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一、利用游戏,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入学的孩子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我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编顺口溜:教“小”字, “一竖钩,两只眼睛光溜溜;” 教“六”字:“一点一横,两眼一瞪。”猜字谜:一块地,四方方,十字路,在中央(田)。编儿歌: “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猫。一边多,一边少,一群鸭子一只鸟”……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从中体会到了快乐,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当然,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这样不但降低了农村学生识字的难度,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让学生做字卡,在学中识字

为了让学生能够快速地识字,我让学生提前做生字卡片,正面写生字,背面写拼音,学生很乐意做字卡。第二天先学生字,然后让同桌两人利用字卡互相帮助识字;另外,我还要求学生把自己最爱看的动画节目名称、把常吃的方便面名称等写在卡片上,不会写的字可由父母代劳,装入“识字袋”中;也可以把书报、商标、杂志、各种包装盒上认识的生字剪下来装入“识字袋”中。“识字袋”平时存放在家中,定期交流时让学生带到学校里来,贴在展示台上,供其余学生交流,比一比一段时间内谁认识的生字最多,谁就被评为 “识字大王”。长此下去,“识字袋”渐渐重了,孩子们的识字量也逐渐增多了,知识更加丰富了。这项自主学习对学生识字量的扩大,识字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它不但把学生从课内识字引向课外识字,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好习惯,为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打下基础,也为以后的自主阅读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识字效率

汉字是一种表义文字,对初学汉字的一年级学生讲解字义是件难事。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只需看看画面,对字义就能意会,无需教师多讲。比如“看”字,多媒体配有一人把手搭在眼睛上,往远处看的画面。这些画面,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字义并记住了字形,把识字这种抽象思维的过程变得比较直观易感,降低了学生初学汉字的难度。在教学合体字时,多媒体都把字分成几个部件,用不同的颜色对比显示。如:好、妈、请、爸等合体字,部首是红色的,偏旁是蓝色的,鲜明的色彩,强烈地刺激着学生的感观,突出了汉字部件及其部位,同时让学生了解了偏旁部首的概念。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视觉效果,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

四、课外识字

课内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途径。课堂外的识字往往更加丰富、更为重要。

(1)在家庭环境中识字。孩子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在农村,家长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我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作好宣传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如:孩子喜欢看电视,对电视中常出现的字,家长能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认一认、读一读;对孩子喜欢的画报、图书、卡片进行亲子阅读……总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机教孩子识字。

(2)在社会环境中识字。引导学生在上学途中认商店名、理发店名、还有各个村的村牌名、大街上的广告牌等,再凭借教材有意识地引导促成学生在社会生活环境中识字的习惯。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1、认读6个单韵母和10个声母。

2、能比较形近的声韵母,并抄写。

3、看图拼读音节,会把音节和相应的事物联系起来。

4、认读巩固学过的字。

二、教学重难点

1、区分比较形近声韵母的音和形。

2、巩固学过的生字。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字母。

1、学生自由读字母,要读准每个字母的音。

2、同桌互读,如果读对了,奖他一颗五角星。

3、小组开"火车"比赛认读。

比一比哪组读得又准又快。

二、比较并抄写形近的声韵母。

1、集体认读,注意读准音。

2、四人小组,选择一组字母,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发现多。

(1)b___d

相同点:由半圆和竖组成,都占上格和中格。

不同点:前者右下半圆,先写竖,再写半圆。

后者左下半圆,先写半圆,再写竖。

儿歌巩固:右下半圆bbb,左下半圆ddd。

(2)f___t

相同点:横写在二线下方。

不同点:f,右弯竖。

t,竖右弯。

儿歌巩固:一根拐棍fff,一个伞把ttt。

(3)n___m

不同点:m比n多个左弯竖。

儿歌巩固:一个门洞nnn,两个门洞mmm。

(4)u___ü

不同点:ü比u多两点。

儿歌巩固:u上两点ü。

3、游戏"变变变"。

老师说前半句,学生猜字母,猜对者学生击掌表扬。

4、对比书写,边抄边小声读字母。

第二课时

一、看看读读。

1、看看图,你知道图上都画了什么吗?

2、自由拼读音节。

3、指名读。

二、认认连连。

1、看看图上画了哪六种动物?你认识吗?

2、现在它们迷路了,想请同学们替它们找到回家的路,同学们能帮忙吗?

小动物的家上都有名字,只要你把动物和相应的音节连起来,它们就能到家了,

3、学生自由拼读音节,连线,教师巡视,找出一份全对的连线。

4、集体订正。

四、巩固生字。

1、小动物为了感谢咱们,送咱们一篮水果,只要你读出水果上的字,这又香又甜的果子就归你了。指名读。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拼音教学最重要的阶段就是小学一年级时期,这个时期的教学任务主要就是培养学生读写拼音的能力,为之后小学高年级学会识字、写字,培养阅读写作能力的教学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这对于玩心重、刚入学的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任务相对有些难度,加之学生往往学得快忘得也快,机械性地死记硬背,导致拼音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模式,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学生学习拼音的自觉性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读写拼音。

一、识字教学的问题

1.教学缺乏阶段性。小学一年级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而且思维容易分散,加之学得快、忘得快的心理特征,导致一年级小学生学习拼音的效率不高,如果教师没有意识到小学生学习拼音的具体情况和学习心态,没有很好地掌握拼音教学的阶段性,没有很好地按部就班地遵循从单韵母,声母,复韵母,再到整体音节的认识的教学顺序,尤其是没有很耐心地及时进行总结和温习,没有结合生字进行巩固,都会导致拼音教学不能够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特点,使得拼音教学效果偏差。

2.教学内容设计缺乏趣味性。拼音教学的传统模式单一、乏味,导致学生只能机械性地死记硬背,甚至通过抄写很多遍才掌握拼音的读写,使得学生一提到学习拼音就无精打采。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创新性地利用情境教学或者结合学生本身的日常行为等进行拼音教学,创造轻松、愉快的拼音教学课堂氛围,从而改善拼音教学的课堂效果。

3.教学任务使得师生双方负担很重。语文新课标要求一年级小学生要完成26个拼音字母的学习,要掌握好汉语拼音音节表。因此,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在语文课堂上过多地进行拼音读写训练,而忽略了拼音历史渊源的讲解和正确发音的反复练习和纠正,只是一味地督促学生认识拼音,侧重书写拼音,教得很累,学生也在拼音教学课堂上一味地奋笔疾书,就算会写、会读了也不一定能正确地读出拼音,甚至有的学生依然用方言发音,加之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如果繁重,学生对拼音的学习往往就没了动力。

二、识字教学的原则

1.结合情境教学。在进行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时候应当做到“字不离音,音不离字”。这就要求教师在创设相关词句篇的具体情境时,使得学生能够根据集体语言环境,通过联想简单易懂的汉字感知拼音的读写,使得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拓展,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动力和兴趣。

2.结合实际教学。应试教育的背景导致学习拼音的目的只是为了考试,其实学习拼音的根本意义在于为了学生学习汉字,学习语文的意义和内涵,最终能够应用于生活。同时,小学一年级学生对于声音、图像、视频等比较敏感,最好的拼音课堂其实就是日常生活。例如,小学生都爱看电视,那么我们可以利用电视引导学生学习拼音,向家长推荐一些拼音与汉字结合的动画片,要求在家长的陪同下看电视,并且掌握里面的拼音,这样不但可以实现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结合,而且行之有效地实现拼音教学。

3.结合识字教学。拼音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识读汉字,从而让他们能够正确书写汉字,自主学习语文。因此,在进行拼音教学的同时,教师要注意结合汉字教学。但是不能因此而布置以拼音和汉字为主的家庭作业,不能只是在数量上让学生机械式地学习拼音和识得汉字,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地了解汉字教学和拼音教学是相铺相成的,最终使得学生自觉地利用汉字来学习拼音,从而加强学习拼音的实效性。

4.结合实际活动教学。拼音教学本身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创新性地设计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采取一些活动,会收到一些良好的效果。例如,学习“aoe”时,可以引导学生联想有哪些动物是发出与这些拼音发音相同的声音,然后进行模仿,全班参与活动和评价,最终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正确读写拼音。通过活动来进行拼音教学,寓教于乐,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轻松、愉快,拼音教学课堂也充满生机、乐趣。

三、识字教学的策略

1.温故而知新。采用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方式可以减轻学生学习拼音的心理负担,在已经掌握拼音的时候,教师利用已学拼音潜移默化地进行引导,学生不知不觉就进入了学习新的拼音的状态,使得学习拼音时更加轻松。比如,在学习“sh”时,可以先复习“ch”和“zh”,告诉学生们这也是声母,同样发音的时候需要翘舌,然后循序渐进地告诉学生们“sh”的发音,这样学生就能够学得比较快而且能够进行联想记忆。

2.灵活开展活动。改变传统、陈旧的汉字教学模式,良好的方式之一就是在拼音教学课堂灵活多变地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拼音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妙趣横生的故事导入学习,如学习“q”与“ü”的相互拼写规则时,可以用图片或者多媒体呈现一组故事:一只戴着眼镜的蛐蛐碰见好朋友q时特别高兴,刚想握手但想到戴着眼镜不礼貌,就把眼镜摘了,于是和q成为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好得像一只蛐蛐ququ一样啊。

3.重视作业批改。作业中学生可能犯让人意想不到的错误,教师应当重视作业批改,及时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一方面,在作业批改中,教师应当指出作业中拼音书写的错误,并及时鼓励学生积极地改正,以免再犯。另一方面,在课堂上适时地纠正学生常犯和易犯的错误,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发音,然后带领全班一起重复读相应的拼音,这样通过反复纠错,没写错的学生加深了印象,写错的学生会反思并改正错误,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收到很好的改错和巩固的效果。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一、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中的德育资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图文并茂,一张张精美的主题图散发着浓浓的德育气息。我们细细分析那些主题图不难发现,这些主题图不仅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好材料,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好载体,值得我们每一位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去挖掘。

1.“社会公德”的教育

“社会公德”教育的渗透在一年级数学教材中主要体现在热爱学校、尊师爱生,遵守公共秩序、遵守交通规则,珍惜时间、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勤俭节约、合理使用零用钱等方面。如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第2页的“数一数”、第18页的“第几”、第42页的“6和7”、第84页的“11—20各数的认识”、第91页的“认识钟表”、第114页“我们的校园”等。一年级下册教材中第1页的“上下”、第6页的“生活中的数学”、第37页的“生活中的数”、第46页的“认识人民币”、第81页的“认识时间”等。

2.“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一年级数学教材中一个个可爱的小动物的形象,一朵朵美丽的鲜花,无不渗透着环保的思想。一年级数学教材中环境保护意识主要是培养小朋友爱护小动物、爱护花草树木的感情。如一年级上册第15页的“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47页的“做一做”、第51页练习七的“第13题”、第53页的“8和9”、第58页的“做一做”、第75页的“加减混合”等。一年级下册第20页的“做一做”、第43页练习八的“第3、4题”、第60页练习十的“第11题”等。其实,一年级数学教材中的很多例题、习题都以小动物、花草树木来配图,随时可以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

3.“美的情操”的陶冶

数学是美的,数学的美有很多方面。就一年级数学教材而言,数学的美是直观形象的,主要体现在简单几何图形的简洁整齐上面。教材通过对图形的拼组、分割及用简单图形作画等途径,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美,从而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如一年级上册第32页的“认识物体和图形”等。一年级下册第27页的“图形的拼组”等。

4.“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渗透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渗透主要体现在通过动手操作、组织实践活动等让学生感受“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和“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等。这些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都是最基本的,能让一年级小朋友有所体会、感受就可以了。如一年级上册“数的分解组成及1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分一分、画一画,来初步感知实践的重要性;在“看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的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某些事物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再如一年级下册“上下、左右、前后”的教学,使学生懂得世界上有许多事物是相对的,在“图形拼组”的教学中,领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等。

二、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知识性和思想性是相互统一的,寓德育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是完全可能的。教师在教学数学知识的同时,要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悟道明理,坚持将德育渗透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1.结合教材内容——数学课堂中有效渗透德育的重点

我们应该明确,数学课中的德育是有机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不能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内容来教学,更不能喧宾夺主地外加许多德育素材,把数学课上成思想品德课。因而,数学课中的德育内容因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来决定。就一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而言,我们可以结合一些主题图的讲解渗透德育。

案例(一) “8和9”的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们,书上的这张画好看吗?请你说说图中画的是什么?

生:图中画了很多树、花、草,还有蝴蝶等。

师:这些花草漂亮吗?

生:漂亮。

师:如果我们的生活没有了花草会怎样呢?

生:那肯定会很难看,我们人肯定活不了,因为我听爸爸说过,世界上没有了花草树木,人就没有氧气可以吸了。

……

师:讲得太好了,花草树木对我们的生活太重要了。我们要像画中的小朋友一样,爱护一花一草、一树一木。瞧,花坛旁边还竖着一块牌子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牌子上“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这八个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躲藏在这些花草树木里面的几个数字。

【反思:教师寥寥数语,通过主题图揭示了花草树木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初步懂得爱护花草树木就是爱护我们的生命,从而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种子。】

2.注重直观形象——数学课堂中有效渗透德育的关键

我们面对的是刚进入校门的天真活泼的孩子,他们还没有抽象概括的能力。如果简单地讲一点道理,作一些表扬,不但收不到效果,相反,会引起一年级小朋友的厌倦。一年级数学课中德育的渗透应该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渗透才会让学生在学到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莫大的思想教育。

案例(二)“图形拼组”的教学片段:

师:(出示做好的风车)这个风车漂亮吗?你们知道风车为什么这么漂亮吗?(学生一时语塞)让我们拆开来看一看吧。注意观察,它是有什么图形拼成的?

生:它是由4个三角形拼成的。

师:对。其实用数学图形拼出来的东西是很美的,你还能用我们认识的正方形、长方形、圆这些数学图形来拼出一些美丽的图画吗?

生:我用长方形和圆拼出了一辆小汽车;瞧,我拼得房子漂亮吗?它是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拼成的;我用三角形和圆拼出了一只可爱的小鸟……

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用简单的数学图形拼出了漂亮的房子、可爱的小鸟……其实,数学图形还可以拼出很多美丽的图案,让我们一起来夸夸自己拼出的美丽图案吧。

【反思:数学是美的,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案例中的教学给了我们一定的启发,那就是要注重直观形象,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注重直观形象要求教师多使用教具、挂图,要求学生多使用学具、实物,注重直观形象要求教师多演示,要求学生多动手操作。】

3.挖掘生活素材——数学课堂中有效渗透德育的难点。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们知道数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生活中的许多材料都可以为数学教学所用。在选用这些材料时,要尽量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最好是小学生亲身经历过的。如互相帮助做好事、节约用水用电用钱、捡拾垃圾保护环境等事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案例(三) “1到10的认识”的教学片段

师:1、2、3、4、5、6、7、8、9这些数字,小朋友,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

生:我在家里的电视机遥控板上见到过,这些数字是用来挑选电视节目的。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户户都有了彩色电视机。我们可以通过电视机了解很多事情,学到很多知识。

生:我家电脑的键盘上也有这些数字朋友,这些数字朋友可以用来打字,还可以用来计算。

师:真不错!电脑可是一种很先进的设备,它的用处大着呢。

生:我家的钟面上有数字,这些数字是用来表示时间的。

师:你真棒,知道了数字可以用来表示时间。小朋友们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自己一天的生活。

【反思:挖掘生活素材渗透,需要数学教师多观察生活,尤其要用数学的眼光、德育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德育问题。另外,要注意避免非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发生,要注意在选择生活化的数学素材时,不要选择一些“过去”的生活内容,不要选择一些远离学生实际的生活内容。】

笔者认为,有效的德育教学,理应创设鲜活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调动自身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性、道德潜质参与课堂学习,用“心”感悟,通过心灵的触动,来感知道德的力量。真正让数学教学达成“知识习得”、“思维训练”、“人格健全”的有效协同,从而实现数学课程“促进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试卷;分析;反思

长期以来,家长对子女在学校学习情况的了解,主要是从学校的各种考试的反馈中获得,尤其是一个学期的学习评价,是家长特别看重的评价结果。而学校对学生一学期学习的评价形式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期末考试的方式。期末考试的试题便决定了学生一学期学习评价结果。期末试题是否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在此对我国几个地区的小学英语试题进行比较分析。

一、试卷分析

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均是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的,浙江和江西等地则是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的,各地试卷考查内容均分为听力和笔试两部分,听力部分又分为听音找图和听音找词和语句两部分。笔者将对上述各地小学的英语试题做一对比分析。

上表是对五地的小学2012学年第一学年四个年级的英语期末试卷两大部分的分布情况进行的统计。

上海某小学一年级英语期末考查卷,听力和笔试两部分各占50%分数。其中听力部分听音判断找图片有35%,听音找词句15%。二年级的听力和笔试也是各占50%,但听力部分的听音找图只有10%,听音找词句有40%。起始年级第一学期考查英语词汇80个以上。三、四年级的比列有点变化,听力部分只有40%,笔试部分占60%,听力部分中听音找图为0%,听音找词句有40%。从统计数字来看,上海某小学英语教学非常重视书面语言的掌握,听力部分中,听音找词句的比列远大于听音找图的比列。

北京某小学一年级英语期末考查卷,听力和笔试分别为40%和60%分数。其中听力部分听音判断找图片有0%,听音找词句40%。二年级的听力部分30%,笔试部分70%,但听力部分的听音找图有15%,听音找词句也有15%。起始年级第一学期考查英语词汇80个以上。三、四年级的听力部分有40%,笔试部分占60%,其中听力部分中听音找图为分别为14%、20%,听音找词句有26%、20%。北京某小学英语教学中,对于书面语言掌握的重视程度还要大于上海,但在听力部分听音找图的比列大于上海。

深圳某小学英语期末考查卷,听力和笔试两部分各占逐年级变化,一年级听力占90%,笔试只占10%;二年级是听力80%,笔试20%;三年级听力70%,笔试30%;四年级听力60%,笔试40%。但听力部分中,听音判断找图片分别是42%、32%、28%、22%,听音找词句分别是48%、48%、42%、38%。起始年级第一学期考查英语词汇70个以上。深圳的情况有所不同,英语口语的重视程度远大于英语书面语言,听力部分中,听音找图的比列与听音找词句的比列相差不大。

浙江某小学三年级英语期末考查卷,听力和笔试分别为56%和44%分数。其中听力部分听音判断找图片有40%,听音找词句16%。随后每个年级听力部分所占比列逐年级下降,笔试部分逐年级提高。浙江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也比较重视英语书面语的掌握。起始年级第一学期考查英语词汇80个以上。

江西也是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某小学英语期末考查卷,不管哪个年级,听力和笔试的分数比例均是40%和60%,起始年级第一学期考查英语词汇100个以上,其中用母语释义的考查16%。可以看出非常重视书面语的掌握。

二、与课标要求形成的反差

1.新课标的评价理念

教育部基教[2001]2号文件,制定了《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指导全国小学英语教学,并作为小学英语课程实施及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基本要求对教学评价的描述是: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主要依据。三、四年级的期末或学年评价基本不采用书面测试方式,应采用与平时教学活动相近的方式进行,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与学生交流等方式评价学生。五、六年极的期末或学年考试可采用口笔试结合的方式。口试要考查学生实际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考查要贴近学生生活。笔试主要考查听和读的技能。教育部的小学英语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的评价理念,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评价理念,我们的教育活动,包括评价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通过教育活动、评价活动了解自己所处的发展状态,体验进步与成功,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1]。

2.评价形式的偏差

新课标的评价要求是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期末考试形式是属于终结性评价,许多学校一般以期末考试的结果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效果。教育部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三、四年级的期末评价基本不要求采用书面测试方式,但现在的情况却是各地的英语教学期末评估,不管是三、四年级,还是五、六年级,仍旧是采用传统的书面测试的评价方式进行。虽然传统的书面测试评价方式有其简便易行的优势,即所有学生可以同时进行测试,使用的是同一份试卷,评价标准也是统一的,但却与教育部的与平时教学活动相近的方式,与学生交流的方式评价学生相悖。就是五、六年级的学生也应是口笔试结合的方式进行,既要考查学生的听和读的技能,也要考查学生实际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

3.评价内容的偏差

小学英语新课标的评价内容包括:学习兴趣、情感策略、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等,要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主要依据。书面测试一般只能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读写技能的掌握情况,无法测出学生的交流能力。从上面的统计分析来看,大多数地区的期末英语教学评价,重点放在英语书面语的掌握上面,放在对英语词汇的认知层面,认知的词汇越多,卷面成绩越高。大多数学校考查时笔试的比重都较大,从起始年级开始就是这样的比例。在听力部分中的听音找词句也属于对词汇的认知,对书面语的掌握层面。这样看来,学生在课堂上就要完成这些语言知识和听读写技能的掌握。

三、引发的反思

1.书面语先于口语

上面统计数据显示,大多数学校起始年级一年级或三年级的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就偏重笔试,第一学期教材的英语词汇一般在近100个,再加上英语的26个字母和一些日常用语,那么,要求学生掌握的英语知识就偏重。英语词汇是由形式和内容构成的,其形式是语言符号,内容就是符号所表达的意义。一个词汇的掌握就是要把符号和意义两者牢固的连接起来。符号分为语音符号和书写符号两种,母语的习得是先习得口头语言,即语音符号与意义的结合,然后再学习书写符号,即书面语言的掌握。而英语在我国属于外语,没有英语语言氛围,只有在课堂上才接触英语。虽然国际交流更加频繁,语言氛围有所改进,但也仅限于发达城市。课堂上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在语音符号和书写符号与意义的结合点上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出选择。

对于我国学生来说,英语语音系统和英语书写系统两者均是陌生的,全新的知识,与母语的截然不同。要接受这全新的知识,必须建构全新的认知结构,从零开始。从语言的本质来说,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美国Moulton教授认为:语言是说的话,不是写下来的文字[2]。当今世界还有相当一部分语言是只有口语而没有书面语的。人们用语音表达意义,用语音交流信息,用语音传递情感。学英语首先就要学会用英语进行口头交流,要掌握英语语音所代表的意义,而非英语语音知识,语音与意义的连结要形成一种条件反射,成为一种行为习惯。英语书写系统是一种拼音文字,共有26个字母,每个英语词汇都是由一串英文字母组成的,不同的字母串代表不同的意义。26个字母用唱歌的方式教给学生,他们很快就学会唱了,但是要所有的学生均能在规定时间内辨认26个字母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学生不仅要记住每个单词的书写,还要记住每个单词所代表的意义,对于中国学生来说难度大是可以想象的。一个学期的课时加在一起也就是三十来个小时,英语教师怎么可能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上百个词汇,26个字母,还有一些日常用语的教学。为了能在期末考试中学生有个好成绩,教师便选择了重点放在书写符号的教学上,而学生便是教师怎么教就怎么学,导致英语书面语先于口头语的情形。

2.音义基于形义

各地试卷的听力部分中,一般分为听音找图与听音找词两部分。从这两部分的分值来看,起始年级第一学期听音找图的比重相对大点,然后逐渐降低,听音找词的分值随年级递增。听音找图和听音找词考的都是学生对英语语音与意义的关联,只不过听音找图中的意义是用直观的图像表示,而听音找词中的意义则是用抽象的书面符号,即一串字母的单词表示。相对于单词语音的记忆来说,一串字母组成的单词的记忆难度要大得多。对于刚开始学英语的学生来说,26个字母就是26个毫无关联的符号,要熟练掌握这26个字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要求学生记住并掌握由这些符号随意组成的单词,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从各种英语考试的导向而言,一般都是以笔试为主,以词汇的认知为主。为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就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英语词汇形式的记忆上,词汇音形义的学习逐渐演变成词汇形义的学习,把英语学习的过程等同汉语识字的过程。

中国学生在认字之前,就对许多字的音义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一种语言习惯。在这种前提下再来进行识字教学,只要强记加巧记字形就可,其注意力全在字的形体上,这是形义基于音义的教学。现在,许多英语教师用这种方法进行英语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学生在学英语单词之前,对单词的音形义一无所知。教师在进行英语词汇音形义的教学时几乎是同时进行,一般通过单词拼读的方式,如b-o-o-k book书等,反复带读,音形义同时呈现,同时练习,不断强化意义对音和形这两种刺激的条件反射,要求学生对音和形作出同样反应。另外通过听写的方式,如book书,以及书面练习,书面测试等,还有就是传统的儿童教育是以认识多少个字,记住了多少个英语单词为荣,就把英语学习等同识字,或问这个单词怎么读,而不是问这个怎么说等等。不断强化单词的书写形式和汉语意义的关联,在学生的记忆中,单词形式与其意义便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形义重于音义趋势明显,语音变成了帮助记忆单词形义的一种辅助手段。当学生听到某个单词的音时,难以激活存储于记忆中的意义,很多情况下要把单词的音转换成单词的书写符号,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个意义。这便是单词的形义记忆痕迹较音义的记忆痕迹更深,单词音义的记忆是基于形义之上的。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智力形式的差异,以及认知能力发展的差异,在用汉语识字的方式进行英语教学时,传统的两极分化的现象很快就会出现,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又回到了课改前的教学模式上了。

3.书面测试误导教学目标

我国统一高考这根指挥棒,对基础教育产生过巨大影响,使全国的基础教育走上了应试教育的轨道。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也是学子们改变人生的唯一途径。各教育机构为了向国家输送更多人才,便按照高考的统一要求,进行统一规格的教育,培养统一规格的人才,这便是应试教育。为改变这种状况,国家曾提出进行素质教育,结果是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却搞得扎扎实实。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并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英语学科的教学时间提前了,小学三年级,几个主要城市在小学一年级就开设了英语课程。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更新了,由语言知识的掌握转向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英语学科的评价方式改变了,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进行,三、四年级,也就是起始年级的期末或学年评价基本不采用书面测试方式。

但从上面的试卷分析情况来看,各地的小学英语教育,不管是哪个年级均采用书面测试的方式进行,这便是评价形式的偏差。误导教师,教学目标是要以学生的书面语掌握为主。误导学生,学英语就是要先学会英语单词拼写,也就是要先认字。评价内容以英语词汇、语言知识、读写技能为主。误导教师,在教学中以语言知识的掌握为主,以词汇的形义记忆为主,听、说、读、写中读写技能重于听说技能。误导学生,学英语就是掌握一门知识,技能是知识,语法是知识,词汇也是知识,只要懂了,然后凭记忆把它们储存于记忆区,就可以在考试中考高分。学生得了高分,学校满意了,教师满意了,家长满意了,但学生耽误了,离新课标的教学目标远了,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的形成成为一句空话。

结语

全国各地对小学英语教学非常重视,几个主要城市的英语教学要早于其它省份,英语教学发展成绩斐然。从上面的试卷分析得知,各地都很重视英语语言的直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形象思维能力,起始年级母语释义只有江西试卷有16%的考查。由于相应的英语教学评估体系远远落后于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各地基本上还在采用书面测试的方式来评价学生一学期来的学习效果。所采用的书面测试从形式到内容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差甚远,新课标要求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交际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应该是在英语课堂上完成的。但从试卷分析来看,课堂上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实在太多了,又是大班教学,教师不可能有时间安排学生进行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交际活动。这样势必导致一些问题的存在,对于教师来说,为了获得较好的教学成绩,课堂上书面语的教学重于口语教学,对学生而言,综合英语运用能力就难以形成,无形中又回到了传统教学的老路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