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学专业

农学专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学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学专业

农学专业范文第1篇

农业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是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否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6]。在农学专业师资方面,对专业办学影响较大的是教师的学历、职称、年龄、数量及双师型教师的比例等。我校农学类3个专业教师的学历结构见表1。师资学历分值是师资力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由表1可见:从师资学历结构方面来看,师资力量最强的是烟草栽培技术专业,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次之,而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最弱。教师职称结构情况见表2。师资职称分值是师资力量的主要因素,从师资职称结构方面来讲,师资力量最强的也是烟草栽培技术专业,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次之,而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最弱。教师年龄结构情况见表3。从师资年龄结构方面来讲,师资力量最强的是烟草栽培技术专业,教师形成了老、中、青合理的年龄结构比例,且该专业的专任教师数量较多;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次之,而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的专任教师数较少。 教师专业结构情况见表4。农学类专业教师中,以农学专业的教师最多,有双师型教师11人;其次是烟草栽培专业,有双师型教师7人;再次是生物专业,有双师型教师2人;第四是植物保护专业,有双师型教师3人;最后是生物资源、林学和植物营养专业各1人,2人为副教授,1人为讲师,均为双师型教师。由于农学类专业教师中农学专业的教师最多,这就为烟草栽培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和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提供了足够的专任教师人选,而种子生产与经营和设施农业技术专业中专任教师大多由农学专业教师来承担,这也是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师资弱的原因之一。

(一)实验实训条件

农学类专业是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学校是否具备实现培养目标所需要的教学资源条件,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本保证。各专业只有具备相应的实验实训设备和设施条件,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和企业所需的人才,实验实训条件的具体情况见表5、表6。在烟草栽培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和设施农业技术3个专业中,校内的实验实训条件基本能满足相关专业实验教学的要求;在校外实践教学方面,烟草栽培技术有实训基地6个,而种子生产与经营和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分别只有3个和4个(表6),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重要场所。因此,学校应当特别注重教学条件与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二)办学历史

办学历史是一所学校及其骨干专业形成办学特色的基础。一所学校及其骨干专业的发展有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是几代人创造和积累的丰富而宝贵的办学经验的体现,学校在发展中逐步积累的一些值得珍视的宝贵经验,为学校及其骨干专业在更高起点上实施办学奠定了基础。农学类专业在高等农业职业院校中在办学历史、专业水平、教学资源、教学质量等方面处于优势地位。从表7中看出:在烟草栽培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和设施农业技术3个农学类专业中,烟草栽培技术专业从中专时代就开始办学,中专办学16年,办班25个,培养烟草中等技术人才1 000人,升格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后,办学历史11年,办班28个,培养烟草中等技术人才1 120人,总计办学历史27年,这也是我校烟草栽培技术专业办学成效好的原因之一;而种子生产与经营和设施农业技术2个专业的办学历史只有7年左右,办学时间相对较短,目前只培养人才90~200人,办学效益相对较差。

(三)专业主干课程开设情况

农业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要整合专业课程,进行课程体系的重组、合并、调整,逐步形成特色明显的模块教学模式[7]。从烟草栽培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和设施农业技术3个农学类专业的课程总体设置来看(表8),基础课程基本相似,每个专业只有4~5门的专业课程突出专业特色。集中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特征,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教学知识的宽覆盖面和教学内容的现实性。

(四)毕业生技能鉴定情况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职业资格证书能促进劳动力就业,提高员工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为此,各类职业院校的毕业生,需要进行技术等级考核的职业(工种),都应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从烟草栽培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和设施农业技术3个农学类专业近两年毕业生的职业技能鉴定情况来看:各专业相关工种鉴定的通过率均达90%以上,说明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实际操作技能大多数都达到实际工作能力的水平。

(五)办学效益

如何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降低办学成本,以最少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最终培养出最多数量和最高质量的毕业生,提高办学效益,是高职学院发展的重要课题。农学类专业的办学效益最直接体现在招生人数和毕业生就业方面。从烟草栽培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和设施农业技术3个农学类专业最近6年的办学规模来看(表9),招生平均报到人数分别为135人、25人和15人,平均毕业人数分别为157人、24人和14人。3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均在80.0%以上。同时,烟草栽培技术专业的办学效益最高,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次之,而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的办学效益最低。由于烟草栽培技术专业在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办学历史等方面有较好的条件,办学特色鲜明,所以办学效益好,而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的办学条件较差,办学效益相对较低。

二、讨论与小结

(一)师资问题

办好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农学类专业办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而最关键的方面是师资队伍建设,没有优质的师资队伍,学校的基础建设只能是没有灵气的摆设[11]。农业高职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一支具有较强职业能力和敬业精神的师资队伍[6]。从我校农学类专业的师资力量来看:教师的起始学历是一个基础性问题。为此,把好教师的入门学历关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前提。

(二)实验实训条件问题

农业职业院校的办学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农学类专业是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学校是否具备实现培养目标所需要的教学资源条件和实验实训条件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本保证,也是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基础[8]。从我校农学类专业的实验实训条件来看,实践教学条件最好的是烟草栽培技术专业,而种子生产与经营和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的实训条件较为薄弱,这是我校今后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三)办学历史问题

办学历史是一个专业形成办学特色的基础,任何学校优势专业的发展都有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是几代人创造和积累的丰富而宝贵办学经验的体现,是专业在更高起点上实施办学的基础[9]。办学历史对一个专业的发展和特色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四)主干课程设置及学生技能考核方面的问题

农业高职学院的课程设置集中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体现教学知识的宽覆盖面和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先进性。专业课程及其相应的实践教学要为学生的技能考核服务,为步入社会从业服务[10]。从我校烟草栽培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和设施农业技术3个农学类专业的课程总体设置来看,集中体现了高职人才培养的模式。

(五)办学效益问题

农学专业范文第2篇

Talent type: general job

Position: Sales Manager / Director: Sales Director, landscape / gardening categories: sales manager / supervisor:

Work Experience: 5 Title: No Title

Job type: may be reported for duty date: 2 weeks Work experience: 2001.8 - 2002.11 Nanning Tian-gang Technician Biotechnology Co., Ltd.

2003.3 - 2005.12 equipment practice南宁博Sales Co., Ltd.

2006.2 - 2006.6 Guangzhou Guangzhou Jin Jing sales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Co., Ltd.

Educational background

Graduate institutions: Guangxi University

Highest level of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graduation date: 2001-06-01

Specialties: agriculture second professional:

Training experience: 1993.9 - 1997.7 Binyang High School

1997.9 - 2001.6 Guangxi University agronomy degree diploma certificate

Language ability

Foreign Languages: English well

Mandarin level: the level of good Cantonese: General

The ability to work and other expertise

University graduates, I have been working 5 years, especially in the experimental equipment industry 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in sales, the idea of a good quality, good communication, good collaboration with people can alone complete the work. I am open-minded, working enthusiasm high, easy to accept new things, and the spirit of hard and look forward to the appearance of horses, determined to learn to use his life to contribute to your organization.

Detailed personal autobiography

Is mainly responsible for the production of biological pesticides for the propagation of biological viruses required for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the work of: infection, training, breeding, collecting the virus. From, learn the people of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operation. Enhance the knowledge learned in school, an increase of social experience.

2003.3 - 2005.12 equipment practice in南宁博Co., Ltd.

The main task is to:

农学专业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知识的、实际操作能力强的新型的农村建设者,已经成为农业学校教学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农学专业 实践教学 问题 实习

一、农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实用型人才

农学专业以重应用实践型人才培养为主,部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脱离所处的客观经济条件和社会对农业人才需求方向的实际情况,导致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社会需求脱节,一方面社会亟需农业人才,另一方面农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缺少相应的实践能力而难以胜任现代农业生产岗位。

(二)课程设置不科学

农学专业课程设置存在基础课比重远高于专业课程比重的现象。在专业实验课程中,实验课程学时普遍低于对应的理论课程学时,实验课程局限于对应一门理论课程,而农学专业涵盖的知识广泛,包括农学、气象、土壤、化学、机械和地理等多学科知识,且实践课程的知识面覆盖较少、交叉点较少,基本处于各自为政,不利于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课程学时少、跨越的时间段短,少有农学专业的实验、实践课程能够完整的结合作物生长发育的整个周期。

(三)实验实习基地建设不完善

实验实习基地作为学生实习实践的重要平台,其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整体效果,但目前地方高校农学专业校内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缺少长远规划,部分校外实验实习基地流于形式,缺少政策保证和有效管理。

二、提高农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农学类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首先应明确如何立足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培养人才,然后制定培养方案即如何培养人才。在这一历史突破中除了政策扶持引导以外,农业科技技术的应用尤为突出,良种的引入、种植技术的优化、病虫草害防治的加强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等,都与农业科技的应用息息相关,而农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在于农业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在于培养更广泛的精英,包括所有技术和经济组织的领导阶层,重点是技术英才。

(二)加强对农学实践教学的认识

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重要载体。农学专业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有丰富的实践能力。首先,农业专业研究的主体是有机生物体,其生长过程是在一定可参考规律范畴内而千变万化的;其次,影响农业生产的客观环境条件也是千变万化的;第三,农业生产是以实践为起始,在岁月中逐渐积累经验总结为理论知识的,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创新方法总结理论再次应用于实践的一个不断提高农业实践质量的循环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对农学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中形成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农学专业学生来源较为广泛,对农业的历史、农业的现状、农业的发展以及农业的重要性认识差别较大。在实践教学中要逐步为学生深入讲解农业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认识到农业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农精神,学以致用,投身农业建设。如:带领学生走进农业历史博物馆,回顾农业发展的历史;走进农村,深入农民,切实了解国家现行的农业政策;走进现代化的国营农场,体会农业科技的重要性;利用假期开展农业社会调查,以小组为单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案,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教学方式搭建农业文化舞台,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由被动的参与实践教学到主动的完成实践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农精神使其主动投入到现代农业建设中。

(四)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实践教学环节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实验教学主要由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教辅人员完成。第一,应加强对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教辅人员的重视程度,在人事管理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逐步完善和健全实验教师的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实践教学的开展;第二,提高实验教师的学历和业务水平建设,引入或培养具有较高学历的教师加入实验教学队伍,同时逐步淘汰或分流学历较低或在实验教学考核中处于劣势的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教辅人员;第三,培养实验指导教师和教辅人员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第四,结合农业区域发展特点和方向制定实验指导教师和教辅人员培训以及交流计划,不断更新和提高实验教师的实验实践指导能力;第五,鼓励实验教师参与农业科学研究,以科研能力促进实验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五)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具有高水平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既是社会和时代的现实需要,也是体现高校的社会功能、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地方高校农学专业应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地理环境等特点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着力构建“课程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高度整合、主线连贯的实践教学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六)完善实验实习基地建设

农学专业实践的重要载体是耕地,要使其形成有效地实验实习基地并发掘潜在的功能,作为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农学专业实习基地,尤其应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校内实习基地建设。首先,要有充实的物质保障同时结合区域农业发展长远规划,引领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以此为背景培养现代农业应用型人才;其次,要重视和完善管理体系,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有力地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第三、校内基地建设要“产、学、研”三者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践创新能力。校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兼顾“校”和“外”两者利益的双赢建设模式是校外实验实习基地能够切实发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根本保障;校外基地建设应完善运行机制、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建立长期的、深入合作的、有制可约的校外实验实习基地;将导师辅导形式引入校外实验实习基地运行方式,保障学生在校外实验实习过程中实践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农学专业范文第4篇

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作物栽培学是中职农学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提高作物栽培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培养高质量现代农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与时俱进开展教学改革是提高作物栽培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各中职学校已对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开展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工作。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的优化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革课程教学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农学专业作物栽培学分为两部分,即作物栽培学总论和作物栽培学各论,根据新的改革形势的要求,为了让学生更全面的掌握农业科技知识,必须精选课堂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改变以往总论与各论分离,各作物强调自身完整性,教学内容上存在分离、重复的现象。课堂教学本着少而精的原则。总论部分侧重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及基本方法的讲授;各论部分则偏重于不同作物的特征特性及相关的栽培技术。凡是实验、实践教学中涉及的内容,课堂教学中不再重复。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能力

在作物栽培教学过程中,要全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开拓能力。要培养学生由“专业型”人才向“企业型”人才发展,“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开拓型”人才方向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上要特别注重不断充实新内容,多讲新概念、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增加新知识、新技术的介绍,把作物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本学科的前沿理论和最新科研成果简明扼要地引入教学内容中。尤其是不同作物在生产实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重点介绍,以便开阔学生的思路和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农、爱农、为农的热情。由于课堂内容的精简,势必要求学生自学一些内容,为此,我们合理确定一些自学内容,指定参考书,要求学生到校图书馆和系资料室查阅有关资料,写出专题读书报告,并组织课堂和课外讨论。不仅锻炼了学生自学能力、写作能力和演讲能力,而且起到了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其成绩作为学生平时学习成绩。

三、加强实践教学和强化实践技能培养

作物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按质按量完成实验室实验教学外,采取按季节安排作物教学内容,以利于现场、实物观摩教学和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田间实际观察调查。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实习环节,自己种植“种子田”“丰产田”和“试验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强化学生的实践和生产意识。同时,在考试内容中增加实践及教学实习内容的题量,以引起学生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视。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保证教质量学提高的关键

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取决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只有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才能保证教学、科研水平的持续提高。教师通过参加科研课题、科研学术会议、指导生产实践等了解学科前沿理论、发展动态及生产上存在问题,同时加强国际间和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作物栽培学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教学方法的改革,突出季节性与实践性

改传统的阶梯式教学方法为多维的重迭式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入校后,按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阶梯模式上课,这种阶梯式的内容安排,造成了课程之间的脱节和理论与实践、内容与季节、技术与生产的脱节。同时,就《作物栽培学》课程来,学生自进校到离校仅仅有一个年头的时间学习。对于实践性、季节性特强,且有着丰富的农业生产理论和技术,缺乏充足的消化吸收时间。因此,将《作物栽培学》课提前到一年级下学期与部分专业基础课同步穿行,改传统的阶梯式教学方法为多维的重迭式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对《作物栽培学》课及相关的实践教学有两年完整的重迭期。

六、从本地农业生产实践出发,增加实验实训科学地组织教材内容

农学专业范文第5篇

    (1)整合教学内容,强化内在联系

    我校农学专业使用的是南京大学主编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该教材分为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部分内容,这种编排方式虽然保持了学科知识的完整性,但造成了某些知识点的重复,并使得相关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被割裂。例如教材中无机化学部分的四大溶液平衡和分析化学部分的以四大溶液平衡为基础的四大滴定分析法两部分内容是分开编写的,如果两部分内容分开讲授,将影响教学与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中的相关内容融合为一个体系,将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原本二十一章内容整合为十章内容,即第一章溶液与胶体、第二章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第三章物质结构基础、第四章定量分析概论、第五章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第六章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法、第七章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第八章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第九章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第十章元素(自学)[1]。新的编排方式强化了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理解接受。同时,新的编排方式还整合了部分重复的内容,节约了宝贵的教学课时,能让授课教师将更多社会中的化学和化学中的热点问题穿插到有关教学中,例如“浓肥烧死苗”的现象、土壤中有机磷及其共轭碱组成的复杂体系如何保证土壤pH值的稳定性问题、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叶绿素的成分问题、生物燃料的制造等等。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了解无机及分析化学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适应专业要求,突出教学重点

    农学专业的技术性和实践性较强,在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中,要把握专业的特殊要求,突出教学重点。要认真学习我校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入研究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大纲,充分了解本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主动与农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任课教师沟通交流,进一步明确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要统筹安排好实验课程。对一些与专业联系较为紧密的实验,要重点安排,重点辅导。例如金属离子的鉴定,土壤中腐殖质含量的测定等。另一方面要合理调配好理论教学内容。将与专业联系较少且较难理解的纯理论知识进行精简压缩,将与专业要求相关的知识列为重点教学内容,将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列为自学内容。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后,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科学分配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3)强化实验教学,增强学习兴趣

    农学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要验证和巩固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础理论,更要注重将化学知识与农学专业相联系,注重对农学专业学生进行实验科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开展科学实验的能力、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一是要加强基本验证实验的教学。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落实好实验内容、学时等要素。注重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二是适当增加趣味实验。在基本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设实用性和趣味性实验,由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实验内容,采集样品,亲手操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分析。例如,茶叶和松枝中Ca、Mg和Fe的鉴定,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的测定,鸡蛋壳、酸奶中钙、镁的测定,土壤中有效磷的测定等实验内容,既符合农学专业需求,也能较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农学专业学生所需要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养。

    2教学方法与手段

    (1)学生参与教学,培养多种能力

    教学过程中,在突出教师主导地位的同时,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上,对重难点内容,教师详细讲述。一般内容则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由学生自己讲授,例如四大滴定法的应用实例。具体做法是首先由老师根据班级人数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各学习小组根据教学内容和老师要求开展讨论,按照分工查阅文献资料,阅读文献,消化资料,归纳总结,撰写讲稿,制作幻灯片,最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成员到讲台汇报该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汇报后由其他学生和教师对汇报效果进行了评价,根据评定的结果对每个小组进行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2]。该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宰课堂,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听课的状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一是加深了学生对分析化学在农业科学中应用的认识,二是锻炼了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三是提高了学生协作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写作能力、制作幻灯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及时归纳小结,促进教学相长

    在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按照教材逐节逐章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分类、归纳和总结。例如,在学习酸碱滴定分析法后,及时归纳总结该滴定方法的原理、指示剂的工作原理、如何选择指示选择和应用范围。学习完四种滴定分析法后及时对四种分析法进行分类比较,归纳总结它们的异同点。通过这种学习方法,达到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巩固教材知识,深化对课堂教学主题的理解和把握的作用,使得新知识具有更大的迁移价值,为后继学习和运用它们奠定基础。学生通过这种方法学到的知识,不再是孤立的知识点,而是由点连成线,由线织成网的知识结构。同时通过这种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时,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问题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对所讲授的内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例如,对教学效果较好的课堂进行总结,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如何设计教学内容?运用了哪些教学手段?采用何种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等。对教学效果较差的课堂进行思考,是错误地估计了学生的实际水平?是教学设计不合理?还是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将教学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及时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对成功的教学进行小结,有助于教师摸索教学规律,总结先进的教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