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政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高职校园文化现状分析
高职校园文化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气氛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但是,人们往往过分注重功利主义的目的,而忽视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发展成长的主题意义。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只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二是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工作上,以方便管理为目的,体现出来的是“管理”的校园文化,而不是“育人”的校园文化。
1.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迫切要求
高职校园文化的核心和实质是超功利主义的,其出发点是人的发展,它以文化为载体,着眼于精神建设,直接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它主导校园文化建设服务于高职院校全体成员的心智、体质、思想、创新等素质的全面提升。鉴于此,应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作用。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作用
建设高职校园文化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和审美导向,这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来支持。
2.1思想政治教育保证校园文化的正确方向
校园文化在学校培养人的过程中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时是半自觉或完全不自觉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以正确的道德、情操、思想、政治观点和立场等意识和观念影响学生;否则,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就可能在不自觉中侵蚀学生的头脑。而要保持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在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用马列主义思想理论、道德教育人、引导人,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化为自觉行为,将这种自觉行为形成精神氛围,进而形成校园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2思想政治教育抵制校园内不健康或亚健康的文化传播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尤其是互联网,在提供海量信息的同时,泥沙俱下。曾经一段时期,校园内的追星热、麻将热、算命热等,再有类似于“宁愿坐在宝马里哭泣,也不愿坐在单车上微笑”的拜金主义等,使涉世不深、缺乏分辨能力而又渴求新异的青年更添了几分困惑。校园生活的事实告诉我们,校园文化离开了强有力的、及时的、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势必造成一些青年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和行为上的错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理想信念的动摇,完全被腐朽思想俘虏。总之,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导向是校园文化的灵魂与生命。
3思想政治教育主导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
3.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主流意识形态在高职校园内占据主导地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指导地位,这不仅是社会主义高校性质使然,也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由于当前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元化以及高职校园文化主体的价值取向、文化修养、知识结构、志趣追求的差异,导致高职校园文化呈现出多元性。不管校园文化在形式和内容上如何具有多元性,思想政治教育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必须是在包容多样性基础上的统一,主流意识形态必须占据主导地位。
3.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正校风、学风,找;隹高职校园文化的坐标。高职院校不是简单的人力资源的“加工厂”。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认知水平,强化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师生中形成共识,以此端正校风、学风,注重学生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找准高职校园文化的坐标,实现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契合,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中心,与市场接轨,为行业经济服务。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同时跟踪研究社会经济情况,尤其是有关行业、企业情况及社会环境对育人的影响,保证校园文化建设沿着健康、有益的轨道发展。
3.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将企业文化有机地融合在高职校园文化中我院是_个依托石化行业的高职院校,与石化企业中石化长岭炼化公司有很深的渊源,石化企业的企业文化,尤其是长炼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深深地渗透到我院的学校精神和校园文化中。学院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始终不忘传播石化人“爱我石化、振兴中华”的职业理想和人生追求,传承石化行业的“铁人精神”和“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优良传统,推崇长炼“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用石化行业先进的文化铸造现代石化人的灵魂,着力培养学生优秀的职业品德、坚定的职业信念、高尚的职业情操、严明的职业纪律、规范的职业行为,这成为校园文化的一大亮点。通过反馈调查发现,学生到企业后,表现出的职业素养很高,适应很快,对企业管理、企业文化深度认同,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
3.4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丰富的社团活动载体,保证高职校园文化的思想性随着高职院校对学生社团的不断重视,大学生社团越来越呈现参与人数多、活动形式多样化、影响效果大等特点,成为了校园文化的传承者更是校园文化的缔造者。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社团组织在成员中倡导的价值观、精神氛围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成员的心灵、精神世界。在传播知识、交流信息的过程中,耳濡目染,日益陶冶自己的性情,增强集体观念,训练和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学生社团创造性地规划设计学生社团活动,举办社团文化节、社团活动展等大型社团活动,进一步提升社团活动层次,满足学生内在的需求,更好地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学院紧紧把握时代趋势,紧扣教育发展现实脉搏,多种运用利用网络传媒传播新媒介,积极推动思政教育的网络化与信息化建设,通过微博、QQ、微信朋友圈、博客、网站等平台搭建学院和家长、学生沟通交流的正向信息育人平台。学院现在开设的具有思想政治专题网、心理与思想健康网、校园教育安全网、红色理论实践教育网等专题网站,学院主页开设了“老师我有话对您说”和“心理健康咨询”等思想工作栏目,在各班级、团总支开通微博,各班主任、辅导员开通微博并建立博客,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逐步形成了一个定位把握十分明确、思政育人特色鲜明、全面功能相互互补、深度覆盖更广泛的正向信息教育体系。
第二,搭建学校、企业、社会多层次多元化多方参与的实践育人平台
学院以“校中厂、厂中校、做中学、学中做”的特色办学模式为支撑,与合作企业联合建设专业实践、思政教育的“双基地”,搭建学校、企业、社会多方参与的实践育人平台。目前,学院拥有贵州小松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贵阳世纪金源大饭店、贵州通源汽车有限公司等18个“双基地”。通过“双基地”建设,导入企业文化元素,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融入专业实践中,实践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
第三,搭建理论、实践、科研多角度培?B的教学育人平台
学院积极发挥思政教学和课程对学生思想与道德渗透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十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现在已经有了两门课程成为了院级精品性质的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课堂教学的创新改革十分明显,将学做互相结合的思路思想贯穿于课程教学一条龙全过程中,运用模块化教学体系的优势,大范围用于课堂教学,确保并取得更好地成效。邀请学院领导、校外专家、企业负责人等开设各种专题讲座。加强实践教学,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社会实践调查、参观实习基地和校史馆等实践活动。2013年初,学院组织学生开展了以“走基层看变化、学习宣传党的十精神”为主题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刻学习并践行党的十精神。学院积极搭建理论研究平台,指导学生参与思政课题研究,执行良好,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009-2017年,学院共研究结题思政类课题26项,其中省教育厅课题17项,院级课题9项。目前仍有多项思政类课题在研。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170-02
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都提高了对思想政治课的关注与重视,无论是在思想理论方面或者在时间教学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在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与弊端,仍然高职思想政治课程不断发展的短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解和认识。随着各高职院校教育理念和观点的不断发展,关于政治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和教师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思想政治课程作为当代大学生认识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政治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径,是高职院校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思想素质的主要手段,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和理解。本文就将以此为切入点,试对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进行分析。
一、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基本情况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的许多不足,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情,同时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许多教师和学生并没有真正了解教学基地建设的基本情况。
首先,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目前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课程的整体认知。目前我国虽然建立起了多个实践教学基地,如井冈山革命基地、纪念馆、九一八纪念馆等,但对其中蕴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挖掘还显得不够充分,也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并没有真正的融合在一起,这就需要有关学者和教师一起对其隐含的教学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合理的利用。除此之外,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还存在管理上的一些漏洞,同时学生的参与度缺乏广泛性,学生不能广泛的参与实践教学一方面受到实践场所的限制,另一方面也与学校的实践经费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使得学生的实践活动无法正常的进行下去,同时也不能将实践活动由点到面的全面开展起来。
其次,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必要性。思想政治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它直接关系着学生日后的思想倾向与人格培养,同时也关系到社会之和谐社会的稳定发展。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程依然延续着传统教学的老路子,几乎没有什么实践创新之处,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教育要求,另一方面,我国的每一个省份都有着非常丰富的实践教育基地,如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等,这在客观上也为实践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基本的场所。教学实践基地的建成不仅可以为思想政治课程提够了新鲜丰富的教育素材,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可以强化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进一步理解认识。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模式不但使得学生获得了学习上的自由,同时也减轻了老师在教学中的负担,也避免了学校在人力或者财力上的双重浪费。从总体上说,教学基地的建设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提够了必要的条件和途径。
二、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思路途径
思政课实践基地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课程整体的教学效果,目前许多高职学校领导对思政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存在着不足与偏见,还是过于偏重于对思想理论课的重视,这样的思维观念根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思政课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理念。目前许多的高职院校并没有展开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活动,也并没有教学实践基地,领导和教师还是固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理念,但其实这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教学形式,要想真正的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仅仅是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教育,学校有必要让学生真正的“走出去”,让学生去农村、革命基地、工厂或者社区,让他们在体验生活的同时真正的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真正的相互融合,这对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不仅是一项简单的实践活动,它实际上服务于高校教学总的教育目标,并随着教学理念和时代形势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发展,因此它已经成为了日后高职教育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其次,开展多种多样实践活动。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需要广泛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从而在无形之中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和激情,同时也是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重要途径。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同时也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这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兴教学原则。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也遵循一定的选择规范,从而形成一个有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中,需要将实践活动环节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方面,同时还要加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一些实践调研活动,如关于生态活动的调研、历史文物保护的调研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自行的设计方案、自行考察、自行解决问题、自行获得结论,这就在本质上锻炼了学生的自我实践能力。
三、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意义作用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整个教育环节中的核心,它直接影响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的形成,同时也是我国教育理念转变的重要表现,同时也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首先,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我国从古至今一直非常重视“以人为本”,但传统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做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学生总是在被动的接受着所学习的一切,这就容易造成学生的对课程本身的烦躁或者逆反心理,特别是以理论为主的思政课,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能让学生学习的知识获得实践的机会,也就不能提高学生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自然不能对课程产生兴趣或者认同感,因此实践基地的建设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为他们提供了实践探索的机会,充分强调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从而在根本上加强了学生对思政课本身的认同。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思维方式困于课堂之中,使得学生永远活在幻想之中,并不能真切的面对当前较为严峻的社会形式,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社会时间活动。
其次,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强化教学的实效性。思政课与其他课程有着一定的区别,它完全以理论为主,总体上非常的枯燥无聊,因而学生对此总是没有兴趣,课堂气氛也总是非常的枯燥无聊,笔者认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消除这种现象的一个有效途径。高职院校的没门思政课都具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因此有的学生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中接受起来有些困难,同时大部分学生存在思政课无用的思想,在大部分学生心理,学习思政课只不过是为了应对考试而已,它并不具有任何的实用性,对自己日后的学习或者工作并没有任何的帮助,因此使得思政课越来越不受到学生们的重视,以致成为了高职院校的边缘学科,而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以在根本上扭转学生的这种想法,让他们在实践中彻底认识思政课本身的重要性与实用性。
综上所述,目前各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和效果,但为了更全面、更立体、更深入的提到教学效果,各院校还要不断探索、研究实践教学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专业建设;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
思政课实践教学旨在从各种各样的实践中丰富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的真谛,领悟做人做事的道理,达到提升学生思想境界的目的,有效地弥补单纯理论说教的抽象与枯燥。但在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本文试图从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高职专业建设和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找到可行的实践路径。
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有利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思政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两者的结合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两者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一致,都是围绕培育高素质和高技能专门人才进行。前者侧重于职业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培育敬群乐业的职业情感,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教学生“做’的道理;后者侧重于职业技能的培养,教会学生具体的操作理论和实践。思政理论课是学生专业学习实践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引导,专业的学习实践是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源泉与基础。
有利于解决思政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 从正在进行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来看,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脱离了专业建设的规划指导,造成思政课与他们的专业学习没有多大关系的假象,也使思政课实践教学缺失了丰厚的资源。利用高职院校最为重视的专业建设项目及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来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发展,是破解思政课实践教学难题的突破口。
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 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是近年来理论界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脱离生活而导致教条化、形式化的弊端提出的教育理念。它以生活为基点考虑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所有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贴近生活,引领生活,并最终融入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专业的学习和实践是专业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学生整个高职生活的主旋律。如何从平常的生活和实践中去学习,不仅需要专业的理论知识的指导,更需要对日常生活学习体悟。
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思政课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深化,一般把思政课实践教学划为课堂实践、课外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其目的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及其实际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教学,夯实学生行动转化的思想、情感和态度基础,促使学生从思想、情感、态度,到行为上的转化。在实践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如下:
内涵、目标、标准界定不清,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是什么?与专业课实践教学有什么根本不同?与思政课的理论教学有什么关系?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实践教学的效果依据什么评价?怎么评价?这些在现实的操作中没有统一的答案,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依据自身对实践教学的认识,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缺乏质量标准的指导,实践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障。
缺乏持续性,系统性,难以砥砺学生的品格态度 思政课虽然是围绕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的,但是仅仅从理论上对学生进行观念上的灌输,或者是通过一些实践教学活动,增强他们的某些认识是远远不够的。现在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一般是根据教学需要安排,有时间限制,难以做到对学生进行持续有效的影响。
资源不足,开展困难大 根据已经进行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的平台主要是课内活动、校内各种社团活动以及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从现有的情况看,实践教学难以保障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加入到实践教学中,来并从中受益。其中,有时间的因素、资金的因素、实践资源紧张的因素,还有个人的因素等,并且这些因素还交织存在。
偏重教师主体,忽视学生日常生活实践的自我教育 思政课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这只是一个方向指引,最重要的还是学生进行的自我教育。学生能不能进行自我教育是衡量思政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思政课不能引导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自我规范的动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堪忧。
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路径
思政课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在学生的眼中就是对他们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无形之中就引起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思政课在实施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就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实际,以培养具有优秀职业精神、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核心,夯实学生专业学习和实践的基石,搭建课内外实践平台,形成开放、自由的实践教学氛围。
以日常校园生活为基础,夯实学生思想转换提升的土壤 日常生活学习是学生根据自身的价值观念、兴趣爱好主动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生命状态,体现着主体内在的精神需要、精神追求和精神状态,演绎着不同价值追求的生命情态,是大学生活状态的直接反映,最能反映学生真实的思想状态、行为态度和价值倾向,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厚的资源。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学生的自我监督及规范。例如,现在的学生普遍拥有手机且爱好摄影,开展“我拍校园”的系列活动,通过拍摄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某些问题的关注并从自身开始逐步改善。(2)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规划及自我管理。高职院校应该提供更多更好的便利条件,让学生在校园生活和学习中能找到让激情喷发的乐园。这样,学生的自我教育才会有厚实的土壤。(3)构建和谐校园,营造充满优秀精神气质的氛围。高职学院也应该有自己的精神气质,学生在这里应充满对知识、对前辈的敬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日益受到熏陶,达到教育的目的。
以专业人才培养为导向,增强课内实践教学实效性 在思政课教学中,应根据高职新生的心理性格特点,结合不同专业的实际情况,以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需求、用人单位反馈信息以及学生群体职业素养调查反馈为选取教学内容的依据,进行模块化教学,有针对性地引导,使思政课教学具有实效性。例如,在教学中,可把“绪论”作为角色转化模块,高职新生对大学以及专业的认识了解相对肤浅,对于自己即将开始的新生活既充满好奇,又有些忧虑。绝大多数学生刚进大学时激情满怀,但又没有明确的目标,为此会浪费掉许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中设置讨论环节,让大家畅所欲言,谈谈对大学生活的认识。针对学生在发言中暴露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明确大学学习生活是什么样,大学学习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如何对待自己的专业。再根据大家的讨论结果,结合学生自身的实践认识以及专业的发展趋势,写出自己的高职生涯规划,并在课堂上汇报交流。不同的学习模块,围绕培养学生优秀的职业素质,根据不同的实践教学主题,采用不同的方式,如演讲、辩论、讨论、话剧表演社会调查等,促进学生思想观念上的转变。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建议,对策
一、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进入一个优化升级、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内涵型建设、更加注重人才培养规格的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内涵型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格的主要突破口,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专题研究势在必行。
二、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是适应新一轮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的客观要求。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和建设性意见,为高职院校思政课学科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为深化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借鉴,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有效课堂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三、我院思政科教师队伍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我院思政科教师队伍现状
我院现有思政课专任教师12名,其中50岁以上3名,40-50岁3人,30-40岁2人,25-30岁4人;12人中硕士研究生学位有5人,其他均为本科学历获学士学位;现有教授副教授1名,讲师8名;助教2名;12人中有男教师6人,女教师6人;从毕业院校看,兰大4人,西北师大5人,新疆大学、第四军医大、陕西师大各1人;12人中专业方向为理论方向的有3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2人,法学方向的有3人,心理学方向的有2人,哲学社会学方向的有1人,艺术教育方向的有1人。
我院现有兼任思政课教师21人,主要有学院党委书记、副书记、党校校长、学工部长、团委书记、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各系党总支书记(石化、应化、信控、人文、电气、机械、汽车、外语、印刷、土木、继教院、机关、后勤、图书馆)。
(二)原因分析
1.历史原因:我院由两所国家级重点中专和两所职工大学合并而成,历史上两区办学在引进思政课师资上比较注重学历而忽视能力,重文凭而轻水平,造成引进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2.办学定位:我院属于行业背景办学,比较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认为学院培养的人才就是熟练工人,没有必要讲得太深,对思政课重视程度没有较高的认识,造成学生对思政课的怠慢和思政课教师职业荣誉感的缺失。
3.生源构成:过去学院中专时代主要招高中后教育学生,现改为高职后,生源质量名义上是提高了,但实际上是下降了,学生对思政课的需求下降了,客观上造成教师对自己要求的降低,大多数教师满足于上课完成任务,而没有把教书育人当成是一种使命和责任感。
四、关于我院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引进;高职院校应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常抓不懈。思政课学科带头人是该学科的“领头羊”,加强高校思政科教师队伍建设应以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为主要抓手和切入点。思政课学科带头人应当是思政课改革的急先锋、学科建设的设计师、青年教师成才的引路人、青年学子成长的呵护者。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广大高职院校思政课骨干教师是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宝贵财富。学院思政课教学的成败取决于广大思政课骨干教师的共同努力程度。调动广大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搞好思政课建设的关键。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首先要注重思政课骨干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为此要在现有人员中挖掘若干名骨干教师的苗子,作为培养对象,也和前面提到的培养学科带头人的方法类似,就是要适当的压担子、压任务,促使其尽快成才,成为为我们所用的骨干教师。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荣誉感的提升;网上调查发现,在所有教师中,思政课教师是最缺乏职业荣誉感的职业。在当今的高等院校中,特别是高职院校中,思政课成为可有可无的一门课,思政课教师的地位已经被不成文地矮化了,思政课被学生理解为一门消遣课,一门无可奈何又不得不上的课程,那么思政课存在的价值在哪里?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在哪里?学院在思政课教师待遇问题上不应该有矮化思政课教师地位和作用的做法,应该一视同仁地为广大思政课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搭建广阔的平台。思政课教师也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扎实的工作、出色的成绩、人格的美丽、学术的魅力去争取自己的地位和待遇,通过自信来赢得他信,通过有为来获得有位。
(四)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职业能力的提高。
高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渠道,思政课课堂则是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战场。要巩固理论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不行的,广大高校教师,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更是义不容辞地应成为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兴国之师”。
其次,我认为思政课教师应潜心研读马列经典著作、中国化重要文献,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提高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研读马列经典著作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
其三,思政课教师应加强自身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团队协作,形成集体备课制度,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而不是一枝独秀的埋头苦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