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政教育

思政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政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思政教育

思政教育范文第1篇

高校教学主要目的是为国家社会培育一批“优秀”的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优秀”一词有着更高含义的要求标准,当代优秀大学生不仅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储备,同时还应是一个有道德、有涵养、对三观有着正确的认识与理解的青年。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各个高校的重视,怎样做好德育视角下大学思政教育工作也就成为了教学工作的重点研究课题。基于此,本文对基于德育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开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相关教育研究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德育视角;大学生;思政教育

大学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只有具备足够的本领,才能很好的适应当今社会的复杂多变。大学是人生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是思想、心里逐渐成熟的重要阶段。因此,大学教学是十分重视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的。怎样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及正确的思想,是各个高校教学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课题。德育视角下大学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进行培养是一项有难度的工作,这项工作需要协调好教育的各个环节,同时还需要大学生自身的积极努力与配合,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1.提升思政教学的和谐度

大学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仅仅在课堂上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是取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必须使学生思想、思维与生活和谐一致,这样才能学生实现德育生态化,做到人与事物的和谐统一,有利于良好心态的形成。具体应做好这么几点:第一,将思政教育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利用课堂强化学生思政教育的同时,我们该应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这就需要教师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注重思政教育与生活德育的结合。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中华民族传统的渗透,例如不要浪费粮食,形成饮食节约观念,从而更好地确保思政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符。第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更好地尊重和了解学生,切实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尊重学生的意愿,掌握学生的心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从而更好地为促进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

2.注重多元文化融合

在注重思政教学和谐度提升的同时,我们还应注重多远文化的融合,强化学生行业能力培养,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这主要是因为多元文化的大学教育环境下,其文化也具有较强的多元性,所以教师应将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进行有机的结合。比如在思政教育时讲述有关中华民族儿女的英雄事迹,就能有效的促进中华民族精神思想的传递,同时学生在学习时又能吸取更多的文化营养,并将其与思政教育进行融合。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看,德育教育的源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所以在大学思政教育中应注重对其的传承与重视,从而通过多多元文化的融合,引导学生感受到思政教育的特色和灵魂,也能为大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注入强大的动力。

3.通过实践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大学教育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这就给思政教育的实施奠定了基础。所以在德育视角下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就需要我们通过实践强化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应组织学生深入对口企业实习,这样通过学生到对口企业的实习,能更好地认知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并能对所学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意义更好地认识,从而明确自身和社会需求间存在哪些差距,也能进一步了解基层民情,有助于学生对自身所需承担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同时用更加成熟的态度看待后续的学习与工作。不仅可以使学生接受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人生方向,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后续的生活与学习[2]。

4.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大学教育应该高度重视对学生心理的关心,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更是一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课程,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关心。现阶段我国大学教育存在着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关注,很多时候教师与学生根本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这就使得很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力度,这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学业,而且还应该对学生的生活以及心理进行关注。为此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高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这就需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并且针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同时结合现实情况制定科学高效的解决方案。此外教师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思想政治活动,并且在活动的过程中多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这样不仅仅可以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而且还能及时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

5.有效地提升社团的社会适应力

社团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学生参加高校社团组织对自身的能力水平也会有一个很大程度的提升,高校社团存在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身能力和培养自身兴趣爱好的平台,同时也是一个能够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场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真正的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保证在学生踏入社会后能够迅速的适应新环境,并且还能够在所处的领域创造自己的辉煌。因此我国高校应该不断的提升社团的社会适应能力,并且创新社团的运营模式,可以通过加强高校社团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举办一些活动来提升参与者的社会实践能力。此外高校社团还应该不断的踏入社会,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例如社团举办活动的经费可以通过企业赞助实现,这样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从而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3]。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德育视角下大学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与落实,需要所有相关教职员工及大学生的共同努力,在教学实践中,要多结合学生的生活,这样才能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效的应用到具体的生活中去,是学生思想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协调统一。

作者:李明哲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苏练金.德育视角下的大学思政教育分析[J].知音励志,2016,06:113.

思政教育范文第2篇

“火速关注”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在“非压力环境”下潜移默化地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力求做到“三个转变”。

(一)形式转变:集体灌输——朋辈教育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多属于说服教育,由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通过集体灌输的方式,向学生传授道德理想和社会规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处于消极、被动接受的地位,极易产生反感和不可信心理。而“火速关注”则采用朋辈教育的形式,将学生视为思政教育活动的主体,使他们立足自身需要,积极主动地开拓知识面,接受教育,并通过同龄人间的互动,达到自省自励的效果,也真正实现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统一。

(二)内容转变:道德说教——能力培养

1.教育内容由虚到实,由传授理论到关注现实

传统思政教育的内容多是社会规范、理想信念的传授,和社会现实、学生日常生活结合不紧,易流于教条,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火速关注”针对当代学生自我意识、参与意识不断增强的特点,选取了国际国内要闻、社会民生以及与大学生相关的热点新闻为主题,通过真实的社会现象和案例,引起学生的心灵震撼,并加以点拨、剖析,有效提升学生处理现实矛盾的能力。

2.由封闭式教育到开放教育

传统思政教育更多是一种真空式的教育,象牙塔内的环境相对封闭,但随着网络技术的传播,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速度加快,种种不良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也不断冲击着学生的心灵。本着宜疏不宜堵的理念,“火速关注”更倾向于坦然应对社会多元价值的冲击,把种种美好的、丑恶的、正确的、不正确的现象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理性的剖析、道德上的评判,还原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教育情境。

(三)方法转变:被动接受——慎思明辨

传统的思政教育更多的是一种单向灌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因此,“火速关注”的设计力求体现观点的碰撞。在活动中,学生不是代替老师在讲堂上进行宣讲,而是对于目标事件提出各种疑问,摆出各方观点,鼓励同学表达不同见解,组织同学开展讨论甚至是辩论,营造全员参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氛围。在不同观点的抗辩、较量中,学生自然能明白什么是大是大非,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二、润物无声——根本目的

(一)打造阵地放飞思想

“火速关注”是公共管理系在隐性思政教育领域进行的一个尝试,它有别于传统的思政教育形式,以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能力目的,以观看影像资料、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轻松地、不自觉地将社会规范、道德信念内化到自己的态度体系中,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活动开展三年多来,深受学生喜爱,已成为公共管理系乃至学校的品牌活动。

(二)搭建平台锻炼能力

“火速关注”调动了同学参与的积极性,也为他们提供了锻炼能力的平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写策划方案、搜集信息、应用办公软件,在组织活动中,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现场控制和应变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为了让全体同学都参与,本活动以宿舍为单位轮流组织,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激发信念敏于担当

思政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思政教育;旅游专业;具体措施

校园是人才的集中地,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这在人才的培养中是十分重要的部分。为了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适应当今世界激烈的国际竞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通过分析旅游专业教师在思政教育中的引导作用和思政教育与旅游专业课程的结合,论证思政教育融入旅游专业的必要性,并且提出实施的具体措施。

一、 旅游专业教师在思政教育中的引导作用

旅游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很多方面的内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甚至宗教、民族、建筑等都在旅游专业的研究范围之内。旅游学科内容的丰富性使学生对于这门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旅游专业教学中,中国历史、新疆民族的发展史、民族风俗、著名旅游景点、全国的重点景点和世界遗产名录等都是教授的重点,在教授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教材、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授课方式,将祖国的青山秀水、民族风情、生活习俗等展示给学生,再加之把历史、地理、人文风情以故事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这样就会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通过课堂的讲解,加深学生对于祖国的了解,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新疆的旅游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真实的事例进行讲解,并且通过对于新疆民俗风情和宗教知识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这种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形式,比单纯的思政教育要有效得多。

二、 思政教育和旅游专业课程的结合

社会大众普遍认为旅游行业是低投入、高收入的较为轻松的职业,但是,只有真正的业内人士才能明白其中的辛酸苦楚,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对此望而却步。因此教师在日常教课的过程中,要注意将培养艰苦朴素的精神穿插在课程中。

在日常授课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自己的真实经历,将旅游实践过程中的感受告诉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走入工作岗位之前就了解到旅游工作的艰辛,同时也要让他们体会到珍贵的收获和感受。在课程中通过介绍导游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素养的提高以及面对各种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培养其艰苦奋斗的精神,使其在社会上能够做到独当一面。

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当结束学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不可避免地要与人打交道,与人交往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学生思政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培养学生遵纪、自信、爱国的精神。遵纪能够使学生用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社会道德规范自觉地约束自己,从而做一名正直而善良的人;自信是成为一名顶天立地的人的重要前提;爱国才能够使学生事事以祖国为重,以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重,以民族团结为重。在旅游专业课程的教授中,教师要设计多种模拟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处理。在这样的课堂模拟中可以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贯彻遵纪、自信、爱国的精神,形式的多样化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三、 实行思政教育的具体措施

现代社会要求旅游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有人文修养,还要具有科学知识素养,学习新的理论和思想,从而紧跟时代的步伐。同时对待外来文化要兼收并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一味地肯定或否定。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可主要实行以下几项措施:

1.社会的重视

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我们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行,要把思政工作放在较为重要的位置,采用有效而强力的教育措施,不能因为学生的年龄而忽略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2.学校的重视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应该在重视学生学业发展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德育发展的培养,应该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只有先学会怎么做人,才能更好地学习知识,学校应该培养的不是只具有良好学习成绩的学生,而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性素质的学生。

3.更新教育者的教学方法

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实现教学方法的更新。部分学生觉得思政教育课枯燥乏味,这种现象与教育者是有一定关系的。作为教育者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然后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来授课,力求角度新颖、不落俗套,加上不回避现实问题,对于学生的判断给予认同,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学生接受教育的热情,这样才能引领他们走进正确的思维模式。同时,要注意实事求是,对于学生的优点要给予肯定,对于缺点也要给予批评,通过多种形式做好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

总的来说,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学校领导的重视、教师教学方法和理念的更新下,将思政教育融入旅游专业,有利于为旅游专业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也符合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思政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内经选读》;案例教学;立德树人;思政教育

为深入贯彻落实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实施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9—2023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要切实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培养。而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结合无疑将在很大程度上壮大思政教师队伍,将思政元素很好地渗透进高校日常教学。医学作为致力于人类健康的行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尤为重要。《黄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有专门论述医学伦理道德的著作,对医师的个人修养、社会责任、业务素养等都有明确的记载[1]。《内经选读》(以下简称《内经》)课程教师如能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思政教育元素,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觉悟,而且能提升学生的中医文化自信;同时可引导学生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为祖国为社会贡献力量的理想信念。

1需要引入思政教育解决的常见问题

综合学校教师思政培训导向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发现,目前我校本科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引入思政教育来解决的学生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择业问题。部分毕业生就业时眼高手低,一心只想进入大城市有较大医院工作,甚至个别毕业生宁愿在家待业或者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也不愿意去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历练,导致大城市医院就业供过于求,基层却极度缺乏医疗服务人员;定向班级的学生虽然在就读前签署了服务基层的合同,但是部分学生缺乏诚信意识和服务意识,毕业后不愿回到原基层单位服务,并由此衍生焦虑情绪和不平衡心理,既疑心自己作为定向班学生没有得到公平的教育教学资源,又担心基层生活水平、医疗技术会与大城市有较大差距。第二,学习动力不足、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部分学生忘记了医学生学习的目的是治病救人,服务社会,平时学习不努力,为考试而学,出现高分低能、低分低能现象。第三,心理问题。学生中存在一些不能很好控制情绪或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容易引起心理失衡,影响身心健康及人际交往,个别学生甚至以自虐或自杀行为来博取关注。第四,文化自信问题。中医药作为我国文化的瑰宝,学生缺乏文化自信,缺乏将中医理论学好学精的内动力。

2如何将思政教育与《内经选读》课程教学相结合

《黄帝内经》虽然是两千多年前的著作,但是其中关于思想道德、精神意志等自我修养方面的内容,在今天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1],其与思政教育的结合,能够成为教学内容中的一大亮点。2.1养生篇章中可以导入的思政教育。《内经》中的著名养生篇章《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一段涉及到上古圣贤养生法则的记载:“虚邪则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一段文字是讲上古懂养生之道的人力行践行养生之道,外避贼邪,内养精神,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养生目标。其中的“恬淡虚无”意为思想安闲清净,心无杂念,进一步可以拓展为控制欲望和嗜好,脚踏实地的生活。结合思政教育,我们在讲解时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作为大学生不能没有理想信念,应该在年轻时为理想去努力,但同时也不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要让自身能力和理想相符合。“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条原文强调致病因素分为外因和内因,而内因占主导。所以养生应内心平和,精气神气守持于内,才能不受疾病侵害。在讲解时,以学生常见人际问题的不同处理方式及结果为例,引导学生恰当处理人际关系,学会积极地调整情绪和心态,让学生认识到健康积极的心态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让生活愉悦,也能让我们更好地拥抱健康。《素问•上古天真论》载:“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这条原文是讲不懂得养生之道的人,既不知保持精气的盈满,也不善于调摄精神,所以导致早衰。“法于阴阳”是指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来调整人体的阴阳,是《内经》倡导的一种基本养生法则。在深入分析时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行为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会导致哪些疾病。比如滥砍伐造成水土流失,山洪、泥石流爆发;不爱护公共卫生造成细菌、病毒蔓延,疾病流行;激素滥用引起性早熟。告诫学生违背自然规律必将导致恶果,顺应自然规律方能与自然和谐共赢,人类才能健康长寿,并以此引导学生爱护环境,关爱生命,关爱自然。同时讲解时可导入及时关注心理健康与调整不良思想的重要性,告诫学生出现偏激心理或者发现自身心理偏差时应尽早调整,寻求疏导,把不健康的心理扼杀在萌芽阶段,避免报复、仇富、嫉妒等不平衡心理。“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故能形与神俱……今时之人不然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了“治未病”思想。在讲解时应指导学生养生防病,把疾病扼杀在萌芽阶段,防止疾病传变恶化,同时可结合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抛弃安逸心理,规划好大学生涯,为将来就业、择业、实现人生价值做好准备,以此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升内在的学习动力。2.2阴阳理论部分可引入思政教育。《内经》“阴阳”理论部分中可以引入思政教育的内容也不少,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讲到“中傍人事以养五脏”,其本意是指要像处理人际关系一样去调养五脏,五脏系统通过生克制化关系相互影响,五脏关系“平衡协调”才有利于整个身体的运转,就像人际关系这张看不见的网络一样,人际关系最注重的就是“和谐”。和谐的人际关系才有利于个人、家庭、集体、甚至社会的正常运转及发展。结合思政教育,可以引导学生不但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处理好和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老师的关系,将来才能更好地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以及患者的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家庭事业,也有利于个人成长。《素问•生气通天论》载:“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其气乃绝。”这条原文强调阴阳关系中阳气占主导,而阴阳协调才是最好的养生和治病法则,阴气平和、阳气致密,人体健康无病,若阴阳失调,则疾病丛生。结合思政教育,指出“能力与道德”对人的整体发展也与“阴阳关系”对健康的影响一样,缺一不可,平衡才是最好的,能力道德相当方可稳定发展,从而实现自身价值,贡献社会。故一个人要想大有作为,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且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水平。空有能力而道德低下的人不但很难对社会做出贡献,反而可能成为社会毒瘤;道德高尚而水平一般就很难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会有空有抱负却无法实现之感。所以道德与能力于一个人的整体发展来说,平衡是最重要的,而且道德占主导作用,这也是为何古今名医中无不是医德高尚之人的原因所在。2.3病证篇章可导入的思政教育。在讲解《内经》理论相关病证篇章时可结合思政教育强化医德医风,引导学生作为医者面对患者应有仁爱之心,不嫌贫爱富,尽力帮助患者解除痛苦,要有奉献精神,乐于到患者需要的地方去服务、去实现人生价值。《素问•举痛论》中“九气致病”的内容涉及情志所伤,损伤脏气,故可引入情绪掌控方面的反面例子。如“喜则气缓”,原意为大喜过度可引起心气涣散或者气陷,可以引入“范进中举”之例。大喜导致失心疯发作,由此告诫学生情志过极,伤及脏腑,故生活中应学会调整自身情绪,坦然面对身边的事和物。“怒则气上,甚则呕血及飧泄”,是指大怒可使得肝气上逆,气逆血升,出现呕血,或者肝气横逆犯脾,运化失常出现完谷不化的泄泻。可举“诸葛亮三气周瑜,吐血而亡”为例,引导学生不要因他人言行刺激而生气大怒,损伤身体,同时也要学会更好地沟通和处理问题,尽量不要去激怒别人,胸怀宽广、懂得沟通的人更易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体魄,也更容易成功。“恐则气下”是指过度恐惧可损伤人体的肾气,因肾气下陷而出现大小便失禁、阳痿遗精等,而生活中的紧张情绪就属于“小恐”,适度的紧张情绪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若长期处于紧张情绪中就会耗损肾气,故常见一些因压力过大未及时调整而引发失眠、脱发、遗精的患者。由此引导学生当发现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时,应进行适当调节。中医学认为“思”胜“恐”,很多事情是因为无知才会被紧张、恐惧情绪折磨,如果通过思考分析,清楚找到解除办法,可从根本上缓解紧张情绪。“悲则气消”是指悲伤太过可以引起气阴两虚,可以举红楼梦中黛玉为例,引导学生采用积极的思维方式和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通过原文分析加举例让学生们明白“喜怒忧思悲恐惊”任何一种情绪过度都对健康有非常大的影响,应学会调控情绪,学会坦然面对生活中的任何事情,出现不良情绪及时排解,寻求积极的处理方式。

3小结与展望

综上,我们可以在《内经》教学中引入正确择业观、端正学习态度、注重身心健康、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服务社会、医德医风、树立文化自信等思政教育元素。这将提升《内经》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有益于医学生的成长成才。笔者在授课班级的教学中加入了思政教育元素后发现,在讲授相同知识点时比之前未加入思政教育元素时更能引发同学们思考和讨论,课堂更加活跃,同学们课后结合自身及生活中的现象来找老师探讨提问的频率也明显提高。这样使得原本枯燥的纯理论学习更贴近生活,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引导学生更多的反思自我,思考规划人生。医学教育任重道远,医学生的思政教育更是任重道远,需要每一位教师共同努力,将相关的思政元素潜移默化的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引导我们的学生将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实现自我的价值。

参考文献

思政教育范文第5篇

P键词: 大思政视野 高校教育 实践模式 作用价值

社会的不断发展,让人们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大批的中国家长不惜花费重金将自己的子女一步步送往知识的殿堂,希望他们沿着这条路越走越远。但是由于过多的学子走这座独木桥,在社会现有的状态下大学生已接近饱和。并且这种单纯的对知识的追求,让某些高校学子只能成为“纸上谈兵”的学究,一旦进入社会,盲目且毫无方向感,自身学过的知识完全融汇不到实际生活中,更有甚者,连基本的为人处世,接人待物都不懂。面对这一蹇觯教育部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提出新的教育模式,致力于为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水平学子而不懈奋斗,并通过这种模式的实施,体现它的价值,进而呼吁更多的人学习借鉴,使受益于此。

一、高校思政教育实施育人实践模式的目的

1.让学生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知识的根本来源是生活,当伟人通过自己或他人在生活中经历过的事,悟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并在以前发生错误的地方能够避免时,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人有了经验。但是经验具有不确定性,它始于生活也必然被生活检验,因为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当然,实践就是在生活中实践,而理论自然是对经验的一种精简概述。为了让学子们深刻领悟到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高校必须将学生放在具体环境中学习、思考,只有这样知识才是深刻的,全面的。

2.让学生回归社会

大思政视野下的教育模式改革,就是让学子在原有的枯燥、单调的学习模式下,重新融入社会,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种教育模式,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种模式,它是一种“饮水思源”式的教育模式,它的理论基础是从知识的来源处检验知识的合理性,并让学生深刻意识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使他们有信心和勇气敢于以恰当的姿态和心态步入社会,真正做到成为学生进入社会的垫脚石和蹬跳板,让学生不再害怕社会,避免学生一毕业就失业的悲剧现象发生。

3.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提出思修育人模式之前,高校的思修和政治课程除了专业院系学习之外,几乎都不被人重视,其实,思修和政治是非常好的两门课,它值得学生学习和思考,因为他对学生的各种价值观形成具有非常好的现实指导意义。一般来说,素质和修养高的人和政治眼光独到的人,都是生活中的睿者,他们能更好地透过现象看本质,同时做到宠辱不惊。他们有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有自己的思想和做人原则,并且不会轻易改变。这些都是思修和政治带来的益处,因此,通过对它们的学习,学生会形成属于自己的一种价值观,这种观念将随时体现,并影响一生,甚至是学生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二、高校思政教育实施育人实践模式的作用

所谓的大思政高校思政教育,就是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更强的思想教育,高校开展大思政教育,要以高校教学改革为总体指导思想,真正将思政教学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管理紧密融合在一起,促进现代化的大学思想教育体系,最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通、传统思政教育与创新思政教育相长的目的。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思想是针对高校学生的需求及成长需求进行课程设置,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大思政教学模式被提出,近些年开始普及,大思政教学模式下的思政政治教育,将社会实践、素质拓展及校园文化等内容都融合到教学活动中,并且会有专门的辅导人员,为学生进行实践环节的教育,为他们提供暑期实践指导,保障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遍地都是大学生的时代里,想要脱颖而出,除了需要具备过硬和扎实全面的知识外,还应该有良好的道德理念和自身素质。只有具备这些,才能在竞争激烈、日益变化的现代社会里谋得一席之地,才能长久的立足。这也正是大思政视野下高校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教育部通过让学生在校内接受思想教育和政治熏陶,并在原有的基础上经常性地安排学生进行实践理论学习,让他们频繁地进行实际学习,将课本上抽象的理论化知识在现实中得到直接体现,这样的教育模式能让学生受益匪浅,并举一反三,真正实现高校为社会打造一批高素质,高水准人才的目标。这样的教育模式,能让学生在真正进入社会时,即使面对社会中的各种复杂的关系网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不阿谀不奉承,并保持该有的风度;面对社会中的各种打击和困难,都能做到不卑不亢,化压力为动力,并保持自己的风骨。

三、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模式的改进措施及价值体现

1.价值体现

(1)整合思政教育资源,让理论回归现实。

学生对思政的学习,不应该局限于书本上简单的几点知识内容,还应通过社会、家庭等各个渠道获取思政信息资源。随着社会的日益快速发展,各种知识和理论的更新速度都非常快,只有及时查询和学习,并将获得的理论知识分享给同学和老师,再付诸社会实践,才能使其得到最大的价值体现,才能不被不断变化的时代淘汰,才能成为新时代的淘浪者。当然,这是大思政视野下高校建立的新型思政育人实践模式的根本意义所在,它不仅充分融合了校园书本、校园社联、社会义工、社会政治等思政教育资源于一体,而且通过这种模式,让学生的知识实现由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历史性飞跃,真正达到育人成才的目的。

(2)优化思政教育的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大思政视野下的思修与政治环境错综复杂,包含的内容各种各样,关系到政治、文化、经济等等。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环境系统中,大思政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更应积极联系社会、家庭、校园,将三者关系紧密结合,让这些能影响思政教育实践模式的消极因素及时消除,促进思政教育模式的积极因素彼此建立关系,从而最终实现为高校学子提供良好教学育人环境的目标。

(3)提供思政教育新模式,发挥主体作用。

好的社会成果效应离不开恰当和强大的宣传力度。高校的思政育人实践模式也不例外,为更好地实施实践课程,需要社会的广大人民群众支持,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社群众配合校方积极响应,新的思政教育育人模式才能积极有效地展开。所以,在实行思政育人实践模式之前,我们要做好群众工作,比如在社会中开展教育知识讲座,提高社会人士对思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等,这些方法的实行,对得到社会群众的支持和关心都有一定的影响和帮助。通过和社会人士的交流,达到塑造学生人格修养的目的,促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栋梁。

(4)拓展思政教育平台,丰富实践经验。

在高校未实行思政育人实践模式之前,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全面的认识。其实,在高校内,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非常丰厚的。只是未被发现和及时开发利用而已,所以,我们要学着充分挖掘利用被潜藏起来的丰富资源,因为它不仅可以为大学生开辟一条更具有创新可行意义的道路,而且可以为大学生拓展一个新的能够真正交流的平台。它使学校的每个学院都能建立联系,甚至可以实现与校外企业合作的目标,进而邀请知名企业家在校园课堂里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让学生学习并积累实践经验。

2.改进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与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相结合。

大思政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教师应该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宗旨,将学生的自身发展及能力培养作为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在思政教育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倾听学生的诉求,最终达到学生精神层面与知识层面都得到进步的目的。

(2)对高校思政教育内容进行明确。

思政教育工作者及相关的教育部门,必须强化思政教育改革的力度,完善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内容要以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管为基础,将实现学生的自身价值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帮助学生构建和谐的心理世界。另外,高校思政教育还应该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需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和落实,保障高校思政政治教育的可行性与针对性。

(3)完善高校思政教育方法。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科学,会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因此改进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方法,避免重理论轻实践的老问题,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彻底推进我国思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我国很多高校思政课程上,基本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因此实践教学,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是非常必要的。在实践教学中汇总,要增加学生亲自参与与体验的环节,教师要积极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和想法,以此为制定实践教学内容,切实保障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比如,要强调学生团结、协作的思想,鼓励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等,这些实践拓展训练,对于学生形成良好思想行为及提高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随着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模式的不断展开,这种方法已经开始在高校内深入和实行。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能力,也可以挖掘学生在思政方面的新观点、新见解,对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对高校学生的立猿刹排嘌也具有非常的积极标榜作用。总而言之,学校要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结合社会热点问题,不断改进思政育人实践模式,努力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高水平栋梁之才,为建设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