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展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国会展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其呈现出的发展态势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在中国已经有一定数量的知名会展,如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西湖国际博览会,中国国际安全生产及职业健康展览会等。2010年世博会,对会展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进作业,对人才需求更加旺盛。
一、会展业对人才的需求
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成为国际潮流,在这种大背景下,国际会展业已经并将继续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我国会展业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同样保持着健康和快速发展的态势。会展业的发展对会展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同时,也对会展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会展专业人才的加入也为会展业的长期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后续力量。正如被誉为德国“会展行业第一人”的贝恩斯所说:“会展在德国能成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产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大批高素质的会展专业人才参与其中。”
会展人才是一个总体的概念,属于多种专业人才的集合。会展活动需要多种类型专业人才的配合。根据会展组织和服务活动对具体知识的要求和一般专业知识结构的差异,会展专业人才大体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从事会展经营管理人才,包括规划与行业管理、服务管理、场馆经营管理、融资与财务、项目与企业管理、信息管理、商务与服务管理等人才。第二类是进行会展活动总体策划与市场推广的人才,包括活动策划与组织、国际公关、市场营销、布置广告等人才。第三类是为会展活动提供专项服务的人才,包括会展场馆设计建设、设备保养和维护、会展场馆装潢、展台设计和搭建、会展软件系统开发及维护人才。第四类是会展教育研究人才,包括专家学者、教师及科研人员、行业协会培训管理工作人员、信息统计人员、刊物网站编辑和技术人才。
我们根据市场的普遍招聘需求,将五种需求较大的人才做一个归纳:
第一种是会展设计师。主要负责现场观察展位位置,构思展位主题、展览形式,设计制图,安排场地布局,并能现场指导安装人员以及展览礼仪的企划等。
第二种是会展项目策划。会展项目策划人员是会展企业的关键人物,其主要职责是:开发新主题,赋予现有的展会项目新的元素,拓展其深度与广度,使原有的项目规模化,效益最大化。因此,对这种人才的要求较高,如出色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英语流利,熟悉会展运作流程,有营销或项目策划经验,市场调研经验。
第三种是会展销售。主要从事国内外展览业务联系,是会展业中必不可少的职位。对这一种人才的要求是必须有销售经验,能够使用电脑等工具,且销售经理应毕业于市场营销或相关专业,有广告、展览的销售经验,并对会展市场的运营有多年的经验。
第四种是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是行业内有多年从业经验的会展项目负责人,主要职责为承接会展项目,负责所承接项目的组织、实施,完成部门下达的创收指标等工作。一般要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熟悉会展业务,能独立承接会展项目,英语熟练,并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和公关、协调能力。
第五种是服务员。会议现场服务人才是承接着会议现场各种智慧的碰撞交流,掌控现场秩序与效果,体现展会文化层次的优秀服务人才。一般要求酒店管理、外语外贸专业或有一定专业技术背景的大学毕业生,需要具备较好外语沟通和对展会主题的领悟能力,具备现场组织协调能力。
专家总结出会展业的两大特点:高度综合性和极强实践性。欲成为抢手会展策划和经营管理人才,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素质:如很强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思维活跃、知识面广等。
要让会展专业学生具备市场对会展人才所要求的能力,除了具备应有的扎实的专业知识外,应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实践是一种有效途径,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符合现代会展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因此,通过“校企”合作这样一种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校企”合作模式探讨
会展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除了在课堂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因此,让学生走出校园,加入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过程中,体会知识的价值和实际操作的重要。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其他院校及培训机构的方法,摸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校企”合作模式。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第一,请会展公司领导,给学生作讲座。这样的活动可以每年举办2-3次;可以请会展业资深专业人士开设讲座,将会展的各个环节具体化,并对人才需求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及要求,更好的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为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带领学生观摩开幕式。这样的活动可以每个月组织1―2次。特别是有大型会展的时候,在会展前要求学生结合会展相关知识去观摩开幕式现场策划和开幕式组织流程。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学,提出展会的问题以及自己对展会的见解,参观结束后,还要组织学生讨论,并对此次活动写出心得。
第三,带领学生参观展会。我们的学生可以感受到展会的热烈气氛,观察不同的展会的不同之处,以及每一届展会的突出的主题及呈现出的不同特征,深切体会到展会与国际主流发展的态势。同时,要求学生深入到展区、展位仔细观察展位搭建和产品展示,特别是与参展人员的接触交流。
第四,可以采用会展志愿者的方式或者顶岗实习的方式,让学生参与会展的一些具体工作。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在会展的举办期间到会展公司参与会展的举办。由于学生的实践经验不足,我们可以让他们从一些基础工作开始,如:商管部销售(负责现场秩序和玩具销售);游乐部卡通(卡通扮演,娱乐助兴);前厅部接待(微笑服务,游客引导)等。
第五,给学生提供招商招展的机会。学校可以与一些展览公司合作,排除学生加入他们的招商工作当中,让学生以展览公司的名义开展招商招展工作,这对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有很大的作用。
第六,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项目建设当中。学校组织会展专业学生根据会展公司的某个具体的展会项目组成小组,在业余时间根据自己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提出一整套关于展会项目的创意及策划方案,由会展公司选取全部或者部分,学生从这些活动中可以获得一定的行业参与机会或者报酬。因此,会展专业学生得到锻炼,会展公司得到创意和策划,达到“双赢”的效果。
专家建议,会展教育要走持续健康之路,了解会展人才的市场需求量及人才结构的平衡。培养目标应以高级管理人才为主。加强“校企”合作,为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会展业;专业化;产业集群;产业链
一、会展业专业化建设的经济学分析
会展业的专业化主要是指会展题材的专业化、会展经营与运作的专业化以及运作人才的专业化,它要求以某种产业为依托,以一类商品、一类技术和服务为核心,由业内专业厂商参加,主要对专业观众开放,并且要将会展经济活动的分工细化,形成会议专业组织者、展览专业组织者、目的地管理公司、特殊事件策划管理公司等专业化分工体系,打造企业间的分工合作、相互配套的会展产业链条。会展业的市场化就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由企业根据市场需要确定会展项目,逐步培育会展品牌,通过商业运作获得经济效益,其实质是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得市场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和风险机制在经济中起到决定作用的变化过程。
会展业的专业化与市场化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专业化是市场化的基础,专业化推动市场化,专业化(或分工)的过程就是企业的职能不断地分离出去,由其他专业化的企业来专门承担的过程,在市场结构方面表现为介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各种专业化组织的增加,专业化或者分工在市场演进的过程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市场化是专业化的根本,市场化决定专业化。专业化分工起因于交换,专业化分工的程度也要受交换能力即市场范围的限制。只有需求随市场范围增长到一定程度,专业化的生产者才能够实际出现和存在。
(一)产业集群:会展业专业化的经济基础
产业集群是会展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它不仅能形成供给聚集效应,还有助于各类专业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而会展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专业市场形式。会展是集群内同类企业或相关企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聚,是生产商、采购商、批发商进行交流、沟通、交易的汇聚点。地区产业集群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参展商品、有竞争力的参展商、采购商,进而促进了会展策划、会展设计、会展物流、会展场馆服务等一系列相关企业的产生与发展,促成了会展产业链的形成与拓展,并使的会展业的发展也相应产生了地理集聚的特征。
会展业与产业集群存在着耦合联动关系。产业集群是相关企业的地域集中,企业将产品生产出来,目的是将其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实现其价值。由于受时空、信息和资源的限制,产品并非一生产出来就能够找到合适的买家。企业要想将产品销售出去,就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搜寻买主及其相关信息。会展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专业市场形式,是集群内同类企业、相关企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聚,汇集了大量产、供、销的各种信息,提高了新技术、新产品、新思维的扩散速度。有利于形成近似于完全竞争的自由市场环境,给集群企业技术进步的动力和压力,从而推动产业集群内部的产品、技术和企业结构的优化,实现集群产业升级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二)会展产业链: 会展业专业化建设的核心
产业链是在市场竞争中自发形成的一种企业合作关系。会展产业链,是围绕某一主题,借助场馆等设施,以所在区域的产业基础为依托,以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相互交融的价值链为内核,将会展业的主体方(招展商、商、场馆、参展商、参观者)和相关方(装修、广告、餐饮、运输、通讯、旅游等行业)结合起来所形成的产业关系。会展产业链上游环节主要以展览公司为中心,形成会展策划开发、会展组织实施、会展宣传等具体业务。上游环节是会展项目的开发者和会展品牌的拥有者,即我们所说的专业会议组织者(PCO)。会展产业链的中游环节是指会展项目的具体运作、组织和实施者,也就是通常讲的目的地管理公司(DMC)。他们按照主办方的要求将会展活动方案落在实处,具体执行会展设计的要求,处于会展产业链运行的实施阶段。会展中游环节主要涉及场馆为中心的展览、会议、活动场地的出租和管理、场馆设施的维护与更新、会展服务等业务。会展产业链的下游环节是指会展活动的支持部门,包括直接或间接为PCO、DMC、参展商和观众提供服务的部门。这些支持部门为会展业提供了技术、人才、资金和信息的支持,是会展业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二、深圳会展业专业化建设的现实基础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深圳市工业结构已经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传统产业双翼齐飞的产业格局。以机械、服装、钟表、家具、黄金珠宝为代表的十大传统产业,由于发展时间较长、规模较大,并拥有一定自有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2003年深圳颁布了《关于支持产业集聚基地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上述产业集聚基地进行了认定与规划建设。2007年,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局组织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成立了联合课题组,对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在新形势下的优化升级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高新技术十大潜在优势行业。
(一)深圳会展产业链发展状况
深圳目前的会展场馆以深圳会展中心为主,还包括华南城国际会展中心、园博园综合展馆等。深圳会展中心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0.5万平方米;可以举办5 000个国际标准展位的大型展览。华南城国际会展中心拥有两座各4 000平方米的展馆,展览面积为8 000平米,可以承接各种类型的中小型展览会议及商务活动。园博园综合展馆总建筑面积7 000平方米。建成于1999年的深圳高交会馆,按规划将迁至深圳龙岗奥体新城成为龙岗会展中心,总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将有能力承办6万平方米左右的展会。深圳将整合会展场馆资源,形成分工合理的会展场馆体系。深圳会展中心将侧重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和大型综合类、专业类展会,以及与市民关系密切的消费类展会;龙岗会展中心将重点发展专业类制造业展会项目;园博园展馆将重点发展小型消费类专业展会项目、科教类展会活动;华南城展览馆将重点发展生产资料类专业展会项目等。
深圳市会展主办机构分三类:政府部门、事业和社团组织、公司。目前上述类型主办单位的主办大致比例分别是为20%、60%、20%。事业和社团组织和政府举办展览占主导地位。目前全市注册的可从事展览的企业180多家,其中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约占60%;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约占20%,500万元以上1 000万元以下约占7%,1 000万元以上约占13%。在这些企业中,专门从事会展业的少,多是将其作为企业经营的一个项目,甚至相当一部分企业还从没有过会展业务和经验。
(二)深圳会展业专业化市场化发展的其它条件
深圳具有会展业专业化市场化发展的其它良好条件。一是深圳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基础。深圳是著名的高科技城市,并逐步发展成为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和物流枢纽城市。深圳外贸出口总额连续十五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榜首。深圳市GDP总量居中国大陆城市第四位,2007年人均GDP合10 474美元,是大陆第一个突破10 000美元的城市。二是深圳具有独特的经济区位优势。深圳比邻国际自由港香港,处于大珠江三角洲的咽喉要地,是货物和人员进出华南地区的重要陆海空关口,具备中国大陆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区位优势。三是深圳具有良好的城市配套环境。深圳是国际著名的“花园城市”,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深圳拥有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人流物流通畅。深圳为中国一线口岸城市,国际国内客商往来十分方便。深圳通讯设施完善,旅游业发达,并形成了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合法交易的法制环境。四是深圳拥有会展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会展业管理体制,先后出台一系列的会展发展促进政策。 三、深圳会展业专业化建设的战略措施
(一)建立专业化的会展举办机制
必须理顺政府、行业协会、展馆经营者和展览经营者四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政府应定位于会展业的宏观管理;行业协会应突出服务与协调职能;展馆经营者作为独立的经济单位,为会展商提供会展设施及服务;展览经营者开发、主办、运作各种类型展会,并获得经济效益。在办展机制方面,对那些不具备政治性和公益性特点,完全具备市场化运作条件的展会,政府应该彻底退出。对一些具有某些政治性和公益性特点的展会,政府可以考虑实行“官办民营”的办会体制和运作机制,再逐步过渡到完全的市场化运作。而对那些政治性、公益性很强的展会,也要注重发挥专业公司的作用,采取补贴方式将部分具体项目外包。为引导会展行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应制订有关行业法规,对一些政府、协会、场馆管理、展览公司以及各类服务机构的职能及市场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以创造公平、公正、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
(二)建立专业化市场化的会展市场运作体系
一要建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展馆经营模式。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为使会展业能充分竞争,展馆经营必须与办展业务分离。但在这种情况下,展馆作为纯粹的公共物业如何管理,达到既可减少政府投入,减低展馆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同时又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这就必须解决经营权与所有权的问题,建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展馆经营模式。具体可以通过成立合资、合作或顾问公司形式等选择与组建优秀的场馆管理受托企业。
二要培植多种成分的会展市场经营主体。首先要加快国有展览企业改革和专业化建设,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体制;其次要大力引入国际跨国大型展览企业,组建独资合资会展服务企业;最后应当制定的各种政策和措施,扶持和壮大民营展览公司。另外,发挥各行业协会的专业化作用,推动深圳优势产业与专业展会的互动发展。
三要建立专业化市场化的会展服务体系。建立专业化市场化的会展服务体系,就是要建立专业化的政府服务体系和企业服务体系。政府相关部门不是审批机关而是服务部门,其作用主要是服务和协调。会展业的市场化运作过程中涉及的会展设计、会展运输、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应在公平、公正原则下,由市场机制自发调节,形成专业化的企业服务体系,提高配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依托产业集群与综合优势着力发展品牌会展
一要依托深圳的产业优势,重点发展和培育品牌会展。深圳虽然拥有了以高交会、文博会为龙头,以服装、家具、光博会等专业展会为代表的品牌展会,但品牌展会的数量、规模和影响力都有待提高。深圳应坚定不移地贯彻产业联动战略,依托传统优势产业和潜在优势产业,重点发展和培育品牌会展。主要措施是依托深圳市十大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和壮大国际机械及模具工业展、国际珠宝展、国际品牌服装服饰及制衣设备交易会、国际家具展、国际印刷展、国际汽车博览会以及国际自行车暨健身器材展览会等传统展会品牌。依托深圳市十大潜在优势产业,着重发掘和培植与电子通讯、光电一体化、软件、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会展品牌。围绕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物流业、文化等四大支柱产业,开拓与培植物流运输、进口产品消费、金融保险、动漫游戏、创意设计和视听等产业的相关会展品牌。
二要整合会展资源,促进品牌展会国际化发展。应按照国际惯例打破部门分割,加强沟通与协调,全面整合会展资源,构建科学合理、良性循环、互动发展的格局。具体措施是对主题类似的展会进行整合和重组,突出重点,合理定位。对科技含量高、国际性强、综合效益好的重点品牌进行资金扶持和政策倾斜,集中资源促使其进一步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向国际顶尖级品牌展会方向发展。而对那些无论资金、规模、管理还是服务都难成气候,且主题不鲜明、专业特点不强的会展活动,应进行整合和兼并重组,避免多头办展、无序竞争。
三要发挥深圳的综合优势,实施会展品牌移植。深圳会展设施先进,功能完善;应发挥自身的经济、区位、市场辐射以及旅游资源等优势,积极移植和引入符合深圳产业特点与发展趋势的国外品牌展会,有的放矢地吸引国外著名展览公司来深开设展览子公司或办事机构,引进他们现有的名牌会展和办展经验,“借鸡下蛋”,并与对方共同研究开发一些双方都感兴趣的会展项目,借助他们的经验和客户等资源在深圳市举办更多的世界著名专业展,借以带动深圳会展业的名牌培育与发展。
(四)建立区域会展业发展协作机制
一要建立珠三角区域会展业发展的协作机制。近年来,广州、东莞、中山等地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对会展资源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作为珠三角区域的核心城市之一,深圳市会展业在立足本市资源实现专业化、市场化发展的基础上,还应加强珠三角地区会展业的协调和合作,建立协调机制。努力使各城市根据经济、产业及市场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确定区内各市会展业的大体分工,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实现共同发展。
二要加强与国际会展行业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国际会展业协会及相关组织在世界会展业专业化市场化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加强与这些组织的交流与联系,可以在深圳市会展业专业化、市场化的进程中不断获得经验支持。要积极地建立和国际协会联盟(UIA)、国际会议协会(ICCA)、国际专业性会议组织者协会(IAPCO)、贸易展览参展协会(ISEA)、国际展览联盟(UFI)、等全球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关系,借鉴会展业市场化发展的先进经验,力求最终使深圳会展业融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并在竞争中同国际市场同步发展。
(五)加快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专业人才是深圳会展业专业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圳会展业市场化的基础。深圳会展业专业化市场化发展,离不开会展专业人才的专业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建立会展专业人才发展的长效机制,是深圳市会展业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具体措施包括巩固与发展会展专业学历教育、大力发展会展职业教育与培训、大力推动会展人才国际化、完善会展业用人机制等等。
参考文献
[1]过聚荣.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08)[J].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刘天祥.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研究的互动机制研究[J].经济导刊,2007(1).
[3]陈柳钦.专业化分工理论与产业集群的演进[J].北华大学学报,2007(8).
(一)会展专业招生情况分析。中国权威会展研究专家丁萍萍教授了《2013会展年度报告》,该报告的结论是:2013年中国会展教育将调整结构重新洗牌。“展览艺术与技术”专业将被取消,与其他专业合并,今年会展专业全国招生状况较去年有所增加,但这是2008年以来最低增长率,说明我国会展教育由盲目扩大招生数量向提高质量上转型。同时,2013年,全国招生会展专业的院校达到220所,共招收会展(无方向)新生12966人的,其中高职高专招生规模仍然占优势共招生9760人,在总体招生中占76%。那么截止2013年10月份全国会展专业在校生达到了38000人,比2012年增加了4200人,增长幅度达到了12.5%。预计2014年全国会展专业将毕业10300人、2015年全国会展专业将毕业11800人,2016年全国会展专业将毕业12600人。
表1.1 会展招生增长率
(二)会展专业名称和师资力量分析。2013年,会展的专业名称出现了“航空会展”,“艺术与设计展”,这两个新的面孔在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中首次出现。鉴于记录保存系统于一体的专业设置在一些省份已经实施,一些省份可以实行自主专业设置,未来几年的扩张,展会的专业名称可能又要回到2005“多元化”形式。经过多年的快速扩张,中国会展教育将进入一个稳定的发展时期。会展教育的师资力量增强,实训室的条件将有所改善,在深度校企合作中会展教育的平均水平会更快,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显著提高核心职业竞争力。
表1.2代表省市开设会展专业与会展招生比例
截至2013年10月,哈尔滨开设会展管理和策划的本科院校只有哈尔滨商业大学,专科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黑龙江职业学院与黑龙江生态技术学院五所大专院校,在全国招生中只占了1.1%,严重落后于南方沿海省市的招生数量。由于会展专业教师的严重缺乏,造成学生入学已不足50人,专业人才缺乏,专业队伍建设滞后展览,制约着会展业的发展。大学教师和展览公司的大多数管理者都半路出家,没有经过培训,缺乏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展览的设计师设计出一些展会仍然在商品销售水平上。这限制了会展业务的开展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二、哈尔滨会展专业人才开发对策
(一)加大高素质会展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目前我国的会展人才急缺,会展企业要想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至少要有专业知识、实操展会经验、美术功底、策划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招商招展能力等各方面过硬的专业会展人才,目前我国真正能做的独操会展项目的会展项目经理真是屈指可数,所以,我们大力培养熟悉我国会展市场运作规则、法律法规及国内外会展惯例和规章制度,同时熟练掌握会展英语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进一步我国会展人才的培养的国际化、专业化进程。
(二)弱化南北文化差异,强化北方会展人才的培养。由于南北经济、地理位置、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南方会展业的发展速度较快、发展规模较大,会展业的重视程度较高,与之相适应会展人才培养速度也较快,相对于南方沿海城市来说,北方的会展业发展速度渐缓、发展规模较小,像哈尔滨市比较大的展会仅有每年一次的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和每年三次的哈尔滨国际车展,哈尔滨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导致当地高校对会展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够,此时,应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及第五学期实习实训机会参与到南方会展活动中,加强北方会展人才的学习会展知识的动力和积极性。
(三)强化会展师资力量。截止2013年10月份,哈尔滨市开设会展管理与策划专业的本科高校只有哈尔滨商业大学、专科院校主要有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生态职业技术学院共五所高校,这四所高校由于会展师资力量严重缺乏,造成生源一直处于50人以内的招生规模,缺乏专业人才,会展专业团队建设滞后,制约了会展业的发展(表2.1)。高校的师资及展览公司中的大多数管理者都是半路出家,未经过专门培训,缺乏系统的会展知识和展会操作技能,有些展览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仍然在商品销售水平。这限制了会展业务的开展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会展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会展人才的竞争,解决哈尔滨会展业的当前问题,就是要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退伍。被称为是推动会展业发展的世界会展业第一人的德国的贝恩斯教授曾经说过,会展业之所以在德国作为一个庞大的产业得以健康发展主要源于有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投入其中。
从上表来看哈尔滨商业大学由于对会展研究起步较早,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会展招生人数相对较高,而且哈尔滨市这五所高校中只有哈尔滨商业大学是本科院校,其余四所都是高职高专院校。上述五所高校2013年共招生212人,远远低于国内其他地区,所以满足不了哈尔滨会展业对会展人才的需求,所以要大力培养哈尔滨会展专业人才,提高会展专业办学水平,各高校应增加会展实训室的建设,培养优秀会展教师到会展业发达的城市学习,从而提高哈尔滨会展业整体教育质量,进而保证培养处高质量的会展专业人才。
(四)大力开展论坛,加强对会展人才培养的重视力度
同时,2013年5月23日,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法国巴黎大区工商会和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商务培训论坛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培训驱动持续创新,大力推动会展人才培养”,此次论坛重点讨论了我国会展人才培养的紧迫性,由中国贸促会会务部、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培训中心承办。可见,当下我国对会展人才培养的重视力度。
总体来讲,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在磕磕碰碰的教育探索中所取得的成绩,是值得业界肯定的。我国会展教育与培训起步晚,要走一些弯路也是必然的。专家建议,会展教育要走持续健康之路,必须要有一个权威机构牵头对会展教育、培训进行有效的整合,这样才能避免教育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 丁萍萍.2013会展年度报告 [J].职业教育,2013(9) .
[2]张小军.哈尔滨会展业发展研究[J].民生周刊,2013(12) .
【关键词】会展业;教育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
随着会展经济的蓬勃发展,会展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许多地区会展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为了适应当今会展业发展的形势,许多高校开始创办会展专业,在创办会展专业的过程中,会展教育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一、目前会展专业存在的问题
(一)会展专业区域分布不平衡
综观全球会展经济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到会展经济的生成、发展和演进与区域经济总体规模和发展水平相适应,发达的科技、交通、通信、服务业水平等方面的优势在会展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绝对优势。而从国内近年会展业发展态势分析,也可以看到会展业的规模与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态势,凡是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其会展业的发展水平也是较高的。
开设会展专业的高校大多分布在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从2003年开始,由国家正式批准、一些高校开始开设“会展”专业,如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大学、广西财经学院等。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年来,我国会展专业人才需求与供给的比例,北京、广州是8∶1,上海是10∶1。而一些中部、西部地区,会展高层次专业人才缺乏,不能与蓬勃发展的会展经济相适应[1]。
(二)专业设置定位不明确
目前开展会展专业的高校等级也参差不齐,一类本科、二类本科、三类本科、高职高专等院校均有开设会展专业。截至2008年底,全国范围内开设会展专业和专业方向的学校包括本科、高职高专在内,大约有100余所。其中正式以会展专业招收研究生的学校还没有,只有以其他专业为名义,以会展为方向培养的研究生,例如湖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校等。会展本科专业所占比例较小,不到会展专业学生总数的10%,其它学校都是高职高专院校,本专科比例不协调[2]。
(三)会展专业教材建设落后
由于会展教育对我国来说还是一个新兴事物,目前会展专业的教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照搬会展发达国家的原版教材
会展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值得借鉴,但是毕竟国情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也不一样,很多东西不能照搬,可以将会展发达国家的相关资料作为一种经验来借鉴,但是不能作为教材来传授。
2.教材的知识体系不明确,存在很多重复知识点
由于会展还是一个新兴的专业,知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市场上的教科书很多书名不同,但是所涉及的内容大同小异,目前市面上的教科书,如《会展管理》、《会展概论》、《会展运营管理》等教材,有些书籍的章节有很多相似的内容,这样很不利于教学,许多学生会对此产生厌烦情绪。
3.教材的实际操作性不强
会展属于应用性学科,如前所述,开设会展专业的本科比较少,大多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三本或者是高职高专开设相应的专业。但是目前教材多数以理论为主,写书的教授大多是学院派,行业经验较少,只能就理论谈理论,或是将别的专业的理论照搬过来,加上会展两个字,缺乏实际指导性。这样的教材对学生没有太大的帮助。
(四)师资队伍建设存在很多问题
我国会展专业起步较晚,很多高校的会展专业都是适应形势应运而生的,从事会展专业教学的教师,很少有专门研究这一领域的,大多数会展专业的教师都是从旅游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国际贸易转行而来,这些教师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以及会展管理老师们自身知识结构上的缺陷,很难培养出适合我国会展市场的人才。
(五)专业课程设置繁杂不系统
课程设置体系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等几个方面。会展专业作为新兴的专业,课程设置至今还不规范,大多数高校课程设置一方面追求多而全,针对性不是很强,许多在基础课里设置的课程内容,在专业基础课甚至专业课的课程内容中又有见到,而且有些课程的重复内容还很多。
另一方面,有些高校的会展专业是从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专业基础上嫁接而来,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依附于相关专业的痕迹明显,会展专业的特点不突出,导致学生的就业岗位缺乏指向性,削弱了学科专业知识结构。
二、我国会展教育模式的优化对策
(一)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会展业是一种集多方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会展业的发展就要高度整合多方资源。鉴于我国目前会展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态以及专业人才素质需求不等这样的状况,会展培育可以形成多元化的培养体系。
会展置业人才按照从事具体工作的性质和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会展业核心人才、会展业辅助人才以及会展业支持型人才。会展业核心人才可以承担会展策划、会展项目管理及会展企业管理的管理人才,这类人才需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可以在高校的本科及以上教育中设置相关的培养方向;会展业辅助人才包括承担展馆设计、现场搭建、工程安装工作的工程管理人员,这类人才偏应用性,技术要求较高,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特色,开设相关方向的专业,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发挥自己艺术设计专业的优势,结合工科院校的特长,将人才培养聚焦到“展会设计与展台搭建”方向,在会展专业培养目标确定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3];会展业支持型人才包括承担展品运输、旅游接待、会展服务等工作的相关专业人员,这类人才需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公关能力,可以在高校的专科中设置相关专业。
(二)结合行业实际,提高教材质量
教材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针对目前会展专业教材建设落后的问题,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教材质量:
首先,可以引进国外专业对口的核心教材,但要注意两点,一是教材用语符合中文习惯,有些国外教材译本语言生硬,学生难以看懂,提不起兴趣;二是教材内容要适合我国国情,只有适合我国国情的会展内容,才能为我们所用。
其次,会展教育应邀请相关资深专家组成团队,对相关内容进行系统地编写,只有推广标准、统一、具有权威性的教材,会展教育才能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国际化的道路,我们平时教材也会选择985或者十一五规划的教材,但这类体系的相关书籍也很多,良莠不齐,希望能提高相关的教材质量。
再次,作为应用性本科或者专科,教材建设应该结合自身高校的特长,组织相关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教材编写,这种教材的优点是有针对性,适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同时学生阅读时也与自己平时知识结合得比较紧密,会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建设多元化的师资队伍
由于会展专业在我国建设时间比较短,科班出身的教师以及专业资深教师是比较缺乏的,这在各高校是一种普遍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可以试着从以下三点解决:
1.加强高校的人才培养
选派相关专业教师到国外或者国内会展教育发达的高校进行学习,以便与国际接轨,学习会展行业最新知识,研究成果。
2.加强校企合作
前面谈到了会展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学生毕业后,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而如今高校很多教师理论知识很过硬,谈到实践动手能力却是一个盲区,因此,可以加强校企合作,邀请相关会展公司的相关实践经验强的以及教学能力强的人员来高校做兼职教师或者开展专题讲座。
3.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要强化教师的实践经验,可以聘请会展公司的资深职员,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成为教师一员;同时,也可以鼓励一些教师,到优秀的会展企业兼职锻炼,获取实践经验,走向“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建设系统的专业课程设置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会展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盲目追求大而全,导致学生学习的内容比较杂乱,没有较科学的知识结构。解决这些问题,须做好以下几点:
(1)从全局出发,组织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师,进行系统的讨论研究,依据知识的学习规律,从基础到专业,由浅入深,从理论知识走向实践知识,来组织会展专业的课程设置,尽量减少重复内容,有效地进行学科体系搭建、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设计等工作。
(2)依托于本校已经发展成熟的专业,根据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来进行课程设置。如依托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可以定位于会展辅助人才,进行相关展位的设计、展馆的设计等;依托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可以定位于支持型人才,进行旅游接待等工作。
我国高校的会展专业建立的时间不长,由发展到成熟还要经历一个过程,笔者通过对高校会展专业的学科体系、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等这些宏观的方面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对会展专业的建设尽一些绵薄之力,我国会展专业的建设任重而道远,相信在不断地改进中会越来越好,为会展业输送越来越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颖.发展会展专业教育推动武汉经济发展[J].理论研究
关键词:会展设计与管理 技能 实训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展览专业人才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教育发展迅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物业管理、会展、社区工作等一大批新兴专业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迅速进入了中国高校,而其中的商务管理会展专业是近几年来逐渐兴起的。尽管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设立会展专业的时间不长,人才培养的历史较短,但市场对这类人才的需求却是现有高校会展专业所远远不能满足的。展览专业人才所从事的基本工作不仅包括设计,还包括组织与实施,涉及到了多项相关环节。这些具体的工作环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任何环节的失误往往会带来连锁反应,从而导致展览会实现不了预期的目标。传统的展览专业人才培养,比较注重会展基本理论的传导。这些基本课程包括会展文案写作、会展法规、会展经济、会展策划与实务、会展项目管理、会展设计等,除理论传授外,教学中也增加了展览设计技能的培训与操作案例分析。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按照原来传统模式和培养方法培养出来的会展设计与管理类人才,与目前企业实际需求出现了显著的错位。其共同特点是,学生学习了大量的会展理论,但其实际技能却与我国展览现状,尤其不同行业对展览设计人才需求的现状相比,脱离较远。与国际展览设计的总体水平相比,差距更大。这样的结果,显然不能满足我国现阶段的实际需求。有鉴于此,我们通过长期的教学探索和对现实中大量企业的实际需求认识到,展览专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分层次的,中小展览管理及设计企业尤其需要在掌握适当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同时掌握一定量设计及管理技能的专业人才,这样的需求与会展专业的培养定位正好不谋而合。要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除了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方面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外,我们认为,从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改革入手,引入模拟企业实际展览设计及管理的教学辅助系统尤为必要,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及市场实际状况的理解。
二、建立会展设计、管理及设计模拟教学辅助系统,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
通过建立企业会展管理模拟教学辅助系统,训练学生掌握面对市场实际情况时的决策方法和技能,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中所占比重,进而找出一套能充分体现展览特征及实用性的展览管理及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这种技能培训,以真实案例教学为主。我们以中国上海世博会及德国汉诺威国际信息通信展为例,让学生思考,一个大型的展览会,应该从何处着手策划。
1.上海世博会
展览主题:让生活更美好;展览时间:2010年5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展览的目标:吸引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吸引7000万人次观众参加。此外,在世博会150多年历史上,首次给城市提供一个独立参展的机会,它不仅将集中展示全球有代表性城市为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所做的公认的、创新和有价值的各种实践方案和实物,还将为来自世界各城市的代表提供一个交流城市发展经验的平台。在片区规划布局中,组委会专门设立了占地12公顷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实践区是模拟城市生活、工作、休闲、交通等若干功能的综合街区。该区将以城市的建筑物、设施、设备等实物为展示载体,并配有模型,展示内容主要是在未来城市生活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成功案例。
有了这些总体的要求,学生必须从主题和要求来策划具体方案。比如,展馆的位置、大小、总布局、馆区交通、餐饮、卫生、安全、用电用水、服务等。学生可以进行分组讨论,拿出初步方案并分工合作,最后汇总方案,进行评价和甄选。之后,一部分有条件的学生利用假期现场参观,进行对比。回来之后通过文字资料、图片、视频等与全班同学交流。学生印象深刻,提高很快。
2.德国汉诺威国际信息通信展CeBIT
CeBIT是德语办公及信息技术中心的缩写,是一个国际性的以信息技术(IT业)和信息工程(IE业)为主的大型展览会。自1986年起,每年春季在德国汉诺威举行。传统上,CeBIT是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的一部分,但自1986年从工业博览会独立出来以后,根据展览特色重新进行了设计,结合市场的发展状况注入了新的展览理念,并逐渐吸引了各国IT企业参展,其影响之大,已和德国工业展览并驾齐驱。
把这样的案例交给学生观摩设计,学生必然要了解德国工业博览会及CeBIT的发展历史,并考虑德国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生活习俗,无形中,学生的知识面逐渐地扩大了。当然,这样的国际设计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背景知识,因而,要求相对较高。学生拿出设计成果后进行互评,并由老师讲评。最后,老师把CeBIT的真实布展及管理状况展示给学生,学生眼界大开,在以后进行其它展览设计时,学生会主动考虑得更周全。
三、建立会展实训室
在现在教学的基础上,建立会展实训室,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拟依托国内著名的会展行业管理系统软件,建立与市场实际紧密相连的模拟经营环境,让学生在软件的支持与辅助下,按照不同的行业在电脑系统上模拟设计一个可以仿真的展览会,然后把展览会的部分展台在实训室中进行真实布展。当完成一个行业典型的布展之后,让学生评价方案找出问题,然后改进、优化方案并依据方案的实用与高效,建立一套具有完整评价指标的评价系统。同时,对于已经完成的展览,还要进行管理。良好的管理是设计工作的延伸,设计与管理相辅相成,才能达到展览的实用效果。我们预计用至少两学期的实训课,让学生了解不同行业展览设计的基本特点以及展览管理的基本任务。当他们在未来走入展览这个行业时,就能面对不同行业的专业要求,充满自信地着手策划了。这样一个实训系统建成后,不仅能为会展专业提供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实践教学基地,还可以将展览专业延伸到空间布置及环境设计中,为全院的其它相关专业提供既有专业特点,又有管理特征的实践教学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