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众筹考察报告

众筹考察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众筹考察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众筹考察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经济全球一体化 企业创新 发展壮大

08年的金融危机,再次向我们验证:创新,是时下全球经济一体化这支主旋律上的最强音。唯有不断创新,企业才不会被日新月异的技术大潮淹没;唯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唯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谱写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胜利凯歌。创新是当今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助推器。

于我而言,我93年创办成都辉煌实业集团,2002年成立成都幕尼黑电梯有限公司。一路风风雨雨,辉煌实业集团二十年持续发展,已经壮大为一家颇具实力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幕尼黑电梯十年饱经市场考验,如今已享有“中国电梯十佳名优品牌”、“全国高科技电梯指定生产供货单位”的美誉,并成为引领中国电梯行业的先行者。能有今天的成绩,我不得不说这得益于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创新。

谈及企业的创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企业创新业也确实包含了太对太多的因素,在这里我不能一一阐述。仅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与探讨。

一、意识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动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雄辩证明了这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发展的过程,是通过人的意识不断改变环境、改变社会、推动历史发展的一个过程。秦国时期李冰父子用自己的思想规划设计了举世瞩目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两千多年的今天,仍然造福于成都平原的广袤土地。瓦特发明的蒸汽机车,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拜尔发明的电话、这些意识的创新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的变革与发展,从而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美国人有一句话叫做:“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美国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加速了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在82年读到的托夫勒所著《第三次浪潮》,那时我认为是一个幻想,计算机是想都不敢想的事、而93年我去美国时,“构筑信息高速公路”已进入了实施和应用的时代,回国后我将此写入考察报告、在向董事会汇报“信息高速公路”这一术语时、大家一脸茫然,然而、现在的网上交易、网上考试、银行付款、网上购物……。这一切都印证了意识创新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产品创新,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

产品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关键。技术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产品的创新。如何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保持企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通过产品创新,增强产品的人性化特点和实效性,不断的生产出价廉物美、品质优良的产品,赢得大众的亲睐,对于企业的发展非常关键。对于产品创新的实例,我想苹果的成功应该是对于企业产品创新很好的启示。幕尼黑电梯公司目前正致力于研发“第四代电梯”,相信会给用户一种全新的体验。

三、营销创新,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

营销创新是企业提升顾客价值、获得并维持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就营销创新,在这里阐述以下两点。

营销创新须重视服务创新。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商品同质化趋势的影响,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的普及,消费者更愿意花钱购买的是一种满意的服务。当今企业若想在营销创新中更胜一筹,服务创新值得众多商家思考。在辉煌集团我率先推出“以客户为圆心”的服务理念,将客户置于多圆周同心圆圆心,以客户为核心,层层递进,形成相互连接、协作互动、竭诚服务的闭环,打造出一个以客户为圆心的强大的服务体系,逐渐并正在实现零缺陷的服务。

营销创新须重视品牌营销。如果说很多所谓的营销策略是满足于一段时间或特定环境之下的营销创新取胜的方法,那么,我想一个企业对于品牌营销的重视,能通过各种创新和努力打造出消费者认可、满意的品牌,并在市场需求的变化中不断创新,这才是对企业营销创新长期制胜的关键。

四、服务创新是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永动器

企业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生存与发展,当今社会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人们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服务创新―已经成为市场竞争以及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永动器。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说:“作为一家小型银行其产品不比别人好、不比别人新就不会有人用招行的产品;同样、招行的服务不比别人好、不比别人细就不会有吸引力。”事实上招行在其它银行还没有意识到服务的重要性时、招行已经在宣导热情服务了,他们在大厅摆放牛奶、咖啡用于吸引客户,此后又推出高端客户的专享服务,提出了“因您而变”的服务理念,从而形成了招行独具特色的服务文化。

作为电梯行业、其服务更具特殊性,仅仅“特种行业”这个名词就决定了它的特殊性、复杂性及其它的重要性,如果我们仅仅局限于一般的服务,而不能经常性改变我们的服务理念、提高我们的服务意识、持续不断向客户提供创新性的、全新的服务、我们就会失去客户、进而失去市场。

为此我们提出了“以客户为圆心”的服务理念,从服务方式、人员安排、部件供应等各项工作全部围绕客户来进行,对于一些农民安置房小区的电梯使用,我们专门设计、印刷了“电梯安全使用手册“发放到每家每户,并且定期定时到一些小区进行 “电梯使用安全”的现场宣传活动,有效地提高了用户安全使用电梯的意识、确保了电梯正常使用。

在四川省《开发商杂志》“2011电梯调查白皮书”中,对我公司的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质量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在“成都电梯品牌业主满意度调查中以85.20%比率获第一名”;“2011四川省电梯安装维保企业十五强”排第一名;并荣获“成都电梯市场品牌前十强”的称号。

在电梯行业这些创新性的服务、有力的促进了营销工作的良性循环、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众筹考察报告范文第2篇

对于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来说,新媒体的冲击是挑战还是机遇?“报纸消亡论”预测报纸在不久的将来会被新媒体完全替代;乐观的分析则是新旧媒体融合互补、共生共荣。

其实新媒体与报纸一样,都只是信息的承载方式。信息载体形态是纸张还是网络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永远是内容。也许有一天报纸的形式会消失,但新闻永远是鲜活的。从长远看,报纸媒介平台必然要从纸张过渡到网络,从而实现传统报业向数字报业的战略转型。这个过渡是一个媒介形态演变进化的过程,是报纸发挥新闻原创的核心竞争力,占据新兴的内容产业制高点的关键所在。那么报纸究竟怎样演进?2006年一个新名词在业界广为流传:报网互动。

演进动因:网络新媒体冲击波

信息传播形态的演进是一个加速度的过程。国外有公司调查,从开始运营到拥有5000万用户,报纸用约100年,广播用38年,电视用13年,而互联网仅用4年。短短十余年光景,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产品群正在形成产业链,卷起冲天波澜震撼了传媒市场。传统媒体“王者”的报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广告蛋糕被分食。新媒体目前尚未撼动电视产业,首当其冲的是传统报纸。报纸生存空间受到了挤压,最鲜明的风向标就是广告市场。

在互联网发源地的美国,报纸先现颓势,赖以生存的广告“蛋糕”正被网络分食。特别是分类广告,已经迅速向网络转移。面对广告减收的不争事实,《华盛顿邮报》、《今日美国报》已经缩减版面尺寸;《华尔街日报》将于明年初缩版,并在头版给广告首开绿灯;《纽约时报》也宣布将于2008年缩版裁员、关闭一家印刷厂。

我国报业20年来一直陶醉在高歌猛进的辉煌之中,因此仅仅在一两年前,绝大多数人还没有这样的思想准备。然而2005年经营形势令人猝不及防,炎炎夏日里却坠入广告下滑的“冬天”。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网易、新浪、搜狐三大门户网站的广告营收强势增长。

读者眼球被抢走。广告跟着读者跑。对于报纸来说,最糟糕的是新媒体抢走了大批读者的“眼球”。互联网在不经意间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使传统报纸渐受年轻人冷落。

在图文化、电子化和网络化的时代,阅读在很大意义上已偏离了“读”,而是在“看”。新媒体就具有速度、观感等让人爱“看”的优势。比如现在流行的“手机报”,作为报纸网络化延伸的一个品牌,虽然尚处于探索期,但却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

无可否认的是,随着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阅读习惯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报纸的生存。

衰退期特征初现。“广播没有把报纸打倒,电视没有把报纸打倒,网络也不可能将报纸打倒。”十年前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报纸曾是这么给自己打气的。但今天,报纸对新媒体的崛起不再高枕无忧。因为网络的冲击,报纸产业已然初现衰退期特征:一是报纸市场出现了生产过剩。特别是在网络发达地区,让利售报也无法刺激销量。曾有报道说,竟有记者现场目击,某报整捆整捆被从印刷厂直接运到废品收购站,又整车整车被农民买去卷制烟花。 二是报纸间恶性竞争,利润空间变小。报纸从前些年的暴利产业转入微利时代。至于广告的竟相降价暗打折扣,在都市报中成为普遍现象,甚至一些名牌报纸也卷入其中。三是一批报纸已经迫不得已退出市场。有人称,近几年倒下的体育类报纸几乎能组成一支足球队。《南方体育》、《北京足球报》、《体育参考》、《体育天地》、《体坛导报》等等都已销声匿迹。城市综合性报纸如《巷报》、《新周报》、《蜀报》、《商务早报》、《四川青年报》等也已停刊。

不断发出的关于报纸的种种警示,引发报人应势而变。尤其是实力较强的报业集团,提出了向数字报业转型的发展战略。伴随“多媒体融合,将报纸产业转变为传媒产业”等新构想的尝试,出现了“一报多型”印刷版、手机版、网络版的交相辉映。报纸的演进开始了。

演进路径:最佳选择报网互动

应对网络新媒体之道即:利用网络,进军新媒体。

我国报业早于1997年就开始利用网络,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制作简单的电子版。把报纸内容按版面或类别直接搬到网上,这种方法至今仍在应用并得到升级,如浙江在线在国内首家推出数字报纸。第二阶段是兴办报纸网站。但网站与报纸之间更像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媒体,有时也会开展“新闻联动”,在重大新闻报道活动中联合进行报道,资源共享、相互配合又各具特色。第三阶段就是当下的报网互动。目前新媒体产业链呈现“传统报纸为门户网站打工,门户网站为搜索引擎网站打工”的格局,以新浪为代表的门户网站和以Google、百度为代表的搜索网站逐渐掌握了网络话语权和收益权,而报纸在新媒体产业链中明显处于弱势的地位。在这种情形下,报纸网站与报纸之间合作才以更为迫切、更为直接的态势进行“报网互动”,即把进行“新闻联动”这种一次性的新闻报道活动,升级为更高层面、更加稳定的长久性的新闻媒介运作。可以说,报网互动是报业数字化转型战略的起始点。

进军新媒体,众多报业集团在行动。网络新闻去年参评美国普利策新闻奖,表明全球网络媒体已经迈入主流传播行列。而中国新闻奖评选今年将原创网络新闻首次纳入其中,也为传统媒体拓展网络市场正式吹响了进军号角。有越来越多的报业集团投资组建或改造自己的网站,报网互动这种升级版的新闻形式被看好和采用。目前国内主要报业集团和报纸几乎都创办了手机报,多达数十家。特别是2006年以来,报纸进军移动、网络多媒体的动作更加频繁:“广州”报业集团推出“手机炫报”,融入音频、动漫、视频等新手段;南方都市报收购深圳热线;北京青年报收购了千龙网;中安网和新桂网正式并入安徽日报和广西日报报业集团;华商”报系的华商网,与《华商报》、《华商晨报》在副刊版块合作运作;“南方集团”以1亿投资上线新媒体项目“奥一网”,并利用其在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的报纸新闻资源,建立城市生活的虚拟空间;“解放”报业集团继成功推出“4i”即手机报、电子杂志、电子报纸、公共新闻视屏之后,又与荷兰一公司合作启动先锋实验阅读,我国第一部电子移动阅读报纸由此问世。“解放”旗下的《新闻晨报》和《新闻晚报》构建“跨媒体互动城市生活圈”,以活泼多姿的“嗨嗨网”作为平台,让采编人员与年轻新潮读者交流,有趣的帖子再移植到报纸版面上。

报纸的这新一轮“触网”运动,无不体现着罗杰・菲德勒提出的媒介形态变化的三个概念:共同演进、汇聚和复杂性。传统报纸与新媒体在共同演进、整合互动过程中,是既无情博弈、又相互融合的关系。从发展方向看,报纸要超越印刷时代,融合网络新媒体的传播特性,作为蜕变更新了的产业存在下去,从而延续报纸的生命。

报网互动,是演进的最佳方式之一。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日益成熟,将使媒体走进信息整合的跨媒体时代。届时,只要持有一个电子阅读显示器,随意按一个按钮,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电影等传统媒介的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都可随时随地浏览、享用。而那时的“报纸”也许已演进成为多媒体融合的新传媒。事实上,从纸质报纸到现在流行的电子报纸、手机报纸,此“报纸”早已非彼“报纸”了。毫无疑问,网络化、数字化是未来报纸生存的必由之路。从技术角度看,广播、电视的传播介质是电波,数字化改造后即可实现与网络融合。但是对报纸而言,传播介质是纸张,而纸张本身却无法进行数字化改造。当报纸内容完全实现网上传播,并且当读者习惯无纸化阅读的时候,传统报纸形态将失去存在的意义。因此,报纸媒介平台从纸张到网络的过渡能否平稳,是关系到报社生存的大问题。 “报纸就是要利用其地域性色彩、权威性、影响力、主导性,将其承载的大众注意力通过自己的或战略合作的网络媒体实现媒体平台的平稳过渡,就目前形式而言,报网互动无疑是最佳选择之一。”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朱夏炎的这个观点,在许多报业集团近一两年来的实践中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同。

报网互动的一些较为成功的案例。今年唯一荣获中国新闻奖网络新闻名专栏的“焦点网谈”,就是报网互动战略构想的实践成果。《河南日报》与河南报业网2004年10月在全国率先推出的大型报网互动栏目“焦点网谈”,以“点击事实、网聚观点、制造思想”为宗旨,针对社会热点、网上焦点问题,让报纸读者和网民充分交互。一方面把报纸上的热点话题放到论坛上讨论,稿件在网站上首发;另一方面又把网友的观点整理发表在党报上,每周二、四刊登两个整版的同名专版。作为党报,这么强力推动报网互动在全国属首家。此举获得好评并得到和国务院新闻办的肯定。比如“焦点网谈”话题《河南,有理大声说》、《谁拌了中原城市群的脚》、《河南引领“大国民风范”》向世人介绍了一个真实的河南,《网上“红人”芙蓉姐姐引发网友激烈评论网友呼吁:用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对引导网上舆论起到良好作用。从网上到网下,从省内到省外,一个个话题的报网互动传播,令报纸和报纸网站的影响力都做大了。

在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内,资源共享的互动方式还不止“焦点网谈”。集团所属八报二刊的总编辑和记者们协助网站开设“总编在线”、“记者连线”栏目;网站则在“八方论坛”上为报纸提供征稿园地。集团内其它媒体策划活动时也与河南报业网进行互动,如大河报和河南报业网尝试推出“报网广告套餐”,既为客户提供便利和增值,又发挥报、网各自优势,增强彼此的广告竞争力。

在江西日报报业集团,《江西日报》与大江网,发挥报纸以深度报道见长、阅读时间持久和报纸网站直观快捷、辐射面广的特点,2005年1月推出报网互动栏目“江报直播室”。通过大江网的视频,每一期“江报直播室”于第一时间广泛传播,次日在《江西日报》推出深度报道,从而扩大了新闻覆盖面和影响力。

在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和《浙江日报》联合推出“两会互动直播论坛”,比如在2005年两会期间设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注‘三农’”、“教育‘减负’”等主题论坛,让网友与代表、委员进行直接对话、交互,网上实时直播,之后报纸作深度报道。

在湖北日报报业集团,荆楚网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中部崛起》,作为一个常年性的大型网络新闻专题,其与《湖北日报》等区域性媒体的互动也一直保持积极状态。比如开办网上“嘉宾访谈室”,让政府部门负责人、经济界专家跟网民交流、畅谈中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有关政策进行释疑解惑。而《湖北日报》则定期开辟同题专栏,由荆楚网记者和报社记者共同报道网上交互的情况。这样做的实际效果是:政策宣传更具贴近性。对于传统报纸特别是党报而言,政策宣传占据相当大的比重,但单一性灌输式的“我说你听”的政策新闻,已不适应新形势需要。而报网互动新的突破就是为政策新闻创造公众讨论的平台,在政策制定、出台、贯彻的全过程中,让正反声音、主流非主流声音都得到反映。在不同意见交锋中,政策制定的来龙去脉将更为人们所理解,它的正确性将得到更为详尽的解释。这不仅不会削弱政策宣传力度,反而让主流舆论成为主导。

此外,还有许多报纸在报网互动方面作尝试,比如《人民日报》把人民网“强国论坛”的帖子选登见报,比如深圳特区报与深圳新闻网曾合办“深圳市民论坛”等等。

报网互动的战略意义:互利双赢

报纸媒介平台从纸张到网络的演进,是质变,但这个质变又不可能是瞬间的根本性质变,而是一个保持基本属性的渐进的质变过程。因此,报网互动的良性状态,必然是让报、网各自优势嫁接,从而使演进具有平稳性。报网互动前无古人,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可遵循。目前报业在这方面的尝试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在此粗略进行一些归类:

报网合一型。整合报纸和网络两个编辑部,两者紧密互动、界限模糊,“报即是网,网即是报”,作者队伍、稿件、资料库、话题征集、读者反馈,都可以在同一个网络平台实现。比如报纸版面编辑可以兼主持网站频道;比如报纸记者可兼多媒体记者,推出文字稿件的同时,附加视频信号,开创网上阅读新形式。 报网合一这类方式目前在国内还用得较少。类似的报网互动的高级形式即“媒介融合”,是美国报业正在热衷尝试的最前沿的传播学课题。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蔡雯的考察报告介绍:美国综合媒介集团设立“多媒体新闻总编辑”,统管三类媒介的新闻报道,在新闻采集上联合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力、资金和设备投入,降低新闻生产成本。

受众参与型。网络新媒体创造了一种“新传播”,一种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与其他任何人进行的信息交流的形式。“新受众”是“主动的”,由过去报纸给什么就读什么,转变为想要什么就找什么。“新受众”是“互动的”,由单纯接受信息变为可以参与信息加工和及时反馈。“新受众”还是“能动的”,尤其是互联网第二代即Web2.0技术的发展,博客可以大行其道,集受众、传者于一体。让这些独特的传播特性为报纸所用,可以轻易到达报人长期追求却难以企及的“读者参与办报”的目标。借助网络平台能真正“开门办报”。

首先,利用网站的意见征询系统,可以了解读者需求,从而进行报纸的选题策划;从统计系统查看稿件点击率,可使采编更有针对性。

其次是“编读往来”从过去的“读者来信”、“读者座谈会”、“读者调查”、“热线电话”、“手机短信报料”升级到网上论坛、博客、跟贴、即时通讯、网上音频交流等,可与读者有更充分的互动。例如《都市快报》应用MSN组织读者参与话题讨论;《今日早报》利用QQ群召集车迷后,又在浙江在线开设“早报车盟”BBS。

其三,开展社会活动变得更快捷更高效。报纸过去举办大型评选活动,多采用读者填写选票寄回报社,由人工点票进行统计。现在则同时开通网上和短信投票系统,大大节省人力物力,且影响力更是涉及报纸以外的广大网民。

资源整合型。上述河南日报、江西日报报业集团的做法就属此类。网络媒体面临强化内容、树立形象等方面的要求,而报纸则面临着突破传播的地域限制以及不断流失的受众等问题。这就为报网互动提供了衔接点。报纸和网络在受众和内容、广告和运营等方面可以进行优势互补。

一方面,“内容为王”的编辑理念,让报纸的内容优势渗透助力于报纸自己的网站。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什么都能克隆,惟有思想是不能克隆的,而出思想、立观点是传统报纸的强项。目前网络媒体公信力相对较弱,其采访权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实际上任何一种新兴媒体都会经历“从小到大,从边缘到主流,从排斥到认可”的过程。我国网络媒体的这个过程相对较短。究其原因,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彭兰认为“每一个成功的新闻网站的背后,都是很多家强大的传统媒体资源力量的集合”。事实也的确如此,传统报纸多年来一直是网易、新浪、搜狐三大门户网站的主要信息来源。

相关期刊更多

计算机与网络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信息产业部

金融评论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省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