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铁实训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高职城轨专业现有的分段式实践教学模式
专业的实践教学有课内的实践教学,也有独立的集中实践教学,其中以独立的集中实践教学为主。而独立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具体内容为各单项和综合技能训练。从学生进校第二学年开始,在进行了相应专业核心理论课程学习后,循序渐进地开展各项专业实习实训,理实一体化,打造出分段式的实践教学模式。
1.认知式的观摩实习
实习内容主要是参观地铁公司的车辆段、了解地铁车站基本设备及设备的主要功能。学生零距离接触专业岗位,初步了解地铁车站的运行,结合课堂理论学习,学生们在实际的企业工作与文化氛围中进一步明确了专业思想。
2.体验式的跟岗实习
在第二学年,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具备了基础的实践能力,本实习环节基于职业能力要求的分析,从行车岗位群出发,通过真实的设备设施训练,使学生在轨道交通运营一线掌握手摇道岔、人工排列进路等基本的行车组织相关技能。同时通过地铁车站的跟岗,使学生充分了解并熟悉车站行车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行车相关设备的操作规范。这种实习模式按照地铁车站实际工作要求、工作流程组织,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的工作纪律,加深学生对城轨运营站务管理的理解,实现职业能力的训练和提高。
3.模拟式的演练实习
根据职业岗位工作内容的分析及职业素质的要求,本类型的实习主要为软件模拟型,如通过城市轨道交通ATC行车调度仿真系统及AFC自动售检票系统,教师可以借助于软件进行任务的分配和安排,使学生根据不同的角色分工,完成设备使用过程中一系列的任务。最后以学生模拟任务完成的熟练程度等来进行成绩的评定。
4.就业式的顶岗实习
大三学生在最后的学年进行为期半年的全脱产顶岗实习,为整个专业实践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可以是学校统一安排的单位也可以是学生自主选择的单位。学院、学生与企业之间签订三方实习协议,定期沟通交流、反馈信息和监控管理。这种实习模式,一方面根据实习动态,企业可以观察、了解、考核学生,完成企业对人才的择优招聘。学生亦可以根据实习期间对企业的接触了解,进行判断评价,选择去留,增加就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企业在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环节中若能完成对新员工的招聘录取,即可进行岗前培训,从而缩短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时间,节省了用人成本,而学生也能保证毕业就能上岗,实现完美衔接。
二、高职城轨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践教学如果缺乏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的综合训练和理论指导,那么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就会使学生在脱离职业情境下获得的理论知识难以实现有效的迁移,甚至无法获得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提高。笔者学校城轨专业为了培养适应轨道交通行业一线环境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一向积极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大力推行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但在坚持不断的企业职业技术教育的过程中,专业的实践教学依然面临挑战。
1.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轨道交通企业涉及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客运服务、列车运行组织及车辆和运营系统设备的维修保养等工作,涵盖40多个专业,100多个工种。因此,在轨道交通系统多、设备种类多、价格昂贵、对设备的投入受到各个方面因素限制等情况下,直接面向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培养专业人才的城轨专业目前难以建成设备配置数量足够、种类齐全的校内实训室,从而导致学生在校内实践教学环节中,对真实设备的实际操作机会较少,人均实践教学课时数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性。
2.师资力量缺乏,亟待加强
国家相关文件规定高职高专院校师生比为1:15,50%的专任教师周课时必须≤12。但实际上由于城轨行业发展快,城轨人才非常紧缺,目前笔者学校城轨专业的师资数量亦是严重不足,专任教师周课时远超出标准工作量,教学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甚至影响到了实践教学质量。另外,笔者学校实践教学采取“实训月”的集中开展模式使指导教师不足的情况更为突出。为此,加强校企合作对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3.校外实践教学难以全过程质量监控
因为校企双方运行规律不一致,学校价值和企业利益的不对接,在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企业主体性欠缺,积极性更无从谈起,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活动往往变成了企业的有偿服务。另一方面,校外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由于学生分散在不同的地点(如不同的地铁车站),校外实践教学指导老师主体不明确,在职在岗的企业员工参与程度不一,同时也因为校内专业师资不足,实践教学在过程上的管理存在较大困难,导致有些实习点缺乏过程管理和实时监控,使实践教学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个人的积极主动性,以及与人沟通合作的灵活性。目前,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上,更多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停留在末端检验阶段,实习成绩的考核很难统一标准,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实践、实习的效果和学生的情感体验、工作能力的提高。
三、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考
1.寻求政府支持,推动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离不开政府的宏观引导和统筹管理,当地政府若能积极引导、鼓励、扶持,并搭建各种平台,为企业和学校牵线搭桥,引导本土企业与学校签订用人合同订单,实施人才订单培养,那么当地企业和学校合作就能共赢,共同发展。例如深圳大学和深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的合作,就是深圳市政府促进企业和学校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并积极协调和推动,让企业和学校达成了合作意向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是高职校企合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否则校企合作难以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并可能流于形式主义。所以政府应发挥统筹作用,协调校企双方利益,提升校企合作层次,并监督校企合作具体措施的落实。
2.依托企业,强化校外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
目前,如果没有自身利益的驱使,企业校企合作的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往往表现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双方的责、权、利的划分比较笼统模糊,最后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中的“工学结合”变成了学校的一厢情愿。所以要真正把校企合作当成解决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突出问题的手段,就必须创新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校企应深度融合,进一步精选实践教学内容。在“工学结合”方面开展一些更为扎实的工作,积极探索工作任务驱动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一方面积极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设备及场地资源优势,在开展的各项实训中尽量共享利用企业真实的设备设施,如票务实训中学生直接操作了深圳地铁车站的AFC系统设备,这种模式使学生能在理实一体化中更扎实地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克服无法现场教学的困难,加强虚拟和仿真实训功能建设,如利用企业的培训资源开展了BOM机操作虚拟仿真、ATC系统操作虚拟仿真、地铁列车驾驶虚拟仿真和LOW操作虚拟仿真等实训项目。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仿真工作情境,在突破无法现场教学局限性的同时,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在“身临其境”中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充分体现城轨专业教学资源的校企深度融合特色和教学手段的“信息化”特色。
在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以职业岗位资格鉴定标准和职业岗位技能标准为基础,校企共同确定、落实实践教学安排、组织和内容,使各实习、实训环节循序有层次地开展并有机衔接。这样能够避免企业更多地从自身业务工作需要出发,仅提供简单且重复的实践学习内容,使学生质疑企业实践教学目的和作用的同时也难以提高专业核心技术能力。校企双方组建教学团队,发挥和共享各方的人力资源优势,共同承担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训管理的任务,其中企业的专职人员主要负责岗位业务、技术方面的指导。这种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提升实践教学过程组织与企业生产的融合度,实践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学大纲,加强了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在完善实践教学在内容与组织过程方面的有效衔接机制的基础上,校企共同制定和实施实习实训相关规程,制定实习实训计划和指导书、考核标准及考核办法、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及相关的安全保障等规章制度。校企各派负责人实施规范的管理,并明确校企双方指导教师的工作任务和职责。
按照职业性、开放性和先进性原则,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执行规范的职业标准,校企双方作为实践教学组织、指导、评价与考核主体,按照企业相应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标准共同考核学生的实习实训过程表现和完成情况,突出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两大方面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考核,推进过程考核、现场考核等多种考核方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适应性,保证毕业就能上岗,上岗就能独立工作。为了确保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实践应用能力方面的重要功能,校企双方在协商一致的条件下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优化专业学生的订单培养模式,签订“校企合作”合同或协议书。校企共同加强对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工作的监督,及时收集企业、学生、家长、教师的反馈信息,力争全过程质量监控,以进一步完善分段式递进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城轨专业目前创建了良性运作的稳定的实践平台,实现了虚实结合、校内外实训环境的有机衔接,又依托《广东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了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校外实训基地的功能,更进一步优化了校行企深度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3.“引进来,走出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学校的实验实训条件普遍不够完备,部分老师没有现场的实践经历,技术服务水平还不过硬,同时教育环境与生产环境,学校与企业两者之间的价值链与利益链尚未能形成有机的零距离衔接。因此要吸引企业开展深层次的实践教学的合作,必须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双师”素质师资的培养。引进来,共享校行企优质人力资源。一方面聘请深圳地铁企业专家担任运营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参加专业教学设计研讨会,在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组织等方面进行交流,有效提高师资教学水平。同时,吸引一批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如聘请现场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理论课与实操课的兼职教师,负责专业(顶岗)实习、毕业(顶岗)实习的实训指导。在指导学生实习实训过程中,教学团队的建设模块化。由原来的一门实践课程一个教师担任变成由一个教学团队完成,配合“大专业+精方向”教学指导思想,专业教学团队与聘请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1. 项目建设预期目标
将路桥专业建成集教学、科研、服务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技术孵化和服务基地,并带动相关专业群的建设。使路桥专业在泛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公路行业起到更好的引导、带动和示范作用。通过高等职业教育新理念的学习,对专业建设的具体目标进行调整,进一步提升路桥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
(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校企深度合作,形成突出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公路工程养护与管理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3)专业师资队伍。通过外引内培,下企业锻炼,技术服务,打造一支技术服务能力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4)专业教学条件。新建5个、扩建2个具有生产资质和真实工作场景的实验实训工区(中心)。
(5)教学改革与科研。主持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课题4项以上;20篇以上;新增主、参编教材12本以上。
(6)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规范、完整的教学管理监控体系,建立多方参与的质量评价体系。
(7)专业特色与示范。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拓宽国际交流渠道,加强对口支援和辐射带动作用。
2. 项目建设主要过程
2.1校企深度合作,形成长效运行机制
与企业合作,形成“培养方案校企共定、订单学生校企共选、教育资源校企共享,教学过程校企共管,教学质量校企共监”五个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2.2创新和实践“项目导向、角色互动”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依托校中企和合作企业,承接、参与武广高铁、长株潭城际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的设计、监理、检测项目,借助企业真实项目,实现学生、教师与企业员工角色互动,创新“项目导向、角色互动”人才培养模式。
2.3制定“工学结合、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方案。
(1)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有依据。
通过每年定期调研制度、信息搜集分析制度、专业建设论证调整评审制度,形成《人才需求分析报告》和《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为,通过“调研论证调整实施评估反馈再调整”的路径进行专业动态调整。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依据《专业设置与调整若干规定》和人才市场需求状况及专业岗位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
(2)构建“基于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体系”,初步探索系统培养,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方面进行分析,重构“基于工作务导向的课程体系”,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管理制度、教学资源等方面,初步制定路桥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系统培养方案。
(3)建立模拟和真实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
开发所有课程标准,核心课程建立“以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分组实施”的模拟教学模式,实践课程建立教学做合一的“工区”真实教学模式。融企业文化于教学过程,侧重培养遵守行业规范规程、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4)建立“分阶段、多渠道”教学组织模式。
按照能力递进的形式组织教学,教学组织由2.5+0.5深化为 “3+2+1”模式,即在1~3学期专业基础能力培养阶段,开设《工程识图及CAD》《工程材料》《工程测量》等“理实一体化”课程与实验工取证、测量工取证、CAD取证相结合;第4~5学期,以校企合作项目为载体,开展桥梁施工检测、公路维修、工程预算编制等实训,跨学期建立“分段式、多渠道” 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教学组织模式;第6学期,校外实训基地,按照对口就业岗位的原则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实现岗位零距离对接。
(5)创新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采用项目任务过程考核、以真实作品或完成任务过程为依据校企共同考核、以证代考三种考核方式顶岗实习等实践课程利用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实行校企共同考核。
2.4打造一支师资结构合理、双师素质优良、技术服务能力强的专业教学团队。
通过“内培外引”等措施,提高青年教师学历,组织教师国外考察,拓宽技术服务面,组织教师参加高铁新技术新工艺培训、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开发等培训学习。
2.5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教学资源。
(1)共建功能完备、设备先进、产教一体的重点实训基地。
(2)校企互通,打造共享资源库平台,整合优质精品资源,满足企业人员、学生、教师终身学习的需要。建行业企业信息库、专业建设素材库、网络课程资源库、培训资源库。收集整理高铁行业发展动态、职业岗位需求、高铁新技术应用、高铁施工养护规范等行业企业信息;专业调研报告、人才培养方案等专业建设素材个;网络课程资源。
2.6加强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实现校企互惠共赢。
教学方法手段灵活多样,以 “校中企”和合作企业的生产服务项目(案例)为载体实训基地、检测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基地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校外实训基地形成 “流动教室”,开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顶岗实习等综合实训实现岗位零距离对接。
2.7校企共商教学管理评价制度。
(1)依据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规范化管理。
健全激励与制约相结合教学监控体系。教学管理实行院系二级管理,成立督导机构;完善《教师工作规范》《日常教学检查管理规定》《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实施办法》等制度,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从日常管理和阶段管理两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创新 “分段式、多渠道”弹性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依据《构建开放式教学管理体系原则意见》等制度文件,实行选课制、小学期制、弹性学期制,实践教学动态安排。构建校企共同管理与考核、责任与风险共担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机制。依托“学院互动空间”建立顶岗实习管理平台,采取定期巡视、不定期沟通等形式,实行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双指导”、“双监控”。
(2)多方参与教学质量评价。
创新企业、学生、教师三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制定合作企业定期回访制度,建立毕业生“831”回访制,即学生毕业第1、3、5年,校企一体分别完成80%、30%、10%的回访,利用调研、技术服务、顶岗实习(企业评价占60%,学校评价占40%)等途径对专业学生质量做出总体评价并为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调整提供依据。建立ISO9001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重点考核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2.8专业优势显著,引领示范作用突出。
(1)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就业竞争力强。
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2009年,2名同学分别荣获全国数学建模比赛一等奖、三等奖;2010、2011年15名同学先后斩获湖南省大学生“挑战杯”竞赛铜奖和银奖;2010年,1名同学捧回全国测量技能大赛奖杯;2011年5名学生赴美实习获得EACH FUTURE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颁发的职业证书;2012年“大学生公路养护服务公司”项目入围挑战杯决赛。
就业形势好,竞争力强。本专业现在校生1450人,订单率87.3%,就业率99.3%,对口就业率94.06%,取证率100%,社会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7.8%。就业待遇优势明显,本专业毕业生上岗起薪点平均为2582元/人·月。
(2)校企共营,服务效益显著。
每年为工程局、广铁集团等开展高级技师、技师取证等各类培训和技能鉴定近300人次,为公路、铁路、地铁提供新知识、新技术等培训9000人天左右。
承接、参与武广高铁、京沪高铁、长株潭城际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的设计、监理、检测项目41项,对外技术服务创造经济效益1472.2万元。
(3)拓宽渠道,开拓国际视野。
拓宽国际教育合作交流渠道,连续为香港地铁公司举办培训班8期,2011年受越南国家工商局邀请准备对越南交通运输大学、越南国家铁路局、河内大学进行调研,2011年5名学生赴美实习载誉归来,2012年8名学生获准赴美实习。
3. 今后专业建设的思考
(1)完善“先科学院”董事会管理模式,完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2)利用铁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地方铁路协会、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等实施第三方评价。
(3)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管理制度、教学资源等方面,完善路桥专业中高职系统培养方案。
(4)提升专兼结合教师团队应用技术研发水平和引领产业发展的能力。
(5)拓展教师国际视野,提高“双语”教学能力,加强境外合作办学能力。
(6)依托世界大学城网络空间互动平台、职教新干线,发挥资源库“三个中心,两个平台”的作用,实现专业教学成果和优质资源全社会共享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忠阳.路桥专业公路勘测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探索.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陈晓翔.路桥行业研究报告.
【文章摘要】
铁道通信信号的相关技术已经出现了上百年,在当前的信息社会,铁道通信信号技术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铁路是我国运输系统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而在铁路、铁道运行中,信号技术是不可或缺的。目前我国高铁、地铁、轻轨、铁路全面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那么培养出更多的铁道通信技术人才,满足社会岗位需求是铁道通信信号专业的重要任务。本文从铁道通信信号专业的实践环节入手,阐述了如何去建立实践教学的体系。
【关键词】
铁道;通信信号;专业人才;实践;定岗实习
1 铁道通信信号专业介绍
1.1 铁道通信信号的主要作用
铁道通信信号技术首先能够实现铁道运输的安全。这从何谈起,其实每个铁道运输工具,无论是地铁、铁路还是高铁等,能够正常有序的行驶,都是依靠信号传输通信。保证安全畅通的。两辆火车如果同时经过一个铁轨,那么相撞事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所以要利用信号技术通信,约定行驶协议,保证安全。对于火车或者轨道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保持通信,排除故障,避免事故发生。其次,信号技术的产生,可以提高运输设备的工作效率。比如信号技术中的自动闭塞技术,就可以加大列车安排密度。最后,铁道通信技术还可以实现调度制度统一化。
1.2 铁道通信信号专业的基本课程分类
铁道通信信号课程的分类不同院校略有不同。比如我国铁道院校现在分为大学和高等职业院校。那么在不同的学制和培养人才的侧重不同上,也略有区别。这里以改革为目标,尝试进行改革模块分类。
首先是基本素质能力模块。高校和高职培养的人才,都要具有高等的素质,所以素质的培养是共同的,所以课程设置都要有基本素质能力模块。具体课程如高数、法律基础、哲学类课程等等。第二大模块要设置基本技能模块,这是基础理论形成不可缺少的环节。具体课程不同院校略有不同,简单举例为: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微机接口技术,信号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铁道信号基础等课程第三个模块为职业综合技能模块。这里主要突出高职的需求,以培养符合社会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为目的。重点掌握技能,提升实践能力。具体课程如:轨道交通信号、信号控制等等。
2 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探究
2.1 面临改革,以新代旧,做好职业调研工作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不能闭门造车,实践教学以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学生技能为目的。所以第一步,就应该弄清楚,铁道通信信号专业的毕业生在最近几年中就业的主要方向,那些岗位需要具备这样专业技能的学生。这些实际的工作岗位,对技能的要求有了那些具体的变化或者说侧重于那些方面。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确定实践教学的内容。
2.2 岗位能力分解,形成知识模块,融入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实践教学体系,从一线工作岗位入手,获得了岗位能力需求后,要把岗位能力需求转化为教学知识模块。因为工作与教学是不完全相同的。要以教学入手,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就要把岗位中的实际工作,分解细化,分成不同的知识模块。再把这些知识模块融入到实践教学安排中。
2.3 做好时间规划,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硬件环境
实践教学不能纸上谈兵,要实际操作。所以要建立新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就不能脱离开硬件设施。要规划硬件环境建立时间,在不同时间段,完成不同的硬件环境建设。简单罗列,实践教学体系应该涵盖实验室、实训室、一体化教室。如果能和铁道相关企业合作,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是会起到推进剂的作用。
2.4 强化实践环节工作要做好
在学校阶段的实践无疑占了大多数时间,学校尽管努力去营造企业工作的气氛和工作环境,模拟工作环节。但是真正的走入企业,对学生的帮助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能够起到更强的作用。所以要对学生不多的走入企业的机会,加以把握,提高锻炼效率。这些环节主要有,企业参观走访、定岗实习、企业实训等。这些阶段中要派出学校的骨干教师,陪伴学生共同走入企业,监督并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企业,锻炼工作技能。
3 结束语
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要做好课程改革,教学探索和硬件环境建设多个方面工作。从岗位需求出发,确定实际工作操作,再细化为知识模块,从教学角度系统分析,形成实践教学体系设置标准,突出教学特色,形成高效率的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衣学娟,刘宝昌.高职实施“2+1”教学模式中学生顶岗实习情况的调研报告[J].职教论坛 2007年04期
[2]林开洲.中职学生顶岗实习效果评价方法的实践研究与理性思考[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年10期
[3]皇甫静,李贤政.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年09期
[4]路丽娟.对时下“订单教育”热的深入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6期
[5]李学斌.如何提高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之管见[J].内江科技 2010年09期
[6]钱振华,左希庆,陆波.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02期
[7]王华欣,李晓嵩,彭菲.做好顶岗实习教学管理的研究与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年27期
Abstract: The requirements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for the personnel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was mad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was set, and realization approaches of training objectives were proposed: to prepare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s, build curriculum system, build teaching staff and training conditions; Finally,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was introduced.
关键词: 国际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高职院校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talent;training objectives;training program;vocational colleges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5-0217-02
0 引言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在“走出去”的战略下,一大批国际工程承包(施工)企业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铁路、公路、地铁、房建等项目的工程承包业务。近几年,随着中国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技术装备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对外工程承包业务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中国承包商占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份额稳步提高,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的市场已经遍及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基本形成了多元化的市场格局。随着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迅速发展,施工企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问题日益突出,它们急需更多的国际工程施工技术人才加入到这队伍中去。
面对施工企业对国际工程施工技术人才的巨大需求,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抓住历史机遇,决定以国家级示范院校建设为契机,开设“国际工程施工技术专业”试点班(以下简称“国际工程试点班”),培养高职类的国际工程施工技术人才。
1 校企共同制定培养目标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先后到中国铁建集团总公司、中国土木、中铁十八局和十五局等有海外建设项目的企业集团深入调研。企业普遍认为,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国际工程施工技术人才应区别于本科生和研究生,应该有针对性的培养“有特色、上手快”的“一专多能”一线施工技术人员。企业对高职所培养的国际工程施工技术人才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要能够坚持在施工一线工作。近几年在国家“走出去”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施工企业大步走向国际工程市场。2009年仅中国铁建集团承揽海外工程项目72项,海外新签合同额达人民币597.155亿元,同比增长41.6%;待完成合同额1204亿元,同比增长45.4%;海外工程承包实现收入达223亿元,同比增长29.7%。国际工程项目本身的特点是一线技术人员需求量比重大,所以随着承揽项目的增多,施工企业严重缺乏现场工程师(Site Engineer)、试验工程师(Testing Engineer)和测量工程师(Survey Engineer)等一线技术人员。
二是要“一专多能”。所谓“一专”是要求国际工程技术人员要精通本职岗位技能,如测量工程师要掌握测量原理、测量方案的编制、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测量数据处理等专业知识。而“多能”是指技术人员除了精通本职岗位技能外,还应了解其他岗位技能,以便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帮助同事完成工作任务;如测量工程师不要求能够掌握工程试验仪器操作和试验数据处理等知识,但能在试验工程师的指导下做一些试验的辅助工作,如取试样等。
三是要有专业外语的听、说能力。目前,从事国际工程施工高技能人人才状况令人堪忧,要么懂技术不会外语、要么会外语不懂技术。而国际工程急需的“懂技术、懂外语、懂管理、懂商务”的“四懂”国际化施工高技能人才的数量根本不能满足施工企业发展的需要。
根据上述要求,校企共同制定了高职国际工程施工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面向国际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工作岗位,培养掌握土木工程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进行土木施工设计、试验、技术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和方法;掌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国际标准、运用国际语言交流、具有国际工程现场施工管理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一专多能”的实用型人才。
2 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
确立了高职院校国际工程施工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后,培养目标应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2.1 编制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学制为三年。培养方案强调“做中学”,实施“全过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基本技能、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国际工程施工专项能力。各年级段实践教学的侧重点为:
一年级侧重加强基础英语、口语训练,学习国际工程商务礼仪常识等,使学生具有国际工程视野,熟悉国际规则、惯例和多元文化,具有国际化理解能力与跨文化适应能力;有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二年级侧重加强专业英语学习,强化口语训练;选择优秀学生到国际工程施工现场参观,使学生亲身体验国际工程施工项目。开设专业课程,培养学国际工程施工专项能力。三年级加强专业口语训练;参与国际工程的管理与项目施工,加强国际工程实训,到国际工程施工项目上,实战工程管理、施工口语等技能。外籍教师、专任教师、工地现场技术人员和专职英语教师共同指导。
2.2 构建课程体系 在原有的高职高专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围绕培养目标,补充一些新课程,重新构建课程体系。
在公共基础课中开设《国际社会政治与文化》,介绍国际社会、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和宗教风俗等方面的内容,在思想上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增进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理解,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多元文化,能够在国际工程施工过程中与外方人员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避免文化、宗教、风俗等方面的冲突。
开设《英语社交口语》《土木工程施工口语》等课程。使学生熟悉国际商务礼仪,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应用国际语言与外方人员交流。增设国际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如《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国际工程估价》等,使学生懂得国际工程的商务运作流程、具有国际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初步能力。
在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开展双语教学,教学内容中引入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施工、设计等技术规范,并引进国外优秀原版教材,使学生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专业词汇,熟悉国际工程技术标准。
对于专业英语的学习,坚持“一专多能”的原则。即,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将本班学员的培养目标细分为工程试验、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投标报价等专业方向。学员在选定专业方向后,按要求学习该专业指定的专业英语词汇和口语,不选择该方向的学生,要求掌握相应知识,但对相应的专业英语词汇和口语不做要求。见表1。
2.3 建立双语教学机制,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培养合格的国际工程施工技术人才,外语是关键,更需要提升教师的国际工程教育能力。
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学校将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牢牢掌握,需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加强英语的教学与应用。除了开设《英语》和《英语社交口语》等基础英语课程外,对主要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应配备双语教材,要求授课实施双语教学,所有试验实训课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都要求用英语,逐步建立和实施双语教学机制。双语教学的实施,对专业课程老师的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我院通过到海外施工一线挂职锻炼、出国进修、讲授双语课程、编写教材、聘请施工一线的专家教授讲学、参加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培养教师的国际工程教育能力,培育起一支强有力的专业课程师资队伍,以满足教学要求。
而对外语口语教学,则大力引进外籍教师,实现师资队伍的国际化,由专门的外籍教师负责学生的日常口语和国际工程施工口语的教学。
2.4 实训条件建设 施工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学生要掌握大量的过程性的知识。而这些知识的掌握与学习需要建设完备的实训条件,让学生真正处于国际工程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环境之中。
实训条件包括校内实训条件和校外实训条件。在校内,对原有的生产性实训车间进行改进,将国外施工技术规范、试验检测规程等引入到实训车间,在实训过程中,使用英语编制实训计划和要求,用英语进行记录实训过程,编写实训报告,全过程使用英语,完全按照国外规范进行模拟实训。在校外,与中国土木工程总公司、中铁十八局和中机建设集团公司等国际工程施工企业合作,在国内外建设工地设立顶岗实习基地。在顶岗实习阶段,将学生们安排到国外的施工岗位上,直接参与国际工程建设在岗位运用专业知识,锻炼国际工程施工技能,实现零距离就业。
3 实践效果
按照上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国际工程试点班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3.1 通过新专业的开设,大大的提高了学生们的就业期望和学习动力 学生们认真学习国外施工技术规范、试验规程等专业知识,奋力学习基础英语口语和施工英语口语,并取得良好效果。试点班毕业的学生已经完全能够识读国际工程施工图纸、技术规程规范和施工合同,能够运用专业技术词汇与国外同行进行施工技术、施工安全、质量检查等口语交流。
3.2 国际工程试点班毕业生实现了全部就业 国际工程试点班毕业生60%被用人单位留在了各个集团公司的国际工程处等海外施工单位。由于我们培养的毕业生有过硬的国际工程专项技能,已经有8名学生被施工单位派遣到国外施工现场,他们“一专多能”,吃苦耐劳,并良好的专业英语技能,在施工现场很快成长为一线施工技术骨干,赢得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3.3 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我院国际工程试点班是在国家建设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大背景下的逐步实施的。国际工程施工技术专业试点班的开设,扩大了学生的就业门路,解决了国际工程施工企业缺乏一线高技能人才的问题,对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教育教学研究起到了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闫久春等.国际化焊接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J].焊接,2009,(2).
[论文关键词]治安管理课程 实训教学
近年来,公安院校大都针对治安专业实践性强的特征,相对强化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学活动的开展,但尚未形成体系,未形成整体合力,实训教学效果自然无从谈起。“理论脱离实践、动手能力差”的治安人才培养缺陷并没有得到改观。有效开展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学,对于造就具有从事治安管理实际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确立正确的实训教学设计思路
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学应当重视当前教学和未来职业的平衡,注重课程教学与未来警察职业岗位的适应性,使得课程教学适合公安行业的发展需要。故要秉承“警学结合、战训合一”的设计理念,坚持科学性、时代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的统一,要求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全面贯彻“教、学、训、战”一体化的教学训练模式。要以治安业务为内容,以实践工作操作为规范,以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核心,强化学生的服务意识、程序意识和证据意识。要严格根据治安管理课程体系的内在规律和治安实践工作的现实要求设计课程实训教学内容和实施实训教学。在强调夯实基础、扩大知识面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课程内容设置,紧紧围绕公安院校各公安专业尤其治安管理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够从事公安工作特别是基层治安管理工作的实用型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设定治安管理课程的实训教学内容,进一步拓宽或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和从事治安管理、安全防范的实际工作能力,充分体现理论教学为实践服务的特点。
二、准确定位实训教师角色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教师应当积极适应时代要求,改变“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过程的客体”的教育单主体观理念,明确自身现实角色定位,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综合的知识引导者和能力指导者,树立“师生互动、寓教于乐”的教育双主体观理念。“教师的职责表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更要求教师由传统的单向教与学转变为双向的沟通与互动。教师不仅要成为课堂的指挥者,更要参与到学生的具体实训学习中来,甚至于与学生共同分担扮演实训场景设计中的角色,共同完成实训演练。“以前的教师相当于是羊群中的牧羊犬,而现在则变成了羊群中的领头羊。”罗素曾说:“要使个人生活成为整体,它必须体现一个人所有的创造性冲动,而且他的教育应该是一种能够启发和加强这种冲动的教育。”治安管理课程老师应当积极顺应现时代治安管理形势发展变化对于治安管理课程教学的新要求,探究现代社会发展模式下公安院校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场景的设计、角色的调配、问题的引导等途径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着力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治安管理课程是实践性特别强的实用性课程,其实训教学能否有效开展关键在于实训教师“实训场景”的设计和运作,在于实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教师作为教育的灵魂,其使命在于点燃受教育者的求知之火,调动学习者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去私心而扬公心,使之具有宽广的胸怀,未来的眼光,丰富的想象力,获取新知识的渴望以及创造的欲望,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能否使学生获得思维的弹性和发展的空间。”因此,应当在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研究的同时,着力提升实训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可以采用外请基层公安实战部门有一定理论素质的优秀干警作为教官、教师和教官岗位互换制、专业教师挂职锻炼到先进公安院校交流学习等方式有效弥补、提高现有专业教师的实战能力,逐步建设形成一支数量足够、相对稳定、实战能力强的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指导教师队伍,使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师真正融治安管理研究者、治安课程教学者和有经验的治安管理实践者为一身,才能真正地大幅度提升治安管理课程的实训效果。
四、夯实实训教学硬件条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学的有效开展除了软件条件外,实训场所的齐全和实训设施设备的完备也是必不可少的硬件条件,它是实训教学过程中实施技能训练的依托,能够为学生创造职业岗位的仿真环境,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治安管理课程实训场景设计的仿真性和实训项目开设的完整性,当然也决定着实训的最终效果。而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学研究尚存在开展实训教学缺少可利用的现代设备模拟环境和资金投入量少与支持研究全面深入开展的矛盾。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实训条件却硬性要求教师开设实训项目,将不可避免陷入“虚于应付”的实训“形式化”“虚无化”的尴尬现状,学生不满意,老师有怨言,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作为现代化的公安院校,应当加大资金投入,逐步解决当前治安管理实训室数量相对较少、条件相对较差、设施设备相对缺乏的问题。如前期可加强模拟派出所、治安陈列室、治安防控实训室等室内实训室的建设,在资金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最大限度满足实训教学需要。在后期积极获取资金支持,设计并建设完成治安实训“模拟街区”,如仿真街道、银行、娱乐场所、特种行业、地铁车站、公交站台、社区等,为治安实训完成仿真的室外实训场所,将大部分治安实训项目由室内转移到室外,形成水平较高、容量较大、条件配套的硬件实训环境,真正契合治安管理课程实训要求。
五、科学设定实训考核标准
由于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学开展得比较晚,各个公安院校大多没有制定统一的实训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考核要求、形式不一,任课教师也大多各自为政,甚至同一实训项目的不同任课教师的考核要求也不尽相同,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再加上没有制度化约束,如有些院校仅仅规定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比例,但在成绩评定上却未为实训教学设定比例,甚至没有规定实训教学的考核,故往往使实训教学的考核流于形式。而实训考核是保障实训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没有实训考核必然使实训教学流于形式。笔者认为,应当根据课程实训教学在整体课程中所占比例明文规定实训考核成绩在课程最终成绩中所占比例,切实监督实训考核的有效实施,保障实训教学的有效开展。治安管理课程的实训考核可分项目进行,每个实训项目成绩按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制评定,从以下方面考核记分:对有关治安管理法律规范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0%,案情设计10%,法律文书的制作25%;参与各方角色表现10%;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15%;法律适用20%。每个实训项目实训结束后,实训学生按照实训要求写出该实训项目实训报告,由实训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分组实训情况和实训报告完成质量情况给出实训小组成绩,由实训小组长在实训指导老师的监督下会同本小组成员商量后,根据本小组成员在本次实训中的贡献大小、表现情况等,在实训指导老师给出的实训小组成绩基础上上下浮动后给出本小组成员的个人成绩,浮动幅度为10%。在所有实训项目完成后,综合每个单体实训项目成绩和综合实训项目成绩后平均得出该学生最终实训成绩。
六、有效驾驭实训教学过程
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学过程以“场景运作”为主线开展,通过场景的设计与角色的扮演,使学生自觉置于某个特定场景中,将抽象理论与生动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场景有关环境条件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分析以及违法犯罪状况分析,相关资料的收集、甄别、整理、加工、编排,相关治安管理管理措施和治安执法法律知识的运用,使学生融合治安管理课程与该项目场景教学的相关知识,掌握人、事、地、物等不同治安管理对象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管理的差异性,促进其更好地掌握各种相关治安执法工作技能和管理艺术。其实训教学程序一般安排为:
第一,场景设计。根据治安管理课程不同教学内容、知识点的不同要求,创设相对应的真实或类真实场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实例,创设实体场景,也称真实场景再现;运用教材基本原理,灵活根据客观情况,创设需要学生推理的场景;利用现有物品进行实物演示,创设演示场景;采用实验教学,实现真实场景再现;根据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实地考察,给出真实场景;利用现有材料,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创设体验场景;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创设图像场景等。但无论何类场景,都应当贴近治安管理工作实际,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至少也要类似于真实社会生活,这是实训教学能否成功完成的前提。
第二,场景预热。实训教学前,为学生留出一定的预习和准备时间,实训指导老师提前向学生展现已创设的场景,让他们有时间查资料、找问题、做分析。
第三,角色分工。实训项目参与人员根据场景要求划定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做好职责的分工。
第四,物品准备。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准备相应的物品。
第五,场景演绎。实训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参与运作该场景。综合运用观摩式、启发式、辩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通过“场景运作”,在场景的展开中强化思维开发、知识运用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学生按照预先的角色分工演绎整个场景。角色的扮演要尽可能生活化,要有吸引力,强调逼真性和完整性,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大胆演绎。将娱乐性、悬疑性、研究性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强化学生的特定情境感受性。实训老师要充分考虑到该场景运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积极引导角色扮演者自身以及旁观学生开动脑筋发现问题并尽可能找出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第六,场景评价。角色扮演者自评、旁观学生点评、互相讨论与实训指导老师总结点评相结合。
第七,实训考核。完成相关实训报告,进行实训考核。如:“治安纠纷调解”实训项目的实训程序即可设定为:教师拟定并给出“实训场景”:某日,梁某某的侄女与汪某某的堂弟结婚,梁某某与其他亲戚到汪某某的堂弟家做客,汪某某也在,饭后谈话期间,讲到婚嫁财物,话不投机,双方拉扯起来,汪某某不分青红皂白,用手中的茶碗向梁某某头上砸去,将梁某某头部砸伤。经鉴定系轻微伤。旁观者报警,当地公安派出所出警后对梁某某和汪某某进行调解,汪某某蛮横不讲理,双方争执不下;学生复习有关治安纠纷调解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和调解程序规定的相关知识点;学生分组并进行角色分工:一般每10位学生一组,2人为社区民警,2~4人为纠纷当事人,2~4人为旁观群众或目击证人;做相关物品和道具的简要准备;纠纷当事人根据角色分工,按照“实训场景”的框架和要求演绎该纠纷“实训场景”;派出所民警接到报警出警、介入;民警演绎治安纠纷调解的相关过程和程序;角色扮演者自评;旁观学生点评;互相讨论;实训指
五、科学设定实训考核标准 由于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学开展得比较晚,各个公安院校大多没有制定统一的实训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考核要求、形式不一,任课教师也大多各自为政,甚至同一实训项目的不同任课教师的考核要求也不尽相同,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再加上没有制度化约束,如有些院校仅仅规定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比例,但在成绩评定上却未为实训教学设定比例,甚至没有规定实训教学的考核,故往往使实训教学的考核流于形式。而实训考核是保障实训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没有实训考核必然使实训教学流于形式。笔者认为,应当根据课程实训教学在整体课程中所占比例明文规定实训考核成绩在课程最终成绩中所占比例,切实监督实训考核的有效实施,保障实训教学的有效开展。治安管理课程的实训考核可分项目进行,每个实训项目成绩按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制评定,从以下方面考核记分:对有关治安管理法律规范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0%,案情设计10%,法律文书的制作25%;参与各方角色表现10%;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15%;法律适用20%。每个实训项目实训结束后,实训学生按照实训要求写出该实训项目实训报告,由实训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分组实训情况和实训报告完成质量情况给出实训小组成绩,由实训小组长在实训指导老师的监督下会同本小组成员商量后,根据本小组成员在本次实训中的贡献大小、表现情况等,在实训指导老师给出的实训小组成绩基础上上下浮动后给出本小组成员的个人成绩,浮动幅度为10%。在所有实训项目完成后,综合每个单体实训项目成绩和综合实训项目成绩后平均得出该学生最终实训成绩。
六、有效驾驭实训教学过程
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学过程以“场景运作”为主线开展,通过场景的设计与角色的扮演,使学生自觉置于某个特定场景中,将抽象理论与生动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场景有关环境条件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分析以及违法犯罪状况分析,相关资料的收集、甄别、整理、加工、编排,相关治安管理管理措施和治安执法法律知识的运用,使学生融合治安管理课程与该项目场景教学的相关知识,掌握人、事、地、物等不同治安管理对象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管理的差异性,促进其更好地掌握各种相关治安执法工作技能和管理艺术。其实训教学程序一般安排为:
第一,场景设计。根据治安管理课程不同教学内容、知识点的不同要求,创设相对应的真实或类真实场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实例,创设实体场景,也称真实场景再现;运用教材基本原理,灵活根据客观情况,创设需要学生推理的场景;利用现有物品进行实物演示,创设演示场景;采用实验教学,实现真实场景再现;根据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实地考察,给出真实场景;利用现有材料,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创设体验场景;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创设图像场景等。但无论何类场景,都应当贴近治安管理工作实际,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至少也要类似于真实社会生活,这是实训教学能否成功完成的前提。
第二,场景预热。实训教学前,为学生留出一定的预习和准备时间,实训指导老师提前向学生展现已创设的场景,让他们有时间查资料、找问题、做分析。
第三,角色分工。实训项目参与人员根据场景要求划定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做好职责的分工。
第四,物品准备。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准备相应的物品。
第五,场景演绎。实训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参与运作该场景。综合运用观摩式、启发式、辩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通过“场景运作”,在场景的展开中强化思维开发、知识运用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学生按照预先的角色分工演绎整个场景。角色的扮演要尽可能生活化,要有吸引力,强调逼真性和完整性,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大胆演绎。将娱乐性、悬疑性、研究性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强化学生的特定情境感受性。实训老师要充分考虑到该场景运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积极引导角色扮演者自身以及旁观学生开动脑筋发现问题并尽可能找出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