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设计论文

网络设计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设计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设计论文

网络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作者:朱林军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

院校用户需求分析院校用户主要指具有办学资格和独立法人资格的高职院校。院校用户的需求大致有:实习培训,院校招聘,基地共建,合作办学,院校展示,员工培训,招生信息,毕业生供应,投资融资,技术转让及开发,教育装备采购等。上述需求可以进一步细分若干链接,如:1.院校展示:集中展示国内高职院校的概况、特色,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及学生信息;2.实习实训:高职院校学生所需要的实习实训的相关合作需求;3.基地共建:指院校希望同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的需求信息;4.合作办学:由院校方主动发出期望企业参与合作的办学模式信息,如委托培养、订单培养等合作办学信息;5.员工培训:主要指高职院校管理人员或教师需要企业合作进行培训的需求,例如,教师双师型培训等;6.招生信息:高职院校的每学年的各专业招生情况,这对高职院校本身至为重要;7.毕业生供应:高职院校各专业应届毕业生基本情况;8.投资融资:由高职院校发起的在投资融资方面的合作请求,体现校企在财力方面的合作需求,例如,院方办学需要资金需求,设立奖学金等合作需求;9.技术转让与开发: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以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产生实实在在的社会效益。同时院校具有的高端人才和科研实力也可以提供具体信息让企业了解,以帮助企业解决技术攻关,因此通过本栏目此类信息对校企双方开展项目合作大有好处;10.教育装备采购:院校自身建设必需有相应的教育装备,如教育器材、耗材等,这些信息都可以公开,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通过本平台实现项目招标。企业用户是校企合作必不可少的对象。企业用户需求可以分为如下项目: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合作办学,项目需求,投资融资,教育装备供应等,亦可细分链接:1.实习实训:企业主动提供的能协助院校进行完成实习实训的相关需求,例如,提供场地信息、实习条件等;2.基地共建:指企业能为院校提供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的需求,多指企业希望长期、稳固合作需求;3.合作办学:企业期望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办学信息,例如,需要和院校进行订单培养,委托培养等;4.项目需求:企业的自身生产中急需要解决的技术项目难题,或者企业需求的投产、投资项目等;5.投资融资:涉及两个方面,即企业希望用自身的财力和校方合作,也可能是企业有好的项目,需要校方来投资合作,集中体现了校企两方在财力方面的合作需求;6.教育装备供应:指一些教育设备提供商的产品信息需求,这些可能是校方所寻找的信息。

平台基本架构和技术设计本平台采用了基于B/S(Browser/Server)的体系结构,即前端采用通用的浏览器作为信息获取工具,在服务器端采用微软公司的ASP(ActiveServerPage)技术对终端用户的请求作出响应和服务,后台数据库选用微软公司的Mi-crosoftACCESS2002作为数据池[2]。这一系列技术在当前的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中己经相当成熟,应用十分广泛。平台所需的数据项设计为了实现平台对象的各项需求功能,所需要的数据信息项有:1.录入信息条信息,需要的数据项:编号、标题、作者、出处、栏目、内容、时间、浏览次数、副标题、人、级别、图片。2.管理用户信息,需要的数据项:编号、账号、密码、权限、加入时间、说明。3.栏目信息,需要的数据项:编号、栏目名称、添加时间、栏目描述。4.院校用户信息,需要的数据项:编号、用户名、院校名称、登陆密码、邮箱、地址、邮编、院校代号、登陆次数、注册时间。5.企业用户信息,需要的数据项:编号、用户名、企业名称、登陆密码、邮箱、地址、邮编、企业简介、注册时间、登陆次数。6.网络调查信息,需要的数据项:编号、选目1、选目2、选项3、选项4、主题、时间、选目1点击次数、选目2点击次数、选目3点击次数、选目4点击次数。7.公告信息,需要数据项:编号、标题、内容、点击次数、时间。平台各功能系统设计在平台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设计出由以下几大功能系统构成的校企合作信息网络管理平台(图略)1.信息与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平台各类信息的和管理,包括添加、修改、删除和检索功能,其中添加、修改、删除适用于后台管理员用户,检索和浏览适合前台普通游客。注册用户既可以检索和浏览前台信息,还可以添加自己的合作信息。对于前台用户所添加的合作信息,后台管理员需要进行初步审核,待审核无误后,提高信息的级别,其信息才能在前台供显示和检索,2.前台用户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用户管理,本平台用户分为企业用户和院校用户,该系统必须实现对上述群体的集中管理,其中注册页面允许将各类用户信息填入表单并提交到后台数据库中,后台管理员可以对用户数据实现浏览、查找、修改和删除,从而剔除不合适的用户信息。3.互动交流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平台管理人员与平台使用者的交流和互动,平台在使用中将不断吸取和采纳来自使用者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作出反馈和回复,从而完善自身建设和服务。此外,该系统还能在校企双方充当第三方联系人的角色。平台暂采用留言本、系统公告实现、在线qq等实现与用户的互动和交流。4.系统管理系统:主要用于超级管理员进行软、硬件的管理,硬件方面包括维护WEB服务器的正常运转,网络安全管理;软件方面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同时超级管理员还负责后台代码维护、对管理员账号实施管理,包括根据需要添加和删除管理员帐户,并适时进行逐级维护和日志下载、数据备份等事务。对于平台各类用户,在功能上实施统一的分级制度。5.日志追踪和统计系统:本系统负责记录平台若干关键点的来访IP,并自动实现追踪和统计,一方面可以统计平台每天每小时的用户浏量,还可以对某一具体页面作出流量分析,借以获知用户该主题的热度;另一方面若平台发生安全事故,如黑客攻击、页面失效、后台数据泄露等,平台日志能提供很好的数据依据,通过查找分析来访的IP、时间和访问点记录,将有助于协助调查,识别和追踪破坏者[3]。

为了帮助高职院校具体实施校企合作中的一些难题,校企合作网络管理平台应运而生。通过该平台,能充分发挥网络分布广、传播快的优势,使海量校企合作信息得以快速、传播和管理,从而促进校企双方的横向联系和多方面合作,实现校企双方合作需求的快速无缝对接。

网络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络多媒体课程;栏目;设计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逐渐成为适应网络经济时代要求的新的商务模式,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同时也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以其良好的交互性、开放性、资源共享性、个性化等,极大的拓展了教育的含义及其时空界限,深刻的改变了教与学的关系,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为广大的电子商务课程的潜在的学习者提供了学习机会。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在开放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综合考虑课程的教学体系、内容结构和教学方法、策略及教学活动,以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及生存、发展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我们开发了“电子商务”网络多媒体课程。

“电子商务”网络多媒体课程尊重认知规律,采取模块化设计,涉及教、学和学习评价三个环节,包含系统说明、在线教学、在线学习、交互查询等模块,各模块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1系统说明

系统说明提供课程和课程学习所必需的信息,主要包括学习目标、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学习方法和参考资料。

学习目标:对远程学习者来说,在没有教师亲自引导的情况下,明确课程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学习者树立课程学习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使学习者有的放矢的学习,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内容:在学习某课程之前,有必要对课程所包含的内容进行大致的了解。它对课程的章节和主要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简洁的论述,让学习者对电子商务课程所涵盖的内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而对课程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

课时安排:它简单介绍了课程学习所需要的课时以及各章节学习的课时安排,让学习者对课程各章节学习的课时安排有所了解,指导他们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

学习方法:在学习之前,掌握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它给出了本课程学习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供学习者使用或参考,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资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经常给学习者提供一些课程参考资料目录,让学习者参阅,帮助学习者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扩大了学习者的知识面。它提供了一些有助于课程学习的参考书目和网站地址,学习者可以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还可以借助互联网直接连到相关网站,非常便利的找到所需要的资料。

2在线教学

课程以知识点为线索,将教学内容分成6章,分别介绍各主要知识点的内容。每章主要包含本章概述、教学要求、电子教案、系统演示、重点提示、典型案例分析等部分。

本章概述:对本章所包含的内容和一些历史背景进行概述,可以指导学习者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并从整体上对本章的知识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随后的细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可以引导学习者有的放矢的学习,在学习结素后又有复习提示的功能,在学习完本章的内容后,再返回到教学要求栏目,检验自己是否按照要求掌握了有关知识。此栏目依据课程教学大纲,将知识点按照不同的教学要求划分为了解、领会和掌握三个层次。其中,要求掌握的内容是最重要的,也是教师反复强调的部分。它以超级链接的方式提醒学习者要重点掌握这部分的内容,提升协助学习者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电子教案:网络课程不是对教材的简单翻版,而是尊重教学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系统的学习。“电子商务”网络多媒体课程定位在实现教学的全过程上,又充分体现网络的特点,并没有完全照办文字教材,而是经过了仔细和科学的筛选,将教学内容编写成层次分明的知识点。通过此栏目,学习者可以得到最基本又足够的教学内容来学习。

系统演示:远程开放式教学是在教师和学习者分离的情况下进行的自主式学习,学习者缺乏教师的指导,是违背教学规律的。考虑到这一点,电子商务网络多媒体课程对电子商务网站的开发、操作和管理流程,采用FLASH技术,制作成影视小片段,通过学习者的点击,可以亲自体验各种操作;对需要教师进行适当讲解的重点和难点,则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教授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制作成视频材料,帮助学习者掌握重点和理解难点。系统演示缩短了教师和学习者的距离,提高了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重点提示:“电子商务”课程是一个新兴的课程,许多领域很不完善或还没有定论,学习者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同时考虑到远程教育的学习者缺乏教师的直接指导,我们设置了这个重点提示栏目,对重点问题进行提示、归纳和总结,这是教师对教学重点的提炼和经验的总结,可以帮助学习者把握本章的重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典型案例分析:案例教学是很有效的课程教学方式。本课程案例教学经过精挑细选,从众多案例中筛选出典型案例,采用多种传输方式,如图片、声音、FLASH动画等,对案例进行生动的讲解,并在每一个案例后面给出案例分析。这不仅符合学习者学习的心理要求,还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在线学习

在线学习主要包括习题作业、测试园地、讨论天地、论文摘选、相关连接等部分。

习题作业:作业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检验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加深学习者对知识点的掌握,并督促学习者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复习。考虑到网络教学缺乏教师对学习者的直接监控,我们在课程中设置了这个习题作业栏目,帮助学习者养成及时检查学习效果和随时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让学习者自己即使强化对所学知识的记忆程度。为了达到设计效果,栏目打破了传统的只简单给出正确或错误信息和参考答案的办法,每一道习题给学习者两次机会,根据每一次回答的情况给出相应的提示。若两次都没有答对,则会建议学习者重新学习这一章的某一个问题。

测试园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之后,则进入测试阶段,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测试园地栏目包括测试练习和综合测试两部分。测试练习侧重于各章的基本概念、重点内容,形式以填空题、选择题和综合题为主,帮助学习者对具体章节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自测。综合测试部分,学习者可以从试题库中自主组成一份标准试卷,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计算机自动阅卷,并立即给出成绩。

讨论园地:为加强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交流,特设立讨论天地。本栏目为教师提供一个信息、与学生交流的场所,并提供电子商务的最新发展动态,让学习者及时了解电子商务的发展动态。;为学习者营造一个集体的氛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方便的进行交流,营造一个虚拟的交流空间,让教与学、学与学之间交流变为可能。

论文摘选:论文摘选提供与电子商务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报告,来扩大学习者的视野,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学习怎么撰写一些专题论文或报告。

相关连接:为了让学习者更多的了解一些有关电子商务的信息,本栏目提供一些与电子商务有关的网站供学习者连接。

4交互查询

交互查询提供两种查询方式:索引查询和关键字查询。索引查询可以依照字母或数字的顺序实现精确查询;关键字查询提供动态的、交互式的查询,可以根据用户实时的输入或选择、组合要查询的条件,进行高效的、目的明确的查询。借助查询,可以实现知识点之间的非线形联系,帮助学习者进行归纳、总结和对比,为学习者提供交互的、个性化的服务。

5小结

电子商务网络多媒体课程符合了以下设计原则:尊重认知规律;课程内容模块化;制作规范化;良好的动态性、交互性;点面结合、重点难点突出;多种教学媒体一体化设计等。电子商务多媒体课程的使用,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和教学效率,教学资源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参考文献:

1.赵燕平.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5

网络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DSP芯片是专门为实现各种数字信号处理算法而设计的、具有特殊结构的微处理器,其卓越的性能、不断上升的性价比、日渐完善的开发方式使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引入以DSP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使其成为数字化、网络化相结合,集通信、计算机和视听功能于一体的电子产品,必须大大提升DSP系统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将DSP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必须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实现DSP与网卡的硬件接口技术,二是基于DSP的网络通信程序设计。DSP与网卡的硬件接口技术参考文献[1]有比较详尽的论述,以下主要讨论基于DSP的网络通信程序设计。

1通信协议的制定

协议是用来管理通信的法规,是网络系统功能实现的基础。由于DSP可以实现对网卡的直接操作,对应于OSI网络模型,网卡包含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全部内容,因此,规定了数据链路层上数据帧封装格式,就可以为基于DSP的局域网络中任意站点之间的通信提供具体规范。因为以太网是当今最受欢迎的局域网之一,在以太网中,网卡用于实现802.3规程,其典型代表是Novell公司的NE2000和3COM公司的3C503等网卡,所以研究工作中的具体试验平台是以DSP为核心构成的以太局域网,主要用于语音的实时通信,所使用的网卡为Novell公司的NE2000网卡。NE2000网卡的基本组成请见参考文献[2],其核心器件是网络接口控制器(NIC)DP8390。该器件有三部分功能:第一是IEEE802.3MAC(媒体访问控制)子层协议逻辑,实现数据帧的封装和解封,CSMA/CA(带碰撞检测功能的载波侦听多址接入)协议以及CRC校验等功能;第二是寄存器堆,用户对NE2000网卡通信过程的控制主要通过对这些寄存器堆中各种命令寄存器编程实现;第三是对网卡上缓冲RAM的读写控制逻辑。DP8390发送和接收采用标准的IEEE802.3帧格式。IEEE802.3参考了以太网的协议和技术规范,但对数据包的基本结构进行了修改,主要是类型字段变成了长度字段。所以,以DSP为核心的局域网内通信数据包基本格式如图1所示。

DSP读出数据包和打包从目的地址开始。目的地址用来指明一个数据帧在网络中被传送的目的节点地址。NE2000支持3种目的地址:单地址、组地址及广播地址。单地址表示只有1个节点可以接收该帧信息;组地址表示最多可以有64个字节接收同一帧信息;而广播地址则表示它可以被同一网络中的所有节接收。源地址是发送帧节点的物理地址,它只能是单地址。目的地址和源地址指网卡的硬件地址,又称物理地址。

在源地址之后的2个字节表示该帧的数据长度,只表示数据部分的长度,由用户自己填入。数据字段由46~1500字节组成。大于1500字节的数据应分为多个帧来发送;小于46字节时,必须填充至46字节。原因有两个:一是保证从目的地址字段到帧校验字段长度为64字节的最短帧长,以便区分信道中的有效帧和无用信息;二是为了防止一个站发送短帧时,在第一个比特尚未到达总线的最远端时就完成帧发送,因而在可能发生碰撞时检测不到冲突信号。NE2000对接收到的从目的地址字段后小于64字节的帧均认为是“碎片”,并予以删除。在数据字段,根据系统的具体功能要求,用户可以预留出若干个字节以规定相应的协议,以便通信双方依据这些字节中包含的信息实现不同的功能。

2基于DSP的网络通信程序设计

如果基于网络操作系统,用户可以利用一些软件对网络操作系统的支持,很容易地编写出优秀的网络通信程序,但这些程序必须依附于网络操作系统。而在DSP环境下,必须深入了解网络接口控制器(NIC)的工作原理[2],通过对网络直接编程,实现局域网内任意站点之间的通信而完全抛开网络操作系统。

DSP对网卡的通信过程控制就是DSP对DP8390中各种寄存器进行编程控制,完成数据分组的正确发送和接收。DP8390的所有内部寄存器都是8位,映像到4个页面。每个页面有16个可供读写的寄存器地址(RA=00H~0fH)。页面的选择由命令寄存器CA控制。第0页寄存器用于收发过程,第1页寄存器主要用于DP8390的初始化,第2页寄存器则用于环路诊断。DSP对寄存器的操作是将寄存器作为DSP的端口设备,其实际物理端口地址(PPA)为网卡基本I/O端口地址(BIOA)与寄存器地址(RA)之和(即PPA=BIOA+RA)。应注意的是,PPA与寄存器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对PPA的读操作与写操作并不一定是对同一寄存器进行的,这种情况在第0页尤其明显。用户数据分组在DSP和网卡交互是通过网卡的数据端口实现的,既可以用DMA方式也可以用PIO方式读入数据分组或将数据分组送至网卡RAM缓冲区。在本系统中,DSP采用DMA方式对网卡进行数据读写。网卡的数据端口地址(NDPA)为网卡基本I/O地址(BIOA)加偏移地址10H(即NDPA=BIOA+10H)。

网卡通信过程控制可分为网卡初始化、接收控制和发送控制。下面分别予以讨论。

2.1网卡初始化

网卡初始化的主要任务是设置所需的寄存器状态,确定发送和接收条件,并对网卡缓冲区RAM进行划分,建立接收和发送缓冲环。具体过程请参阅参考文献[2]。需要说明的是,每一块网卡被赋予一个物理地址,以便通信站点的标识。这个物理地址存在网卡的PROM(存储地址为0000~0005H)六个单元中,在网卡初始化时,通过远程DMA读入DSP内存中,并送入网卡物理地址寄存器。在一步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如果能正确读出网卡的物理地址,则说明网卡硬件基本没有问题,网卡的上电复位和DSP对网卡的初始化顺利通过;另一方面,这个物理地址可以用于DSP网络系统中的点名、包的过滤丢弃等服务,也就是说,在链路层根据数据帧携带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确定数据报从哪里来,是否接收或丢弃。网卡初始化时另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接收缓冲环的设置,为了有效利用缓冲区,NIC将接收缓冲区RAM构成环形缓冲结构,如图2所示。

接收缓冲区RAM分成多个256字节的缓冲区,N个(N最大为256)这样的缓冲区通过指针控制链接成一条逻辑上的缓冲环。缓冲环的开始页面地址存入PSTART寄存器,环页面结束地址存入PSTOP寄存器。PSTART和PSTOP确定了接收缓冲环的大小和边界。为便于缓冲环读写操作,还需要2个指针:当前页面指针CURR和边界指针BNRY。CURR确定下一包放在何处,起着缓冲环写页面指针作用;BNRY指向未经DSP取走处理最早到达的数据包起始页面,新接收的数据包不可将其覆盖,起着缓冲环读页面指针的作用。也就是说,CURR可以告诉用户网卡接收的数据分组当前放到了什么位置,而BNRY则用于确定DSP读缓冲环到了什么地方。由于接收缓冲区为环形结构,BNRY和CURR相等时,环缓冲区可能满也可能空。为了使NIC能辨别这两种状态,规定当BNRY等于CURR时,才认为环缓冲区满;当缓冲区空时,CURR比BNRY指针值大1。因此,初始化时设置:BNRY=PSTART,CURR=PSTART+1。这时读写指针不一致,为了保证正确的读写操作,引入一软件指针NEXTPK指示下一包起始页面。显然,初始化时NEXTPK=CURR。这时,缓冲环的读指针对NEXTPK,而BNRY只是存储分组缓冲区的起始页面边界指示,其值为NEXTPK-1。

2.2接收控制过程

DSP完成对DP8390的初始化后,网卡就处于接收状态,一旦收到分组,就自动执行本地DMA,将NIC中FIFO数据送入接收缓冲环,然后向主机申请“数据分组接收到”中断请求。DSP如果响应中断,则启动网卡远程DMA读,将网卡缓冲区中的数据分组读入学生机存储区,然后对接收缓冲环CURR、NEXTPK、BNRY指针内容进行修改,以便网卡能从网上正确接收后续分组。DSP响应网卡接收中断后,接收控制过程如下:

①设置远程DMA的起始地址;RSAR0=00H,RSAR1=Nextpk。

②设置远程DMA操作的字节数,这个长度在46~1500字节范围内根据具体要求自己确定。

③0AH送命令寄存器CR,启动远程DMA读。

④从网卡数据端口依序读入数据分组,注意,最先读入的4字节非数据分组内容,第1字节为接收状态,第2字节为下一包页地址指针,3与4字节为接收字节数。第2字节内容应该送入Nextpk,其它字节根据用户要求处理。

⑤修改边界指针BNRY=Nextpk-1。

⑥清除远程DMA字节数寄存器RBCR0和RBCR1。

2.3发送控制过程

DSP先执行远程DMA写操作,将内存中的数据分组传至网卡发送缓冲区,然后启动发送命令进行数据分组发送。发送控制过程如下:

①设置远程DMA的起始地址为网卡发送缓冲区起始地址;

②设置远程DMA操作的字节数;

③12H送命令寄存器CR,启动远程DMA写;

④依序送出数据分组至网卡发送缓冲区;

⑤清除远程DMA字节数寄存器;

⑥设置发送字节数寄存器TBCR0和TBCR1;

⑦12H送命令寄存器CR,启动数据分组发送。

3发送方发送频率的控制

发送方发送频率的正确控制主要保护两点:一是有一个最小发送时间间隔,否则会因为接收方不能及时接收而导致系统瘫痪;二是发送频率能够足具体的功能实现要求。譬如在语音的实时通信中,发送频率就取决于声卡的采样频率。在8kHz采样频率时,声卡每秒钟采样8000字节,采用1024字节需用时128ms,如果通信协议规定发送1次传送1024字节有效数据,则必须每128ms发送一次才能保证缓冲区有新数据待发送,也才能保证接收方有新数据播放。128ms是一个理论计算数值,在实际的操作中采样速度和发送频率之间总是不能完全匹配,而存放数据的缓冲区大小是有限的,如果没有良好的控制技巧来实现正确发送,就会造成声音抖动和延时。解决的办法是双缓冲技术和双指针控制,并且根据采样速度和发送频率之间的匹配情况送入不同的发送通信进行处理后发送。正确发送的含义有两方面,一是每次发送的都是新数据,二是能满足接收方总在播放新数据的需求。

4接收方防止数据包的丢失

由于DSP通过中断请求判断是否有数据分组到来,如果中断繁忙而两个数据包到来时间相差非常短,DSP有可能只响应一次中断,从而导致丢包的发生。分析网卡接收数据过程,当网卡收到数据分组时,首先执行本地DMA,将NIC中FIFO数据送入接收缓冲环,并将本地DMA操作的起始地址存放在当前页寄存器(CURR)和当前本地DMA寄存器(CLDA0、CLDA1)中,DSP从网卡接收缓冲环读出数据到存储器则称远程DMA操作,用软件指针Nextpk来指示远程DMA的起始页面。因此通过比较网卡本地DMA和远程DMA的当前地址,即在中断服务子程序中比较CURR和Nextpk指针,或比较CLDA0、CLDA1和Nextpk指针,就可以保证当前数据分组放到了哪里就读出到哪里,从而防止丢包的发生。

网络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1.具体的能力目标

能根据用户需求,确定网站类型与网站内容,编写网站需求分析报告;能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的网站页面风格和布局;能编辑网页;能运用JSP相关代码按要求协作完成网站功能;能根据用户需求设计并协作完成后台数据库的开发;能针对网站制订网站测试计划并进行功能测试;能申请域名和IP,成功将网站上传;能及时更新网站,合理优化网站。

2.具体的知识目标

掌握域名与IP地址等基本概念;熟练掌握网站设计原则、网站建设基本流程;了解网站运行的硬件与软件环境;掌握Div+CSS技术;熟练掌握网页编辑软件Dreamweaver的使用;掌握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方法及数据库的创建、管理与维护;掌握JSP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知识;了解网站更新、故障排除及网站推广的方法;掌握网站测试的内容、方法和技巧;掌握网站的与管理方法。

3.具体的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开发网站的团队协作、交流合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站开发岗位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与客户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提升沟通协调、共同开发网站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实际网站开发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课程组根据网站开发项目实施过程,进行了课程教学内容的开发,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在内容组织上彻底打破学科知识体系的禁锢,教学摆脱了传统的以教材为主线的逻辑教学结构方式。对实现案例的模块功能所需的技能和必备知识进行了全新的组织。

三、课程特色与创新

针对“高职教育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创新意识和协作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计算机人才”这一主题,按照“学研学工融合、突出专业特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改革思路,结合专业和学科建设,将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改革作为一个整体展开全方位的研究与实践。

1.“大案例、一案到底”教学

根据专业建设思路,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推行“大案例,一案到底”案例式教学,课程将真实完整的案例——“网上商城网站的设计与开发”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组织上将网站设计与开发根据工作流程,分解成10个相对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完成数据库开发流程的一个过程,充分体现职业训练的高职教学特征。

2.创新构建了立足基础、体现特色、面向需求的数据库开发与应用教学体系

首先,体现特色:围绕数据库技术的基本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其次,面向需求:以社会和企业需求为导向,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3.实践总结了一套与新教学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改造教学手段,更新教学内容,使网站设计与开发教学更加符合现代社会信息量大、知识更新快的特点。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一体化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教学模式,从“给出概念基础理论知识应用提高”的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向“工程实际问题引出概念及所需基础探索解决方法与理论应用提高”的探究式课程教学模式转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研究式、探索式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4.研究形成了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网络教学平台为补充的立体教学模式

网络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分层分流;模块化;网络工程;网络编程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课程,计算机网络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它与众多专业都有交叉,这主要是由计算机网络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决定的。各大高校非网络和计算机的工科专业均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课程,因课时较少,导致教学环节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教育部于2010年6月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1-2]。目前高校部分专业已经纳入卓越计划,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本文提出了向面分层分流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设计,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实验,满足学生在初级模块全面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基础实验,再通过分流,因材施教,将学生按兴趣和特长引入到高级模块,实现针对性培养,让优秀的学生有成就感[3-4],达到利用较少的学时,也能在特定方向深入学习,完成高级实验项目,具备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

1面向分层分流的实验项目设计

为了提高教学效益时间比,将计算机网络的课程组织结构进行重构,尽量在短时间内完成基础模块中基础实验操作。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和市场的需求,将提高模块分为两个方向:网络工程和网络编程。根据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和调研后的学生兴趣与市场需求,本课程实验分层分流模块化设计如图1所示。图1计算机网络分层分流模块化设计经过学生问卷调查和对其他国内外高校的计算机网络实验的研究,基础实验选择了简单的路由器配置实验和客户服务器程序编写,要求所有学生独立完成。提高实验则更强调设计性和综合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保证学生在固定的学时内,能够深入某一个方向,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2网络工程方向实验项目设计

网络工程基础实验:采用sybex公司的路由器模拟器sybex-router,现成的拓扑结构,包含Cisco2611路由器3台、运行终端模拟程序PC两台和Cisco1900交换机一台。路由器每个接口和PC机的IP地址已经分配好,只需要简单配置即可,内容如表1所示。网络工程高级实验:如表2所示,采用PacketTracer6.2,自己设计网络拓扑,作IP规划,完成网络设备的基础配置后,再进行一些高级功能的配置。

3网络编程方向实验项目设计

网络编程对学生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其中的基础实验,要求编写客户服务器程序,实现以下功能:(1)客户端能实现与服务器的连接。(2)客户端从键盘输入一行字符信息,发送到服务器。(3)服务器将收到的字符显示为字符对应的ASCII码。(4)服务器把转换后的ASCII码发送到客户端。(5)客户端收到服务器发送的ASCII码,将其显示在屏幕上。网络编程高级实验:编写客户服务器程序,可以实现以下功能:(6)服务器支持多个客户端的连接,客户之间的通信要求通过服务器中转。(7)当客户端连接到服务器时,服务器会要求客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认证,用户名和密码保存在服务器名为user_pass.txt文件中。(8)如果密码不正确,服务器会要求客户重新输入,如果3次出错,则连接失败,客户的IP将被锁定10分钟,才能再次发起连接请求。(9)客户认证成功后,服务器支持客户发送表3中的命令,作相应的处理。如果服务器不能识别的命令,将会在客户端显示错误信息。在基础模块上的分层分流方法和递进式的实验项目设计,可以解决因课时较少导致实践能力训练不足的问题,还可以解决针对不同兴趣爱好学生因材施教的问题。

4结语

对我校15级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实测证明,该实验方案的实施明显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实践应用能力。课后的问卷调查也显示,学生对课堂的满意度有了显著提升。

作者:文展 李文藻 文成玉 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参考文献]

[1]杨婕.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研究[J].信息与电脑,2015(13):168-169.

[2]高永兵,赵宇红,赵艳锋.基于PacketTracer的计算机网络实践教改方案[J].计算机教育,2015(23):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