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牛奶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报道再次把“牛奶危害论”带进了大家的视野。多年来,关于牛奶危害的研究就不断出现,“牛奶到底能不能喝”困扰了很多人。本文中研究当事人坎贝尔教授和国内权威食品营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教授谈了自己的看法。
来自中国的研究
在文首提到的报道中,关于癌症的研究内容主要引自坎贝尔教授所写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一书。书中主要探讨了在对健康的影响方面,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有何不同。
坎贝尔教授讲述了本书的由来:1981年,中国的一份癌症普查报告引起了他的关注。这份报告包括了2400个县的数据和详细的中国癌症分布图。在他看来,这项调查很全面,是全球少有的大规模普查。随后,坎贝尔与当时在他实验室工作的陈君石博士、在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访问的黎均耀博士以及英国牛津大学的皮特欧教授合作,在中国69个县的130个村庄进行了6500个样本、含639个变量的调查。通过调查,坎贝尔认为,和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东方饮食结构相比,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西方饮食结构更易引发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老年痴呆症等慢性病。这项研究在全球引起巨大轰动,影响力至今不衰。《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一书也是在此基础上完成的。在书中,坎贝尔通过老鼠实验指出,含大量牛奶中的酪蛋白的饲料,可加强黄曲霉毒素对老鼠的致癌作用。
“牛奶致癌论”不科学
这正是新一波“牛奶致癌论”的来源。酪蛋白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奶水中,但含量、类型各有不同。坎贝尔教授的实验方法是用两组老鼠,通过致癌物黄曲霉毒素使其体内产生肝脏肿瘤,然后一组用只含植物蛋白的饲料喂养,另一组吃只含牛奶酪蛋白的饲料,最后发现,植物蛋白组老鼠的病情没有变化,而酪蛋白组老鼠的病情明显恶化。同时,他们比较了饲料中分别含20%酪蛋白和5%酪蛋白时老鼠的肿瘤发生率,最后得出结论:占牛奶蛋白质87%的酪蛋白会“在动物实验模型中显著地促进肝癌的发生”。
我们该怎么理解这个研究?陈君石教授谈了他的看法:首先,老鼠实验结论不能直接推演到人身上。其次,这个研究是将酪蛋白作为实验鼠唯一的蛋白质来源,这样的饮食结构在人类日常饮食中几乎不可能出现。“平时我们喝的牛奶90%以上是水,所有蛋白质加起来也不过3%;一杯牛奶250毫升,其中酪蛋白能有多少?而人一天至少需要60克蛋白质”――显然,靠“每天一杯奶”只能满足小部分蛋白质需求。再次,这个实验是首先通过黄曲霉毒素引发癌症,大量酪蛋白加强了黄曲霉毒素的致癌作用,而不是直接引发癌症。最关键的是,坎贝尔研究的是酪蛋白,“并没有说牛奶会致癌”,直接得出“牛奶促发癌症”的结论是误导。
对国内的报道,坎贝尔教授又怎么看?他说,这一研究“并不是说乳制品会致癌”,而是说大量食用乳制品可能对健康有不良作用。即使是酪蛋白,坎贝尔教授也不认为它就会致癌。在《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中,他写道:“蛋白质摄入水平和癌症发病率之间有关联,并不能说明蛋白质是导致癌症的病因”,“相关性并不等于因果性”。而癌细胞增殖,也是在老鼠摄入的酪蛋白“达到或超过身体生长速率所需的蛋白质摄入量时”才会发生――很明显,坎贝尔教授已经在书中向我们说明了“牛奶致癌论”不够科学。
那我们该如何看待酪蛋白实验的意义?陈君石教授指出:这项研究的真正意义在于让科学家们注意到蛋白质的来源、含量都会对致癌物的作用产生影响,从而去寻找更合理的饮食结构。
喝牛奶,中美大不同
阐述完对酪蛋白研究意义的理解,陈君石教授接着指出,坎贝尔教授的研究目的在于警示美国人,中国人不应该全盘照搬。其中的原因,在于两国人民的牛奶饮用量存在很大差异。
差异到底有多大?欧美国家的每年人均牛奶消费量超过300千克,而我国仅为21.7千克,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准――美国人把牛奶当水喝,各种乳制品吃得也多,而中国人则是远远不足。研究显示,牛奶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能促进骨骼发育,提高免疫能力。它的益处这么多,而饮用量却远远不足,因此我们有必要提倡“每人每天一杯奶”。但是,牛奶喝得太多又会导致钙流失,有些人会出现腹泻,因此,陈教授指出,“美国人不可能再鼓励喝牛奶”,他们的乳制品已经吃得太多,“需要泼点冷水”。
食物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搭配
按我们的理解,好的食物自然该多吃,不好的该少吃,为什么还要这边鼓励多喝,那边“泼点冷水”?
“一切都是量的问题。”陈君石教授这样说,在营养学家眼里,食物从来就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怎么搭配,在于饮食结构是否合理。“就像很多人说红烧肉这样的东西油脂含量太高,有致病风险,但一般人每周吃一两顿又有什么关系?可是,你不能天天吃、顿顿吃,那样身体也会受不了。”这个道理放到牛奶上是一样的――“我们现在是喝得不够,需要增加,使我们的饮食结构、营养搭配更合理。这和美国人喝得太多需要限制是一个道理。”
除了癌症,不少人也认为,牛奶等动物性食品与很多慢性病有关。对这一点,从小在农场长大的坎贝尔教授认为,多年的研究结果和人群调查表明,多吃动物性食品,包括牛奶,与癌症(乳腺癌、前列腺癌、直肠癌)、糖尿病、心血管病等“有关联”。但是他依然强调这只是一种“关联性”,“并不是指肉食和牛奶与这些疾病有一个特定的致病机理”,并不是说多吃动物性食品就必然会引发这些疾病。
西方营养学家推崇东方饮食
新生儿慎用抗生素药物
51.07%不知新生儿须慎用氯霉素等抗生素药物
【提醒】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肝功能发育不全,大剂量服用氯霉素类药物,易在体内蓄积,引发致命的毒性反应。2005年春晚《千手观音》的21位演员中,18人是因在2岁前使用抗生素过敏,致药物中毒性耳聋。
孕妇用抗生素或致畸胎
50.32% 不知孕妇是否可以使用抗生素类药物
【提醒】 孕期随意用药或坚决不用都可能危及母婴,正确做法是研读说明书或寻求医生指导。如四环素易致胎儿畸形,切勿使用;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生素药物毒性低,对胎儿相对安全,可遵医嘱使用,但仍须关注过敏反应。
酒后服药严重可致死亡
58.88% 不了解酒精会对服用药物产生极大影响
【提醒】 不少抗生素药物与酒精同时进入身体后,有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反应,轻者头晕、恶心,重者可致休克、甚至死亡。安眠药(安定)与酒精类饮料同服,极易加重嗜睡、昏睡,严重的会造成呼吸抑制、甚至死亡。
减肥药物过量可致昏迷
51.31% 认为服用二甲双胍减肥安全有效
【提醒】 二甲双胍属于降血糖药物,降低血糖的同时确实有减轻体重的效果,但正常人过量服用有可能导致乳酸酸中毒,轻者出现乏力、恶心、头昏等症状,重者可致意识障碍、深度昏迷,损害身体。
服药后卧床易发食道溃疡
50.43% 不知睡前服药的正确方法
【提醒】 服药后立即卧床,药物可能滞留食道,引起食道溃疡。此外,50.27%的人误以为“顿服”即为每顿饭时服药。其实,“顿服”是指将一天用药量一次服下;空腹服药是指清晨或饭前1小时服,或饭后2小时服。
药物开封后保质期变化
50.39% 认为药物开封后保质期不会变
【提醒】 中老年人常备的“救命药”硝酸甘油易潮解,一旦开封有效期就不再是1年或2年了,而是3~6个月,否则药效会打折扣。同样,眼药水无菌要求高,30天内用不完最好弃用,同时还要注意在2~8℃的冷藏条件下保存。
牛奶服药阻碍人体吸收
50.94% 认为可用牛奶冲服药物
【提醒】 某些药物(如土霉素、四环素)不可与牛奶或乳制品同服,否则将与牛奶或乳制品中的钙离子结合,严重影响药物吸收。
乙类非处方药安全性更高
今年9~10月,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办、中国药学会协办的“全国药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收到20万份有效答题卷。药学专家分析发现,网友答卷存在大量错误的用药认识。具体存在孕妇用抗生素或致畸胎、酒后服药暗藏杀机、牛奶服药阻碍人体吸收、减肥药物过量可致昏迷等8个最有代表性的安全用药误区。而且,面对这8个最有代表性的问题,每个问题都有超过50%的调查者存在着认识误区。为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特邀专家张继春一一支招纠正。
新生儿慎用抗生素药物
51.07%的网友不知新生儿须慎用氯霉素等抗生素药物。
【提醒】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肝功能发育不全,大剂量服用氯霉素类药物,易在体内蓄积,引发致命的毒性反应。2005年春晚《千手观音》的21位演员中,18人是因在2岁前使用抗生素过敏,导致的药物中毒性耳聋。
孕妇用抗生素或致畸胎
50.32%的网友不知孕妇是否可以使用抗生素类药物。
【提醒】孕期随意用药或坚决不用都可能危及母婴,正确做法是研读说明书或寻求医生指导。如四环素易致胎儿畸形,切勿使用;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生素药物毒性低,对胎儿相对安全,可遵医嘱使用,但仍需关注过敏反应。
酒后服药严重可致死亡
58.88%的网友不了解酒精会对服用药物产生极大影响。
【提醒】不少抗生素药物与酒精同时进入身体后,有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反应,轻者头晕、恶心,重者可致休克、甚至死亡。安眠药(安定)与酒精类饮料同服,极易加重嗜睡、昏睡,严重的会造成呼吸抑制,甚至死亡。
减肥药物过量可致昏迷
51.31%的网友认为服用二甲双胍减肥安全有效。
【提醒】二甲双胍属于降血糖药物,降低血糖的同时确实有减轻体重的效果,但正常人过量服用有可能导致乳酸酸中毒,轻者出现乏力、恶心、头昏等症状,重者可致意识障碍、深度昏迷,损害身体。
服药后卧床易发食道溃疡
50.43%的网友不知睡前服药的正确方法。
【提醒】服药后立即卧床,药物可能滞留食道,引起食道溃疡。此外,50.27%的网友误以为“顿服”即为每顿饭时服药。其实,“顿服”是指将一天用药量一次服下;空腹服药是指清晨或饭前1小时服,或饭后2小时服。
药物开封后保质期变化
50.39%的网友认为药物开封后保质期不会变。
【提醒】中老年人常备的“救命药”硝酸甘油易潮解,一旦开封有效期就不再是1年或2年,而是3~6个月,否则药效会打折扣。同样,眼药水无菌要求高,30天内用不完最好弃用,同时还要注意在2~8℃的冷藏条件下保存。
用牛奶送服药物影响吸收
50.94%的网友认为可用牛奶冲服药物。
【提醒】某些药物(如土霉素、四环素)不可与牛奶或乳制品同服,否则将与牛奶或乳制品中的钙离子结合,严重影响药物吸收。
乙类非处方药安全性更高
现状:中国狂“扫”澳繁殖奶牛
据《澳洲人报》报道,5月3日,奶农Greg Martin带着42只最优良的小母牛去了维州北部的Shepparton,这批小母牛将搭乘公路列车至Portland,之后再乘船前往中国,加入澳洲史上最大的繁殖奶牛出口潮之中。
就在Martin的小母牛乘船远渡重洋前往中国之时,其他的母牛则乘坐飞机空降于这片国土――这个亚洲“动力室”已经开始“扫荡”澳洲的畜牧业,以满足其对于牛奶日渐扩大的胃口。
数据显示,5年前,澳洲的农户们只向中国出口了1600只繁殖小母牛;而在本财年的前8个月里,他们已经为中国送去了总值4400万元的36450只繁殖牛,很多农户的身家瞬间累积至百万。澳洲乳业(Dairy Australia)称,在6月末时,这一出口量将达到5.5万只。
根据世界贸易信息服务机构(Global Trade Information Services)的数据,去年中国斥2.5亿元购入了10万只小母牛,其中澳洲占了近一半。而5年前,中国仅占了澳洲小母牛出口量的5%,今年这一数据有望冲至85%。
趋势:澳牛价格飙涨或抑制订单
以每只最高可达1600澳元(约合人民币1.02万元)将它们全都卖掉了――这是几年前4倍的好价钱。
据悉,2011年上半年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奶牛约1.7万头,占上半年进口奶牛总量的49%,平均每头奶牛的到岸价格约为2484美元(约合人民币1.56万元)。据专业人士分析,若下个月澳洲本土奶牛价格涨至2300澳元(约合人民币约1.47万元),加上在澳洲国内隔离检疫等费用约350澳币(人民币约2238元)及约1000美元(约合人民币6289元)的海运费,每头奶牛的到岸价格将高达2.3万元。若要运到牛场,还需加上国内隔离检疫45天的约3000元费用,这样澳大利亚进口奶牛到达牧场的价格将达2.6万元。
国内某家进口奶牛机构称,由于澳大利亚奶牛本土价格高涨,致使澳洲奶牛的到岸价格上涨,预计未来进口合同签订数量会下降,致使中国进口澳大利亚奶牛到货速度将放缓,而从其他国家奶牛进口数量可能相对增加。在目前我国只允许从澳大利亚、新西兰、乌拉圭三国进牛的情况下,进口优质牛源不足的局面将长期存在。
解析:
原因1:国内需求大增原奶长期不足
国内著名乳业专家王丁棉指出,中国在2009年三聚氰胺事件后,乳制品进口量大幅增加,消费者更加信任进口奶粉的安全性。随着中国乳制需求量每年快速增长,中国乳制品市场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面临原料供应压力的问题。
“中国人每年人均牛奶消耗量为11公升,还达不到韩国人和日本人消耗量的三分之一,更别说澳洲人的103公升了。预计在未来几年,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人迁入城市以及饮食习惯改变,中国人的牛奶消耗量将会大增。”专家介绍。
中国最大的原料奶生产商中国现代牧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九强认为,过去十多年欧美奶业呈负增长,但中国市场才刚起步,未来的需求将会很大,目前中国人均牛奶消费量的年复合增长率达20%。
美国食品和农业政策研究院(FAPRI)的报告称,尽管从2000年2007年中国的原料奶生产增长速度达到20%以上,但从目前到2025年以前,估计增速只能在5%左右。而到2019年中国干乳制品的进口量将翻番。专家还称中国进口的乳制品成本要低于本国生产。
美国乳业创新中心最新的全球报告称,目前中国的原料奶生产成本很高,估计超过2.81元/千克($20/cwt)。而资源,包括水、饲料等匮乏,投资当地的牛场建设,只能有限地增加原料奶的总供给。
中国乳制品进口是国际乳品贸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有调查报告称中国的乳制品进口数量已经是全球第一。
原因2:乳企建“万头牧场”热情高涨
据了解,大批漂洋过海的进口奶牛最终都被赶进了国内各地新建的大型牧场。
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国家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建设大规模牧场成为中国乳业的主流。一时间,“万头牧场”建设蔚然成风。
蒙牛最大的奶源供应商――现代牧业,截至目前,已建成运营的万头牧场16个,在建牧场4个,拟建牧场10个。2015年前,现代牧业将完成30个万头规模牧场的规模与经营,奶牛存栏超过26万头,日产高品质牛奶3000吨以上。
伊利也计划增资建20个“奶联社”模式下的牧场,在呼和浩特建设1.5万头规模的牧场。
上海光明已建设了自己的海丰“万头牧场”。河北三元宣称在35年时间建成2万头奶牛的牧场和20个畜牧场型奶牛基地。完达山与河北贝兰德合作成立的新公司计划再建4个“万头牧场”。
在中国企业挑起的“军备竞赛”面前,外资也坐不住了,新西兰恒天然同样表示要在中国兴建万头规模牧场。
王丁棉分析,三聚氰胺事件后,散户式的奶牛养殖被认为不易监管,是危机产生的源头,因此遭到批判与清剿。在政策扶持下,各地纷纷开始规模化生产。
市场:牛奶价格攀升年年涨
中国液态乳消费量持续增加,专家预计2012年中国的消费量将达2300万吨,比上年增加200万吨。目前中国液态奶生产企业近600家,约占乳制品生产企业总量80%;而常温奶占据中国80%左右的液态奶市场份额。
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着奶价稳步上涨,消费者逐渐对每年的牛奶调价习以为常。
来自“淘牛网”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第4周内蒙古、河北等10个奶牛主产省(区)生鲜乳平均价格3.27元/公斤,与上周持平,同比上涨2.5%。
在商务部的全国牛奶零售价格走势图上可以看到,从去年11月到今年4月下旬全国牛奶零售价格已从8元多涨到了9元多,平均每升价格上涨了约0.3元。
近年来,无论是伊利、蒙牛、光明等全国性大品牌还是本地的燕塘、风行等区域性品牌,都几乎年年上调产品价格,并且一致归因于成本上涨。每次价格上涨的幅度一般是5%10%。除了明确调价,企业还每年推出新品升级产品结构,也令乳品的整体价格水平不断升高。
一聊到知情权,我们都习惯性戛然而止。其实知情权仅仅是开始。
2009年7月发生在吉林通钢的,原因之一是职工对企业改制不知情。事件发生在24日,但22日下午,很多中层人员还不知道改制一事,职工也多是在24日当天才知道。以这个例子看,所谓知情权,是先得有情况,民众有知道这个情况的权利,才谈得上对这个情况的了解。
现实是,情况常有,我们的知情权照过去比,也有了一些,这是一个极大的进步,但我们对情况知晓到了什么程度?知情后又如何?
知情吓死你。这话可不是危言耸听。
以前,通过非官方渠道,我们多少都知道食品中有添加剂,但都没太在意。直到毒奶粉曝光,我们才知道添加剂有这么厉害,能致人死地。那有关添加剂这个情况,我们是不是从刚开始就该知道呢?完全应该,我们有知情权嘛!但过去我们不知道,至少是官方没有主动让我们知道。
好,现在知道了,官方主动告诉我们了:今年5月,卫生部在《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公布,我国有2314种食品添加剂可以使用。
2314种,是不是吓死人?《人民日报》披露,我国每个成人一天要吃进八九十种添加剂。好家伙,此前有幸被吓晕的,这回该彻底被吓死了。
表面看,在食品添加剂这个情况上,我们有了知情权。但实际上我们只有一半知情权。在西安,多数商家不愿公开添加剂清单,政府有关通知形同虚设。根据通知规定,凡自制火锅底料、自制饮料、自制调味料的餐饮服务单位,必须于今年5月底前主动向监管部门备案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称,并在店堂醒目位置或菜单上予以公示。但几个月过去,西安大多数餐饮服务单位还是忸忸怩怩,不愿公开。这种情况在全国非常普遍。
我们那可怜的一点知情权,就这样被弄成了半残。
低标奶糊涂着喝
话说到这儿,意思已经很明确了,我们光有知情权不行;理论上有了知情权,实际上得不到真实情况也不行;得到了真实情况,我们有异议,却得不到回应,或者问题得不到处理,也不行。知情权,够麻烦的。
比如不久前发生的有关生乳标准的争论。专家称,喝低标准牛奶还不如喝白开水。这位专家可是业内资深人士,叫王丁棉,是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他仗义执言,我国现在的生乳标准“全球最差,是全球乳业的耻辱”。他还称:“中国生乳标准被个别生产常温奶的大企业绑架了!”
中国的生乳标准竟然这么差。好,我们知情了。但,仅仅知情而已。提高标准吗?有人不干,他们的理由是,真要提高标准,我们的民族奶业就要完蛋,有钱人可以喝国外的牛奶,普通老百姓则会喝不上牛奶。
看来,知情后,我们只有一条路可走了,继续喝低标准的牛奶。至于壮士断腕般地调整生乳产业结构,让大家吃上高品质牛奶,则没人提。更气人的是,即便这么一点知情权,有人也不想让我们知道。在王丁棉仗义执言引起轩然大波后,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成为首个站出来公开支持王丁棉的企业家代表,然而,老郭话还没说几句,就被光明乳业代其收回。王丁棉本人也向媒体表示,最近自己备受各方压力和公关啊!
完了,那奶,管它什么巴氏奶还是常温奶,大家瞎喝去吧!
党政干部占高间
还有医疗方面的一些情况,我们也知道一些。早在十来年前,就有文章披露,政府官员占据我国80%的医疗资源。中科院一份调查报告说得更细,在中国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用中,80%是为850万以党政干部为主的群体服务的;全国党政部门有200万名各级干部长期请病假,其中有40万名干部长期占据干部病房、干部招待所、度假村等,一年开支数百亿元。
你不是要知情权吗?给你,情况也让你知道,但真的仅此而已。东北有一家医院,是专为党政高级干部成立的,有去过的人说:“太好了,都是套间,厚玻璃做隔栅,全屋通透,啥设施都有,在那儿住院够享受。”
够知情的,但知情又怎样?还得继续我们的看病难、看病贵。
还有更绝的,官本位也敢让你知道,有违现代政府服务理念和以民为本大势的情况更敢让你知道。比如前不久,财政部下发通知,对中央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出差人员乘坐高速铁路列车座位等级及报销问题予以明确。通知说,中央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出差可以乘坐高铁列车;副部长级以及相当职务的人员(含随行一人)可以乘坐商务座,并按照商务座车票报销……多好,我们有了知情权。但副部长级坐商务座是特权!你理直气壮地告诉我你有特权,还说让我有了知情权,干气猴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