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服装教学

服装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服装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服装教学

服装教学范文第1篇

针对上述现象,我就不得不反思我的服装专业教学。因此,写下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1、教学内容陈旧

服装结构制图的教材由于受到时间性、灵活性、地区性的限制,目前,我校服装专业结构制图教材所采用的款式陈旧,例如书上的衬衫款式基本已经不太出现在生活中,衣长偏长,胸围放松量偏大,对学生来说,只能起到入门作用,学好基本款式后在实际操作中实用性不大。众所周知,服装业是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永远走在时尚的前列,服装的款式千变万化,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服装专业教材的编写也许永远跟不上服装行业发展的步伐,但如果以此为借口,不去主动靠近、贴合服装行业的实际生产,实践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就会使我们的学生“学无所用”,也会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

服装专业的特性决定了服装专业的教师不但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服装专业制图教学还没有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中突破出来,先“弄懂”再“学会”的教学过程根深蒂固,即使师生都已经明确“实践”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但外化在教学过程中的仍然纠缠在“弄懂为什么”这一要求中,纠缠在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堆积中,摆脱不了“重理论,轻实践”的固有模式。这一点也可以在教学结果中得到证明。从目前服装企业招聘的现状来看,企业对中初级制板技术人员的需求量相当大,尤其希望中初级制板技术人员进入企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实际生产。但即使是出自于服装专业的学生,其专业素质和实际能力却也不能尽如人意,特别是在打板、放码等实用性的技术方面,能适应服装企业实际生产需要的人才极少……这与我国服装专业教育着重于“纸上谈兵”的教学思路和专业教师没有专业经验、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有着直接的关系。

3、教学手段落后

传统的服装专业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授式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是课堂的主宰。例如:在服装结构制图课中,其教学方法表现为,教师依据教材中的内容利用粉笔和直尺在黑板上画一步,学生使用铅笔和三角板在笔记本上跟着画一步。这样的教学方法很费时,教学效果也比较低。因为教师画一步,学生跟一步,就存在教师画的时候学生等,学生画的时候教师等的问题,一节课下来只能画一小部分,光男西服的结构制图就需要四到五个课时才能完成。另外,教师画在黑板上的制图,由于有许多线条和标注,有些部位不容易看清楚,学生在模仿时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误差。再说,服装制图是二维的,而成衣是三维的,画在黑板上的结构制图是静态的,要在黑板上演示出二维的制图向三维的成衣的转变过程是不可能的,于是学生在制图课中只是纯粹的模仿制图,换句话说,只是为了制图而制图,对制图的目的和意义是不理解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服装专业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心理的发展和变化,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许多缺陷。

4、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不够稳定,与社会、产业脱离

由于受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影响,教育,即使是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着的教育,也缺乏主动与行业、企业联合的意识和能力――缺乏以“出口”牵动“进口”,以“出口”调节“生产”的观念,缺乏主动调整自己去适应社会需要、企业需要的经验,这往往导致了服装专业教育的“闭门造车”,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专业与行业、企业的联合不够稳定,直接导致了这样一种尴尬局面,一方面服装企业招收不到需要的、足够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有些学习了三年专业技能的服装专业毕业生进入服装企业后仍然无法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

具体到服装结构制图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我们的教学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与行业、企业的实际有明显的脱节,举个例子来说,平时我们在制图教学中大都画的是1:5的小图,而实际企业中用到的都是1:1的大图,这样制小图的实际意义就打了一定的折扣,还有我们教学中进行每一种基本款式大都只停留在款式上,而之后制版排料的过程练习的少之甚少,而在企业中后面的几个过程往往是实际的应用。

总之,现今服装结构制图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比较陈旧,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较弱,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企业发展、专业发展对服装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

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服装结构制图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必须及时转变观念,树立开放型的教学理念,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变革,缩小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的距离,真正促进学生实践技能、专业素质的形成。

服装教学范文第2篇

关 键 词:服装材料学 教学方式 专业能力

服装材料学是服装设计的基础,它阐述了服装材料的原料、结构、品种、性能、应用、发展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做好服装材料学的教学工作,为服装专业的其他课程就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了一些探讨。

一、实际案例的分析,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学生学习服装设计基础、服装纸样基础、服装工艺基础的同时,我们开设了服装材料课程。服装设计的三要素为款式、色彩、材料,所以从服装材料与服装设计师、服装材料与服装工艺师、服装材料与穿着者等关系来阐述服装材料的地位与重要性,吸引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强调对服装材料的认识与选择应用能力的培养,注意对服装材料与服装设计、加工内在联系的阐述,并要强调对服装材料的理性评价和感性评价相结合的观点。

二、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相互渗透,提高学生对服装材料的鉴别能力

教学过程中避免理论知识讲授过于枯燥无味,在精选教学内容的同时,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实物观察和互动的教学方式来加深同学们对各种材料的认识和鉴别能力。

1.多媒体教学与实物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避免理论知识讲授过于枯燥无味,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大量的服装图片来加深同学们对材料的认识和选用,并附相应的面料样卡让同学们分析和鉴别。

2.互动性教学

通过引导性互动和讨论性互动教学引导启发学生认识理解、巩固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首先,在教学中准备大量的不同特征的服装材料样卡,并按原料、结构、风格分类。在讲述相关面料时,让学生观看样布,进行实物比较,通过对样布的手感与目测,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纤维、纱线、织物组织结构知识,分析该材料的基本性能。

其次,以学生身上穿的服装作为切入点,讨论材料的舒适性能、外观性能等,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增加学习兴趣。

最后,就日常服装的种类,采用讨论性互动教学方式,让同学们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服装材料的性能以及风格特征,合理进行材料选择。

3.实践教学

通过带学生到市场调研,不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使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上,从课堂走向市场,从理论走向实践,建立起教学、实际、科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面对千变万化、色彩缤纷的服装面料(包括新开发的面料),学生的鉴别能力与应用能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首先,让学生到不同的服装企业、大型商场进行调查,了解品牌服装的材料使用情况和销售情况,并组织学生讨论品牌服装在设计中是如何用服装材料(面料和辅料)来表达它的设计理念,并根据销售量和消费者对品牌服装的认同程度,结合当时的流行趋势、服装色彩、款式等来分析服装材料的使用是否传情达意,是否准确地表达了服装所要表现的主题等,进一步提高学生们对服装材料的鉴别能力。

其次,组织学生到各面料市场,收集各种各样的服装材料小样,并分类整理成册,注明其名称、纤维原料成分、纱支粗细、织物组织等;分析其舒适性能(吸湿透气性、弹性、悬垂性等)、外观性能、耐牢性能、感官性能等特点。

三、大量材料的组合练习,提高学生对服装材料的选择应用能力

服装的色彩与造型通过不同的材料表现出风格各异的效果,在款式与色彩不变的情况下,不同风格的材料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怎样选择与服装款式相协调的面料,如何运用不同质感、不同手感、不同肌理的效果来完善服装设计,是一个永远需要创新的设计环节。为此我们要求学生着重做好以下五方面的练习:

1.根据面料的品种、质感、肌理和性能简述适合的服装类型和款式,可对以下面料的运用进行论述。如:不同光泽效果的面料、柔软型面料、挺括型面料、透明效果面料、立体感面料、弹性面料、粗厚蓬松面料、绒毛型面料、有花纹图案面料。

2.根据面料的色彩简述适合的服装类型和款式。例如相同质地不同色彩的面料设计出来的服装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而相同色彩不同质地的面料也能设计出不同风格的服装,如:黑色的丝绸显得高贵,黑色的毛呢显得庄重,黑色的皮革显得冷峻。

3.面料的选择与搭配。同类面料的搭配:主要指色彩和图案的搭配,要求注意整体效果;面料质感的对比搭配,运用表面肌理不同的面料组合设计;面料厚与薄的搭配;透明与不透明的搭配;弹性面料与非弹性面料的搭配。

4.面料与辅料之间的组合设计练习。通过实例进行里料的选配、纽扣的选配、装饰材料的选配、絮填料的选配、衬垫的选配、线类的选配、标志类的选配等。

5.不同类型服装的材料方案。对不同类型服装的材料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以便了解各种具体的方案及其特点。从下面几类常规服装选配材料:正装与礼服系列、华服系列、女装、休闲装系列、职业装、家居服系列、运动装、大衣与风衣系列、童装、针织服装、皮革与毛皮服装等。

结语

随着天然纤维资源日趋紧张,以高科技为动力的材料革命引起了服装面料乃至服装的飞跃发展,独特的创意已不再是顾客购买服装的唯一目的,材料的应用成为服装界竞争的法宝。所以,高校服装材料的教学更是任重而道远,我们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及时把握先进的材料科技知识,才能使学生具备参与市场竞争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马大力、杨颐、陈金怡著《新型服装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服装教学范文第3篇

一、服装教学旧模式的分析

在服装教育发展初期及发展过程中,一些服装设计教育观点使许多学生认为,好的服装设计应该是完美的艺术体现,片面地强调了服装的艺术个性,而忽略了服装本身的商品性与实用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在艺术和工艺方面出现服装课程设置的比例失重。在突出艺术、轻视工艺技能的观念影响下,出现了一味追求完美、带有幻想主义色彩的服装设计。这一类服装设计作品过于前卫,不能被企业所采纳,造成了服装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脱节现象。一些学生直到毕业后参加了工作,才体会到工艺结构的重要性。

在工艺结构设计课程中,只注重外在形式而忽略工艺结构的学生作品华而不实,注重工艺结构、忽略艺术美感的学生作品则过分呆板。造成这种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课程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专业设计课往往达不到为工艺结构课服务的要求,专业课之间缺少相互的补充。

这样的现状对于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也给学生将来的实际工作带来很多阻碍与错误的导向,所以改良这些旧的教学模式无疑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服装教学新方向的探讨

首先,艺术设计和工艺结构设计是不可分割的,两者应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艺术设计是独创性思维活动,需要

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与无限的想象力,在服装工艺结构中同样需要这种艺术的思维能力及美感,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虽然工艺结构设计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的是逻辑思维,甚至是用数学公式计算数据,进行打板、裁剪、制作,但人体是凹凸不平的肌体,且一直处于肌体运动的变化之中,仅用数学公式的推算是无法完美地表达的。这样,工艺结构设计就要借助艺术的创造性思维、对美的感受能力和丰富的艺术修养,运用韵律、线条等美学原理,方可避免数据式的刻板、僵硬,使工艺结构设计更具丰富的艺术魅力,使作品更加完美。因此,只有具备两方面扎实基础的学生才能设计出艺术与实用和谐统一的优秀作品。

其次,为学生提供和增加实习的条件,与企业进行无缝对接。服装教育是为服装行业的发展服务的,市场是学生和教师的另一课堂,为了与市场挂钩,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理论课与实践教学环节的密切结合,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打破课堂教学与实习、企业分离的状况。

在课时安排上,服装设计专业课应有足够的实训时间,保证在理论授课的同时也能够进行充分的实践训练。在课程设置上,根据市场需要开设课程,能最大程度地利用教学资源。所开专业课程可紧密围绕企业实际进行,结合产品开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可以尝试工作室的实训模式,也可通过与企业合作为企业进行品牌设计、打板、加工等业务,使学生作品有机会接受市场的检验,促进学生的服装设计意识和技术技能的完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可以获得成就感,还有助于理解服装结构的精髓。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及时发现知识量的不足,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与市场能够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目前市场上大多需要三方面的服装人才,即服装工艺、服装生产、服装营销人才。前面谈到了设计与工艺并重和与市场生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此,笔者针对服装营销做简要的探讨。

所谓营销,就是以销为主,能将产品有效地推销出去,不积压,做到零库存。目前,在服装行业中对服装营销人才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因此,在服装专业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服装营销意识的形成与培养,及时发现一些有营销天赋的学生,并在教学实践中着重进行锻炼,这对于培养和造就学生的营销能力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就业范围。

最后,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使用把握在教师手中,所以教师个人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于教学活动的效果将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调整教学模式的同时应提高教师素养,以便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专业基础知识,教育者更应注意教会学生独立地收集信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借助社会力量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等,使受教育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培养了专业能力,又培养了社会实践能力。因而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着重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决不仅仅是一个方法的问题,其最根本的意义在于体现了先进的教育观念。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还应主动传达服装各行业的相关信息,并激发学生有意识地去了解、分析这些信息,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能动地获取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的能力的培养,使其适应服装行业的用人需求。

同时,也要加强与国际服装院校的交流,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服装高等教育向国际化迈进。邀请国外知名专家和学者来学校讲课,或以联合办学的方式,开拓师生的国际视野,了解各个国家的服装教学特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动态、前沿理论以及时尚资讯等。同时各院校还应利用各种途径派教师去国外进行考察和培训进修,回来后加以综合吸收,制定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使我国的服装教育能真正走到国际服装教学前沿,并达到国际一流的标准。

结语

对于设计人才的培养,除了加强其文化修养外,还应把目光放得更加长远,即强调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灵活运用新知识的能力,使服装设计成为一项长期坚持不懈的学习过程。

有人说,一所学校就是一个企业,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就是企业生产出的产品。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生产出的产品卖不出去,就会被无情淘汰。未来的企业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怎样为国家、社会培养优秀的服装设计人才,是对服装设计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更高要求。在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教学中,只有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手段,使学生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全面提高素养,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适应现代服装专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服装教学范文第4篇

对此笔者根据自身学习工作经验,对如何提升服装制板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如下的探索:

一 服装制板和立体裁剪教学同时进行

在很多院校的服装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服装制板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服装制板的能力也是院校培养服装专业学生的重要能力。一般来说服装制板的方法有平面法和立体裁剪两种,其中平面法对款式简单、造型简洁的服装款式经行设计。立体裁剪对款式复杂,不能直接制图,悬垂性好的面料经行设计。而这两者中间一般院校在教学中多注重学生平面制板的能力培养。这个可以从各院校的教学计划中看出来,平面制板的课时总是多于立体裁剪的课时,这样的教学往往导致学生学了一个学期的服装制板对服装结构设计线和人体的关系还不是很明确。更加谈不上什么制板能力。若是这个时候加入立体裁剪的方法就会使得学生对结构设计有更全面的理解。

本人有意识地进行了平面制板和立体裁剪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学生大一的时候就让学生有意识地通过立体裁剪进行立体结构设计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明白平时所画的结构线在服装中处于人体的那个位置,以及为什么要在平面结构中那么画。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在服装制板中哪些是变量,哪些是不变的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思考的热情都被调动了起来,而且学生会在具体的教学中提出一些很有创意的问题。使笔者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二 认为服装款式设计,服装制板,服装造型设计应该同步教学

这种模式在我们进行专业教学的时候得到了体现,在一个学期开始的时候,组织整个专业的老师集中探讨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和进度安排,使得教设计课程的老师让学生设计的设计的款式正好符合制板老师的教学进度,同时满足工艺老师的教学内容。这样三门不同的专业课程的进度得到了统一。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整个服装设计制作的全过程。上学期我们进行了一次裤子设计制作教学活动,设计老师指导学生为自己设计不同款式的裤子,画出款式图。在每个人的设计中选择最优的一款定稿,然后根据款式图在结构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制板,接着在工艺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亲手做出自己设计的作品。最后我们组织学生做一次小型的裤子走秀活动,让每个学生秀自己设计的款式。这样每个学生提前就成了设计师。开始的时候会有种种问题,当他们经过一次次的修正最后做出来成成品后,他的综合设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而且学习兴趣也更加高涨。

三 适应企业需要让学生进行1:1制图训练,增加驳样练习

平时在服装制板的教学中,笔者发现院校在教学中通常只要求学生画1:5的小图。而没有要求学生画1:1的结构制图。而企业的实际要求是需要员工制作1:1的图纸进行生产。笔者认为学生从大一的时候就应该进行1:1的制图训练。虽然刚开始学生的图做的不是很标准,很美观,而且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因为要进行单个学生的辅导会比较辛苦。可是这样做会使得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更快的进入角色。为了学生的未来相信每个老师都愿意付出自己的热情和时间。

在服装制板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不能只是满足于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做笔记,这一种教学模式。这样学生在学习后对制板图的理解不会很到位。让学生自己动脑想动手做才是教学的关键。而且在进行了一个阶段的1:1训练后。可以安排几次驳样训练。即:找一件衣服来,要学生把衣服的每一个部位的尺寸量出来。然后根据这个尺寸,参照款式画出制板图。最好能够让学生做出自己驳样的衣服来,这样就会从中发现自己驳样的时候哪些部位不准确,哪里需要修该,下次驳样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问题等等。通过这样的练习会使得学生的制板能力得到提升。也便于老师检验老师的教学效果。

四 多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比赛,以赛促进教学质量

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服装制板课技术性比较强,因此若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水平在同班级中处于什么位置,会给学生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的方式是每个学期都会组织一次到两次服装制板比赛,如本学期我们策划了西裤制图设计大赛。把服装专业的每个班级都纳入到参赛对象中。让大一的学生和大二、大三的学长一起参加比赛。在大赛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在参赛前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西裤制图知识的专业强化。在比赛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及其认真。比平时做作业的态度和状态都好的多。在赛后我们发现有时候大一个别同学的结构制图水平会超过大二甚至大三的同学。这对大一的学生来说是极大的鼓舞。对大二、大三的同学又是一种无形的鞭策。在活动结束的时候我们会有一个颁奖仪式,有一份小的纪念品给每一位参赛的选手。让他们可以回忆这种人生的经历。学生通过紧张的比赛,不仅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获奖的经历也会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激励他们一路向前。这样的大赛更可以促进大部分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服装制版。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服装制板能力的教学目的。

五 让学生进入企业通过顶岗实习锻炼自己

服装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

综观目前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设计类人才,这类人才主要具有创新意识、灵活的思想,能将技术与艺术融合为一体,并且在实践中能为企业不断注入新的产品;另一方面是技术性人才,这类人才是企业中的骨干力量,是实现把设计转化为产品的技术人才。而目前高校服装专业培养出的服装专业人才与服装行业市场所需求的人才出现较大差距。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较差,实践操作能力不成熟,不能适应服装行业对服装人才的要求。高校服装专业必须以战略的眼光瞄准服装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来进行服装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一、强化实践教学模式,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服装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必须紧密联系。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中提炼理论,离开实践的理论只能是纸上谈兵。首先从培养目标上入手,调整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社会能力。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将实践教学环节以点、线、面的方式贯穿于理论教学的全过程,理论与实践之间应保持相对的结构平衡,增加实践教学所占的课时比重,协调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比例,达到总体课程平衡。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之间知识结构相互衔接,形成一个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对实践教材内容的修订

原有实践教材内容滞后,甚至有的实践教材用的虽然是新版本,但内容上却是“换汤不换药”。对此,对原有实践教材进行增删修订,删除内容老化、结构不合理的专业实践知识,增加新的、合理的专业实践知识,编写出新的实践教材。使其具有新的实践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和新的专业实践知识结构,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打破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中采用“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采取以下实践教学方法。

1.理论性与示范性互补的教学方法

将枯燥的专业理论与具体的专业技能实践操作相结合,互为补充,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其学习兴趣。教学中要先引导学生多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开拓学生思维的发展,把已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然后进行示范性实践操作的讲授,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进行分组、分层次的具体实践指导。这种理论性与示范性相结合的互补式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

2.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中,把传统实践教学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能加深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实践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幻灯、图片、投影、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适当缩短实践教学时间,扩大信息量,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践练习。3.开展课题研究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不是从外部给学生灌输更多的知识技能,而是指导学生围绕课题,把所学知识技能综合、融化,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研究的内容应结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情况,对某一环节进行调查、研究、实验,应用所学知识、实践技能、构思制作出“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4.实施项目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方法是在杜威的“做中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是师生为了共同完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而进行的完整的“项目”工作方案实施的教学活动,用于学习特定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这一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实用技能,强调知识创新,有效地建立了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充分展示了现代服装专业“以能力为本”的价值方向。

5.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分层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指导法是指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和统一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对每个学生的深层了解,将学生按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接受能力、现有掌握程度等原则分为几个档次和若干个学习小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实践、分层作业;教师进行分层指导、分层检测和评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实践内容、不同的实践教学手段,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的收获和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分层教学的设置应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兴趣为依据,要因材施教。

四、企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校企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的主要体现之一。通常可分为预实习、基础实习和专业实习。预实习和基础实习是企业实习的第一阶段,以了解企业工作环境;第二阶段是专业实习,以服装生产基本技能为主,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社会能力。

五、重视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

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以实践操作考核为主,在操作考核的基础上总结理论知识,这个过程也是由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理论概述能力。能客观地反映和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是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实践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它能督促学生加强实践的学习,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应给予充分重视。考核进程中应注意,考核的选题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出具有典型性、综合性、代表性的问题,作为考核内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