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职就业论文

中职就业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职就业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职就业论文

中职就业论文范文第1篇

1.教学没有与就业有效结合

中职计算机教学的一大隐患就是教学与就业没有有效的结合,教师的教学依然和普通的教学相似,并没有针对中职学生进行特殊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是抱着以教会学生知识为目的,并不是把学生看成即将要走入社会的成年人。这样的教学不仅导致学生不能够有着紧迫感,同时教学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这样的教学也导致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轨,市场上需要的是技术型人才,而我们的教学并没有给企业培养出他们需要的人才。学生学习了计算机也并没有使计算机成为他们的一技之长。

2.教学违背了实际应用

中职计算机的教学违背了实际应用,学生所学的知识使他们并没有运用到工作中。我们的计算机教学没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工作,依然停滞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从教师这里仅仅是获得了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比较少。但原本就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的学习根本提不起劲头,这样就导致学生既没有学好理论知识,并且实际运用能力也比较低。

3.教师的职业素养不够高

由于中职学校的特殊性,教师的教学难免会存在弊端。教师的教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现阶段,中职学校的教师并没有将学生的专业与计算机教学有效的结合,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充分学到该学的知识。

二、提出中职就业计算机教学改革方法,完善中职计算机教学

1.以就业为目的的教学

改变中职计算机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以就业为目标的教学。中职学生的学习原本就是以就业为目标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要跟上这一步伐,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比如说,办公软件这一系列知识要让学生在学校阶段就熟练掌握,教师可以多将实际事例让学生进行练习。

2.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年龄问题,他们并没有形成即将走向社会的概念,他们依然过着普通学生的生活。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计算机,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逐渐地认识到自己未来的职业,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渐地改变学习心态,形成以就业为目的的学习。同时,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都得到了一定的培养。

3.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

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并不是说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而是要让教师认清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特殊性。学校应该多组织一些教学活动来培养教师的教学认识。或者教师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反映自己在教学中的误区,这样才能让教师的教学逐渐改变。教师的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只有教师的教学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才能让学生的计算机学习逐渐走向以就业为目标的教学。

中职就业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具体建议和对策。

职业教育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对于一个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其毕业生被社会认可的程度、对人才市场份额的占有量以及毕业生就业的质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学校吸引生源、扩大规模、谋求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近年来,各中等职业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把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职业岗位需要的高索质的技能型人才作为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就业指导工作的新途径,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模式,开拓就业市场,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使毕业生就业工作出现了可喜的局面据有关资料统计,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已达到了95.23%,有效地促进了我省的职业教育乃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全国已处领先地位,并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和表扬。然而,在突出的成绩面前,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认真分析,冷静思考。研究对策,不断改善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

一、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就业和招牛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两个关键环节,在狠抓招生工作的同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工作。始终不渝地抓紧、抓好这项工作。因为就业是职业教育的目标指向和永恒主题。但是,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就业工作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存在着就业机构、人员、场所、经费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另外,有些学校尽管就业机构健全,但与招生工作相比,就业工作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还远远不够,存在着重“进口”轻“出口”的现象。

(二)缺乏完善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就业机制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为毕业生就业搭建各种平台,尽可能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如建立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和毕业生就业市场,开展就业指导与咨询。加强毕业生跟踪服务等等但从社会经济发展及毕业生就业的要求来看还存在着薄弱环节和问胚。一是缺乏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服务。有些学校由于对就业指导工作的系统性缺乏正确的认识,所以把就业指导工作视为是学生毕业前的一项工作。不能较早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成才观。二是专业的就业指导和职业咨询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的就业指导师和职业咨询师还很少,一般是由就业机构的管理人员和做学生管理的人员来担任,因此,就业指导和职业咨询的内容目前仅限于就业技巧的传授和就业政策的宣讲,对毕业生就业帮助不大。三是缺乏有效的就业培训。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的就业培训内容很少,一般主要搞对口升学培训和就业技巧培训,而职业资格培训、出国培训等则很少开展。从而造成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不强,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调整在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教学内容及专业的设置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的矛盾越来越显现出来。学校由于专业设置及教学内容的不合理,结果无法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中等技术人才,从而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同样,职业教育现行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所要求的内容也不完全一致。对于每个中职学生来说,在经过几年的学习后,如果不参加专门的职业资格培训,依然不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也就无法顺利地实现就业。

二、建议及对繁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总理在最近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捌.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管理人才,而且迫切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因此要不断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国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技能和高素质劳动者,只有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才能实现,由此可见。职业教育担复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然而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就必须做好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工作,因为它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学校来说,只有“出口”畅,才能“进El”旺,衡量一个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主要看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就业工作决定着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只有把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学校才能谈得上扩招和发展。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摒弃“重招生,抓教学,轻就业”的思想,站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站在办好让人们满意的职业教育的高度,深刻认识中等职业学校就业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始终坚持并切实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抓紧抓好。

(二)健全就业机制。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一是要建立高效的就业指导工作机构。学校要确保就业机构、人员、场所、经费的落实,发挥该机构为全校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与咨询、建立与管理就业信息中心、组织与领导就业指导与咨询队伍、开展职业培训等工作的权威作用,不断改善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二是完善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就业指导与咨询.不仅仅是毕业生的工作而且是贯穿于职业教育整个过程的系统工作。即从学生入校到毕业的不同阶段,开展内容不同、方法各异的职业指导,以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设计,完善综合素质,提高择业技巧与能力。比如:一年级主要帮助学生完成各自的职业生涯设计。二年级主要搞综合素质教育和就业能力、技巧的教育。三年级指导学生进行职业实践。帮助学生完成求职择业过程。全方位就业咨询的重点是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特色的职业生涯设计,克服学生因性格、心理、素质、能力等方面的缺陷给职业设计或择业过程带来的不利影响。三是中等职业学校应逐步建立起专业的就业指导和职业咨询队伍。在发达国家,就业指导和职业咨询已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而我国这项工作起步较晚,学校的就业管理人员仅在有限的范围内开展工作,指导与咨询工作与毕业生的需求反差较大,同时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也不相适应。因此,就业指导和职业咨询队伍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立足于现实。充分利用校内外现有的人力资源条件,按照专业学科队伍的建设模式逐步实现由专门化到专业化建设的目标。首先,要从现有的教学管理工作队伍中挑选一批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且涵盖心理学、法学、管理学等学科的专业人员。组成从事就业指导与咨询工作的专门队伍。其次,要给这些人员提供必要的进修、培训机会。使他们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三是让这些人担任就业指导课。使这支队伍得到充分的教学实践锻炼。这样·通过理论研究与培训、教学与咨询实践。最终使这支队伍真正成为就业指导和咨询的专业化的队伍四是中等职业学校要加强有’效的就业培训。通常情况下。人们所理解的毕业生就、是指毕业生实实在在地落实工作单位,而实际上在统计毕业生就业状况时。除上述情况外。还要包括毕业生进一步学习深造、出国学习与就业、毕业生自主创业等方面的内容。如果说完善就业服务体系能够部分解决毕业生落实就业单位的话,那么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改善毕业生就业状况就需要靠就业培训来完成。因为,就业培训是旨在改善毕业生职业素质,增加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性,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质量的教育活动。它包括1.技巧培训,主要有人际关系、择业技巧等方面内容。2.岗前培训,即针对某一职业或某一行业的岗前教育。3.职业资格培训,包括律师、医疗卫生、会计等资格培训。4.升学培训,如对口升学培训等。5.出国培训,通过进行有效的就业培训。可以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减轻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从而达到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目的。

中职就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 就业指导 认知 运作

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中,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着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磨练意志的作用。

一、高职校园文化特色

建设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客观要求。高职校园文化有鲜明的特点。首先,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应该具备大学精神,坚守大学使命;其次,高职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的,以能力为本位;再次,高职教育致力于培养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有区域特色。

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高职特色更为突出

高职校园文化以就业为导向,以校园精神为底蕴,融入了更多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是综合性文化。在培养高职学生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知识能力、身心素质的基础上,在高职校园文化氛围中,着力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实践型人才。

2.理论与实践相互交融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重视实践性教学设施建设,按照要求加强物质层次的校园文化建设。教学环境布置中有市场人才需求信息、行业与专业的发展趋势、业内成功人士的资料等与职业相关的因素,让高职学生从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中,理解职业感受和专业思想,提高学习动力。以完美的物质设施和严格的科学制度来保证浓郁校园文化精神的形成,打造出体现自身形象、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高职精神,加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培养,注重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养成。以市场为导向设置和调整专业,培养应用型、高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努力和奋斗的目标。

3.承袭传统文化沉淀,创优良品牌

高职院校有自身的历史和特点,有光荣的传统。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着眼于继承光荣的传统,挖掘历史沉积的闪光点,同时,把校园文化建设触角延伸至校外,与企业、社区、部队、媒体联合,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更好地融合企业文化和地方优秀文化,形成独树一帜的高职校园文化。

二、高职就业指导的独特育人功能

强化就业能力指导与培养,引导高职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职场竞争力和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为高职学生择业、就业、从业等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增强其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在就业指导中渗透特色高职校园文化

1.物质文化环境的强烈吸引

人的心理受客观环境制约和影响,特色鲜明的文化氛围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物质符号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以不同方式影响高职学生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状态。在对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中,可以通过建设文化标志系统、提炼校企历史文化资源等活动,树立高职学生的爱岗敬业价值观念。通过对校园环境文化的解读,感受优秀文化的价值,与物质文化和形象符号形成非功利的精神呼应。

2.特色制度促进高职学生职业习惯养成

职业习惯是保证工作任务和质量的必备品质。自觉遵守职业规范和标准,主动养成符合工作要求的职业习惯即是职业道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要求:“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制度文化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安全意识和诚信意识,突显高职院校职业性特征。

3.立德树人的精神文化熏陶

高职学生的精神状态、道德行为和文化品位,是文化渗透的最终落脚点。以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终极目的,承袭传统、积淀精神、价值凝练、风格独具的精神和文化,培育出具有强烈责任感、使命感的人。师生和谐、技能强化、职业道德修炼、多元文化融合贯穿于就业指导过程,从技能、职业道德等确定职业人的行为模式,通过行业企业与学校的合作确定特色管理的行为模式,推进学生行为养成。

四、小结

高职院校应该通过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来实现对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将其贯穿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价值等环节,对高职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一定要将文化认同转化为实际行动、价值追求和道德坚守。

参考文献:

[1]徐畅.基于职业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3(4).

[2]刘秀隆.高职学生就业指导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2010(5).

中职就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

一、激励理论

著名管理大师哈罗德·孔茨认为,激励是应用于动力、愿望、需要、祝愿,以及类似力量的整个类别。所谓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自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国外许多管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结合现代管理的实践,提出了许多激励理论。这些理论按照形成时间及其所研究的侧面不同,可分为行为主义激励理论、认知派激励理论和综合型激励理论三大类。

20世纪末,世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两种趋势:经济的增长日趋依赖于知识,知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二是世界各国间的经济开发性和相互依赖性不断加强。前者,我们称之为知识经济时代;后者,称之为经济全球化趋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知识经济与全球化的特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如何用运用更有效地方法激励员工,已成为企业的时代主题。

二、知识型员工的界定

“知识型员工”是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首先提出的,指的是“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今天,知识型员工及其工作具有如下特征:高个人素质、强自主性、有高价值的创造性劳动、劳动过程难以监控、劳动成果难于衡量、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愿望等。

可见,这里所指的知识型员工是广义的。就发展中的中小企业而言,本文所指的知识型员工包括在企业中从事以上工作的部门经理以下的人员。

三、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1.知识型员工动力体系

(1)“本我分析”。“本我动力”是最根本、最顽强的人格力量,它在任何时候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的行为。生物性本我决定了知识型员工有利己本性,但知识型员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吸收、发展了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利他的、向善的人性特质。

(2)“自我分析”。自我是在本我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而发展起来的人格要素。知识员工与一般员工的区别就是受教育的程度不同。知识型员工后天学习可以提高自我的强度,使个体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学习水平越高,提高也越多,“自我”意识也就越强。

(3)“超我分析”。超我是个体与社会接触和相互适应过程中,通过学习而唤醒、通过内化而形成的、超越自我之上的、社会化的理想、道德、价值观等人格要素。

人的行为主要受两大动力体系的驱动。一是自我动力,二是超我动力。自我动力是基于“个人取向”、“自我需要”的动力系统,即为了个人的生存、发展甚至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产生的动力系统。基于“超个人取向”或“超越自我”的、完全社会化的动力系统则称为“超我动力”,即个体为满足社会(有时表现为组织、企业等)利益和需要而产生的动力。“自我动力”和“超我动力”有机结合,构成了知识型员工的主要动力体系。2.发展中中小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的注意事项

根据上述对知识型员工需求机理的分析,企业在设计知识员工的激励机制时,应考虑以下事宜:

(1)激励应与组织目标、个人目标相结合:在激励机制中,设置目标是一个关键环节,激励最终也是为了实现目标。目标设置须同时体现组织蓝图和员工需要。

(2)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以精神激励为主,尤其是在发展中中小企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知识型员工需求的差异性较大,激励要注意点面结合。

(3)激励的合理性:其一,激励的措施要适度,要根据所实现的目标本身对中小企业的价值大小和中小企业拥有的资源状况,确定适当的激励措施和激励量;其二,激励机制要实现不同的有机组合,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组合内容。

(4)对应绩效评价结果:激励措施只有转化为被激励者的自觉意愿,才能取得激励效果。因此,要根据知识型员工不同的绩效表现,实施不同的激励措施,使不同层次绩效表现的知识型员工都能自发努力工作。

(5)激励的明确性:一是明确,激励的目的是要持续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从而使企业得到发展;二是直观,实施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措施时都需要直观地表达它们的指标、要求和授予奖励、惩罚的方式等,直观性与激励影响的心理效应成正比。

(6)激励的时效性:要把握激励的时机。激励越及时,越有利于将人们的激情推向,使其创造力连续有效地发挥出来。

3.促进员工自我激励

员工自我激励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每个人都对归属感、成就感、及驾驭工作的权力感充满渴望。结合知识型员工的特点,笔者认为,要挖掘其自我激励因素,可将自我管理式团队作为企业中的基本组织单位。实施自我管理式团队的创新授权激励就是通过一个个战略单位的自由组合,来挑选自己的成员、领导,确定其操作系统和工具,并利用信息技术来制定他们认为最好的工作方法。

综上,人是知识的主人,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更加依赖于知识的所有者——人。发展中的中小企业要以知识资本持续获得竞争优势,就需要发挥掌握知识的人的作用,正确、准确地激励知识型员工,必将促进企业进步。

参考文献:

[1]赵曙明等:知识企业与知识管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中职就业论文范文第5篇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中职语文课程看似不重要,实际上是为了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塑造优良人格的关键,对学生步入社会后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职语文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以就业为基本,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更好地发展。如果只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既没有与其他专业深系,又与就业相脱节。针对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教材过于陈旧

中职语文的教材大多是许多年前出版的,内容也都是偏理论的内容,如诗词、散文等,^于枯燥,缺乏实用性。中职语文教材应当突出中职生教育的特点,在基础知识外,加强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提升其沟通能力。中职语文教材应当由中职院校根据实际情况编写,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更新内容,与时俱进。

2.教学方法单一

中国的传统授课方式是“老师讲,学生记”,对中职语文教学而言,效果甚微。这样的语文课堂过于沉闷,师生之间沟通不畅。语文教学的目的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有利于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的发展,如果产生教师“一言堂”授课的现象,很难对学生的就业有帮助。

3.教学目的出现偏差

中职生一毕业就要进入工作状态,所以中职学校的所有课程都应当围绕就业而展开,语文课程也不例外。如果偏离这一目标而只重视书本教材的教授,教学的内容并不适用,也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及时改变教学目标是当前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4.学生素质低

中职学校的生源素质不同于普通学校,中职生原本就是基础差、成绩低、不愿意学习的学生,他们的典型特点是好动、自我、不受拘束。其实他们并不是智力低下,只是之前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如果教师能够以就业为前提开展语文教学,那么势必会对他们的学习态度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二、中职语文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就业的需要

中职学生要想有好的就业前景,就需要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而语文课程的学习会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中职语文教学的开展必须要以就业为基础,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中职生的综合能力和个人涵养,符合用人单位的人员需求。倘若能够将就业与语文教学很好地结合,那么学生就能够兼具理论知识和社会能力,在适应工作节奏和工作环境的同时,还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语文课程的实用性才能真正提高。

2.用人单位的需要

当前我国整体就业压力非常大,用人单位更希望自己雇佣的员工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求员工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也希望他们能够在之后的工作中有进一步发展。因此作为中职语文教师,我们就更需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将就业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关注学生长远发展的能力。

3.语文课程的需求

语文课程是人类用来交际的重要工具,也是传播中国文化的主要手段。进行语文教学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这恰好符合进行基于就业的中职语文改革。中职语文课程应该以社会需求为中心,努力将语文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就业相结合,实现语文教学的实用性。

三、基于就业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策略

1.更新中职语文教材

教材是语文教学的载体,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联系的桥梁,因此教材的质量是语文教学开展的关键。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中职语文教材也要符合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中职院校语文课程应当编写以就业为基础的教材,这是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在中职生进入职场之后,无论是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还是综合素质的表现,都与其所受的语文教育有很大联系,语文教材的内容要符合职场对于从业人员的需求相符,为中职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的可能。

2.提高语文教师水平

新课改要求,教师是课程的主导者,他们的教学水平与课程质量紧密相连。教师要能够应用自己的能力,引领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程之中,成为课堂的主人。语文教师需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能够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素养灵活地与其他专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3.转变教学观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越来越看重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教师也应当转变观念,把学生的发展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一方面,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此为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另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具有鲜明的个性,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比较严重,如果不加以引导,则会成为他们日后工作上升的绊脚石。因此,教师应当正确引导学生恰当地利用自己的个性特点,为他们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让他们能够通过自我学习的过程,获得更大的进步。

4.更新教学方式

中职学生一毕业就会步入工作岗位,对于年龄较小的他们来说,势必会产生极大的压力。语文教师应当以本课程为契机,帮助他们今后能够尽快融入工作岗位。调整课程教学方法,不仅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灌输,还要同时注意其他的素质,诸如口头表达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写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等,致力于培养综合性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

5.培养协作意识

现代社会需要的不是一个人有很高的能力,而是团队精神。语文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安排一些集体参与的项目,让学生必须通过沟通交流、集体协作的过程来完成这个活动,理解到团队协作的力量之强大,切身体验集体荣誉感,这对他们在工作后进行同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有着极大的帮助。

基于就业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是在新时期社会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提出的,社会的发展需要综合性人才,语文教学就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促进中职学生能力的提高,为他们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立珍.试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J].赤子,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