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汉字听写大会决赛

汉字听写大会决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汉字听写大会决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汉字听写大会决赛

汉字听写大会决赛范文第1篇

在首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的时候,中央电视台各个频道滚动播出其宣传片超过3000次!《新闻联播》居然也对这个仅有13期的节目先后进行了8次报道!在国际主流媒体方面,日本NHK进行了全球连线的直播报道;《华尔街日报》以亚洲版头条大篇幅报道了节目的决赛;《泰晤士报》、《德国世界报》也均以专版形式,对此节目进行了深度报道。抛开外媒,定基调的央视可以说是倾“全台之力”来塑造暑期一个最大的电视热点。有了央视的大力支持和推广,无论是基调还是前期的造势,汉听已经打牢了基础。

再看后期的收视率。2013年暑期,《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CCTV-科教频道播出时,共有2.9亿不重复的人收看,在CCTV-综合频道播出这个数字达到3.8亿。也就是说,全国有超过6.7亿人收看过这个节目。等到了2013年10月18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一季总决赛在CCTV-综合频道、CCTV-科教频道同步播出,收视率共计达到了2.59%,一度超过了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总决赛2.31%的收视,在当周全国所有电视节目中排名第一。

我们来分析一下汉听的竞争对手们。2013年的诺亚舟优学派《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首播是在周五晚间的黄金时段,“占位好”。但前有省级卫视《小爸爸》、《辣妈正传》等多部家庭类高收视电视剧,后有《中国好声音》、《快乐男声》等多个品牌类卫视高收视季播节目,中间还有《天天向上》等老牌高收视综艺节目在同时段集中播出。如果再加上中央台少儿频道、卡酷及金鹰卡通同时段特排的高收视动画片,诺亚舟优学派《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竞争对手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可谓强强围攻。可就是在竞争环境如此激烈的情况下,诺亚舟优学派《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首播平均收视率硬是助推了平时在抢夺“黄金时段”业绩平平的CCTV-综合频道,夺得了同时段全国排名第1的成绩!

不止央视,在诺亚舟优学派《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开播之前,科教频道2013上半年同时段在全国上星卫视排名第33位;诺亚舟优学派《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开播之后,以比重7%的播出时长,贡献了频道31%的收视,科教频道同时段在全国上星卫视排名由此提升了21位,变为第13位,成为全国市场中上升最快的频道。

到了2014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二季的火热从全国海选就已开始。诺亚舟优学派联手各地教育部门,全程支持《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二季全国选拔,从乡镇街道到县区再到市、省,从海选开始就渗透到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取得了巨大的影响力。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监制金越介绍说:今年“汉听”的海选阶段历时5个月,开展初赛4700余场,涉及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1700个城市、30000所学校,参与海选人数超过1200万人,“不管是从参赛规模、参与范围还是影响上,都超过了迄今为止的任何一档电视节目。”

这样的成绩,可以说创造的不仅是文化类节目,即使是在文娱双品类节目里,也是一个奇迹。

诺亚舟优学派《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样的节目为什么能够走红,有一种舆论说是“提笔忘字”的情结导致,但光一个“提笔忘字”怎么能让教育系统的“官方”轻易下令让“民间”学习?所以,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人们在被“泛娱乐化”时代形形的娱乐节目不断“包围”和“洗脑”之后,对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的强烈渴求和鉴赏甄别能力的不断提高。

汉字听写大会决赛范文第2篇

“从2013年开始,科教频道通过《中国记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的一本课外书》《中国谜语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一系列重点活动,提升了公众对于汉语言文化节目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金越表示。

从4月首播,到7月总决赛,《中国成语大会》历时3个多月,共13期,收视表现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一般强劲,在CCTV-1综合频道播出时,共有3.48亿不重复观众收看,在CCTV-10科教频道播出时达2.11亿。5-13期CSM34城市平均收视率1.26%,单期最高收视1.47%,同时段最高排名全国第1位。

在《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实力文化创始人关正文看来,除了收视效果不错外,《中国成语大会》还赢得了较高教育背景观众群的欢迎。其中高中教育背景的观众与其他同期在播节目相比高出25%,大学以上教育背景的观众高出152%。城市观众的构成比例与其他同期在播节目相比高出32%。

“成语被称为汉语文化的活化石。”关正文认为,成语是中国智慧和价值观的载体,它既是独有的语言现象,四字成词仅在汉语中存在,同时也凝结了历代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态度。

借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成功经验,《中国成语大会》决定用游戏的方式将成语的智慧表现出来,在沿用传统竞赛形式的基础上,融入了适合成语的猜词、填词等多元化智力游戏;在数量方面,总决赛使用成语2000多条,其中不仅涉及古代神话、历史故事、文学经典,还有民间口语和外来语等;在选手方面,全国有超过3万人报名,筛选后有300多名参加比赛,最终36人进入总决赛。

不同于唱歌、舞蹈等选秀节目,用关正文的话说,“很少能找到像爱唱歌一样爱成语的人。”为此,在选手方面,节目组特意调整方向,倾向于学习能力强且愿意参加比赛的人。通过基础辅导和训练,筛选适合参加节目的人选,而这还远没有结束,选拔通过后,这些人还将接受高强度的专业培训,如一个月之内掌握几千个成语,表现出色的最终才能成为《中国成语大会》的参赛选手。

据统计,目前成语最多的统计量接近5万条,如何准确地把握这些成语的用法和含义,商务印书馆在专业层面给予了很大的学术支持,如成语的甄别、来源出处以及使用范例等。作为权威的辞书出版机构,目前成语词典的很多版本都来自于商务印书馆。此外,《中国成语大会》邀请的毕淑敏、蒙曼、郦波等多位重量级文化名人也给予了很大支持。

对于节目的成功,关正文认为主要来自于播出平台的给力、成语的魅力、选手的努力以及猜词游戏的魅力。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是首届播出,《中国成语大会》在新媒体方面却未显稚嫩,由央视网开发的成语手机游戏在节目播前已上线,互动预热。此外,节目播出期间还推出了“央视悦动”客户端“摇一摇”和成语“记忆力大考验”互动活动,通过多终端交互,有效提升网友对节目的关注和参与度。

金越指出,《中国成语大会》是因央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担当而诞生。基于此,2015年《中国成语大会》还将继续前进的步伐。关正文表示目前已经进入选手选拔阶段,题库的准备工作也已开始。“在去年节目播出期间,有观众反映赛制不够清晰,为解决这一问题,今年《中国成语大会》将采用组队参赛的方式,其中一半以上将来自于高校,另外一部分是社会组队,主要来自于网络和平面媒体。”

除了变个人参赛为组队参赛外,新一季的《中国成语大会》还将丰富竞赛方式,不仅要将猜词游戏打磨得更加适合中国成语,节目组还将创新性地推出多种新成语游戏,以丰富比赛的趣味性和差异性,让观众在一个单元时间内可以看到有关成语的不同形式的竞赛游戏。

汉字听写大会决赛范文第3篇

关键词:汉字听写;成功;不足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人依靠键盘等输入工具书写,减少了手写汉字的机会,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逐渐下降,未来几代人汉字书写能力持续普遍下降,文明传承的品质就会形成缺损。为了增强国家语言实力,提高国民语言能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央电视台、国家语委决定共同举办大型电视活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成功原因分析

(一)节目体制的优势

1.场内场外与初中生同步听写

从第一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开始,一直有一种很好的体制模式,那就是场内有成人听写团和初中生一起听写,第一届的时候只有10人,第二届增加到了100人,各个领域的人都有,有在校大学生、老师、普通工人等。并且坐在场上的很多观众,不论是里面的中小学生,青年人,中老年人,甚至才5、6岁的小观众,也都拿着纸和笔,拿着字典,和场上同步开始答题。在候场区,是老师,家长等候的地方,在学生书写的时候,老师也在同步书写,希望可以感受学生的紧张感,同样也在考量自己的词汇量,也同样可以积累不认识的词。第二届《汉听》把成人听写团完全移到了另一个现场,与直播现场隔开,因为有些成年人遇到不会的词,可能会习惯性的抬一下头,看到学生写的词,也不管对不对,就往自己的纸上写,这样这个节目就没有意义了,也并没起到复兴汉字的使命。所以把他们移到一个单独的现场,只有写完才可以看见答案。并且主持人会在节目结束的时候宣布成人听写团冠军,让大家都来认识一下他,这也是可以圆一个电视梦的舞台。

2.主考官、裁判、主持人与学术嘉宾成为亮点

《汉听》的主考官是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播音员,由他们来为选手报听写,这不仅显示了国家对这档文化类节目的重视,也是为了纠正人们在口语朗读中的错误,如打烊,烊的正确读音应是第四声,但很多人因为读起来方便很多人都把它读作第二声。第二届的《汉听》多了对字词的举例,把包含词的那个句子读出来,不仅方便学生更好理解词语,而且可以多了解一些优美的大家之作,积累一点知识。这对场上的选手是一种预习,对场外的大学生观众更是一种复习,让人们重视古代的诗词,品味其中的哲理。

《汉听》的裁判程荣、谭景春、张伯江均是语言所研究员,他们保证了《汉听》权威和公正,而且他们不是完全按照标准答案来给学生死判,而是会根据词义酌情算对错,如在一场比赛中,选手写的是瑰伟,但正确答案是瑰玮,裁判也判他对了,他说这两个词句意相近,因为在以前的古文中曾用过这个瑰伟,所以也算他对了。第二届《汉听》增加了一个黄牌环节。如果部首书写有错误,给予再次书写的机会,但如果再次书写仍有错误,给予黄牌一张,得到两张黄牌即下场,这也是很人性化的。不仅要学生平时规范书写,还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汉听》的主持人和学术嘉宾对主考官报到的词进行解释,介绍它的原意、出处、字形演变,让场外的观众也懂得了很多。不再只是单纯的汉字听写大会,而是通过这档节目激发国人更好的学习汉字,汉字不再是那么枯燥无味。另外,主持人在朗读中的正确发音、稍有停顿、裁判的二次解释、主持人与嘉宾在场外的着急表情都体现了这档节目的人性化。

(二)对传统文化的弘扬

中央电视台推出这个节目的最重要原因是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弘扬,重温我们的书写文化,重拾汉字魅力,重建汉语自信。虽然世界各国文字都有其书写上的美化,但只有汉字书法才能称为艺术。汉字之美,美在形体,美在音韵。节目中,选手在田字格上书写,体现了汉字的形体美。而新闻主播纯正的发音,更是体现了汉字的音韵美。在节目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选手没有听过这个词,但是能根据主考官的解释,把这个词写出来,这就是汉字的伟大之处。第二届《汉听》增加了好几个代表队,其中一个就是国际联队,是在中国读书的不同国籍的学生组成的,这个代表队的组成,是汉语正在逐渐走向世界的见证,看到一些选手在熟悉的田字格中写下优美的汉字,让人不禁生出一种自豪感,这场比赛下来,人们学到的不仅仅是对汉字的传承,还有对书法艺术的传承。在这场比赛中展现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为对手鼓掌,一些选手在下场的时候会对台上的选手鞠躬、竖大拇指,而台上的选手也会点头还之。更多的则体现在很多选手在上场和下场前都会深深的鞠躬,以示对主考官,裁判和观众的尊敬和感谢。所以,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不单单是对汉字,对书写文化的弘扬,更是对道德和伦理的弘扬。

(三)全民参与,普通人的明星梦

《汉听》是一个全民参与的大活动,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代表队,第二届更是增长为36个,港澳台各派一只专门代表队,并新增了国际联队,让每个地方的人都能充分参与到其中。每个小代表都是各个省的杰出人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成为了舞台上的一名英雄,并让全国的观众记住了他们,有些选手还热情的推荐了自己认为有用的汉字记忆法,供大家借鉴。登上《汉听》的舞台会让学生更加的热爱汉字,会激励更多的学生踏上听写汉字的征程。这档文化节目和其他的综艺节目不一样的特点之一就是几乎无剪辑,把所有的内容都呈现给观众,所有的选手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不会因为第一个词错了下去了,而不出现在镜头中,这里的每个选手都能出镜,让全国人民看到。

三、《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不足

(一)汉字的规范书写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汉听》有很多优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有一些不足的,其中之一就是没有严格规范汉字书写。在比的初期,一些学生的字写的较清晰、整洁,但没有注意笔画是否规范,如“力”字,应该先写横竖勾,再写一撇,但有些同学是先写一撇,再写横竖勾,而裁判和学术嘉宾也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过于关注字形是否正确,而忽略了书写是否规范。汉字书写是有一般笔顺规则的,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小到大,从左到右,先进后关,先中间后两边,从外到内等。汉字的笔顺是汉字书写的内在逻辑,有其不可忽视的科学性,关系到汉字的书写速度和字形的好坏,在比赛中,选手书写的每一步,底下的观众都是可以看到的,如果很多学生书写都不规范,不禁让人质疑为何能进入初赛的选拨。而且,不确定笔顺的人就会根据学生的书写顺序来给自己定一个规范的标准,中国十几亿的观众都在看着,一个学生书写错误,后面跟的不是一个两个错误,很有可能是千千万万个错误。

(二)选手的竞争意识被强化

《汉听》是冠军争夺之战,但它的过程更精彩,更引人入胜,观众想要看到的是选手如何征服高难度的词汇,如何展示他们惊人的阅读量,如何体现赛场上的风度。很多选手展现出了绅士风度,在自己惜败,对手晋级时给予衷心的祝贺,在自己晋级对手惜败时表达对对手的鼓励。但世事总是具有两面性,离总决赛越近,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素养,每当到了关键赛点的时候,总有学生因为对方写错而欣喜,因为对方写对而懊恼。不光学生是这样,场外老师也是,当对方学生答对时,他们连鼓励的掌声也不愿意给了,老师如此,学生便在意输赢。但比赛要强调的不仅是竞争意识,更是展示风采,展现知识量、展现个人涵养。一位叫晏禹南的选手,惜败于钣金一词,在他下场后,向场上的选手都鞠了一躬。还有来自浙江的计雨彤,在她下场的时候,她对场上留下的选手竖了大拇指。与能否夺冠相比,选手展现的这种大将之风更符合大赛的初衷。

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意义,不仅在于选拔出一个榜样式的“天才少年”,更在于倡导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做起的价值观。向全社会倡导书写汉字,保护汉字的意识,倡导爱汉字、爱汉语、爱中国文化的价值观,从而建立起一项意义深远的文化传承活动。虽然说《汉听》还有些问题值得探讨,但总体上来说,对汉字文化、书法艺术、道德品行的传承有着筚路蓝缕之功。汉字文化节目的定位让观众从中获得知识、引起思考、满足诉求。由汉字组成的词是否可以因为收入词典而不朽,不是词典说了算,而是文明的时间。

参考文献:

[1]张卓,郑鑫.浅析汉字书写与推广――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谈开来[J].魅力中国,2014(26):35.

[2]杜冬沿.书法艺术源流浅说[J].艺苑,2009(4).

汉字听写大会决赛范文第4篇

说“逆袭”,还得从她报名参赛时说起。节目组在杭州外国语学校首轮选拔时,陆佳蕾的表现并不是很突出,100个词只写对了58个。也难怪,拥有一颗典型理科生脑袋的她是班里的数学课代表,最喜欢的科目是化学,参加的社团是法学,还选修了计算机C语言编程,最大的爱好是网游和动漫,这些都和语文不太沾边。因为当时导演催得急,几乎是在最后5秒钟,老师才把一向有点“死磕”劲的陆佳蕾“拎”进了浙江代表队。

连老师也没想到,陆佳蕾竟然颇具“黑马”潜质。在强手如云的赛场上,面对各路“学霸”,这个不起眼的小姑娘竟然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淡定。“婉娈”“珉玉”“裂罅”“海晏河清”……看着她一气呵成准确无误地写出每一个字词时,电视机前的“小伙伴们”惊呆了,这位姑娘简直就是一部活字典啊!

其实,陆佳蕾和汉字“结缘”从小时候就开始了。

受“书迷”爸爸的影响,陆佳蕾从小就是个“书虫”。读幼儿园时,她每天晚上都要缠着爸爸妈妈讲故事,她不仅爱听,还爱对着图片认字。小学前,她就已经把《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翻了好几遍。父母在杭州的图书市场开了家书店,陆佳蕾就整天“宅”在店里与书为伴,有时候一看就是一整天,自家店里的书看完了,就去别家“蹭”书看。

热衷读小说的陆佳蕾最迷余华和南派三叔,小学四年级时就开始疯狂地迷恋《盗墓笔记》。有一年,南派三叔来图书市场里签售,她还缠着妈妈带她去要来了亲笔签名,回家后兴奋了好几天呢!

正是因为一直以来对书本的迷恋,陆佳蕾对汉字似乎有着非同一般的“眼缘”,很多字看过一遍就都能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她早在小学二三年级时就“捷足先登”地把四大名著读完了。此次决赛中听写的“海晏河清”就在《红楼梦》第159回中出现过。赛场上,陆佳蕾一口气写下来,没有任何涂改,着实让人佩服。

除了从小博览群书积累了丰富的知识,陆佳蕾的“死磕”劲也为她成功卫冕“汉字王”增添了砝码。去北京前的集训,老师要求参赛选手们把《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全翻一遍。到了北京发现不够用,陆佳蕾又在老师的指点下赶紧修改战术,把词条按热点事件、风土人情等分门别类,这些材料摞在一起,足足有5厘米厚。《现代汉语词典》共有1 780页,6.9万多个词汇,她必须每天以150页的速度消化。除此之外,还有1 000多页的《新华成语词典》、2 000多页的《古代汉语词典》和老师自编的资料。

面对考验,陆佳蕾内心那“拼命三郎”的小宇宙瞬间爆发了。因为觉得自己是团队里成绩最“差”的,为了不拖队友后腿,备战时,陆佳蕾几乎把《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每一个词条用各色荧光笔划了个遍。由于时间紧迫,别的选手担心看不完而开始有选择性地看重点字词,可陆佳蕾哪个词也舍不得丢,心里着急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埋头钻研。老师劝她不重要的词可以先放下,她却说:“老师,这个词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也可以啊,我觉得自己掌握得还不够呢!”在北京比赛的10天里,陆佳蕾每天都要花上16~18个小时学习,凌晨两三点才睡觉。

汉字听写大会决赛范文第5篇

2017年1月3日,《见字如面》总导演关正文收到电视节目评论人、网络自媒体“冷眼看电视”的一封手写公开信。

公开信评论了这档书信朗读节目的内容。一期60分钟,由明星演员朗读由节目组选出的私人信件,每封信中间穿插学者的“拆信”解读。“冷眼看电视”说:“制作这样的节目实在需要勇气。”

在网友眼中,这样一档主打“纯美”风格的节目,已成为娱乐至死的综艺霸屏时代的一股“清流”。

《见字如面》2016年12月29日首播,至截稿时,在腾讯视频和黑龙江卫视已播出六期,全网点击量累计过亿,豆瓣评分9.4分,这个口碑成绩几乎没有任何一档国内综艺能与之匹敌。

在关正文的手写回信中,他提到,观众“需要更具智慧的内容,以便得到远超感官娱乐的更大”,因此,这类节目虽不是短期的风口,却是长期的主流。

无独有偶,2017年2月7日,《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收官战以市场份额超过第二名30%的绝对优势,拿下了收视冠军。

“不光是文化类节目,实际上多样性的节目生态中,有价值有意义有营养的节目还是有极大空间的。”关正文对《t望东方周刊》说。

目标:“每封信都直击人心”

1983年,著名戏剧家已年过七旬,他请人装裱了一封书信,郑重挂于家中客厅。

“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势位所误!”写信的人是小他14岁的著名画家黄永玉,在信中,他犀利地评论了的戏剧创作。

《见字如面》选择了这封信以及的回信,由演员张国立和王耀庆分别朗读。

“在今天,我们确实已经很难见到艺术家之间这种直率真挚的批评了。”关正文这样概括这封信的现实意义,“今天的批评大多是商业炒作的共谋,就是大家伙儿抬轿子,所有的艺术品都是商品,都和经济利益挂钩。”

这一来一往两封信以及张国立与王耀庆的演绎,很快引发了网友的热议。知乎作者罗罔极直言不讳道:“几乎不用修改多少字,这封信我们就可以送给张艺谋,而且毫无违和感。”

《见字如面》在筹备期间搜集了上万封书信,最终选定百余封,上达中国最早的家书“黑夫家书”,下至向社会公开征集的当代私人信件。选择的标准是“值得被更多人看见”,目标是“每封信都直击人心”。

“最终入选的信件强调了关涉历史的重要性、当事人的重要性和信件内容的有趣性。”关正文说。

事实上,除了选择信件需要斟酌,一些文言文写成的书信如何翻译也让制作团队备感压力。

文学专业出身的关正文承担了这个工作,他避免了“训诂式”翻译。一个例子是,李白《与韩荆州书》中的“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被译为“万一您碰上急事儿、难事儿,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这条小命就是您的”。

“我们一直努力考虑的问题是:这些文字是不是活了?写信的人,比如李白、韩愈等,他们的形象是不是鲜活的?”关正文说。

关正文透露,他最初想做的是一档读书节目,但最终的落脚点转为书信。

原因在于,信件具有天然的真实属性,这意味着它一方面有个人特色,另一方面又更易让观众进入历史情境,形成认知历史与名人的“充满意外感的窗口”。

节目播出第三期后在微博话题榜登顶,良好的受众反馈证明,这样的选择是正确的。观众朱敏便这样概括观看的体验:“这是高级的穿越。”

“书信这种形式正在消亡,但是书信里承载的文化与文明不应该消亡,应该转到电子媒体和互联网上,而《见字如面》就是在做这个事情。”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许子东说。

“您说我总是逆势而动,其实哪有那么悲壮?”

“我发现您最近的作品总是喜欢逆势而为。”“冷眼看电视”给关正文的公开信中写道。

关正文与其团队实力文化的确做了很多“逆势而为”的节目,比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

这类节目与《奔跑吧兄弟》相比,不够闹,也没有“流量鲜肉小花”,其“文化类”的标签,某种意义上意味着更高的观看门槛,容易被视作“小众”。

@也就能够解释,为何《见字如面》一开始很难招到广告冠名商。

“广告市场的辨认从来都比创新要慢半拍,他们更倾向于投放那种已经有数据支持、经验判断的产品。”关正文说。

即使第一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拿到了总决赛2.59%的收视率(超过《中国好声音》总决赛2.31%的收视率),以及优质观众数据,广告市场对于文化类节目的辨认仍然相对滞后。

《见字如面》有三个联合出品方:实力文化、黑龙江卫视和环球网。三方的资金保证了节目正常制作、播出、上线,也可以保证节目相当程度的宣传。

坚持做创新性文化节目这种“逆势而为”的背后,是制作团队对市场独特的判断。

在“冷眼看电视”看来,关正文在另辟蹊径地利用自己的作品,与当下社会越来越匮乏的文化内涵尽可能地产生关联。

“您说我总是逆势而动,其实哪有那么悲壮?”被大数据总结出的用户集中消费的品种,在关正文眼里只是“描绘了传播的舒适区”,而在这个传播的舒适区里,总会有别的文化需求存在。

在娱乐泛滥的时代,观众需要的绝不仅仅是质量低劣的麻醉剂。喧嚣的综艺能够冲高收视,并不意味观众只满足于单一的消费品种,也不意味观众对更具智慧的内容没有需求。

关正文认为,长远来看,人类精神生活的主流并非感官层次的娱乐品,当下市场上感官娱乐产品的暴发,是对过去某种稀缺的补偿,而伴随着观众受教育程度的整体提高,文化类节目其实会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

“这样看来我们就是顺势而为了。”关正文说。

在这种逻辑之下,对市场的预判跳出了大数据所描绘的“金刚圈”,创作者对产品长线价值和长久盈利能力的信心便不是一种“勇气”,而是一种“底气”。

从第一季到第二季,《汉字听写大会》的盈利由500万元飞升到8000万元,这是制作团队瞄准长线价值获得成功的佐证。

关正文说:“老想着急功近利挣快钱,你得选别的行当。”目前,《见字如面》良好的播出效果已经吸引了一些广告商对第二季的兴趣,“它的市场价值是显见的”。

“不按常理”的选择与传播

《见字如面》的联合出品方、电视播出平台黑龙江卫视,并非整体收视率名列前茅的一线卫视平台。从整体格局上来说,黑龙江卫视这类二线卫视与一线卫视差距悬殊已是业内共识。

回顾2016年,二线卫视偶有的几档收视较好的节目,也是引进海外模式的综艺,如四川卫视的《咱们穿越吧》、安徽卫视的《我们的法则》原版皆为韩国模式。

而二线卫视在模式节目上与一线卫视相比,在购买版权和邀请明星时都不占优势,使得其突围面临诸多尴尬。

“300万元请不来一个明星。”云南卫视《士兵突击》总制片人孙俊辉曾感慨,很多明星宁愿片酬少点,也要参加一线卫视的节目,以求更好的宣传效果。

《见字如面》邀请朗读嘉宾时,很多明星演员都是“为参加一档具有情怀的人文综艺节目,抱着公益心来的”,从不参加综艺节目的演员何冰便很快接受了邀约。

在拥挤的综艺市场上,当卫视平台被户外真人秀挤破头时,综艺同质化已是绕不开的问题,相比之下,《见字如面》成了闪光的“异类”。

一位网友评论道:“这和那些不需要思考、不需要投入,只需要傻乐的娱乐节目太不一样了。”而演员的出色朗读也获得了好评:“演员不是被消遣,而是被尊重,用他最擅长的本领展示文化类节目应有的样子。”

黑龙江卫视选择投资出品《见字如面》,可以说是另辟蹊径地找到了突围方法――绕开那些霸屏的模式综艺节目,做一档形式小而美、具有文化品相的节目。

“在传播策略上,这首先是互联网节目。”关正文说。具体而言,《见字如面》采用了先进行互联网传播,再进行电视播出的策略。

2016年12月5日,《字如面》先在腾讯视频播出了“单曲版”,即单封信件的朗读版本,为“合集版”节目的正式播出营造了良好势头。

正式播出阶段,“合集版”每周四在腾讯视频更新,每周六在黑龙江卫视播出,留下了两天口碑发酵时间,上线后很快引发了“自来水效应”,持续蝉联豆瓣一周热门影视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