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服装专业

服装专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服装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服装专业

服装专业范文第1篇

针对上述现象,我就不得不反思我的服装专业教学。因此,写下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1、教学内容陈旧

服装结构制图的教材由于受到时间性、灵活性、地区性的限制,目前,我校服装专业结构制图教材所采用的款式陈旧,例如书上的衬衫款式基本已经不太出现在生活中,衣长偏长,胸围放松量偏大,对学生来说,只能起到入门作用,学好基本款式后在实际操作中实用性不大。众所周知,服装业是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永远走在时尚的前列,服装的款式千变万化,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服装专业教材的编写也许永远跟不上服装行业发展的步伐,但如果以此为借口,不去主动靠近、贴合服装行业的实际生产,实践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就会使我们的学生“学无所用”,也会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

服装专业的特性决定了服装专业的教师不但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服装专业制图教学还没有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中突破出来,先“弄懂”再“学会”的教学过程根深蒂固,即使师生都已经明确“实践”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但外化在教学过程中的仍然纠缠在“弄懂为什么”这一要求中,纠缠在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堆积中,摆脱不了“重理论,轻实践”的固有模式。这一点也可以在教学结果中得到证明。从目前服装企业招聘的现状来看,企业对中初级制板技术人员的需求量相当大,尤其希望中初级制板技术人员进入企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实际生产。但即使是出自于服装专业的学生,其专业素质和实际能力却也不能尽如人意,特别是在打板、放码等实用性的技术方面,能适应服装企业实际生产需要的人才极少……这与我国服装专业教育着重于“纸上谈兵”的教学思路和专业教师没有专业经验、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有着直接的关系。

3、教学手段落后

传统的服装专业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授式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是课堂的主宰。例如:在服装结构制图课中,其教学方法表现为,教师依据教材中的内容利用粉笔和直尺在黑板上画一步,学生使用铅笔和三角板在笔记本上跟着画一步。这样的教学方法很费时,教学效果也比较低。因为教师画一步,学生跟一步,就存在教师画的时候学生等,学生画的时候教师等的问题,一节课下来只能画一小部分,光男西服的结构制图就需要四到五个课时才能完成。另外,教师画在黑板上的制图,由于有许多线条和标注,有些部位不容易看清楚,学生在模仿时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误差。再说,服装制图是二维的,而成衣是三维的,画在黑板上的结构制图是静态的,要在黑板上演示出二维的制图向三维的成衣的转变过程是不可能的,于是学生在制图课中只是纯粹的模仿制图,换句话说,只是为了制图而制图,对制图的目的和意义是不理解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服装专业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心理的发展和变化,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许多缺陷。

4、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不够稳定,与社会、产业脱离

由于受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影响,教育,即使是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着的教育,也缺乏主动与行业、企业联合的意识和能力――缺乏以“出口”牵动“进口”,以“出口”调节“生产”的观念,缺乏主动调整自己去适应社会需要、企业需要的经验,这往往导致了服装专业教育的“闭门造车”,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专业与行业、企业的联合不够稳定,直接导致了这样一种尴尬局面,一方面服装企业招收不到需要的、足够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有些学习了三年专业技能的服装专业毕业生进入服装企业后仍然无法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

具体到服装结构制图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我们的教学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与行业、企业的实际有明显的脱节,举个例子来说,平时我们在制图教学中大都画的是1:5的小图,而实际企业中用到的都是1:1的大图,这样制小图的实际意义就打了一定的折扣,还有我们教学中进行每一种基本款式大都只停留在款式上,而之后制版排料的过程练习的少之甚少,而在企业中后面的几个过程往往是实际的应用。

总之,现今服装结构制图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比较陈旧,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较弱,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企业发展、专业发展对服装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

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服装结构制图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必须及时转变观念,树立开放型的教学理念,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变革,缩小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的距离,真正促进学生实践技能、专业素质的形成。

服装专业范文第2篇

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其美术技能水平与美院学生差别悬殊,怎样结合服装设计学科特点,构建素描教学的训练模式,培养基础扎实、创造能力强的设计人才,就成为服装设计学科教学普遍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一、我国素描素质教育现状

服装设计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作为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课之一的素描课程,究竟应该如何围绕本专业的特点进行素描课程教学,直至目前各院校似乎都感到较模糊的,有的是完全沿袭了俄罗斯的素描教学法,这套教学体系严格地按照内容繁简依次逐步进行训练。这种专业技能训练,针对性较差,除了个别悟性好的学生,能将素描灵活应用于服装设计绘画,大多数学生都出现了问题。有的从另一极端完全把此课程砍掉。

针对目前服装设计专业中素描教学的现状,认为有必要进行多方面探讨,更有必要对现代服装专业设计中的素描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二、服装设计专业中素描教学的实践与创新

服装专业的教师,既是教师又是设计师;要具有一定的服装设计体验或经验;在教学中;能对学生的创意提出中

肯建议。服装设计教学需要这样的一批教师勇敢承担起素描素质教育变革的责任。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实践体会,结合相关资料,粗浅地认为素描素质教育应从以下几个阶段针对性地进行。

第一阶段,我们可以将形态各异、材质不同的器皿任意摆放在同一平面上,要求在静物对话中可以引导学生们想像它们因彼此的不同而发生了一系列的关系。学生们会自然而然地分析静物各自的特点,创造性地将这些物品有机的组合在一起,要求画面构图要有变化、有新意、多样统一、均衡和谐、透视正确,以线的虚实变化表现出形体的内外部重构关系以及重叠关系。这种训练提高了学生绘画的主观能动性。表达了不同质感物体的个性,还为整个画面增添了活力。

第二阶段,与服装设计最紧密相连的是人物素描。传统教育多是模特一动不动的,老师在一旁强调素描的透视关系,画出的作品也是一动不动的表情。而服装是多变的,哪怕是同一套服装不同的人穿着都会有不同的风格。所以,为启发想像力,可鼓励学生观看各类型的动态表演,要求学生边看边速写,记录感受最深的表情或动作,培养学生立刻捕捉动态的能力,在设计服装时,才能立体考虑问题。服装在不同场合,不同心情下穿着,能衬托出人物的不同气质。

第三阶段,创新是一种源于对感知把握到原形潜在变异的洞悉,通过素描过程的造型演变,创造出具有深层意义的新的形象。为了充分地达到对自然世界多元的、多层次的本质认识,广泛地发掘和获得富于创意的设计思路,我们还可以通过物象各种性质的观察、分析、联想引发出不同性质的创意设计表现。例如:从自然物体的结构的各种性质中引出线条意象的变化;从形体是有机的同时又是可分的性质中引出有机构成的变化;从物质的肌理特征中引出纹理组织的变化这几个阶段的任务是将学生创意思维打开,从静物、人物、风景素描上训练观察的方法,注重服装和人物结合后的形象感受。特别强调思维的推理性、逻辑性和有序性。这种符合设计需要的思维方式及造型思路,不仅能够使素描造型严谨、规范,而且还能大大拓宽其造型的表现力。

三、服装效果图中不同形式素描的运用

素描画法的服装画,首先要研究人体的构造,明白人体内在结构关系与外观形式的整体感,从而对服装画进行认识与创造,体现了科学与美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而画法基本上是以线画面为手段,以表现形体、结构、,明暗、空间、质感为目的的一种画法。

写实素描可以把服装绘画的十分真实,突出了一种写实的效果,真实再现人物或服装的良好视觉效果,并将一般视觉难以观察和发现的形象,以写实的方式集中强调地表现出来,在于皮肤或服装的质感、肌理等作细致的刻画,更加突出服装的功能和实用。

装饰素描是以素描的表现形式对被装饰物着重于形式美感方面的思考和加工处理。例如在时装画中对服装进行概括、取舍、归纳、组合来表现浓厚的设计意识、创新理念和形式美感。把服装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及多点透视法对服装或人体进行重叠、穿插、透叠以及运用平展法表现服装的艺术手法,使画面特征更加突出,创造出具有形式美感的视觉图像。

表现素描是表现主义绘画的延伸,以突出、集中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例如在服装画绘画中常表现为扭曲和夸张、色彩的强烈和主观,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在服装画运用这种画法可以通过对服装的典型选择、集中与概括,使表现的效果图引起人们的情绪共鸣,使服装更加生动和可用性。

服装效果图是一种适应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然后才是满足精神的需要,表现的内容主要是以实用为目的的可视形象。中国有非常悠久与优美的文化资产,足以为作为创造自我的设计风格丰沛素材,属于中华特色的美将会是中国设计与竞争力最大的内涵。

服装专业范文第3篇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 女| 25岁(1986年2月16日)

居住地:上海

电 话:138********(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1年9个月]

公 司:XX服装设计有限公司

行 业:服装/纺织/皮革

职 位:纸样师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服装设计与工程

学 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自我评价

能够根据服装设计师设计的款式和尺寸要求,通过专业的计算和个人经验,制作纸样。对人体知识、材料知识和服装工艺知识有全面的认识,在缝份结构、缝边构造、整形工艺方面积累了许多的经验,能独立完成起板,工艺,生产原料及成本核算等工作。具有的团队合作精神,谦虚的待人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周之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服装/纺织/皮革

目标地点: 上海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纸样师

工作经验

2010/8—至今:XX服装设计有限公司[ 1年9个月]

所属行业:服装/纺织/皮革

设计部 纸样师

1、掌握面辅料的性能,在制板时做出相应的适当调节,以确保成品规格的要求;

2、根据面料的纱支、密度、垂感、织纹组织和厚度、软硬度等在制板中区别对待;

3、根据服装设计师设计的款式和尺寸要求,通过计算,保证服装在生产过程中便于修改,与剪裁。

---------------------------------------------------------------------

2008/7--2010 /7:XX纺织厂 [ 2年]

所属行业:服装/纺织/皮革

纸样房 纸样师

1、配合设计师在不影响款式外观效果的情况下,寻找最简便的工艺完成样衣制作,降低成本;

2、把图纸变成裁片,指导车板师傅在结构和工艺上的细节处理;

3、通过试穿等环节,对纸样进行重复修改,以达到完美;

4、负责预算服装所以面料辅料,控制成本;

5、负责与设计部和生产部的沟通。

教育经历

2004/9--2008 /7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服装设计与工程 本科

证 书

2006/12 大学英语六级

2005/12 大学英语四级

服装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服装教育 课程实践 实习基地 教学模式

服装院校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的背景

(一)快速发展的服装产业

我国服装业经过20年的发展和探索已经成长为世界服装产业大国,生产量、消费总量、出口总量均进入世界前列。不断壮大的服装企业需要大批有实战经验的设计和技术管理人才。中国高等服装教育现有的格局和教育体系,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服装产业的步伐,新一代的CAD/CAM技术,网络信息化管理技术,国际贸易规则和品牌经济效应对中国的服装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服装高等教育只有与实际结合、与市场结合、与企业结合、与相关的课程结合,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出与服装产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专业人才。

(二)服装高等教育存在的一些弊端

1.我国服装高等教育一直沿袭艺术设计学科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长期以来“重艺轻技”,严重缺乏对学生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一味强调效果图的绘画技巧和服装的戏剧效果,使学生设计流于形式而脱离实际。由于片面强调和追求设计的艺术性,长期以来服装教育形成了一个极大的误区:把服装教学当成“作品创作”教学而非产品设计教学,使大多数设计只能停留在纸面上无法落实。许多设计只是为了获得足够的视觉效果而肆意夸张和解构服装与人体的关系,缺乏对服装本身的理解能力,缺乏对服装材质的认知和把握,缺乏对服装的市场价值和功能的了解。正是由于这种实践环节的缺失,与之相关的面料、辅料的选择和搭配能力也相形见绌。

2.现存的服装教学分割了“教育和实践”这一整体。课程设置不合理,公共课比重大,专业课比重小,造成专业与实践环节比例的不平衡;由于国内服装产业发展的不均衡,地处不发达地区的服装院校因其产业背景薄弱的原因,教师本身的市场概念和实践经验无缘提高,实践基地的建立更是“一筹莫展”难以落实;企业因管理和效益的原因不愿接纳过多的“生手”,学生难以集中在一个企业实习,分散的实习地点让学校和指导教师难以掌控实习的效果,加之学生学习自觉性和自律能力的缺失,校外实习效果差强人意。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服装高等教育与市场和产业之间存在很大的距离,对传统专业进行调整、改造并赋予新的内涵,已成为服装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

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明确教育理念

1.服装业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尚产业,它需要快速出击、快速反应、快速调整的机制与之相适应。服装高等教育应该针对社会和企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合服装产业发展的创新型、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2.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教学、科研、服务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将教学、科研、实习高度地融合起来,科学合理地划分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实践课的比例,突出学生实习、实训课的数量和质量。

3.对现有的课程体系和单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清理和重建,以重点骨干课程、精品课程的组合为中心,精心打造优势学科,整合教育资源,聚集优势力量,拓宽办学思路,强化学科建设,创建人性化、宽松自主的教育机制,使服装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加具有生机和活力。

(二)整合师资队伍

教师是立校之本,要提高教学力量就必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与专业素质和实践经验,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组织一支由社会知名人士、优秀企业家、高级专业人员组成的外聘教师队伍,以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带动校内师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2.引进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聘请外籍教师,鼓励教师出国进修深造或到工厂企业实践,教师有了国际化的视野和丰富的实际经验,才可能带动学生进行创新和发展。

(三)加快现代教学设施的投入

1.建立与相关学科配套的先进、齐全的教学实验设备,如CAD/CAM设备等,以便学生在就业前就能够了解和掌握与之相关的技术和经验;建立先进完善的现代化信息系统,以确保时装资讯信息来源的快捷。

2.引进大中型企业必备的各种特种机器,如:粘合机、绷缝机、窄边机、编织机、整熨设备、削皮机、皮草缝纫机等。因为现代服装设计不仅仅是款式造型的设计,同时也是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设计。时装的流行往往会结合新的工艺表现方式的流行,如近年来,夏季流行的各种薄软面料的时装,运用的多为窄边工艺;大量的针织设计中采用的绷缝技术和皮草服装的缝制,都离不开特种设备的支持。

(四)大力发展专业特色

根据院校所处的地理环境与服装产业的背景,借鉴国外成熟的办学经验和模式,由单一化的课程向多元化转换。落实学分制的改革,提供范围广泛的课程设置和丰富的选修课,提高学生选课的自主性;采取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深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找准教育目标,发挥教学优势,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

1.国内服装市场和产业发展日趋细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服装教育的发展,所以服装专业定位需要明确和逐步细化,如服装设计专业可以分为不同的主攻方向:女装设计、男装设计、童装设计、针织服装设计、皮草服装设计等;服装工程专业可分为工艺制版、女装制版、男装制版及技术管理人员的培养。

2.深入生活及生产实际,了解消费者的衣着变化,了解新面料、新工艺、新设备和生产管理方法及消费趋向,掌握国内外流行信息,不断补充新的知识,提高科研水平,确保立于专业的前沿。只有教师不断更新、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才可以防止空洞的理论讲解,更有效地培养出实用型的专业人才。

服装实践教学建设的途径

(一)建立课程实践的教学模式

1.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突出教学内容,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和实践环节,如:服装设计课可以根据教学任务,以主题设计的形式,使设计概念研究,市场和流行趋势研究,材料、色彩研究,款式造型研究,结构设计与制版研究,工艺制作等内容与课程贯穿起来,形成一个从设计开发到成品制作的完整的设计过程。

2.服装立体结构设计、服装结构设计原理、成衣工艺等课程,应该相应配置一定学时的实践课,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完善吸收课堂教学的内容;开放工艺室,安排专业教师进行全程指导。

3.调整单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加强实践环节的操作和与其他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传统的服装材料课程侧重理论,内容枯燥,缺乏动手能力的训练,很多学生学过之后仍对面料无法识别,不知如何运用。应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可以尝试让学生分析纱线和纤维组织结构的教学方式,强化材料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布料的各种性能、特点、成型状态、风格特色及鉴别方法的讲授;改变以往理论考核的方式,而是要求学生寻找各种类型材料,完成面料样品手册,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增设“面料再创”课程,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各种材料和缝制手段在已有的面料上进行创意设计;要及时引进最新的服装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同时介绍各类服装材料的市场价格、印染及后整理等知识,使基础知识教学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为专业教学需要以及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服务。

(二)建立企业实习基地

1.学校可在一些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并把企业的服装设计师、版型师和工艺师等技术骨干聘为专业指导教师。按学生各自的情况调配好实习地点,每个地点多则10至20人,少则三五人。同时,给学生编组,以便在实习过程中进行具体的指导,侧重解决实践中的疑难和普遍存在的共性化问题。

2.建立专业工作室的教学实践模式,如服装设计工作室、形象设计工作室、服装结构工作室、市场策划工作室等,由专业教师主持和管理,学生分班或组加入其中,承担企业的设计任务和技术管理工作,结合市场开发新的产品。这样既能使科研成果得到有效转化,又能使教学有的放矢,避免了空洞的教学课题和科研项目,为师生提供了用武之地,同时检验了教与学的成果。

3.与有实力的企业共同建立服装设计研究所,学校主要负责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企业负责产品销售。由于学生的设计经验不足,需要安排专职的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和管理。合作中要深入企业,结合市场,真正建立起学校与企业间的桥梁。

服装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能力 综合能力 创新能力

综观目前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设计类人才,这类人才主要具有创新意识、灵活的思想,能将技术与艺术融合为一体,并且在实践中能为企业不断注入新的产品;另一方面是技术性人才,这类人才是企业中的骨干力量,是实现把设计转化为产品的技术人才。而目前高校服装专业培养出的服装专业人才与服装行业市场所需求的人才出现较大差距。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较差,实践操作能力不成熟,不能适应服装行业对服装人才的要求。高校服装专业必须以战略的眼光瞄准服装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来进行服装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一、强化实践教学模式,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服装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必须紧密联系。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中提炼理论,离开实践的理论只能是纸上谈兵。首先从培养目标上入手,调整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社会能力。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将实践教学环节以点、线、面的方式贯穿于理论教学的全过程,理论与实践之间应保持相对的结构平衡,增加实践教学所占的课时比重,协调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比例,达到总体课程平衡。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之间知识结构相互衔接,形成一个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对实践教材内容的修订

原有实践教材内容滞后,甚至有的实践教材用的虽然是新版本,但内容上却是“换汤不换药”。对此,对原有实践教材进行增删修订,删除内容老化、结构不合理的专业实践知识,增加新的、合理的专业实践知识,编写出新的实践教材。使其具有新的实践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和新的专业实践知识结构,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打破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中采用“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采取以下实践教学方法。

1.理论性与示范性互补的教学方法

将枯燥的专业理论与具体的专业技能实践操作相结合,互为补充,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其学习兴趣。教学中要先引导学生多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开拓学生思维的发展,把已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然后进行示范性实践操作的讲授,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进行分组、分层次的具体实践指导。这种理论性与示范性相结合的互补式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

2.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中,把传统实践教学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能加深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实践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幻灯、图片、投影、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适当缩短实践教学时间,扩大信息量,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践练习。

3.开展课题研究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不是从外部给学生灌输更多的知识技能,而是指导学生围绕课题,把所学知识技能综合、融化,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研究的内容应结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情况,对某一环节进行调查、研究、实验,应用所学知识、实践技能、构思制作出“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4.实施项目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方法是在杜威的“做中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是师生为了共同完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而进行的完整的“项目”工作方案实施的教学活动,用于学习特定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这一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实用技能,强调知识创新,有效地建立了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充分展示了现代服装专业“以能力为本”的价值方向。

5.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分层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指导法是指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和统一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对每个学生的深层了解,将学生按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接受能力、现有掌握程度等原则分为几个档次和若干个学习小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实践、分层作业;教师进行分层指导、分层检测和评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实践内容、不同的实践教学手段,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的收获和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分层教学的设置应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兴趣为依据,要因材施教。

四、企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校企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的主要体现之一。通常可分为预实习、基础实习和专业实习。预实习和基础实习是企业实习的第一阶段,以了解企业工作环境;第二阶段是专业实习,以服装生产基本技能为主,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社会能力。

五、重视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

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以实践操作考核为主,在操作考核的基础上总结理论知识,这个过程也是由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理论概述能力。能客观地反映和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是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实践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它能督促学生加强实践的学习,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应给予充分重视。考核进程中应注意,考核的选题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出具有典型性、综合性、代表性的问题,作为考核内容。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