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素描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教学理念
在绘画创作过程中,素描要求保持画面效果与实物形成的视觉一致性。在传统美术教学理念指引下,素描太过注重写生手法和基本功训练,反复强调光线明暗、组成比例以及体积大小等问题,过于注重表现对象的真实性。而现代素描在发展改革中植入与时俱进的全新理念,形成“现代素描”为核心的教学框架,其教学形式与艺术设计紧密结合,形成了与专业性质相符的基础学科特点。
二、教学方法
在素描教学方法上,传统素描和现代素描存在很大不同。传统素描教学常常给予学生简单的技术和技能训练,由教师在课堂中陈列静止的物体,并要求学生四周围观,被动地绘画。还时不时地改变摆设的物体,这样会导致学生内心真实感受的传达受挫,从而使学生创作作品中所呈现的个性特征消失。随着社会发展,素描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发展,现代素描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学生可以依据兴趣寻找自己喜欢的题材,使主观能动性在创作中发挥到极致。即使教师摆列实物,也要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允许学生按自己的意愿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彰显学生独特的个性以及价值。现代素描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被动地创作,而是主动活泼地创作,并与教师进行深入沟通,以达到思想和价值层面的交流。
三、素描训练角度
美术创作需要很好的创新能力,因此创新能力训练在现代素描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传统的素描教学更加注重造型能力的训练。创意的素描以不同于以往的观念创作绘画,伴有微妙而复杂的心理活动。创意素描训练呈现多样化,使学生更全面地认知素描造型,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独立分析造型及构成。因而,灵活独特的创意构思,在创作中传递出学生的个性思想,而所展现的画面形式更是与以往画面形式截然不同。
四、选用媒材与表现题材
与传统素描教学相比,现代素描更加独特,主要表现在两个层次:其一,传统素描过于看重绘画技巧,而对媒材不够重视。现代素描教育弥补了这种不足,运用不同笔墨、颜料等新材料工具,在素描创作中大胆应用现代科技。其二,传统素描表现题材比较单一,而且表现道具以石膏为主,还有其他生活用品,如果蔬等,唯美的审美过于极端。在现代素描教学中,题材范围更加广泛,选择更多,基于此形成具有独特形式和审美价值的新道具。选择空间的扩大,表现题材的独特个性,给人全新的感受。
五、表现形式和手段
明暗调子是传统素描常见的表现形式,分析其规律变化和结构理解是传统素描中必不可少的课题。这就促使创作者使用明暗分层的技术手段,将客观实物的各个方面以及色感形象具体地表现出来。现代素描的表现形式要求紧紧联系专业,采用准确简单的线条构建形体,创作中尽量不用明暗手段。线条表达准确且符合透视规律,因此,在比例方面要求更严格。在现代素描中,写生对象的照明采用自然光或者多光源而不是传统的打灯光。画面的视觉效果是传统素描的目标,它一般取决于传统素描的绘画特性,因此,明暗调子是传统素描重要的表现形式。以理解、剖析结构为目的,是满足现代素描的专业要求的需要,简单明了的线条是现代素描常用的表现手段。
六、空间理念和细节呈现
由于表现形式的不同,传统素描重视视觉效果的呈现,形象的艺术感染力是重要的画面效果的衡量准则。而现代素描画面效果重视结构的理解感悟,科学准确表达形体结构是现代素描画面效果的衡量准则之一。其与传统素描存在着差异:一方面,在空间和立体的表现上,现代素描更注重较强的三维空间立体感。现代素描习惯把物体看作透明的,可直观地把其全体结构表现出来,这需要对三维空间有很好的把握。另一方面,在细节表现中,构建物象的联系是现代素描要表现的重点,它需要了解物象的形体构成以及部分间的组成形式。物象内在的本质特性是现代素描的重点,需要从现实形体中分析概括。虽然传统素描和现代素描都有其独特性,然而其真正的内涵还存在差异。
七、结语
【摘 要】素描是造型艺术领域中最基础的学科,也是艺术学校美术专业学习的主要基础课程,素描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在训练中掌握多种素描语言和表现手法,使学生获得坚实的造型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掌握素描的造型法则与规律,培养学生进入社会后具有继续探索的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以及艺术的感知能力,并逐渐运用于创作实践,为升入高一级艺术院校和适应社会美术普及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传统素描 现代素描 再现素描 表现素描
素描作为人类最古老的一种平面造型方式,可以说是一切图画之母。从广义上讲,涵指一切单色的绘画,起源于西洋造型能力的培养。狭义上的素描,专指用于学习美术技巧、探索造型规律、培养专业习惯的绘画训练过程。
素描是造型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形式,也是最基础的学科。素描的优点在于它的“单色”,有利于我们在观察和描绘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排除色彩因素的干扰,去训练学生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研究和掌握造型的基本规律,培养准确、生动、概括的表现对象的造型能力,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步入社会工作奠定坚实的造型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造型艺术基础训练的素描教程也在不断地发展。功能的变异是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之间最大的不同,绘画艺术由单一的模仿写实向多元的表现性、抽象性发展。
一 传统的素描基础教学
传统素描是一门以培养造型能力为目的的基础课程。在绘画中要求画面效果与对物象的视觉感受一致。在这样的教学观念指导下,我国美术教育模式一直沿用传统的美院基础教育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素描的写生和基本功技法的训练,造成学生被动地描绘现实存在的对象,反复去推敲对象各部分的比例关系、明暗关系和体积的起伏转折、质感、量感、空间虚实等,把注意力集中在真实再现对象本身上。在教学中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训练模式:几何形体——静物——石膏像——人物头像——半身像——全身像——人体。数十年来,学习美术的人都是沿着这套程序走过来的。它看上去是一套既严谨又循序渐进的程序,实际上它却是一种单一的、程式化的训练模式,可以说这种直观写实训练是一种纯粹的再现造型的技能训练。若我们把素描看作是习艺者的“基本功”,在传统素描基础教学中,写实技巧则成为基本功中的基本功。在教学中逐步提升写生对象形体的难度便成为一套循序渐进的学习程序。在这种传统模式的训练中主要以绘画技巧的传授与训练为内容,以追求精确地再现客观对象为目标。这也常常成为考究一名美术学生基本功是否扎实的标准,那就看他是否按照这一套完备严格的程式学习到了完备的写实技能。
二 传统素描教学的弊端
教学中,作为造型艺术基础的素描教学,强调基础的、传统的教学无疑是对的,但在目前高中阶段,为应对美术专业考试,学生们常常屈从于某些固定的“素描写生”模式。这些模式缺少了学生个人的内心体验,缺少了对于学生创造力、个体思维力、精神意识的引导,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导致了其对素描概念的误解,不利于以后的艺术发展。所以,作为执教者,应把培养学生创造力放在首位,改变他们现有的传统思维模式,逐渐形成以个人内心体验为主导的、新的造型意识,增加创造性思维模式的训练。因此,教师有责任从一开始就努力激发学生基本的艺术直觉和潜能,帮助他们形成敏锐而开阔的审美能力。
三 现代素描教学
传统素描是一门以培养造型能力为目的的基础课程。现代素描教学则将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作为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在提高学生造型技术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个性和艺术表现力。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师王华祥老师在对素描教学的研究中曾提出“将错就错”法,从中可以发现,他把素描归纳为再现素描和表现素描两种,再现性素描被当作是“看”的训练;表现素描被当作“想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欲望。而这两种素描不是泾渭分明的,特殊技巧所带来的独特语言本身也包含某种思想,表达个性思维又必然借助于特定的技巧手段,“再现”中有“表现”;“表现”中有“再现”。写实的主张并不受排斥,重要的是对真实的正确认识,真实不等于模仿,因为模仿只能用有形的具体事物,而真实既可用于有形之物的表现,也可以是情感印象思想的表达。因而我们要摆脱对素描原有的的认识:“素描不是机械的描摹客观世界”,素描作为绘画的一门基础课,从课题的设置到教学的实施,要将再现造型和技能训练与主观的表现手法、艺术再创造相互结合。
四 现代素描教学的方法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地感觉、思考和作画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精神。在训练中不再是简单的技术训练与技能传授,而是一种活泼的参与,突出教学互动,师生之间更多的是一种思想的传递和交流;其次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重在引导,顺着学生的意想动机进行开拓性启发,不再像过去的教学那样给学生改作业,这样很容易切断学生最真切的心理感受和表达,阻断了作品原创的个性化。
同时,作为教师,应摆脱传统素描观以及训练思维的束缚,打开学生的眼界,激活学生的思路。采取多元化的方法去开拓更多的表现领域,如运用集中讲解、个别辅导、作品观摩、作品示范等方法进行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活动,把被动地再现变为激情地创造。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加强教学研究工作,互相观摩、互通信息,进行学术和技巧的探讨,活跃艺术氛围,加强与其他兄弟学校及艺术院校的横向联系,开展学术交流,以利于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今后的现代素描教学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
总之,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基础,在教学中既要严格的再现造型训练,还要在客观的描绘中导入主观的表现,鼓励艺术再创造,将传统素描和现代素描有机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聂鸿立、张磊.美术教学全程——素描[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
不管什么风格的基础素描,它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只是对素描造型诸要素各有不同的侧重而已。笔者认为在基础素描教学中应本着现实主义的原则,要求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作品应以客观物象为依据,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艺术地表现一定环境与光影下的具体物象。学生的主观感受应依据客现物象并受制于客观物象,所谓“艺术地表现”是指概括、取舍、加强、减弱等艺术处理。
素描教学训练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即要达到基础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应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表现物象的真实,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
笔者不主张在素描基础练习上,采用变形的手法,在打基础的阶段,“变形”容易养成主观随意的习惯。但并不因此反对有些素描对物象的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强调乃至合理的夸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主要的,但学生的主观感受在素描作品的表现力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观感受是来源于客观物象的,关键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
二、在素描基础教学上应抓住两个主要环节,保证学生不脱离严格训练的轨道
这两个环节是:轮廓准确和注意整体。要求轮廓准确是克服造型似是而非的主要办法,造型似是而非是初学者最普遍的要求。轮廓准确,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的作风和求实的态度。这里所说的轮廓准确并不是说要在素描的第一阶段就细抠轮廓。我认为第一阶段打轮廓时能做到构图恰当,比例准确,要点鲜明,形象明了,就应该说是轮廓准确了。
在素描训练过程中,应当要求学生在每一阶段都不断使轮廓更精确,特别是要求学生不要迁就轮廓的错误,那种明知有错而凑合了事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如果在基础训练中老是犯轮廓不准的毛病,就不能获得物象结构的知识,就会造成不善于敏锐准确地表现物象特征的缺陷。
注意整体是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掌握的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技法时,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它与学习成绩的优劣和进度的快慢有着直接的联系。
不正确的观察方法,往往是盯住一点而忽略了全局,目的是为了看清楚那个要画的局部,并不作全面考虑,结果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局部的细枝末节而看不到整体的情节气势。而作画时对物象的观察分析,不仅是为了认识物象,更重要的是为了表现物象。这就要求学生在开始完成一份素描作业时,要根据对物象的观察和感受,对习作的整体效果有一个设想,就像导演拿到剧本就应该在思想中形成这部戏或这部电影的整体“视像”一样。
整体观察是造型艺术的根本法则,它的实质是便于比较。学生能否把所要刻画的物象整个地控制在自己的视域之内,在处理局部时能否考虑到整体,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提示和强调的重要方面,要让学生养成自觉地进行整体观察的习惯。但这并不是说只强调整体而忽视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整体和局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不存在纯粹的“整体”,整体的丰富性有赖于对局部的深入刻画。
整体———局部———整体,作为习作的整个进程大致是这样,但在深入描绘各个局部的过程中,自然地形成了很多小的阶段。应当要求学生在习作的每个阶段都要考虑整体,并为掌握整体而调整整个画面,使每个阶段停下笔来都是一张形象生动的画。所以,掌握整体是对局部而言,在一定阶段必须把主要精力用于刻画物象的整体性特征,有了具体物象的整体性才有提高的基础。
三、应本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素描训练
不仅要有长远的总目标,而且要有分段实现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在不断循序渐进和适当重复的过程中,才能牢固掌握造型规律及其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得心应手地表现各种环境下的复杂事物。为了打好坚实的基础,习作应以长期作业为主,这样便于领会教师的指导,便于深入理解,反复校正和进行探索。教学上的严格要求也主要体现在长期作业中。教师要向学生说明长期作业的重要性,对各种不良倾向要及时加以纠正。
习作的优劣还取决于观察事物的深度和知识面的广度,取决于艺术修养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画外功夫”要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多掌握一些课外知识,如:文学、美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这样能够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开扩眼界,有助于提高绘画水平。在基础未打好之时,对于那种专门追求风格、流派的做法,教师要适当地加以引导和纠正。要让学生认识到:没有浑厚的基本功作基础,单纯地去追求某些风格、流派的做法是有害无益的。因为学生不仅要具备照着物象摹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的理解、记忆和想象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具备全面的造型能力。
论文内容摘要:设计素描是设计教学中的一门必修课,作为一种艺术造型基础的素描,它能传达出设计者对自然、生活的独特感受和设计意念,是从事艺术设计活动的起点。笔者认为:在不同的教学侧重中,对各种主张应有适度的把握,将各自的优势进行有机的整合,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条相对适应于艺术设计教育所需的素描教学体系来。
就目前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来看,其基础地位与价值取向各有侧重,教学模式不一:有的偏重于传统意义上的绘画性素描的造型基础训练,强调其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写实与具象性的表现;有的偏重于线性框架结构的训练,强调其内外形体结构的构造组合关系与物象某一局部的超写实表现;而有的又关注于抽象性的创意训练,强调其解构性的重组与意向性的表现……从学生这一层面上讲,在一些认识和表现问题上,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理解上的差距,有的人误以为掌握和运用设计素描主要是靠单纯的设计理念,或者认为只要学好了绘画性写实素描,即可完全替代艺术设计所需的素描造型。
事实上,所谓设计素描的理念是靠一定的素描造型理论知识和大量的实践来支撑的,是经验的积累和艺术修养的升华。写实素描是设计素描的基础,设计素描是写实素描的发展和变化。
应该说,设计素描是探讨和利用造型元素的构造表现原理来发掘人的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是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和相关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的造型基础课程之一。
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其教学目的实现形式本来就应该多样化,不必简单地归结为某种模式。况且,西方提出设计素描这一概念的历史也只有几十年,引入我国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也只是在20世纪80年代,应该说还处于形成与发展的阶段,许多理论问题还有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检验。给予宽松的学术氛围、多样的教学手段、宽泛的选择空间去发展其优势,是学术民主的一种体现,因此不必过早地加以定论。但在所有教学主张中,有一点应该明确,即:其最终目的应是统一的,根据艺术设计的特点和要求,既要有利于启发和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一、明确教学目的,树立设计素描意识
大凡基础课程的教学,都有一定的专业指向性,好比有什么样的建筑就有什么样的基础一样。同样,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基础教学也不例外,也有培养方向的问题。
不言而喻,艺术设计专业是艺术、技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一门应用性专业,设计素描是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创造性思维的和有目标的造型活动,是在传统绘画性素描的基础上,通过具象认识大自然的造物法则,并从具象中探寻抽象的规律和发现抽象的形态;关注物象造型的内结构与外结构的有机结合,启发我们的想象空间,找出物象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经过提炼与归纳,形成理念的形态,利用其可重新构建的因素,在符合设计应用功能的前提下,重树新的形象,并要求在训练的过程中加强对设计意识的培养。
由此可以看出,设计素描与绘画性素描是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不同体系,绘画专业对素描基础的要求是:精神内涵第一,物质性第二,强调人的审美信息传达,如国画对素描的要求是以短期的线性形态表现为主;油画是以长期的块面结构与明暗调子素描的训练为主,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坚实的具象造型的基本功和增强相应的审美能力,具有明显的人文色彩。而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训练则强调物质性、适用性第一,精神内涵第二,更多的是关注适用性、功能性。
按照先物质后精神的设计基本原则,任何设计都势必要受其使用功能的制约与限定。推而论之,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也必然要受到一定的制约与限定,正因为有了这种制约和限定,人们才将设计专业的素描基础训练称之为设计素描。其目的的实现也理所当然地受制于设计的特点与要求,即实施设计素描的教学与训练是为了学生在今后的设计活动中,能根据各类设计的需要,有效地运用素描这种形式,传达、记录、转化视觉信息的结果,并具有扎实的造型能力来应对各类设计之所需。
简言之,设计素描的教学目的是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认识及表现能力。因此,设计素描的教学各环节的设计都应与设计相关联,反映设计的基本属性,成为设计的有效手段。
设计素描与传统的绘画性素描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着明显差别,其根本区别在于其价值取向不一,具体表现在:
1. 功能特点
所谓功能,即作用与效能的意思。绘画的概念是“通过再现对象的具象描绘来反映意识形态的创作”,那么绘画性素描的功能就体现在它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等方面。其价值取向在于精神与情感的熏陶或其本质特性来体现它的价值作用。相比较而言,设计素描的功能性特点,却以强调其物质性与适用性为第一要素,而其精神内涵与审美内涵则处于从属的地位。也就是说,在教学中,素描训练必须受适用功能的制约,而正是由于这个因素,艺术设计专业所必需的素描训练才显示出它的真正价值和特色。
2. 造型特点
所谓造型特点,即造型活动或作画过程中独有的特征。由于不同专业的素描在教学中其功能价值的取向不同,相应地带来了其造型特点方面的差异。绘画性素描的特点表现在:一是讲究画面构图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二是具象再现的可能性,强调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审美主张。而设计素描的造型特点是:构图更加关注其画面构成要素的合理性安排,能充分反映物象的本质属性与特征,在这个前提下,才考虑其画面的相对完整性,强调创造性地构造与表现物象,具有造型的多样化、视感的多属性、空间的多维度、效果的中介性等特点。
3. 思维特点
思维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方式,反映在设计素描中是有着其个性特点的。
绘画性的素描一般运用的是形象思维,强调的是艺术的审美性。所谓形象思维,概言之就是对生活进行直观感受和形象的再现。在绘画中体现的是一种直观性与形象性有机结合的思维活动方式。其特性具体表现在形象思维对感性认识的全面依赖,并从审美的角度来关注客观物象,它是以感性为引导、理性为内容的形象思维。
而设计素描则运用的是设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方式。所谓设计思维,概言之就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对客观素材与感受进行间接、概括、综合的反映,强调的是科学合理性。由设计思维与形象思维组合成的设计素描思维其特点主要体现在:直接性与间接性的结合、个别性与概括性的结合、典型性与综合性的结合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在具体思维活动过程中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
4. 方法
无论是观察方法还是表现方法,都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无法到有法,再从有法到无法的最高境界,是认识论的方法论。
绘画性素描与设计素描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矛盾统一体。绘画性素描注重感性认识,强调外在形象的形体构造关系和精神面貌的体现,以及观察与表现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感觉与理解的关系等。在表现方面,一般是以具象的明暗调子素描表现方法为主。
而设计素描则强调的是用理性的、逻辑的思维方法来观察、认识、分析物象。具体来讲,就是从不同角度来“看待”和剖析物象,即从不同视点和用“透明”的方法来观察物象的内外构造关系,特别是物象内部结构之间各部分的相互联系与组合关系。
5. 内容
设计素描的教学内容除包括一些绘画性素描的基本内容如:透视、形体结构、明暗、造型原理与规律等之外,更重要的是侧重于理性的认识与思考、逻辑的推理、抽象思维的训练与抽象的发现和表现以及设计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培养。
二、教学环节的有机整合
按照艺术设计专业对造型基础的教学要求,设计素描一般根据总的课时量分为三大板块:一是以线性结构素描表现为主的板块;二是以明暗表现物象材质(肌理)为主的板块;三是以创意表现素描为主的板块。这三大板块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而轻重缓急地加以实施。
1. 以线性结构素描表现为主的板块
这一板块主要是了解和掌握物象的内外构造关系,认识事物本质与反映其本质的规律和方法。由于设计素描更重视理性的观察、分析和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具有数理关系的、理性的、逻辑性的思考过程。具体讲这一过程是通过对物象的观察、剖析、去伪存真,发现并运用其抽象的设计元素,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适应现代设计审美观的过程。提倡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探讨和寻找符合设计的造型语言。
设计素描的基础训练,按一般的认识规律应从具象开始,具象是认识和表现物象的前提与基础。但其主旨在于加深从具象到抽象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初步形成设计意识,并在此基础上诱发创造性的形象思维和表现手法,这才是这一板块的教学目的。
再现被表现对象的存在状况是被动的,问题在于如何从被动中转化为主动,这就涉及到怎样去“看待”对象的问题。
“看”即为观察,这里所讲的“观察”有两层含义:一种是凭直觉去感受物象的外貌特征,被动地、就事论事地反映对象的形体结构和精神内涵。另一种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主动地观察物象,理性、辩证地求得物象的表里构造因素,发现其具有设计意义的形态符号,并运用这些形态符号来充实自己的设计意识和设计手段。这是一种主动地从自我意识中去感受物象、分析物象的方法,是一种通过全面和主动地观察、分析、提炼、概括而形成的整体设计造型感受。显然,这是一种设计素描所需要的观察方法。
“待”即为对待,就是怎样表现物象的问题,是被动地去接受与描摹物象,还是主动、有意识地表现物象。线性结构素描的表现,其目的在于掌握和运用基本的、理念形态的造型语言,即用“线”来表现所理解的物象。通过这种概括和本质的线性表现来增强设计造型能力,而不是具体地、面面俱到地反映物象。
因此,基于这种设计素描的造型理念,笔者主张在这一教学环节的作业中,应以短期作业为主(一般最好不超过6个教学课时),围绕设计素描教学主旨,有的放矢地安排实作训练。如该课程的总课时以140课时为限,那么该环节约以40课时为宜,不宜以长期作业为主,因为这一阶段若以长期作业为主,则很有可能误导学生的思维耗费过多的时间去具象地描绘对象。
2. 以明暗表现物象材质(肌理)为主的板块
设计素描质感表现的目的,在于描绘出各种不同物体所具有的表面特质,使物体的外观具有空间感、真实感和较强视觉冲击效果。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胆识,并提高学生控制、取舍、夸张变形的能力,而不是对物体表面进行照相式的临摹,因为外在的现象只能是作者观察和表现形体内在本质和美感的一种媒介,而不是追求的目的。
在理解对象的基础上,通过对所表现物体的本质概括和对物体重要细节的精心写实表现,来提高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和充分的表现力,培养其敏锐和精微的表现能力是本教学板块的主要内容。
这一板块是以质感表现为主导,在素描的点、线、面、体、色度、空间、重量、质地、光线、材料等各造型要素中,侧重于运用不同的线型和明暗调子来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物体所具有的表面特质,以体现物体的真实感。因此需要一定的课时来保证,一般可安排1—2张作业(30—40课时)。
3. 创意设计素描板块
这一板块包括装饰设计素描、抽象设计素描和意向设计素描,其目的是使学生尝试把现实变为幻想,把乏味变为幽默的心理体验和视觉体验的过程。
创意即启动思维,在常规中去寻求创建新的发展思路和意向,就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改变常规而带来新的感官刺激。这一板块以拓展思维方式为主旨,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思维和设计思维是其主要任务。将研究的形式、方法、手段运用到具体的构想和实践中去,是本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设计素描 材料
素描在辞海中的定义为以线为基础的单色画?,是研究和再现物象?的一种方式和训练造型能力的基础手段;简言之就是指单色工具绘画。设计类的素描教学中,结合了两者用了一个新名词称之为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唯一区别就是多了创意与实用,目的是让设计方向学生一开始就涉及设计创意思维。
设计素描是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种艺术语言,是随着艺术设计的产生而产生的,我国最早期所说的设计素描就是工业、产品与结构素描的代名词,在它的教学课堂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思维上建立起兴趣,让学生放开从各方面去探究
学生刚刚从中学考入大学,思维还可能停留在以前,没完全转换过来,需要慢慢引导让他们逐渐明白思维创意的重要性。可以给他们播放欣赏一些以前的各个风格流派的绘画作品和各个不同地域画家的艺术作品。比如超现实主义代表画家达利的作品,超写实主义代表画家克罗斯的作品等等。师者不可以要求学生的所有都必须绝对符合于或克隆自己,而应该因材施教,去培养与发觉学生的个性优势,引导与拓宽其创造潜力。
二、从综合材料上打开想法去思考
讲解材料使学生认识到材料的重要性,各种不同材料会产生的不一样效果。材料与材料的结合技术与结合效果。很多人认为只有具体的画种,如油画、版画这些才有用到综合材料,这种认识是局限的。综合材料在素描上也是可以应用的,很多种材料结合在素描绘画中的尝试屡见不鲜。如铅笔素描中融入了碳粉与墨汁,能让深色更深,而且能把纸张不变腻或反光,从而使画面视觉效果对比更鲜明与舒适。
三、从夸张与变形的手法上去研究素描造型
这种手法在各个学科领域中都较常见,如文学中有夸张手法,音乐中也有。夸张变形是艺术想法与感性创造的必然要求,主要是在充分理解与把握事物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张力提升,使之达到某种夸大效果,能更强烈地表现艺术家的心理感受。也可以说是在某种程度上追求更加“神似”。
四、从美学造型上去探究素描的艺术形式
从美学审美的角度去研究素描的艺术形式,陶冶情操,包括了吴冠中所说的“形式美”,形式感也是非常重要的。解构与重构同样是设计类素描的重要表现架构,通过点、线、面的分割与组合来表现新事物,以最简洁的视觉语言来表现永恒。
五、采用各种便于视觉的高新设备与多媒体教学
比如采用同步幻灯仪、投影仪与电脑手绘板连线直接绘画示范视频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领悟,也能够让他们看清楚示范的全过程与作品绘制细节。目前完全配套电脑手绘板或手绘同步幻灯仪的教学设备还只有少数专业院校配齐。此种设备也是人数较多的设计专业班所需求的。因为学生上课时不但可以在视频上看见老师作范画而且可轮流跑到台上直接观摩老师手绘,这种纯粹真实的感觉与只观看预录好的教学视频是完全不一样的。
六、以客为主的教学方式融入
也就是完全以学生作为上课主体的上课方式,跟传统的教师站台上面讲学生坐下面听的教学方式完全颠倒。让学生有主人翁的感觉,上台去提问质疑,师生一起解答疑难。教师作为一个“半旁观者”的角度来指点学生与感受自己的教学质量,课堂也就不再沉闷。
总之,设计素描作为一门课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展变化,并不是永远不变的。所以设计类素描教学方法也是一个长期不断研究变化的过程,设计素描教学不能呆板教条,而应该使其更灵活化。
参考文献