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技能培训心得体会

职业技能培训心得体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技能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职业技能培训心得体会

职业技能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春节临近,外出务工人员已陆续返乡,为了能让他们度过一个喜庆、祥和、充实、有意义的春节,河南省舞钢市远程办及早动手制定专门的、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为广大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第一,加强法治教育,增强法律意识。一是以村为单位,利用远教平台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教育, 让他们知法、懂法,进而合理用法;二是联合市司法局、市劳动监察大队等单位面对面为外出务工人员详细讲解《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有效地增强他们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切实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二,加强技能培训,提供就业能力。为了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市远程办积极协调各成员单位,组织各方面专业人士,依托市职业中专、市航海学校和舞钢公司技工学校等教学单位,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增强外出就业的竞争力。

第三,加强思想交流,增强团结意识。市远程办以村为单位组织外出务工人员开展谈心活动,鼓励大家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外出务工的心得体会和经验教训,使大家在增长见识的同时进一步增进了解,不断增强相互间的团结力和凝聚力。

职业技能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准能公司 员工培训 系统 流程

准能公司是集煤炭开采、坑口发电、铁路运输为一体的特大型综合能源企业。1990年开工建设,1999年末正式移交投产,是国家“八五”、“九五”重点建设项目。2008年6月末,公司用工总量近12000人,其中被派遣劳动者近4000人,具有初级以上职称的2302人,取得初级以上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6280人。

一、目前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第一,培训需求不明确。企业对职工的培训需求缺乏科学、细致的分析,计划的制定不能完全从企业、个人、市场三方面的需求出发,和企业的发展存在脱节。第二,基础工作管理薄弱,人员信息、岗位要求、任务目标等信息量缺乏,培训工作不到位。第三,职工与企业的关系固化,传统的“正式工”观念为员工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而放弃提高和完善自我创造了条件。第四,对员工的物质激励不足。员工收入与劳动付出存在脱节,也一定程度挫伤了员工对企业长远发展考虑的积极性。另外,培训与岗位晋升、晋级没有联系,参加培训只是听任于行政命令,职工不愿培训、躲避培训的现象严重。第五,培训返岗后,不能将培训所学内容运用到工作中,造成培训与实际生产服务脱节。

二、员工培训系统的构建

培训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的培训工作需要科学、规范、有效的培训系统来保障。

1、员工培训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全员培训与重点提高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讲求实效的原则;激励的原则。

2、员工培训系统的内容

第一,培训机构。准能公司属于国有特大型能源企业,员工人数较多,涉及煤炭、电力、铁路等行业,建立一个培训中心负责公司整个培训工作的管理至关重要。

第二,培训对象。根据培训人员不同,公司可分为: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中层管理人员培训、普通职员培训和科技人员、技能操作人员培训。

第三,培训方式。有岗位培训和脱产培训,岗位培训指工作教导、工作轮调、工作见习和工作指派等方式,脱产培训指在专门的培训现场接受履行职务所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训,脱产培训的方法很多,可采用传授知识,发展技能训练以及改变工作态度的培训等。

第四,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应以各二级单位为主体,充分考虑各段、队、车间、班组的实际情况,将培训工作开展到最基层。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应当因循拟定的管理程序,先由职工培训中心分发培训需求调查表,经各二级单位人员讨论填写完毕主管核定后,培训中心汇总,拟定培训草案,提请人力资源部主管审定,在年度计划会议上讨论通过,在年度内组织实施。

第五,培训计划实施。应该注意几个问题:执行培训时最好与考核相结合,重视过程控制,观察培训过程中参训者的反应及意见;培训计划执行时应当注重弹性原则和例外管理。对于计划内的培训项目,可以由培训中心组织,培训中心应将执行结果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审核、评估。对于特定性的培训,应采用例外管理,由人力资源部根据具体情况弹性处理;培训活动应注意事前沟通,塑造学习气氛,从而加强学习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逐步建立学习性组织。

第六,培训评估。培训的成效评估和反馈是不容忽视的。可采用以下方法:如果培训的目的在于了解参训者的反应,可以利用观察法、面谈或意见调查等方式,从而了解参训者对培训内容、主题、教材、环境等的满意程度;如果为了解参训者的学习效果,可以利用笔试或者心得体会,了解其知识增加程度;如为了解参训者行为的改变,可以对其行为观察或访谈其主管或同事。

3、员工培训系统的构建流程

第一,员工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的分析必须包括三个环节:组织需求分析、岗位需求分析和员工个人需求分析:组织分析。主要是通过对组织的目标、资源、特质、环境等因素的分析,准确地找出组织存在的问题与问题产生的根源,以确定培训是否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工作分析。目的在于了解有关工作的内容、标准、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分析的结果是将来设计和编制相关培训课程的重要资料来源。需要富有工作经验的员工积极参与,以提供完整的工作信息与资料。可分为一般工作分析和特殊工作分析。公司应对大型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等详细内容,开展详细的工作分析,使培训工作更有针对性。工作者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工作人员个体现有状况与应有状况之间的差距,来确定谁需要和应该接受培训以及培训的内容。公司可将组织分析,工作分析,工作者分析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实际观察等方式,将信息有效的综合、归纳及分析,了解员工需要进行什么样的技能培训,需要补充什么知识,了解上一次培训无论是培训者还是受训员工存在哪些问题,为制订新的培训计划提供依据。

第二,拟定培训方案。为了确保培训有效,作为培训部门还应善于营造培训的良好氛围,调动企业高层及培训参与角色的热情,提高培训在全员中的满意度,实现培训需求与培训内容界定之互动,才能实现企业培训计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解决如下几方面的内容:培训项目名称;明确培训目标;培训持续时间及课程的时间;培训的人数及参与角色;培训课程的内容及难点、重点;培训所需的各类资源(师资、场地、物品和经费等);学员的活动安排。另外,还须考虑有关培训质量、评价方法指导、与工作业务的关系、技术发展水平与趋势等,培训部门只要将上述事项综合考虑即可制定出详细的培训计划,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在进行技能培训时应重点通过案例、到现场进行的“即时培训”模式来进行。对于管理人员则以日常工作中发生的鲜活案例进行剖析培训,且将培训的管理考核单变为培训单,利用每月例会、每日的日清会、专业例会的方法。

第三,实施培训方案。用制度保障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质量,公司要树立“培训与鉴定并重,立足于开发使用”的战略思想,逐步健全完善的培训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有效整合培训资源,逐步形成以培训促鉴定,以鉴定检验培训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与技能竞赛为一体的职业技能开发体系。一是公司纪检监察、人力资源部门、培训中心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实施全过程监督和指导,形成“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公司及各直属单位严把选送关,鉴定资格关,特别对特种作业人员,未取得国家特种作业资格证和操作证的一律不准上岗和参与技能鉴定,保证职业安全。二是全面优化培训内容,形成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不论外培,还是内培,都要坚持按需施教,通过“四定”工作,对公司所涉及12个行业229个工种,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工人技术等级标准》进行细划,并对每个工种的岗位要求、工作规范及任务进行详细的描述。三是建立考评员考核制度,加快特殊工种试题开发。现已精心选拔培养246名考评员和高级考评员,实行动态管理。要同生产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和院校专家教授合作,共同开发自有工种的培训教材、职业标准和试题库。四是克服实际操作与生产之间的矛盾,强化实作基地建设和安全保障措施。要将设备维修中心、大准铁路公司多个站场建成大批量实作的重要基地,形成固定的场所台位和工器具。五是坚持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由用人单位通过使用评价和反馈培训鉴定效果,将员工技能水平的提高作为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把员工技能晋升作为参与分配和提拔的重要依据。其次,要加强技能人员培训,公司每年要选派100名左右优秀管理、技术和技能人员出国考察和学习新工艺和新技术,解决多种引进设备的重大技术疑难问题。公司还要通过内部集中办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以师带徒和一专多能等多种办法和途径,把鉴定前的再培训作为进一步提高技能的有效形式,在确保鉴定质量的前提下,求得技能人才数量的稳定增长。最后,要完善多方面的激励措施,在注重人才开发的同时,更加注重合理使用。一是用企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美好愿景加以激励;二是用身边的全国劳模精神和企业文化激励;三是用薪酬收入倾斜政策激励;四是吸收优秀劳务派遣人员转为全员劳动合同制员工;五是建立首席技师制度。鼓励技术工人一专多能,全面推行职业资格持证上岗制度,在其对应的技术岗位工作享受相应的岗位津贴。

第四,培训的评估和反馈。应建立一套灵活有效的培训评估和反馈机制,制定培训追踪和监测制度。目前,绝大部分单位培训系统的弱点是对需求计划的制定、培训组织实施过程缺乏有效性评估。柯氏四层次评估模型是在国外企业培训中较为通用的评估模型,包括第一层,反应;第二层,学习;第三层,行为;第四层,结果。柯氏评估模型作为较为成功的模型,代表了目前国际较为先进的管理水平。培训评估层面的有效性及方法主要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层,培训项目的评价。主要是培训需求计划评估,由单位评价培训项目的可行性、技术要求、培训规模、时间和地点要求,学员评价培训的内容、讲师水平、教学方法、教材、教学环境。具体采取的方式有调查问卷、访谈、电话调查等,一般采用的尺度5分法(极好、很好、好、一般、差)来衡量,操作性强。这种评价的缺陷是主观性太强,为初等评估。第二层,学习情况的考核。包括培训师对学员学习情况的考核,培训主管部门对基层培训基地的培训组织实施考核,培训基地对培训班的组织考核等几个方面,多采用考察、评比、考试、知识竞赛、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这个层次的评估与培训项目的目标较为接近,参考指标明确,对比清晰,为深层次评估。第三层,学员培训后,能力意识的改变程度。主要是是对比学员受训后3个月的表现与受训前的表现,反应个体的培训成果。评价方法有组织观察考核、领导的评价、客户的反应、同事的评价等。这个层面的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三级评估。第四层,培训项目对公司全局的影响程度。主要评估培训项目对企业发展贡献率,从宏观的角度,把企业生产经营综合指标,如产量、劳动生产率、安全情况、利润等与培训前进行比较。这种评估方式反映企业投资培训的根本目的,指导培训项目投资方向。这一层次评估要建立在目标数据组和参照数据组与实际数据的分析与对比上,是四级评估也即终极评估。只有通过培训评估和反馈机制,才能验证出培训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培训期望,从而完善培训管理,促使培训活动规范化、科学化,也才能为培训需求分析、拟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计划与管理提供有科学价值的反馈信息,为改进培训系统与效果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关淑润:人力资源管理[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2] 陈启明:企业培训计划的框架及内容[J].人力资源,2001(5).

[3] 企业员工管理方法研究组:企业员工培训方法[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职业技能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根据《2012—2016年中国火电行业深度分析及市场调查产业洞察》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火力发电量占全国发电总量的80%以上,由此可见火电在我国电力供应中仍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在科技发展的同时,全社会着重强调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上大压小”、“绿色电力”等都引领着中国现代火电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每一个火电企业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从《2013—2017年中国火力发电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得知,“十一五”期间,全国供电煤耗平均累计下降37克标准煤/千瓦时。2010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下降到333克标准煤/千瓦时,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值22克,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以上成绩的实现与火电企业一线工人的辛勤工作密不可分,与技术人员的科研攻关紧密相连,同时要求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必须与新型机组同步提高,而火电企业教育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便在此刻显现出来。

二、教育培训现状

1、企业领导和员工对培训认识程度不够。

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是企业领导带好队伍的关键。要与生产任务同考核、同奖惩,培训观念的落后是影响企业培训诸多问题中的首要因素。员工对培训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未充分了解,仍停留在任务性阶段。培训中要求完成的书面资料未必能成为推动生产发展的催化剂,若碰到机组大小修时期,培训反而成为影响工作进度的“阻力”。

2、高技能人才比例很少。

高技能人才是熟练掌握专门知识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操作性难题的人员。在目前火电企业中大致包含技师、高级技师和拥有高级职称(如高级工程师)的员工。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统计分析显示,全国电力行业140万职工中,高级技师仅有1630名,技师2.3万名,加起来还不足职工总数的2%,远远低于发达国家30%的水平。以笔者所在企业为例,公司现有400人,技师只占总人数的3.4%。

3、教育培训资源缺乏。

目前大部分企业只有负责公司教育培训管理的专责人员,并没有实地进行教育培训的专责教师,与员工面对面进行培训的大多数是班组的班长和技术员,讲解的也大多数是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如果碰到机组大小修时期,他们往往忙于生产任务,无暇顾及培训工作。其次,以上兼职培训教师大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指导,在讲课时不免出现“心理明白讲不出”的现象,以至于授课主题不系统,授课内容不条理,授课效果不明显。另外,针对不同专业需建立不同的培训场地,如仿真机室、多媒体教室等,但往往企业培训经费有限,只能多场地合并,甚至存在某些教育场所根本性缺失的情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

三、对教育培训提出的几点建议

1、从企业高层开始,转变观念

认识到培训是一种可以使企业获得持续综合收益的投资行为,加大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宣传力度,调整好培训与工作的关系,树立企业员工“边干边学、终身学习、学以致用”的理念,强化员工参与培训的意识。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培训、学习氛围,激发员工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使“要我学”变“我要学”。

2、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

从企业实际需求入手,设立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培训项目,以培训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目标,避免培训与生产需求脱节。明确各级责任,实现“一岗一责、奖惩分明”,提高培训教师和兼职培训教师的待遇,设立培训专项奖励,按照公司年度培训计划,对相关培训人员进行绩效考核。

3、建立合理的人才开发机制。

在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下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建议一个有效的培训质量保证体系,制定有关培训工作程序,规范培训行为,确定科学的评价标准,不断提高培训质量[4]。提高企业高技能人才比例。突显高技能人才重要性,提高高技能人才各方面待遇,拓宽员工职业晋升渠道,切实将员工工作能力、技能水平、奖惩晋升等相结合,让员工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有更清晰的认识。

4、改变单一、枯燥的培训模式,创新培训方式,让员工主动参与培训,从而实现良好的培训效果。

职业技能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一、着眼于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学习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之中

我局牢牢把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提高认识,高标准启动,认真研究制度学习实践活动方案,把学习教育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之中。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认真开展研讨和交流。局党组先后召开了多次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会,围绕促进就业再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高机关效能等问题进行专题学习讨论。各党支部每周至少利用半天的时间,组织党员集中学习,对因病、因公外出等原因不能参加学习的,安排专人进行补课,保证了学习时间。对退休老党员,采取灵活的学习方法,鼓励他们在自学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共组织集中学习10余次,局党组班子成员和全局党员干部撰写心得体会文章每人4篇,撰写读书笔记每人1万字以上。通过学习,全局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了推进劳动事业科学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全局上下在事关劳动工作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形成了广泛共识:一是就业还不够充分是我区劳动事业发展的现实问题,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首要任务。二是发挥我区人力资源市场作用,缓解目前就业压力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责任。三是提高理解力、执行力、操作力,确保政令畅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四是增强干部的事业心,强化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不断加强劳动队伍能力建设,是确保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最重要的保障。

二、着眼于倾听民意、汇集民智,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之中

坚持“请进来开门教育、走出去广纳谏言”的思路,积极探索学习实践活动与群众参与的有效途径,采取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会、设置意见箱、开通征求意见热线电话、发放征求意见表(函)、在网上开辟征求意见专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做到了“四延伸”和“四结合”,即征求意见对象向街道(管委会)、社区延伸;向服务对象延伸;向系统内基层单位延伸;向兄弟单位延伸。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与推动劳动工作相结合;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征求分管部门或单位意见与指导学习实践活动相结合;主动征求下级单位意见与帮助协调解决问题相结合;窗口部门积极征求服务对象意见与转变作风、优化服务相结合。组织开展了“我为劳动事业科学发展建言献策”活动,引导全局干部职工立足新的起点,正确认识我区劳动工作发展的现实,反思查找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在解放思想中深化认识、理清思路、改革创新,积极为我区劳动工作科学发展建真言、献良策。为开好局党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我们采取发放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表的形式,收集意见和建议13条,归纳出就业再就业方面,公共就业服务能力薄弱;职业技能培训方面,重量轻质问题突出;劳动关系调整方面,监管还存在死角;工作作风方面,服务质量不高等四个影响和制约劳动工作科学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局党组初步形成了有利于劳动工作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发展劳动事业,服务青山建设”这个主题,组织全局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劳动工作在促进百姓安居乐业、构建社会和谐稳定、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解放、作风务实、能力出色的劳动干部队伍,使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劳动工作的各个方面,使人民群众在劳动事业科学发展进程中得到更多实惠,不断开创全区劳动工作发展新局面。

三、着眼于重在实践、破解难题,把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和调查研究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之中

结合我局确立的“四个十”(即:十个调研课题、十项专项行动、十件实事、十项政策)工作目标,我们进一步引导党员强化忧患意识,破除安于现状、小进则满的思想观念;强化责任意识,破除重权益、待遇,轻责任、怕负责的思想观念;强化创新意识,破除墨守陈规、不思进取的思想观念;强化大局意识,破除只顾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个人利益的思想观念;强化和谐意识,破除自我为中心、封闭狭隘的思想观念,以思想的新解放,推动劳动事业的新发展。在认真梳理群众意见、建议和内部自查的基础上,局党组领导班子成员按确立的“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抓好劳动事业科学发展”、“积极促进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加强劳动行政执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十个调研课题,采取“沉下去”深入调研的方式,深入职能部门和基层、群众中开展调研,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广泛收集掌握第一手资料,形成了10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我局第一阶段工作还被作为先进典型在全区作了经验交流。

四、着眼于取得实效、取信于民,把关注民生解决实际问题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之中

职业技能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供用电;课程;培养;

1.加强兴趣培养,注重实践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训练就可以有较好的效果。因此,学校除了可以对学生进行讲解和引导外,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成立电子制作协会,建立电工制作和维修兴趣小组,通过制作简单的电路,培养学生的兴趣。制作内容要从简单到复杂,从知识性到创造性。制作时,注意选择电路,充分考虑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制作兴趣。对于出现的故障,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找出故障产生的原因,提高学生的维修技巧。制作结束时,可把产品拿到校橱窗进行展示,树立其榜样,产生良性效应。

可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相关的报纸、杂志,开拓学生视野。也可鼓励学生去网上搜索相关网页,了解维修电工行业发展情况及专业发展有关知识,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维修教学实践中,可鼓励学生从身边的小电器维修入手,学会一些简单的维修技巧。随着维修经验的积累,可鼓励学生到校外进行义务维修,提高其维修技能和社会适应性。学生在维修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起好示范作用,多参加一些有益的维修活动,既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向学生阐述自己的心得体会,又能使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得以长久保持。

2.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考核体系

对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必须摆脱完全由学校自我评价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传统观念。必须走出去、请进来,通过广泛、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根据实践能力的基本结构,与社会共同界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合格标准,进而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建立教师、学生、劳动部门、企业多维评价体系。评价的方式宜采用学分制。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检测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一是运用试卷考试,检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水平;二是通过对电气设备故障的判断、分析和排除,检测其运用技能技巧从事专业生产的能力;三是积极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制度,促进学生职业操作技能的提高,增强其就业能力;四是吸收企业参与评价,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更接近实际情况,更富时代气息,更符合企业的需要。

3.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在理论内容的改革上,以“必需· 够用”为度,实行整体优化和整合,强调“新、精、少”,增强理论内容的针对性,突出实用性、先进性。如《工厂电气控 制》与《电机与拖动》整合为 《电机与控制》课程,《自动控制原理》与《自动控制系统》整合为《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课程,《工厂供电》和《发电厂变电站电气部分》整合为《工厂供配电》课程。

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模式采用模块化、渐进式的教学方式,注重每个实践教学模块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坚持实践教学不断线的原则,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内容安排上,第一学年以电工基本操作技能为重点;第二学年以专业能力训练为重点,兼顾综合能力的培养,学 生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对工矿企业的变电站设备(如供配电设备和电气自动化设备等)进行操作、安装、调试、维修和初步设计;第三学以专业综合能力训练为重点,学生能够进行供配电一、二次设备的安装、接线、调试与校验。毕业后,基本能够顶岗工作。

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室,把计算机辅助手段引人教学,实施教学手段多样化,最大限度地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手段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向知识技能的主动探求转变。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向教学活动 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教学目标由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向使学生在知识、素质、能力三方面协调发展转变。课堂教学方法可以采取案例式、现场实训、模拟训练、产学结合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如:《继电保护》等课程采用案例式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电力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操作规程、检修规程、试验规程。《电机与控制》等课程采用现场实训教学法,使普通的教室变成“教、学、做”相结合的特殊教室。《工厂供配用电技术》课采用产学结合方式,让学生到生产第一线,利用企业提供的工作场所和生产设备、顶岗实习、进行职业综合能力训练,为以后就业创造条件。

考核与评价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建立考评体系。考评体系以能力考核为主,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相结合进行。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注重过程控制,着重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实际操作技能和从业本领。在具体实施中,可采用口试、现场操作测试、分析讨论等多种模式综合进行成绩评定,一些能力考核还可以走出课堂,采取社会认证或学生取得相关资格证书来进行。

4.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产学合作在人才培养的实施中,利用学校和社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在产学结合和校企合作方面逐渐与企业建立“多层次、多途径、多形式”的协作关系。如邀请行业、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审定等工作。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或短期培训,为未来岗位的“零适应”奠定基础。通过产学联合办学,在企业中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与企业协作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等等。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形式,学生毕业时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且学生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与本专业的核心能力相一致。按照这个原则,将要求学生取得中级电工证书调整为取得电力行业颁发的高压进网电工操作证和特种作业电工上岗操作证两种证书。

校企合作是现代高职院校高速发展的必经途径。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和企业的沟通,面向技术创新,主动地探索不依附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同时可以加大和企业的合作力度,尽快建立校外与企业合作的实习基地,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实践教学课程应该以相对独立的形式,与理论教学体系紧密配合,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始终,相互交叉、互相渗透、互相弥补、互相促进。

5.结语

总而言之,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职业教育比较重视知识、技能的传递,教学的着力点主要在掌握现有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不够。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地,如何搞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作者单位: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