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浇筑技术论文

浇筑技术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浇筑技术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浇筑技术论文

浇筑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1)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

通过网络,学生能够已经起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其适合的学习方式进行选择。比如说很多学校都开设了网络课,通过直接设置网络课堂的方法,为学生随之收听与观看提供了便利。而且网络上的学习内容具有较大的信息量,以及较快的更新时间,一直在动态的变化中,这与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呆板、内容单调、陈旧、信息量有限有较大的区别,可以使得学生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上来,因此可以较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此外,网络教学能够做到学生自主考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堂上所设置的各种试题,再依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不同难度的试题进行选择然后进行测试,让教学切实实现充分顾虑学生个体差异的目的,给学生创造一种灵活性、创造性、综合性的学习模式。

(2)形象直观的交互环境

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辅助教学,能够给整个教学提供一个较为直观的交互环境形象,在这个环境之中,能够使得教师和学生间的直接交流得以实现,并且也可以使得学生间的交互学习与人机间的交流对话得以实现,从而可以达到较好的辅助效果。

(3)更好地实现教学策略

计算机网络的一些特性还决定了通过网络技术能够提供更多、更为丰富的教学策略,比如说在教学之前可以对所有学生展开一次学前的测试,这个测试包括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各项思维能力,利用网络还可以实现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测试,对学生测试之后,还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综合性的分析学生反映出来的各种数据,这样可以更加客观的实现对所有学生的综合判断与评价,有助于教师依据分析的数据,选择最为适合的教学策略以及内容,使得教师的教学更能满足所有学生的不同需求,从而实现因材施教、使得所有学生都可以不断提高的目的。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因为其可以提供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且具有交互性、多媒体性等众多特性,这就使得在网络上使用多种教学策略与教学方式成为可能。

(4)有利于对学生的辅助

在以往的教学中,课堂授课的时间仅仅只有较短的几十分钟,如果学生在课堂之上,无法掌握教师讲授的知识,而在课堂之下教师又很少有时间去辅导学生,即使学校开设的有自习课,但是在较短的时间之内,教师无法面面俱到的对所有学生进行辅导,若有的学生较为胆怯,就会加大这种辅导实现的难度。但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师不但能够实现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而且还可以直接将作业之中出现的问题反馈给学生,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视频对学生进行直接的辅导,也可以通过论坛以及E-mail的方式实现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因为教师与学生间没有直接性的面对面,这样能够消除个别学生存在的胆怯心理,使得他们可以大胆质疑,因为这种辅导方式对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了充分的照顾,现在已经变成了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化辅导的非常有效的方式,再加上,计算机网络辅导不受时间以及地域的制约,即便师生间相隔万里之远,也可以通过网络来自由的进行交流与沟通,因此给学生的辅导提供了诸多方便。是计算机辅助教育结构图,从图中我们可知,网络教育辅助教育的诸多优势。

2网络技术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计算机网络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但是现在我国大多数院校网络技术的实验课程较少,一般仅有16个学时。计算机网络技术具有很多的实践性内容,而实验课却较少,致使了难以对实验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如果想要利用实践深化理论知识难度就更大。

(2)实验内容单调,系统性缺乏

很多院校因为一些因素的制约,在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的时候存有开设的实验内容太过片面的问题。往往只开设网络软件应用、网络配置、网络系统操作系统使用以及网线制作等实验。这些实验虽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但是网络协议分析网络安全、网络系统测试、网络系统构建、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等实验较少开设。这就导致实验和理论关联性较差,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

(3)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差

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实践操作不熟练实验过程中常常出现仅仅以指导教师为中心的问题。一般来说指导教师都会先演示和介绍一下实验,然后再让学生们自行操作。因为指导教师要对多种学生进行指导,难以跟学生们对实验中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行透彻分析,导致这些问题不是被忽略就是由老师来解决。这就导致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被忽视,没有较好的互动,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难以激发,不利于培养创新思维。

(4)实验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建设有待加强

一般学生都是分组实验,实验的指导教师往往是理论教师。在较少的实验课程中,单单凭借一位教师,很难达到较好的组织实验教学以及细致的指导学生的目标。一定会有一些学生难以顺利的完成实验,即使有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实验,也很难消化实验的知识,致使实验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因此要加强培养实验教师队伍。

(5)实验考核的力度不够

目前网络课程具有重理论考核、轻实践考核的问题存在。实验考核缺乏力度会致使学生更加重视理论的学习,而忽视实验的学习,这就导致了学生对实验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所以需要加强实验考核力度。

3计算机网络技术改革教育研究提议

(1)加强建设网络技术实验室

管理、配置并且维护好实验环节尽可能使学生们自主研究解决实验问题,从而让学生在实验中积累更多的经验,得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2)恰当安排实验课时

对传统的实验方式、实验教学进行改革。网络实验课程要有充分的实验学时。通过小组来进行实验。路由器、交换机、主机的配置都由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分工与写作的形式完成,从而为组织开展实验提供方便,让所有学生都可以接触到网络设备,使得学生的协调沟通能力不断提高,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使得实验教学的作用得以更好的发挥。

(3)对专用的网络实验室进行充分的利用

对实验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使得实验教学效果得以有效的提高。

(4)加强建设实验指导教师队伍

实验教师队伍应该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实验指导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指导教师主要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实验计划进行安排;指导相关技术人员完成实验室建设的任务;协同实验技术人员将实验教学任务完成。

4结束语

浇筑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建筑学是一门古老的综合性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具有两个特点,即技术性和艺术性,其知识的主体包含了造型艺术的法则,又包含了工程技术的知识。建筑设计的思维方式也具有双重性,即形象性和逻辑性,因此在建筑教学中也必须兼顾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这两个方面的培养,尤其是形象思维的训练,这样可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另外,建筑学是研究实体与空间、体块和体量、光与影的科学,学生必须应该深刻了解空间与形体的关系,才能学好建筑设计,优美的作品才能产生。优秀的建筑师重要的专业素质就是在建筑设计方面体现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是否有较强的形态思维能力。大学教育是开发、引导学生形态思维能力的主要阶段,要采用一切可以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将三维空间展示给学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开放的思维,建立正确的空间感和形态感,具有超强的空间形体构思能力,使其将来成为一个优秀的建筑师是建筑学教育的特点之一。

二、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达到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力

由于建筑学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空间感和形态感的培养,故必须利用各种可以培养、增强思维能力的手段与方法,让学生逐步建立由平面图形到立体空间,再由立体空间到平面图形的空间感和思维方式。而三维空间作为一种真实的存在,无法直观地通过二维图纸表现,这就要求对学生的空间感的培养与塑造。要逐步培养的,而且在现行的教育中,学生从小接受的教学多为单向度(语言文学、符号等)和双向度(绘画、摄影等),长期的单向度和双向度传统教学训练,使学生习惯逻辑思维,而不善于形象思维。大学建筑学教学在空间思维的培养上等于从零起步,这就需要教师将形象思维方式、思维过程通过准确、明了的方式和语言传授给学生。传统教学模式要达到这一目的,则侧重于灌输式的传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一般都为挂图、投影仪和模型,而学生在刚接触专业时对一些专业名词和术语很陌生和不得其解,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无法完美地展示表达建筑本质上的空间感和形态感,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并自觉产生思维能力,不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用静态的二维方式讲授建筑设计原理和建筑构造特点极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难以“登堂入室”,导致学生产生厌课情绪。

三、多媒体技术在现代建筑学专业教学中的优势

建筑在本质上具有空间和时间向度现象,静态二维方式无法表现。目前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将文字、图形、图像、数据、动漫等不同信息集成于一体综合展示出来,以其灵活的教学方法,多样化的表现方式,大容量的教学信息迅速运用于各种教学,显示了与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传统的板书教学中一切可以展示的教学手段和内容,在现代技术教育中都能完美的体现出来。多媒体技术运用在建筑教学中,由于具有声容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空间立体感强的特点,通过适度的形象刺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启发学生的开放性、多样性和发散性思维。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以多媒体方式动态展现,丰富了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能将多种媒体集中到计算机的统一平台上,图、文、声并茂地展示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融图形、文字、声音、动画、实景于一体,可以生动直观地表达和展示感性的建筑空间与理性的平面、立体、剖面之间演变过程,通过演示可以将其理论由抽象变为形象,由想象变为直观。如建筑设计原理课教学中,传统教材由于篇幅限制,建筑实例显示较简单,加受经济条件限制,学生往往很难直观地感受大师作品,而计算机具有强大的存储、编辑功能,我们将建筑历史上的经典作品、实例进行收集并数字化处理,动态地表达形态构成过程,甚至包括对某一建筑建造过程的表现,内部空间的赏析都能达到直观的视觉效果。

2.多媒体课件可使建筑学专业中的抽象内容变为具体化。

由于多媒体课件具有直观感,大量的视觉效果易使学生对相关内容一目了然。如在建筑材料课程里,许多建筑材料的性能和特点需要向学生讲授,其中并无明显的深奥之处,但由于找不到许多实物进行演示,只能照本宣科,学生没有感性认识不能提高教学质量。于是我们使用多媒体技术将所需讲授的建筑材料集成于计算机中,采用各种效果图呈现于学生眼前,使其对材料方面有了很深刻的感性认识,掌握了各种建筑材料的特点和性能。

3.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可加强师生之间互动。

传统教学长期以来都是以单向的教学为主,学生都是被动接受教学。在建筑学中,建筑艺术三维空间艺术或四维时空艺术是建筑学研究的重点。但是却很难用抽象的语言来清晰描述和表达,学生感到学而无味。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性,与教师形成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建筑设计课程中,项目设计方案既无错对之分,也无标准模式何答案,只有优劣之分,学生不能衡长论短。我们在毕业设计课程中通过多媒体将学生的作品制成课件,与优秀大师作品相对比,共同探讨,效果评价,找出差距,通过互动教学,提高了学生理解能力何思维能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了基础。

四、多媒体技术在建筑学教学中应用实践

1.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是建筑学教学的基础。

制作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必须要掌握教学设计这一核心,教学设计主要包含文字、界面、色彩、图像、模型、动画等,其设计原则应将培养学生空间和形象思维放在首位。我们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首先必须熟悉教材,认真选材,对教材加以选编,切忌变为“原汁原味”的电子板书形式。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如建筑设计原理课我们将建筑史上优秀经典作品图库用动态地表达形态过程,加强学生对建筑秩序、组织、结构的理性认识。建筑构图则以图像、图形、文字、声音、动画的融合,直观地表达空间与理性的平面、立面、剖面的关系转换,学生反映对空间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2.合适媒体的选择可提高建筑学教学质量。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其宗旨就是利用一切媒体形式的展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加强立体想象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首先选择重点和难点,如建筑设计课程等不易用语言表达清楚的一些抽象概念和建筑设计步骤中各个阶段内容和深度都应该借助媒体来表现。选择媒体要适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如抽象的基本知识,平面、立体、剖面、投影的讲解应以动画结合图片的形式表现;静态的空间构图、色彩构成等只要以图形文件的形式即可;而动态的空间序列和环境,复杂深奥的表现技巧则运用视频文件来表达。只有图片和文字的课件只起到了板书作用,不能展示多媒体的优势。

五、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确保建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虽然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大进步,建筑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大量图形信息可以多媒体表示,但其只是教学中一种辅助的工作。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有优缺点,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一种创造性劳动,多媒体设备是无法完全替代的。传统教学中教师板书、讲解、示范等形体语言所具有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尤其对一些有针对性的内容作深入浅出的板书图解分析以及一些知识、技巧的示范是很必要的。我们在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亦用板书再进一步巩固教学效果。

六、结语

浇筑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以往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轻实践,重理论,同时还要考虑理论体系的延续性和完善性,导致很多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难度与本科学生所学的接近,这与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不符.我院专业任课教师多次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要改变以前的做法,并且依据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需求,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如《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中的难点及实际工程中很少用到的部分,根据实际情况作了较大的调整和删减.对课程中一些实用性很强的部分,加强了教学要求,并在教学过程中,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结合工程实例进行讲解,取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建筑材料》课程,重点讲述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主要材料的基本性质、质量标准、技术性能等内容,并将质量标准、技术性能及应用作为重点.同时,对装饰材料、防水材料及新型建材也进行适当介绍.在课时分配上,将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进行合理安排,适当增加实践课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改革教学方法

良好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以往的注入式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教与学策略,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因材施教.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学习目标,把握学习的主动权.

2.1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

将学生融入到有意义的完成任务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实现“教学做暠合一.比如,在施工图识读训练中,教师提前发放施工图纸,学生提前预习,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讨论,并选择重点进行讲解.在《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中,以建筑物轴线测设实训项目为导向,培养学生掌握建筑物定位测量的技能,学习水平角测设方法、坐标反算、水平距离测设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与测量知识的工程应用,使学生明确了学习与实训的目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2采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体现能力与知识、实践与理论、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对典型工程案例的讲解,使课堂教学更生动,弥补了理论和工程实际脱节的问题,既向学生们传授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如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教学中,任课教师在教学课件中向学生们展示了工程照片,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好.同时,充分利用计量计价软件,结合工程实例,练习定额的使用方法,精练多讲,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2.3采用现场教学法

在讲授《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时,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将课堂设置在施工现场.在施工现场环境下讲解模板安拆、搭设脚手架、钢筋下料等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采取现场教学法,使学生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融汇贯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4开展体验式学习

建筑工程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施工技术实训与毕业实习是依托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将学生分成小组,分配到各个施工工地进行顶岗实习,在真实的施工环境中进行施工组织和施工技术管理.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将理论与实践在工作环境下合二为一,深入理解课程教学内容,加强了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培养,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改革教学手段

3.1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方式具有直观、信息量大、生动形象等特点,已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要鼓励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和整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使学生在轻松、直观的课堂教学中获取专业知识.如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教师将各施工过程制作成动画,结合工程照片进行直观讲解.如滑模施工工艺、场地平整、集水坑降水等,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施工技术相关内容的理解.

3.2采用虚拟仿真技术

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采用工程项目仿真实训方法,对于招投标文件的编制、工程概预算等内容,在模拟实际工程环境中学习,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4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训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的培养非常重要,是提高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要加大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要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完善实训项目和实践教学大纲,按照典型岗位能力要求,以职业岗位规划实训设施建设目标,确定校内外实训场所、设备和实训内容.我院校内现有建筑工程制图室、建筑模型室、CAD实训室、工程造价实训室、测量实训室等.各实训室均能很好满足专业技能培训、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要求.实训项目充分体现了先进性、技术性、仿真性的特点.同时,院系领导重视校外实习和实训基地的建设,拓宽校企合作的途径.按照不同工作岗位顶岗实习要求,与盘锦市建设监理站、盘锦市昆仑房地产开发公司、盘锦市辽河造价所等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加强校企合作,企业在提供学生顶岗实习岗位的同时,还提供专业教师挂职锻炼,接收毕业生就业,形成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为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教师具备“双师型暠素质.因此,打造一支具有过硬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又具有较强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暠素质教师队伍是至关重要.从建筑行业聘请既具有专业能力又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成立由企业专家、专职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定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近年来,我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以高职教育对教师队伍的要求为标准,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目标,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和实践能力.通过采取送出去进修、参加短期培训等多种途径,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通过以老带新,走出去、请进来等措施,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现有教师攻读研究生.重视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并发挥他们在科研、教学中的示范作用.重视“双师型暠教师队伍建设,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引进高学历、学有专长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聘请相关业务部门及企业的学者、专家为兼职教师,打造一支创新能力强、结构合理、师德高尚、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学团队.

6结语

浇筑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主要研究建筑各构造组成部分的施工情况,包括施工工艺、材料应用、机具设备及工程质量验收等内容,知识涵盖面广,且与施工现场的实践操作联系密切,是用来指导学生后期顶岗实习或就业的一门实用性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在修完各专业基础课(建筑力学、工程制图、建设法规、房屋构造等)学时后方可开设,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学生需掌握基本的工程施工方法,了解各种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材料的应用,能够处理常见的工程质量问题,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

2现阶段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在现阶段大部分仍采用纯理论教学的模式,不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知识得不到很好的应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学习主动性差,这种教学模式并不符合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现就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

(1)概念性知识点多,学生对课程内容消化能力差。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概念性内容比较多,普通的讲述方法是以理解概念、消化知识点为主,考核环节也主要以课本知识的重难点为主。学生在学习抽象的专业概念时对其理解能力的要求就比较高,例如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时预应力筋的张拉、锚固、放松等一系列施工工艺,学生在无情景的学习环境中就很难理解其施工过程,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的概念也就很模糊,对知识点的消化能力差,不能理解并将其转化成为自己的东西,那一堂课的讲解对于学生而言就只能是徒劳无功。

(2)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差。通常采用的教学形式以直接讲述或PPT演示为主,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详细讲解使得学生被动的接受新知识,缺乏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意识。单一的教学形式使得课堂环节安排无新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然就差。初、高中式的填鸭式教育在大学阶段是行不通的,这个阶段主要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创新性的思维方式,为将来的任务型工作模式打好基础。

(3)无实践教学环节,知识应用受到限制。由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很多高校实训基地建设滞后,情景教学无条件开展,使得实践教学环节少之又少,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不能应用到工程现场。例如,钢筋工程中钢筋的加工制作,包括钢筋调直、弯曲、除锈等,学生在掌握技能后不能现场实践,则会影响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加深巩固,久而久之,这种理论性的知识就会被慢慢淡忘。再例如,混凝土工程中混凝土的拌制,坍落度检测,试样的制作、振捣、养护及拆模后的抗压强度检测这一系列实践环节如不进行,那所有的知识技能都只能是纸上谈兵。

3对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形式及内容改革的几点建议

(1)知识点精讲,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对于理论性知识尽量做到精讲,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及辅助教学用具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多媒体演示教学是最为传统的教学形式,在演示教学中添加图片、动画及施工视频,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熟悉现场施工情况;对于各个建筑配件,以模型的形式进行课堂展示,同时也可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比如梁柱节点构造,节点处钢筋绑扎形式,混凝土模板支护及变形缝的设置位置等,学生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便会发现问题,从而从课本中寻找答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知识技能的掌握也非常有帮助;对于一些较大难以制作的结构构件,可通过现场观摩讲解的形式,认识其构造及施工特点,加深理解。

(2)教学内容模块化,坚持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传统的教学内容以章节为主,不能突出课程的实践性要求,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应当以一个模块为一个项目单元,例如,砌体工程以一个工程案例导入新课,课程内容围绕此案例展开,从案例中涉及到的砌体工程材料、设备、施工工艺、质量验收及常见工程事故分析,以此进行模块化教学,可以让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化,教学过程设计更贴近实际工程施工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也能够根据项目的设定以任务为导向,完成整个模块的系统学习,有助于理解和掌握重要知识点。

(3)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习主动性。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完善实践教学设施,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是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对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涉及到的各项工程内容均应设置与其相匹配的实训基地,例如,钢筋混凝土工程实训基地中应当有绑扎好的梁、板、柱及基础钢筋,有支设好的模板,有部分浇筑完混凝土的构件等可供学生观摩学习,把书本上的图转换到现实中,让学生能够真实的看到、摸到这些具体构造;通过提供建筑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钢筋的绑扎及模板的支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

(4)工学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高等教育是为了向社会输出人才,因此教学模式应当适应将来的就业形势,工学结合是现阶段高教的主要模式。学习过程就是工作过程,工作过程同样也是学习的过程,这种联系实际,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及学习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过程的设计及教学环节的设置均应以此为出发点,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技能的重要性,同时工学结合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就业目标为动力,以学习实践为手段,实现从教师讲———学生学到学生问———教师答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4结语

浇筑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在传统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学的重点是对书本知识的强调,主要使用以教师讲授,学生倾听接受教学模式。引入信息技术教学之后,多媒体也多用作知识的展示和呈现。不少教师也仅仅是将多媒体课件依照顺序播放下去,同时加上教师生动的讲述。这种教学情形中,仅仅是将多媒体当做教学工具,还是没有摆脱“教师为中心”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教学的效果,让学生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直接影响生物教学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样只能称“流水课”,学生的思路仍然是在教师引导下朝着既定流程上来。需要认识到的是,生物的新课程改革与这种教学模式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说,生物课堂的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在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自主教学模式的改革。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是出自于认知理论的分支,最早是由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20世纪的60年代提出的,之后经过了杜威、维果斯基的不断完善。建构主义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知与编码,从而促进对知识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要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个体认知发生心理机制或途径的同化和顺应。构建主义在理论中的应用,可以将学生在学习中的内驱力激发出来,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协调增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自觉,并且学生要主动去完成,教师适应外界环境的目的是帮助并且促进学生对知识实现建构。传统“灌输式”教学束缚了学生的认知,但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形成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3建构主义模式下的高中生物信息技术教学优越性

3.1拓展了知识建构方式

知识建构方式主要是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在多媒体技术中的运用实现的。生物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解决真实的生命现象,直接观察动态过程可以使教学效果直接明显。例如,在讲自由组合定律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规律学生很难理解,如果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教师就可以通过播放、暂停、重播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进行学习,遇到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也可以现场使用网络通讯技术进行搜索学习。

3.2降低知识建构难度

创建教学情境是建构主义视域下降低知识建构难度的明显效果。建构主义模式下利于建立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的条件下,可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学习到知识的精髓。例如,当讲授“细胞”生理活动的时候,要使学生了解细胞的吸水与失水。整个细胞吸水与失水过程都可通过Flas来显示,既快捷又简单,而且因为大屏幕投影,所以学生可以看得明白、看得真切,后排的学生也可以准确观察到。必要时,有教师的讲解教学难点,教学过程就变得简单了。

3.3利于进课堂交流促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