求空中乘务员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亲切的外表、宜人的个性、成熟的心态、得体的处事方式、还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娴熟的服务技能、灵活的应变能力、良好的团队精神[3]。对空乘人才培养的本质是对高端服务人才的培养。在空乘工作中,优质的服务是获得乘客满意服务的基本,理应成为空乘教学的主要培养内容。冷静合理分析空乘专业的基本性质,才能合理地发展空乘专业。

(二)对空乘课程体系发展方向有理性规划

合理科学的共通性课程。基本理论课程和实训技能课程是属于空乘专业共通性课程的两大组成部分。由于其所包含的内容直接影响到空乘专业的人才培养,所以在整个空乘教学中的地位尤其重要。因此,要将共通性课程规划得更加完整、科学,使其更加有利于空乘人才的培养。

结合实际的特色性课程。空乘专业是具有与众不同的专业特点,其课程中也有许多具有航空特色的课程,这些课程体现出了空乘方向的特色和优势的关键。但是这些特色课程应该要能够为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服务,要结合空乘专业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开设,同时又能够遵循空乘专业人才培养的原则,这样才能达到既有空乘特色又科学实用。

地位稳固的服务类课程。综观现有的开设空乘专业的高校,在课程设置上都过于偏重艺术性。这首先与空乘方向本来就隶属于艺术类专业密不可分,而空乘方向一般都放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音乐表演或表演专业等范围内;其次空乘专业的招生考试是放在艺术类统考中,考试的内容也大多是艺术为主;还有最主要的原因是担任空乘专业的教师大都是艺术类师资,因此学习的课程大多是艺术科目。基于以上原因,造成了目前空乘专业课程设置的偏差。今后应逐渐改变这种课程教学过于偏向艺术,而实训服务课程欠缺的状况,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心理、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坚持巩固服务类课程的重要地位。而适当选修艺术类课程作为锦上添花的才艺。

(三)对校企合作办学有实质性突破

针对目前高校空乘专业培养计划和目标,适应不了航空公司对空乘人才的需求等问题的现状。学校应积极努力探索校企合作途径,通过与各大航空公司的广泛接触与沟通,寻找空乘办学的最佳模式。

1.邀请航空专职空乘人员来专业培训是实现校企合作的途径之一。高校要聘用航空企业的空中乘务管理者、空中服务资深从业人员来进行专业的课堂教学,增加课程特色。让这些有实践经验和工作体验的专家们专业建设中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学生实习等教学项目提出意见和建议。并让他们给学生进行岗前培训课程,从而使空乘教学更贴近工作实际,学生的培养能与航空公司的要求接轨。让航空企业人员参与到招生、培养和就业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使空乘人才的培养满足民航服务专业人才发展的要求,高校空乘办学才能真正变得富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

2.派遣教师赴航空公司培训实操知识是实现校企合作的途径之二。以往的教学模式大多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枯燥教学方式,要打破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高校应定期送教师赴航空公司进行培训,学习了解空乘服务的实际操作流程,通过让教师走出去这样开阔视野的方式,使更多的高校教师接受航空服务的实际培训,让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效地结合起来。目前国内许多开办空乘专业的院校都采取派遣专业教师深入航空企业学习深造,让教师切身体会了解航空公司的用人需求和实际操作流程,以便于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实用性的专业人才。

3.建立稳定可靠的实习基地是加强校企合作的途径之三。高校要通过与航空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来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各大航空公司都有条件相完善的实习基地,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保障。高校要争取建立与航空公司签约成为人才培养基地,这样对学校长远发展有利的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这对于提高空乘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培养一支稳定的具有特定的企业文化和服务理念的空乘队伍都不无裨益[1]。在此基础上能够保证高校培养的空乘专业学生实习的顺利进行,航空公司招收到了优秀的乘务人才,高校也达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工作的教学效果,为学生解决了就业的机会与平台,推进校企之间的无缝衔接,最终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局面。

四、空乘办学热潮下的转型

空乘办学的转型应该是整体的转型,在教学途径、教学手段、教育模式、学生心理素质和服务意识培养等方面都应进行转型改革。

(一)教学途径和教学手段的转型

在空乘教学中,要设置合理的具有现实环节中的情景来开展案例式教学。这种相对以往教学途径和教学手段的转型,着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具有高度的模拟性。在教学中,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突出双向互动式教学,突出案例分析与实践教学,运用模拟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注重学生创新、创造与创业能力培养的新的培养方式[4]。让学生通过仿真的情景模拟,完成民用航空、民航乘务方面等课程的活动环节,有效地将课堂教学转化为职业体验情景,使学生对在航空服务中的突发事件的接受能力和应变处理能力有所锻炼。在这样的学习中将空乘服务方面的知识和理论,将会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二)教育模式上的转型

空乘教育模式应是注重实践教育与实践参与、实践研究,让学生在毕业设计中以实践成果来体现学习的效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接触职场环境和空乘服务情况,使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职场环境适应能力都有所提高。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理论,从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养成注重学习的良好习惯。毕业设计是空乘学生学习过程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体现,因此要重视的学生毕业设计。学生在毕业设计方案制定、论文写作等环节的训练中,逐步形成了适应实践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应变、沟通、心理承受等能力,这样才能全面打造学生,使其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5]。更快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教育模式上的转型,使空乘学生的培养具备了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三)心理素质培养和服务意识上的转型

空乘服务是一门特殊的职业,空乘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胜任这一特殊的职业。学校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对学生给予分析、提示和引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使学生对空乘这个特殊的职业及工作性质、内容有足够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空乘专业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适应性和多变性[6]。笔者针对部分学生缺乏从事空中服务的心理素质,对本校的空乘专业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测试结果表现出目前学生对空乘这个职业的了解只留于形式,看到的是空乘人员光鲜亮丽的外表,对于这份职业的辛苦和付出的努力却少之又少。因此,针对目前学生的心理状态,只有通过慢慢疏导的教育方式,才能培养出阳光、健康朝气蓬勃的优秀空乘人才,降低空乘人员的流失率。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服务意识上的转型,空乘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优越,来自于城市独生子女家庭,自我意识强烈,服务意识薄弱,这于空乘服务的要求是不适应的。综合的服务意识是专业空乘人员必须具备,所以如何解决管理体制问题,全方位培养空乘学生的服务能力值得研究,而培养出具有服务意识、服务知识和服务能力的空乘人才是高校空乘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的总目的[3]。

五、结语

总结与回顾我国空乘专业十余年来办学的发展历程,不可否认确实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和令人可喜的成绩,但是在空乘办学热潮的背后也暴露出许多严重的问题。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直接导致办学盲目、学生质量下降、就业渺茫等现状,势必将影响空乘人才培养教育的健康发展。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仅要依靠教育部门自身的问题,同时也有赖于民航部门的相互支持合作。从大学生主体来看,要多从明确自我定位,提升就竞争力和调整心态等角度去寻求就业问题的解决[7]。实践证明,只有校企双方默契合作,相互沟通交流协作,才能使我国空乘人才教育朝着健康稳定的态势发展,进而提升我国民航业的整体服务水平,为我国的民航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是今.对高校开办空中乘务专业热潮的反思[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10(6):30-32.

[2]黄黎玲.空乘专业学历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2(3):20-21.

[3]李广春.空乘专业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民航学院报,2011(2):18-20.

[4]柴金艳.空乘人才本科教育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1(8)26+256.

[5]张涛.论“空姐”选拔及空乘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J].价值工程,2013(14):269-270.

空乘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2014年,教育部明确提出有50%的普通高等学校将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以下简称桂航)积极响应,率先加入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课程开发和创新是学校和教师的立身之本,因此,高校转型路线确定后,课程的改革就成了关键。公共关系学作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之一,在应用型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下,以桂林多家企业为实习场地,将“空乘之星大赛”“山水文化节”等大量实践项目带入课堂,为课程提供了真实的教学环境,积极地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

二、公共关系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教育的产教融合,一方面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推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对接。从教育的发展来讲,课程的改革是教育的必然趋势。新技术的发展、高校的扩大招生,都给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带来巨大的挑战。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必须改革,而教育改革的根本就是课程的改革。目前,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仍根深蒂固,应用型课程建设大部分重视形式,学生并未从中真正受益,距离职业所需要的能力还有一定的距离。(二)公共关系学传统课程体系不能满足需要。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当前大部分高校公共关系学课程结构大同小异,课程组成都是以理论为主的传统形式,在课程最后阶段开展实验课。教学方式采取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形式,然而,这样的课程体系属于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的方式,并不能满足当前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原本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最终也变成了“黑板公关”,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教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少;务虚的多,务实的少。应用型课程的改革,必须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结构,进行重组和创新,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三)师生教学观念急需改革。教学的前提是学生要知道自己为什么学,教师要知道自己为什么教。部分学生认为公共关系这门课程与自己所学习的专业关系不大,比如空中乘务专业学生认为他们最重要的是民航专业知识,如客舱服务技能、空乘礼仪等,公共关系学学习不会影响到他们对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因而忽略了知识的前瞻性和延伸性。教育改革要从改变学生和教师的观念开始,教师要知道课程设置的真正目的,最终让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由被动变成主动,让教师成为学习的主导,培养出适应时展的应用型人才。

三、公共关系学课程改革的具体做法

应用型课程的建设应该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课程设置符合社会需求,实现真正的跨界融合、理论联系实际。公共关系学的课程改革总体思路是课程开设前,先由教研室和授课教师确定一家企业作为校外的实训基地,与基地共同商讨公关项目,然后将项目带入课堂,在课堂上根据项目指导学生完成《策划书》《活动方案》《活动分工》等。课程的实践阶段安排学生到实训基地完成项目具体操作,最后提交报告,由授课教师根据平时表现和报告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一)选定实践基地和项目。应用型课程改革离不开产业的支撑,产学融合的实践性课堂一定要有合适的场地和项目。目前,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桂航公共关系学教学团队选择与桂林大地公共公司、桂林万达有限公司、桂林东西巷有限公司、桂林草坪小镇等合作,建立学生实践基地,与基地保持长期友好的合作。先后联合举办了多届“空乘之星大赛”和“山水文化节”“中国旅游日”等活动,综合多方面考虑了可操作性、安全性、现实意义等。(二)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应用型课程改革的首要步骤就是课程的分解与重组。传统的理论型教学计划和“理论+实践”型的教学计划已不适用,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应当穿行,实践课的比例至少达总课程的三分之一,以业务能力的培养作为课程的主要目标,并以通过学生掌握知识和操作能力来评定成绩代替传统的考核方式。边学边实践,将工作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工作化,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当然,项目的开展还要考虑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共享等问题,如图1,以“空乘之星大赛”为例,将学科体系进行分解,然后重构行动体系,使课程之间不脱节,相互支撑,为专业技能的培养服务。(三)组织公关项目实践。应用型课程改革并不是将课程变成实习,而是在带有任务的前提下,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再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公关关系学课程理论知识仍旧很重要,我们不能忽视,不过改革后的理论知识讲解结合实际,强调了公关活动策划书的制作方法的讲解,让学生实践、调研并动手完成。如带有“空乘之星大赛”任务的学生就要完成公关“空乘之星大赛策划书”“赞助策划书”等,接着边学习公关实施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边让学生思考并进行任务分工,每个小组承担活动的一个子项目,讨论并列举活动需要的物品、活动具体的流程等内容。接近课程后四分之一时,组织学生完成项目任务。教师要协助学生完成媒体报道,这样在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同时,也提高了学校、单位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四)反思与成绩评定。活动结束后每位学生需提交一份课程报告,将自己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总结,对活动完成情况自我评定;教师根据平时表现情况和课程总结报告评定成绩。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应根据教学情况和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形成课程总结,在一定范围内共享课程改革成果。

四、总结

应用型课程模式更注重高校服务社会经济的功能,提高了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经验支撑,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科研平台,帮助高校和企业提升了知名度和美誉度。将项目带入课堂是公共关系学在课程改革中新的尝试,让学生在具体的项目驱动下学习,由“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由“理论大于实践”转变为“知行合一”。然而,改革任重道远,其中显露出的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改进,争取全面提升学生的现场应变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闫绪 熊越强 单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航空旅游学院

参考文献:

[1]吴果林,李修清,廖桂湘.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49).

[2]张莉莉.应用型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当代教研论丛,2016(8).

空乘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航空公司客舱安全培训的目标是培养机组应对突况的能力,其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也均围绕着这一培养目标而设置。民航史上多起突发事件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机组成员因缺乏行之有效的培训而导致处置突况能力的水平偏低,安全技能不足。为有效地提高广大机组应对突况的能力,有必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教学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虽然,航空公司客舱安全培训一向都非常注重客舱实训,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强调实践和操作能力,以期让受训学员快速掌握客舱安全技能。但是,客舱安全实训强调的是安全技能的掌握,在应对一些突况时的应急处置能力仍然是客舱安全培训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在客舱安全培训中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不失为客舱安全培训中重要的改革举措。

        在客舱安全培训中实施情景模拟教学的目标,就是转变传统安全培训的理念,根据培训科目操作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充分地利用情景再现,模拟突发事件发生的过程,为学员提供各种情景体验,通过学员与教员的教学互动,提高学员在训练过程中的判断能力、处置能力,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现行航空公司安全培训的情景模拟教学适用的范围非常广泛,既可作为理论授课型教学的补充,又可应用于实操技能培训,其内容涵盖机上火灾处置、紧急撤离、紧急开舱门、机上应急救护等。任何一个客舱安全培训科目情景模拟教学的实施,都离不开教学案例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估这三个环节。

        一、教学案例设计

        教学案例设计是客舱安全培训情景模拟教学中的关键,案例设计是否典型、是否有代表性直接关系到情景模拟教学的成败。因此在设计案例时,首先要对培训对象的机上岗位进行分析,根据培训对象不同的岗位需求来确定不同的案例情景。教员需要根据不同岗位的职责,围绕当前民航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发现机组成员职业能力中的薄弱环节,据此来选择和设计情景模拟案例。比如针对当前比较突出的机上颠簸事件,可以选择和设计航空器突遇强气流颠簸下驾驶舱飞行员和客舱乘务员间如何配合以保证机上人员安全的情景案件进行演练。针对飞行员,应强调其在突发紧急情况下相互配合协调的能力和对飞机的掌控能力;对乘务员,则侧重其对自身的保护和对旅客的安抚。其次,设计教学案例要具有代表性、针对性,保证每一次的案例模拟都能够解决学员较为常见或较为棘手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应急处置能力。因而教员要注意及时收集国内外航空业界发生的一些典型案例,重点是收集失败案例,形成鲜活的情景模拟案例素材,以便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培训的针对性。

比如国内某航空公司两名新招收的空乘人员在执行飞往拉萨的高原航线上,在飞机降落后,舱门还处于预位状态下打开舱门放出滑梯的事件,从表面上看,这只是一起机组由于不熟悉机舱设备的使用而造成的工作失误,实际上反映了乘务员未能切实领会并履行ccar121部文件中关于紧急出口规定而造成的一起违规案例。

        教学案例在设计好情景、遴选典型素材后,接下来便是教学案例的编写。案例的编写对情景模拟教学的实施起到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能进一步明确情景模拟教学的目标。一般而言,案例的编写涵盖了演练目标、演练内容、角色分配、角色说明和演练设施(如场地、设备、道具等)这五部分的内容。情景模拟案例的编写,既要直观、让人能一目了然;又要简约,不宜细节化写成如同剧本,而是给学员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参与到其中,从实践的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供多种意见,激发他们灵活处置的能力。

        二、教学实施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员应当认真观看,不随意打断学员情景模拟的过程。另一方面,教员并不是完全将舞台交给学员,自己只作壁上观,而是要做到“隐而不退”,要控制现场进度,防止出现偏离教学目的的现象。换而言之,也就是在情景模拟实施前和实施中,教员都要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情景模拟之前,教员要再次明确情景模拟的目标和基本要领;情景模拟实施中,要及时反馈和强化模拟的角色,以提高和巩固学员的训练技能。以陆地撤离情景模拟教学为例,教学过程中,教员需要留意观察学员的模拟角色扮演,当出现一些严重错误和意外情况的时候,要及时对学员进行纠正和引导,以免出现更大的错误而影响模拟。此外,针对一些没有工作经验的新乘务员,教员还需要向学员演示正确的操作方法,特别是当学员在模拟练习中存在较大困难时,学员通过观察教员的示范,可以显著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能。例如,在紧急情况开舱门撤离旅客时,由于新员工还未有工作经验,不能领悟开舱门撤离的紧迫性,作为教员就有必要设置飞机处于爆炸边缘的场景,示范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判断外部情况,并打开舱门放出滑梯,组织旅客撤离的标准程序。 培训的实效。

       情景模拟的实施,应尽可能让每个学员参与其中,营造逼真的氛围,以便于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因此,模拟现场应当选择在动态模拟舱,利用多媒体的声、光、电、烟雾等为情景模拟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创设教学情景提供更加丰富的手段。情景模拟教学过程中,应要求未参加模拟训练的学员认真观看,以便在模拟结束后进行讨论,分析模拟案例中涉及的有关问题,指出其中的不足。如有条件,可以安排进行全程录像,通过这些录像,可以使学员对他们各自不同的模拟角色进行观察和自

        我评价。此外,通过录像的回放,还有助于教员正确地评估学员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便于学生回顾揣摩、查找问题,不断改善。

        三、教学评估

        教学的评估可以分为教员评估、演练者自身评估和旁观学员的评估。客舱安全培训情景模拟教学实施结束后,应先让演练者通过观看录像资料,发现自身和他人的优缺点以及完成训练科目的能力。紧接着,让旁观的学员对演练者的表现进行集体讨论,指出优点和不足。这样一来,既调动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又拓宽了学员的知识面;既培养了独立思维的习惯,又提高了迅速反应和灵活处置的水平;既发现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又帮助其他学员找到改进和提高的方向。比如,在对应急处置进行情景模拟演习后,各演练小组要对本组的演练进行总结,谈谈本组在角色安排,应急处置中的有关程序的考虑,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策,有没有其他方案,所做的应急情况处置有什么理论依据等,以便相互了解。其次,其他小组的学生对模拟示范小组的处置程序发表看法,指出模拟过程中有哪些比较成功的地方,有哪些不足之处,有哪些值得学习与借鉴,同时,也应当根据案例的内容,谈谈应急情况处置程序与所学的知识有没有出入,理论和实践有没有脱节,对模拟的案例本身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最后,则是教员的总结和评估。教员在评价过程中,应当充分肯定学员的各种不同见解和操作的合理性,尊重学员的意见。如有不足之处,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学员自我纠正,切忌简单地公布“标准答案”,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从案例模拟处置中吸取教训,提升安全技能,提高专业素质。每一次情景模拟教学完成后,教员还应对模拟教学中情景模拟的总体情况、情景案例缺陷及改进方法、情景模拟涉及的技能及要求、团队成员角色模拟及配合情况等进行总结,以便于进一步的改进。

空乘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上海;高职院校;自主招生;三校生;技能考试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28-0029-07

依据国家有关法规以及《教育部关于做好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2011]2号)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2013年上海市部分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层次实行依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沪教委学[2013]3号)等文件精神,2013年上海市在部分高校专科层次继续实行依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试点院校依法自主进行入学考试、自主确定入学标准、自主实施招生录取,针对应届三校生、历届三校生、历届高中生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不全的应届高中生,采用联合命题、统一入学测试与高校测试相结合的办法实施录取。艺术类专业招生专业测试由招生高校自主决定测试内容,自主考试。各校依法自主招生章程须经教委核准后备案。

为进一步推进普通高校分类招生考试改革工作,引领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根据上海市教委要求,对实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高职院校的三校生技能考试情况进行调查,总结高职招生考试实践中的有效经验、存在问题,进一步规范、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招生中技能考试制度。受市教委学生处委托,由上海市教科院职成教研究所实施调查工作,课题组组织有关高职高专招生、考试方面的专家,设计了调查问卷,对实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的33所高职院校进行调查,按要求反馈的学校31所,回收率为94%。

一、上海高职自主招生改革概况

(一)自主招生改革试点

为适应高等教育招生改革发展的形势,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录取的新办法,实行多元化综合评价试点,使一部分有特长、对专业有强烈兴趣的学生能够进入高等学校学习,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2005年上海率先在全国实行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经上海市教委批准,上海杉达学院、上海建桥学院、上海新侨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民办院校进行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首批计划招生855人。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招生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上海加快了高职院校依法自主招生改革步伐,试点学校逐年增加,2007年试点学校增加至11所,计划招生数5660人;2010年试点学校进一步上升至24所,计划招生数10800人;2013年试点学校达33所,计划招生数10357人。

目前全市实行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的33所高等院校中,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27所,占总数的82%;本科院校(二级学院)6所,占总数的18%;公办学校19所,占总数的58%;民办学校14所,占总数的42%。

(二)自主招生规模

据调查,2013年31所自主招生学校实际招生10396人,超过计划招生数,平均每所学校招生规模为335人。但各校招生规模差异较大,招生人数最高的达676人,而招生人数最低的仅69人。招生数在400人以上(含400人)的学校10所,合计招生数为5519人,占招生总数的52%;招生数在200~399人的学校14所,合计招生数为3981人,占招生总数的38%;招生数少于200人的学校7所,合计招生数905人,占招生总数的9%。

(三)三校生招生情况

据调查统计,2013年31所学校自主招生中实际招收三校生7097人,占自主招生总数的68%,平均每所学校招收三校生230人,各校之间招生规模存在显著差异,招生人数最高的达528人,而招生人数最低的仅17人。招生数高于300人的学校有9所,合计招生3657人,占招生总数的52%;招生数为200~299人的学校16所,合计招生3124人,约占招生总数的44%;招生数低于100人的学校6所,合计招生1677人,仅占招生总数的4%。

二、自主招收三校生技能考试情况

多年来,上海一些高职院校积极探索自主招生改革,提出了基于职业素养、强化实践技能的人才评价方式,推出了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方案,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改革创新职业教育人才选拔、培养的理念和方式。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2013年上海市部分普通高校专科层次实行依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沪教委学[2013]3号),对于不使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三校生考试录取办法,一般专业的录取总分由统一入学测试成绩和素质技能测试成绩或校考成绩组成,试点院校以录取总分结合学校的校测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统一入学测试成绩满分150分,素质技能测试成绩和校考成绩满分均为100分,但统一入学测试成绩占比不得低于录取总分的50%。艺术类专业考试录取办法与一般专业相同,录取时统一入学测试成绩及素质技能测试成绩或校考成绩比例由试点院校自主确定。

据调查统计,31所院校中艺术类专业招生的学校17所,非艺术类专业招生的学校29所,有2所学校只招艺术类专业学生。参加自主招生的三校生技能考试学生共计12655人,按市教委有关规定,自主招生的三校生技能考试分为统一入学测试、素质技能测试和校考技能测试。其中校考技能测试是学校根据各专业要求自行组织的考试,形式包括笔试、操作考试和面试。

(一)统一入学测试

统一入学测试由33所试点改革院校联合统一组织,是必考项目。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艺术人文、数学基础、生活英语、科学常识等,试题满分值为150分,适用于所有专业。参加自主招生技能考试的三校生,必须参加统一入学测试。按市教委的有关规定,一般专业的统一入学测试成绩占录取总分的比例不得低于50%,艺术类专业的统一入学测试成绩比例由试点院校自主确定。

据调查统计,31所学校的所有专业招生全部按要求采用了统一入学测试,满分为150分,见表2。

(二)素质技能测试

素质技能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律道德、时事政治、心智礼仪、生涯规划、团队管理、信息科技等,满分为100分,适用所有专业。素质技能测试属于选考项目,试点院校必需在素质技能测试、校考技能测试两者中至少选一。

据调查,31所学校中有20所学校采用素质技能测试,约占总数的65%。其中,招生非艺术类专业的学校29所,采用素质技能测试的学校20所,约占69%;艺术类专业招生的学校17所,采用素质技能测试的学校4所,约占24%。大部分学校的素质技能测试满分设定为100分,有2所学校的素质技能测试满分分别设定为60分和70分。

(三)校考技能测试

校考技能测试,由各学校根据不同专业要求、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自行组织命题。具体考试方式有笔试、操作和面试等。

1.校考笔试

校考笔试由招生学校自行组织命题,考试以书面形式完成。考试内容与专业密切相关,主要是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美术类专业的笔试主要考素描、色彩等,外语类专业的笔试考听力、阅读等。

据调查,采用笔试的学校23所,占总数的74%。其中,艺术类专业招生的学校17所,采用笔试的16所,约占94%;招生非艺术类专业的学校29所,采用笔试的13所,约占45%。大部分学校笔试的满分为100~200分,平均值为124分。艺术类素描、色彩考试的满分值最高为200分,外语专业听力考试的满分最低为30分。

2.校考操作

校考操作由学校自行组织命题,主要通过操作设备或应用肢体动作技能完成考试,如烹饪专业考烹饪操作,数控技术专业考数控机床操作等,考试内容主要是专业技能,一般专业操作考试的满分值不超过100分。

据调查,采用校考操作考试的学校有2所,其中烹饪专业以烹饪操作为主,分自选项目和规定项目两种,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为100分;竞技体育专业主要考专项体育,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为100分。

3.校考面试

校考面试由学校自行组织命题,采用当面考查测试形式。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声、台、形、表等,主要适用于对外貌、身材、语言、举止行为要求较高的专业,如影视表演、空乘、护理、外语类专业。

据调查,采用面试的学校12所,占总数的39%;其中,招生艺术类的专业5所,招生非艺术类专业的7所。各专业的面试满分值存在很大差别,其中艺术类影视表演的面试分值最高,为200分,外语专业口试的分值最低,为20分,平均分值为76分。

三、考试成绩计算方法

根据市教委关于不使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三校生考试录取办法,一般专业的录取总分由统一入学测试成绩和素质技能测试成绩或校考成绩组成。艺术类专业,考试录取办法与一般专业相同,录取时统一入学测试成绩及素质技能测试成绩或校考成绩比例由试点院校自主确定。

据调查,31所自主招生试点学校涉及专业多达几十个,包括艺术类的美术、艺术设计、影视表演、舞蹈、动漫设计等专业,非艺术类的外语、加工制造、建筑、信息通信、旅游、空乘、生物技术、医护、商贸、物流管理等各类专业。由于各学校对各专业的具体要求不同,考试类型、分值、权重不同,成绩计算方法也各不相同。大部分学校成绩计算方法有2~3种,分艺术类专业、一般专业,还有其他如外语、护理、空乘等专业。有的学校招收多个艺术类专业,考试类型不同、成绩计算方法也不同。现将各学校进行分专业录取的几十种成绩计算方法,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统一入学测试+素质技能测试+加分

此计算公式,无校考技能考试,计算简单。据统计,采用这一公式计算的学校14所,全部用于非艺术类专业招生,见表3。其中统一入学测试成绩为150分,素质技能测试成绩为100分,加分为0~30分,有2个学校无各类加分,因此总分最高为250~280分,非艺术类专业的统一入学测试成绩占总分的比例超过50%。

(二)统一入学测试+校考技能考试

此计算公式,无素质技能测试、校考操作、无加分,计算最简单。据统计,采用此计算方法的学校3所,用于外语、空乘等非艺术类专业招生。其中统一入学测试成绩为150分,校考笔试成绩为100分,校考面试成绩为0~100分,因此总分最高为250~295分,其中非艺术类专业的统一入学测试成绩占总分的比例超过50%。

(三)统一入学测试+校考笔试+加分

此计算公式,无素质技能测试、校考操作、面试,计算较简单。据统计,采用此计算的学校10所,其中招生艺术类专业学校7所,招生非艺术类专业学校3所。其中,统一入学测试成绩为150分;校考笔试成绩,非艺术类专业为100分,艺术类专业100~200分,考素描、色彩的成绩合计为200分,除1所学校无加分外,其余加分为20~30分,因此录取总分最高为280~350分,其中非艺术类专业的统一入学测试成绩占总分的比例超过50%。

(四)统一入学测试+校考面试+加分

此计算公式,无素质技能测试、校考笔试、校考面试。据统计,采用此计算的学校3所,其中招生艺术类专业学校1所,招生非艺术类专业学校2所。其中,统一入学测试成绩为150分;校考面试成绩,非艺术类专业为100分,艺术类专业200分;加分为0~30分,因此录取总分最高为250~380分,非艺术类专业的统一入学测试成绩占总分的比例超过50%。

(五)统一入学测试+校考笔试+校考面试+加分

此计算公式,无素质技能测试、校考操作。据统计,采用此计算的学校2所,用于医护类专业招生。其中,统一入学测试成绩为150分,校考笔试成绩为60~100分,校考面试成绩为40~50分,加分为30分,因此总分最高为260~300分,非艺术类专业的统一入学测试成绩占总分的比例超过50%。

(六)统一入学测试+素质技能测试+校考笔试+加分

此计算公式,无校考操作、面试。据统计,采用此计算的学校5所,其中,招生艺术类专业2所、非艺术专业3所。统一入学测试成绩为150分,素质技能测试成绩为100分,校考笔试成绩为30~200分,加分为20~30分,因此总分最高为300~470分。有1个招生非艺术类专业学校,统一入学测试成绩占总分的比例低于50%。

还有些学校的成绩计算较复杂,有的总分计算公式中各项成绩的权重不同,需乘以不同的系数。有的学校在统一入学测试、素质技能测试后计算总分,确定一般专业的录取资格分数线,然后按一般专业录取资格分数的70%作为艺术类专业的考试资格线,再通过校考笔试或面试,按高分到低分录取。

四、各类加分情况

依据教育部、上海市教委有关规定和加分政策,高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院校,实行多元化综合评价试点,采用职业资格证书加分、职业技能大赛加分、优秀学生加分、教委政策加分、艺术体育类加分等,使一部分有特长、对专业有强烈兴趣爱好的学生能进入高等学校学习。

(一)职业资格证书加分

据调查,31所高职院校中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加分的学校共计23所,占总数的74%;无职业资格证书加分的学校有8所,占总数的26%,其中有4所学校无任何加分。有12所学校实行证书免试,其中8所学校对全部招生专业均实行证书免试。

实行加分的学校中,不分专业加分的学校17所,加分值为5~30分,不同学校的加分值不同,见表4。按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加分的学校有6所,可分为语言、计算机、旅游、医药、会计、加工制造、餐饮和商务管理类大类,加分值分布为5~30分,其中计算机类加分值最高为30分,其他5类专业加分值较低。

(二)职业技能大赛加分

对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获奖的学生实行加分的有25所院校,占总数的81%。其中,有9所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者加分,包括金牌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加10~30分;有25所院校为上海市“星光计划”技能大赛获奖者加分,包括个人、团体、单项或全能,加分值为5~30分。

(三)优秀学生、团员加分

对市级、区县级和校级优秀学生、团员加分,适用于全部专业。实行加分的学校有24所,占学校总数的77%。其中,16所学校对市级优秀学生、团员加分,大部分学校加20分;18所学校对区县级优秀学生、团员加分;7所学校对校级优秀学生和团员加分,大部分学校加5~10分。

(四)教委政策加分

教委政策加分,包括少数民族、烈士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青年,实行加分的学校有6所,占学校总数的19%。其中,烈士子女加分的学校有14所,加分为5~20分;少数民族、归侨子女、台湾青年加分的学校分别有16所、11所和7所,加分为5~10分。

(五)艺术、体育类加分

实行艺术类加分的学校仅1所,加分项目为电子琴和二胡类,加分值为15分。有6所学校实行体育加分,其中有5所学校要求至少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才可加分,有1所学校只要达到国家三级运动员即可加分,加分值为15~30分。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31所学校的调查发现,目前自主招生中各学校的情况差异较大。一些学校经过几年的实践,已比较规范和具体;而有些学校由于起步晚,在规范性方面则相对差一些。同时,也存在一些比较普遍和突出的问题。

(一)招生考试中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比较严重,突出表现在技能考试成绩占总分的比重偏低

根据市教委有关规定,一般专业,“统一入学测试”成绩占录取总分的比例不得低于50%;而对于是否组织校考技能考试、以及校考技能考试成绩占总分的比例未作出具体规定。另外,虽然“素质技能考试”也是一种有益的实践探索,但其内容毕竟还只局限于一些与基本素质和基础技能有关的通用性知识。调查表明,对“校考技能考试”并未予以真正重视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尤其是需要动手操作或面试的专业。根据对31所学校的统计,只有12所学校的部分专业对“校考面试”有明确的分值要求,“校考操作”只有涉及艺术类和竞技体育类专业的三所学校有明确的分值,大部分学校的校考仍是停留在笔试上。

(二)技能考试的职业特色性、针对性和实践性不强,缺少行业专家参与技能考试的命题

要体现不同专业的技能要求,只有通过分专业进行的校考技能考试,特别是操作性技能考试才能反映出来。但在目前的高职自主招生中,有14个招生非艺术类专业的院校无校考技能考试;有些学校虽有校考但也未能体现专业技能的要求,比如数控技术、汽车维修、机电一体化等操作技能要求高的专业都不考操作,不能反映职业教育专业技能要求的特色。另外,目前高职自主招生中的技能考试是以高职院校自行命题为主,而参与命题的主要是学校专职的专业理论课教师,缺乏来自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的参与,导致试题的客观性和实践性不够强。有的学校招生规模较小,有的专业招收三校生不足10人,也难以按专业要求组织高质量的考试。

(三)各校自主招生考试的项目和要求存在明显差别,成绩计算方法差异较大

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一些情况:不分专业仅以考生的职业资格证书来替代技能考试,无论是招什么专业也无论证书是否相关;各校加分办法不一致,有的学校无任何加分,有的学校加分项目较多、分值太高;不同学校、不同专业考试的成绩计算方法各不相同,尤其是技能考试成绩存在很大差别,有的学校技能考试分值100分,有的超过200分,有的学校成绩计算较复杂,总分计算公式中各项成绩的权重不同,需乘以不同的系数,有的学校在统一入学测试、素质技能测试后计算总分,确定一般专业的录取资格分数线,然后按一般专业录取资格分数的70%作为艺术类专业的考试资格线,再通过校考笔试或面试,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四)中职和高职的专业设置差异较大,对口情况不明确

根据2004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建议方案)》和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高职与中职的专业分类、专业设置存在较大差异,致使有的高职专业无对口中职专业,而有的中职专业无对应的高职专业。由于目前尚无高职针对三校生招生的专业指导性目录,不少高职院校对招生专业所对口的中职专业及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不清楚,对于中职毕业生报考对口高职专业也无相应的鼓励政策,许多中职生对报考的高职专业不熟悉,导致中职生报考对口高职专业的比例较低。

六、改进措施与建议

(一)增加技能考试成绩占录取总分的权重

从种类上分,目前高职自主招生主要由“统一入学测试”、“素质技能测试”、“校考技能测试”和“加分”四部分组成。其中“统一入学测试”主要由教委统一组织,“素质技能测试”由33所高职院校(联盟)负责开展实施,“校考技能测试”由各院校自行组织开展,“加分”政策以教委为主制定、各学校结合实际实施。

从标准上看,市统考试卷要尽量体现“三校生”入学后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可以根据“三校生”考试大纲,分别对《语文》《数学》《外语》命题,各学校根据专业特点任选二门作为测试试卷,这样便于“三校生”复习。

从方法上讲,目前在学校招生上文化考试已经做到统一试卷,而技能考试应给予各类高职院校更多自,不搞统一模式,以充分体现自主招生的特点,特别在自主招生的高中生中,应该加大院校技能考试的比例,真正体现学院的自。

从权重上分配,高职招生的技能考试要反映职业教育的特点,调整总分中各项成绩的权重,学校技能考试成绩所占比重提高为40%~50%,统一入学测试成绩占总分的30%~50%,素质技能测试成绩占总分的比例不超过20%。

(二)加强行业企业人员参与技能考试命题工作,逐步强化技能考试的“含金量”

可从部分合作的实习、实训企业中抽调相关人员,采取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的方式进行考试题目的甄选。同时对不同人员要分类别进行技能考试,对于没有与报考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者,必须参加高职技能考试,技能考试项目要体现专业技能的要求。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行业组织专家实施技能考试。学校具有相应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站的可由学校按规定要求实施技能考试,无对应职业资格考试的则由学校按照规定要求组织技能考试,多校招生同一专业的宜采用联考。

(三)进一步规范证书制度,统一高职自主招生录取加分标准

报考高职对口专业并具有相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考生,建议可免其技能考试。其技能考试成绩计算的具体方法为:获五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按技能考试满分的80%计算,获四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按满分的90%计算,上海市“星光计划”职业技能大赛获奖的考生按满分计算;上海市“星光计划”职业技能大赛获全能一等奖、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奖的考生可免试入学。作为普通高校的招生录取工作,应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据上海市教委《2012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办法》,建议规范高职院校招生录取加分,各项的加分实施统一标准。同时就加分问题专题开会讨论,在加分把握和掌控问题上保持相对一致,防止各高校为抢生源而自降门槛,造成恶性循环。

(四)制订上海市高职招收三校生对口专业指导性目录

为促进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引导和鼓励中职毕业生报考相应的高职专业继续深造,建议由市教委组织制订《上海市高职招收中职毕业生对口专业指导性目录》,包括高职招生专业、对口中职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等,面向社会公开。凡中职毕业生报考对口的高职专业、专业大类者,可分别给予加20分、10分。

空乘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摘要:基于ESP理论,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航空机务类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为例,阐述了英语课程教改的实施方案,探讨了职业英语(简称“EOP”)中口语教学的具体做法,以期促进当前高职院校职业英语中口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 :高职;英语课程;口语教学;航空机务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航空机务类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Z1309)

作者简介:姚畅,女,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3-0029-0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行各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激增,尤其对外语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必须考虑用人单位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当前形势下高职高专英语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突出“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原则。为此,很多院校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加强了基础英语教学和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简称“ESP”)教学之间的衔接与渗透。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的培养,同时加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培养。然而在ESP学习阶段,除了酒店、旅游、文秘、空乘、商务英语等文科类专业在其教学中较注重专业领域的口语教学外,理工类的ESP教学还大多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思路上,鲜有对ESP中的口语教学有所涉及。因此,基于ESP理论,本文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航空机务类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为例,探讨了该院职业英语中的口语教学,以期促进当前高职院校职业英语中的口语教学改革和发展。

一、教改的理论依据

英国雷丁大学(The University of Reading)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Pauline C.Robinson认为,ESP是一个“多元的”且“以不同形式出现的”的教学理念,其具有3个显著特征:(1)需求上满足特定的学习者;(2)内容上与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3)词汇、句法和语篇放在与特定专业、职业相关的活动的语言运用上。[1]其基本特点是“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统一”。Jordan将ESP分为职业英语(English for/Occupational/Vocational/Professional purposes:EOP/EVP/EPP)和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EAP,即专业英语)两大分支。[2]因此,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从Jordan的理论可以得知,ESP教学应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职业英语(以下简称“EOP”)教学,二是学术英语(以下简称“EAP”)教学。基于此理论,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于2011年对该院航空机务类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尤其加大了口语教学改革的力度。

二、教改前英语教学的基本状况

(一)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众所周知,随着不断的扩招,高职院校的生源具有多样性,既有来自普通高中的学生,也有来自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普通中专、技校的学生,因此,学生英语水平悬殊,参差不齐。有的班级里,个别学生入校时的英语水平相当于甚至可能高于英语专业学生的平均水平,而最差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音标都不会读。学生的英语水平总体不高甚至呈逐年下降趋势。该院生源来自全国各地,情况亦是如此。此种状况导致了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了兴趣,而基础差的学生则毫无动力,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教材、教法单一,缺乏趣味性

教改前该院采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新编实用英语》这套教材,任课教师对该教材的处理基本上是按照书本内容的顺序,主要依照传统的教法按部就班地进行,也没有再选择其他的教材予以辅助教学。其中口语部分的内容相对简单,教师常采用的做法是先听录音,然后讲解重要的词汇、句型,最后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操练。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怕出丑、害羞、不自信的心理存在,普遍对口语重视不够,以往及平时也都缺乏练习,其操练方式单一且缺乏趣味性,所以口语活动的效果一般,学生无法取得较大的进步。

三、教改的实施方案

该院该类专业的英语教学分4学期进行,第一、二学期为基础英语教学阶段,共计120学时,采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新世纪高职英语》这套教材,还定期增加了口语教学的时间和内容;第三学期为EOP教学阶段,共计60学时。采用自编的EOP教材——《航空维修职业英语》,目前这本教材已于2014年8月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期间,加强了EOP中的口语教学。这三个学期的考核均是以“形成性考核(平时表现+听说能力)+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比例为5(2:3):5;第四学期则为EAP教学阶段,共计60学时。此阶段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结合实物阅读飞机、发动机维修手册,用英语探讨学术问题,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3]

四、EOP中的口语教学

从新生入校起,学院就对该类专业的英语教学十分重视,尤其是口语教学。除了选用适合该类专业的综合教材外,根据需求,还额外增订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Let’s Talk》一书。从第一学期起就在常规教学中渗透了口语的教学。由于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基础不同,所以在第一学期教师会特别注重语音训练,学习相对简单的英语会话,学生的信心有所增强;第二学期增加了英语话题谈论及英语口头作文方面的内容,学生的听说能力较以往有了长足的进步。[3]

第三学期,也就是学院学生EOP的学习阶段,其做法是:以自编的EOP教材为依托,每单元先学习与航空维修专业相关的英语专业词汇、句型,再学习专业性较强的文章,如:飞机的主要结构、飞机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与工作原理、飞机导航仪表的名称与工作原理、飞机燃油系统的了解与认识等。[4]学生在学习完该单元的文章后,已经对专业词汇和专业领域的内容有所了解,最后再进入EOP的口语教学阶段。由于有了一年的英语口语学习经历,大部分学生已渐入佳境,不再像以往一样害羞、不自信,胆子渐大,也已养成了上英语课必须要说英语的习惯,所以该阶段的口语教学开展起来也较以往容易。具体做法如下:

(一)分小组开展活动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灵活多样的方法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笔者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口语的水平,把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成员4到6名学生,设组长一名,负责该组口语活动的成员安排和训练。每组成员的口语包括好、中、差三个等级。每次正式上课前的5分钟让学生做口语陈述,上台的学生由教师在小组名单中随机抽取,并提前告知准备。每次抽取不同的小组及不同的学生,各个层次都会涉及。话题由小组商量,自主选择。其内容丰富,不管是什么样的话题,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并能在全班同学面前讲出来就可以。做完口头陈述后,教师都会给予评分作为平时成绩并稍作讲评,及时地表扬或指出不足。小组成员中口语好的同学可以帮助相对差点的同学,以形成互助的习惯。这个活动属于英语教学的热身运动,也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说的习惯,为后续EOP中的口语教学做铺垫。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形式及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的见识越来越广,传统的教学方法、形式及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作为教师,只有拓宽思路,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观,教学方法由原来单纯的讲解、演练转变为多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把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交际能力作为其目标。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将多种方法、形式及手段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比如:在学习航空维修企业招聘这部分的口语内容时,笔者先用讲解法将口语对话中涉及的维修企业的名称、所需掌握的专业技能、需获得的专业资格证书等告知学生,使其能进一步熟悉这些面试时常用的知识。再用多媒体视频向学生展示这部分招聘的内容。学生通过声、象、图、文等多种媒体的信息,了解了对话的主要内容。作为课堂的引导者,笔者要求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小组的合作探讨,找出视频中招聘者的要求,并采用头脑风暴法总结出更多更为具体的要求,然后以小组PK的形式呈现于课堂。这样的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听力,又使得他们充分参与其中,积极思考,印象更为深刻。最后再要求学生按给定的任务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创设与未来在航空维修企业求职就业息息相关的情景,使学生能真正掌握这些实用的口语。每次的口语课对话,都会给学生时间提前准备,采取小组成员主动上台和随机点名抽查相结合的形式,给予评分作为平时成绩。对于学生的表现会客观地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以上只是一个单元口语部分的呈现,每个单元都有相应的主题,口语内容的难度循序渐进。有的单元一定会要求学生在学完课文后熟记相关的专业词汇,有时会以小组PK评分的形式督促记忆。比如飞机的主要结构这个单元,笔者会给出具体的任务,要求学生找一些飞机结构的图片,并结合图片用所教的方法口头描述各个部分的用途。飞机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与工作原理单元,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专业老师共同在实训场地进行实地讲解教学等。

(三)EOP口语与日常口语齐头并进

EOP口语是这一阶段的重点,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没有忽视日常口语的教学与训练。因为日常口语的掌握对于EOP中口语的教学是百利无一害的。每次口语课教师都会抽一小部分时间,以《Let’s Talk》教材为辅,强化或学习一些常用的口语表达,训练学生的日常听说能力。此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大多具有趣味性、实用性、新颖性;而且此套教材是从学生入学起就一直沿用的,这样可以使学生能系统地学好一套口语教材。

(四)建设世界大学城教师个人空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

现代社会资讯发达,信息丰富,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途径。为此,我们每一名专任教师都创建了世界大学城的个人空间。教师把个人的教案、PPT、教学视频,尤其是EOP口语情景对话视频及有用的参考资料等上传到空间,学生可以在线、下载或收藏学习。每位教师还创建了微博、个人教研室及课堂魔方等,实现了线上、线下的互动及信息的及时反馈。

(五)利用外教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院长期聘有外教,且EOP教师与外教一直都有交流和来往。因此,EOP教师经常邀请外教在课余时间给所在班学生上口语公开课,用浅显易懂的方法与学生沟通,部分学生的日常交流水平及专业沟通能力都有所长进;也让学生们有了真实的语言环境,感觉到能学以致用,学习的动力更足了。

学院EOP中的口语教学虽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但还存在着不足。例如:由基础英语教师从事EOP教学,尤其是口语教学,这对教师来说是一大挑战。为了上好课,学院团队的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学习专业知识,记忆专业词汇和句型,网上查找资料,经常性地请教长沙航院的专业老师。相比专业教师,虽然我们有语音和语言运用能力较强的优势,但在专业知识这块我们还需不断地加强学习。在假期,学院利用和航空维修企业及航空公司的友好关系,派遣相关的教师去调研、下厂学习,这也是改善师资力量的一大举措,极大地推进了双师队伍的建设。其他高职院校的EOP口语教学,尤其是理工类专业的口语教学,也需以相关教材为依托,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不断地激发其学习兴趣及动力,把口语教学的内容实实在在地和专业及未来的职场挂钩。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实用的口语。

参考文献:

[1]Robinson,Pauline C.Esp Today:A Practitioner´s Guide[M].New York &London: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UK)Ltd,1991.

[2]Jordan.R.R.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A Guide and Resource Book for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3]简剑芬.引入行业英语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整体思路探析[J].职教通讯,2013(18):16-17.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能源与环境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福建省科技厅

测控技术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