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操作教学

操作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操作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操作教学

操作教学范文第1篇

2、挂倒档向前推挂倒档。

3、挂一档向后推挂前进一步挂1档。

4、挂二档向后推两步挂前进则挂2档。

5、倒挡注意事项1档与2档压力正常,倒档压力低,其原因为倒档离合器活塞油封(活塞环)损坏或箱体开裂。应检查箱体倒档油缸是否有裂纹,然后,再检查油封是否损坏。倒档油缸出现裂纹的原因一般为系统压力过高。

6、二挡注意事项1档与倒档压力正常,2档压力低。主要原因是2档总成轴端与变速箱端盖结合处旋转油封损坏,或端盖与箱体结合面的油封损坏;2档离合器内的活塞密封件损坏。应拆解2档,检修旋转油封及相关密封件,必要时更换。

操作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外语教学 可操作 原则

一、引言

“教学有法,法无定法”。一般来说外语教学技巧中可分为原则与操作。

原则集中体现教学技巧的原理,是运用、生成外语教学技巧的原则,或者说是教师在选择、创造教学技巧之际的策略。人们为自己的教学活动制定了各种原则、策略、创造具体的教学技巧,所以原则也可称为教学策略。

操作是指在外语教学中经常使用的具体方法,是原则的应用层次,不具策略性,它对选择、创造教学技巧的影响较小,但仍具生成性。

本文主要介绍外语教学中的可操作。

二、可操作

(一)整体教学

整体教学是当代外语教学界的共识,其方法论基础在于整体系统法的重兴。它包括:

1.学生整体

整体教学法认为教师不是传授知识技能给学生,而是与学生共同合作创造、发现知识、技能。故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德智体美的综合发展出发,着眼学生的动机、智力、感情、意志、行为的整体性,以及照顾各个学科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2.教材整体

教材整体的教材是指课堂教学的内容,它的出发点是把听、说、读、写几个语言技能看作一个整体,而不按技能分别培养。

3.理解整体

理解整体是落实教、学整体材料的技巧,也是材料整体的目的,它指输入的语言材料是整体的,储存的材料也是整体的。在整体输入后经过分析-综合后才能整体储存。理解整体不排斥把整体化为部分而加以操练,但不主张以为部分相加即为整体,因为整体之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二)四技互补

四技指语言的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从技能说四技是语言运用能力这个系统的要素,也是掌握语言的初阶。在此基础上才能培养出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1.理解与表达的转换

理解与表达在相互转换的关系,可以从内部言语与外部言语的关系得到印证。人们对语言的理解是外部言语转化为内部言语后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则是先用内部言语再转化为相应的外部言语显现出来。从言语的心理过程看,理解离不开表达,表达离不开理解。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忽视学生从理解到表达的能力培养。

2.听、说、读、写技巧的混合运用

认识了理解与表达的互相转换,就为四技的混合运用取得了基础。听、说、读、写的混合运用可以完全体现学生对语言的掌握程度,教学大纲也把听、说、读、写的混合运用作为语言水平的最高检验标准。

(三)模拟情境

模拟情境指设置一种能够激感的场景。作为教学技巧,其作用在于以形象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和潜意识的认知与感染,而产生作用的机制则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直接模拟、置景造境、触境生情、功能模拟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四)活动

活动的作用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用目的语言的环境,使学生在模拟情景里学习交际,既有利于培养运用外语的能力,又可培养学生灵机应变的能力,还能帮助他们从互相影响中互相学习。

大多数活动都是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段或一个环节的操作形式,从结构上讲就是五个环节:准备、引入、操作、结束、归纳、记录、反馈。

1.准备,指活动的“备课”。主要工作是了解学生是否有活动的需要和可能、确定活动的目的、选择活动形式、模拟相应情境的设计与准备等。

2.引入,即向全班学生说明活动的目的、内容、场面特点、角色、模拟的情境、参与者的工作和用到的主要语言材料。

3.操作,这是活动的主体部分。师生的共同任务是尽可能让活动围绕着活动的目的进行下去,不要中断,更不要停顿。

4.结束、归纳,活动完成了,教师采用恰当的方式结束活动,教师应该指出活动中在外语学习方面的成就,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并纠正出现的语言错误。

5.记录、反馈,记录指让学生在活动之后记录下学到的知识和对活动的评论,然后在学生中相互交换阅读。记录的作用是使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进行反馈,从反馈中看到已有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还可以给教师收集反馈和提供教学研究的材料。

(五)问答

在外语教学中师生无不接触问答,教师用“多问”去照顾需要“关照”的学生,已成了外语课的一大特点。然而提问技巧在问答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提问的原则有掌握难度、激发兴趣、繁广合度、切中要害、快慢合需等,提问形式有答上问下、说东引西、启疑式、交际式等,问答技巧有容许说完、容许超越、有限帮助、有限附加、答与问错位等。一个好的问答方式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师的意图与传授的知识点。

(六)型意相及

外语教学中用到的练习形式千千万万,但概括起来无非是练习结构知识的形式性练习和练习功能运用的意义性练习。两者从操作的控制程度来说,都可能采用机械性练习、含义性练习及交际性练习。练习也可以按以下形式分类:

1.据形求意

(1)构形练习,它包括选择填空、改错、造句。

(2)变形练习,它包括语法转换、词语转换。

2.因意认形

这类联系着眼语句含义,借助意义去认知英语的结构形式,等于在掌握语言功能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结构。它的形式可以归纳为听和视两类。前者指“听音会意认形”,后者指“阅读会意认形”。

三、结语

以上介绍的各种常用的操作,用之于实际时仍可进行发展、创造新的技巧,开发新的形式。任何教学活动都不大可能只用一种技巧,故在多种技巧交叉组合中,它们又会互相影响,从而使一种技巧的特点可能影响教师去组合、生成新的技巧。同时,操作在使用中也可能对选用、生成技巧发挥细微的原则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正东.教学技巧新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操作教学范文第3篇

一、实践操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理论课大家都有体会,对于教师在黑板上讲解的知识点,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不集中,兴趣不浓。有时老师认为这个知识点很简单,并且已经讲了好几遍了,为什么学生反映还是听不懂呢?感觉真失败,令人头疼。有些知识点学生只注意了例题中的查表及计算结果,不能触类旁通地应用到其他数据中。

2.编制程序可能出现的问题

编制程序时,具体加工工艺、程序的准确性大打折扣。所编写的程序真正达到没有太大的错误,几乎是不可能,参数、数据书写也不够完整。

第三,实训课上,初学时对控件的认识及操作按钮的熟悉程度很差。独立操作及完整加工需要很长时间的练习;对于加工精度的把握,一段时间内难以掌控。一个零件的加工好像就是几个在兴趣班呆过的学生的事。他们懂得大部分编程及加工操作,当这些同学将零件加工好后,其他同学就无需再编程了,直接将毛坯放入加工,导致了有的同学做得很好,有的同学什么都不会做。

二、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些构想

1.制作相关课件及操作录像

在实际进行知识点讲解前,应带学生到车间里观看操作。上课过程中将实例带到课堂上来,让学生们有感官印象。并且理论课上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目前专业课都是二节或三节连上,上课前要告知学生下节课要学哪些内容。使学生有目的和方向,这有助于学生先进行预习。

2.使用验证程序的软件

由于不是专门培训,不可能每个人有很多时间操作机床。有些时候,不能肯定自己的程序是正确的,我们就需要一种验证程序的软件。这种软件使每个学生都有模拟加工的机会,省时间,省材料,省设备和人。在仿真过程中,刀具沿着所定义的加工轨迹进行动态加工,学生可以直观掌握数控加工的过程,判断刀具轨迹的连续性、合理性,是否存在刀具干涉、空走刀、撞刀等情况,以及刀位计算是否正确,加深学生对加工工艺的理解和对刀具轨迹的认识。通过对照加工结果,学生明白了不同的刀位轨迹的加工结果差异很大。加工刀具轨迹定义合理与否,与学生对零件加工工艺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和综合能力,对不满意的加工结果重新进行建模或重新定义刀位轨迹,实现虚拟设计与虚拟加工。这在笔者所任教的学校,目前没有开设好。这一过程将数控编程、制造工艺、刀具、数控机床、数控加工等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不再孤立、枯燥,在数控技术课程中实现融会贯通,并在计算机上变得生动、形象起来,巩固了学生在加工工艺方面的知识,以减少实际操作时的调试时间。

3.告知学生实训具体事宜

实训期间,告知他们具体训练目标、考核目标、练习要点,让同学们有很强的责任意识,避免无所事事。进行任务分配时,不但要考虑他们的团体合作,更要注重自身技能的训练。

4.树立榜样

通过榜样效应激励有想法的同学不断向前,不断挑战,激发学生争强好胜的心态,争做精品的势头。由此又可以形成“比、学、赶、忙、超”的良性循环。设立帮扶,就是好学生带些没学好的学生,小组搭配,形成组内互学。这样教师上课以及学生学习的劲头会更足,从应付式到自主式学习,学生自己真正明白学习及提高技能的好处,这才是教师想要看到的。

三、实践操作的尝试

本学期根据学校实训工作的总体安排,开学初后半月为集中实践操作培训。根据笔者的了解,学生有的基础还可以,有二分之一的人能独立操作;基础的程序指令都已经学过了,但真正能够掌握的只有三分之一。在这短期内学校下达的目标是,所有学生都能够独立操作机床,对于简单图形能够熟练编制并加工。所以笔者采用以下方式,促进他们学习,并完成指标。

操作教学范文第4篇

一、客观原因

1、基础建设落后,教学仪器严重不足、实验设施极度缺乏。大部分学校的实验仪器还是几年前配发的,近几年来没有添置过一件教学仪器;现有的教学仪器陈旧,设备落后,仪器残缺不全;实验仪器和教材内容相比严重滞后,大部分学校不能完全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的要求开齐开全学生的分组实验。虽然部分学校对物理仪器进行了配备,但易损易耗仪器得不到及时修理或补充,实验教学无法正常开展或很少开展。

2、实验教师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初中物理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实验技巧和设计实验能力不够。物理专业毕业生不愿到农村中学任教,致使初中物理教师缺乏。为使课程的正常开展,只能以专业教师多代课,其它专业教师为补充的教师结构层次。在农村中学由于教师编制紧张,学校没有专职实验教师,大部分学校的实验室由本学科老师兼管,还有的学校的实验课老师仅仅是拿着钥匙的“实验仪器保管员”。

二、主观原因

1、受“应试教育”影响,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普遍存在。虽然国家一度提倡素质教育,各省县积极推广新课程改革,然而考试及评价制度这根无形“指挥棒”却指引着教学内容与方式。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认为做实验很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而考试时又不考实验操作,因而也逐渐形成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思想,习惯于“老师嘴里讲实验、黑板上画实验”,“实验教学习题化”的模式。成绩的高低影响着教师考核和评优,形成了“一俊遮百丑”的歪曲认识。面对着一张试卷,不培养答题能力和应试技巧能行吗?

2、学生实验习惯差、实验技能弱。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实验中不遵守规则,不按操作要求做实验,造成仪器损坏,从而影响实验正常开展。另有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实验费时,考试不考动手操作”,没有必要花费这些时间,缺乏主观能动性;个别学生对实验存在畏惧心理,怕实验失败,操作时思想紧张;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实验,学生不易做成功,不能获得成功的,慢慢就会对实验失去兴趣和信心。对探究验证实验的猜想总是离题太远,而过程的设计上又是缺乏科学性。

三、对新课程思想与教学内容的困惑

1、来自我们教师本身的困惑。新课程实施已几年了,我们感到仍不适应,受其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几十年一贯制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现在突然改变了,又没有现成的、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在教学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并不少见,甚至是新课程老教法,为了考试,只有回归各种教辅书之中,探究被大量的重复的练习所替代,学生活动被超时超量的课时和讲解所取代,使我们的教学感到很茫然和被动。

2、来自教材和课程的困惑。实施新课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课时不够用,新教材将过去内容多、知识面宽的课程压缩,而课时又少,粗不得又细不得,而且有些知识又介绍得非常粗浅,内容面面俱到,而又面面浮浅,知识很难形成体系,当作科普知识了解还行,但作为一门学科知识,要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别说探究了。

3、来自教学方面的困惑。新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实验,而且每节课都设置了活动探究和交流研讨,加大老师的备课和工作量不说,只是有限的课时里探究和教学任务无法兼顾,更令我们发愁的是,一个班五、六十个学生,探究活动要照顾各个层面上的同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并有所收获,即使老师倾其全部精力和心思,也很难达到探究的目的。

4、来自学生的困惑。新课程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兴趣为目的,可现在学生的负担非但没有减下来,而且比以前更重了,现在有些新课程配套练习和教材内容相差甚远,为了考试只能是拓宽内容强化训练,学生仍埋头于练习题之中。一个学生学习十多门课程,除音、体、美以外,每门课均有大量练习,学生苦不堪言,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探究,去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课堂上学生已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惰性较强,依赖性大,让他们探究的问题,要么不吭声、不动手,要么一时兴起,沉浸在孩童式的游戏中,心思不全放在探究知识的奥妙上,课堂“开放”了,学生“自主”了,时间过去了,效率下降了。

5、来自教学资源的困惑。学校的教学设备和条件明显跟不上课程改革的步伐,课程标准及教材上所强调的教学方式,对实验管理人员及老师的需求量较大,对实验设备需求大,可我们老师大部分超工作量、满负荷,每周疲于奔波作业批改,无暇顾及课堂设计等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演示实验被口头实验代替,记忆实验习题取代了学生实验。

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按新课程要求,物理教师的角色较过去应有转变,过去可以说是“授业者”,而现在应是“研究者、探索者、合作者、服务者”。特别是物理实验教学,应抛弃以往的“口头式”、“黑板式”实验教学,改变以往“教师教的枯燥、学生学的乏味”的现象,真正体现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正确引导学生能动手、思考,提出问题和质疑,并能解决问题,真正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

物理教材明确将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作为教师应该不要拘泥于教材的束缚。敢于创设条件(如让学生制作学具、教师制作教具等),将课堂的演示实验敢于搬到学生实验中来。使学生实验的开出率突破大纲的要求,达到100%以上,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真正地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学生物理术语表达能力。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操作教学范文第5篇

一、重视课始调查,保证教学实效

教师必须知道每个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发展状况,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不同需求,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所在社区的基本状况。只有深入了解学生,准确把握学生实际,才能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取得实效。因此,课的一开始,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调查。通过调查,才能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起点、心理需求、兴趣爱好等了如指掌,才能使后续的教学取得实效。

例如,教学“家里来了客”时,课始我们可展开这样的调查,教师提问:家里来了客人,你们是怎么做的?有的学生说:我自己玩,客人都是爸爸妈妈陪;有的学生说:我喜欢在客人面前表演歌舞,客人都夸我能歌善舞;有的学生说: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个光头叔叔,我爬到沙发上,偷偷摸了一下他的光头后,我哈哈大笑。还有的学生说:我不喜欢家里来客人。教师问:为什么?学生解释道:上周末,姨妈来我家,妈妈和她在客厅里叽里呱啦地聊天,害得我听不清动画片里的声音,我就对她们大喊“你们别说话了,烦死了。”妈妈竟然生气地揪了一下我的耳朵……

通过调查,教师能了解到不少学生因为年幼无知,缺少待人接物的礼仪,教师对其正面引导,刻不容缓、义不容辞。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讲究待客之道。为了保证教学实效,就需根据调查结果,运用“感受接待礼仪――学习待客方式――模拟待客情景――体会待客乐趣”的教学方式。

二、重视情境创设,保证教学实效

创设情境能让教学内容变得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又能让教学内容变得生动而富有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品德与生活”的学习兴趣,从而保证“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实效。针对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可创设的情境有:图片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音乐情境、视频情境、表演情境、操作情境等。

例如,教学“我与小动物”一课时,可以创设情境。教师提问:同学们喜欢动物吗?学生齐呼:喜欢。教师播放视频,接着说:这堂课,金龟子姐姐要带大家与小动物们亲密接触。学生们都目不转睛地观看着。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提问:大家想知道金龟子姐姐是怎样介绍动物明星熊猫的吗?教师播放录音。学生们都全神贯注地倾听。教师问道,大家能复述录音内容吗?学生们接二连三地复述。教师问道:同学们,你们心目中的动物明星是谁呢?请先动手制作动物明星卡,再动嘴向同桌介绍。

生动活泼的视频、录音、复述、制作、介绍,教学方式新鲜,教学手段多样,教学气氛愉悦,让学生的眼、耳、口、手、脑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既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又激发了学生“品德与生活”的学习兴趣,更保证了“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实效。

三、重视探究体验,保证教学实效

教师组织学生探究体验是很重要的一环。学生通过探究体验,主体地位能得到突出,自主学习能力能得到增强。有一句谚语说得好:“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亲自做,我才会懂得”。因此,只有让学生自己探究体验,才能使学生对“品德与生活”的知识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才能对“品德与生活”的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和深刻。

例如,教学“喝什么水”时,可引领学生做探究体验。教师让学生们带来了自己喜欢喝的饮料,并请大家在各自的学习小组内探究体验自己带来的饮料,并提出要求:看一看,什么颜色?尝一尝,什么味道?摇一摇,什么变化?说一说,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议一议,饮料能不能过多饮用?为什么?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小,生活常识少,且爱喝饮料是他们的天性。哪些饮料他们不宜喝,哪些饮料他们不宜多喝,如果硬性规定、强行限制,很难让他们心服,口服。只有引领他们探究体验,通过看一看、尝一尝、摇一摇、说一说、议一议,让他们在探究体验中感知,在探究体验中辨析,在探究体验中明理。使他们知道:很多的饮料中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剂、咖啡因、二氧化碳等物质,儿童不宜多饮,如果过多饮用,会影响正常发育和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