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务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04年,教育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联合颁发了《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提出了“课程开发要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作过程相联系”的课程设计理念。2014年2月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议并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的采购实务课程,引入行业职业标准,遵循物流生产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对课程进行了项目化设计和实施,改革了原有的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和质量有了显著提升。
2《采购实务》项目化课程改革的目标
项目化教学作为近年来职业教育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是按照企业、行业调研分析,围绕相应工作岗位技能的需要确定工作任务,按照工作过程来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采购实务》项目化课程设计是以采购业务为载体,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行动体系总体设计要求,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实践的主线,通过任务驱动构建的课程项目体系。
3《采购实务》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实施
3.1明确课程地位和培养目标
采购是物流生产企业的核心环节,《采购实务》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目标是为生产企业、商贸连锁及经营企业的采购部门培养熟练掌握采购流程的人才,树立现代采购与供应管理理念,掌握采购议价策略与谈判技巧,获得供应商信息调研、采购比价、采购执行、货物检验、订单制作等各项技能,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2课程改革思路
《采购实务》课程在课程设计中,通过对行业、企业调研,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邀请企业专家、技术骨干一起对采购岗位进行职业分析,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岗位技能要求为依据,制定课程标准,重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训导,强化学生的安全、质量意识和职业道德,精心选取典型工作任务,形成采购管理与组织的认知、采购前准备、采购过程组织与实施、采购后管理四个具有职业性特点的教学项目,积极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的运作模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悉采购流程,树立现代采购与供应管理理念,掌握采购议价策略与谈判技巧,获得供应商信息调研、采购比价、采购执行、货物检验、订单制作等各工作环节的岗位技能,从而在未来职业发展中,获得较好的岗位能力提升。
3.3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
《采购实务》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引入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紧紧与采购工作过程相联系,以采购流程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让学生掌握真实采购工作过程和方法,以达到相应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这种项目化的教学模式不仅可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而且可加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3.3.1课程内容的选取。
在实施课程项目化改革的过程中,《采购实务》课程团队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标准出发,将课程内容与工作过程紧密联系,根据典型的工作任务设计出采购管理与组织的认知、采购前准备、采购过程组织与实施、采购后管理4个项目10个工作任务。
3.3.2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1)项目驱动教学方法。
在《采购实务》教学组织中,根据四个教学项目的特点,按照课程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进行引导、讲解和评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每个任务为引导,若干个学生组成小组,相互配合完成相应任务和最终项目。如在组织采购谈判计划与实施任务中,由教师布置谈判条件和谈判目标,由小组同学共同运用一定的谈判技巧和专业知识来实现相应的目标,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协调、沟通、领导和组织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
(2)情境教学法。
根据采购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学院物流实训室的采购软件,让每组给小组成员分配不同的岗位,共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如采购计划的制定及实施,通过情境教学完成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的素养也得到了锻炼。
(3)现场教学法。
课程创新了教学模式,利用已有校内实训条件,把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结合起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如在讲授采购计划的编制时,如果教师仅单纯地介绍计划的编制方法,则学生无法动手操作,此时若借助采购实训软件,对采购计划的编制方法进行演示,让学生形成较好的直观印象,后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计划的编制,学生便能深刻体会并熟练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
3.3.3教学考核与评价。
课程教学考核与评价改变了原有的单一评价体系,将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课程的学业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项目考核成绩和平时表现综合而成。期末成绩内容以知识够用为度,强调专业技能,主要侧重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兼顾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项目成绩从知识、技能、素质三方面考核,考核方式为实训考核和平时表现相结合,每一个项目结束后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老师评价相结合,形成每个项目的成绩,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定出每一项目的权重,所有项目完成后,得到过程考核成绩;平时表现侧重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用以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和训练。
4总结
[关键词]导游实务;德育功能;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9 ― 0149 ― 02
高校的中心工作是以德育为重点的思想政治工作,其以塑造大学生良好品德为内容,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之中。就教育目的而言,专业教育与德育是相通的。旅游管理专业的不仅要“培养学生全面、系统、扎实地掌握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旅游管理学科研究的新成果和发展动态,初步具备从事旅游科学研究的能力;熟悉国家关于旅游事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法规;具有获取专业知识和信息以及不断创新的能力;掌握必要的旅游服务操作技能;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而且要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专业基础课《导游实务》在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其目标是通过课堂讲授和实践指导,使学生在初步掌握导游技能的基础上形成较高的人文素养,具备从事旅游服务工作的能力,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运用语言的艺术进行表达,将旅游服务技巧全面融入到工作中。旅游专业教育中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就教育目的而言,《导游实务》课程中的人文素质教育与德育教育是相通的,要达到通过专业教育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就必须深入开发《导游实务》课程中的人文素质教育资源,才能实现专业教育与德育教育的互动共进。
一、《导游实务》课具有的德育功能
旅游的过程能够让人心情愉悦、让人倍受启发,让人大开眼界,这一切的实现,离不开导游运用语言艺术对此加以表现。要使学生在走上导游员工作岗位后能够掌握并运用“畅通的信息”、“协调关系”、“激发游兴”、“提高素质”、“愉悦游客”等方法,必须发挥《导游实务》课的德育功能,使学生实现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的互动共进,达到感染游客、愉悦游客、服务游客的目的。
《导游实务》课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走上导游员工作岗位后,能够掌握标准的行为规范和认真的服务态度。由于导游员具有“政治性”、“社会性”、“文化性”、“服务性”、“经济性”、“涉外性”的特点,使导游实务教育成为富有强烈实战能力的综合应变教育。它对道德观念的评价和道德行为的选择都具有很大的影响。一位优秀的导游员,可以使旅游者在游览景点的同时,通过导游的讲解和介绍、使得游客的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得到提高,心灵得到净化。通过《导游实务》课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导游基本技术和服务工作中的应变技巧,在学生在掌握导游专业技能的同时,通过工作实践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应变能力。职业道德教育是导游实务课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在导游工作的入门阶段学习了《导游实务》课以后,初步解决导游员职业道德信念、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志、职业道德行为,增强了学生的道德自觉性,进而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使学生在旅游服务中形成深刻的道德感受。对学生进入导游行业的行为起到定向作用,使学生在独立开展旅游服务后展现积极向上的导游形象,使学生加深对旅游服务工作的感悟,提高自我反思能力和判断力,让学生把书本中抽象的文字变成旅游服务中的对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升华道德情操,使精神境界得到提升,彰显《导游实务》课和德育之间的相互辅助、内在交融、彼此互化的关系。
二、发挥《导游实务》课德育功能的意义
作为专业基础课,《导游实务》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技能教育和德育的辩证统一关系,不仅使学生掌握较好的技能技巧,还注重培养学生具备深厚的文化基础知识,体现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初步形成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导游实务》课不仅传授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论知识的讲授专业技巧训练以自觉的、潜移默化的、以理育人的方式把德育工作融合在导游专业技能教育之中,达到提高未来导游员人文素质的目的。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没有明确赋予专业课程教师德育职责,导致在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片面强调专业技能教育,忽视了在专业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专业课程的德育教育被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专业课教师往往认为只要讲好课、传授了学生基本专业技能就是尽到了职责,而极少有在课上进行德育渗透的,认为开展德育工作是“两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职责,缺乏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带来了德育渗透主动意识不强,只传授知识,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严重削弱了德育工作,不仅影响了学校整体的思想政治工作,而且也势必影响旅游学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如何发挥专业课程所具有的教学时间长、载体和资源多、空间跨度大等优势,挖掘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探索实现这一功能的途径,是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三、增强导游实务课程德育功能的对策
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对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意义非常重大,积极开发《导游实务》课蕴含的德育资源、探索实现《导游实务》课德育功能的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高校要把专业教育与德育工作结合起来,在培养目标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明确职业操守、文化素质、专业基础、专业技能及身心素质方面的具体要求,深入开发专业课的德育资源。在专业课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的关键在于教师,学校要对专业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从教师的教学计划、备课教案到课堂教学的德育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反馈专业课程教学中德育目标的落实的情况,促使专业课教师能够在日常的教学中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重视挖掘课程的德育潜力,牢记自身肩负的立德树人的使命,以高超的专业造诣熏陶、感染学生,形成德育合力,使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渗透取得良好效果。
增强《导游实务》课的德育功能必须让教师积极参与德育活动,通过提升教学水平实现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使专业课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而将自身的专业水平和道德素养相结合,通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使学生掌握导游技能,使其产生敬佩感,以自身缜密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带动学生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专业教师必须端正品行,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充分发挥自身高尚道德的影响力和人格魅力,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引领学生全面发展;以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正确的行为举止引导学生,实现教书育人的统一。在专业技能实践指导上,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参与到旅游服务中去,亲自示范、认真指导,加强课后与学生的联系,密切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和实践中的思想变化,实现知识传授和道德引领相结合,做到不仅仅传授学生如何带好旅行团,同时让思想的火花在课堂上闪现,即不仅仅让学生学会怎么带团、怎么跟游客相处,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种理念,传授他们良好的职业操守,教他们会理解、感悟、提高,增强学生的应变处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表现能力和交流能力,为学生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导游员打下基础。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导游实务》课在教学方法上重视实践环节的指导,其教学模式与其他专业课相比具有特殊性,专业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和职业操守的影响最为直接, 要始终坚持职业技能与德育的辩证统一,要善于利用教师良好的职业操守来推动德育工作的开展。教师不仅要做学业上的导师,更要做道德上的领路人。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状况,专业教师要及时予以关注,利用心理学和道德发展规律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问题,不失时机地予以指导和纠正。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使他们在旅游服务工作中体现出自己的存在价值。要使专业教育和德育教育实现有机融合,就需要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德育渗透的主动性,将德育贯彻于专业课教学过程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专业教学和道德教育牢固的结合在一起。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将德育目标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实现专业课教学的德育持续性和实效性。首先,要在教学计划中重视德育教育的作用,在教案中体现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以《导游实务》课第三章《导游员职业道德》为例,这一章就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专业课教师要熟悉本章内容的特点,系统研究本章内容蕴含的德育目标,进而合理挖掘课程的德育素材,有意识地进行相关设计,把德育渗透的系列要点有意识地纳入教学计划中,落实到各个章节,具体到每个课时的德育目标的精心设计,使德育渗透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学习热情,专业课教师应该积极地予以鼓励,即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专业知识学习与道德规范的学习的同步进行, 在运用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去体现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要及时进行教学效果反馈,以便在新的教学过程中进行调整或反复,将德育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还应包括专业课外实践环节、课外作业创作、毕业创作、专业实习等诸多环节,并实现全程指导和监督,以确保德育渗透实现的完整性和长效机制。
总之,《导游实务》课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是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课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既能使专业课程富有生机和灵性,又寻求到了德育工作创新的突破口,只有把专业课程教学与道德教育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得到思想和人格的升华。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对于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行业的人员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作用。因此,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选取合适、典型、贴近生活的案例运用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实践证明,该方法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和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能力培养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性质和目标要求
国际贸易实务是涉外经济与贸易各学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专业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的综合应用学科。它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运输与保险、国际金融和结算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础知识的运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只有正确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知识,学会分析和处理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才能在国际市场中贯彻和落实对外贸易方针和政策,规避和防范国际贸易风险,从而实现最佳经济利益。这就要求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才能培养出合格、优秀的外贸专业人才。
二、课堂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指采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Case)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案例教学法通过学生针对案例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一种高层次的认知学习目标。简言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列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事例,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使用在法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则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1.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领会和灵活运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法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听没听,听多少,懂没懂,这些都无法在课堂中得知,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只是死记硬背。在案例教学中,学员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查阅各种理论知识,通过这种过程,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对于不同见解学生可以相互间进行交流,师生间也可进行交流,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自然好。
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获成就感
传统的教学方法只告诉学生怎样去做,其内容在实践中缺少实用性,而且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在案例教学法中没人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需要自己去主动思考、创造,使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而且案例教学的稍后阶段,每位学员都要对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经验交流:一是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是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学生解决问题后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会油然而生。
3.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国古代有成语故事叫“纸上谈兵”,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经验行不通,这和现代课堂教学中,只有书面的理论知识而缺少实际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相同。案例教学法的性质决定了学生对摆出的案例应首先分析缘由,促使学生站在实际问题的角度,想问题、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加强,更贴近实际。
三、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该门课程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大量的案例来强化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如何选取与运用国际贸易实务案例
实施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法首先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收集和整理教学案例,这是基础。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的教学案例必须与教学内容要求相符合,并为教学内容服务,这是前提。当然,一个好的教学案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讲授的内容,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科学合理的案例选取与运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1)案例的选择需要注意几点:一是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必须很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以达到教学目标要求;二是案例要有科学性,能够反映国际贸易实务事件的典型特点,紧紧围绕大纲相关要求;三是国际贸易实务案例要体现与时俱进的原则,所列举的案例要符合当代国际贸易结算的规则和政策,体现时代特性。
(2)案例的选择要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现实性。案例的选择不在于数量多,而贵在于内容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所认知事物的需要、兴趣和态度。所以,一些社会中的典型真实事件、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产生对国际贸易知识了解的意愿,提高了学生希望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业务的愿望。另外,教学案例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以便能够很好地为要讲授的国际贸易知识点服务,案例的来源最好要真实可靠,最好是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重大事件,这样容易被学生理解。
(3)运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提前备课,营造良好的案例教学讨论氛围,当好导师和“主持人”,调动学生参与研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把学生放在主体学习和讨论的位置上,学生在讨论中思考问题,在分析问题中收获知识。
2.如何组织和实施国际贸易实务案例课堂教学
组织课堂案例教学要分步骤进行:一是让学生课前准备。在对案例进行讨论前,提前使学生做好对课堂理论知识的预习,如学习相关的贸易术语、事件所涉及的国际规则和注意事项等;告知案例双方当事人的具体情况,使学生尽快对案例产生兴趣,主动将所预习的知识与案例联系起来,并尝试分析案例。二是对学生摆出案例。教师将案例摆出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其中所涉及到的与国际贸易实务相关的知识点和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提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发现主要问题后,寻找研究和解决问题的重点。三是组织学生开展研讨。这个阶段是学生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关键阶段,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课前预习的国际贸易实务知识去理解问题、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大胆进行讨论。也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这样将讨论升级到更高的形式,最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发言不是个人的意见,而是小组群体讨论的结果,更理性、更合理。在案例研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以鼓励学生保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有效的创新思维活动,与学生一起讨论各种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从中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提升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拓展与案例相关的知识点。这也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和思维的发散具有重要作用,使学生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五是教师作案例综述点评。教师要对学生在案例分析研讨中的积极表现给予评价,以便日后能更好地开展案例教学。教师有必要对抛出的案例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揭示其包含的知识点、客观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使学生对问题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四、结语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他们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兴趣”。案例教学法就是培养学生主动认知及合作精神,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讲授效果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巍,王茹.MBA案例教学初探[J].南开管理评论,1999,(1):78—80.
[2]徐娴英,黄涛,张冬.基于内容熟悉度的案例教学模式构建———以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为例[J].对外经贸,2013,(8).
[3]郝双魁.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6,(6).
[4]贺骁.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案例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2008,(16).
[5]韩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教学研究,2005,(9).
关键词:课程定位;教学资源配置;教学模式;注意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73-2111(2008)08-151-03
作者:胡朝新,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100000
为适应当今中国法学本科教学培养法律应用人才的根本目标,各种实践性教学方式被应用于现代法学教学中。《律师实务》是以律师法、律师各项业务的具体操作实践及其相关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是应用法学中操作性最强的课程之一。近些年来,一些高等法学院校相继开设了这门课程。由于是实践性教学课程,国家教委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导致各校在课时安排、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选定、教学评价体系等等方面各不相同,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尤其在教学模式上处于摸索阶段,各自为战,百花齐放。我校法学院也开设了《律师实务》课,通过近些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逐步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本文主要围绕我院《律师实务》课的教学进行探讨,目的是为了与同行交流经验,共同促进《律师实务》课教学的发展。
一、《律师实务》课的定位及教学资源的配置
1、课程定位
《律师实务》是以律师法、律师各项业务的具体操作实践及其相关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是律师法学的组成部分。《律师实务》课的侧重点是要研究律师具体业务活动。因为没有律师的各项操作实践,律师法学、律师实务的研究,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律师实务是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院校所开设的重要实践性课程,其教学目的除了让学生掌握律师制度的基本理论外,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对法律的理解,让学生熟悉律师的各项具体业务,训练学生的法律技能,培养学生的法律操作能力。我们认为律师的具体业务活动的内容应占整个课时的70~80%。课程具体内容除了律师的基本问题及基本制度内容外,实务部分主要包括刑事,民事,行政三大部分。
2、师资配置
《律师实务》课教学要求指导教师必须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和实践操作能力。我院为了保障《律师实务》课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建设了一支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师队伍。我院从事《律师实务》课程教学的教师大部分为副教授以上职称,多数取得法学博士学位,而且全部是兼职律师,并有在司法机关工作的经历。
3、模拟法庭实验室建设
模拟法庭实验室建设是模拟法庭课程教学的基础和前。模拟法庭实验室应配有完整的法庭审判设施、多媒体影视设施、计算机网络设施。不仅能完全满足模拟审判的需要。而且还可以对模拟法庭的开庭过程进行同步录像,为庭后的教学评价和以后模拟法庭教学提供资料。此外,在实验室软件建设上,制定出民事、行政审判和刑事审判的开庭程序和要求,开发或购买模拟法庭软件。通过软件实现的模拟法庭,可以提供多组学生同时进行,不受场地限制,随时满足教师教学的需要。我院在模拟法庭实验室建设上卓有成效,目前除拥有一个设备完善的、有几百个座位的模拟大法庭外,还有几个精致的小法庭。上述设施完全可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同时我院购置了一批与律师业务有关的教学软件,保证了教学的需要。
二、《律师实务》课程的教学模式
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的法科同仁们探索出了一系列匠心独具且卓有成效的教学法,如“启发提问法”、“案例教学法”、“法条分析法”、“混合教学法”、“庭审观摩”、“模拟法庭”、“诊所式教学法”等等一系列区别于传统的“学院式教学法”的新方法。根据我院的办学条件和实际状况,我院在《律师实务》课程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三种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法、法学案例教学法、模拟法庭教学法。
(一)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模式
课堂讲授主要适用于律师的基本制度,如律师执业、律师的权利和义务、律师职业道德、律师法律责任等等问题,在这个环节教师是主角。关于课时安排可以根据情况灵活掌握。课堂讨论是教师在讲完一定范围的教学内容之后,选择一个或若干个典型案例,生动形象地描述案例的内容,或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案例情景,然后结合课堂讲授内容提出若干个问题和同学们共同进行讨论。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在法学教育中首次引入。百多年来,案例教学法成为美国乃至整个英美法系国家法学院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一般不要求讲解抽象的法学理论,而是根据教材的案例集,由学生课前准备形成自己初步的意见,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共同讨论,最后再由教师进行必要的总结。案例教学法用法律事件提供的虚拟环境进行情景教学,通过案例将所描述的法律事件情景带入课堂,让学生通过自己对法律事件的阅读和分析,在群体讨论中进入特定的法律情景,建立真实感受,追寻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启迪教育者的思维,培养其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的,使学生通过归纳或演绎的方法掌握蕴涵于其中的法学理论。具体安排是:
1、精心选取典型法律案例
选择适当的典型案例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先决条件。在案例选取中我们考虑以下因素: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选案例要能够系统概括地反映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法律规则的内涵。所选案例既要使学生对所学过的基本理论进一步理解深化,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意识地将法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融于案例中,使案例教学做到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第二,案例要有较强的现实性与真实性,最好是近期发生的,真实可靠,又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的案例。第三,案例具有启发性和疑难性。选择具有启发性和疑难性的教学案例,有助于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思考角度和深度,从而培养学生全面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对选好的案例材料,统一打印,上课前分发给学生,便于学生了解案情。如能运用多媒体技术或找到合适的视频案例来进行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将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分组进行分析与讨论
分析与讨论法律问题是学习知识的起点和归宿。案例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头脑中存在大量的问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更高层次的问题,最终让学生自己学会解决问题。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分析与讨论可采取以下具体方法:一是案例讲授法。即教师运用相关的法律知识直接对案例进行分析并解答问题;二 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叉讨论法;三是分小组开展课堂论法。在具体运用时,先把教学班分成几个小组,每组确定组长,由组长负责召集组织学生按教师的布置进行分析与讨论。教师巡视讨论地点,及时发现和解决各小组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并正确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后,进行全班案例交流,各组代表发言。
3、教师总结归纳案例
在全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本次讨论。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既充分肯定其优点,也要指出不足之处,如发言的热烈程度,论题的集中程度,问题分析透彻程度等,这样有利于逐步提高案例讨论的质量,以激励学生下次更好地参与讨论。在总结后,教师可以要求学员写出案例分析书面报告,由老师逐份批阅、评定作业成绩。以此来锻炼和培养学员的综合能力、全局观念和书面表达能力。
(三)模拟法庭教学法
模拟法庭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式的实践性教学模式近年来已在一些高校开始试点。我院也采用了这种教学方法。模拟法庭是以法律基础理论课教学为依托,以学法用法提高法律素养为目的,引导学生按照程序法的规定自编、自演的仿真法庭。模拟法庭教学的主要环节:1、确定模拟法庭教学规模。我们在教学中采用大模拟法庭和小模拟法庭两种方式。小模拟法庭一般都是由一个班的学生自由组合,每组不超过10人,每组选一个组长,根据教学内容挑选案例,自己分派角色,组成一个模拟法庭。各组之间自由发挥,互相比赛,教师进行指导。小模拟法庭的优点是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践课中来,得到更多的锻炼。大模拟法庭在大法庭开庭,除了有角色的学生外,同年级其余学生都坐在旁听席。大模拟法庭也欢迎其他年级和专业的学生旁听。开庭时特定角色的同学身着法官、检察官、律师、法警服装入庭,模拟法庭的布置同法院的布置完全一致,庭审严格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及程序进行。开庭的全过程可以录像,供庭后分析点评。
2、开庭前的准备。不论大模拟法庭还是小模拟法庭,选择适当的典型案例是模拟法庭教学成功的前提。案例选择的原则同法学案例教学法的案例选择基本相同。在确定好案例后,各组学生按承担角色的需要,准备诉讼资料、发言材料等。这是模拟法庭教学法非常重要的阶段。准备充分,模拟法庭审理比较顺畅、活泼;准备不充分,会出现冷场现象,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保证大模拟法庭开庭的顺利,可在开庭前彩排,使学生心中有数,放松紧张心理。
3、开庭审理。不论大模拟法庭还是小模拟法庭的教学,所有学生都要按自己承担的角色进行模拟法庭审判。审判长是庭审的主导者,教师要特别关注审判长的人选,对审判长做更多的指导。教师在审判过程中必须做好记录,找出各角色在审理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便于审判结束后点评。
4、庭后点评。不论大模拟法庭还是小模拟法庭,庭后点评是模拟法庭教学法中不可缺省的一个重要步骤教师的点评既能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使学生知道自己哪里对了,哪里错了,又能把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提到一个新的层次。
三、《律师实务》课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制订周密的教学计划。
教师在开课之前要制订一个详细周密的教学计划,其内容包括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课时的分配、计划安排案例的个数、各个案例实施的时间及主要涵盖的知识点等等。此外,教师还应为每个教学案例制订一个具体的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计划,内容包括:案例类型、案例来源、向学生发放案例素材的时间、案例讨论的具体组织步骤、案例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案例讨论地点的安排等。
2、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性教学的积极性
教师在模拟法庭教学中的地位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知识结构、思维模式、能力素质及人格魅力。实践性教学的主体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我学习的过程。因此,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尽可能使学生全部参加到教学之中。
3、案例教学中应注重营造良好的讨论气氛
案例教学是一种互动性很强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讨论争辩,掌握法律推理的方法,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讨论中,教师是教学的“导演”。学生是教学的“主角”,教师的功能与作用是引导和评判,学生的任务是配合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案例的讨论。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如果学生不配合缺乏主动参与,则案例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4、《律师实务》课的教学评价
我们在教学中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办案小组内互评、教师评价多种评价体系。
一、项目化课程设计在《财务管理实务》中的应用研究
(一)教学目标设计《财务管理实务》主要以企业资金运动管理为主要内容,针对其理论、方式和能力进行教学,同时注重学生在财务管理岗位上的实践能力培养。为了更好地体现《财务管理实务》课程改革的方向性,项目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具有创新性,利用项目化和任务化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实践,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材作用,强化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同时结合项目化课程设计理论,将《财务管理实务》课程进行分类教学设计。《财务管理实务》课程的项目教学目标设计要求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要让学生充分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知识理论,达到专业知识要求,完成教学目标。第二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实践能力,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三要让学生学会从实际出发,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摆正心态,提升自我综合素质水平,在相关职业站稳脚跟。(二)教学内容设计(1)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主要是讲述货币的时间价值的基本概念和风险报酬,对企业投资、经营与利润分配等财务管理活动进行简要阐述,以及对企业财务预算和报表制作分析等活动基本概念。(2)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财务管理基本方式主要有销售百分比、信用成本分析、净现值分析、年金计算、每股收益、杜邦分析、以及债券股票收益计算法等。(3)财务管理的岗位能力财务管理的岗位需具有分析力、判断力和创造力等岗位基本素质能力,其次还要有财务预算表编制能力、投资决策能力、筹资能力、运营管理能力、利润管理能力、报表分析能力以及利润管理等各种业务需要的岗位能力。(三)实践环节设计《财务管理实务》实践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1)通过分组进行项目对抗,利用市场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模拟软件来实施教学,并让学生了解企业经营活动概念。(2)通过课堂讨论进行教学,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企业经营案例的分析。(3)进行企业经营情境模拟,教师给出情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协作完成任务,并掌握相关知识点。(4)开展调研活动,让学生以小组模式进行市场调研并提交相关报告。(5)将学生安排至企业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行,培养实践技能。项目实践教学主要采用分组形式进行,在进行实践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主掌握相关知识和信息的提取,项目实践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基础进行教学,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反馈。(四)考核与评价设计(1)实现项目化考核项目化课程包括多个项目,每个科目都包括了学生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三个方面的考核,项目考核成绩评定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进行,以学生完成项目情况为基础进行考核,结合项目成果与在实施过程中的操作作为依据给出考核分数。项目化考核成绩=(X1C1+X2C2+XiCi+XnCn)i为项目编号,n为项目总数;Xi为第i项目的成绩,Ci为第i项目的权重系数,其数值由项目的重要性确定,∑Ci=1;(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考核由于《财务管理实务》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征,对于这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主要通过学生平时在实践过程中的锻炼与积累,因此,该课程的考核标准应当进行综合考量,以强调技能操作为基础,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其中项目化考核占总考核成绩的70%,期末成绩考核占30%,最终的总评成绩=项目化考核×70%+期末成绩考核×30%。并以此实现评价过程的动态化。
二、总结
总之,《财务管理实务》课程的项目化设计必须要突出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围绕财务管理教学需求开展项目化教学,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学科知识,同时通过实践活动与项目化课程的改革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以此真正实现推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
作者:钟伟萍 张丽丽 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